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8)明清时期 ①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 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②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都会兴起;官 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代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 6.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 7.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 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唐代夜市繁荣,草市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 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基本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皇室专用;不流通
无偿征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个体工匠
家庭手工业 家庭农户自主经营 家庭消费、交纳赋税;部分流通 农民自身
2.发展历程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5)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6)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7)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备课资料2][“三合一”备课笔记] - 副本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合一”备课笔记】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
这界居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历史纵横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 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 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 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 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 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 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 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 两个地区。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 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 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 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 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 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 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以为币用,不识 其始终。 汉景帝
六、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4-3、灌溉工具的进步
筒车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传说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 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 秦
汉代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灵渠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
隋唐五代
宋代 明清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
井田 制度 瓦解
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
解析传统农业经济的特点
N o n g y e j i n g j i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我国的科研学者将农业的发展历史划分成三个阶段,包括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其中的古代农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农业,它主要是通过生产过程当中积累来的经验进行生产。
我国的传统农业阶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这一阶段的农业经济特点是比较稳定,长期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
当时的农民一直使用世代传承下来的农耕手段,这种手段会使农产品的生产收益率较低。
本文将对传统农业时期的经济特点和生产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生产要素及其获得方式1、土地获得在农业种植时,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
任何农作物在进行耕种之前,都需要先选择土地。
在传统的农业时期,土地的所有者不一定从事农业工作。
那么进行农业工作的生产者是如何获得土地的呢?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开始设立土地私有制度,发展到秦朝以后,土地的私有制度更加健全。
当土地私有制制度下,农业生产者要想获得土地进行耕种,主要有几种方式,包括垦荒、国家分配、租赁、购买以及继承等方式。
在现有的土地逐渐被分配完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获得土地的方式逐渐由以上几种方式转变成继承、购买与租赁。
在我国农业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人们获得土地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在秦汉时期,人民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包括,战乱之后自行占有没有主人的荒地,或者是个人对一些荒地进行开垦,以及最常见的购买等方式。
而到了魏晋至隋唐中叶时期,国家开始实行均田制度,人们获得土地的方式主要是政府划拨。
在我国宋朝时,土地逐渐的归于集中管理,但是在经营方式上却比较分散,因为土地主会将土地细分成很多部分,分租给其他农户。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当时农户获得土地的最主要形式就是租赁。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农业获得土地的方式有三种:继承、购买和租赁。
2、生产工具在传统农业耕种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都是通过手工制作的铁木工具。
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梁漱溟认为是当时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和 “秩序”的观念体系已经衰落,而新的社会意识 和社会秩序的价值体系却没有建立。
晏阳初有人认为是中国农民的愚、穷、弱、私。
也有人认为中国农村问题主要在于人口密度高、 自然条件缺乏和家庭耕作小型分散。
建国后,学术界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从鸦片战争 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呈现衰落趋势。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剥削和压迫,近代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是以农村 经济的破产为前提。外国工业品的进口危害了中 国农村手工业;洋粮进口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 工业部门和城市部门经济的上升是农业资本的下 降为代价的。因此,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没有给 中国农民带来利益,反而因为农民进入和依赖农 产品市场和城市劳动力。
第三,地理环境的特点 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形成大大小小 有相对独立性的地理单元。基于自然条件 和社会传统的多样性而形成的相对异质的 农业文化,这些文化在经常的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构成多元交汇、博大恢宏的体 系。
3)以种植业为主,尤其是粮食作物占的比重高 1914-1918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在 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做参考。 类别 产量 百分比 粮食作物 10169· 1 74· 6 经济作物 2323· 4 17· 6 畜牧业 1141· 4 8· 4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自身积 累和发展能力的增强,它对农业剩余特别 是农产品的为代表的农业剩余的抽取减少。 相反,政府以投资、价格及扶贫开发等方 式加大对农业的返还。这是否就意味着中 国农业剩余外流减少了呢? 否!! 第一,乡村工业体系建立吸取了农村中 的剩余。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古代中国传统农业是指在中国历史上,自古而至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经济和社会体制。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劳动力: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农民的体力劳动,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力完成,工具主要是简单的耕具,如犁、铲、镰刀等。
农民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掌握了丰富的农业技能。
2.经营方式以家庭农业为主:古代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家庭农业为主。
农民往往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耕作,通过劳动获得生产收益。
在古代中国,土地是王权和贵族的所有,但农民可以通过缴纳土地租金或徭役等方式使用土地。
3.农业生产天候依赖: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非常依赖天候条件。
农民种植作物的经验通常基于气候变化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他们需要根据天气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和种植时间。
很大程度上,农业生产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农民是否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
4.农田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古代中国的农田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常见的有旋耕法、轮作法、休耕法等。
农民在耕地时需要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水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以保证农作物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5.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相对稳定。
在古代中国,农民在家庭农业中的生产与劳动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农民的生产力和劳动力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农家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和整个国家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力,以家庭农业为经营方式,依赖自然环境,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并且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近代工业化的到来,古代中国的传统农业模式才逐渐发生变革。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1、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⑴中国农业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⑵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⑶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 ①概念:
刀耕火种
先用石刀、石斧把大树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
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弊端:
土地利用率不高,人民频繁迁徙
③生产工具相对简单,技术革新缓慢,心理上极易满足 (落后性) ④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不面向市场 (自足性,或称“稳定性”)
⑤负担沉重,缺乏必要的积累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脆弱性)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①积极性:
a经济: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利于确保封建王朝赋役来源,促进政权巩固和社 会稳定;
★生产工具中青铜农具较少原因: ①青铜器多用于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是贵族权力和 地位的象征; ②青铜器较珍贵
⑵耕作技术:
已懂得排水、除草、沤肥、治虫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2、石器锄耕的商周农业:
⑶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
⑷土地制度: 井田制
⑸经营方式: 劳动者集体耕作
c科技: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的发展;
d思想:造就了农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注重孝
道、重视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②消极性: a十分脆弱,难以应对天灾、战乱、瘟疫和沉重的赋役负担,易导 致阶级矛盾激化;(政治) b具有封闭性、落后性,阻碍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 源,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近代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 c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的增加,土地会过度开垦,这就给生态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社会) d助长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造就了农民自私、狭隘、保守的心理 性格;(思想) e影响技术革新,使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突破,发展不成近 代科技(科技)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5)从发展区域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二、关于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小农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1)演进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原始农业时代,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由所有公社成员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又称“井田制”。
土地为周王所有,诸侯对土地拥有使用权,向周王纳贡。
③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战国以来形成三种主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影响: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农业经济的特点3篇
农业经济的特点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农业经济的特点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
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唐代发明曲辕犁之后,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2、从经营方式来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从土地所有制来看: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4、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中国人多地少,耕作条件较差,广种薄收的想法不现实。
中国平原所占比例很小;中国大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不均且易导致旱涝灾害;土壤条件方面,中国大部分地区以黄土、红土为主。
5、从分布区域上来看: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
以长城为线。
篇2市场经济的特点美国经济学家杜和克洛认为,“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由利润动机引导生产经营的私人积极性,以及家庭关于支出决策和储蓄决策的选择自由。
”又例如,美国经济不家汤普逊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个人选择自由,竞争,利润动机,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条件所决定的价格。
”持市场经济定义2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能笼统地讲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应当先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分别论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博恩斯坦在他主编的《比较经济制度》书中把市场经济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经济下册知识点
高一历史经济下册知识点一、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是指社会生产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高一历史经济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相关知识点:1.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 农业生产是农民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农民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农具进行农田耕作。
-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农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粮食和农副产品,供给农村和城市的市场需求。
2.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例如:- 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劳动条件。
- 种植业的改良育种和科学施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畜牧业的改良养殖和饲养管理,提高了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税收与农民负担在历史上,农业税收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然而,税收政策对农民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减税或免税的政策。
但是,在某些时期,农民还是承担了较重的税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商品经济与城市经济商品经济与城市经济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高一历史经济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到以下相关知识点:1. 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商品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的特点是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城市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还带动了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城市经济中,人们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交换,形成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专业化劳动力。
3. 城市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粟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时空概览知识主线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素养对接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题一田园风情——发达的古代农业必备知识·自主排查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由于古代中国的人口主要
集中在农村地区,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
产业,它不仅是维持人民生存的基础,也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
农业经济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绝大部分比重,农民和土地成为社会经济中
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农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农
民是农业经济的主要劳动力和生产者,他们种植作物、养殖家畜等,为整
个社会提供食品和其他农产品。
农民也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租赁给其他农民。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
生产和销售,他们需要付出辛勤劳动来维持生计。
第三,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自耕自足和小农经济。
自耕自
足是指农民自己种植和生产食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剩余的
农产品进行交换和销售。
小农经济是指小农户独立经营土地并依靠农业收
入维持生活的经济模式。
农民在自家田地上进行种植、养殖等活动,他们
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很少有经营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单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具有农业为主导、农民阶层的地位、农业生产方式为自耕自足和小农经济、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以及财政支配
农民资源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面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经营 基本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业经营基本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农业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农村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业经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获取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不仅对个体和家庭的生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农业经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经营是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过程。
农业经营的对象主要是土地、水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的过程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积极管理和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其次,农业经营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活动。
农业经营不仅仅是播种、收割和养殖等简单的劳动活动,还包括对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
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不同形式的农业经营都需要农民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农业经营是一种季节性的生产活动。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往往受制于气候季节的变化,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令和气候条件来安排种植、养殖和收获等工作。
这就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应对季节性变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能力。
最后,农业经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农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病虫害、市场需求等。
农民需要及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农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农业经营具有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复杂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等基本特征。
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农民和相关部门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布局,它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农业经营的基本特征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农业经营的概述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将简要解释什么是农业经营,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说明文章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无农不稳_无工不富_无商不活”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从整体上把握古代中国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构成是农业、手工业、商业。
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对于学好古代中国经济史至关重要。
我在学习完《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单元时,注重了历史教学的整体性,联系性,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概括为三句话,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无农不稳”,一个"稳"字突出了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视农业为国家的根本,十分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因此,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历代政府都重视引进或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改进生产技术,兴修水利,编著农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无工不富”,一个“富”字点明了手工业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代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但它却有着古代农业所没有的璀璨与辉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素称发达,享誉世界。
不论是官营手工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着部门众多,品种齐全,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流光溢彩的瓷器,神秘漫长的丝绸古道,“丝国”、“瓷器大国”的美誉无不折射出东方古国的丰盈与富饶。
"无商不活”,一个“活”字体现了商业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不可缺少的位置。
商业好比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味调和剂,没有它,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没有了生气和活力。
它与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它们的发展为基础,古代商业经营的商品主要就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
商业的发展,能促进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自由流通及它们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更好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1)战国:都江堰; (2)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3)其它:芍陂、郑国渠等。 2、灌溉工具: (1)曹魏:翻车; (2)唐朝:筒车; (3)宋朝:高转筒车; (4)明清:风力水车。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3、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分散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4、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封闭性)
4、性质:自 农业给生自产足的的基自本然模经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5、评价: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 展的经济基础;
积 2、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极 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3、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推动精 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5、评价:
1、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不利于技术革新,其分散性、封 消 闭性、落后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 极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阶级矛 盾尖锐,小农经济脆弱; 3、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必修二:经济模块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 --经济活动
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基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结构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探究二: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 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的?
(二)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作物:南稻北粟 4、生活方式:频繁迁徙
(三)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探究一: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农业 起源地之一?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一)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1)民间传说——神农氏发明农业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 国家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探究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耕犁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牛耕;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人们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关键 思 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考 土地可连续耕种,使人们从频繁迁
徙走向定居。
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石 斧
刀耕火种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思考: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促进耕作方式 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耕作方式的发展源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 工具是生产力的关键,所以促进耕作方式发 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史上生产力提高最 主要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耕作技术的提高(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 1、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垄作法; (2)西汉: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 2、耕作制度:
——完善阶段
铁
农
具
穿
着
鼻
环
的
战
牛
国
尊
铁
犁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使 私田大量出现。
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汉代耦犁
二人三牛 二人一牛
机架牵引 排种管
种子箱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1、课后完成第1课名师作业 2、复习巩固本课知识 3、预习第2课
随堂练习
1、下列有关我国早期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石器牛耕
D ( )
B.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C.中国古代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
D.西周时期,生活方式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2、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发展变化 ①过程: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耜耕”或“石器锄耕”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 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②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受自然条件等限制十分脆弱; ……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产生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1、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五谷丰登
稻
黍
稷
麦
豆(菽)
六畜兴旺
猪
马
牛
羊
狗
鸡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我们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 家还》选段。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农业经济形式呢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那什么是小农经济呢?它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 原因有哪些?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