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含有两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两个数值,它有无数 个解.
3.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的解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是一组确定的值.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设计效果:本环节虽然用时不多,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回顾与整理本节课的知识效果明显.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5.1
教学设计反思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从问题情景中抽象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建 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 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的这一变化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学会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有几个成年人和几个儿童两个未知数,我们设他们中有x个成年人,有y个儿童,在题目的条件中,我们可以找到的等量关系为:成人人数+儿童人数=8,成人票款+儿童票款=34.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和 .
在这个问题中,可能会有学生认为用一元一次方程也可以解答,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做法,并将学生的答案保留下来,放到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同时告诉学生在某些有两个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更快捷、清楚.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一)情境1
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 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A) (B)
(C) (D)
5.二元一次方程 的正整数解为.
6.如果 是 的解,那么m=,n=.
7.写出一个以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答案不唯一)
目的: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
设计效果: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 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一些新问题.
1.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1) ,(2) ,(3) ,
(4) ,(5) ,(6) .
2.如果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n=.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概括
师提请学生思考:上面的方程 中的x含义相同吗?y呢?(两个方程中x的表示老牛驮的包裹数,y表示小马的包裹数,x、y的含义分别相同.)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必同时满足 和 ,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写成 ,从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像这样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如: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 ∴∠1+∠2=180°(互补定义)
∴∠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
∴∠3=180°-∠2(等式 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3.这个案例主要针对中等生而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再进行设计 上的侧重.比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在实际问题中抽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环节、课后的拓展环节增加适当的深层次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7.3平行线的判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从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 2个,由此得方程 ,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得方程: .
(二)Baidu Nhomakorabea境2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
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通过情境引入,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踊跃,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与态度.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让同学们自己找出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启发同学们自己说出各个定义的理解.在同学们合作做题的时候,老师进一步强调小组合作交流、合理分配时间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过程各环节紧紧相扣,整个教学过程逻辑思维清晰,问题 与问题之间衔接紧密,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了很好的铺垫.
目的:通过现 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设计效果: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关注两个 未知数的方程,为后续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提供了素材,同时,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练习提高
内容:
(一)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概括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如, 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然后,同样呈现一些辨析性练习:(投影)
1.下列四组数值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的解?
(A) (B) (C) (D)
2.二元一次方程 的解有:
……
3.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A) (B) (C) (D)
4.以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注意:在方程组中的各方程中的同一个字母必须表示同一个对象.
再呈现一些辨析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1) (2) (3)
(4) (5) (6)
(三)因承上面的情境,得出有关方程的解的概念
1. 适合方程 吗? 呢? 呢?你还能找到其他x,y值适合 方程吗?
2. 适合方程 吗? 呢?
3.你能 找到一组值x,y同时适合方程 和 吗?各小组合作完成,各同学分别代入验算,教师巡回参与小组活动,并帮助找到3题的结论.
由学生回答上面3个问题,老师作出结论: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如x=6,y=2是方程x+y=8的一个解,记作 ;同样, 也是方程 的一个解,同时 又是方程 的一个解.
提请学生思考: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从而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教师对概念进行解析,要求学生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要求: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②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一次.
再呈现一些关于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辨析题,进行巩固练习: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 ,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 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 ,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我们知道: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证明:∵∠1=∠2(已知) ∠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 ∴∠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昨天,有8个人去红山公园玩,他们买门票共花了34元.每张成人票5元,每张儿童票3元.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儿童呢?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所学的方程知识解决呢?
仍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有几个未知量,如果分别设未知数,将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式?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 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② 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B.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
活动目 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
教学 效果:
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 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
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
② 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 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