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孔雀东南飞
高中语文 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f725cc941ea76e58fa0447.png)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72e95fb84ae45c3b358c90.png)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译文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8bd889c77da26925c5b086.png)
《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译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再改嫁。
她娘家的人逼迫她,她于是投水而死。
仲卿听到这个消息。
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
当时的人哀伤他们的不幸,就写了这首诗。
孔雀向东南方飞行,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衣。
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
你已做了庐江府的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独自留守空房,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
我每天雄鸡一啼就上机织绢,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
不是我织的动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实在难当。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
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仲卿听了妻子的诉说,就到堂上禀告母亲:“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娶得了这个好媳妇。
成年后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也要相依为伴。
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刚开始不算很久。
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不端正的地方,哪里料到会招致您不喜欢呢?"焦母对仲卿说:“你为什么这样见识短浅!这个媳妇没有礼节,她的行为举动自作主张。
我的心里久已怀有怨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东家有个聪明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
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
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立刻走,千万不要挽留。
”仲卿伸直身子跪着说:“母亲请听我禀告,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母亲听了这些话,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你这小子胆大包天,怎么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早已恩义断绝,当然不会依从你!”仲卿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
开口对妻子说话,硬硬咽咽地说不出声:“我本来不休弃你,只是母亲逼迫我这样做。
你只管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回到官府去办事。
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
为了这件事,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a5b7c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d.png)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99ef554693daef5ef73ddc.png)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见面,动词)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二、古今异义的词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
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母亲大怒。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321a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2.png)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47a10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8.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高中学生如何写这篇文言文的赏析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一)《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
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
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
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
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
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
《潜天论。
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
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
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
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6 孔雀东南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af3e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4.png)
钗头凤唐琬
辩论题
正方:刘兰芝只有死亡这条路。 反方:刘兰芝可以不选择死亡。 辩论要求:紧密结合原文,做到自圆其说。
悲剧三种类型
1、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 2、社会悲剧(外部社会原因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如《日出》 3、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
探讨刘兰芝悲剧原因
(1)外界环境造就悲剧发生(社会悲剧) 焦母遣归——(礼记七出 以孝治天下)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刘兄逼婚——(汉包办婚姻制度) “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 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 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 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 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 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 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尾声化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课外拓展:
风流千古
滴下钗头多少泪,
沈家园里草犹悲!
孤鹤轩前,那一方新砌的残垣断壁,承载着这个园内的不老的传说。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 金忧国之情,以致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 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 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 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琬悲痛欲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a5b5f054c281e53a5902ff28.png)
• 严妆辞别 • 太守迎亲
课外延伸
•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
回。 •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
成灰。 •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
悲。 •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
课外延伸
•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
回。 •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
了解文体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 《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 妻作》。全诗357句,1785字,被称为 “古 今第一长诗”。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 一首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了解文体
• “乐府”
•
原指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乐府,
梳通文意
• 相:1、xiàng • 仔细看:悔相道之不察兮 • 相貌:儿已薄禄相 • 帮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之
• 官职名:相国、宰相、丞相、 首相
梳通文意
• 相:2、xiāng • 互相: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 偏指“我”:便可白公姥,及时
相遣归 • 偏指“你”:吾已失恩义,会不
分析形象
• 刘兰芝
分析形象
• 焦仲卿
分析形象
• 焦母
分析形象
• 刘兄
分析形象
• 与刘兰芝相比,焦仲卿似乎有些懦弱 和优柔寡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鉴赏手法
• 从全诗来看,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 一徘徊”两句起什么作用?
鉴赏手法
• 诗歌最后写兰芝、仲卿死后化鸟双 飞,有什么作用?
鉴赏手法
把握主旨
• 这首长诗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 的罪恶,同时表达了对刘兰芝、焦仲卿不幸 遭遇的深切同情,热情讴歌了他们忠于爱情 的美好品质和他们为争取婚姻自由,宁死不 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6课_孔雀东南飞_并序课件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6课_孔雀东南飞_并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719240029bd64783e2c9e.png)
1.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 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 才“泪落连珠子”?
探究: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 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 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 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 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通”, 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3.宾语前置句(“何言”即“言何”) 还说什 么再回来的话呢!
4.状语后置句 在大官府中任官职。
5.省略句(“艳”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她 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
《孔雀东南飞》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 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 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 诚相爱。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 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 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 买 2.名词用作 动词 任官职
3.名词作状语 向东南 4.名词作状语 用手巾
5.名词作状语 在黄泉之下
6.名词作状语 从白天到黑夜 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像受煎熬一样
8.形容词用作动词 详知
9.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 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光荣、荣耀
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吉利
答案:1.连接 2.可爱 3.教养 4.处理、 安排 5.自作主张 6.来做媒的人 7.第二天
8.(夫妻)在一个家庭里共同生活 9.大户人家 10.
官宦,做官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294fa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6.png)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雀东南飞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越自我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被收入了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程中。
下面我们将先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再对这首诗歌的篇章结构、意义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
《孔雀东南飞》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孔雀东南飞》翻译:天下万物都依赖自然界的风雷气象,但人类却是唯一一种有言语的动物,却无法与万物沟通,真是令人遗憾。
我强烈建议上天让人类精神焕发,不要因一成不变而固步自封,封印某些才能,应该把人们不拘一格的才华都释放出来。
在天涯海角,我也能找到一个知己作伴;当我进入迷茫时,那些我的亲情朋友、儿女以及配偶都会在我身边陪伴我。
孔雀虽然有高傲的本性,但他们在飞行中确实非常美丽。
如果人们可以学会像孔雀那样飞翔,那么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人类也可以抵达更高层次上,拥有更多的自由。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貌似只是在描述孔雀的景色,但这首诗的意境已远远超越了它的物体描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篇章结构和意义。
首先,全诗意境非常奇特而美妙。
通过描绘孔雀的东南飞行,诗人成功地将一种令人心醉的美采集在诗句中。
这种美让我们在读完这首诗后仿佛感到了片刻的自由,更有一种众志成城的召唤。
其次,诗句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整首诗篇囊括了人类的自由、天地万物的共同生存环境,以及孔雀的美丽等多个主题,每个主题都非常深刻而有意义。
这也是这首诗能够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最后,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自己的发展,并且希望可以实现自我超越。
当我们看到孔雀在飞行中展示的美丽,我们也在等待着机遇,实现自己的美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c24f93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7.png)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
不久当还归, 还必相迎娶。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汉民 族最早、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 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 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唐代韦 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本诗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 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 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 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 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 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 的一种新诗体。
,所以
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
绝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严之
下,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情,所以当他面对母
亲的逼迫时,注定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
福。
这首长诗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有力地 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表达了对 刘兰芝、焦仲卿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热情赞美了他们 忠于爱情的美好品质和他们为争取婚姻自由、宁死不屈 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
引子
开端
爱
发展
情
悲
高潮
剧
结局
足、头、腰、耳、 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0637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3.png)
(4)处.分.适兄意
古义: ______处__理__安__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对__犯__罪__或__犯__错__误__的__人__按__情__节__轻__重__做__出__处__罚__决__定__。_____ (5)叶叶相交.通.
5.词类活用
(1)孔雀东.南.飞: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东__南_ 。 (2)手.巾.掩口啼: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用__手__巾__。___ (3)卿当日.胜贵: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一__天__天__地__。_ (4)逆以煎.我怀: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像__受__煎___熬__一_样。 (5)足以荣.汝身: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享__受__荣__华_ 。 (6)槌.床便大怒: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拍__,__敲__击_ 。 (7)千万不复全.:_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保__全__。_ (8)交广市.鲑珍: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买__,__购__进_ 。
古义: ______互__相__通__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原__是__各__种__运__输__和__邮__电__事__业__的__统__称__,__现__仅__指__运__输__事__业__。_ (6)多.谢.后世人
古义: ______多__多__告__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多__多__感__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f9da3e13b4daa58da1114a30.png)
賫( jī
) 鲑(xié
聘礼( pìn ) 磐石p(án
冥冥( míng ) 摧藏z(àng
奄奄( yăn ) 仕宦h(uàn
哽咽( gěngyè ) 窈窕yǎ(otiǎo
便言( biàn ) 络绎不绝lu(òyì
) ) ) ) ) ) ) )
)
三、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 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 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 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2. 何意致不厚(3) 形作动,满意 3. 留待作遗施(8) 动作名,赠送的东西
4. 窈窕艳城郭(28) 形作动,称艳 5. 仕宦于台阁(28) 名作动,任官职 6. 手巾掩口蹄(23) 名作状,用手巾 7. 槌床便大怒(6) 名作动,敲
8. 头上玳瑁光(9) 名作动,发光 9.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名(作11)动,骑马,乘车 10. 足以荣汝身(19) 使动,使……享受荣华富贵 11. 交广市鲑珍(21) 名作状语,从交州、广州 12. 逆以煎我怀(12) 动词使动,使……受煎熬 13.兰芝惭阿母(13) 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 14. 卿当日胜贵(25) 名做状,一天天的
见
君既若见录(12) “我”,代兰芝
渐见愁煎迫(29) “被”,介词
大人故嫌迟(2) 总是
故
知是故人来(24) 旧的
故作不良计(27) 故意
否泰如天地(19) 好运气
泰
泰山北斗
泰然自若
山名 从容
始尔未为久(3) 无义 助词
尔卜尔筮
你 代词
尔
作计乃尔立(29) 这样 代词
君尔妾亦然(26) 这样 副词
例如: 冀缓急或可救助
1. 便可白公姥(2) 2. 昼夜勤作息(8) 3.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12)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77cfb369eae009591bec75.png)
第一篇: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1)内容整体把握及层次划分: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
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
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
故事的意义:一对彼此深爱着的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子的恳求丝毫不能打动她。
在她身上,封建家长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
今天读这首诗,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仍令人震撼。
(2)人物形象分析: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
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高中语文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47ab81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d.png)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某某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的对照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X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X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X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那么,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孔雀东南飞》-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359612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阿兄逼嫁
2. 通过兰芝兄长的几句话我们可 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 极有个性。
• 有质问:“作事何不量”; • 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
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
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特殊句式:
为仲卿母所遣 誓天不相负 君既若见录 亦自缢于庭树 徘徊庭树下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习题解说
• 第一题
• 这首诗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是: • 托物孔雀起兴——兰芝自请遣归——
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 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 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 兰芝仲卿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 情——合葬化鸟双飞
使者,指媒人 相信,信任;信件
他
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一词多义 终老不复取 通“娶”,娶妻。
取 还必相迎取 与“迎”同义,迎接。 为仲卿母所遣 读wéi,被,介词。 十七为君妇 读wéi,做,作为,动词。 为诗云尔 读wéi,写,作,动词。
为 非为织作迟 读wéi,是,动词。 阿母为汝求读wèi,替,给,介词。 始尔未为久 读wéi,算,算作,动词。 慎勿为妇死 读wèi,为了,连词。
仲卿乞母
“仲卿乞母”这一情节体现了焦 母和焦仲卿怎样的性格特点?
焦母:恶语威胁 、蛮横无理
焦仲卿: 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
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懦弱、愚孝)
房中私语
兰芝严妆
第9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兰芝上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
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 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 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 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 铺垫。 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 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 积极的作用。
汝岂得自由
可怜体无比
古代计时法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 黄 人 半 鸣 旦 出 时 中 中 die 时 入 昏 定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词语积累
注意下列各句中“相”的用法和意义
•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 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 诗时应予以重视。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通“娶”。
通“奁”。
也写做“叮咛”,嘱咐。
同“脏”,脏腑。
通“韧”,柔软而结实。
了解互文
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精炼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 中,常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相补充, 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现象叫做互文。
相见常日稀 及时相遣归 儿已薄禄相 会不相从许 还必相迎取 久久莫相忘 好自相扶将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枝枝相覆盖
词语积累
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始尔未为久
君尔妾亦然
渐见愁煎迫
徒留无所施
作计乃尔立
始适还家门
留待作遗施
适得府君书
形象分析
刘兰芝
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不为 荣华所动;又温柔善良勤劳,才貌 双全,知书达理,忠贞不渝。 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只能 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
叫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逼迫兼弟兄
古今异义词 注意词形与现代汉语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语——古今同形异义词。 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拓展思考 比较《孔》与《氓》爱情悲剧的异同。说说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能避免吗?
悲剧性质: 主人公态度: 悲剧结局:
拓展思考
陆游二十岁与表妹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 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最终棒打鸳鸯,各奔一方,唐婉 后来嫁给了赵士程。情深缘浅的这一对恋人十年后竟于城南禹 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 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 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 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 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 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了一首诗哀悼唐婉: “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 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 句《沈园》两首。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 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
焦仲卿
主题思考
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慧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 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为什么会遭到焦母驱遣?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 “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 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罗敷 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礼记· 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子甚宜 其妻,父母不悦,出。”
理清结构
兰芝被遣(2) (开端)
夫妻誓别(3-12) (发展) 兰芝抗婚(13-24) (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5-32) (高潮)
合葬化鸟(33)
(尾声)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 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明确:不能删。 •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 • 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
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
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 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 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 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叙事诗。故事发生 在汉末建安年间 ,但成诗 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并在 流传中得到充实提高。后 收入南朝陈徐陵所编的 《玉台新咏》 。这首诗的 体裁是乐府诗 。诗人们历 来把这首诗与北朝的 《木 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
《沈园》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尤吊遗踪一泫然。
拓展思考 你还知道那些古代爱情故事?你从中发现了什 么?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宝玉与黛玉
白娘子与许仙
…………
•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
闺秀 • 第41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 怡红院 • 第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 立功 • 第70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 天荡山
2、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 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 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