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部分课后答案

a
图1
图2
图3(来自朱春来的作业)
答:点焊是用圆柱电极压紧工件,通过电流流过工件产热获得焊点。工件无为金属,金属有自身的电阻。接触电阻小时,吸热少而散热快,导致熔核偏向电阻大的一方,形成熔核偏移。可以采用特殊电极或工艺垫片来改变接触电阻。
02
点焊的热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对点焊熔核的形成有什么影响?怎样控制接触电阻的大小?
2.2.3 如何确定模锻件分模面的位置? 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要保证模锻件能从模膛中取出。 按选定的分模面制成的锻模后,应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以便在安装锻模和生产中容易发现错模现象,及时调整锻模的位置。 最好把分模面选在模膛深度最浅的位置处,使金属很容易充满模膛,便于取出锻件,有利于锻模的制造。 选定的分模面应使零件上所加的敷料最少。 最好使分模面为一个平面,使上、下锻模的膛深度基本一致,差别不宜过大,以便于制造锻模。
03
02
01
图2-55所示的零件的模锻工艺性如何?为什么?应如何修改使其便于模锻?
图2-55
答:工艺性不好,原因在于有突出物,不便于取模,存在着薄壁,而且没有一定的拔模斜度。 修改后的图形见教材P70,如图2-26。
02
03
04
图2-56所示的两个零件采用锤上模锻工艺成形,试选择合适的分模面。
平连杆
1.5.4 某铸件壁厚有5mm,20mm,52mm三种,要求铸件各处的抗拉强度都能达到150MPa,若选用HT150牌号的灰铸铁浇注,能否满足其性能要求?
答:由表中数据可得:
2.1.1 锡在20℃、钨在1100 ℃变形,各属于哪种变形?为什么(锡的熔点为232 ℃,钨的熔点为3380 ℃)? 答:按照绝对温度计算。绝对温度零点是-237 ℃。 锡在20℃变形属于热变形,其T再=0.4×(232+237)K <(237+20)K; 钨在1100 ℃变形属于冷变形,其T再=0.4×(3380+237)K>(1100+237)K。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可分为3个变形区:①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是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②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是切屑与前面摩擦的区域;③第三变形区(表面变形区):是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体发生分离,大部分变成切屑,很小的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为了实际应用和方便计算,在实际切削时将切削合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分力。
(2)各分力作用:切削力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进给力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背向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与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有关。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定律知道生产实践?答:不一样。
大学本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后练习题(有答案和解析)

大学本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后练习题(有答案和解析)1.(单选题)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顺序凝固有利于防止铸造应力的产生B同时凝固有利于防止缩孔的产生C铸造时浇注温度越高越好D铸件的结构斜度应设置在非加工表面正确答案:D题目解析:铸件的结构斜度应设置在非加工表面,这是为了便于从模具中取出铸件,同时避免在加工表面上留下不必要的痕迹。
选项A错误,因为顺序凝固并不能完全防止铸造应力的产生;选项B错误,因为同时凝固容易导致缩孔的产生;选项C错误,因为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铸件产生缺陷。
2.(单选题)钢套镶铜轴承是一个双金属结构件,能够方便的铸造出该件的铸造方法是( )。
A金属型重力铸造B熔模铸造C离心铸造D低压铸造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离心铸造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紧铸型壁,从而获得各种形状的中空回转体铸件的铸造方法。
钢套镶铜轴承是一个双金属结构件,内层为钢套,外层为铜套,可以采用离心铸造的方法将两种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
因此,答案为C。
3.(单选题)下面属于压焊的是( )。
A电渣焊B缝焊C氩弧焊D埋弧焊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缝焊是一种压焊方法,它使用旋转的滚轮电极对搭接的工件施加压力并进行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滚轮电极与工件接触部位产生电阻热,加上滚轮电极的挤压作用,形成连续的焊缝。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
4.(单选题)在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中,力学性能最好的区域是( )。
A熔合区B正火区C部分相变区D过热区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在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中,正火区的力学性能最好。
正火区是焊接时焊缝两侧的金属正处于相变重结晶温度范围内,冷却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其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相比之下,熔合区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性能极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部分相变区的组织不均匀,力学性能也不好;过热区的晶粒粗大,力学性能也较差。
因此,答案为B。
北大 侯书林主编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一般情况下,车削的切削过程为什么比刨削、铣削等平稳?对加工有何影响?答:除了车削断续表面之外,一般情况下车削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像铣削和刨削,在一次走刀过程中刀齿有多次切入和切出,产生冲击。
并且当车刀几何形状、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一定时,切屑层公称横截面积是不变的。
因此,车削是切削力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车削过程要比铣削平稳。
又由于车削的主运动为工件回转,避免了惯性力和冲击的影响,所以车削允许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进行高速切削或强力切削,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2.无心磨的导轮轴线为什么要与工作砂轮轴线斜交a角?导轮周面的母线为什么是双曲线?零件的纵向进给速度如何调整?答。
由于导轮是用橡胶结合剂做的,磨粒较粗,零件与导轮之间的摩擦较大,所以零件有导轮带动旋转。
导轮轴线相对于零件轴线倾斜一定角度(a=1~5度),以使导轮与工件接触点的线速度V分解为两个分量Vwt和Vwa,Vwt是零件旋转速度,即圆周进给速度,Vwa为零件轴向移动速度,即纵向进给速度,Vwa使零件沿轴向做自动进给。
导轮倾斜a角后,为了使导轮表面与零件表面仍能保持线接触,导轮的外形应修整成单叶双曲面。
3.何为周铣和端铣?为什么在大批量生产中常采用端铣而不用周铣?周铣:是用铣刀圆周表面上的切削刃铣削零件,铣刀的回转轴线平行。
端铣:是用铣刀端面上的切削刃铣削零件,铣刀的回转轴线与加工平面垂直。
由于端铣的切削过程比周铣平稳,有利于提过加工质量,并且端铣可达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端铣还可以采用高速铣削提高生产效率,也提过已加工表面质量。
4.镗床镗孔与车床镗孔有何不同?各适合于什么场合?答。
镗床镗孔时,镗刀刀杆随主轴一起旋转,完成主运动,进给运动可由工作台带动零件纵向移动,也可由镗刀刀杆轴向移动实现。
车床镗孔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分别是由零件的回转和车刀的移动。
回转体零件上的轴心孔多在车床上加工。
箱体类零件上的孔或孔系(相互有平行度或垂直度要求的若干个孔)常用镗床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60页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模块1-9 北邮(高职)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模块1-9北邮一、名词解释固溶体:合金结晶时,组元之间相互溶解所形成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固体称为固溶体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二、判断题1-10:错、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11-20:对、错、对、对、错、对、错、错、错、对21-28:错、对、错、错、对、对、对、对三、选择题1-5: D、B、C、A、A6-10: D、B、C、C、D11-15: C、A、A、 C、 D16-18: B、A、 C四、简答题1、答:当过共析钢中出现网状渗碳体时,会使其硬度增加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此时可采用正火或球化退火的方式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2、答:T12钢误当作45钢进行完全退火后,其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加上网状二次渗碳体并不同而不同。
首先是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精选原料,并根据需要与否,对原料进行预烧以改变原料的结晶状态及物理性能,利于破碎、造粒。
然后将破碎、造粒的原料按不同的成形方法要求配制成供成形用的坯料(如浆料、可塑泥团、压制粉料)。
坯体成形:陶究制品种类繁多,形状、规格、大小不一,应该正确选择合理的成形方法以满足不同制品的要求。
选择成形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坯料的性能。
(2)制品的形状、大小和薄厚。
(3)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
(4)其他。
坯体的后处理成形后的坯体经适当的干燥后,先对其施釉(有浸釉、淋釉、喷釉等方法),再经烧制后得到陶瓷制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2-8 asp 、f 和 vc 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如果机床动力不足�为保持生产率不 变�应如何选择切削用量�
� 答�asp 增大时�切屑厚度压缩比 h 不变�即单位切削层面积上的变形抗力不变�因而 � 切削力成正比增大�而加大 f� h 有所下降�故切削力不成正比增大。 切削速度正是通过切削厚度压缩比 � h 来影响切削力的�若切削速度 vc 增大�使 � h 增
2-2 根据表 2-2 和表 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M7132、CG6125B、X62W、 M2110、Z5125、T68
答�MM7132 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 320mm 的精密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CG6125B 代表最大回转直径为 250mm 的高精度卧式车床重大改进顺序号为 B X62W 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 20mm 的卧式升降台铣床 M2110 代表磨削孔径为 100mm 的内圆磨床 Z5125 代表最大钻孔直径为 25mm 的方柱立式钻床 T68 代表卧式镗床
答�常用硬质合金有�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鈦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碳 化钛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 钨钴类硬质合金�K 类�主要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因为加工脆性材料是�切屑呈崩碎 块粒�对刀具冲击很大�切削力和切削热都集中在刀尖附近�此类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 和韧性�可减少切削时的崩刃�同时�此类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降低刀尖的温度。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P 类�适用于加工钢料。因为加工钢料是�塑性变形大�摩擦很剧烈� 因此切削温度高�而此类合金中含有 5%�30%的 TiC�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热 性�故加工钢料时刀具磨损较小�刀具寿命较高。 钨钛钽�铌�类硬质兼有 K 类和 P 类的优点�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好和强度高、韧性好的特 点�既可加工钢�也可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以 TiC 为主要成分�由于 TiC 是所有碳化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因此�TiC 基硬质合金的硬度也比较高�可加工钢也可以加工铸铁。 涂层硬质合金比基体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有低的摩擦因数和高的耐热性�切削力和切 削温度均比未涂层刀片低�涂层刀片可用于加工不同材料�通用性广。 钨钴类硬质合金中粗加工时宜选用含钴量较多的牌号�例如 K30��因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 性较高�精加工宜选用含钴量较少的牌号�例如 K01��因其耐磨性、耐热性较高。 钨鈦钴类硬质合金的选用与 K 类硬质合金的选用相类似�粗加工时宜选用含 Co 较多的牌号� 例如 P30�精加工时宜选用含 TiC 较多的牌号�例如 P01。 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中 M10 适用于精加工�M20 适用于粗加工� 碳化钛基硬质合金由于其抗弯强度和韧性比较差�因此主要用于精加工� 涂层硬质合金在小进给量切削、高硬度切削和重载荷切削时不宜采用。
机械制造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20
车
2
30 40 50 60
车 车 车 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5 试选择图示支架和法兰盘零件加工时定位的精基准
和粗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精基准选择:
A面 — —限制3个自由度(z , x, y)
是跳动、15、52等尺寸的设计基准
①基准重合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0.012 14 0.004 , H
减环 14.25 ③计算:
0 0.05
, 0 0.02
H=4.25 ESH=0.078 EIH=0.016
0.062 0
4=14+H-14.25-0
0.16=0.012+ ESH –(-0.05-0.02) 0=0.004+EIH-0-0.02
H 4.2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三爪卡盘夹长限制 X , Y , X , Y
限制 Z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三爪卡盘夹短限制
X ,Y
尾架顶尖限制
X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0 ;②铣键槽保证尺寸H; 28 . 5 ①车外圆至 0.1 mm 0.024 ③热处理; ④磨外圆至 28 0.008 mm
0
考虑到磨外圆与车外圆的中心不重合,设同轴度误差 为0.04mm。试求铣键槽的工序尺寸H及其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解: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增环
4
0.16 0
⑤按加工难易,设T1=0.24,T2=0.08,T3=0.14,T4=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Z
端面限制 Y , X , Z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短V形块限制 Y , Z
短V形块限制
X, X
短V形块限制
Y,Z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解: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增环 减环 ③计算:
0.5
0.3 0
0.9 0.1 , 160 0.025
R
R=16.4 EIR=-0.2 ESR=-0.125
0.25 0.4
0.5=0.9+16-R 0.3=0.1+0-EIR 0=-0.1-0.025-ESR
R 16.4
0.125 0.2
0.078 0.016
4.26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0 某零件规定的外圆直径为 32 0 ,渗碳深度为 .05 mm 3.19 0.5~0.8mm。现为使此零件能和其它零件同炉渗碳,限定其 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 mm。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 径尺寸及其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0
钻、镗、铰 2-Φ12H7孔
z , x, y
主要基准重合、 统一;定位夹 紧方便 基准重合、统 一;定位夹紧 方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15 轴承座零件如图所示,除B面外,其他尺寸均已
加工完毕。现工序以表面A定位加工B面, 试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解: ①画尺寸链
0.4 ②判断:封闭环 90 0
定位面平整光洁、可用三爪卡盘装夹
法兰左端面 — —限制1个自由度(z )
②定位稳定可靠、夹紧方便
直接靠在三爪卡盘卡爪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定位基准
2
P246/3.5a)
定位基准 Φ36外圆 B面 底面A Φ36侧母线 C或D面 底面A 2-Φ8H7孔 底面A 2-Φ8H7孔 限制自由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三爪卡盘夹长限制 X , Y , X , Y
限制 Z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三爪卡盘夹短限制
X ,Y
尾架顶尖限制
X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三爪卡盘夹短限制
X ,Y
中心架限制
X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短圆销限制
X ,Y
端面限制
Z , X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P246/3.5a)
工序内容 铣底面A
序号 10
y, z , y, z
选择理由 以不加工面为 粗基准;定位 夹紧较方便 基准重合、统 一;以不加工 面为粗基准
20
钻铰2-Φ8H7孔
30
钻、镗Φ30H7孔
x , y, z x , y, z
x z , x, y y, z x z , x, y
L2 8
0 0.04
L3 133.5
0 0.1
L4 80 0.0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⑦各环中间偏差
△0=0.15,△2=-0.02,△3=-0.05, △4=-0.02 0.15= △1-(-0.02-0.05-0.02) 0.12 0.12 L1 150 0.06 1500 2 答:(极值法) △1=0.06
Y
44.9 0.05
Y=64.9 ESY=-0.07 EIX=-0.07
0 0.14
20=Y-44.9 0.12=ESY –(-0.05) -0.12=EIY-0.05
Y 64.9 0.07 64.9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17
铣削加工一轴类零件的键槽时,如图所示,要求保证 键槽深度为 40.16 mm ,其工艺过程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解: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0.5~0.8 L1=150 增环 减环 8,133.5,8 ③计算: L0=150-8-133.5-8
m 4
L0=0.5
0.3 L0 0.50
◆极值法 T0 0.3 0.075 ④组成环平均公差 Tav,l ⑤按加工难易,设T1=0.12,T2=0.04,T3=0.1,T4=0.04 T1+ T2+ T3+T4=0.12+0.04+0.1+0.04=0.3 = T0 ⑥选L1为协调环,按单向入体,令
L1 150
0.12 0
L2 8
0 0.04
L3 133.50 0.1
L4 80 0.0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概率法
④组成环平均公差
Tav, s
T0 0.3 0.15 m 4
⑤按加工难易,设T1=0.24,T2=0.08,T3=0.14,T4=0.08
Ti 2 0.242 0.082 0.142 0.082 0.09 0.3 T0
增环 减环 ③1
90=130+X-150 0.4=0.1+ ESX –(-0.1) 0=0+EIX-0.1
X=110 ESX=0.2
EIX=0.1
0 0.1
X 110
0.2 0.1
110.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16 轴套零件如图所示,其内外圆及端面A、B、D均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作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目 录 绪论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 5章 第 6章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工艺规程设计 典型零件加工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4 根据六点定则,分析图中所示各定位元件 所限制的自由度。
定位面积最大且平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精基准选择:
A面 — —限制3个自由度(z , x, y) 52m6外圆 — —限制2个自由度(x, y)
是跳动、各外圆、孔的设计基准
①基准重合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夹紧简单方便(三爪卡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0
车
2
30 40 50 60
车 车 车 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5 试选择图示支架和法兰盘零件加工时定位的精基准
和粗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精基准选择:
A面 — —限制3个自由度(z , x, y)
是跳动、15、52等尺寸的设计基准
①基准重合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加工。现后续加工工艺如下: ①以A面定位,钻¢8孔,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②以A面定位,铣缺口C,求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解: 工序1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30 0.15 增环 减环 ③计算:
60
0.1 0
, X
0 750 .1
30=60+X-75
X=45
0.15=0.1+ ESX –(-0.1) ESX=-0.05 -0.15=0+EIX-0 EIX=-0.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工序、安装、工位 、工步、工步划分示意表
序号 工序名 10 下料 1 1 2 3 4 1 2 1 2 1 2 1 2 安装 工位 工步 内 容 走刀次数 切断 车端面 钻中心孔 车另一端面 钻另一中心孔 车φ 30mm 外圆 车φ 20mm 外圆 车φ 18mm 外圆 倒角1×45° 车螺纹M20 铣两平面 铣另两平面 8
⑤按加工难易,设T1=0.24,T2=0.08,T3=0.14,T4=0.08
Ti 2 0.242 0.082 0.142 0.082 0.09 0.3 T0
⑥选L1为协调环,按单向入体,令
理论上应限制 X , Y , X , Z
长圆销及端面定位
实际上长圆销限制 X , Z , X , Z
端面限制 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2 图示零件,毛坯为φ35mm棒料,批量生产时其机械
加工过程如下:在锯床上切断下料,车一端面钻中 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在另一台车床 上将整批工件一端外圆都车至φ30mm及φ20mm, 调头再用车刀车削整批工件的φ18外圆,又换一台 车床,倒角,车螺纹。最后在铣床上铣两平面,转 90°后,铣另外两平面。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
d 32.8
32.55
0 0.1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27 轴在箱体上的装配关系如图所示(左右两套筒零
件尺寸相同),要求带轮与套筒之间保留有0.5~ 0.8mm的间隙。试按装配尺寸链最短路线原则绘制 出与轴向间隙有关的装配尺寸链简图,且分别用 极值法和概率法确定有关零件尺寸的上下偏差。
0.012 14 0.004 , H
减环 14.25 ③计算:
0 0.05
, 0 0.02
H=4.25 ESH=0.078 EIH=0.016
0.062 0
4=14+H-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