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全册知识点(精简版)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5.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叫光的折射现象。
7.太阳光(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9.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0.潜望镜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从潜望镜的窥测口进入人的眼睛。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壳是最薄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等→影响迅猛。
(2)地球外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影响缓慢。
7.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8.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沙、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9.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
10.河水会不断侵蚀河床、河岸,它所携带的泥沙会在下游大量沉积。
河流下游的地形多是平原。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1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光》知识点【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2、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和熄灭的蜡烛不是光源。
)3、影子的特点:(1)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见图一)(2)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距离越小,遮挡范围越大,影子越大;距离越大,影子越小。
(见图二)(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见图三)图一图二图三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是投影。
投影广泛应用于交通标识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投影仪等。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太阳的方向变化:东—偏南—西;一天中影子的方向变化:西—偏北—东;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清晨长,中午短,傍晚长。
(见右图)2、实验: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用日影观测仪:方法:(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课堂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3)描下铅笔的影子,量出影子的长度。
(4)课后继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
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实验: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方法:第一步: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光斑的位置。
第二步: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日影观测仪现象:第一步时,光线能穿过三个空,在最后光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第二步光不能穿过小孔打到光屏上。
结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知识点1.像电灯一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物发光的代表是萤火,自然发光:太阳,闪电,星星,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激光,篝火。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形成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总在背光一面。
3.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遮挡物的距离改变而改变)一.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位置、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二.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三.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不同侧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
9.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了一个黑暗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大部分的物体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不同物体发射光的能力不一样。
12.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全部都进入我们的眼睛。
如光滑的镜面,墙面。
平行光线射到石头上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只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睛。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基础知识点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远),影子就(越小);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的影子就(越大)。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
7、列举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8、列举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9、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二课: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5、简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7、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会画光在潜望镜中的路线图)8、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9、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0、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 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 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的反射
1、影子产生需要的。 条件是 光源、遮挡 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 叫做 投影 。
•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
•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有关;
•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 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 有关。
光碰到镜面改变 了传播方向,被反射 回去,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的。
反 光 镜
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当光线射到凸面镜 后,不会聚于一点,而是要发散开来。所以它要比 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要大得多。
凸面镜
凹面镜的表面是凹进去的,当光线射到凹面镜 后,光会聚于一点。所以它要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 观察的范围要小得多。
光的பைடு நூலகம்射
本节要点: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 5、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活动一:
光是怎样照亮书的?在图中画出 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二: 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画出我们采用的方法和光的传播路线。
镜子
活动三: 照亮阴影里的玩具。画出我们的方法和光的
路线图。
光是沿直线传播,可是当我们用一面镜子 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 方向。
光的反射
1、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3、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想一想: 为什么我们对着镜子使用电视的遥 控器,还是能够打开电视呢?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
3、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4、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5、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
(3)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7、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
8、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光》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光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5.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同一时间,在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的方向相同。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gui)。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第四课: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照明灯上的灯罩等。
第五课:光与热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1.太阳是一个巨大火球,外度温度约有6000摄氏度。
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就越强。
5.阳光照射的角度与物体的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直射)比倾斜(斜射)吸热快。
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前要考虑:构造、材料、运用的原理、如何方便实用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 光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 与镜面反射相比,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
三、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比如将铅笔斜插入水中,看到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3.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能用来做放大镜。
五、眼睛的科学。
1.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2.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3.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那样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屏,遮挡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1.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 2.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与光源方向相反;光源的照射角度大时,影子短,光源的照射角度小时,影子长;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照得的影子形状也不同。
我们把这种方法获得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5.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
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反。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6.影子会变化是因为不同的时间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是不同的。
一天中影子的规律是长→短→长,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
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长短、大小不同。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会举例:汽车大灯发出的光、舞台灯、窗帘缝里漏进的阳光等。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会举例:万花筒、潜望镜、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等。
9.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10.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11.光强度越大,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小,温度越低。
12. 凹面镜和凸透镜也有会聚光线,获得强光和高温的作用。
13.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大。
深色比浅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在黑色、黑色蜡光纸、红色、白纸中,黑色升温最快,白色升温最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2.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5.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
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7.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8.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9.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产生可知,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10.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光的折射。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课件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2、应用光的反射原理:
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额镜、潜望镜等。
3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灯罩的 作用是加强光的反射,聚拢光线。
宇航服是银白色:减少辐射。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能量 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方向:东-南-西
B
东
南 西
北
B
B 影子最短--中午 A
影子变长--下午--太阳西边落下--影子在东边
甲
C
10厘米物体---2厘米影子(5倍)
10 (
)米物体---2米影子
能 不能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一叶障目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
A
当光线较强时,瞳孔会缩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会放大。
B
光的反射
平面镜
平面镜
反射-凹面镜 折射-凸透镜 反射-凹面镜
反射-凹面镜
反射凸面镜
折射-凹透镜
凹面镜
B
凸透镜
B
凹面镜 光的反射
A
凸透镜 光的折射
1 3 524
吸热能力强到弱: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粉色>白色>锡箔纸 和太阳垂直>和地面垂直>水平放置
3 21
弱
强
强
弱
C
吸热最强
C
弱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 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 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反。 2.影子变化:长--短--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那样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屏,遮挡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1.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 2.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
光,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与光源方向相反;光源的照射角度大时,影子短,光源的照射角度小时,影子长;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照得的影子形状也不同。
我们把这种方法获得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5.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
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反。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6.影子会变化是因为不同的时间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是不同的。
一天中影子的规律是长→短→长,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
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长短、大小不同。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会举例:汽车大灯发出的光、舞台灯、窗帘缝里漏进的阳光等。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会举例:万花筒、潜望镜、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等。
9.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
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
10.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11.光强度越大,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小,温度越低。
12. 凹面镜和凸透镜也有会聚光线,获得强光和高温的作用。
13.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大。
深色比浅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在黑色、黑色蜡光纸、红色、白纸中,黑色升温最快,白色升温最慢。
与阳光垂直摆放,升温快。
14.夏天为什么人们喜欢浅色的衣服?(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热较少)
15.会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灯光下看到书上的字时的传播路线、潜望镜里光线的传播路线。
(要用直尺、带上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