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 1 节杠杆 第 2 节滑轮 第 3 节机械效率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013 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 力 第 1 节力 第 2 节弹力 第 3 节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 1 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 2 节二力平衡 第 3 节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 1 节压强 第 2 节液体的压强 第 3 节大气压强 第 4 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 1 节浮力 第 2 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 3 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 1 节功 第 2 节功率 第 3 节动能和势能 第 4 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学现象。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解决问题。

3. 解物质物理属性,并能运用这些属性解释实际问题。

4. 掌握电与磁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反射、折射现象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应用;透镜成像在生活中应用;物质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电与磁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学现象、透镜成像、物质属性和电与磁现象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分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注重简洁、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反射、折射现象观察与解释。

(2)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运用。

(3)物质密度、比热等属性测量与计算。

(4)电流、电压、电阻基础知识应用。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科普读物,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注重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6.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物理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和推理。
7.注重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导入新课。例如,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滑板运动开始,展示滑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和减速现象,引发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思考。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什么是惯性?”等。接着,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并简要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并解释该实第二定律,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及结论,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3.请学生计算以下问题:
a.一名学生以50N的力推着一辆质量为20kg的自行车,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二)讲授新知
1.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如推桌子停止后桌子慢慢停下来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接着,详细讲解第一定律的内容,强调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以汽车加速行驶为例,讲解力与加速度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F=ma,让学生明白力、质量、加速度三者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第三定律的相互作用力概念。
设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演示,如弹簧测力计的相互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2.重难点:功的计算及功率的概念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可编辑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可编辑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第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2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2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 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 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 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 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6 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 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三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五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3 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4 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小结五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节弹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三教学准备橡皮条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四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 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 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 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 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1制作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1P54中的小实验2高一教材中的平面镜激光器演示五小结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册附课后总结第节重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重力的产生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重心的概念2过程和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2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的方向三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四教学过程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32-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看课文第55页图132-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三重力的大小教师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1重力有大小教师人们通常把重力说成重量平时说的大人比小孩重一杯水比一桶水轻等实际上就是大人受的重力比小孩受的重力大一杯水受的重力比一桶水受的重力小2重力大小的测量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3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 学生做出关猜想说明理由填在课文第56页上并与同学交流对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论证2 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书上表格中3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像和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分析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并用语言表述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4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或G=mg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 10Nkg5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简单介绍四重力的方向1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挂在铁架台上分析线的方向跟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致就是我们常说的竖直向下的方向2由此可知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五重心1让学生看课文第58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有关2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如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3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4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时当身体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杆的动作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六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不需要物体接触万有引力大小与互相吸引的物体的质量有关人类探索宇宙首先要摆脱地球引力必须加大飞行速度上一章给出第一宇宙速度7900ms 即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神舟系列五小结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 知道惯性的概念3 知道二力平衡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1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 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2难点 1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2 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3 怎样解释惯性现象三教学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棋子木块四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一定律1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4页第1页自然段看图125-1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个2 让学生做类似实验将笔盒放在课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动课本笔盒随课本运动停止用力看看笔盒是否还会运动3 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题如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等4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让学生以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谈自己的看法2实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三个同一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③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要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3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4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3牛顿第一定律1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 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3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 1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2 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二惯性1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46页图125-4所示把4 个棋子摞起来先猜猜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6页有关内容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告诉学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引导学生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实验现象上面的棋子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让同学们谈一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启动刹车时身体的感受用小车木块模仿公交车启动或刹车时乘客的情况学生看课文图125-5讨论交流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学生看课文图125-5讨论交流为什么骑车的速度太快容易发生事例解释惯性现象的四步 1 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2 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 4 结果五小结六作业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7页科学世界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六节二力平衡为了更清晰地把二力平衡讲清楚我把二力平衡这一节移到重力之后因为在初中阶段我们在分析二力平衡时大多是涉及重力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二力平衡2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当物体受到二个力作用时的平衡情况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体现探究过程中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2难点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车细绳两个定滑轮托盘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句话把它改成如果那么的格式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发生改变问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怎么说这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命题是真命题问上面的命题的双重否定是否正确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那么一定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让学生举例证明问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有几种情况两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二平衡力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仍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物体受二个力的时间平衡是最简单的情况当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仍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种情况称为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彼此平衡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当两个力平衡时这两个力有什么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P48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如何调节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分析与归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PS四个条件同体共线等大反向评估各部件的摩擦应该尽量小四二力平衡的应用如果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已经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叙述第48页的三个图中的受力情况小结作业1 动手动脑学物理2 附课后总结第三节摩擦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 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和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三教学准备托盘定滑轮砝码光滑木块细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一块下端间隔镂空的长方体海绵放在木板上慢慢抬起木板的一端看到在一定高度内海绵块倾斜但不下滑木板抬到一定的高度时海绵块下滑问为什么刚抬起木板时海绵块滑不下来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骑自行车停止踩脚踏板后不管路面多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问物体的运动最终都要停下来这是为什么二摩擦力1问学生你们感受到过摩擦力的作用吗2学生实验 1 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有一种阻碍手脚移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摩擦力对手脚作用的体现2 问如果手没有与桌面接触或者手按在桌面上不想滑动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不会3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会产生摩擦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

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是否流动)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电路》:认识电路组成,电路状态,电路图绘制。

2. 第七章《电流与电压》:电流概念,电流大小与方向,电压概念,电压作用。

3. 第八章《电阻》:电阻概念,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电阻串联与并联。

4. 第九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内容,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5. 第十章《电功率》:电功率概念,电功率计算,电能计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组成,理解电流、电压、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电功率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欧姆定律应用,电功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演示电路板。

2. 学具:实验包(含导线、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亮灭,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组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例题为例,讲解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测量电功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电路图,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定义。

2. 板书右侧:欧姆定律公式,电功率计算公式,实验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标出各元件名称。

(2)计算给定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

(3)解释欧姆定律内容,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电路图见附图。

(2)电流:I = U/R,电压:U = IR,电阻:R = U/I。

(3)欧姆定律:在电阻不变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目录第七章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弹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重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运动和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牛顿第一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二力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摩擦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压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压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大气压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眼睛与视力保护。

2. 第六章《电与磁》: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流、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镜、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电路图、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光学现象和第六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2.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析电路图,说明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潜望镜等;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透镜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工作原理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3)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电流与电路》;第二章《电压与电阻》;第三章《欧姆定律》;第四章《电功率》;第五章《磁现象与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

详细内容:1. 电流与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2.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5. 磁现象与磁场: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特点。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磁现象与磁场,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磁铁、发电机模型。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学习电流与电路。

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电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演示磁现象与磁场,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现象与磁场的特点。

5.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一个实际电路问题。

(3)解释磁现象与磁场的基本原理。

(4)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教案(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教案(全)

隆盛镇中小学校备课札记学校隆盛二中学科物理年级/班级八年级执教颜勇2013年2月---2013年7月第七章力第1节力教学目标●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11.4-4,能得到什么启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布置作业1.书本第33页第2、3、4、52.完成同步练习(五)教学后记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第一节: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能够解释力的作用;2.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力的平衡和不平衡;3.能够应用力的平衡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强调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2.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力的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区分力的平衡和不平衡;2.学生能否应用力的平衡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秤。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图片:一辆汽车在直线上平稳行驶;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能够稳定地行驶?什么是力?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概念讲解(10分钟)1.呈现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变化其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解释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移动、改变速度、改变形状等。

3.强调力的单位:牛顿(N),并给出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动手操作(15分钟)1.将一个小木块放在桌上,要求学生用手指轻轻推动块体;2.观察小木块在推动过程中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块体是平衡状态还是不平衡状态?为什么?3.给每一组分发弹簧秤,并要求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小木块受到的拉力;4.让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拉力的数值,并用推测原理解释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因。

锚定知识点(10分钟)1.叫几位学生上来进行展示,让他们用自己话语解释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2.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特点,并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小结(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或疑惑;2.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强调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确保学生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学生能否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问题。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3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整体构想】1.认识杠杆。

2.会画力臂。

3.经过研究,认识杠杆的均衡条件。

4.理解杠杆的均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观点、特色及应用。

【预习提示】1.杠杆。

2. 杠杆的因素。

3. 杠杆均衡条件。

3. 杠杆的分类。

【教课流程】一、学生展现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转动的硬棒(能够是曲折的)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

的力叫动力,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2.杠杆的均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动力臂 L1 是阻力臂L2 的几倍,动力 F1,就是阻力 F2 的。

3.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劲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

二、目标定向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以前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挪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三、学生自学认识杠杆察看教材及下面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身做一下。

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色?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因素支点指。

动力是。

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到的距离。

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警告:无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3.画力臂 ( 如图甲、乙 )步骤:(1)找准支点。

(2)沿力的方向作卖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标卖力臂。

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2.等臂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3.费劲杠杆:动力臂 ____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均衡时,动力 _______阻力。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2013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课方案(人教版)第三节【教课目的】知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育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节教课内容安排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想——考证——结论 { 查验、应用、推理、解说 } ——创建——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涌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添研究物体沉浮的实质的能力,培育察看实验,思虑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以致平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想水平准备认识基础。

让学生初步认识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质应用,参加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就的展现活动,感觉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感1、培育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重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察看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敬事实、擅长怀疑的科学态度。

2、经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良勤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味3、经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实验,激发学习欲念。

发展踊跃研究的精神,获取谋求内部协调一致的成功体验。

【教课重点及施教策略】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施教策略:1、创建新的教课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调;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翱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经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谈论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 FLASH制作动向的受力剖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系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联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课难点及其战胜策略】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战胜策略:经过学生自己实验研究,谈论、沟通、总结得出,加深认识【教课策略】讲堂组织策略:采纳主体参加教课策略。

详细应用:1、创建民主、宽松、和睦的气氛,形成相互尊敬、相信、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建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育学生参加的意识和不停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2)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3)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4)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小结(五)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2、一课三练第二节弹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1)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三)教学准备橡皮条、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制作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三、观察微小物体形变1、P54中的小实验。

2、高一教材中的平面镜、激光器演示。

(五)小结(六)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2、练习册附:课后总结第三节重力(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的产生;(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难点:重力的方向(三)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

(四)教学过程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3.2-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看课文第55页图13.2-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三、重力的大小教师: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

1、重力有大小教师:人们通常把重力说成重量。

平时说的大人比小孩重,一杯水比一桶水轻等,实际上就是大人受的重力比小孩受的重力大,一杯水受的重力比一桶水受的重力小。

2、重力大小的测量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3、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做出关猜想,说明理由,填在课文第56页上并与同学交流。

对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论证。

(2)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3)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

连接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像和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分析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并用语言表述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

(4)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Gm或G=mg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5)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简单介绍)四、重力的方向1、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挂在铁架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