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课件(共22张PPT)
15.诫子书
蜀汉.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 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 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 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后来 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 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 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人物。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 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 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 俭的修养开始。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 消失,终于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 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穷困潦 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字正腔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解题
《诫子书》
题目意思: 告诫儿子的一封书信。
作品简介
蜀汉.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 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 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 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后来 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 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 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人物。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 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 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 俭的修养开始。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 消失,终于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 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穷困潦 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字正腔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解题
《诫子书》
题目意思: 告诫儿子的一封书信。
作品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诫子书 课件(共25张PPT)
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 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
写了序。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 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 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 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 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 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 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写了序。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 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 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 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 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 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 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十五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 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 又必须有“静”心,
对比论证
如果一个人“淫慢” “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 与修身之所忌。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 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 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句首发语词 无实义
助词:的
夫(fú)/ 君子/ 之
行,
古:操守、品德 今:行走
静 /以
修身,
连词:表目的,来 修身养性 勤俭节约 淳养品德
俭 / 以 养德。
宁静专一
翻译: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宁静专一来修身养性的,是用勤俭节约来培 养品德的。
非 /淡泊 / 无以 /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志向
明
志, 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明确、坚定
集中精神
实现远大目标 远:远大的目标
“非…无以…”双重否定,翻译为“不…就不能…”
翻译:不淡泊名利,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 理想。
学习
学习
增长才干广:增长 立志
夫/ 学 须静也,才/须 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 志/ 无以/成
成就学业 学:学业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 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新知讲解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 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 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 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诫子书》(共23张PPT)
立志
惜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 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为本文补充论据
(二)事实论据: 立志: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
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 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 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 贝尔奖。 治学:苦学例子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
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 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 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 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 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 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 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 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课件(21张ppt)
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 不能陶冶性情。
通译全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 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思考回答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问题研究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 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 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 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
问题研究
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 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 “静”有何关系?
年与时驰:年华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 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 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等。于建兴十二 年(234年)在五丈原(今 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
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 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 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 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 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 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 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通译全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 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思考回答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问题研究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 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 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 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
问题研究
3.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 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 “静”有何关系?
年与时驰:年华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 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 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等。于建兴十二 年(234年)在五丈原(今 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
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 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 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 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 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 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 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43页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 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 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 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 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 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 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0张PPT)
3.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探究主旨
本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根据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 躁”。表达 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愿望。
艺术特色
1 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简
2 正反论述,观点鲜明
3 骈散结合
4 感悟真挚
谢谢
整体感知
划分节奏
《诫子书》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精研细品
思考
一.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高》P56,T9 二.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高》P56,T10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
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高》P56,T11 四.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高》P56,
新课导入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 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 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 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 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 诗篇中,堪称绝唱。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 二.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
探究主旨
本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根据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 躁”。表达 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愿望。
艺术特色
1 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简
2 正反论述,观点鲜明
3 骈散结合
4 感悟真挚
谢谢
整体感知
划分节奏
《诫子书》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精研细品
思考
一.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高》P56,T9 二.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高》P56,T10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
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高》P56,T11 四.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高》P56,
新课导入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 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 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 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 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 诗篇中,堪称绝唱。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 二.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巩固练习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
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 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第三层层意
• 从反面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 之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设问思考
• 1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 要具备那几个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条件一是立志; 条件二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三者关系;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 诸葛亮主张以学广才,志又是学习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有必须珍惜时间。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诫
谆 谆
子
分析观点
父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7
夫 静 以驰
重点 词语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
躁 治性 枯落 接世 穷庐
无以 明志 淡泊
8
知文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句子。
对照文下注释 自译与质疑相结合 检测效果
9
重点 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论
点 治学(静)
修身(躁)
惜
时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荒唐险躁。
13
16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 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 明,用意却很深刻。
17
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诸葛亮用 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 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 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 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 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 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 大的目标”。 例如: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现 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 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 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 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 烈烈干一番事业。
1
2
导入
• 诸葛亮,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 代表人物。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夫 静 以驰
重点 词语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
躁 治性 枯落 接世 穷庐
无以 明志 淡泊
8
知文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句子。
对照文下注释 自译与质疑相结合 检测效果
9
重点 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论
点 治学(静)
修身(躁)
惜
时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荒唐险躁。
13
16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 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 明,用意却很深刻。
17
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诸葛亮用 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 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 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 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 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 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 大的目标”。 例如: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现 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 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 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 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 烈烈干一番事业。
1
2
导入
• 诸葛亮,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 代表人物。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译文
•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
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
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
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 得成就。 •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 就不能陶冶性情。 •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 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 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 息,还有什么用呢 ?
fú
2、非淡泊无以明志 dàn
3、淫慢则不能励精 yín
4、险躁则不能治性 zào
5、遂成枯落
suì
6、悲守穷庐 l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课堂小结 ——背诵
《诫子书》的作者以父亲的身 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 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 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 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赏文笔
写一句话,品析文中的文笔之美
(提示:内容、语言、形式)
例如:我从“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 远”、“学须静也”等句子中体会到诸葛 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 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如果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 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 的环境,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 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 何理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2张PPT)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正)俭以
养德
劝戒惜
时,有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 所为
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精华品读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 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 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联系自 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精华品读
A.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 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 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 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 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险躁3s./u注则ì 意/不语能气/、治语性调。。年/与时驰,意/与lú 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点击播放朗读)
读准字音
夫(fú)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注 释】
⑴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 :操守、品德。 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补充注释】
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广:增长。 成:成就。 年:年纪。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ppt
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读准家书
读准字音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yín)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 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读懂家书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正反对比来帮衬。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 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读懂家书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读准家书
读准字音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yín)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 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读懂家书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正反对比来帮衬。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 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读懂家书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共27张PPT)
告诫, 劝勉
诫子书
诸葛亮
解题
❖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
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 书中。
回顾作者
有关他的典故、故事: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挥泪斩马谡 ❖ ……
不慕非名利。淡泊 无,坚以定。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 确志向,不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没 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增长才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成就学业
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需要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才能需要学习,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 干,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 (或: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拓展延伸
❖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题二2)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拓展延伸
❖ 2、学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做一个刻苦学习,有才干,有成就的人。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停顿,读出语气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译文:有才德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 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美。(题四)
诫子书
诸葛亮
解题
❖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
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 书中。
回顾作者
有关他的典故、故事: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挥泪斩马谡 ❖ ……
不慕非名利。淡泊 无,坚以定。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 确志向,不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没 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增长才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成就学业
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需要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才能需要学习,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 干,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 (或: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拓展延伸
❖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题二2)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拓展延伸
❖ 2、学了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做一个刻苦学习,有才干,有成就的人。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停顿,读出语气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译文:有才德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 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美。(题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第15课 《诫子书》课件 (共22张PPT)
解题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
诫子书(诸葛亮)
《诫子书》是封家书,成为 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 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 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 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 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 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6、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 是从 修身 和 治学 两个方面进 行论述的。 本文用了(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7、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 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并说说几个 条件之间的关系。
立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3、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 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 对比论证 5、 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6、 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1)要淡泊宁静(2)要有志 (3)要惜时 8、 文中人物理想人才必备的三个条件是:志、学、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志是成才 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 否则,心若不静,就不能安心学习,就不 能增长才干,就更谈不上修养身心了。
9、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中有不少这样的对偶句,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言简意深。后一句用双重否 定句加强语气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
诫子书(诸葛亮)
《诫子书》是封家书,成为 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 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 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 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 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 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6、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 是从 修身 和 治学 两个方面进 行论述的。 本文用了(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7、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 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并说说几个 条件之间的关系。
立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3、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 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 对比论证 5、 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 6、 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1)要淡泊宁静(2)要有志 (3)要惜时 8、 文中人物理想人才必备的三个条件是:志、学、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志是成才 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 否则,心若不静,就不能安心学习,就不 能增长才干,就更谈不上修养身心了。
9、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中有不少这样的对偶句,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言简意深。后一句用双重否 定句加强语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点是形成画 面 视 觉 的 最 小 亮 点 。 它 是 画 面 视 觉 收 缩 的 地 方 。 有 闪 动 、 紧 张 、 活 跃 画 面 的 作 用 。 它 一 般 处 在 画 面 视 觉 集 中 的 位 置 , 也 可 呈 散 点 分 布 。 可 以 是 某 种 皴 法 , 也 可 以 是 物 象 。 只 是 视 觉 面 积 呈 点 的 状 态 。 不要以为考 古 的 工 作 对 象 是 实 物 资 料 , 只 要 加 以 客 观 报 道 , 自 然 而 然 的 就 是 唯 物 主 义 的 , 就 能 从 中 阐 发 历 史 规 律 。 自 然 规 律 、 社 会 历 史 规 律 是 客 观 存 在 ,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运 转 并 制 约 着 人 们 的 活 动 。 但 规 律 又 是 抽 象 的 , 看 不 见 , 摸 不 着 , 认 识 规 律 不 那 么 容 易 。 历史上依次 更 替 的 任 何 一 个 阶 段 都 只 是 人 类 社 会 由 低 级 到 高 级 的 无 穷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一 些 暂 时 阶 段 。 每 一 个 阶 段 都 是 必 然 的 , 因 此 , 对 它 所 发 生 的 时 代 和 条 件 来 说 , 都 有 它 存 在 的 理 由 ; 但 是 对 它 自 己 内 部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新 的 、 更 高 的 条 件 来 说 , 它 就 变 成 过 时 的 和 没 有 存 在 的 理 由 了 ;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 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 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 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 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细心计 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 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 价值观吗?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 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 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 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 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细心计 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 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 价值观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 自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 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 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 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五丈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 以求延续阳寿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东和:东和东吴
北拒:北拒曹魏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
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释义
诫子书(劝勉儿子的一封信)
表目的,
助词,用 于句首, 表示发端
夫
品德高 操守、 尚的人。品德
君子之行,
屏除杂念干扰,用来
作者名片
有关诸葛亮的
典故、故事
称颂他的诗句: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书愤》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挥泪斩马谡 • 赤壁之战 • 空城计
•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成学。
成就学问,学 有所成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淫慢 则不能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励,振奋。 险,轻薄。
励精, 险躁 则不能
修养性情。治,
修养。
时 光
治性。年 与时驰,
疾行,指
•意意志与日岁月去,于遂是成枯落,多不接世,悲穷 人守住困穷的潦陋倒庐室之,。 将复何及!迅速逝去。
消失
凋落,衰 残。喻人
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悲哀
又怎么来得及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治,古义:修养
今义:危险,惊险 今义:治理
课文解读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问题:“静”与“成才”有什么关系?
静
学
才
(要有才学须通过学习,求学过程必然孤寂) (只有耐住寂寞、静心专一,才能深入研究学问,才能增长才干)
志
学
才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结论:宁静是成才的基础。立志与学习、成才三者相互联系。学是核心。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 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 失,最终变成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 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可悲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 (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课文解读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如何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 3.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1.诸葛亮开篇就以“君子”做榜样要求儿子,用意是什么?
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 效仿的榜样,因此诸葛亮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的道 德规范来要求儿子要修身养性,节俭生活,培养品德,最 终学有所成。
• 具体途径和方法:静和俭 • 侧重论述:静 • 目的:成才
3、画出文中提到“静”的语句,说说如何理解文中的“静”?
•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只有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 们的内心世界要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 心劳神。“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课文解读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1、含义: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 碌无为,老大徒伤悲,悔之晚矣。
2、反面阐述,叮咛儿子,惜时勤学,奉献社会。
课堂小结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结尾,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 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下一行顶格写“敬礼”。给长者 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 步”。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 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儿××”等。
宁静专一
修养
静 以修身身,心
培养
节俭
品德
俭 以养德。
非淡泊
内心恬 淡,不 慕名利。
明确志 向。
无以明志,非宁静
没有 什么 拿来
宁静 专一
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 目标。致, 达到。
字词释义
学习
夫学
必须
须 静 也, 才 须学也,非学
指安静, 专一
增长才 干。
不学习
无以 广才,
没办法
增长, 形作动
立志
非志 无以
课文解读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阅读这句话,思考: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论述学习的?
端正 学习 态度
淫慢
励精
好高骛远/浅尝辄止-----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险躁
治性
急于求成/浮噪不安-----无益学习、有害于品格的培养、陶冶
结论:作者从反面论述“不静”,即“淫慢”和“险噪”的害处,提出应 有的学习态度
)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消失 ) 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以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
——杜甫《蜀相》 ——《八阵图》
代表作中的千古名句: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
• “静”是学习的(前提 )。“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
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 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 为。
谆谆 告诫 修身 治学
告诫儿子——惜时勤学,奉献于社会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深入探究1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 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诸葛亮侧重论 述的是哪一个?修身养德的目的是什么?找出包含这些 词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该给后代留下什么?是物质层面的 如房子、车子等等,还是精神层面的如家风 家训……今天,我们来接触颇受颂扬的名人
大家,看他们留给后代的是什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 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
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新课导入2
猜猜他 是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用火攻:指借东风,赤壁之战。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子 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 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 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更值 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
诸葛亮,千古良相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品格高洁,才学渊博,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 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 听他留给儿子的谆谆教诲。
15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划分节奏,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翻译课文。 (难点) 3.感悟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谆谆教诲。(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