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_0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摘要目的:通过人工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分析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方法及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病例的分析,及术后护理的经验和体会。
从病因出发针对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结论:明确病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护理措施,大幅降低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多,主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感染源细菌、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和机体、防御反应能力低下。
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伤口内有人工关节假体和骨黏固剂等材料,因异物的存在可以增加细菌毒力几乎1万倍,从而也增加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严重性。
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临床资料2008~2010年人工关节置换术83例。
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3例,男9例,女4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65例,男41例,女14例。
人工膝关节置换5例,男3例,女2例。
合并糖尿病5例。
合并高血压7例。
三无患者(无身份、无家人、无工作,康复后由社会福利部门管理的人)3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2例。
感染率占人工关节置换术的 2.2%。
为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
特将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感染做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2例患者,男女各1例。
其中男78岁,三无患者。
因不慎摔伤后由110送往医院,诊断右骨股颈骨折。
次日,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半个月出院。
住院区间7月份。
另1例患者女性77岁,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先调节血糖,3天后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半个月柱双拐步行出院。
住院区间11月份。
两患者均为术后1个月出现发热,切口红肿疼痛并伴有分泌物渗出而入院。
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入院后行在次手术将人工关节假体取出。
持续冲洗引流灌注抗感染治疗。
20天左右,女性患者将人工关节假体植入,观察治疗半个月后治愈出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摘要]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可行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或清创后一期或二期再置换术等治疗,再置换以二期置换效果较好。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膝关节位置表浅,周围肌肉组织少,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深部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性较人工骸关节置换术更大,治疗更困难,已受到了关节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全膝置换人工感染[Abstract] Simple debriment, antibiotics, and one or two stage revision can be done after infection of TKA. Twostage revision has a better result for re-replacement.[Keywords]Total knee Replacement Artificial Infection70年代国外曾报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3%,并且以早期急性、亚急性感染多见。
由于手术室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更新、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有效抗菌素预防,感染的发生率己大大降低,大量文献报告表明现阶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被控制在1%一2%之间[1]。
一、感染的危险因素TKA术前因素全身情况较差如肥胖、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又长期应用激素和抗凝制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感染。
局部因素如原先接受过手术治疗,血运差,有皮肤坏死,或伴有身体某处感染性病灶,感染危险性增大。
2、TKA术中因素手术时间延长,表浅组织剥离过多,止血不彻底致术后血肿形成都可能引起术后感染,术中上止血带会降低手术部位抗生素浓度,如果上止血带前驱血,同时也驱除了肢体血中未被组织摄取的预防性抗生素。
另外如手术室管理不严,参观人员太多都是引起感染的因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预防和措施

预防措施
术中无菌操作: 医生和手术人 员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以防止手术创口感染。
术后伤口护理: 患者和护理人 员应正确清洁和包扎手术创口 ,以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感染 。
感染处理
感染处理
早期发现: 术后及时观察并发现任何异 常症状,如发热、疼痛、红肿等,并及 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感染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然 后给予适当的抗措施
目录 简介 预防措施 感染处理
简介
简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是 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采取 预防和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医生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 患者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
抗生素预防: 术前和术后给予患者适当 的抗生素预防,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感染处理
患者教育: 患者和家属应接受 关于感染预防和处理的教育, 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定期随访 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早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必看!

早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策略,必看!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多重的手术打击,而且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
近10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但目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感染率下降的速度,因此术后感染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发病原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视为医院内感染,致病菌耐药性强。
最常见为葡萄球菌,占70%~80%,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非A族链球菌也常见。
二发病机制感染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感染,另一类是晚期感染或称为迟发感染。
早期感染是手术中细菌直接进入关节引起,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
迟发感染多为血行性传播引起,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曾经施行过手术的关节,较易感染。
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返修病例,感染率为10%,因类风湿关节炎行关节置换者感染率也较高。
大部分感染发生在术后几个月内,最早可出现于术后两周,也有晚至几年才出现,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肿胀、疼痛和发热,发热症状须与其他并发症鉴别,如术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发生早期感染者,术后3天体温不仅不恢复,反而升高。
关节疼痛不仅不渐减轻,反而渐渐加重,静止时有跳痛。
切口有异常渗出或有分泌物。
这时应仔细检查,不要轻易把发热归因于术后肺部或泌尿系等其他部位的感染所致。
也不要简单把切口渗液视作脂肪液化等一般常见的渗出。
同时还应鉴别感染是位于浅表组织,还是深及假体周围。
晚期感染患者,大多已离开医院,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可能并不严重。
半数患者可无发热。
表皮葡萄球菌可引起无痛性感染,仅有10%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
血沉升高较常见,但又不具备特异性。
有时把疼痛误诊为假体松动,后者的疼痛与运动有关,休息时应减轻,而炎症性疼痛,休息时不减轻。
但是有人认为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是迟发慢性感染。
三诊断1、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加分类、白介素6(IL一6)、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
血液学检查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快速得出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样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的治疗方法,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应该吃什么药。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根据细菌培养和敏感实验,使用有效抗生素。
如若需重新行关节置换手术,术前需用6~12周抗生素。
2.手术处理早期感染者,应毫不犹豫地施行手术,清除感染血肿,清除感染组织,放置冲洗吸引管,持续冲洗吸引。
如此处理后,常可消除较浅感染,挽救人工关节。
但是感染常累及假体周围组织,假体保留率不足20%。
经上述处理不能控制感染及迟发性感染者,一般都要去除假体和骨水泥。
待感染完全消除后,过1年左右再行关节成形术,也可用截骨术改善患者步态。
*2、预后
本病预后与早诊断早治疗与否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么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
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对策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对策发表时间:2016-07-12T12:51:33.4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李军伟王同罗艳[导读] 认识到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患者实施细致周到的观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李军伟王同罗艳(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目的:探讨了我院骨科5年来8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5年内已进行的8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的评估方法、措施和观察方法。
80例85侧人工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57例,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例,膝关节置换术17例22侧,人工肱骨头置换术3例, 结果:追踪时间2个月至5年,平均2年3个月。
伤口甲级愈合78例,拆线时间7~15 d,平均13.2d。
术后切口区红肿而用酒精或希安尔碘敷料湿敷为8例侧(占9.4%),切口肿胀哆开或皮缘颜色变暗而拆除1~ 2条缝线者1例(占1.18%), 4周后乙级愈合。
结论: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感染以无菌术最重要,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次之。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感染;预防控制;无菌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可造成或加重关节病废。
随着近年来人工关节手术技术,医院设备条件的进步,预防性抗生素、层流过滤手术室、抗生素骨水泥和技术的进展,术后感染率己从早期的11-15%下降至1%[1]。
本院通过严格控制空气污染、严格而细致的无菌术及控制局部和血源扩散等措施使感染率5年85例侧感染发生率控制为零。
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30日5年期间,本院区骨科系统共进行80例85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为25~88岁,平均64.5岁。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深部感染的处理及预防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深部感染的处理及预防自从50年代初以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日益增多。
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后结果优良率也增加。
当然,合并症也象其他手术一样,是一个重要部分。
最常见的问题是机械方面的松动,假体下沉,膝关节不稳,假体折断和感染等。
然而,感染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且难于处理,应着眼于预防,包括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全身感染的发生和防止局部损伤和皮肤感染等。
深部感染系指植入物周围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者称为早期深部感染,若处理及时,一般预后较好。
在术后数月,数年,甚至10年以后发生者,称晚期感染,多比较隐匿。
其感染的发生率为0.9%~16%。
多发生在术后3~4个月,铰链式假体感染率比几何型假体高。
据文献报道[2,3],TKA术后深部感染(侵及关节囊内的感染)其发生率在0.5%~5%之间,其中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发生率为0.89%~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率为2.4%~4.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旦发生感染,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有的被迫移除假体,甚至要做膝上截肢,给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造成很大的负担。
为此,骨科医生对这个问题应给以极大的关注[1]。
1 病因TKA术后深部感染常见原因有空气污染,血源性感染,无菌操作不严格术中直接污染等外还可能与膝关节前方缺乏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有关,应引起重视。
TKA术后感染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导致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通过糖蛋白、纤毛和黏附力黏附于金属以及骨水泥的表面,有的细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产生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或者乳多糖乳液,从而躲避抗生素和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提高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4],因此在假体上生长的细菌要比一般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强得多,这也是单纯采用非手术治疗难以彻底根除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原因[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处理

• 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发展,针对致病菌谱的
变化和致病菌的敏感性与耐药性,更多的 抗生素被加入骨水泥试用于临床:
• 妥布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唑啉、环丙
氟哌酸、粘菌素。
• 各种性能更优副作用更少的骨水泥被发明。 • 可生物降解的骨水泥 • 羟磷灰石颗粒骨水泥
• 骨水泥中的抗生素要求: • 对致病菌有效和广谱; • 曲线稳定; • 在局部能达到高浓度,以免产生耐药性; • 是粉剂且可溶解,在聚合反应中热稳定
而且有多种敏感的抗生素可以选择;
• (3)假体无松动; • (4)术中未见过量的瘢痕增生;
• 在出现症状的24~48小时内进行手术清
创,将明显提高治愈率。
• 对于IV型感染患者,如果感染发生在关
节置换术后两周之内,单次清创既可获 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2~4周内出现的感染,仅一次清创成功的
可能性明显下降,但如能分期进行多次 清创,多数患者仍能治愈。
• *对于存在其他影响ESR/CRP结果的患者
可以考虑再次行关节穿刺检查。
• **对于ESR/CPR均不升高的患者,必须
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才能确诊。
• Conventryd(1975年)对假体周围感染的分期
和分型:
• I型 早期的急性感染,〈 3个月,多因伤口感
染或血肿感染扩散引起;
• II型 感染指迟发的慢性感染,大多发生在关节
• 术前关节穿刺及术中组织培养结果对于
正确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大多数学者仍主张经静脉途径给药,并
至少维持6周。
• 对于耐药菌群的感染,万古霉素仍然是最
为有效的抗生素之一,在万古霉素治疗效 果不佳的情况下,加用利福平和奎诺酮类 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作者:缪海雄郭汉明谢惠缄康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最佳对策。
方法对1998年6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部患者行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或Ⅱ期置换术。
结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随访46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及Ⅱ期置换术是治疗假体感染的有效方法,但最好的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感染;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5-45-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疗效确切、广泛被人们接受的治疗方法。
随着TKA假体及手术器械设计的改进,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其成功率越来越高,10年成功率超过90%。
但感染仍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感染,早期诊断感染,对每一位行TKA的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将本院收治的5例TKA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TKA术后感染患者5例,5个膝关节。
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
年龄45~76岁,平均64岁。
本组均为第1次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时间为1个月-6年10个月,平均3年8个月。
本组5例中2例为双膝置换术后单膝感染,3例为单膝置换术后感染。
膝关节出现脓肿者2例,膝关节出现皮肤窦道3例。
此5例中血沉、C反应蛋白均异常。
1.2处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表现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2.1彻底清创,保留假体对1例膝关节脓肿形成者打开关节腔,见有少许浓性分泌物,予以清除分泌物外,彻底清除关节腔内肉芽及坏死组织。
术中探查假体无松动,置管用抗生素(如0.3%氯霉素溶液)。
1.2.2彻底清创,二期置换对另1例膝关节脓肿形成者,打开关节腔后探查发现假体松动,遂取出假体,伤口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垫支撑关节间隙及填塞。
静脉使用抗生素4周,口服2周。
根据患者体温、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分类、血沉、C反应蛋白及伤口感染控制情况行二期关节再置换术,余3例有皮肤窦道的按上述方法处理。
2结果
本组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余4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所有患者术后送检的假体周围组织,病理回报均为炎性肉芽组织。
彻底清创,保留假体的1例患者经过3次清创后感染无复发;彻底清创,二期置换的4例患者经随访3年10个月,无一例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3讨论
3.1TKA术后感染的原因
TKA术后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高龄、一般情况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皮质激素、合并慢性尿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均是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本组5例患者中4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3例长期服用激素,1例合并糖尿病并服用激素,1例年龄为76岁。
手术室条件、手术时间长短及术中皮肤剥离程度、局部张力高低、术后引流是否充分等也是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
此外,肥胖、术后脂肪液化、血肿形成及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也较容易发生术后感染。
本组1例患者术后脂肪液化,而最终引起深部感染。
3.2TKA术后感染的诊断
对于TKA术后感染的诊断要充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查结果。
(1)病史:具有上述TKA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
(2)临床表现:发热、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切口处渗液、伤口处窦道形成等。
(3)辅助检查:①关节穿刺抽液或引流物至少有2次检查出相同微生物;②血沉、c反应蛋白均异常;③膝关节内组织病理检查为炎性肉芽组织;④x线片示假体周围的透亮线短期内进行性增宽超过2mm或假体位置偏移、有明显的骨质缺损者。
3.3TKA术后感染后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于TKA术后感染,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感染和最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目前单纯用抗生素治疗TKA术后感染已极少见,因为其副作用可引起细菌耐药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使其适用于极少数的TKA术后感染的患者。
因此,手术方法就成为TKA术后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
现在的手术方法有:(1)清创,保留假体:适用于早期低毒感染,尚未出现骨感染迹象,
假体无松动者。
清创应清除所有失活组织及异物,取活检病理及细菌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至少4~6周。
必要时可连续清创,直至伤口愈合,感染治愈。
(2)清创,一期置换术:其具有住院时间短、伤口瘢痕及关节僵硬程度轻的优点,但一期置换术不能彻底清除感染的隐患,不能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治愈率差。
(3)二期置换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美学者的研究显示,假体二期再置换成功率在90%~96%,认为二期再置换是治疗TKA术后感染的标准做法。
二期置换包括三步骤:①彻底清除假体及所有骨水泥;②静脉使用抗生素4~6周,应用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珠或间隔垫;③明确感染被清除后植入新假体。
(4)关节融合术:以上
方法禁忌者可考虑行关节融合术,可清除感染,使膝关节达到无痛状态,但关节功能丧失。
(5)关节离断术:对于使用抗生素无效,膝关节功能不可修复者,可考虑选择此种术式。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