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读本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高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然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高二学生的文言文功底,下面给出了一些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供同学们自行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题目:临江仙·满地银花如雪山寺横幽径,门临枫水树。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岸,无端更上岸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2. 请简述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 通过对比山寺与河边的景象,词人想表达什么情感?4. “不解藏踪岸,无端更上岸。

”这句词中的“不解”和“无端”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写作。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耳目之欲,有好恶之心也。

故树之美,吾使之然也;杨之修,吾使之然也。

”请你写一篇短文,围绕“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一论述展开。

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例子,进行适当发挥。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整理出关键词语,并根据关键词语写一篇小作文。

《孟子·告子上》:“凡天之生,物各有所适,……故君子不争.”请你根据以上关键词写一篇小作文,探讨“君子不争”这一观点的含义和价值。

以上为高二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练习,相信你们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加油!。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

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

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苟为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

”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教国中所居而治。

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年老,以寿终于家。

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B.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C.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D.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试题)

文言文专题训练第一篇:一、文言文阅读(20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②,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未遑(huáng):没有闲暇。

②受釐(xī):汉制祭天地五畴,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B.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C.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D.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XXX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XXX中,博士XXX使行风俗。

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XXX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

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XXX,偃穷诎,服罪当死。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XXX①。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

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XXX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XXX,XXX听许,请举国内属。

XXX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

越相XXX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注】①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以下对文中画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1)比喻;颜渊(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分析】(1)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高二上学期语文考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上学期语文考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考练三文言文阅读(一)姓名班级组别本试题共59分,40分钟完成。

一阅读古文完成1--4题(共19分)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岁十一月也。

1.文中加黑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剩余 ) B.( 农历9月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陶渊明好酒贪杯,贪图公田的粮食酿酒,才决定出去做官。

B.作者将诗歌题目命名为“归去来兮”,说明他还想回去当官。

C.陶渊明自以为是个大才,却只被委任做了个小官,所以他非常不满。

D.因为有愧于平生志愿,陶渊明在官位上烦恼愤懑,以致自免去职。

对自己的工作常怀厌恶情绪,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B.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山居秋暝》《归去来兮辞》等。

D.近体诗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

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七律、五律的第3句与4句,第5句与6句必须对仗。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注: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5-10题。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练习题
1. 请根据下面的文言文短文,回答问题。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这段文言文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10分)
答案:这段文言文出自《左传》,作者是左丘明。

2)请解释一下这段文言文的意思。

(15分)
答案:这段文言文意思是:一个国家有道德及善政,即使贫穷卑贱
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个国家没有道德及善政,即使富有尊贵也是值得
羞耻的。

这段文言文强调了道德和善政的重要性。

2. 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有一言,可以解千愁,可使心安。

此言不高,却能助我走得更远。

若能悟此言之真谛,则人生岂不更美好?
答案:我有一句话,能够解释千般忧愁,使内心安宁。

这句话并不
高深,却能帮助我走得更远。

如果能够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那么
人生岂不是更美好?
二、文言文练习答案
1. 题目:《左传》
答案:题目正文。

2. 题目:文言文翻译
答案:题目正文。

总结:
本文提供了高二语文上册的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读者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本文也提供了答案,方便读者核对和参考。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二语文上册的内容。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骈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作品的种种言章加以涵摄”,这就是我定义骈文的标准。

凡首尾对应、左右相承者,无不是。

首尾对应,是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的语句相呼应;左右相承,是指作品中各种言章相承继,层层递进或反复出现。

以这样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整篇的涵摄,可以形成巧妙的对比、有效的衬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骈文的方法应属于修辞的范畴,它是修辞的一种高才艺术。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骈文的哪种修辞方法?答案:骈文的修辞方法主要是对作品的首尾对应和左右相承。

2.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其唐游论既含了在田园诗中大量涉足的古典意象(比如,长历山兰亭的风貌再现了它在唐诗中的意义,瓦屋杏园奇峰的风景再现了它在元曲中的意义),又以书生意式观察出了一幅人间世,地也可凭借大量的对讽关联来提供有关古典意象真实传统的理论思考。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唐游论的哪些内容?答案:唐游论主要涉及到古典意象在田园诗和元曲中的意义,并通过书生意式观察展示了人间世界。

此外,唐游论还通过对讽关联进行理论思考,传达了有关古典意象的真实传统。

二、填空题1. 请用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是古代汉族文化中的一种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________特点,对于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古典性特点。

2. 请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如对仗、____________、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答案:比兴三、判断题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正确的句子在括号中写“对”,错误的句子在括号中写“错”。

乃徐尚进之,邀平生之友,得大石为茶席,净服继席,编一诗以赠之,自己至书并玩而后,因题诗,弘之以盖书以寄诸君,以次乎各幅所叙之画上,然后,因题之以诗,此尚未有诗之士也。

1. 乃徐尚进之,是指徐尚进邀请冯梦龙。

(对)2. “得大石为茶席”是指买了一块大石头来做茶席。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高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文言文练习是我们高二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练习题,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然秋令之□,收其禾花旄以盛之。

率守宫之臣无敢缺者。

(1)请根据上文,填入文中空缺的正确词语。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2.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水。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2)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是什么?3.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昔者先王之训曰:“□□慎始,乃□□之□□。

”(1)请根据上文,填入文中空缺的正确词语。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4.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来者可以□,万世之功可□。

(1)请根据上文,填入文中空缺的正确词语。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5.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人之于学,不存乎□□;□□而好古,心之所急亦不在此矣。

(1)请根据上文,填入文中空缺的正确词语。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6.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以不细,聚敛以及时;小人以其不故,闻□之□。

(1)请根据上文,填入文中空缺的正确词语。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7.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乖乎时命者,时命之不造也。

无异时而造物与不造物。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该句子。

(2)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以上就是文言文练习题,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提高我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下去,取得好成绩!。

高二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阅读理解请阅读以下文言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吾有事故,曾好问乎。

曰:问之可也;问之,止也。

曰:“邦君的问之奚其为止”。

曰:“其为人也务与人之道,世与人佇,天下其不知”,曰:“有是哉,其我未尝有获写”。

曰:“其为此也,与其有宏论宏索,不知止而已也。

”曰:“何谓宏论宏索?”曰:“宏论,天之所生也;宏索,无不服也。

” 曰:“孰谓之无获云始?自周王三十,而事抵汉武三十;予继事以错居朝;此亦吾之所未必治法律可得也”。

曰:“夫君之所以得天下言乎?”曰:“一亦疑,师且薨,不逮之丧”;复然后问,曰“自勉之力也”;曰“勉之力,心之忧劳也”。

问题:1. 为什么曾问之不止?2. 作者认为邦君没有对事物的真正了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 什么是“宏论宏索”?4. 作者认为治理法律不可得,你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5. 文中提到了“君之所以得天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答案:1. 曾问之不止是因为问之是一种继续致力于探求真相的行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了解。

2. 作者认为邦君没有真正了解事物,是指邦君只顾于在宏论和广泛寻求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与人民接触和了解人民的实际需求。

3. “宏论宏索”是指在广泛讨论和寻求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广泛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4. 作者认为治理法律不可得,是指作者自己在实践中发现,治理法律并非一件简单可行的事情,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5. 文中提到了“君之所以得天下”,是指君主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可能是因为君主能够以自己的才能和毅力来自律和自勉,从而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第二题:填空题请填写下列句子中所缺的字词。

1. 士为______之道,庶为知止之始也。

2. 未知______之止,无以定功。

3. 因大官而______天下,此久贤之事也。

4. 不宣之______,亦未始有获。

5. 君之所以得______,一亦疑。

答案:1. 学2. 学3. 辖4. 道5. 天下。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孺子是徐稚的字。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

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

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

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

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

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

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

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

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

”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

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

乞致仕,不许。

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

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读本文言文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肥水之战[注]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苻)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苻)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 肥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的一场战争。

秦兵:前秦的军队。

文中的阳平公(苻)融,是前秦国王苻坚的弟弟。

谢安是东晋的大臣。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东晋名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移陈少却陈:同"阵",两军交战时队伍的行列。

B.谢安得驿书书:书信。

C.其走者闻风声鹤唳走:逃跑。

D.重以饥冻重:严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此乃持久之计②今其志乃反不能及B.①我以铁骑蹙而杀之②虽董之以严刑C.①皆以为晋兵且至②若属皆且为所虏D.①时方与客围棋②君安与项伯有故3.全属于肥水之战中不利于秦兵战事的一项是①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②秦兵遂退,不可复止③我众彼寡,不如遏之④小儿辈遂已破贼⑤马倒,为晋兵所杀⑥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肥水之战战前的形式有利于秦军,前秦国君苻坚决策上的失误是失败的直接原因。

B.谢玄派人对阳平公苻融说让前秦的军队移阵稍退,使晋兵渡河决战,这其中就暗藏着退敌的谋略。

C.从前秦的军队逃跑时风声鹤唳,昼夜不敢停息来看,前秦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还是畏惧晋兵。

D.谢安心地坦然,知道侄子谢玄率领的东晋军队必胜,所以在未知战事结果的情况下,也照样与客围棋。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译文:(2)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译文:(3)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译文:(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11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 齐人未附。

附:归附。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 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乃纵反间于燕。

B.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 而城中鼓噪从之。

D. 燕军扰乱奔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 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C.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8、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 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命了。

C.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 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④D. 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

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

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 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

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 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遗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互解了敌军斗志。

D. 田单的战术很巧妙,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

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11、翻译文中划线的三个句子(1)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3)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人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

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

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

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

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

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

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

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

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

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

“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

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

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

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

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

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

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

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

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

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

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

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

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

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

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

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

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

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

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