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病理过程: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2.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
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
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
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非特异性)
6.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
7. 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入100-200mmol
Na<130 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
胞外液减少。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
原因机制:肾内或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如只给水,不给电解质平衡液。(等渗或高渗液丢失)
(1)经肾丢失:长期服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丢失。
机体影响(病理生理变化):
(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口干不欲饮)
(3)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
防治:补钠液为主(张力液)。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
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Na>150 mmol/L,渗透压>310mmol/L
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以细胞内液失水为主
原因和机制
(1)饮水不足: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口腔、咽喉、食道疾患;水源断绝
(2)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尿崩症;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
机体影响:
(1)口渴
(2)细胞外液含量减少(汗腺功能下降“脱水热”)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引起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脑细胞脱水出现功能障碍
(4)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反射性引起醛固酮增多
防治:适当补Na补K;补充体内缺少的水分
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
(1)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
(2)循环血量减少,Ald(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加;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一般指细胞外液。如水肿发生于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
漏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质含量低于2.5g%,细胞数少于500/100ml。
渗出液:水肿液比重低于1.018,蛋白质含量可达3-5g%,可见多数白细胞(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所致,可见于炎性水肿)。发病机制: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1)毛细血管血压血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ANP减少,FF增加
(3)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ADH 和醛固酮在血中含量增高
肺水肿……
试述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
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了体液量的相对恒定。这一动态平衡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功能来实现。正常时肾小球的滤过率(GFR)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称之为球-管平衡,当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球-管平衡失调时,便会造成钠、水潴留,所以,球-管平衡失调是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常见于下列情况:①GFR下降;②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③肾血流的重分布。
FF增加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流体静压的高低决定了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肾血流量随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而下降,肾血管收缩,由于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明显,GFR相对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可达32%),使血浆中非胶体成分滤出量相对增多。故通过肾小球后的原尿,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升高,流体静压降低。于是,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
试述水肿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
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维持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平衡。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主要有: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是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