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传播系统.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姿态是自我表达的有效媒体之一,它包括手势 和身体的各种姿势。姿态作为伴随符对语言符号 有巨大的意义与作用。
外观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包括脸型、发型、 体型,还包括服装、饰物等。它所传达的信息形 成“第一印象”,在人际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的传播并在特定的社 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因此既要展示个性,也要符 合社会价值规范
五、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幕后活动,误将“拟态环境”混 同为客观环境,并接受其影响,受其制约。
六、通过这样的机制,大众传播影响并制约人的认识行为, 并进而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大众传播营造的拟态 环境有了越来越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藤竹晓
[日] 1968年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虚 拟 世 界
第三节 组织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 二、组织传播的定义与基本类别 三、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 四、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五、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一、组织的概念与特点
广
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原理或

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 如细胞组织等。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
施拉姆
拉扎斯菲尔 德与默顿
三、大众传播与“信息环境”
客观环境 环境认知
媒介系统
人的行为
媒介系统的介入造就了一个“信息环境”,所谓信息 环境指的是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 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 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
田中义久在1970年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六大环节
有意识 的人因 语言有 了抽象 思维能

感 知 表 概 判推 觉 觉 象 念 断理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两个 论点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人内传播具有明确的互动机制。
三个 理论 论据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孔子与米德的“内省”理论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界说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三、人际传播的优势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四、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定 所谓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 义 态社会集合现象,如集会、游行、骚乱、冲突等

结构性
触发性 非常态

压力
事件
传播

群体暗示机制与群体感染机制
制 群体无意识模仿与失去压力的“匿名”状态
集合行为中的“循环反应”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郭庆光教材第68页
四、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五、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MIS(战略信息系统) DSS(决策支援系统) POS(销售数据系统)
组织的 信息输 入活动
组织的 信息输 出活动
公关宣传 CIS
广告宣传
第四节 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与信息环境 四、“信息环境”是拟态环境 五、大众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六、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包括报社、出版社、 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类各 种文化产品制作单位。在 我国主要是以采取企业经 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构 为主要形态
文化产品还是商 品。二重属性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监视 协调 传衍
经济功能
商业信息 市场调控 开发行为
社会功能
信息与规范 协调与控制 教育与学习 娱乐与消遣
拉斯韦尔 赖 特

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 续性体系。如政党、企业等。
特 点
存在着 有专业 一个“管 化的部 理主体” 门分工
职务分 工与岗 位责任
系统的 阶层制 等级制
二、组织传播的定义与基本类别

指以组织为主体的传播行为,也称作团体传

播,主要是成员之间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 为。

通过传播行为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


大众传播制度就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 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政府的

关系问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但这不应该是 全部问题。
国家和 政府的 政治控制
利益群体 和经济势 力的控制
来自广大 受众的社 会监督
国家和 政府的 政治控制
利益群体 和经济势 力的控制
大众文化由居于从属地位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 群所创造。
大众文化始终是一种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 关涉到身产社会意义的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不论 如何转瞬即逝或受到限制,总能创造出大众快乐, 因为大众快乐始终是社会性的和政治性的。
从电视新闻中创造大众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令人快乐, 除非从属者可以从中创造出他们自己的意义。
该系统并非孤 立,其两端与 外部保持着衔 接关系。
人内传播在本 质上具有鲜明 的社会性和实 践性。
该系统为能动 系统,具有积 极的生产性和 创造性。
见郭庆光教材第75页
人内传播介入 人类一切传播 活动的过程并 成为其基础。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只有 人类 才有 意识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低级生物具有刺激感应性 高级动物具有感受和心理 只有能动的人才具有意识
正式的或 非正式的
说明、协商 请求、强迫
库利的“镜 中我”理论
摆脱烦恼 寻求释放
三、人际传播的优势
渠道多、手段丰富、方法灵活 意义更加丰富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非制度化:自发性、自觉性和非强制性
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是人际传播最为重要的环节,可以调 动足够多的媒体手段。P86图5-3
真实域
拉康的真实域理论
日常生活
时间之矢


“真实域”的概念来源于拉康,发展于大众文化与

传媒分析。它只是生活者所意识到的真实,以生

活者的经验和意识为边界。在传媒文化条件下,
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域的边界往往由传媒来充当
把关人。——参见斯拉活热·齐泽克《易碎的绝对》第1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五、大众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公开性 权威性 制造焦点 直接抵达
李普曼
[美] 1920年 《自由与新闻》
一、现代社会日益巨大化、复杂化,人们无法难以全面感知。
二、“新闻供给机构”成了人们赖以感知了解环境的主要途径。
三、人们不是在对客观环境,而是在对“拟态环境”做出反应。
四、拟态环境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筛选、加工并加以结 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约翰·菲斯克关于大众文化的革命思想
文化就是生产关于和来自我们的社会经验的意义的持续过程, 并且这些意义需要为涉及到的人创造一种社会认同。在这些意义的 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快乐。
任何社会体系都需要一种关于意义的文化体系——它要么使它合 乎时宜,妖魔破坏它的稳定,使它更易于或更不易于产生变革。
因而它(文化)具有内在的政治性,主要涉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权 力的分配及可能的再分配。
第八讲
社会传播系统
社会 传播 系统
大众传播 宏观
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 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
各有形态、结 中观 构、功能、特点
彼此衔接、相 互交织
微观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界说 二、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三、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界说

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功 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能 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p91)
群体是个人增强、放大自身力量的凭借
二、群体传播概说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 现的过程,是群体得以成立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经由该过程,形成群体意识 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 动的框架,对该群体的个人成员产生影响和制约,以 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

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 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文化产品
生产与传播活动。
文化产 品的生产 以科技为 第一生产 力。
大众就是“一般 人”!言其广泛
大众传播是互 动机制较弱的单向 传播活动,具有强 大的社会影响力。
而且是在国家调 控范围之内的制度 化的社会传播。
来自广大 受众的社 会监督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依法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管理 审定总体发展规划并实行国家援助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P131
以强大资本做后盾,实行对主要媒介的垄断经营
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对媒介实施影响和干预
通过提供广告与赞助来影响或控制中小媒介活动
个人以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做直接的反馈 结成受众群体,采用自办媒介,发表不同意见 诉诸法律,对媒介违法行为提出抗议 通过采取拒买、拒看、拒听行动影响媒介市场。
温德尔·约翰逊的“二人对话”理论
对话前存在着两个大致相同的人内传播的过程。
该过程一般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 和肌体反应等环节和要素组成。
各环节与要素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经验范围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
邵培仁教材第49页
日本学者渡边一央等人提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
资本主义 制度下的 媒介规范
理论
基实主历 本质要史 主及内意 张特容义

社会主义 制度下的 媒介规范
理论
马克思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
一、人际传播界说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

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 的信息传播活动。
特 点
一对一 互动性 见效快 熟人圈

一、面对面的传播如交谈、讨论、交往等;

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如电话的传 播、信件、电报等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获得信息、守望环境 建立与他人的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相互认知 满足基于人的心理需求
大众文化的意义仅仅存在于它们的传播过程中,而不是存在于 其文本中。……人们的从属地位意味着他们不能创造大众文化的资 源,但他们确实从那些资源中创造了他们的文化。
大众文本本身并不充分——它们从来不是自足的意义结构,它 们是意义和快乐的唤起者,它们只有在被人们接纳并进入了他们的 日常文化后才能完成。
符号的抵制缘于从属者要对他们的生活加以控制的欲望,这种 控制在他们的社会物质条件下特别拒绝了他们。
四、“信息环境”是拟态环境
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各类符号 系列符号按照一定结构组合,形成具完整意义的讯息 大部分讯息包含着观念价值,具有指示性和制约作用 当某类的讯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信息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众传播营造的信息环境是独立于客观环境之外的“二次环境”
大量生产 大量复制 大规模传播 很短的时间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支配者的基本权力是经济权力,但这种经济 权力被符号权力——即生产意义的权力——所支撑或超越。
事实上,大众文化政治在微观层面上比在宏观层面上要更有效 且明显得多,因为这是其更合意的领域。
六、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 制度下的 媒介规范
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三、群体传播内部机制
群体意识
群体目标
群体规范
群体归属感
群体感情
群体传播促进群体意识的形成
群体规范
规定成员责任、协调成员活动 通过规范共有、保证整体合作 统一价值观念、维持群体同一 为群体成员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压力
多数意见对少数意见形成的压力 少数意见对多数意见取服从态度

机整体,并与外界保持互动,以保障组织目标 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决策 组织 沟通 指挥 管理 协调
达成 疏通 应对 共识 渠道 环境
三、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
正式 渠道
制度性 组织关系
下行传播 上行传播 平行传播
隶属 不隶属
非正式 渠道
非制度性 组织关系
内部人际传播 社 会
小群体传播 人

也称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主我(I)与 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如沉思默想、
自省自制、自言自语。

条件反射式传播、情感支配式传播、理性支

配式传播。


自主性 隐蔽性 内动性 短途性
二、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感官系统 神经系统 人的大脑 肌体反应
信息接收装置 信息传输装置 记忆处理装置 信息输出装置
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模式
邵培仁教材第51页
第三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概说 二、群体传播概说 三、群体传播内部机制 四、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概说

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
义 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本书所指群体包括初级群体如家庭、朋友、近
形 邻、玩伴等;还包括间接社会集合体如性别、年 式 龄层、职业阶层、收入阶层等。不含组织性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