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读毕《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1956年,国家主席毛泽东根据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并从中总结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问题,归纳出了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历史发展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们中的国情和历史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呢?毛泽东给出了自己的扼要分析。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
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我们国家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制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方法,根据这些教训,少走弯路,引以为戒,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略论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的关系
略论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轻工业、农业和重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的关系,以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和重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为国民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重工业则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为其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轻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轻工业相对于农业和重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需求大等特点,因此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轻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重工业的支撑。
农业为轻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重工业为轻工业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
农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轻工业的推动。
轻工业为农业和重工业提供了消费品和市场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比较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之间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轻工业具有市场需求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但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农业具有自然依赖性、区域性等缺点,但为国家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重工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等优点,但周期长、投资大。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轻工业、农业和重工业应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业和重工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加大对轻工业的投资力度,提高轻工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轻工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加强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跨界创新。
轻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互补性,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论十大关系——全文
简述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十大关系在和、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和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论十大关系》全文简述最近几个月,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和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的归纳内容
论十大关系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重工业1. 重工业的定义和特点重工业是指利用大量原材料和能源,采用大型设备和高技术生产的工业。
通常包括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
2. 重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能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二、轻工业1. 轻工业的定义和特点轻工业是以农产品、原料和小型设备为主要原料,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为主的产业。
通常包括纺织、食品、日化、家具等行业。
2. 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轻工业是提供日常消费品和生活用品的产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三、农业1. 农业的定义和特点农业是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是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论十大关系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互依存、协调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
重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而这些原材料和能源则是依赖于农业的生产。
轻工业需要重工业提供的各种设备和原材料,而重工业又需要轻工业的产品,二者形成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调发展关系。
2. 优化结构、促进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重工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农业的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需求,而轻工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于重工业提供的各种设备和原材料。
农业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连接和平衡的角色,有助于维持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3. 实现转型、提高效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产业转型和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升级,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跷跷板”—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在近代以来就如何实现工业化,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都未取得显著地突破。
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促使了毛泽东等党内人士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所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我觉得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跷跷板的两头。
当我们在重工业这一边放了过多的筹码,跷跷板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便如同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受苏联影响,过重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错误。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轻工业和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同样造成工业化落后。
那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要想能够很好地维护跷跷板平衡,促近两者的和谐发展,就只有两者并举。
即在已有的现状之下,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从而促使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更深刻透彻的分析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三者之间发展关系的理论。
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同时要“注重农业、轻工业”,“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这就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指明了方向。
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未能解决“两个矛盾”,毛泽东指出,以工业化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
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如下:
①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应该通过发展更多的农业和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
②在沿海产业与内陆产业的关系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产业基础,有更大的实力来发展和支持内陆产业。
③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建议适当减少军事和政治支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④在国家,生产单位与个体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上,必须考虑三者的利益,不仅要促进艰苦奋斗,而且要关心群众的生活。
⑤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上,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要扩大地方权力,让地方做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的积极性。
和地方政府;
⑥关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应着力反对汉族沙文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真诚发展经济文化建设;
⑦关于党与非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应长期共处,相互监
督;
⑧关于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我们必须区分敌人和我,并将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
⑨在对与错的问题上,犯过错误的同志应遵循“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治疗疾病,救人”的原则,允许他人犯错误并允许并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
⑩着眼于中外关系,我们应该学习所有国家和国家的强项,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反对排除或复制所有内容而没有进行分析。
论十大关系的读书笔记
论十大关系的读书笔记卓班王亚威学号55151126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的战略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有感受。
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方向,其中的一些观点在当代始终值得借鉴。
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的方针: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工人和农民。
实现基本方针的途径:以工人和农民为基本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将反动势力等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当时外国敌对势力对华进行各种各样的封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建设社会主义、稳固新中国的政权、化解国内外的各种矛盾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发展的重心,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因为可以为重工业增加资金的积累,对重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对人民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苏联的重视重工业和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导致民生日用商品短缺、货币不稳定的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这些问题,不要走苏联的老路也不要走苏联的弯路。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对沿海工业持消极态度是不正确的,新的工业大部分应该分不到内地,使工业发展的布局逐步平衡,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老底子才能更好的建设新中国。
正是由于苏联不注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弹性过低和国家的不稳定,在1991年遇到险峻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内的经济问题时,直接导致国家解体。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防建设的比例应该下降,毕竟国际局势不必抗美援朝那时那么紧张了,精兵简政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实现国家建设健康而且全面的发展。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要有所改进。
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上,应该给工厂一点权力,不要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者省市,机动灵活的运营工厂有利于提高工厂的效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教育管理 >>25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和谐社会思想于 芳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摘要:中国人现在的思维方式是从周朝建立起来的,从那时起,“敬天保民”“天人合一”的民本观念取代了鬼神,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和”也从此走进了中国人的心底,成为中国人的处事原则,“和谐”则成为中国人评价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的美学法则。
关键词:十大关系;和谐社会;矛盾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在军事上、经济上、国际关系上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处于被隔绝被孤立的状态。
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如何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首要历史使命。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不过1万多字。
直到1976年才正式公开的《论十大关系》,被公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
“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
“十大关系”实际上就是十大矛盾,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解决这些矛盾,蕴含着对“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这里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重工业是国家的骨骼,没有重工业国家就直不起腰来。
新中国领导人对重工业的定位十分清楚——“国之重器”。
毛泽东把重工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同时也看到了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在谈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一直强调要以他们为戒。
他十分明确地指出农业和轻工业在增加国家财富积累方面起着重工业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平衡发展才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国家经济结构的长远之道。
近30年来的一些热点冲突如马岛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清楚地表明了一点,没有重工业的国家就没有战斗力。
但国家建设中长期片面强化重工业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前苏联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即使骨骼再结实,皮包骨也是死相。
毛概题库 (2)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B)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D.“第四次结合〞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根底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效劳的根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篇讲话是(B)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C)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5.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集中力量开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6.1956年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我国进入(C)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C)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苏联模式D.日本模式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B)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B.农、轻、重的开展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央和地方的关系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 D )思考A.陈云B.刘少奇C.周恩来D.毛泽东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11.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是(B)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C)A.既利用又限制B.轮流执政C.长期存在、互相监督D.团结——批评——团结13.三大改造根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建立起来后,其主要任务是(C)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C.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BCD2.BC3.ABD4.ABCD5.ACD6.ABD7. ABC8. ABCD9. BC 10. AC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BCD)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方案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BC)A.生产的无方案性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D.优先开展农业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BD)A.?论十大关系?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文化大革命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BCD)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C.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法有 (ACD)A.团结——批评——团结B.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6.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BD)A.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B.现代科学技术C.现代教育D.现代工业7.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取得的成果有(ABC)A.大的集中,小的分散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可以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D.全力以赴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在政治方面是处理好如下关系(ABCD)A.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B.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D.党与非党的关系和是非关系9.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涉及(BC)A.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AC)A.社会主义根本矛盾学说B.中国工业化道路C.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社会矛盾学说D.阶级斗争的理论(三)简答题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思想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2.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3.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及现实意义?4.试述毛泽东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斯诺老要来中国,1960年让他来了。
简述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
简述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摘要:一、引言二、十大关系的内容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三、结论正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
为了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党在1956年提出了处理十大关系的问题。
这十大关系包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党要处理好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比重,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党要关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同时加强内地工业的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党要重视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党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党要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运作,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要重视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党要处理好与非党的关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共同推进国家的事业。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党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九、是非关系。
党要加强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概《论十大关系》论文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
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
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
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高潮。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
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我们也逐步有所了解。
以苏为鉴, 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党的面前。
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从1955年底起,为准备党的八大报告,刘少奇分别听取了中央一些工业部门的汇报。
1956年2月起,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
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概括出来的。
论十大关系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 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 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 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 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 能加以开发利用。 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 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 社会主义祖国。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百分之七十在沿 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 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 只是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 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 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 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 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 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第三点,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 杀。社会上的反革命因为是老百姓的直接冤 头,老百姓恨透了,所以少数人还是要杀。 他们中的多数,要交给农业合作社去管制生 产,劳动改造。但是,我们还不能宣布一个 不杀,不能废除死刑。
第四点,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 革命,要坚持在延安开始的一条,就是一个 不杀,大部不捉。 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饶漱石这样 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这样的人 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 是杀了不利。这样的人杀了一个,第二个第 三个就要来比,许多人头就要落地。这是第 一条。 第二条,不可以杀错人。一颗脑袋落地, 历史证明是接不起来的。也不像韭菜那样, 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割错了,想改正错 误也没有办法。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的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存在着产业链的关系。
重工业是指以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
轻工业是指以日用消费品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
而农业则是指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与农田、农村相关的产业。
这三个产业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农业提供了原材料和食物,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提供了生产必需品;轻工业为农业提供农资和农机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重工业则为轻工业提供了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
可以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重工业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
轻工业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对技术和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
而农业则主要依赖于土地和水资源,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少。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重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科技实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轻工业的发展可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口粮安全,还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我所读的的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出自陈洪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汇编与导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主编介绍:陈洪,男,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史二级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党建和党史人物、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兼任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卷。
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全体奋斗,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学习指导用书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基本依据,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准确阐述教材的基本观点。
1956年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
从国内看,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出现了急躁冒进的情况,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客观上需要党给予回答;从国际上看,这一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激烈动荡的时期。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斯大林功过评价的争论不断。
苏联国内的争端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体制的很多弊端。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引起了中国的深刻反省。
于是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最后由毛泽东归纳为十大关系问题。
《论十大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开端,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谈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一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感想
《论十大关系》感想今天在课余时间,我读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颇有感想,于是以我的理解总结了一下,写了写自己的认识。
1956年,毛泽东将从中央政治局所听取的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方向的问题进行总结,总共十个问题,及《论十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在这十大关系中,我比较感兴趣工业的关系,所以写下了后面的文章。
就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是没有错的,苏联也是十分重视工业的,但苏联却轻视农业以及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内粮食、原料供应不足,民生用品极度缺乏,苏联重工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农业农民的压榨之上,如此形成对重工业的原始积累,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所扭曲,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最终苏联解体,也与此不无关系。
如果能做到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而又突出重工业的主题地位,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定然是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苏联就是因为一味的加重重工业的投资比重,使得人民生活负担不断加重。
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借鉴苏联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方面的发展情况,毛泽东主席总也了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
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显然我们需要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使社会主义有稳健的根基得以发展,才能在探索时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浅谈论十大关系
浅谈《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
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反对大汉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
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应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要分清敌我。
九、是非关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是团结全党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针。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外国学习。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践证明,毛泽东主席当年所论述的十大关系,准确而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认清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
十大关系中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动员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央三十四部门的工作报告,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等,发现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综上所述,存在十个问题,即十个主要关系。
所有这十个问题都是基于一个基本原则,即动员国内外所有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并赢得人民的民主革命,我们采取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的政策。
扩展数据
十种关系
1.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发展更多的农业和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
二,在沿海产业与内地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应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产业基础,从而有更大的实力来发展和支持内地产业。
3.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建议适当减少军政开支,增加经济建设成本。
只有加快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关于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体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必须考虑三者的利益。
我们不仅要提倡艰苦奋斗,而且要关心人民的生活。
五,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我们应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即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让地方政府做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六,关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我们应着力反对汉族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我们应当真诚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建设。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跷跷板”—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在近代以来就如何实现工业化,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都未取得显著地突破。
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促使了毛泽东等党内人士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所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我觉得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跷跷板的两头。
当我们在重工业这一边放了过多的筹码,跷跷板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便如同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受苏联影响,过重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错误。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轻工业和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同样造成工业化落后。
那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要想能够很好地维护跷跷板平衡,促近两者的和谐发展,就只有两者并举。
即在已有的现状之下,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从而促使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更深刻透彻的分析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三者之间发展关系的理论。
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同时要“注重农业、轻工业”,“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这就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指明了方向。
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未能解决“两个矛盾”,毛泽东指出,以工业化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跷跷板”
—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在近代以来就如何实现工业化,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都未取得显著地突破。
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促使了毛泽东等党内人士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所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我觉得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跷跷板的两头。
当我们在重工业这一边放了过多的筹码,跷跷板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便如同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受苏联影响,过重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错误。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轻工业和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同样造成工业化落后。
那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要想能够很好地维护跷跷板平衡,促近两者的和谐发展,就只有两者并举。
即在已有的现状之下,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从而促使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更深刻透彻的分析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三者之间发展关系的理论。
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同时要“注重农业、轻工业”,“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这就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指明了方向。
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未能解决“两个矛盾”,毛泽东指出,以工业化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
毛泽东同志认为,重工业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重工业发展了,才能为农业、轻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然而,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而为了真正使我国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快些,毛泽东同志既总结了前苏联的教训,也结合了我国的经验,指出:“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这也就是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农业、轻工业为出发点。
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忽视农业、轻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则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帐是不合理的。
因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因此,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
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的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