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诫子书》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15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 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 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 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
穷庐
15 诫子书/
dàn bó
zào
淡泊 险躁
suì
遂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15 诫子书/
【静以修身】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 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 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写作特色
15 诫子书/
❷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 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 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板书设计
15 诫子书/
诫子书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A.意与. 日去/呼尔而与. 之 B.非志无以. 成学/可以. 为师矣 C.夫. 君子之行/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 不能励精/入则. 无法家拂士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 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 词,随着/介词,给;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 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
6.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字 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 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中的主要人物,杜甫在《蜀相》 中用“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来慨叹他的一生。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阐释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品德高尚的人 ) (2)俭以.养德( 用、凭借、依靠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到达远大目标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性情 ) (6)多不接.世.( 对社会有贡献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后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 息,(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 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绩也取决于静。把失败 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照,增强了论述效果。
1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告知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2.文中常被人们远”。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 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 度光阴。
【译文】李存审出身清贫,地位低微,常常警告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年 轻时握一把剑离开乡里,四十年后,地位到达将相,这中间多次经历过万死 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于是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 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 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15 诫子书【考点精讲版】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
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考点 划分朗读节奏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山西中考)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示例】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音韵感、节奏感,而且意蕴深远。
结构梳理
诫
静以修身
子 君子
书
俭以养德
成才
志存高远 学习广才 惜时勤学
谆谆告诫 修身治学
主旨归纳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 险躁,希望儿子坚定意志,刻苦学习,珍惜 时光,学有所成。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儿子的 殷切期望。
助词,的。 屏除杂念和干 节俭。
非宁静无以致远。扰,宁静专一。
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学以致用、勤奋致富
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
文 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增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概况《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淡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鉴赏提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人教版语文七上 第15课《诫子书》
穷庐 l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典故、故事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意志 消失 于是,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 为空虚的心灵。)
宾语前置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 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 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 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 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 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 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放声朗读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 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 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 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 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 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 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 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七年级上册15课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堂笔记一、导入《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主要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语言,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节俭节约,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并强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刘禅,表达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为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发出的呼声和宣言。
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和传颂,被人们誉为文学巨匠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解读1. 文章开头,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这是全文的主旨,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2. 接着,作者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来进一步阐述主旨。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先从正面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再从反面说明过度追求名利和安逸的生活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4.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静”与“俭”的重要性,并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两句来结尾,鼓励儿子要勤俭节约、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三、重点词句解释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通过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来修养身心,通过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学习需要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培养。
四、思考题1. 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封家书给儿子?2. 文章中的“静”和“俭”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3. 你认为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五、课堂小结《诫子书》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优美文笔的家书,通过讲述修身养性、节俭节约等品德的重要性,传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参考译文
《诫子书》参考译文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
15《诫子书》解读
《诫子书》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2.文题诠释诫,又作“戒”,劝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3.主旨《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内容解读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诫子书字词与全文翻译
15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字词: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原文指淡泊宁静)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5.之:的,助词。
6.养德:培养品德。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淡,恬淡。
泊,安静,恬静。
8.宁:宁静,安定。
9.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0.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以:同样表目的)11.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志,(坚定不移的)志向。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13.广才:增长才干。
(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14.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5.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7.能:能够。
18.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9.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年:年纪。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0.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意:意志。
21.遂:最终,终于。
22.日;岁月。
原指太阳。
这里指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堂笔记
第15课《诫子书》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三、字词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四、结构层次《诫子书》分三部分:第一层从开头到非宁静到无以致远,写的内容是: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精品课件)
4.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本文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 德的基础。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因 此,修身养德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 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
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 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 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 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 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
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 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1句) 开篇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3、 阐 述 “ 静 ” 与 “ 学 习 ”“ 明
4句)
志”“成才”的关系。
放纵懈怠。淫, 放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振奋精神。 励,振奋
修养性情。 治,修养。
译文: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疾行,指 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老志衰,没有用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新课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 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 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七上《诫子书》翻译
15 诫①子书②诸葛亮③君子④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品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的前提条件是“静”和“俭”。
⑨明⑩志,非宁静无以致⑪远⑫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说明了修身养德的方法。
运用双重否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⑬才,非志无以学习必须摒除杂念和干扰,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道出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成学。
淫⑭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这一部分从反面进一步谈“静”的作用,并运用对比论证阐述“静”与“学”之间的关系。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变成年老志衰无用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哀地守着自己的破屋子,(到那时候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从反面阐述,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告诫儿子成才需要三方面的条件: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追谥忠武侯。
①诫:告诫、劝勉。
②书:书信。
④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⑥静:形容词作动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⑦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⑧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⑨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⑩明:明确、坚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确。
⑪致:达到。
⑫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七年级上册语文15《诫子书》课件
三、课文翻译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 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XXX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三、课文翻译
译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 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绩。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七课:性情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情,性情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 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情的品质吗?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 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有规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 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四、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警告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 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 容易到达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涣散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七年级上册15课《诫子书》
读一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一读
诫子 夫 君 子 之 行书, 静 以 修 身 , 俭 以 养 德 ;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 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 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 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 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 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 《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 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 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整体感知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 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小组内合作解决)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 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 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 累本文重点文言词 2.赏析精彩语句,积累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 殷期望。
自由朗读,标记生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
夫( ) 淡泊( )( ) 淫( )慢 遂( ) 庐( )
自由朗读,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听读文章,注意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体朗读,思考字词疑问 小组合作,翻译文章,标注疑问
学生展示
拓展提升 警句推荐
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 忍不拔之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陆游)
3.惜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陆游)
你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吗?
你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吗?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人物点评
在“三国?人物中你最敬佩的是谁?
15.诫子书 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人,三国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 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 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 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 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 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其散文代 表作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 等。
小组合作 学生展示
(1)品行高尚的人 (2)志存高远的人 (3)博学多才的人 (4)珍惜时间的人
精读品味
2.我们的现实社会,滚滚红尘,充满诱惑,你认 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对于今天的人们有无指导意义?
学生展示
精读品味
3.这份《诫子书》,让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高洁 的人格魅力及对儿子敦敦教导.做一个品行高尚的 人,志存高远的人,博学多才的人,珍惜时间的 人,何尝不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父母、老师对 我们希望呢!今天我们读这篇《诫子书》仍觉意 义非凡。请大家再读文章,找到你最喜欢的警句, 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收到的启发。
3.遂 遂成枯落(终于)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
思考:《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家书,那诸葛亮在这份 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哪些事情?
主旨是劝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勤学励志。
精读品味
1.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 的人?联系自身及社会现实,今天看来有何现实 意义,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意:懈怠 今意:速度低,缓慢 3.意与日去 古意:日子,岁月 今意:白天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意:修养 今意:治理 4.悲守穷庐 古意:全无生业,贫困 今意:不富裕
一词多义
1.行 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2.成 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变成,成为)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 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 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 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 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 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 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引后世无数 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2.家庭作业: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 俗语、诗词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