深圳优质微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候类型的判读》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理气候类型的分类及其特征。
2.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地理气候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地理气候类型的兴趣,并增强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气候类型的分类及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对不同地理气候类型的区分及其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
2. 教学素材:气候类型图、气候类型数据表、地理气候类型案例。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气候知识,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 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于地理气候类型的思考:什么是地理气候类型?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Step 2:概念解释1. 呈现地理气候类型的定义和分类图示,并简要解释。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气候类型是根据气候要素和分布规律进行分类的。
Step 3:气候类型分类1. 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和分布规律,介绍主要的地理气候类型。
- 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极地气候- 高原气候-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5. 配合教学PPT,让学生能够看到真实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加深对于不同气候类型的认识。
Step 4:气候类型特征1. 针对每个气候类型,简要介绍其主要特征,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 根据数据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数据,进一步理解气候的分布规律。
Step 5: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并呈现不同地理气候类型的案例,比如承载世界著名雨林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气候。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气候类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拓展1. 带领学生通过其他资料了解更多地理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2.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选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调查并整理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六、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征。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判读》微课教学设计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微课教学设计学校:秦都区马泉中学
微课基本
信息设计者:程利琴时间:2015年8月知识点名称
学科类型及其对象
上课时间长度
教学资源
与环境
教学目标电子白板PPT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
10分钟
学会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图柱状图,确定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世界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温度带(以温定带)
(1)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
(3)-15℃<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4)最热月均温﹤10℃为寒带
3、结合降水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主要是雨季)确定降水类型(以水定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二、地中海式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判断。
三、热带沙漠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的判断
四、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判断
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判断。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与特色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气候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2.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撰写一篇介绍该气候类型特点、形成原因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
-字数:不少于500字。
-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体现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深入理解。
3.结合时事新闻或生活实际,分析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通过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2.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全球意识。
-通过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增强国家意识。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强调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对比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要素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归纳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气候类型。
-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讲解其分布、气候要素特点、形成原因等。
-结合地图、气候资料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在全球的分布。
2.按照气候类型的分类,逐一讲解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运用地图、气候资料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
气候类型教案初中
气候类型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依据。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3. 能够运用气候类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类依据、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运用。
教学准备:地球仪、气候类型图、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询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2. 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引出气候类型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气候类型的分类依据:气温和降水。
2. 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a.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
b.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草原地区。
c.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北非、西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地区。
e.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中国南部、日本南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区。
f.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美国西部沿海等地区。
g.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中国东北部、日本北部等地区。
h. 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分布在欧洲西部沿海、北美洲西部沿海等地区。
i.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亚洲中西部、欧洲东部等地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案例,让学生运用气候类型知识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气候类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气候类型的概念、分类依据及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2. 强调气候类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气候类型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气候类型的概念、分类依据及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加强对国情的了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以致用。
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特点
难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成因
关键
理解季风区的含义
手段
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
王海昱
教龄
9年
日期
2011年5月13日
小结
2.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于北方
昼长:南方长于北方
冬季风:北方影响大,南方影响小
(二)夏季
1.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与北方
2.影响因素
昼长:北方长于南方
(三)温度带的划分:积温
二、我国的降水
1.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学生反馈疑难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有针对性的解决。
师生共同解析习题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设置疑问,学生积极思考。
小结
先学后教,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
当堂检测,加深理解,巩固夯实。
会学会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画龙点睛
课题
中国气候
共1课时
班级
二年(2)班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我国气温和降水特点,能够识别和判读有关的统计图,能够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气候现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并掌握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总体特点并理解形成原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读图分析、联系实际等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生活化的气候现象分析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知识巩固: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难点。
(2)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所学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认识。
5.教学评价: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气候类型,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探讨该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共同完成探讨任务。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地图绘制:请学生绘制一张世界气候分布图,标注出本节课所学的各种气候类型。通过地图绘制,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他们对气候分布规律的认识。
5.知识问答:教师设计一份涵盖本节课重点知识的问答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问答卷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1.学生对气候现象充满好奇心,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方面有一定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气候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困难。
4.学生对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较高,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气候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1)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及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图片上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识,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2.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关注气候的变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及高一年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气温和降水特征2.利用气候统计图,判读气候类型教学难点:1.利用气候统计图,判读气候类型2.对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描述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气候类型判读依据1.气温:对气温年变化曲线进行详细分析(气温极值及月份、年较差、平均值、气温由定量到定性分析)2.降水量:对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进行详细分析(降水量极值及月份、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变化、降水量由定量到定性分析)(三)气候类型判读方法——“三步走”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①以高定球最高气温月份7、8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②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15℃热带最冷月:0℃~15℃亚热带最冷月<0℃温带或寒带最热月<10℃寒带③以水定型降水量的类型(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润型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夏季多雨型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多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四)气候类型判读小结(五)气候类型判读实练。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教学设计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
-采用生动的比喻、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设计图文并茂的PPT,直观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降低学习难度。
3.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资料图,培养他们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适时引导,提出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3.教师简要介绍气候的概念,以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讲解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低碳生活;
3.培养全球观念,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世界多样性;
4.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气候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家乡的气候特点,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与所学气候类型的关系,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气候现象;
《气候类型的判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气候类型的判读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学科临高中学王红雁一、教材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教学内容,它是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今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学会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方法。
、根据气温曲线及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学会判断气候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对比,找出各温度带的气温特征。
、通过判断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能归纳出各种气候的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大小等降水特征。
、通过反复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分布的差异性及自然景观的差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学会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学会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比较法、观察法、图解法七、教学准备:课前发给学生学案,布置自主复习的内容八、教学媒体:多媒体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知识抢答的形式检查自主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要气候类型相关的知识抢答,既能检查学生自主复习的情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合作探究: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活动一:找出各主要气候类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组:找出热带气候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组:找出亚热带气候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约在多少度组; 找出温带气候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约在多少度组:找出寒带气候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约在多少度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以温定带活动二:找出各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特点组:找出年雨型的气候及其降水量的多少组:找出夏雨型的气候及其降水量的多少组:找出冬雨型的气候及其降水量的多少组:找出少雨型的气候及其降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以水定型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微课 初中教案
地理微课初中教案1. 课题:《世界气候类型》2. 学段:初中3. 学科:地理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
2.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地。
(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等地。
(4)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南部,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美国的东南部等地。
(5)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部,如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等地。
(6)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部,如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西部等地。
(7)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8)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即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特征。
3. 展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地图,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4. 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气候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与气候类型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制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某一气候类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巩固课堂所学。
2.拓展阅读:推荐与气候类型相关的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如讲述暑假旅游经历中的气候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3.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气候变化对生物、地貌等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征,如“为什么同纬度的地区气候会有差异?”、“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信地运用地理知识,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定义、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掌握气候类型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洋流等因素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使用气候图、地形图等工具,提高地理信息解读技能。
3.使学生能够描述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掌握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气候类型概念,提高观察力和分析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讨气候类型的过程中,学会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案)word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案)word考纲要求: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
2.特殊地区气候的成因和分布特点。
3.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难点,在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
这节课我们把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进行归纳讲解。
判断方法:1.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3、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4、根据其它特征判读气候类型一、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有四大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人类活动则通过影响下垫面和对大气成分的改变来影响气候要素的变化。
现从大气环流角度来说明据此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见下表)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纬度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海陆位置);高山、高原气候(地形)。
例1:(上海地理卷,第16题)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引起海陆间风向的季节变化,季风气候都与此相关;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会导致气候类型的干湿变化,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都与这种原因相关。
深圳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50
练一练:
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6~8月降水量(mm)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全年降水(mm)
-8.9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冬雨稍多)
夏雨型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24.3
478
82
780
答案:【C】
附表1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温晓婧
微课名称
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湘教版
□所属章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制作微课
设计思路
气候类型,一向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气候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气候类型判断教材中没有具体归纳内容,却是气候类型考查的切入点,能有力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一、判断南北半球;二、“以温定带”;三、“以水定型”。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微课设计与开发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微课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背景和目标:
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的一门重要知识点,本微课主要介绍全球
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微课内容和流程:
1. 引入(2分钟)
通过对气象标志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正片(10分钟)
介绍全球气候类型的分类和特点,包括:
(1)如何划分气候带;
(2)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和气候类型;
(3)气候类型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4)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的影响;
(5)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
3. 操作练习(5分钟)
提供一道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4. 总结回顾(3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微课教学方法:
1. 图像教学法:通过图像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
2. 例证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气候类型地区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影响;
3. 班级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气候类型的讨论,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4. 课堂小测法:通过开展操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四、微课评估:
通过课后发布的在线问卷或小测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收集学生反馈与建议,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深圳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以及地位与作用《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通过认识卫星云图,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的能力,并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学好这些知识,学生能对今后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物产、经济、交通等具有很大影响,同时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本节教材紧密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 天气和气候在地理教学中是个难点,但它与平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根据学生特点分析,抓住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组织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教法选择】关于教法与学法:(1)为了克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阅历不足的弱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播放了天气预报,让学生培养关注身边生活、联系实际的习惯。
(2)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这节课还采用了“合作、讨论法”,让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共识.【学法指导】学法的指导,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微专题《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教学设计
微专题《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尝试让学生动起来,探究和梳理气候分布的基础知识、分析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规律,最终搭建起判读气候的知识框架。
因此本课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和气温和降水数据坐标图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知识,通过对气候类型的判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大尺度空间地理事物,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
教材分析与命题趋势: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大气一章的综合和提升,地位非常重要。
近年来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
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
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通过图文转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而气候的考查,一般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为前提,通过给定的条件判读出气候类型,然后再考查其它与气候有关的内容。
以图幅的形式出现的气候类型,从各种文字图表中,尤其是统计图表中读取有关气候的定性、定量信息,仍是备考重点。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特点。
2.学习障碍:(1)对形成气候的原因的理解表面化,对非地带性的因素的影响过程却不理解。
(2)对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记忆不牢。
(3)对区域地理知识模糊,不清楚东亚和南亚等的具体位置。
复习目标: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2: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3: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4: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5:通过对高考真题的体验,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从各种文字图表中,尤其是统计图表中读取有关气候的定性、定量信息复习重点:从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复习难点: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法、图文转换法及多媒体展示复习过程导入:通过复习提问有关问题导入复习课程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1、从自然景观上判读:2、丛分布和成因上判读:3、从特点上判读: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最新深圳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类型归纳总结
气候类型归纳总结(参考地图册P19-30)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 填图: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2. 补充三种气候类型: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特点:全年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成因: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②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亚寒带(南北纬60°~南北极圈)特点:全年少雨,夏季温和,冬季严寒成因:位于高纬度地区③高原高山气候:分布: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区特点:全年少雨,夏季温和,冬季严寒成因:位于高海拔地区例题:(2011广东高考)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例题:某海港位于54°N,当“北京时间”为7月7 日6点时,海港为7月6 日22点,它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二.气候类型的特点1.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①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15℃:热带最冷月气温> 0℃: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也在0℃以上)最冷月气温< 0℃:温带、亚寒带等②以水定“型”:无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雨林气候;全年湿润型----海洋性气候;全年干燥型----为沙漠气候、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有季节变化:夏雨型----季风气候、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2. 气候特点的表现方式①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②变式图例题:(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 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例题:右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 .①②⑥ B .②④⑤C .④⑥⑦D .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3. 思考: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地理之气候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之气候微课教学设计1.引言这份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初中地理教师在气候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掌握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原因;能够通过气候图和数据表进行气候分析和比较。
3.教学重点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气候图和数据表的分析和比较。
4.教学内容1.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气候的定义和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按主要控制因素的分类。
2.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温度、降水和气压是气候要素的基本概念;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征的原因;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气候图和数据表的分析和比较气候图的绘制和解读;数据表的分析和比较。
5.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气候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讨论;使用动态模拟软件展示气象要素和气候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原因;使用真实气候图和数据表进行实际分析和比较。
6.教学评估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气候要素的调查和分析;课堂讨论和问答,测试学生对于气候概念的理解;布置小组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和分析不同城市的气候特征。
7.教学资源电脑和投影仪;多媒体资源;动态模拟软件;真实气候图和数据表。
8.教学扩展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组织参观气象台,亲自观察气象仪器和气象数据采集。
以上是初中地理之气候微课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过程
一、气候类型判读“三步走”
(一)以温定球(最高温)
最高气温出现在:6、7、8月——北半球;12、1、2月——南半球
(二)以温定带(最低温)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为温带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袁黎明
微课名称
气候类型的判读
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湘教版
□所属章节:第四章第4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studio 8屏幕录制法
设计思路
气候类型的判读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课旨在通过南北半球温度月份变化、五带温度特点和不同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点的分析,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识读,经“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来判读某地的气候类型,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全年最高气温在0℃左右,为寒带
(三)以水定型(降水分布情况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二、例题解析,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