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4鲜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4鲜版
后果与影响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参战各国都遭受了巨大的 损失。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人权思想形成和民族观念的萌 发,对国际秩序得到了重建。
14
04
参战国家、人物及其作用
2024/3/27
15
协约国与同盟国介绍
2024/3/27
协约国
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等, 在战争初期形成了协约国集团,共 同对抗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的一场重大冲突,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 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战争原因、战争过程和影响, 加深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理解。
2024/3/27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基础。
8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与领土争端
民族自决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各民族追求 自决和独立,引发领土争端。
2024/3/27
泛民族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泛 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加剧国际紧张 局势。
领土扩张
帝国主义国家为扩张领土,进行侵 略战争,如德国对法国的侵略。
9
军事竞赛和同盟体系形成
军备竞赛
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加强军事力量, 形成军备竞赛局面。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创伤,但也催生了大量反 映战争主题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影视作品,成为人类 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2024/3/27
23
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

本次教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激发了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了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设计3: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3: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德育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程序课前引导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新课教学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P132 一段话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1)三国同盟法三国协约是两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这两个国际组织是形成对世界有何影响?(2)请根据地理位置谈谈它们在军事上的有利与不利?(3)请设计欧洲列强之间是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二、大战的爆发学生阅读本目,思考:(1)这次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一事件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大战爆发于何时?(3)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简介半岛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仅仅是寻找有利时机而已。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

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老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学生: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不要使用恐怖行动,如刺杀、袭击。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次突发事件,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将人类带入战争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

了解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柱状图、地图和漫画,体会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历史进入20世纪的时候,人类陷入了一场灾难,1914年,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爆发,将人类拖进了长达四年的战火之中。

这场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又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知讲解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

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老牌强国,强烈要求根据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看1899年德国外长皮洛夫是如何表示的。

教师出示材料: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我们从德国外长皮洛夫的这番话中可以解读出几个信息?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并讲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和影响,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历史资料、观看影片和图片等,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重要战役的过程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理解。

分析战争与科技、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3、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影片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感受。

4、情境教学法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或影片片段,如战场上的硝烟、士兵的伤亡等,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和思考,提问学生对战争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原因分析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等方面,详细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主要参战国介绍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主要成员,以及它们的实力对比。

战争进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战争的主要阶段和重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分析战役的特点和影响。

结果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和战后签订的条约。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或士兵,模拟战争爆发前的外交谈判和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完整版)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完整版)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班级: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

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军备竞赛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争夺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战场和主要战役。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包括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割让、国际联盟的成立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初中历史上的世界大战教案

初中历史上的世界大战教案

初中历史上的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形成,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矛盾尖锐。

2.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3. 主要战场:欧洲西部、东线、南线和中线。

4.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柏林战役等。

5.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5分钟)1.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欧洲实力下降,美国崛起。

2. 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了协约国,虽然没有出兵,但提供了物资支持,提高了国际地位。

同时,战争期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2.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展示、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导火线、主要战场、重要战役、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战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一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掌握一战的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战争期间的图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战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就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事先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和战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第⼀次世界⼤战【教学⽬标】1.知识⽬标(1)通过学习。

了解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次世界⼤战的爆发原因、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

2.能⼒⽬标(1)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柱状图、地图和漫画,体会和认识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并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

(2)通过学习第⼀次世界⼤战的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懂得第⼀次世界⼤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次世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对第⼀次世界⼤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在历史进⼊20世纪的时候,⼈类陷⼊了⼀场灾难,1914年,⼀场规模空前的世界⼤战爆发,将⼈类拖进了长达四年的战⽕之中。

这场世界⼤战的根源是什么?⼜给⼈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知讲解⼀、两⼤军事集团的对峙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实⼒对⽐发⽣很⼤变化。

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牌强国,强烈要求根据实⼒重新分割世界。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下⾯我们来看看1899年德国外长⽪洛夫是如何表⽰的。

教师出⽰材料: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边,⽽让别⼈分割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陆和海洋,⽽我们德国满⾜于蓝⾊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给⾃⼰⼀块光明之地、⼀块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提问:我们从德国外长⽪洛夫的这番话中可以解读出⼏个信息?学⽣发表看法后教师总结并讲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盾激化。

初中历史一战教案

初中历史一战教案

初中历史一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2.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3.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三、教学难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学习(30分钟)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导致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主要战事。

c.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梳理(10分钟)
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4. 达标检测(10分钟)
出示相关问题进行课堂测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六、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测验;
2. 查阅资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并撰写一份100字左右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拓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视频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思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事实,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战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将领和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出发,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信息准确。

2.图片、音频、视频: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主要参战国和战争的大致进程。

掌握一些重要战役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影片和图片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主要经过。

重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2、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分析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使学生对战争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或影片片段,如战场的硝烟、士兵的伤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面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吗?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它又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

2、讲授新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它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夺日益激烈。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并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

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下册)一、教案背景:
本课教案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第二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从这时候开始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教材分析: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的出现;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爆发、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学习本课,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
都围绕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展开,只有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才能使学生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对难点之二,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
1、运用导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件,做到论从史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课内探究:
【视频导入,目标展示】
播放视频“萨拉热窝事件”,(超级链接世界近代史16 (2),萨拉热窝事件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引入课题: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习本课,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学习目标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的性质、影响。

3.认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我们应该为避免战争贡献自己的智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有哪些?(生先自主学习1、2、3,再合作探究,完成合作探究一)
1、________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__________阶段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入___阶段。

3、造成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发展不平衡加剧。

合作探究一:结合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员”回答,你如何理解垄断组织?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一: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结合视频“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点拨: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继而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命脉。

并引出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生先自主读课本,明确,并完成下列题目)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合作探究二: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自主学习并回答:(2)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塞尔维亚青年的本来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二: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展示课件:漫画及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并引导学生思考:
①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


国人凭什么那么“牛”?②“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师点拨合作探究二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

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新瓜分世界。

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生概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师用课件地图展示两大军事集团的位置关系,并分析两大集团的形成。

师课件展示:什么事件点燃了“火药桶?”引出萨拉热窝事件。

师点拨:合作探究三: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要三思而后行,要从大局出发,不可盲目冲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师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题目)
(1)爆发:___________年7月底,______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英、法、俄很快卷入战争,__________为了自身的利益,______望风使舵,参加协约国作战,
(2)交战双方:__________________
(3)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1916年的______________造成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扩大:战场由欧洲扩大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1917年,________国对德宣战
中国加入_________方面作战。

(5)结束:_____________年11月,__________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合作探究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五: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三: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结合课件点拨:播放视频“凡尔登战役”
(超级链接
/programs/view/uBgIL1WX5PE/?fr=rec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一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结合课件提供的一组数据,分析一战的影响。

结合课件新武器卷入战争引导学生认识: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用于战争。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巩固小结,思想升华】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构建网络,巩固知识:
走进历史,又走出历史,感悟思考:这节课的内容学完了。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同学们,让我们为努力学习,将来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达标检测,能力提升】
选择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争斗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C.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D.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

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的激化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三】课后探究,拓展延伸:
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仅仅过去二十多年,又一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损失更惨重的世界大战笼罩了全球。

结合当前地方冲突不断发生,国际争端一再激化的情况,谈谈如何才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走下讲台抓住时机,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学习。

2、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还要引导学生走出历史,让历史充分发挥它的镜子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