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9ad0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e.png)
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研究的主要教学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其中,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重要概念展开,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生物学的内涵;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积极探索;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03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我们以“基因与遗传”为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以及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具体来说,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探究、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积极探索;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实物模型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多种探究任务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考试、课堂表现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学科素养的发展。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以重要概念为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讲授而来的,而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4]。
因此,单元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培养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
![培养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ca11e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c.png)
培养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已成为国际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核心素养是综合的、隐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学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尝试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划分与结构,以及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结构框架与水平划分1. 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学科能力的特征。
生物学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对生物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健康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而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学科特性的、与特定生物学学科素养紧密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的,支撑着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
实验在生物学学科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实验探究是探究实践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观察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方案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与表达等。
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基本能力,能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生物学中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
在建模的过程中,基于相应生物学学科思想渗透,如分析、比较、判断、想象和类比推理等,能使学生掌握建模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概念结构化、系统化和意义化。
模型建构能力是形成科学思维的一种关键能力,在学生学习生物学重要概念,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972c7abf524ccbff121847d.png)
概念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物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探讨了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概念教学前概念生物学教学伴随着2011 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概念”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
因此,生物学教师应重视概念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开展概念教学,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概念,夯实生物学基础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课前,下足功夫,积累经验,摸清前概念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以科学概念或理论代替日常观念或以前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在一定的情境里科学观念比他们原有的观念或以前的知识更加有效。
这里的“观念”就是概念。
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都有前概念。
正确的前概念是学习概念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
片面或错误的前概念会成为概念学习的障碍,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将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科学概念的建构。
奥苏贝尔曾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课前教师如果下足功夫,运用多种方式摸清学生的前概念,将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促使学生实现概念的生成和转变。
二、课中,创设情境,传授方法,理解概念1.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由于课前做足功夫,所以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论及自己的思想,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激发兴趣,引发认知冲突,激励他们在情境中将自己存有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实现对科学概念的构建和深刻理解。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课前已知道学生所理解的环境就是生存空间。
大概念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大概念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cb58e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e.png)
大概念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摘要:聚焦大概念所创设的初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内容的特点,不断地加以调整,探索出恰当的概念教学策略及方法。
基于此,本文对什么是大概念教学以及大概念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概念;初中生物;教学措施1 什么是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理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起初的概念是将它作为课程设计的最初组单元。
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人们对大概念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大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
”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指出“内容聚焦大概念”,学生要能够提炼大概念,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
从相关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于大概念教学的重视与认可。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如何运用大概念的教育方法,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这便是本文着重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2 大概念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教学措施2.1 融入大概念,凸显科学整体思维大概念是比较复杂的,并且涉及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知识点的覆盖范围也比较广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建立对应的进阶格局,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整体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合新课标要求,大概念为生物与环境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大概念的整体思维方式将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整合到一起,在塑造大概念的同时,融入进阶机制,也就是说大概念理解是复杂的,需要更多的概念认知,在不同层次位概念和重要概念认知基础上形成对应的大概念架构,由此才能够确保学生全面理解该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生物与环境大概念生成而言,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7d1e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4.png)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1. 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学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
2. 搭建实验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搭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配备完善的生物实验室,并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技能和培养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生物学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学科,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学生去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实践探究。
4.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提出问题后,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或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但应尽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设计实验方案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逻辑推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践探究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室内实验、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6.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记录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图表等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7. 学生展示和交流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后,应该有机会展示和交流他们的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展板、实验报告等方式向同学和教师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表达能力,还能够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8. 教师评价和指导在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0c7ae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0.png)
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引言:生物学是中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问题一:概念记忆过多,缺乏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的机会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概念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的机会。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解决思路:引入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征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解决思路:增加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生物学中的有趣案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讲述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问题,如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现实应用和社会意义。
问题三:评价方法单一,缺乏综合能力的考核目前,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重视对学生知识记忆的检测,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这样的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决思路: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拓展评价方式,增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可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设计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开展辩论和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设计实践项目,对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结: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通过引入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增加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以及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教学文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教师教学文章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c3f3f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png)
教师教学文章材料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X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根本的言语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根本单位。
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地位〞,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通过生活引出概念教学、从现象提问引出概念教学、概念图教学、模型法教学、比照法教学等提出了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正文)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根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根底上。
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X 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根本的言语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根本单位。
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援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包含了对生命根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刻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以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根底。
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点是:高度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
生物学重要概念开展教学,其中重要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
![生物学重要概念开展教学,其中重要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ba10b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3.png)
生物学重要概念开展教学,其中重要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中的重要概念构成了学科体系的基础。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不仅具有知识传授的育人价值,还具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知识体系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掌握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生物学重要概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习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二、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方法
1.实例剖析: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形成科学认识。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跨学科整合:将生物学重要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实践应用
1.生活实际:学习生物学重要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指导生活实践。
2.科技创新:生物学重要概念为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科技创新。
3.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关注和解决环境保护、遗传育种等社会热点问题。
四、总结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a72477e53a580217fcfeb4.png)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新课标突出了重要概念,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生物科学史、采用探究实验教学的方式,结合概念图通过比喻或模型,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逐步领悟生物学科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签:生物学;重要概念;有效教学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全部的知识,哪怕是大部分的知识,都已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有限的基础教育时间里,为学生精选最重要的内容,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成为必须。
重要概念和基于重要概念构建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影响巨大。
对于重要概念的理解,首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事实是客观的,是通过感官或者一定的有仪器器材进行观察测量得到的;概念往往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是由众多的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
如:“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蠖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
”属于事实;“由雌雄亲代双方共同繁殖后代的生殖过程称为有性生殖。
”是概念。
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最低层次也是需要学生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核心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课程标准中所述的“核心知识”,这样的认识是基于把生物科学知识分为1.科学事实2.科学概念3.科学原理4.科学理论5.科学模型等类型,所谓的核心知识囊括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理论和模型等,因此我们所说的“核心概念”也可以称之为“概念性知识”,是与生物科学事实相对应的知识。
学生在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靠记住一两件孤立的和零散的事实,而是更多地需要在理解重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运用。
由重要概念构成的知识框架可以较长时间地留在学生头脑中,学生的知识不是零散和孤立的,而是有逻辑编排的,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一支撑作用,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地储存在这个知识框架当中,并能调用他们学到的知识。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5515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1.png)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细胞结构。
2. 学习和讨论: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的多样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PPT教学: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 实验器材: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逐渐增加,对实验操作和科学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4b691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3.png)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背景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生物学缺乏兴趣,认为生物课枯燥无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植物的生长”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花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种植一颗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启示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注重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初中生物学中有关重要概念的教学
![初中生物学中有关重要概念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536dc1f52d380eb62946d6c.png)
恰 当的教学活 动内容 , 其 教 学 方 式 可 以是 讲 授 、 演示 、 实验 、 资料 分析 、 讨论 等 , 促 进学 生对 重要 概念 的 建立 、 理 解 和 应 用 。 教 师 必 须 明确 什 么 是 “ 重要概念 ” , 才 能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重
要概念 。
过程
初 中 生 物 学 中 有 关 重 要 概 念 的 教 学
王 亚 龙
( 会 宁 县 桃林 中 学 , 甘肃 会 宁 摘 要: 作 者 对 初 中 生 物 中重 要 概 念 的 教 学作 了探 讨 。 首先 , 明 晰“ 重要 概 念 ” ; 其次 , 利 用 概 念 图 等 方 法 梳 理 知 识 点; 其次, 引导 学生 区分 易混 淆 的概 念 ; 最后 , 开展 探 究 实
比较内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条件有光才能进行白天与光无关白天晚上场所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活细胞中都能够进行区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别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过程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人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结果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可能进行呼吸作用因为没有原料
一
结果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
分解有机物 、 释放能量
例 如 教 学 中 可让 学 生 明确 一下 重 要 概 念 。 如在“ 生 物 体 的 结 构层 次 ” 这一主题 中, 列 举 的重 要 概 念 有 : ▲ 细胞 是生 物体 结 构 和功 能 的基 本 单 位 。 ▲动物细胞 、 植物 细胞都具 有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 胞 核 和 线 粒 体 等结 构 , 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 比 于动 物 细 胞 。 植物细胞具有特 殊的细胞结构 . 例 如 叶 绿 体 和 细胞 壁 。 ▲ 细胞 能进 行 分 裂 、 分化 , 以 生 成 更 多 的不 同种 类 的 细 胞 用 于 生物 体 的生 长 、 发 育 和 生殖 。 ▲一 些 生 物 由单 细 胞 构 成 , 一 些 生 物 由 多 细胞 构 成 。 ▲多 细 胞 生 物 体 具 有 一 定 的 结 构 层 次 , 包括细胞 、 组织、 器官 ( 系统) 和生物个体 。 2 . 利 用概念 图等方 法梳理 知识点 . 强 化 重 要 概 念 的 理 解 及掌握。
浅谈"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形成
![浅谈"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d86a0f4aef8941ea76e0588.png)
息 的 中心 这 个 重 要 概 念 。 二、 通 过 了 解 前概 念 形成 重 要概 念
间 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这个重要概 念。 可 以对 比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 , 找出两者相同的结构和不 同的
一
细胞里面含有多少染色体?有 的同学说还是 2 3对 , 有的 同学说 2 3 条。 这道简单的算术题引起 了学生认知的冲突, 从而激发 了学生对
、
通过 事实性知识来形成重要概念
所 谓 事 实 性 知 识 就 是指 事 实 , 它 是 一 种 重 要 的知 识 类 型 。 它 探 究 细胞 分裂 过 程 的欲 望 , 进而建立起这个概念。 苏教 版 七 年 级 下
这种科学素养将影响他们 的一生 。 著名教育家 确还要与新 的知识联 系起 来 ,相互 作用 由此 引发认 知结 构 的重 了生物学科学素养 ,
“ 教育者 , 非为 已往 , 非为现在 , 而专为将来。” 组 。有 的同学 一直认为种子在萌发 的过程 中会受 到光的影响 , 通 蔡元培先生说 : 过 实验探究发 现原来光不 会影响种 子的萌发 ,但他们之 前认为 水、 空气 、 温度 等会影 响种子 的萌发 , 这些原有 的概念都是对 的。
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例如 : 苏教 版八年级上册人 的性别 前概念是生物学概念建立的基础。 包括学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构 , U 这个重要概念 , 通过 比较男 、 女体细胞 中 和原有 的概念都属于前概念 的范畴。生物学教学 的 目的不是为 了 决定这节中染色体 的类另 找 出它们 的相 同和不同之处 , 进 而归纳 出染 色体 的 让新知识取代 学生原来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 , 学习不仅包括结 的染色体的图 , 构性知识 , 而且也包括背景经验。 学 习者总是 以其 自身的经验( 包 类别 。 括 正规 学 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 学概念 学习前 的 日常概 念 ) 来理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5a3787ad02de80d4d840ed.png)
一、研究背景1、 国外研究状况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研究更是以实 验为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生物教学中基本且重要的一 个环节,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
国外发达 国家很早就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
上个世纪 60年代, 美国《生命科学的焦点》中将科学探究技能作为单独的一章, 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将相应的训练体现于教材 中,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2061计划更是把提高全民的 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其中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内容 也比较全面。
日本在1951年的理科教育改革初中理科教学目的 中明确指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使用科学探究技能的能力” < 英国的《生物学引论》即纳菲尔德生物学其中的一套教材,它的特点是:将“探究一发现”教学理论引入教材;重视科学方法 的教育;每章后都提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 介绍有关的 科学发现过程。
加拿大大西洋省的科学课程也描述了具有科学 素养的人应具备的特征:科学素养的内涵除重视科学,技术,社 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外,还强调了人的发展,包括人的探究意识, 创新意识,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2、 国内研究状况在我国,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 物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大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 新课标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并且把科学探究引进 生物教学。
2011年版生物课程标准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标秉承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要求,教 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 的学习环境。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知道,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也有 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比如卢仲衡、张熊飞等,但他们偏重 于探究理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刘薇在其研究生毕业论 文《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中写道:”在目前的 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实验仅仅占全部生物实验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实验仍旧是照方抓药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启发 性、探究性不强。
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点探讨
![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9e862fe4693daef5ef73d4a.png)
小 .而那些有 明显主 干的植物 大多长在 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 .
让学生 自己去观察 阳光 、水、土壤 等不 同的 因素对植物 生长产
生的影响效果。又如在 学习生物最基本 的单位一 细胞 时.书
本上有观 察洋葱表 皮细胞的 实验 .但 是这样 的 实验 实际意义 不大 .老 师可以将人 I2"腔上 皮组织细胞观察 实验与洋葱表皮
的一 些植物如 豆 芽、菠菜叶 、橘子等进 行解剖 实验 。用显微镜 发生的 .光合作 用只有在 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而呼 吸作用
观察 .引导学生去观察不 同的植物都有哪 些组 织结构 .不 同的 有光无光都可 以进行 ,光合作 用产生淀粉和氧气 .而呼吸作用
组 织结构有哪些功能 .这些功能在生活 中的体现是什 么。可以 产 生水和二氧化碳 另外也可 以通过一 些简单 的图形对比 来
在生物的 学习中.需要 掌握 的概念有很 多,而这 些概念要
是一 门陌生的课程 .但是他们对 生活 中的一些与生物相关的 么在 字面上具有相似 性 。要 么在表 述上 、过 程上有相 似性 ,学
现 象并不陌生 .老 师可以使 用这 些事 实来作为学生概 念 学习 生很 容易混淆 例如 细胞 的分裂和分化 、植物 的呼吸作 用和光
对细胞 的形 态有保护和 支持的作用 通过这 个实验 .不仅 让学
生对于细胞的相关概念有 了一个更深刻的 了解 .学生对 于细
胞壁 与细胞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 区别也有 了一个更全 面的认
四 、运 用 概 念 图 ,帮 助 学 生构 建 概 念体 系
识 。
概念 图的运 用是一个阶段性 的学习方法 .是一种 总结和
将 实验的现 象、结论 整理成表格 ,让 学生进行 归纳分析 ,最终 明确 不 同的概念 ,如 图 .图形的第一部 分是细胞 分裂的过程 .
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与创新
![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8b4ed23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1.png)
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与创新导言:生物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却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创新。
一、背景1. 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1. 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既能够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此外,实验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和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和发现问题。
3. 创设合适的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实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
只有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者已经开始将实验教学策略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这些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设计与实施教师通过设计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并进行实施,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动态变化。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c3ee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b.png)
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引言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研究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方法和效果,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念。
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和实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而通过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科学概念,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实践活动的开展方法选择适宜的实践活动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物学知识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项目。
可以考虑种植植物、观察动物、制作模型等与生物学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现。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设计一个生态环境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老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
例如,向学生介绍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践操作。
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与总结设计评估指标为了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评估指标,如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进行实践活动总结与分享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实践活动的心得和体会,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探索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e12b8f1650e52ea54189844.png)
探索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重要概念教学应立足生活实际,建构概念;注重前后教材衔接,认识概念;通过动手探究,理解概念;应用关键词,梳理概念;利用导学案,应用概念,从而提高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重要概念;动手探究;关键词;导学案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知识最为本质和中心的地位,《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列出了50个重要概念,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理解概念、梳理概念间的联系、内化概念,进而关注学生重要概念学习的可持续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立足生活实际,建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走向学生的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概念,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感性知识出发,上升到理性知识,自主建构概念,同时尝试应用所学概念解释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在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时,首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体检时抽血,你知道针头插入什么血管请大家摸一摸自己腕部的脉搏,看一看自己手上的青筋,这又是什么血管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
第二,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探索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加深对三种血管特点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第三,让学生阅读书本,完成导学案中有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第四,利用课件介绍三种血管,通过教师的讲授,厘清学生困惑的地方,帮助学生正确的科学概念.这样,通过设疑激趣――动手实验――自主学习――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突出了“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最后,进行概念拓展应用――你手中只有大量的纱布、止血带和消毒药水,当遇到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的病人时,你应该怎样急救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概念处理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充分体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教学
![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b8ab8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6.png)
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教学初中生物学是学生在中学生涯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学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生态系统、传输过程、生物进化、遗传等生物学概念。
以下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它们的教学方法。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群落,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等。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有机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介绍真实的生态系统案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是如何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的。
2. 传输过程传输过程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的身体中发生的有关物质、能量的传输。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细胞膜排除物质和吸收物质两个方面。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过程,例如主动传输和被动传输。
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通道。
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索和了解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3.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或群体的遗传性质和性状在时间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基本遗传原理,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环境等因素对进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化石和现有物种,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信息和理解。
通过使用交互式课程和动画,让学生探索不同物种的遗传和生理特征的变化。
4.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科学。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基因和遗传,如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人类染色体的类型和一些遗传性状的探讨。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基因和 DNA 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细节。
通过各种遗传实验,让学生了解基因遗传和人类染色体,并探讨遗传病和遗传疾病如何影响人类。
5. 细胞细胞是指生命体中最小的功能单元,是生命体存在的基础。
教学重点应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类型。
教学方法:通过动态显示细胞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信息。
重点介绍细胞类型和应用:动物、植物和细菌细胞,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
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以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
新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点是:高度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除了按照学校现有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导学以外,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果实、种子的形成。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
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
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
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
如,“仿生”概念中关键词为“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等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关系。
通过找概念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可以更深入的剖析概念的内涵和有利于学生的识记。
四.对比法区分和掌握概念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在教学上,如果把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而对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从几个方面进行逐项的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来,以便明确其本质特征。
通过对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
通过前后对比,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
例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又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
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比较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更是掌握概念的很好方法之一。
五.采用概念图法
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
”概念图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
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概念图的结构包括概念、命题、连接和层级结构。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概念图应该是:
(1)具有层次性,上位概念在顶端;
(2)用适当的连接词做标注;
(3)有交叉连结,表明层次的子分支之间的关系。
设计生物概念图的方法很多,可以列知识网络框架概括图等,如:八上生物(人教版)中动物的行为属于核心概念,概念图呈现如下:
根据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六、利用实验室模型和自制模型法
直观形象的教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死”的概念“活”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立体模型的角度,让学生进行概念的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在实验室没有模型的情况下可以自制模型,如:肾单位模型介绍(一)、材料准备:一条塑料管,一个漏斗,红色绳子,乒乓球,胶带,剪刀等。
(二)、制作过程:1.把漏斗与塑料管相连;2.把红绳子缠成团,包裹住乒乓球(用胶带粘好),表示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两边用较细线相连接,汇集处较粗,用来表示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汇集形成出球小动脉;3.再用红色绳子缠绕在塑料管上,表示肾小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绳子汇集处也是由几股细绳子逐渐变粗,表示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小静脉;4.把出球小动脉和缠绕在肾小管上的较粗红绳子连接,就成了一个肾单位模型。
(三)、使用效果:形象、直观,便于识记,重点和难点非常容易突破,记忆效果非常好。
由此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肾单位的组成,进而理解肾单位的概念,强化了生物学概念的形成、理解和记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只有灵活应变,有效取舍,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也只有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
如何让学生对生物学保持原有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关健。
通过上述几种教学方法不难看出,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舍弃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是概念教学的关健。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利用“自主──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