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难以避免。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不仅有违教育规律,而且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长期以来,众教师煞费苦心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素质教育突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价值,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一、产生错题的原因浅析
1.审题失误导致错误
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确定解题思路的关键一环,受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水平的限制,许多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难以准确完成文字转换,在题意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出现解题错误。如“相遇问题”模块教学中,在关于“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表述的理解上,多数学生反映一知半解,因而频繁出错。
2.思维定势导致错误
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原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人的活
动和思维产生着深远影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当周围环境和问题不变时,借助思维定势能够帮助人们迅速解决问题,然而当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思维定势极易造成错误。例:144是4的()倍。这道题本身的难度系数并不高,但就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全班有45%的学生答案为576。调查发现,由于题目中有“倍”字,在定势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想当然用了乘法运算,最终导致错误。
3.概念模糊导致错误
概念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本前提,也是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保证。概念模糊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对概念把握不到位而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以“方程”这一基本概念为例,教材中对其作出如下阐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学完该课之后,教师布置了几道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判断所列式子是否是方程。结果在式①:9m=63,式⑤:3x=0的判断上,近一半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式①中的m不是x,不是“未知数”,因而不是方程;式⑤等号右边是0,0表示“无”,也就不是“等式”,不符合方程的条件,因而也不是方程。由此可见,由于数学概念模糊导致出错的情况并不少见。
二、善待错误,发挥错题的资源化作用
“错题资源化”是新课改理念下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理论,就其本质来讲,指的就是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后继资
源,“将就错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具体来讲,为了切实提升错题资源的有效性,充分发挥错题的资源化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收集错题,建立错题资源库
对考试、作业、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频繁的典型错题加以收集整理,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易错点的整理上,要求学生专门整理成册,并对相关知识点加以强化理解、分析,及时查缺补漏,不仅能够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而且能够在“温故”的同时“知新”,学会反思,重新构建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一道经典的错题,远比“题海”更有价值。错题集中反映了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错题资源库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了再度学习和探究的资源,也为教师优化、调整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2.交换批改,发现错题、纠正错题
实践表明,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批改纠错的教学方式效果十分显著。以某次试卷测验为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将试卷下发至学生手中(确保所有学生拿到的都不是自己的试卷),然后开始逐题讲解,并对评分细则作出详细说明,学生一边听、一边批改他人试卷,在检查同学错题的同时反思自身问题,学到的知识往往印象深刻,同时还有机地将评卷工作与试卷讲解统一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形成一种较为轻松自由的评卷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错题、严谨的学习习惯。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应给予尊重、理解和宽容,不斥责、挖苦学生。新型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轻松、自由的学习乐园,只有教师从观念上正确看待错题,学生在课堂中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情绪饱满,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