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形体切挖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上册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了解形体的基本构成部分;
2.掌握切挖方法;
3.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教学重点
1.形体的构成;
2.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
1.切挖工具的使用;
2.切挖时的精度和耐心。
教学媒介
1.形体模型;
2.切割刀、美工刀、圆规、钢尺、铅笔、剪刀;
3.白纸。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形体模型,问学生是否了解形体的基本构成部分;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了解形体由哪些基本构成部分组成。
2. 讲授(20分钟)
1.教师讲解切挖方法,分别介绍切割刀和美工刀的使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钢尺测量,用铅笔在白纸上绘制出一个图形;
3.使用切割刀或美工刀根据图形的边缘切割;
4.结合具体示例演示切挖方法。
3. 实践(40分钟)
1.学生根据老师示范和讲解,自己绘制图形,并使用切割刀或美工刀进行切割;
2.教师贴各学生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分别点评。
4. 总结(5分钟)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切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切挖技巧是否正确,完成的作品质量和美观度;
2.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讲,认真练习;
3.学生的总结能力,是否能够准确总结学习中的关键点。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形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的切挖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及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加强其动手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内容为《基本形体切挖》。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理论知识学习:讲解基本形体的概念、特点和切挖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形体的构造及如何通过切挖变化形体。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教室提供的实体模型,思考如何通过切挖改变其形态,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3. 动手实践: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如泡沫板、黏土等),尝试切割和挖掘,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此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4. 创作完善:学生根据前两个步骤的实践和思考,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达到预期的切挖效果。
三、作业要求1. 安全第一:在切挖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2. 创意表达:作品应体现出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切挖后的形体应具有新的形态和意义。
3. 作品质量:作品应保持基本的形体结构稳定,切割面平滑,无明显瑕疵。
4. 时间安排: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时效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品创意、技术运用、作品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评价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同时给出等级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针对每个作品给出详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3. 家校沟通:教师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评价结果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提升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与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了解形体的基本结构。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具、画笔、颜料、纸张等美术材料。
2. 选定形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教师提供的素材,选择一个基本形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进行切挖。
3. 绘制图案:在选定形体的表面绘制图案,表示需要切挖的部分。
4. 实际操作:使用刀具进行切挖,完成作品。
5.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本课时为第一课时,学生需在下一课时前完成作业。
2. 团队合作:学生需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但建议团队合作,共同商讨图案和切挖方案。
3. 安全意识:注意刀具使用安全,遵循教师指导,避免伤害。
4. 环保意识:使用过的刀具、颜料等废弃物需妥善处理,保持环境卫生。
5. 提交作业:学生需在下课前将完成的作业提交给教师。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质量: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切挖和图案绘制?作品是否美观、有创意?2. 动手能力: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刀具进行切挖?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3. 空间想象力:是否能根据图案正确地切挖出所需的部分?是否能够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图案?4. 合作与交流:团队合作是否愉快?是否能够与同学互相学习、分享经验?5. 鼓励与建议: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参考。
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学习,分享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美术水平。
3. 教师总结:教师对整个班级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形体的特点,掌握切挖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切挖的方法制作出有趣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观念,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形体:圆柱、圆锥、球体等。
2. 切挖方法:直线切挖、曲线切挖、镂空等。
3. 创作主题:以“快乐家园”为主题,运用切挖方法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 难点:如何运用切挖方法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范画、视频等。
2. 学具: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基本形体和切挖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基本形体的特点和切挖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切挖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以“快乐家园”为主题,学生运用切挖方法创作作品。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基本形体切挖2. 内容:基本形体、切挖方法、创作主题、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以“快乐家园”为主题,运用切挖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生活中的基本形体物品,进行切挖改造,拍照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基本形体的认识和切挖方法的掌握程度,作品的表现力。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对作业的完成情况。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
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形体的特点和切挖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观念,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形体的概念和特点2. 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3. 基本形体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形体的概念和切挖方法2. 教学难点:基本形体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基本形体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讲解:讲解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包括直线切挖、曲线切挖和组合切挖。
3. 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本形体的切挖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基本形体的切挖,教师个别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基本形体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利用基本形体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创意和美观。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基本形体实物3. 切挖工具九、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2. 日期:十、教学对象1. 年级:六年级2. 班级:十一、教学环境1. 教室:美术教室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切挖工具十二、教学后记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十三、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2. 邀请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学生将:1. 熟练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2. 了解不同工具在切挖过程中的作用;3.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选择一个喜欢的基本形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使用刀具进行切挖。
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大小的刀具和不同的切挖方式,感受不同的效果。
2. 任务二: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故事性的切挖作品,如动物、植物、人物等,使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创作。
3. 任务三:与同学合作,选择一个共同喜欢的主题,共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切挖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一份电子版的切挖作品,包括作品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同时,学生需简要描述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 每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需符合安全规范,不得使用危险性工具或材料。
3. 提交作业的时间为课后或下节课开始前,作业应按时提交,不拖延、不漏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品的设计创意、制作技巧和安全规范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针对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最终汇总成总成绩。
3.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或学校展览中展示,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和不断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寻求同学帮助。
教师将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下次课中集中讲解,确保所有同学都能正确掌握切挖技巧。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美术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将根据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了解材料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切挖活动,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作业内容1.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盒、纸杯、纸筒等废旧材料,美工刀、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工具和材料。
2. 作业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材料的形状和结构,思考如何进行切挖。
(2)教师示范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包括切割、镂空、粘贴等步骤。
(3)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动手操作,尝试对材料进行切挖。
(4)学生相互交流切挖经验,分享心得。
(5)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美工刀时要小心。
2. 作业完成后,作品要整洁、美观,符合小学美术课程的要求。
3. 鼓励学生创新,不拘泥于教师示范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按时完成作业,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教师说明。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作品是否整洁、美观,创新性如何。
2. 评价方法: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
3. 评价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方面: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作业。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美术水平。
2. 教师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点评,及时反馈指导意见,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 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和管理,为美术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了解材料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基本形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形体的切挖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切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切挖方法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创新。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基本形体的模型或图片。
3.切挖工具(如刀、剪、锯等)。
4.材料(如纸张、木块、塑料等)。
5.展示台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基本形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基本形体,尝试用切挖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切挖方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切挖方法,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切挖方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创新。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家庭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切挖方法,创作出一个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1)、基本形体切挖
5、你们小组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
(三)发展阶段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或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10、学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11、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评选出最棒的作品,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构思以及制作方法。
12、拓展: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意识。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课题
1基本形体切挖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学习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体切挖的方法。
2、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
教具、学具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概念,了解切挖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为《基本形体切挖》的实践操作。
具体包括:1. 认识基本形体: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的形态特征。
2. 切挖实践:学生利用美工刀、锯子等工具,对基本形体进行切挖操作。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保持桌面整洁。
3.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的切挖技巧,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作品应体现基本形体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力。
4.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切挖实践和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遵循以下要求:1. 安全操作:使用美工刀、锯子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2. 保持卫生: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桌面整洁,及时清理切削产生的碎屑。
3. 细心耐心:切挖操作需要细心和耐心,要求学生保持专注,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
4. 创新设计:在创意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5. 团队合作:小组内成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
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意见,虚心学习。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品完成度: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作业。
2. 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技术运用:评价学生在切挖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和操作的熟练程度。
4.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
对于小组合作的作品,教师将肯定小组的整体表现,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团队精神。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基本形体切挖的知识,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发现,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美术概念。尤其是在案例分析环节,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趣的光芒,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是成功的。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切挖实践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空间想象力不足,或者在工具使用上不够熟练。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难点,通过更多直观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切挖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安全使用工具,并对基本形体进行切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切挖后的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基本形体切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依据《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形状与空间”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基本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2.学习切挖方法:使用刀片、剪刀等工具,对基本形体进行切割、挖空,创造出新的形态;
-工具使用:正确使用刀片和剪刀进行切挖是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安全操作方法,防止受伤。
-创意融合:将创意与基本形体切挖技巧相结合,创作出既符合基本规则又具有创意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
-空间想象力: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看到切割和挖空后的形态变化,帮助他们建立起空间想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方体、长方体等基本形体的特征和切挖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想象力和工具使用,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了解不同工具在切割挖洞中的运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不同颜色、质地的纸张(如彩色卡纸、瓦楞纸等),剪刀、美工刀、铅笔、尺子等工具。
2. 确定主题: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基本形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作为作业主题,确定要表现的内容。
3. 实践操作:根据所选主题,使用工具进行切割挖洞,形成镂空效果。
学生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颜色进行色彩搭配。
4. 作品呈现:将完成的作品粘贴在作业纸上,呈现最终效果。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过程: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 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结束前完成作品,并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评价。
4. 质量要求:作品需体现所选主题,结构合理,镂空效果明显,色彩搭配协调。
四、作业评价1. 数量: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品,数量是否达标。
2. 质量: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体现所选主题,镂空效果和色彩搭配是否符合要求。
3. 合作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团队协作精神。
4. 进步:学生对于切挖技巧的掌握程度,与上次作业相比是否有进步。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在完成作业后,学生需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2. 互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交流,分享彼此的作品和经验,取长补短。
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所有作品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4. 课后跟进:根据点评结果,教师需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其提高作业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熟练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法;2. 提高空间感知和造型能力;3. 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具、纸张、胶水、颜料等美术材料;2. 选定形体: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立方体、球体、长方体等)进行切挖;3. 绘制设计图:学生根据所选形体,绘制切挖后的效果图,包括挖去部分和剩余部分;4. 实际操作:根据设计图进行切挖操作,注意安全和卫生,保持纸张的整洁;5. 作品展示:完成作品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本次作业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和设计阶段,第二课时为实际操作和作品展示阶段;2. 作业安全:学生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刀具时割伤自己或他人;3. 作品质量:要求学生的作品线条清晰、形象逼真,体现出切挖后的空间效果;4. 团队协作:建议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作业,共同探讨、协作完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切挖方法和造型设计。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品效果图、实际操作过程和作品完成度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3. 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掌握程度、造型创意、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2. 鼓励学生根据点评和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3. 针对本次作业中的难点和不足,教师将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法,提高空间感知和造型能力,同时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基本形体切挖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形体切挖技巧,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基本形体的切挖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习并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如立方体、球体等,掌握切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实践:观察实物或模型,分析其形体结构,理解切挖的实践应用。
3. 动手操作:使用美术工具,如刀、锯等,对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尝试创作出新的形体。
4. 创意设计: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以切挖为手段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具象的物体或抽象的形态。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2. 准确性:切挖时要准确把握形体的结构,确保作品的基本形态准确无误。
3. 创意性:作品要体现个人的创意和想象力,力求新颖独特。
4. 整洁性:作品完成后要保持作品及工作区域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5.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主要从准确性、创意性、整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3. 自评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
3. 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微信群等渠道,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美术学习过程。
通过本课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是本课《基本形体切挖》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切挖的技巧,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学习并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素描纸、美工刀、铅笔、橡皮等基本美术工具。
2. 观察理解:学生观察提供的几何形体图片(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理解其基本构造。
3. 实践操作:学生在纸上按照提供的步骤,使用美工刀进行素描纸的切挖制作,尝试制作出对应的几何形体。
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使用美工刀。
4. 反思与调整: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调整,思考如何更好地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第一课时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不得代劳或协助。
3. 整洁美观:作业作品应保持整洁,符合基本的美术审美要求。
4. 安全操作:学生需正确使用美工刀,确保安全。
5. 反馈调整: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制作水平。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评分,并指出优点和不足。
2. 课堂讨论:在第二课时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技巧。
3. 奖励机制:对于制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继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4. 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微信、QQ等渠道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提出对课程的建议。
2.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教学效果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3.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美术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美术发展。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将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理解形体切割与挖雕的基本原理,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木块或塑料块,刀具(如刀片、剪刀等),颜料和画笔等。
2. 观察与理解:学生需观察手中的木块或塑料块,了解其基本形状和结构,思考如何进行切挖。
3. 实践操作:学生需按照课本或教师指导,进行切挖操作,逐步形成作品。
作品可以是动物、人物或其他创意造型。
4. 色彩搭配:在完成作品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使用颜料和画笔进行色彩搭配,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展览区,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心得。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刀具时要小心,避免割伤。
2. 按照课本或教师指导进行切挖操作,确保作品符合基本要求。
3. 色彩搭配要符合审美,与作品主题相协调。
4. 作品完成后要保持整洁,不要留下垃圾。
5. 按时完成作业,如有困难可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四、作业评价1. 作品完成度:是否完成了作品,作品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2. 操作熟练度:操作过程中是否熟练,是否按照指导进行。
3. 创意性:作品是否具有创意,是否符合主题。
4.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美观。
5. 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给出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2. 学生对于作业评价和反馈应认真对待,根据教师的建议改进自己的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和实践。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上册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法。
3.掌握基本形体的挖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基本形体切挖。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切和挖。
切的部分主要讲解的是基本形体的切法,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挖的部分主要讲解的是基本形体的挖法,包括几何体的挖空和实心。
教材特点1.本节课讲解的是基本形体的切挖,是美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
2.教材中的图案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材中的练习题目涵盖了不同形体的切挖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形体组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询问学生物品有哪些不同的形状。
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不同形状的物体都可以用哪些基本形体来描述。
3.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讲授(25分钟)1.讲解基本形体的概念和分类。
2.分类讲解不同形体的切法和挖法,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切法和挖法。
3.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形体的切挖方法。
3、练习(25分钟)1.让学生根据练习题目,进行切挖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和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发挥,组合不同形体进行切挖。
4、总结(5分钟)1.让学生分享体验和心得。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出下节课的预告。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课态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练习的操作技能等。
2、作业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完成练习题目和自由组合的形体切挖。
3、自我评价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掌握程度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基本形体的切挖,学生反应良好,掌握了不同形体的切挖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一些概念,需要更多的例子进行讲解;有些学生在切挖的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基本形体切挖。
通过分析生活用品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形体和切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用品的构造特点,结合所学的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切挖方法来表现形体的特点和细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使其能够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各种形体的美感。
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形体切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展示个人的创造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形体和造型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切挖造型的表现力和创新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基本形体切挖。
首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用品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学生:老师,这是一个杯子,它的形状是圆柱体,上面有一个把手。
还有这是一个水果刀,它是长条形的,有一个锋利的刀刃。
教师:很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的基本形体,也了解了它们的构造特点。
Step 2: 形体切挖的介绍教师:切挖是一种常见的造型方法,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常见的建筑、雕塑等。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形体切挖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老师,切挖是指将物体的一部分或多部分去除,形成空洞或凹陷吗?教师:非常棒!切挖就是通过去除物体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来改变它的形状和结构。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1)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及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教具学具: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它们是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基本形体?(课件)过渡: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基本的形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物、汽车,小到杯子、牙刷,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
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基本形体的切挖”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切:是从一个物体上截取一部分.课件出示实例图片。
挖:是从一个物体中间掏出一个部分。
课件出示实例图片。
2、形体切挖的概念。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3、比较复杂的形体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而成-—添加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形体的概念及分类。
2. 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3. 基本形体的组合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形体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基本形体的实物,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简要介绍基本形体的概念及分类,激发学生对基本形体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1)教师以一个球体为例,演示如何进行切挖,并讲解切挖的注意事项。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其他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3)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基本形体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切挖练习。
(2)学生在切挖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切挖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4. 创新设计(1)教师提出创新设计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基本形体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创作方案。
(3)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实践,完成作品。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评选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和创新设计技巧。
同时,教师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培养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形体切挖方法,创作一个具有创意的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本形体切挖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你们小组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
板书
基本形体切挖
1、基本形体2、形体切挖方式3、写生。
方法
课后反思
(三)发展阶段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2、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或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10、学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11、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评选出最棒的作品,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构思以及制作方法。
12、拓展: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意识。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师生活动方式
补充与修改
设计意图
6、小结:切,用刀(强调握刀方式);挖,可用汤匙;还有很多东西也可利用,例如:纸卷筒,可以在花泥上镂空等。
7、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8、师示范怎样将六面体花泥加工成圆柱体,示范完整作品的切挖。完成后把作品进行写生。
9、布置作业:自选形体完成形体切挖联系。
课题
1基本形体切挖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学习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有特色的切挖造型
教具、学具
课件、制作材料,萝卜、泥、小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师生活动方式
补充与修改
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二)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