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一、引言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旨在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环境。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案例,总结改造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二、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背景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石库门小区出现了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保护石库门历史文化,上海市政府启动了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三、典型案例分析1.典型案例一:XX社区(1)改造措施: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水电管道、绿化景观等。

(2)改造成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高了历史文化保护水平。

2.典型案例二:YY社区(1)改造措施:采用“留改拆”方式,保留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拆除部分危旧建筑,新建配套设施。

(2)改造成效: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社区环境,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3.典型案例三:ZZ社区(1)改造措施:以“微更新”的方式,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增加休闲设施、停车位等。

(2)改造成效:提升了社区活力,方便了居民生活,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

四、改造措施及成效通过以上典型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改造措施及成效:1.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持石库门建筑风貌;2.升级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3.优化公共空间,提升社区环境活力;4.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五、结论与启示上海石库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摘要:1.东北地区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和现状2.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和优势3.具体案例分析:某东北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过程4.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改造后酒店的运营情况和影响6.对我国其他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启示正文:在我国东北地区,许多旧工业建筑见证了当地工业发展的历程,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些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成为闲置的资源。

如何盘活这些资源,实现旧建筑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不仅可以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实现产业升级。

这种改造方式具有多重意义和优势:一是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浪费;二是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保护和展示了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以某东北城市为例,当地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旧工业建筑被成功改造为一家酒店。

该建筑原为一座废弃的工厂,经过多方论证和规划,决定将其改造为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酒店。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在尊重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体现了时尚的气息。

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解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满足现代酒店的功能需求、实现环保与节能等。

为此,设计师和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固建筑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使用环保材料等,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改造后的酒店投入运营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前来入住。

这一成功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色,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又有利于城市发展。

老旧改造案例

老旧改造案例

老旧改造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该社区是北京的老旧小区之一,存在许多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经过改造,社区增加了绿化、健身设施、门禁系统等,并进行了房屋修缮、上下水管道及电气线路的改造,如今已成为一个宜居的现代化社区。

2. 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10号街坊:该街坊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是典型的老式里弄。

通过改造,该街坊增加了绿化、停车位、垃圾分类等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色,成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社区。

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石牌村是一个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城中村,存在建筑密度高、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经过改造,石牌村进行了房屋修缮、道路拓宽、增设消防设施等改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引入了物业管理、商业配套等设施,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房屋修缮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居民的需求和意愿,让他们参与到改造过程中来,共同创造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

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四、成功案例分析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五、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六、对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启示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开始面临旧建筑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特别是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旧工业建筑资源,如何将这些旧建筑焕发新生,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东北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及启示。

二、东北旧工业建筑的背景及特点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经拥有众多的工厂、厂房和仓库等旧工业建筑。

这些建筑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旧工业建筑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2.结构坚固,适用于改造;3.占地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的意义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酒店,不仅能够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这种改造方式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旧工业建筑改造酒店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丰富旅游产品。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下是三个东北旧工业建筑成功改造为酒店的案例:1.案例一:长春市某旧工厂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工厂的厂房和办公楼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酒店内设有餐厅、咖啡厅、会议室、客房等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

2.案例二:沈阳市某旧厂房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将原厂房的空间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打造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堂和各类独具特色的客房。

同时,酒店还保留了部分原有设备,营造出独特的工业氛围。

3.案例三:哈尔滨市某旧仓库改造为酒店该酒店在改造过程中,巧妙地将仓库的红砖墙、钢梁等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旧城区改造法律案例(3篇)

旧城区改造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XX市XX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中心,是该市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历史文化,XX市政府决定对XX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该法规定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旧城区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该法规定了文物保护的范围、原则和管理制度,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该法规定了房地产交易、开发、管理的基本制度,为旧城区改造中的房地产交易提供了法律依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规定了土地的管理、使用和保护制度,为旧城区改造中的土地征收、征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改造方案1. 总体目标: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为核心,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2. 改造范围:XX街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区域。

3. 改造内容:- 基础设施改造: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 建筑改造: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同时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 环境整治:改善街区环境,提升街区景观。

- 产业发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街区经济活力。

四、法律程序1. 规划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市规划部门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批。

2. 文物保护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文物进行评估,确保文物得到保护。

3. 土地使用权征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改造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进行征收。

4. 房地产交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改造范围内的房地产进行交易。

5. 居民安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征收房屋的居民进行安置。

五、案例实施1. 规划审批:XX市规划部门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批,确保改造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和居民利益。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1.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
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
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
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2.日本仓敷阿依比广场
项目:将一栋19世纪的纺织厂厂房改建成观光旅馆,通过巧妙的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是现代人依然能体验旧时的风光,这个改造获得日本建筑界的最高奖——建筑师学会奖。

特色:保留红砖外墙的观光及街区原貌,观光旅馆
仓敷常春藤广场由明治时期建成的仓敷纺织厂改建而成,红砖上攀爬着绿意盎然的常春藤,极富特色。

其多功能厅“Floral court”的装饰和墙面皆花意盎然,由建于大正初期(19世纪初)的工厂讲堂改造而成。

宽广的酒店庭院内,建筑与空间洋溢着明治、大正时期的浪漫氛围,新与旧完美融合,并设有休憩广场、文化设施、手工坊,是追求文化内涵与舒适体验的各年龄层宾客的绝佳选择。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北部的一个旧厂房,建筑面积为250㎡,由CUBE Architecten设计。

方创作、工作、会谈、放松或接受访问。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典型案例解析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典型案例解析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典型案例解析案例一:公共建筑加装电梯一些城市的一个老旧市政大楼,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决定对其进行加装电梯的改造。

在分析该建筑的结构特点后,专业团队决定选择在大楼旁边的一个内院中进行电梯井外挖工程。

首先,施工人员对内院进行地面开挖,然后使用特殊工具在主楼与内院之间进行打通,形成电梯井。

由于内院地下已经存在地下设施,因此在进行开挖工程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其造成损害。

接下来,便是电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由于主楼的结构并未考虑电梯的加装,因此为了保证电梯的安装稳固,专业团队必须对主楼进行一定的结构加固,以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最后,对电梯的周边照明、通风、安全配套等进行完善,确保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为了方便市民出入,还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一定的修饰,使得电梯与建筑整体统一案例二:住宅小区加装电梯一些老旧住宅小区由于业主居住条件不便,决定对建筑加装电梯。

考虑到小区业主的经济情况,设计师和施工团队决定采用机房式电梯,以降低成本。

首先,专业团队进行了小区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

通过多次与业主进行沟通和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了电梯的具体位置和井道尺寸。

考虑到电梯的楼层和建筑结构等因素,团队选择将电梯设在建筑的一侧,需要对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以便适应电梯的加装。

然后,施工人员进行了电梯井挖掘和设备安装。

由于小区内部空间有限,电梯井的挖掘工作需要在尽可能少影响住户的情况下进行。

为了确保电梯井的稳固和安全运行,施工人员对井道进行了加固和防水处理。

最后,进行了电梯设备的调试和周边配套工作。

为了提高小区的居住环境,团队还对小区的照明、景观等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更新。

案例三:历史建筑加装电梯一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建筑决定加装电梯,以方便游客的参观和流动。

由于该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加装电梯需要特别谨慎处理。

首先,专业团队进行了对建筑的详细勘察和分析。

出于保护建筑的目的,不宜对建筑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造,因此团队决定在建筑的侧边进行电梯井外挖工程。

旧建筑改造案例分析ppt课件

旧建筑改造案例分析ppt课件
选择在烟囱下加建车 库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尝试, 设计在局促的场地中展开。 建筑100×20×9米的体量 沿道路伸展,呈“U”字形 将底部直径16.8米的烟囱 环抱,与博物馆北部中庭 对应。
11
精选ppt
通过白色廊桥 与博物馆主厂房联 动。烟囱旁的三角 形无柱楼梯悬挂于 清水砼上,游走其 中,烟囱触手可及。 一条廊桥直插烟囱 内部。4个天井为二 层提供自然采光的 同时,也使来访者 可随时仰头感知到 烟囱的存在。
3.立面体系改造
建筑外立面主要由 波纹钢板构成。逐级上 升的屋顶 、巨大的分离 器 、简洁单纯的表皮 , 这些元素使这栋建筑带 有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 建筑设计将本着对工业 遗迹尊重的原则 ,保持 主厂房原有型制;结合 功能和景观要求,针对 重点部位进行局部改造 和加建 ,形成简洁的形 态逻辑 ,从而使人们对 于这座工业文明遗迹的 记忆得到延续。
改造内容
1.空间体系改造
●汽机车间位于厂房南侧, 高25m,空间开敞完整, 改造成大型主题展厅。 ●煤粉车间与控制中心位 于厂房中部,分为6层层 面,空间尺度小且分隔多, 改造成以小空间为主的服 务管理区。 ●锅炉车间位于厂房北侧, 高50m,分为两个层面, 空间尺度大、结构完整, 改造普通展区。
12
精选ppt
廊桥
13
精选ppt
新技术的引入
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造通 过建筑与能源生态技术的有机 结合,对“城市梦想”的展示 主题进行深刻的阐释 。改造设 计引入黄浦江水源、太能发电、 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并 根据其形态特征,通过特有的 形式语言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 , 赋予改造对象极具未来感与时 代特征的建筑形态。改造后的 主厂房将成为个展现新能源、 新技术、新材料、 新理念的展 品,并力争成为国内第一家由 工业厂房改造成的绿色建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业建筑遗产改造分析1——
从南市发电厂到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
建筑精选课件
背景与区位
2
建筑精选课件
2010年上海博会选址于上海黄浦江两 岸重工业区域,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 的发源地,有着南市发电厂、江南造船厂 等一批代表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变迁 的企业。随着这些工厂被搬迁,遗存的二 三十栋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中的大部分将 被改造成展示场馆。其中南市发电厂将被 改建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展馆之 一——城市未来馆,用于展示非物质、无 形的城市最佳实践,同时引入多项生态技 术,对城市未来进行一个新的诠释。
14
建筑精选课件
新技术在“城市未来馆”中的使用
1.太阳能发电: 2.风力发电技术: 3.自然通风技术: 4.主动式人工导光技术: 5.水回收利用技术: 6.江水源热泵技术: 7.智能化集成平台技术: 8.绿色建材技术:
15
建筑精选课件
内部展示空间
16
建筑精选课件
生态中庭 生态中庭

案例报告厅
型 展
8
建筑精选课件
9
建筑精选课件
1 ) 南立面改造:主厂房南立面改造通过一组C字形的转折形体与屋顶太阳能 板结合,同时在9m标高带形长窗部位形成遮挡,维持厂房原有型制的同时, 满足了未来馆展示功能的要求;C字形的转折形体在南立面翻转而下形成入 口回廊。回廊在满足等候功能的同时,管道形态的立面肌理也回应了昔日厂 区内纵横交错的工业管网。 2 ) 东立面和顶部改造:为了充分发挥主厂房的高度优势和景观效应。改造方 案拆除了主厂房顶部带形长窗以上的部分立面,代之以简洁纯净的玻璃体; 同时C字形包裹的东立面局部打开,代之以完全通透的玻璃幕墙,最大限度 地打通了面向黄浦江的景观通道。工业建筑的简洁粗犷与玻璃幕墙体系的光 滑精致交相辉映,形成了凝重沧桑与绚彩变幻的时代特征之对比与融合。
南立面
东立面
烟囱的新生
10
建筑精选课件
设计师原先打算将165m高的烟囱改建成201m 的动态观光塔,成为园区制高点,乘电梯到达塔顶 后园区景色将一览无余,但后因安全问题被取消。 新方案将烟囱改造成气象信号塔,塔身的LED灯表 示温度计的汞柱,以告知园区温度。
烟囱下的加建
建筑周边环境有限, 能够用来加建车库的位置 只剩下厂房北部烟囱周围。

17
工业建筑遗产改造分析2——
从唐山市面粉厂到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建筑精选课件
项目地点:河北省唐山市 建筑面积:5800㎡ 设计时间:2005~2006 设计师:都市实践事务所
工业遗产原状
唐山市城市展 览馆前身是唐山面 粉厂。位于市中心 的大城山西侧,阻 碍了山体和城市的 联系。
选择在烟囱下加建车 库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尝试, 设计在局促的场地中展开。 建筑100×20×9米的体量 沿道路伸展,呈“U”字形 将底部直径16.8米的烟囱 环抱,与博物馆北部中庭 对应。
11
建筑精选课件
通过白色廊桥 与博物馆主厂房联 动。烟囱旁的三角 形无柱楼梯悬挂于 清水砼上,游走其 中,烟囱触手可及。 一条廊桥直插烟囱 内部。4个天井为二 层提供自然采光的 同时,也使来访者 可随时仰头感知到 烟囱的存在。
改造内容
1.空间体系改造
●汽机车间位于厂房南侧, 高25m,空间开敞完整, 改造成大型主题展厅。 ●煤粉车间与控制中心位 于厂房中部,分为6层层 面,空间尺度小且分隔多, 改造成以小空间为主的服 务管理区。 ●锅炉车间位于厂房北侧, 高50m,分为两个层面, 空间尺度大、结构完整, 改造普通展区。
12
建筑精选课件
廊桥
13
建筑精选课件
新技术的引入
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造通 过建筑与能源生态技术的有机 结合,对“城市梦想”的展示 主题进行深刻的阐释 。改造 设计引入黄浦江水源、太能发 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 术.并根据其形态特征,通过 特有的形式语言实现与建筑的 一体化 ,赋予改造对象极具 未来感与时代特征的建筑形态。 改造后的主厂房将成为个展现 新能源、 新技术、新材料、 新理念的展品,并力争成为国 内第一家由工业厂房改造成的 绿色建筑 。
6
建筑精选课件
锅炉车间
煤粉车间
汽机车间
大型主 服务管 题展区 理区
普通展区
普通展区 服管理区 大型主题展区
2.结构体系改造
7
建筑精选课件
柱体结构分别由 跨度25m和27m,高度 为24m和50m的两组大 跨度桁架及中间连接部 分组成,此外还有多处 连通设备与附属设施的 钢结构楼板与支架。厂 房原结构为带支撑的混 凝土排架结构,改造后 变为带阻尼支撑的框架 结构。 由于主厂房结 构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 缺陷,改造中对多处进 行了加固处理。
工业遗产原状
改造设计的主体为 1985年建成的南市发电 厂主厂房、烟囱和东侧与 之相连的输煤栈桥。改造 前主厂房建筑面积约为 23470平方米 ,钢筋混凝 土烟囱现状高度165m , 在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标 志性和特征性,对场地也 有很强的控制力。
3
建筑精选课件
原南市发电厂主 厂房由三部分组成, 从南往北逐渐升高, 分别为汽机车间、煤 粉车间和锅炉车间, 其中汽机车间和锅炉 车间均为开敞完整的 空间。
3.立面体系改造
建筑外立面主要由 波纹钢板构成。逐级上 升的屋顶 、巨大的分离 器 、简洁单纯的表皮 , 这些元素使这栋建筑带 有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 建筑设计将本着对工业 遗迹尊重的原则 ,保持 主厂房原有型制;结合 功能和景观要求,针对 重点部位进行局部改造 和加建 ,形成简洁的形 态逻辑 ,从而使人们对 于这座工业文明遗迹的 记忆得到延续。
整体结构为混凝 土排架结构。
4


建筑精选课件
汽机车间 煤粉车间 锅炉车间
改造要求
5
建筑精选课件
南市发电厂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态都相对完整并具有强烈的工业文明 特征。因此,过度改造势必会造成其工业建筑特色的丧失。这就要求设计 师在尽可能尊重原有建筑形态和体量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改造和适 当的内部加建,是厂房内部原有的空间要素成为改造后展馆空间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保留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的同时满足全新的功能要求,并 且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内外原有型制,保留结构、构造特征和部分机器设 备,展现工业文明痕迹与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