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60学时,4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文科高等数学是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专业(如文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的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二、总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60,学分为4。
三、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一、函数、极限、连续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 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了解极限的概念,会用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求极限。
6. 了解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7.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 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以及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9.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初等函数的导数的求法。
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 会求隐函数、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及反函数的导数。
5. 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
6. 会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7.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的极值。
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8.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4—72学分数:3—4适用专业:纯文科类专业执笔:吴赣昌编写日期:2007年6月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文科数学包含了大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哲学常识,是对高等学校公共事业、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法学、英语等纯文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知识技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与塑造世界观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知识框架结构,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量化意识、量化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必要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人文社会科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介绍典型数学史料,有机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大学文科数学的兴趣,为获得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进行启迪性教育。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微积分一、函数、极限与连续主要内容:绪言;实数与区间,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比较;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阿基米德介绍。
基本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2、知道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3、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知道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4、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了解无穷小比较方法,会利用无穷小等价求极限的方法;5、了解函数的连续与间断的概念,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4—72学分数:3—4适用专业:纯文科类专业执笔:吴赣昌编写日期:2007年6月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文科数学包含了大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哲学常识,是对高等学校公共事业、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法学、英语等纯文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知识技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与塑造世界观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知识框架结构,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量化意识、量化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必要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人文社会科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介绍典型数学史料,有机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大学文科数学的兴趣,为获得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进行启迪性教育。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微积分一、函数、极限与连续主要内容:绪言;实数与区间,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比较;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阿基米德介绍。
基本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2、知道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3、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知道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4、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了解无穷小比较方法,会利用无穷小等价求极限的方法;5、了解函数的连续与间断的概念,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高等数学Ⅳ》大纲(文科)
《高等数学Ⅳ》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Ⅳ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学分:6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文科(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广告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文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内容为一元微积分学。
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和技巧,能了解一些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与加强学生素质,逻辑推理与科学思维的能力。
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运算,并且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只要求能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演算能力,不要求理论分析和理论证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函数及其图形( 6学时)1. 一元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形2. 函数的表示法3. 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4.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5. 初等函数本章重点:函数概念;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本章难点: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区间、邻域的定义、一元函数定义,反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定义;了解函数的简单性质;掌握基本的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熟习反三角函数。
第二章极限和和连续(18学时)1. 极限的定义2. 函数极限的性质3.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4. 极限的运算法则5.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6. 函数的连续性本章重点:极限的定义与性质;极限的计算;两个极限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与闭区间上的性质本章难点:极限的定义;极限的计算;两个极限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与闭区间上的性质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数列与函数极限的定义与几何解释,会计算简单数列与函数的极限;理解极限的性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定义,会用无穷小等价代换求极限;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用以解决同类极限问;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及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定义;会求间断点并能分类;理解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会用零点定理证明方程在闭区间内有根;知道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第三章导数与微分( 18学时)1. 导数的概念2. 导数的计算3. 高阶导数4. 微分本章重点:导数概念;导数计算;高阶导数;微分概念与求法本章难点:导数概念;导数计算;微分概念与求法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左右导数定义、微分定义,了解可导与可微、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了解变化率与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法线方程;掌握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会求初等函数的导数和积分,会求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会求简单初等函数的高阶导数;会求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及隐函数导数;会用对数求导法;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大学文科数学 教学大纲
(6)把辩证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授课中注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严谨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培养文科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习惯,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
1.3.3导数与微分的计算
1.3.4导数的导数——二阶导数
1.3.5分段函数的导数
1.3.6*微分概念引起的第二次数学危机
1.4导数的应用(8学时)
1.4.1函数的单调性
1.4.2函数达到极值的条件
1.4.3函数的最值
1.4.4未定式求法
1.5不定积分(5学时)
1.5.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1.5.2基本积分公式表
3.9.4一元线性回归效果的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检验法)
教
材
名称:文科数学基础(第二版)
戴瑛主编戴瑛陈吉象吴忠华郑弃冰顾沛编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情况:“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项目《文科数学基础》网络课件的配套文字教材。
主要参考书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
(1)发挥文科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的优势,以及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具体化,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命题。
(2)在“文科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数学素养的、并且证明过程并不繁琐的命题,恰如其分地讲授其推理过程。
新疆大学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汉)
新疆大学《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英文名称:Mathematics for Liberal Arts Students课程编号:A050003 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64 学分:3.5适用对象:大学文科本科一年级汉族学生适用教材:《大学文科数学》张国楚,徐本顺,王立冬, 李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通过对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方法的简单介绍,使文科学生对数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介绍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使文科学生了解数学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以及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一个学期(共64个学时)《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学习,使文科学生通过本课程安排的有关数学史简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紧密关系,同时通过介绍极限这一基本工具,引入函数的连续性,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概率统计初步知识,体现数学的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
由于文科数学教学时数的限制,在必须精简的条件下,注意科学的系统性。
在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方面要求以计算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微积分的基础和研究对象讲课4学时习题课2学时教学内容:1、极限、实数与集合在微积分中的作用2、实数系的建立及邻域概念3、函数及初等函数教学要求: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以及基本初等函数以复习总结的方式讲授。
函数定义域作为重点复习内容;掌握复合函数的定义,函数定义域以及复合函数的分解,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以及反函数的存在定理。
掌握构建函数模型的步骤和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对文科学生加强数学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微积分的直接基础------ 极限讲课6学时习题课2学时教学内容:1、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2、连续函数教学要求:了解极限的“ε--N”和“ε--δ”定义叙述(刻画了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程);了解极限的唯一性及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的存在性;理解无穷小量概念及其性质,理解无穷小量与以常量A为极限的函数关系;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大学文科数学教案
大学文科数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大学文科数学1.2 课时安排:本章共安排45 分钟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1.3.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等。
2.2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
2.3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求导法则的应用,导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新课导入:介绍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4 知识拓展:介绍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引导学生掌握求导的基本方法。
3.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图像的理解。
4.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求导法则求解。
五、教学反思5.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课后反馈:通过批改作业、查看学生练习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5.3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及图像的掌握情况。
6.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作业,评估学生对初等函数求导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大学文科学生的数学教材。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文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大一第2学期3、适用专业:中文、外语、音乐、美术、法学、政教、历史等文科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应熟练掌握初等数学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发展简史;掌握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掌握函数极限与导数知识及其应用、一元微积分的运算与应用。
通过学习部分高等数学知识,领会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学的辨证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对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由于文科专业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课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注意加强练习环节。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36学时)第0章绪论——数学的内容、特点,数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 了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等社会科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的内容、特点;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学习数学家科学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章概率统计初步[教学目的] 了解随机现象、事件等概念,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概型、几何概率、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理解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能运用有关公式计算简单的概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
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第一节随机现象第二节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第三节排列与组合第四节概率※第五节两个实例第二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 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左右极限概念。
课程教学大纲:大学文科数学教学大纲(2011年9月修订)
《大学文科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大学文科数学学时/ 学分: 64/4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for the Humanities andSocial Science考核方式:闭卷、笔试选用教材:《大学文科数学》(第二版) 严守权,姚孟臣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纲执笔人: 李继根 先修课程: 无 大纲审核人: 殷锡鸣适用专业: 人文、社科类专业 一、教学基本目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本校许多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力图以不多的学时让人文、社科类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习得正确的数学观念,并逐步学会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 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概念。
了解函数的几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2.知道极限的N -ε、δε-定义,会求函数的单侧极限。
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3.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能熟练使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能利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 理解导数的概念。
知道左右导数的概念。
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熟悉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导数的基本公式。
了解高阶导数概念,并能熟练的求初等函数的二阶、三阶导数。
3. 熟悉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4. 了解微分的概念。
知道微分中值定理。
掌握洛必达(L’Hospital )法则。
5. 知道函数的驻点和拐点。
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和曲线凸凹性的方法。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
会求解不太复杂的最值问题。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1. 理解原函数的概念。
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 理解变限积分函数及其性质。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文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大一第2学期3、适用专业:中文、外语、音乐、美术、法学、政教、历史等文科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应熟练掌握初等数学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发展简史;掌握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掌握函数极限与导数知识及其应用、一元微积分的运算与应用。
通过学习部分高等数学知识,领会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学的辨证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对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由于文科专业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课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注意加强练习环节。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36学时)第0章绪论——数学的内容、特点,数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 了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等社会科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的内容、特点;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学习数学家科学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章概率统计初步[教学目的] 了解随机现象、事件等概念,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概型、几何概率、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理解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能运用有关公式计算简单的概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
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第一节随机现象第二节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第三节排列与组合第四节概率※第五节两个实例第二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 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左右极限概念。
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逆矩阵,逆矩阵的基本性质。
1.2.6可逆矩阵方程。
可逆矩阵方程,可逆矩阵方程的求解。
本节要求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法则学会用矩阵的乘法重新解释线性方程组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和可逆矩阵方程的解。
第3节行列式(4学时)
1.3.1二、三阶行列式。
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系数行列式。
第二学期68学时
第三章概率统计(64学时)
第1节随机事件及其运算(3学时)
3.1.1随机试验。
随机试验,随机试验的特点。
3.1.2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组,样本空间。
3.1.3事件间的关系。
包含与相等,事件的和(或并),事件的积(或交),事件的差,互不相容(互斥)事件,对立(互补)事件,完备事件组。
广义积分,广义积分收敛,广义积分的值,广义积分发散。
本节要求掌握定积分概念及与不定积分的关系——微积分基本定理,会用换元法与分部积分公式计算简单可积初等函数的定积分,了解无穷区间上广义积分的数学意义,并会计算一些简单函数的广义积分。
第7节积分应用(8学时)
2.7.1变化率的反问题。
2.7.2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2.3.5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
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公式。
2.3.6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链锁法则。
2.3.7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公式。
2.3.8导数的导数——二阶导数。
二阶导数,高阶导数。
2.3.9 *隐函数方程的导数与微分。
2.3.10 *经济学函数的弹性。
相对改变量,平均弹性,弹性。
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非标准正态分布化为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的查表。
大学文科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学时
多元函数微
分学
10
二重积分 12
无穷级数 10
教学方式 面授
作业及 书面作业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
*考核方式 (Grading)
mathematical abstractness, logic and tightness, so as to foster students the
preliminary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logic relationship, study and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t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大学文科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
MA0010/MA009 (Credit Hours)
32
(中文)大学文科数学(2)
(英文)Arts Department Calculus (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必修课
授课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4—72学分数:3—4适用专业:纯文科类专业执笔:吴赣昌编写日期:2007年6月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文科数学包含了大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哲学常识,是对高等学校公共事业、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法学、英语等纯文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知识技术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与塑造世界观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知识框架结构,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量化意识、量化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必要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人文社会科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介绍典型数学史料,有机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大学文科数学的兴趣,为获得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进行启迪性教育。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微积分一、函数、极限与连续主要内容:绪言;实数与区间,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左、右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比较;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阿基米德介绍。
基本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2、知道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3、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知道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4、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了解无穷小比较方法,会利用无穷小等价求极限的方法;5、了解函数的连续与间断的概念,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6、通过绪言与阿基米德介绍,了解数学的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古代数学家的创造与杰出贡献。
二、导数与微分主要内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的概念;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四则运算,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
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知道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部分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3、会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4、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5、通过抽象导数概念的几何原型和物理原型,了解导数概念的产生与求导过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三、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主要内容: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判别法,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简单应用。
基本要求:1、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柯西中值定理;2、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简单应用;4、了解拉格朗日、费马等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
四、不定积分主要内容: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基本要求: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3、会计算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4、了解牛顿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五、定积分及其应用主要内容:抽象定积分概念的两个现实原型,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性质;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求定积分过程中的辨证思维;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无穷限的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微元法及其应用: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等。
基本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3、能利用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4、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无穷限的广义积分;5、会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6、了解莱布尼茨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六、微分方程简介主要内容: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变量可分离的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组简介;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基本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的概念;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3、了解应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4、了解笛卡尔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部分线性代数七、行列式主要内容:二阶行列式与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概念;行列式的性质;克莱姆法则。
基本要求:1、会计算二阶与三阶行列式;2、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会求简单的n阶行列式;3、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会用行列式的性质化简行列式的计算;4、知道克莱姆法则,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八、矩阵与线性方程组主要内容:矩阵的概念,几种特殊矩阵:对角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矩阵的运算: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方阵的幂;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逆矩阵的概念,利用初等变换法求矩阵的逆,矩阵方程及其解法;矩阵的秩及其求法。
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基本要求: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对角矩阵、单位矩阵、数量矩阵;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3、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初等矩阵及其性质;4、会用初等行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5、了解欧拉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第三部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九、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主要内容:随机现象,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及其性质、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的概念,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与性质伯努利概型。
基本要求: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2、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3、知道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会应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4、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会利用事件独立性进行计算概率;5、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知道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6、了解高斯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十、随机变量主要内容: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常用离散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常用连续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的性质;方差的概念、计算与性质。
基本要求: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
2、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3、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知道0-1分布、二项分布及其应用;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知道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5、知道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及其应用;6、了解随机变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知道几种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十一、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分组数据统计表和频率直方图,统计量,常用统计量;常用统计分布:2χ分布,t分布;抽样分布: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基本要求:1、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概念。
2、了解2χ分布,t分布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抽样的分布。
4、了解柯西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数学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十二、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主要内容:点估计的概念,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点估计的常用方法:矩估计法;区间估计的概念,置信区间的概念,寻求置信区间的方法;正态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正态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一般步骤,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基本要求:1、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了解矩估计法,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
2、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
3、知道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及其应用。
4、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了解假设检验的一般提法与一般步骤。
5、了解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
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选用教材:吴赣昌,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大学文科数学(纯文科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教学参考资料:吴赣昌,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微积分(经管类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吴赣昌,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线性代数(经管类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赵树塬,线性代数(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吴赣昌,大学数学立体化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王松桂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