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 难题
初二数学超难试卷答案上册

题目一: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B,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C,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D。
求点D的坐标。
解答思路:1. 点A关于x轴对称得到点B,坐标变换规则为(x,-y),所以点B的坐标为(3,-4)。
2. 点B关于y轴对称得到点C,坐标变换规则为(-x,y),所以点C的坐标为(-3,-4)。
3. 点C关于原点对称得到点D,坐标变换规则为(-x,-y),所以点D的坐标为(3,4)。
答案:点D的坐标为(3,4)。
题目二: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2,3)。
若该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和(4,0),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解答思路:1. 根据顶点坐标(-2,3),可以写出顶点式y=a(x+2)^2+3。
2. 由于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和(4,0),可以将这两个点代入顶点式中求解a。
3. 代入(1,0)得到0=a(1+2)^2+3,解得a=-3/9=-1/3。
4. 代入(4,0)验证,0=(-1/3)(4+2)^2+3,计算后验证无误。
答案: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1/3)x^2-4/3x+3。
题目三: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Q,求直线PQ的方程。
解答思路:1. 点P(2,3)关于直线y=x对称,得到点Q的坐标为(3,2)。
2. 利用两点式方程求直线PQ的方程,即(y-y1)/(y2-y1) = (x-x1)/(x2-x1)。
3. 代入P(2,3)和Q(3,2)的坐标,得到方程(y-3)/(2-3) = (x-2)/(3-2)。
4. 化简得到方程y-3 = x-2,即y=x+1。
答案:直线PQ的方程为y=x+1。
题目四: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腰长为10,求该三角形的高。
解答思路:1.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线段是高,同时也是底边的中线。
2. 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高=√(腰长^2-底边长度^2/4)。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六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 D.2.在式子,,,中,分式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 B.5,6,11 C.5,6,10 D.1,2,34.如图,AB=A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确定△ABC≌△ADC的是()A.BC=CD B.∠BAC=∠DAC C.∠B=∠D=90°D.∠ACB=∠ACD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3=2a3B.a0÷a3=a﹣3C.(ab2)3=ab6D.(a3)2=a56.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B.60°C.65°D.55°7.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A.乙和丙B.甲和乙C.甲和丙D.只有甲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若AD=BD=BC,则∠A的度数为()A.70°B.45°C.36°D.30°9.规定一种运算:a*b=ab+a+b,则a*(﹣b)+a*b的计算结果为()A.0 B.2a C.2b D.2ab10.若a+b+c=0,且abc≠0,则a(+)+b(+)+c(+)的值为()A.1 B.0 C.﹣1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若a+b=,且ab=1,则(a+2)(b+2)= .12.计算:(x﹣1+)÷= .13.如图,△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 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移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移动.若点Q的移动速度与点P的移动速度相同,则经过秒后,△BPD≌△CQP.14.分式方程﹣1=的解是.15.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2°,∠2=18°,则∠3= .16.若a+b=4,且ab=2,则a2+b2= .三、解答题(共66分)17.如图,点C.F,A,D在同一条直线上,CF=AD,AB∥DE,AB=DE.求证:∠B=∠E.18.先化简,再求值:[a(a2b2﹣ab)﹣b(a2﹣a3b)]÷2a2b,其中a=﹣,b=.19.如图,∠AOB的内部有一点P,在射线OA,OB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得△PP1P2的周长最小,作出点P1,P2,叙述作图过程(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0.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2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6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4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2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填A或B)A、a2﹣2ab+b2=(a﹣b)2B、a2﹣b2=(a+b)(a﹣b)(2)应用你从(1)中选出的等式,计算:(1﹣)(1﹣)(1﹣)…(1﹣)(1﹣).22.观察下列各式: =﹣; =; =; =﹣;….(1)猜想它的规律:把表示出来: = .(2)用你猜想得到的规律,计算: ++++…++.23.在等边△ABC的外侧作直线BD,作点A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A′,连接AA′交直线BD于点E,连接A′C交直线BD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1,已知∠ABD=30°,求∠BFC的度数;(2)如图2,若60°<∠ABD<90°,判断直线BD和A′C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解答.【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2.在式子,,,中,分式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分式的定义.【分析】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然后对分式的个数进行判断.【解答】解:,的分母都有字母,故都是分式,其它的都不是分式,故选:B.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 B.5,6,11 C.5,6,10 D.1,2,3【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3+4<8,则3,4,8不能组成三角形,A不符合题意;5+6=11,则5,6,11不能组成三角形,B不合题意;5+6>10,则5,6,10能组成三角形,C符合题意;1+2=3,则1,2,3不能组成三角形,D不合题意,故选:C.4.如图,AB=A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确定△ABC≌△ADC的是()A.BC=CD B.∠BAC=∠DAC C.∠B=∠D=90°D.∠ACB=∠A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B=AD、AC=AC、BC=C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ABC≌△AD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B=AD、∠BAC=∠DAC、AC=A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 ≌△AD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AD、AC=AC、∠B=∠D=90°,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能推出△ABC ≌△AD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AD、AC=AC、∠ACB=∠A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 ≌△AD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3•a3=2a3B.a0÷a3=a﹣3C.(ab2)3=ab6D.(a3)2=a5【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a3•a3=a6故A不符合题意;B、a0÷a3=a﹣3,故B符合题意;C、积的乘方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故C不符合题意;D、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B.60°C.65°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因为三角板的度数为45°,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1=60°,∠2=45°,∴∠α=180°﹣45°﹣60°=75°,故选A.7.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A.乙和丙B.甲和乙C.甲和丙D.只有甲【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观察图形,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与SAS),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和乙三角形中,有两边a、c分别对应相等,且这两边的夹角都为50°,由SAS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ABC和丙三角形中,有一边a对应相等,和两组角对应相等,由AAS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在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乙和丙,故选:A.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若AD=BD=BC,则∠A的度数为()A.70°B.45°C.36°D.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三对角相等,设∠A=∠ABD=x,表示出∠BDC与∠C,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A的度数.【解答】解:∵AB=AC,∴∠ABC=∠C,∵BD=BC=AD,∴∠A=∠ABD,∠C=∠BDC,设∠A=∠ABD=x,则∠BDC=2x,∠C=,可得2x=,解得:x=36°,则∠A=36°,故选C.9.规定一种运算:a*b=ab+a+b,则a*(﹣b)+a*b的计算结果为()A.0 B.2a C.2b D.2ab【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化简整式方程,然后,把ab=ab+a+b代入化简即可.【解答】解:∵a*b=ab+a+b,∴原式=a(﹣b)+ab=﹣ab+ab=﹣(ab+a+b)+(ab+a+b)=﹣ab﹣a﹣b+ab+a+b=0故选A.10.若a+b+c=0,且abc≠0,则a(+)+b(+)+c(+)的值为()A.1 B.0 C.﹣1 D.﹣3【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由已知得:a+b=﹣c,b+c=﹣a,a+c=﹣b,再将所求的式子去括号后,同分母加在一起,分别将所求的式子整体代入约分即可.【解答】解:∵a+b+c=0,∴a+b=﹣c,b+c=﹣a,a+c=﹣b,a(+)+b(+)+c(+),=+++++,=++,=++,=﹣1﹣1﹣1,=﹣3,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若a+b=,且ab=1,则(a+2)(b+2)= 12 .【考点】多项式乘多项式.【分析】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把式子展开,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a+b=,且ab=1,∴(a+2)(b+2)=ab+2(a+b)+4=1+7+4=12.故答案为:12.12.计算:(x﹣1+)÷= x+1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先算括号内的减法,把除法变成乘法,最后约分即可.【解答】解:原式=[+]÷=•=x+1,故答案为:x+1.13.如图,△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 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移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移动.若点Q的移动速度与点P的移动速度相同,则经过 1 秒后,△BPD≌△CQP.【考点】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然后表示出BD、BP、PC、C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AC,∴∠B=∠C,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则BP=3t,CQ=3t,∵AB=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BD=×10=5cm,PC=(8﹣3t)cm,∵△BPD≌△CQP,∴BD=PC,BP=CQ,∴5=8﹣3t且3t=3t,解得t=1.故答案为:1.14.分式方程﹣1=的解是x=﹣1 .【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2+3x﹣x2﹣2x+3=2,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x=﹣115.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2°,∠2=18°,则∠3= 42°.【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利用360°减去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减去正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减去正五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减去∠1和∠2即可求得.【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8°,则∠3=360°﹣60°﹣90°﹣108°﹣∠1﹣∠2=42°.故答案是:42°.16.若a+b=4,且ab=2,则a2+b2= 14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出a2+b2的值.【解答】解:∵a+b=4,ab=2,(a+b)2=a2+2ab+b2,∴16=a2+b2+4,∴a2+b2=14故答案为:14三、解答题(共66分)17.如图,点C.F,A,D在同一条直线上,CF=AD,AB∥DE,AB=DE.求证:∠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得出AC=D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BAC=∠EDF,再利用SAS证明△ABC≌△DE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CF=AD,∴CF+AF=AD+AF,∴AC=DF,∵AB∥DE,∴∠BAC=∠EDF,在△ABC与△DEF中,,∴△ABC≌△DEF(SAS),∴∠B=∠E.18.先化简,再求值:[a(a2b2﹣ab)﹣b(a2﹣a3b)]÷2a2b,其中a=﹣,b=.【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分析】先算乘法,再合并同类项,算除法,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a2b2﹣ab)﹣b(a2﹣a3b)]÷2a2b=[a3b2﹣a2b﹣a2b+a3b2]÷2a2b=[2a3b2﹣2a2b]÷2a2b=ab﹣1,当a=﹣,b=时,原式=﹣1.19.如图,∠AOB的内部有一点P,在射线OA,OB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得△PP1P2的周长最小,作出点P1,P2,叙述作图过程(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作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OA于P1,交OB于P2,连接PP1,PP2,△PP1P2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作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OA于P1,交OB于P2,连接PP1,PP2,△PP1P2即为所求.理由:∵P1P=P1E,P2P=P2F,∴△PP1P2的周长=PP1+P1P2+PP2=EP1+p1p2+p2F=EF,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PP1P2的周长最短.20.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2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6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4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km/h,则顺水速=静水速+水流速,逆水速=静水速﹣水流速.根据顺流航行96千米所用时间,与逆流航行64千米所用时间相等,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km/h,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V=6.4,经检验:V=6.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江水的流速为6.4km/h.2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 B (填A或B)A、a2﹣2ab+b2=(a﹣b)2B、a2﹣b2=(a+b)(a﹣b)(2)应用你从(1)中选出的等式,计算:(1﹣)(1﹣)(1﹣)…(1﹣)(1﹣).【考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分析】(1)根据题意,将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表示出来即可.(2)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图1中,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2,边长为b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2,∴图1的阴影部分为面积为:a2﹣b2,图2中长方形的长为:a+b,长方形的宽为:a﹣b,∴图2长方形的面积为:(a+b)(a﹣b),故选(B)(2)原式=(1+)(1﹣)(1+)(1﹣)…(1+)(1﹣)=×××…×=×=22.观察下列各式: =﹣; =; =; =﹣;….(1)猜想它的规律:把表示出来: = .(2)用你猜想得到的规律,计算: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所给式子发现=;(2)将++++…++化为+…++,再利用所给规律化简即可.【解答】解:(1)∵=﹣; =; =; =﹣;…∴=;故答案为:;(2)∵=﹣; =; =; =﹣;…=;∴++++…++=+…++,=1+…=1=.23.在等边△ABC的外侧作直线BD,作点A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A′,连接AA′交直线BD于点E,连接A′C交直线BD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1,已知∠ABD=30°,求∠BFC的度数;(2)如图2,若60°<∠ABD<90°,判断直线BD和A′C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作出相应的图形,连接A′B,由题意可得到四边形AA′B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可以得到∠BFC的度数;(2)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到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由等边△ABC,可以得到BC=BA,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推出直线BD 和A′C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1)补全的图1如下所示:连接BA′,∵由已知可得,BD垂直平分AA′,∠ABD=30°,△ABC是等边三角形,∴△BA′A是等边三角形,AA′∥BC且AA′=BC,A′A=A′B,∴四边形AA′BC是菱形,∵∠ACB=60°,∴∠BCE=30°;(2)直线BD和A′C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定值,若下图所示,连接AF交BC于点G,由已知可得,BA′=BA,BA=BC,FA′=FA,则∠BA′A=∠BAA′,∠FA′A=∠FAA′,BA′=BC,∴∠BA′C=∠BCA′,∠FA′B=∠FAB,∴∠BCA′=∠FAB,∵∠FGC=∠BGA,∠ABC=60°,∴∠CFA=∠ABC=60°,∵∠AFC+∠AFD+∠A′FD=180°,∠A′FD=∠AFD,∴∠A′FD=60°,即直线BD和A′C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定值,这个锐角的度数是6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二)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等于0.000 002 5米,把数字0.000 002 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5×106B、0.25×10﹣6C、25×10﹣6D、2.5×10﹣63、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a2)3=a8B、a8÷a4=a2C、a3+a2=a5D、a2•a3=a55、如图,△ABC≌△DCB,若AC=7,BE=5,则DE的长为()A、2B、3C、4D、5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m)和点B(n,﹣3)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是()A、﹣1B、1C、5D、﹣57、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 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MOC≌△NOC,其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8、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A、x(2x﹣1)=2x2﹣1B、=C、(a+2)2=a2+4D、(x+2)(x﹣3)=x2+x﹣69、若a+b=1,则a2﹣b2+2b的值为()A、4B、3C、1D、010、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点,则∠DBC的度数是()A、20°B、30°C、40°D、50°11、若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的值有()A、3个B、4个C、6个D、8个1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B、8C、10D、12二、填空题13、当x=________时,分式值为0.14、分解因式:x2y﹣4y=________.15、计算:=________.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那么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17、如图,DE⊥AB,∠A=25°,∠D=45°,则∠ACB的度数为________.18、等式(a+b)2=a2+b2成立的条件为________19、如图,在△ABC中,BD是边AC上的高,CE平分∠ACB,交BD于点E,DE=2,BC=5,则△BCE的面积为________.20、图1是用绳索织成的一片网的一部分,小明探索这片网的结点数(V),网眼数(F),边数(E)之间的关系,他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探索,列表如下:表中“☆”处应填的数字为________;根据上述探索过程,可以猜想V,F,E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如图2,若网眼形状为六边形,则V,F,E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π﹣3)0﹣()﹣1+|﹣3|.22、已知:如图,E为BC上一点,AC∥BD,AC=BE,BC=BD.求证:AB=DE.23、计算:.24、解方程:.四、解答题25、已知x﹣y=3,求[(x﹣y)2+(x+y)(x﹣y)]÷2x的值.26、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也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张家口也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协办城市.近期,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铁路,铁路全长约180千米.按照设计,京张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普通快车的1.5倍,用时比普通快车用时少了20分钟,求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27、已知:如图,线段AB和射线BM交于点B.(1)利用尺规完成以下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在射线BM上作一点C,使AC=AB;②作∠ABM的角平分线交AC于D点;③在射线CM上作一点E,使CE=CD,连接DE.(2)在(1)所作的图形中,猜想线段BD与D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五、解答题28、如图1,我们在2016年1月的日历中标出一个十字星,并计算它的“十字差”(将十字星左右两数,上下两数分别相乘再将所得的积作差,称为该十字星的“十字差”).该十字星的十字差为12×14﹣6×20=48,再选择其它位置的十字星,可以发现“十字差”仍为48.(1)如图2,将正整数依次填入5列的长方形数表中,探究不同位置十字星的“十字差”,可以发现相应的“十字差”也是一个定值,则这个定值为________.(2)若将正整数依次填入k列的长方形数表中(k≥3),继续前面的探究,可以发现相应“十字差”为与列数k有关的定值,请用k表示出这个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将正整数依次填入三角形的数表中,探究不同十字星的“十字差”,若某个十字星中心的数在第32行,且其相应的“十字差”为2015,则这个十字星中心的数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9、数学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在△ABC中,AB=AC≠BC,点D和点A在直线BC的同侧,BD=BC,∠BAC=α,∠DBC=β,α+β=120°,连接AD,求∠ADB的度数.小聪提供了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先从特殊问题开始研究,当α=90°,β=30°时(如图1),利用轴对称知识,以AB为对称轴构造△ABD的轴对称图形△ABD′,连接CD′(如图2),然后利用α=90°,β=30°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便可解决这个问题.(1)请结合小聪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思路,求出这种特殊情况下∠ADB的度数;(2)结合小聪研究特殊问题的启发,请解决数学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题;(3)解决完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题后,小聪进一步思考,当点D和点A在直线BC 的异侧时,且∠ADB的度数与(1)中相同,则α,β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答案解析部分一、<b >选择题</b>1、【答案】B【考点】轴对称图形【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2、【答案】A【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解析】【解答】解:0.0000025=2.5×10﹣6,故选:A.【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3、【答案】A【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析】【解答】解:由分式有意义,得x﹣3≠0,解得x≠3,故选:A.【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可得答案.4、【答案】D【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解析】【解答】解:A、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故A错误;B、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B错误;C、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指数不能相加,故C错误;D、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答案.5、【答案】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ABC≌△DCB,∴BD=AC=7,∵BE=5,∴DE=BD﹣BE=2,故选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BD=AC=7,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6、【答案】B【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析】【解答】解:由点A(2,m)和点B(n,﹣3)关于x轴对称,得n=﹣2,m=3.则m+n=﹣2+3=1.故选:B.【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m、n的值,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7、【答案】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在△ONC和△OMC中,∴△MOC≌△NOC(SSS),∴∠BOC=∠AOC,故选:A.【分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C=MC,再加上公共边CO=CO可利用SSS定理判定△MOC≌△NOC.8、【答案】B【考点】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约分【解析】【解答】解:A、原式=2x2﹣x,错误;B、原式= = ,正确;C、原式=a2+4a+4,错误;D、原式=x2﹣x﹣6,错误,故选B【分析】A、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B、原式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即可作出判断;C、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D、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9、【答案】C【考点】平方差公式【解析】【解答】解:∵a+b=1,∴a2﹣b2+2b=(a+b)(a﹣b)+2b=a﹣b+2b=a+b=1.故选C.【分析】首先利用平方差公式,求得a2﹣b2+2b=(a+b)(a﹣b)+2b,继而求得答案.10、【答案】B【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AB=AC,∠A=40°,∴∠ABC= (180°﹣∠A)= (180°﹣40°)=70°,∵MN垂直平分线AB,∴AD=BD,∴∠ABD=∠A=40°,∴∠DBC=∠ABC﹣∠ABD=70°﹣40°=30°.故选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ABD=∠A,然后求解即可.11、【答案】B【考点】分式的值【解析】【解答】解: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a+1=1或2或3或6.则a=0或1或2或5.故选B.【分析】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a+1的值是6的正整数约数,据此即可求得a的值.12、【答案】C【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析】【解答】解:连接AD,∵△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 BC•AD= ×4×AD=16,解得AD=8,∴S△ABC∵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 BC=8+ ×4=8+2=10.故选C.【分析】连接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二、<b >填空题</b>13、【答案】0【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析】【解答】解:依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故答案是:0.【分析】分式的值为零时:x=0且x﹣1≠0,由此求得x的值.14、【答案】y(x+2)(x﹣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析】【解答】解:x2y﹣4y,=y(x2﹣4),=y(x+2)(x﹣2).故答案为:y(x+2)(x﹣2).【分析】先提取公因式y,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分解.15、【答案】【考点】分式的乘除法【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乘方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16、【答案】17【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答案为:17.【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3,3,7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17、【答案】11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析】【解答】解:∵DE⊥AB,∴∠BED=90°,∵∠D=45°,∴∠B=180°﹣∠BED﹣∠D=45°,又∵∠A=25°,∵∠ACB=180°﹣(∠A+∠B)=110°.故答案为:110°【分析】由DE与AB垂直,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BED为直角,进而确定出△BDE 为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出∠B的度数,在△ABC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CB的度数.18、【答案】ab=0【考点】完全平方公式【解析】【解答】解:∵(a+b)2=a2+2ab+b2,∴等式(a+b)2=a2+b2成立的条件为ab=0,故答案为:ab=0.【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a+b)2=a2+2ab+b2,即可得出答案.19、【答案】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解:作EF⊥BC于F,∵CE平分∠ACB,BD⊥AC,EF⊥BC,∴EF=DE=2,= BC•EF= ×5×2=5.∴S△BCE故答案为:5.【分析】作E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EF=DE=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20、【答案】17①V+F﹣E=1②V+F﹣E=1【考点】点、线、面、体【解析】【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个网眼时:4+1﹣4=1;2个网眼时:6+2﹣7=1;3个网眼时:9+4﹣12=1;4个网眼时:12+6﹣☆=1,故“☆”处应填的数字为17.据此可知,V+F﹣E=1;若网眼形状为六边形时,一个网眼时:V=6,F=1,E=6,此时V+F﹣E=6+1﹣6=1;二个网眼时:V=10,F=2,E=11,此时V+F﹣E=10+2﹣11=1;三个网眼时:V=13,F=3,E=15,此时V+F﹣E=13+3﹣15=1;故若网眼形状为六边形时,V,F,E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为:V+F﹣E=1.故答案为:17,V+F﹣E=1,V+F﹣E=1.【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边数E比结点数V与网眼数F的和小1,从而得到6个网眼时的边数;依据以上规律可得V+F﹣E=1;类比网眼为四边形时的方法,可先罗列网眼数是1、2、3时的V、F、E,从而得出三者间关系.三、<b >解答题</b>21、【答案】解:原式=2﹣1﹣2+3=2【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解析】【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算术平方根定义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2、【答案】证明:∵AC∥BD,∴∠ACB=∠DBC,∵AC=BE,BC=BD,∴△ABC≌△EDB,∴AB=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析】【分析】由AC、BD平行,可知∠ACB=∠DBC,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得到△ABC≌△EDB,即得结论AB=DE.23、【答案】解:原式= •=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析】【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和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24、【答案】解:方程两边乘以(x+1)(x﹣1),得x(x+1)﹣(x+1)(x﹣1)=3(x ﹣1),去括号得:x2+x﹣x2+1=3x﹣3,解得:x=2,检验:当x=2时,(x+1)(x﹣1)=3≠0,则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考点】解分式方程【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四、<b >解答题</b>25、【答案】解:原式=(x2﹣2xy+y2+x2﹣y2)÷2x=(2x2﹣2xy)÷2x=x﹣y,当x﹣y=3时,原式=x﹣y=3【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解析】【分析】原式中括号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平方差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后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把x﹣y=3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26、【答案】解:设普通快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千米/时,则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5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解得:x=180,经检验,x=80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则1.5x=1.5×180=270.答: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270千米/时【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解析】【分析】首先设普通快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x千米/时,则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5x千米/时,利用高铁列车比普通快车用时少了20分钟得出等式进而求出答案.27、【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BD=DE,证明:∵BD平分∠ABC,∴∠1= ∠ABC.∵AB=AC,∴∠ABC=∠4.∴∠1= ∠4.∵CE=CD,∴∠2=∠3.∵∠4=∠2+∠3,∴∠3= ∠4.∴∠1=∠3.∴BD=DE【考点】作图—复杂作图【解析】【分析】(1)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C;②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作∠ABM的角平分线;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CM于E,再连接ED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 ∠AB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4,∠2=∠3,然后再证明∠1=∠3,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DE.五、<b >解答题</b>28、【答案】(1)24(2)解:定值为k2﹣1=(k+1)(k﹣1);证明:设十字星中心的数为x,则十字星左右两数分别为x﹣1,x+1,上下两数分别为x﹣k,x+k(k≥3),十字差为(x﹣1)(x+1)﹣(x﹣k)(x+k)=x2﹣1﹣x2+k2=k2﹣1,故这个定值为k2﹣1=(k+1)(k﹣1)(3)976【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6×8﹣2×12=48﹣24=24;故答案为:24;(3)设正中间的数为a,则上下两个数为a﹣62,a+64,左右两个数为a﹣1,a+1,根据题意得:(a﹣1)(a+1)﹣(a﹣62)(a+64)=2015,解得:a=976.故答案为:976.【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相应的“十字差”,即可确定出所求定值;(2)定值为k2﹣1=(k+1)(k﹣1),理由为:设十字星中心的数为x,表示出十字星左右两数,上下两数,进而表示出十字差,化简即可得证;(3)设正中间的数为a,则上下两个数为a﹣62,a+64,左右两个数为a﹣1,a+1,根据相应的“十字差”为2015求出a的值即可.29、【答案】(1)解:如图1作∠AB D′=∠ABD,B D′=BD,连接CD′,AD′,∵AB=AC,∠BAC=90°,∴∠ABC=45°,∵∠DBC=30°,∴∠ABD=∠ABC﹣∠DBC=15°,∵AB=AB,∠AB D′=∠ABD,B D′=BD,。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一个外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B.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D. 任何一个三角形中,最大角不小于60度2.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正方形A 、C 的面积分别是5和11,则正方形B 的面积为( )A. 4B. 6C. 16D. 553. 如图,AB =CD ,DE ⊥AC ,B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要使△ABF≌△CDE ,则所需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 BF =DEB. AB//CDC. AE =CFD. AE =EF4. 以长度分别为下列各组数的线段为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3B. 2,√2,√3C. 0.6,0.8,0.9D. 2,32,525.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3B. 14或16C. 16D. 14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2x+53−x >−5x+32−t <x恰有5个整数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6<t<−112B. −6≤t<−112C. −6<t≤−112D. −6≤t≤−1127.若不等式组{3x−1<x+5,x<a−1的解集为x<3,则a满足的条件是( )A. a=4B. a<4C. a>4D. a≥48.定义:对于实数a,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π]=−4.如果[x2]=−3( )A. −6≤x<−4B. −8≤x<−6C. −6<x≤−4D. −8<x≤−69.如图,正方形网格中,能由a平移得到的线段是( )A. bB. cC. dD. e10.点A(3,−5)向左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 )A. (0,−5)B. (6,−5)C. (3,−8)D. (3,−2)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x的图象是( )A. B.C. D.12.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BC上,连接AE,动点P从A点出发,沿A→D→C的路径,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C点,在此过程中,△APE的面积y(cm2)随运动时间x(s)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当x=5时,y的值为( )A. 2.5B. 3C. 3.5D. 4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3.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最大的内角是______. 14. 在Rt △ABC 中,斜边AB =5,则AB 2+BC 2+CA 2=______.15. 对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n −12≤x <n +12,则<x >=n.如:<0.48>=0,<3.5>=4.如果<x >=97x ,则x =______. 16. 已知直线y =2x +(3−a)与x 轴的交点在A(2,0),B(3,0)之间(包括A ,B 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难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小明把分式xyyx -中的x 、y 的值都扩大2倍,分式的值有什么变(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一半 D .扩大4倍 2、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x -1)(x -2)=x 2-3x +2B .x 2-3x +2=(x -1)(x -2)C .x 2+4x +4=x(x 一4)+4D .x 2+y 2=(x +y)(x —y)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A .12x ++3y =3(x+1)+2yB .0.20.030.40.05a b c d -+=2345a bc d -+ C .a b d c --=b a c d -- D .22a b c d-+=a bc d -+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 = BC = CD = DE = EF ,若∠A =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108°B .100°C .90°D .80° 5.如图,在△ABC 中,AB=AC ,BD=BC ,AD=DE=EB ,则∠A 是( ) A 、30° B 、45° C 、60°D 、20°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7.若xy=a ,21x +21y=b (b>0),则(x+y )2的值为( ) A .b (ab-2) B .b (ab+2) C .a (ab-2) D .a (ab+2)8.黄帅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如图所示沿虚线连续对折后剪去带直角的部分,然后打开后的形状是( )A.B .C .D .A .B .C .D .9题 21ED CB A 10题 ED CA B HF GA B CDE (4题) (5题)MNABC DEF 12 9. 如图所示,已知∠1=∠2,AD=BD=4,CE ⊥AD ,2CE=AC ,那么CD 的长是( )A .2B .3C .1D .1.510.如左图,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PFA ≌△PEB ;②∠PFE=45°;③EF=AP ;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填空:(每题4分,共24分)11.若124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_____。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难题精选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难题精选分式:一:如果,求证11++a ab 11++b bc 11++c ac解:原式11++a ab a ab abc a ++ababc bc a ab ++211++a ab a ab a ++1ab a ab++111++++a ab a ab二:已知a 1b 1)(29b a +,则a b b a等于多少?解:a 1b 1)(29b a +ab ba +)(29b a +(b a +)2ab2a ab 2b ab(22b a +)abab b a 22+25a b b a 25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
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分。
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解:设小水管进水速度为,则大水管进水速度为。
由题意得:t x v x v =+82 解之得:t vx 85=经检验得:tvx 85=是原方程解。
∴小口径水管速度为t v 85,大口径水管速度为tv25。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8+=xx 的应用题。
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略五:已知=222y x xy -、=2222y x y x -+,用“”或“-”连结、,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
解:选择一:22222222()()()xy x y x y x yM N x y x y x y x y x y++++=+==--+--,当x ∶y ∶时,52x y =,原式572532y yy y +=-.选择二:22222222()()()xy x y x y y xM N x y x y x y x y x y+----=-==--+-+,当x ∶y ∶时,52x y =,原式532572y yy y -=-+.选择三:22222222()()()x y xy x y x yN M x y x y x y x y x y+---=-==--+-+,当x ∶y ∶时,52x y =,原式532572y yy y -=+.反比例函数:一:一张边长为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图案如图所示.小矩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小矩形的长是≤≤,求小矩形宽的范围.解:()设函数关系式为xky =∵函数图象经过(,) ∴102k = ∴, ∴xy 20= ()∵xy 20=∴, ∴2162022162=⨯-=-=xy S S E 正 ()当时,310620==y当时,351220==y∴小矩形的长是≤≤,小矩形宽的范围为cm y 31035≤≤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解:()设k y x =,(110)A Q ,在图象上,101k∴=,即11010k =⨯=, 10y x∴=,其中110x ≤≤;()答案不唯一.例如:小明家离学校10km ,每天以km/h v 的速度去上学,那么小明从家去学校所需的时间10t v=.三:如图,⊙和⊙都与轴和轴相切,圆心和圆心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答案:π²π四: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1-),且(1-,-)为双曲线上的一点,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垂直于轴,垂直于轴,垂足分别是、.()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当点在直线上运动时,直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得△与△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当点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解:()设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kx =,将点(2-,1-)坐标代入得12k =,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12y x =图同样可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y x= ()当点在直线上运动时,设点的坐标为1()2Q m m ,,于是211112224OBQ S OB BQ m m m △=?创=,而1(1)(2)12OAP S △=-?=,所以有,2114m =,解得2m =±所以点的坐标为1(21)Q ,和2(21)Q ,-- ()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而点(1-,2-)是定点,所以的长也是定长,所以要求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就只需求的最小值.因为点在第一象限中双曲线上,所以可设点的坐标为2()Q n n,,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42()4OQ n n n n=+=-+,所以当22()0n n -=即20n n -=时,2OQ 有最小值,又因为为正值,所以与2OQ 同时取得最小值, 所以有最小值.由勾股定理得=5,所以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是2()2(52)254OP OQ +=+=+.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和轴分别交于点、点,与反比例函数一罟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点(,).过点作上轴于,过点作上轴于. ()求,的值;()求直线的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一:清朝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帝王.近日,•西安发现了他的数学专著,其中有一文《积求勾股法》,它对“三边长为、、的整数倍的直角三角形,已知面积求边长”这一问题提出了解法:“若所设者为积数(面积),以积率六除之,平方开之得数,再以勾股弦各率乘之,即得勾股弦之数”.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则第一步:6Sm ;第三步:分别用、、乘以,得三边长”. ()当面积等于时,请用康熙的“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你能证明“积求勾股法”的正确性吗?请写出证明过程. 解:m1502566S ==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 ()证明:三边为、、的整数倍, 设为倍,则三边为,,,•而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为直角边. 其面积12()·(),所以6S ,6S (取正值), 即将面积除以,然后开方,即可得到倍数.二: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底边上的高长..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第张 .第张 .第张 .第张 答案:三:如图,甲、乙两楼相距米,甲楼高米,小明站在距甲楼米的A 处目测得点A 与甲、乙楼顶B C 、刚好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相距350米,若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则乙楼的高度是 米.答案:米四:恩施州自然风光无限,特别是以“雄、奇、秀、幽、险”著称于世.著名的恩施大峡谷()A 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B 位于笔直的沪渝高速公路X 同侧,50km AB A =,、B 到直线X 的距离分别为10km 和40km ,要在沪渝高速公路旁修建一服务区P ,向A 、B 两景区运送游客.小民设计了两种方案,图()是方案一的示意图(AP 与直线X 垂直,垂足为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1S PA PB =+,图()是方案二的示意图(点A 关于直线X 的对称点是A ',连接BA '交直线X 于点P ),P 到A 、B 的距离之和2S PA PB =+. ()求1S 、2S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米乙甲米?米()请你说明2S PA PB =+的值为最小;()拟建的恩施到张家界高速公路Y 与沪渝高速公路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B 到直线Y 的距离为30km ,请你在X 旁和Y 旁各修建一服务区P 、Q ,使P 、A 、B 、Q 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解:⑴图()中过作⊥,垂足为,则=,又=,∴=在△ 中,= = ∴= ∴ =24022=+BC CP =10240+⑵图()中,过作⊥′垂足为,则′=, 又=∴'=4110504022=+ 由轴对称知:=' ∴='=4110 ∴1S ﹥2S()如 图(),在公路上任找一点,连接',由轴对称知=' ∴='﹥' ∴='为最小()过作关于轴的对称点', 过作关于轴的对称点',图()图()图()连接'',交轴于点, 交轴于点,则即为所求 过'、 '分别作轴、轴的平行线交于点, ''=5505010022=+∴所求四边形的周长为55050+五: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中,∥,∠=°,⊥于点,交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且AE AC =.()求证:BG FG =; ()若2AD DC ==,求的长.解:()证明:90ABC DE AC ∠=Q °,⊥于点F ,ABC AFE ∴∠=∠.AC AE EAF CAB =∠=∠Q ,, ABC AFE ∴△≌△AB AF ∴=. 连接AG , ==,Rt Rt ABG AFG ∴△≌△. BG FG ∴=. ()解:∵=⊥,1122AF AC AE ∴==. 30E ∴∠=°. 30FAD E ∴∠=∠=°,AF ∴=AB AF ∴==四边形:一:如图,△、△、△均为直线同侧的等边三角形.() 当≠时,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当时,顺次连结、、、四点所构成的图形有哪几类?直接写出构成图形的类型和相应的条件.解:() ∵△、△为等边三角形,∴,,∠∠°.∴∠∠.∴△≌△.∴ .又∵△为等边三角形,∴ .∴.同理可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构成的图形有两类,一类是菱形,一类是线段.当图形为菱形时,∠≠°(或与不重合、△不为正三角形)当图形为线段时,∠°(或与重合、△为正三角形).二:如图,已知△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在边、上,且,连结并延长至点,使,连结、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精选30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压轴精选30题考试范围:全册的内容,共30小题.【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义,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熟悉掌握有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2022·湖南常德·八年级期中)A.0个B.1【答案】C,∵BF 是ABC Ð的角平分线,∴HBO EBO Ð=Ð,在△HBO 和EBO V 中,BH BE HBO EBO BO BO =ìïÐ=Ðíï=î,∵BAC Ð和ABC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点O 在C Ð的平分线上,∴OH OM OD a ===,∵2AB AC BC b ++=,∴1122ABC S AB OM AC OH =×+×V形一边边长大于另两边之差,小于它们之和,即可得中线长m 的取值范围.【详解】由2212161000a a b b -+-+=可得22680a b -+-=()()\ 6a = ,8b =如图,设AC b =,BC a =,CO 是对边AB 的中线,延长CO 至D 点,使得DO CO =,并连接AD ,Q AOD BOC Ð=Ð , AO BO =,DO CO=\ AOD BOCD D ≌\ AD BC a==\b a CD b a-<<+\214CD <<\17CO <<\中线长m 的取值范围为:17m <<.故答案为:17m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2.(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中)已知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如图甲),其中AB AC =,将纸片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到AB 边上的E 点处,折痕为BD (如图乙),再将纸片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点A 恰好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丙).原三角形纸片ABC 中,BAC Ð的大小为______.【答案】36°##36度【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ADE Ð=Ð,EDB CDB Ð=Ð,ABD CBD Ð=Ð,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 ABC Ð=Ð,求解即可.【详解】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 ABC Ð=Ð,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ADE Ð=Ð,EDB CDB Ð=Ð,ABD CBD Ð=Ð,【答案】11802n -æö´ç÷èø°【分析】根据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定义解题即可.【详解】解:∵在1A BC V 中,20B Ð=°,1A B CB =∴()118020280BA C Ð=°-°¸=°,④BD CE DE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答案】①②③【分析】先根据垂直定义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证得BAD CAF Ð=Ð,B ACF Ð=Ð,再利用ASA 可判断①正确;再证明ADE AFE △≌△可判断②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判断③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判断④错误.【详解】解:Q 在Rt ABC V 中,=90BAC Ðo ,=AB AC ,45B ACB \Ð=Ð=o ,90BAD DAC Ð+Ð=o ,Q AF AD ^,90CAF DAC \Ð+Ð=°,BAD CAF \Ð=Ð,CF BC ^Q ,9045ACF ACB \Ð=°-Ð=o ,则B ACF Ð=Ð,在ABD △和ACF △中,BAD CAF AB ACB ACF Ð=Ðìï=íïÐ=Ðî()ABD ACF ASA \V V ≌,故①正确;AD AF \=,45DAE Ð=o Q ,AF AD ^,9045FAE DAE DAE \Ð=-Ð==Ðo o ,在ADE V 和AFE △中,AD AF DAE FAEAE AE =ìïÐ=Ðíï=î()ADE AFE SAS \V V ≌,∴=DE EF ,故②正确;∵ADE AFE △≌△,ABD ACF ≌△△,ABD ACF S S \=V V ,ADE AFE S S =V V ,BD CF =,DE EF =,ABC ABD ADE AECS S S S \=++V V V VÐ的度数;(1)如图1,求BFC(2)如图2,连接ED交BC于点G,连接AG,若【答案】(1)90°(2)见解析∵AE AD ^,∴90BAC DAE °Ð==Ð,∴BADCAE Ð=Ð,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ìïÐÐíïî=== ,∴(SAS)ABD ACE @V V ,∴ABD ACF Ð=Ð,∵AHB FHC Ð=Ð,∴90BFC BAC °Ð=Ð=;(2)设AC 交EG 于点H ,在AB 上截取AK AD =,连接KG ,如图2所示:∵,90AD AE DAE °=Ð=∴45,AED ACG °Ð==Ð∵,AHE GHC Ð=Ð∴,EAC CGE Ð=Ð由(1)知:,BAD CAE Ð=Ð∴,BAD CGD Ð=Ð设2,BAD a CGD Ð==Ð∴2,EAC BAD a Ð=Ð=∴1802,BGD a °Ð=-∴180,BAD BGD °Ð+Ð=∴180,ABG ADG °Ð+Ð=∵AG 平分,BAD Ð∴,KAG DAG a Ð=Ð=在AKG △和ADG △中,,AK AD KAG DAG AG AG =ìïÐ=Ðíï=î(2)解:∵221012610a b a b +--+=,∴22221051260a a b b -++-+=,∴()()22560a b -+-=,∵()()225060a b -³-³,,∴()()22560a b -=-=,∴5060a b -=-=,,∴56a b ==,,∵b a c a b -<<+,∴111c <<,∵c 是最大边,∴611c £<;(3)解:∵2261P x y x =-+-,22413Q x y =++,∴222612413P Q x y x x y -=-+----,226414x x y y =-+---2269441x x y y =-+-----()()22321x y =---+-,∵()()223020x y -³+³,,∴()()22320x y ---+£,()()223210x y ---+-<∴0P Q -<,∴P Q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平方的非负性,熟知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2.(2022·福建·莆田锦江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B AD ^,且AB AD =,AC AE ^,且AC AE =(1)如图1,连接DC 、BE ,求证:DC BE =;(2)如图2,求证:ABC ADE S S D D =(3)如图3,GF 经过A 点与DE 交于G 点,且GF BC ^于F 点.求证:G 为DE 的中点.【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可得90BAE CAE ==°∠∠,得出DAC BAE Ð=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DAC BAE @V V ,可得答案;(2)作EM AD ^交DA 的延长线于M ,作CN AB ^,进而可得CAN M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CN AEM @V V ,进而得出CN E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3)作DM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M ,作EN AG ^,先证明C NAE =∠∠,再证FCA NAE @V V ,得出AF NE =;再证明BAF ADM @V V ,得出AF DM =,进而得出DM NE =,再证明DMG ENG @V V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AB AD ^,AC AE ^,∴90BAE CAE ==°∠∠∴BAD BAC BAC CAE +=+∠∠∠∠∴DAC BAE Ð=Ð在DAC △和BAE V 中,AD AB DAC BAE AC AE =ìïÐ=Ðíï=î∴DAC BAE@V V ∴DC BE=(2)作EM AD ^交DA 的延长线于M ,作CN AB^∴90EMD CNA ==°∠∠∵90MAN CAE ==°∠∠∴MAN CAM CAE CAM-=-∠∠∠∠∴CAN MAE=∠∠在ACN △和AEM △中,)DM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M ,作90EMA DMG AFC ===°∠∠90FAC CAF NAE +=+=∠∠∠NAE =∠CAF 和NEA V 中,90CFA ENA C NAE AC AE =Ð=°Ð=Ð=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易得0a b c +->∴0a b -=∴a b=∴ABC V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4.(2022·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1)阅读理解:如图1,在ABC V 中,若10AB =,6AC =.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再连接BE (或将ACD V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 △),把AB ,AC ,2AD 集中在ABE V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问题解决:如图2,在ABC V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DE DF ^于点D ,DE 交AB 于点E ,DF 交AC 于点F ,连接EF ,求证:BE CF EF +>;(3)问题拓展: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D Ð+Ð=°,CB CD =,140BCD Ð=°,以C 为顶点作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D 于E ,F 两点,连接EF ,探索线段BE ,D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28AD <<;(2)见解析;(3)BE DF EF +=,证明见解析【分析】(1)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证明SAS BDE CDA ≌()V V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解;(2)延长FD 至点M ,使DM DF =,连接BM ,EM ,同(1)得,(SAS)BMD CFD D V V ≌,证明(SAS)EDM EDF V V ≌在BME D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 BM EM +>,即可得证;(3)延长AB 至点N ,使BN DF =,连接CN ,证明(SAS)NBC FDC V V ≌,(SAS)NCE FCE V V ≌,根据求的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详解】(1)解: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如图①所示:∵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BDE △和CDA V 中,BD CD BDE CDADE AD =ìïÐ=Ðíï=î∴SAS BDE CDA ≌()V V,∴6BE AC ==,在ABE V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 BE AE AB BE -<<+,∴106106AE -<<+,即416AE <<,∴28AD <<;故答案为:28AD <<;(2)证明:延长FD 至点M ,使DM DF =,连接BM ,EM ,如图所示同(1)得,(SAS)BMD CFD D V V ≌,BM CF\=DE DF ^Q ,DM DF =,DE DE=(SAS)EDM EDF \V V ≌,EM EF\=在BME D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 BM EM +>,BE CF EF\+>(3)BE DF EF+=证明如下:延长AB 至点N ,使BN DF =,连接CN ,如图所示180ABC D Ð+Ð=°Q ,180NBC ABC Ð+Ð=°NBC D\Ð=Ð在NBC V 和FDC △中,BN DF NBC D BC DC =ìïÐ=Ðíï=î,(SAS)NBC FDC \V V ≌CN CF \=,NCB FCDÐ=Ð140BCD Ð=°Q ,70ECF Ð=°70BCE FCD \Ð+Ð=°,70ECN ECF\Ð=°=Ð在NCE △和FCE △中,(1) (2)(1)求证:PAB AQE ≌△△;(2)连接CQ 交AB 于M ,求证:BM EM =;(3)如图(2),过Q 作QF AQ ^于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过PQ,HA AC^QA AP^QAH HAP HAP \Ð+Ð=Ð\Ð=Ð,QAH PADPAQ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AQ AP(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1:;方法2:.(2)观察图2写出()2m n +,()2m n -,mn 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3)根据(2)中你发现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和公式的联系,会用代数式表示图形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数的完全平方和比它们的完全平方差多了两数积的4倍,该结论经常用到.28.(2022·广东·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1)如图1,已知,在ABC V 中,10AB AC ==,BD 平分ABC Ð,CD 平分ACB Ð,过点D 作EF BC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EF 与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AEF △的周长是________.(2)如图2,若将(1)中“ABC V 中,10AB AC ==”改为“若ABC V 为不等边三角形,8AB =,10AC =”其余条件不变,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EF 与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AEF △的周长.(3)已知:如图3,D 在ABC V 外,AB AC >,且BD 平分ABC Ð,CD 平分ABC V 的外角ACG Ð,过点D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则EF 与BE 、CF 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呢?写出结论并证明.【答案】(1)5,EF BE CF =+,20(2)2,EF BE CF =+,证明见详解,18(3)EF BE CF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BD CBD FCD BCD Ð=ÐÐ=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DB DC =,AEF ABC AFE ACB Ð=ÐÐ=Ð,,EDB CBD FDC BCD Ð=ÐÐ=Ð,即可求出AEF AFE Ð=Ð,,EBD EDB FDC FCD Ð=ÐÐ=Ð,根据“等角对等边”可知,,BE DE CF DF AE AF ===,即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数量,EF 与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AEF △的周长;(2)若ABC V 为不等边三角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EBD CBD FCD BCD Ð=ÐÐ=Ð,再结合平线性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EDB CBD FDC BCD Ð=ÐÐ=Ð,即可推导,EBD EDB FDC FCD Ð=ÐÐ=Ð,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BE DE CF DF ==,然后解答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EBD CBD FCD GCD Ð=ÐÐ=Ð,再结合平线性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EDB CBD FDC GCD Ð=ÐÐ=Ð,即可推导,EBD EDB FDC FCD Ð=ÐÐ=Ð,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BE DE CF DF ==,即可证明EF 与B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解:(1)∵AB AC =,∴A ABC CB =Ð∠,∵BD 平分ABC Ð,CD 平分ACB Ð,∴,EBD CBD FCD BCD Ð=ÐÐ=Ð,∴DBC DCB Ð=Ð,∴DB DC =,∵EF BC ∥,∴,AEF ABC AFE ACB Ð=ÐÐ=Ð,,EDB CBD FDC BCD Ð=ÐÐ=Ð,∴AEF AFE Ð=Ð,,EBD EDB FDC FCD Ð=ÐÐ=Ð,∴,,BE DE CF DF AE AF ===,∴等腰三角形有,,,,ABC AEF DEB DFC DBC V V V V V ,共计5个,∴EF DE DF BE CF =+=+,即EF BE CF =+,∴AEF △的周长AE EF AF=++AE DE DF AF=+++AE BE CF AF=+++AB AC=+1010=+20=,故答案为:5,EF BE CF =+,20;(2)若ABC V 为不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Ð,CD 平分ACB Ð,∴,EBD CBD FCD BCD Ð=ÐÐ=Ð,∵EF BC ∥,∴,EDB CBD FDC BCD Ð=ÐÐ=Ð,∴,EBD EDB FDC FCD Ð=ÐÐ=Ð,∴,BE DE CF DF ==,∴等腰三角形有,DEB DFC V V ,共计2个,故答案为:2;∵,BE DE CF DF ==,∴EF DE DF BE CF =+=+,即EF BE CF =+;∴AEF △的周长AE EF AF=++AE DE DF AF=+++AE BE CF AF=+++AB AC=+810=+18=;(3)大长方形的面积为()()222365122815a b a b a ab b ++=++,小图形的面积分别为22,,a b ab ,进一步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拼成的大长方形面积之和()()2a b a b =++,各个小图形面积之和2232a ab b =++,∴图2所表示的数学等式是()()22232a b a b a ab b ++=++.故答案为:()()22232a b a b a ab b ++=++.(2)图(3)中大正方形的面积=()2a b c ++,各个小图形面积之和=222222a b c ab ac bc +++++,∴()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8a b c ++=,19ab ac bc ++=.∴()222222228a b c a b c ab ac bc ++=+++++=,即()222264a b c ab ac bc +++++=,∴()2226426421926a b c ab ac bc ++=-++=-´=.(3)大长方形的面积为:()()2222236512101815122815a b a b a ab ab b a ab b ++=+++=++,∵小图形的面积分别为22,,a b ab ,∴12,15,28x y z ===.∴12152855x y z ++=++=.【点睛】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整体代入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能够通过几何图形找到代数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30.(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1)探究1:如图1,在ABC V 中,O 是ABC Ð与ACB Ð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试分析BOC Ð与A Ð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探究2:如图2中,O 是ABC Ð与外角ACD Ð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试分析BOC Ð与A Ð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3)探究3:如图3中,O 是外角DBC Ð与外角ECB Ð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则BOC Ð与A Ð有怎样的∵BO 和CO 分别是ABC Ð∴111,222ABC Ð=ÐÐ=Ð又∵ACD Ð是ABC V 的一个外角,(112ACD A Ð=Ð=Ð在PCD V 中,()()1801801808595CPD PCD PDC PCD PDC °°°°°Ð=-Ð+Ð=-Ð+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利用类比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如图,在△ABC中,∠A=52°,∠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1,∠ABD1与∠ACD1的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BD5C的度数是.( )A. 56°B. 52°C. 118°D. 59°2.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那么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12⑤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中,若∠A+∠B=∠C,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3个B. 4个C. 5个D. 6个3.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个.( )A. 4B. 3C. 2D. 14.如图,ΔAOB的外角∠CAB,∠DBA的平分线AP,BP相交于点P,于E,PF⊥OD 于,下列结论:(1)PE=PF;(2)点P在∠COD的平分线上;(3),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5,则△EDF的面积为( )A. 25B. 5.5C. 7.5D. 12.56.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最多能画的个数是(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7.如图,∠AOB=60°,OC平分∠AOB,如果射线OA上的点E满足△OCE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的度数不可能为( )A. 120°B. 75°C. 60°D. 30°8.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A. 8个B. 4个C. 3个D. 2个9.已知m,n均为正整数且满足mn−2m−3n−20=0,则m+n的最小值是( )A. 20B. 30C. 32D. 3710.已知实数m,n满足m3−9m2+29m−18=0,n3−9n2+29n−48=0,则m+n等于( )A. 6B. 8C. 10D. 1211.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13x+2>3,x+34−a−13>−x−112的解集为x>3,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x+ax+3−ax−3=1的解为非正数,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和为( )A. 11B. 14C. 17D. 2012.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bc=6,那么1a +1b+1c的值( )A. 是正数B. 是零C. 是负数D. 正、负不能确定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3.若计算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时,粗心的小明将其中一个内角没有加上去,而是加上了这个内角所对应的外角,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600°,则小明计算的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D=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筝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ADC=120°,∠ABC=60°,小婵同学得到如下结论:①△ABC是等边三角形;②BD=2AD;③S四边形ABCD=AC⋅BD;④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MDN=60°,则MN=AM+C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_度.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x−4+mx+4=m+3x2−16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下列各实数是无理数的是()A.B.C.3. D.﹣π2.(2分)二元一次方程2y﹣x=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A.B.C.D.3.(2分)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 B.三条边之比为1:2:C.三条边之比为5:12:13 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4.(2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0D.等角的补角相等5.(2分)请估计的值在()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6.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度.A.70 B.65 C.60 D.557.(2分)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七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则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A.42岁,14岁B.48岁,16岁C.36岁,12岁D.39岁,13岁8.(2分)如果m是任意实数,那么点M(m﹣5,m+2)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9.(2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P为斜边AB上一点,PF⊥BC于点F,PE⊥AC于点E.若S△APE=7,S△PBF=2,则PC的长为()A.5 B.3C. D.310.(2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位置可能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2分)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13.(﹣2)2的平方根是.14.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则方程组的解是.15.(2分)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则这个两位数是.16.(2分)如图,一长方体底面宽AN=5cm,长BN=10cm,高BC=16cm.D为BC的中点,一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17.(2分)若直线y=k x+b平行于直线y=﹣2x+3,且过点(5,9),则其解析式为.18.(2分)如图,在一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6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4分)19.计算:(﹣2)×﹣6(2)解方程组:.20.(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是A(﹣4,1),B(﹣2,1),C(﹣2,3).(1)作△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作△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图形△A2B2C2;(3)如果△ABC与△ABD全等,则请直接写出点D坐标.21.(8分)丽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某校学生会在全校1900名学生发起了“心系丽水”若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捐款情况,并用调查排水数据绘制了如图统计图,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人,图①中的值是.(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22.(10分)某工厂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每月25天,每天8小时,每名工人每月有基本工资400元.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工人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可得到报酬0.75元;每生产一件B种产品,可得到报酬1.40元,如表记录了工人小王的工作情况:生产A种产品件数生产B种产品件数合计用工时间(分钟)1 1 353 2 85(1)求小王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和一件B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范围.23.(8分)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GD=90°,且∠1=∠D,∠2=∠A.求证:FB∥EC.24.(10分)小明和小亮在9:00同时乘坐由甲地到乙地的客车,途经丙地时小亮下车,处理个人事情后乘公交返回甲地;小明乘客车到达乙地;30分钟后乘出租车也返回甲地,两人同时回到甲地,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所用时间为x分钟,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图象,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千米,客车的速度是千米/时;(2)小亮在丙地停留分钟,公交车速度是千米/时;(3)求两人何时相距28千米?25.(12分)如图所示,AB∥CD,直线EF与AB相交于点E,与CD相交于点F,FH是∠EFD的角平分线,且与AB相交于点H,GF⊥FH交AB于点G(GF>HP).(1)如图①,求证:点E是GH的中点;(2)如图②,过点E作EP⊥AB交GF于点P,请判断GP2=PF2+HF2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1)的条件下,过点E作EP⊥EF交GF于点P,请猜想线段GP、PF、H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下列各实数是无理数的是()A.B.C.3. D.﹣π【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是有理数,故A错误;B、是有理数,故B错误;C、3.是有理数,故C错误;D、﹣π是无理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2分)二元一次方程2y﹣x=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A.B.C.D.【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把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即可.【解答】解:A、把x=0,y=﹣代入方程得:左边=﹣1,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B、把x=1,y=1代入方程得:左边=2﹣1=1,右边=1,相等,符合题意;C、把x=1,y=0代入方程得:左边=﹣1,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D、把x=﹣1,y=﹣1代入方程得:左边=﹣3,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3.(2分)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 B.三条边之比为1:2:C.三条边之比为5:12:13 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是直角三角形,D不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因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B、三条边之比为1:2:,因为12+22=()2,其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C、三条边之比为5:12:13,因为52+122=132,其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因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得三个角中没有90°角,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0D.等角的补角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利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可对A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B进行判断;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补角的定义对D进行判断.【解答】解: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D、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2分)请估计的值在()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3<<4,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即3<<4,都减1,得2<﹣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3<<4是解题关键.6.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度.A.70 B.65 C.60 D.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由垂直的定义,求出∠PEF=90°,然后由∠BEP=50°,进而可求∠BEF=140°,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EFD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EFP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EPF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EP⊥EF,∴∠PEF=90°,∵∠BEP=50°,∴∠BEF=∠BEP+∠PEF=140°,∵AB∥CD,∴∠BEF+∠EFD=180°,∴∠EFD=40°,∵FP平分∠EFD,∴=20°,∵∠PEF+∠EFP+∠EPF=180°,∴∠EPF=7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2分)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七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则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A.42岁,14岁B.48岁,16岁C.36岁,12岁D.39岁,13岁【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可设儿子现在的年龄是x岁,则父亲现在的年龄是3x岁,根据等量关系:7年前父亲的年龄=7年前儿子的年龄×5,依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儿子现在的年龄是x岁,依题意得:3x﹣7=5(x﹣7).解得x=14.则3x=42.即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42岁,14岁.故选:A.【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由年龄的倍数问题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8.(2分)如果m是任意实数,那么点M(m﹣5,m+2)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可得答案.【解答】解:m>5时,m﹣5>0,m+2>0,点位于第一象限,故A不符合题意;m=5时点位于y轴;﹣2<m<5时,m﹣5<0,m+2>0,点位于第二象限,故B不符合题意;m=﹣2时,点位于x轴;m<﹣2时,m﹣5<0,m+2<0,点位于第三象限,故C不符合题意;M(m﹣5,m+2)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9.(2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P为斜边AB上一点,PF⊥BC于点F,PE⊥AC于点E.若S△APE=7,S△PBF=2,则PC的长为()A.5 B.3C. D.3【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45°,证出四边形PECF是矩形,得出PF=CE,证出△APE和△B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E=PE,BF=PF,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得出PE2=14,CE2=PF2=4,由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B=45°,∵PF⊥BC于点F,PE⊥AC于点E,∴∠PFB=∠PEA=90°,四边形PECF是矩形,∴△APE和△B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F=CE,∠PEC=90°,∴AE=PE,BF=PF,∵S△APE=AE•PE=PE2=7,S△PBF=PF•BF=PF2=2,∴PE2=14,CE2=PF2=4,∴PC===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勾股定理求出P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2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位置可能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作答.【解答】解:当k>2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1,3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1,2,3象限;当0<k<2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1,3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1,2,4象限;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2,4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2,3,4象限;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当k>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解得:x≤2.故答案是:x≤2.【点评】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2.(2分)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6或﹣3.【考点】极差.【分析】分别当x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根据极差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当x为最大值时,x﹣(﹣1)=7,解得:x=6,当x为最小值时,4﹣x=7,解得:x=﹣3.故答案为:6或﹣3.【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差的知识,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13.(﹣2)2的平方根是±2.【考点】平方根.【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2)2的值,然后开方运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2)2=4,它的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4.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则方程组的解是.【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利用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易得答案.【解答】解:∵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组):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15.(2分)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则这个两位数是26.【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数字问题.【分析】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根据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由题意得,,解得:,则这个两位数为26.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16.(2分)如图,一长方体底面宽AN=5cm,长BN=10cm,高BC=16cm.D为BC的中点,一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将图形展开,可得到AD较短的展法两种,通过计算,得到较短的即可.【解答】解:(1)如图1,BD=BC=6cm,AB=5+10=15cm,在Rt△ADB中,AD==3cm;(2)如图2,AN=5cm,ND=5+6=11cm,Rt△ADN中,AD===cm.综上,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cm.故答案为:c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熟悉平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17.(2分)若直线y=kx+b平行于直线y=﹣2x+3,且过点(5,9),则其解析式为y=﹣2x+19.【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k=﹣2,然后把(5,9)代入y=﹣2x+b,求出b的值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k=﹣2,把(5,9)代入y=﹣2x+b得﹣10+b=9,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19.故答案为y=﹣2x+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问题:直线y=k1x+b1(k1≠0)和直线y=k2x+b2(k2≠0)平行,则k1=k2;若直线y=k1x+b1(k1≠0)和直线y=k2x+b2(k2≠0)相交,则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18.(2分)如图,在一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6的坐标是(2,1008).【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由于2016是4的整数倍数,故A1﹣﹣A4;A5﹣﹣﹣A8;…每4个为一组,可见,A2016在x轴上方,横坐标为2,再根据纵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即可解答即可.【解答】解:∵2016是4的整数倍数,∴A1﹣﹣A4;A5﹣﹣﹣A8;…每4个为一组,∵2016÷4=504…0,∴A2016在x轴上方,横坐标为2,∵A4、A8、A12的纵坐标分别为2,4,6,∴A2016的纵坐标为2016×=1008.故答案为:(2,1008).【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的坐标,主要是根据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再依据规律解答.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4分)19.计算:(﹣2)×﹣6(2)解方程组:.【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合并即可;(2)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解:(1)原式=3﹣6﹣3(2),①+②×5得:13y=13,解得y=1,把y=1代入②中得2x﹣1=1,解得x=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也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0.(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是A(﹣4,1),B(﹣2,1),C(﹣2,3).(1)作△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作△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图形△A2B2C2;(3)如果△ABC与△ABD全等,则请直接写出点D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位置,再连接即可;(2)首先确定A、B、C三点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对应点的位置,再连接即可;(3)首先确定D点位置,然后再写出坐标即可.【解答】解:(1)(2)如图所示:;(3)(﹣4,﹣1);(﹣2,﹣1);(﹣4,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以及关于坐标轴对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正确确定对称点和对应点的位置.21.(8分)丽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某校学生会在全校1900名学生发起了“心系丽水”若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捐款情况,并用调查排水数据绘制了如图统计图,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50人,图①中的值是12.(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得各组的频数,然后把它们相加即可得到抽样调查的学生的总数,再用16除以50即可得到m的值;(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中捐款10元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全校捐款10元的百分比,然后计算1900×32%即可.【解答】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16+12+10+8=50(人),m%=×100%=32%;故答案为50;32;(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0元;中位数是15元;(3)1900×32%=608(人),答:估计该校捐款10元的学生人数有608人.【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也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和众数.22.(10分)某工厂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每月25天,每天8小时,每名工人每月有基本工资400元.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工人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可得到报酬0.75元;每生产一件B种产品,可得到报酬1.40元,如表记录了工人小王的工作情况:生产A种产品件数生产B种产品件数合计用工时间(分钟)1 1 353 2 85(1)求小王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和一件B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范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设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x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y分钟,根据等量关系为“1件A,1件B用时35分钟”和“3件A,2件B用时85分钟”,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再进行求解即可.(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的范围,需要求助于函数,由(1)知生产A、B的单个时间,又每月工作总时间一定为25×8×60,所以可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又工资计算方法已知,则可利用一个未知量,去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得到函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设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x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y分钟,依题意得:,解得:,答: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15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20分钟.(2)设小王每月生产A、B两种产品的件数分别为m、n,月工资额为w,根据题意得:,即,因为m,n为非负整数,所以0≤m≤800,故当m=0时,w有最大值为1240,当m=800时,w有最小值为1000,则小王每月工资额最少1000元,每月工资额最多1240元.【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1件A,1件B用时35分钟”和“3件A,2件B用时85分钟”,列出方程组,再求解.23.(8分)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GD=90°,且∠1=∠D,∠2=∠A.求证:FB∥EC.【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由∠AGD=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D=90°,再由∠1=∠D,∠ABF=∠1+∠D,得出∠ABF=2∠D,同理得出∠DCE=2∠A,那么∠DCE+∠ABF=2(∠A+∠D)=180°,根据邻补角定义得出∠ABF+∠DBF=180°,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DCE=∠DB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FB∥EC.【解答】证明:∵∠AGD=90°,∴∠A+∠D=90°,∵∠1=∠D,∠ABF=∠1+∠D,∴∠ABF=2∠D,同理:∠DCE=2∠A,∴∠DCE+∠ABF=2(∠A+∠D)=180°,又∵∠ABF+∠DBF=180°,∴∠DCE=∠DBF,∴FB∥E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定义,补角的性质,根据条件得出∠DCE=∠DBF是解题的关键.24.(10分)小明和小亮在9:00同时乘坐由甲地到乙地的客车,途经丙地时小亮下车,处理个人事情后乘公交返回甲地;小明乘客车到达乙地;30分钟后乘出租车也返回甲地,两人同时回到甲地,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所用时间为x分钟,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图象,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客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亮在丙地停留48分钟,公交车速度是40千米/时;(3)求两人何时相距28千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分析】(1)结合图象知,小明乘客车从丙地到乙地用时30分钟,行驶40千米可得客车速度,小明从甲到乙行驶1小时,可得甲乙间距离;(2)小亮在x=30到达丙地,x=78离开丙地,可得停留时间,根据小亮从丙地返回到甲地用时可得公交车速度;(3)两人相距28千米,即y=28,求出AB、DE函数解析式,令y=28可求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当x=30时小明、小亮同时到达丙地,小亮停留在丙地;当x=60时y=40,即小明到达乙地,此时两人间的距离为40千米,∴小明乘客车从丙地到乙地用时30分钟,行驶40千米,∴客车的速度为:40÷0.5=80(千米/小时),∵小明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60分钟,速度为8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2)当x=78时小亮从丙地出发返回甲地,当x=138时小亮乘公交车从丙地出发返回到甲地,∴小亮在丙地停留78﹣30=48(分钟),公交车的速度为:40÷1=40(千米/小时).(3)①设AB关系式为:y1=k1x+b1由图象可得A(30,0)、B(60,40),代入得:则,解得,所以AB关系式为:(30≤x≤60),令y1=28,有,∴x=51.②设DE关系式为:y2=k2x+b2,∵(千米),∴D(90,48),由图象可得E(138,0),所以,解得:,所以DE关系式为:y2=﹣x+138 (90≤x≤138),令y2=28,有﹣x+138=28,∴x=110.所以两人在9:51和10:50相距28千米.故答案为:(1)80,80;(2)48,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能力,读懂函数图象各分段实际意义是关键,属中档题.25.(12分)如图所示,AB∥CD,直线EF与AB相交于点E,与CD相交于点F,FH是∠EFD 的角平分线,且与AB相交于点H,GF⊥FH交AB于点G(GF>HP).(1)如图①,求证:点E是GH的中点;(2)如图②,过点E作EP⊥AB交GF于点P,请判断GP2=PF2+HF2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1)的条件下,过点E作EP⊥EF交GF于点P,请猜想线段GP、PF、H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果.【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HF=∠EFH,证得EF=EH,根据∠EFG+∠EFH=90°,∠EGF+∠EHF=90°,得出∠EFG=∠EGF,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EG=EF,即可证得EH=EG,即E为HG的中点;(2)连接P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G=PH,在Rt△P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PH2=PF2+HF2,即可得到GP2=PF2+HF2;(3)延长PE,使PE=EM,连接MH,MF,易证得△GPE≌△HME,从而得出GP=MH,∠1=∠2,进而证得EF垂直平分PM,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F=MF,在RT△MHF中,MF2=MH2+FH2,即可得到PF2=GP2+FH2.【解答】(1)证明:∵AB∥CD,∴∠EHF=∠HFD,∵FH平分∠EFD,∴∠EFH=∠HFD,∴∠EHF=∠EFH,∴EF=EH,∵∠GFH=90°,∴∠EFG+∠EFH=90°,∠EGF+∠EHF=90°,∴∠EFG=∠EGF,∴EG=EF,∴EH=EG,∴E为HG的中点;(2)连接PH,如图②:∵EP⊥AB,又∵E是GH中点,∴PE垂直平分GH,∴PG=PH,在Rt△PFH中,∠PFH=90°,由勾股定理得:PH2=PF2+HF2,∴GP2=PF2+HF2;(3)如图③,延长PE,使PE=EM,连接MH,MF,在△GPE和△HME中,,∴△GPE≌△HME(SAS),∴GP=MH,∠1=∠2,∵GF⊥FH,∴∠1+∠3=90°,∴∠2+∠3=90°,∵EF⊥PM,PE=EM,∴PF=MF,在RT△MHF中,MF2=MH2+FH2,∴PF2=GP2+FH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找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小明把分式xy y x -中的x 、y 的值都扩大2倍,分式的值有什么变(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一半 D .扩大4倍
2、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1)(x -2)=x 2-3x +2
B .x 2-3x +2=(x -1)(x -2)
C .x 2+4x +4=x(x 一4)+4
D .x 2+y 2=(x +y)(x —y)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变形正确的是( )
A .12x ++3y =3(x+1)+2y
B .0.20.030.40.05a b c d -+=2345a b c d
-+ C .a b d c --=b a c d -- D .22a b c d -+=a b c d -+ 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 = BC = CD = DE = EF ,若∠A =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 B .100°
C .90°
D .80° ABC 中,AB=AC ,BD=BC ,AD=DE=EB ,则∠A 是( ) A 、30° B 、45° C 、60° D 、20°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7.若xy=a ,21x +21y
=b (b>0),则(x+y )2的值为( ) A .b (ab-2) B .b (ab+2) C .a (ab-2) D .a (ab+2)
8.黄帅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如图所示沿虚线连续对折后剪去带直角的部分,然后打开后的形状是( )
9. 如图所示,已知∠1=∠2,AD=BD=4,CE ⊥AD ,2CE=AC ,那么CD 的长是( )
A .2
B .3
C .1
D .
10.如左图,已知△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
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
论:①△PFA ≌△PEB ;②∠PFE=45°;③EF=AP ;④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A.
B .
C .
D . A . B . C . D .
9题 21E D C B A 10题
E C A H
F G A B C D E (4题) (5题)
A D
M N A B C D E F 1 2
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每题4分,共24分)
11.若1242+-kx x 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_____。
12. 已知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关系为1R =11R +21R ,那么R 2=_________(用R 、R 1表示) 13.分解因式:x 3﹣4x 2﹣12x= _________ . 14.已知===-m n n m a a a 32,2,3则 . 15.如图,在Rt △ABC 中,∠CBD =∠ABD ,DE ⊥BC , BC =10,则△DEC 的周长=____.
16. 如图EB 交AC 于M ,交FC 于D ,AB 交FC 于N ,∠E =∠F =90°,∠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①∠1=∠2; 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三、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共86分)
17、(本小题8分)因式分解:
(1)22363ay axy ax ++ (2) 22222x y xy y x --++
18.(8分) 解方程:. 13213231
x x -=-- 19. (7分)2212xy x -=-,274
xy y -=-,且x y <. 求 22(2)()(62)2)x y x y x y xy x +-+-÷(-的值.
20.(7分)设1x y a -=+,1y z a -=-,求222x xy yz xz y z ---++的值。
21.(8分)已知0132=--x x ,且x<0求代数式(1)x x 1+;(2)221x
x +的值 22、(本小题10分)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与BD 相交于点M,BD 交AC 于点N ,
证明:(1)BD=CE. (2)BD ⊥CE.
23(8分)如图,△ABC 的外角∠DAC 的平分线交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于P 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1)求证:BD=CE ;(2)若AB=6cm ,AC=10cm ,求AD 的长.
A B C D E P
Q
24.(8分)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5天.
(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
25、(10分)(1)在图1中,已知∠MAN=120°,AC平分∠MAN.∠ABC=∠ADC=90°,则能得如下两个结论:①DC=BC;②AD+AB=AC.请你证明结论②;
(2)在图2中,把(1)中的条件“∠ABC=∠ADC=90°”改为∠ABC+∠ADC=180°,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 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
(1)如图1,请你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O,连接AP,BO.猜想并写出BO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EFP沿直线l继续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O,连接AP,BO.此时,BO与AP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连接AP,BO.此时,BO与AP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