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方差函数是VAR

excel方差函数是VAR
excel方差函数是VAR

excel方差函数是VAR,excel均方差函数是STDEV。

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理解方差和均方差的使用方法。A列是一些样本观察值,通过这些值,套用excel方差函数得到公式为:=VAR(A2:A7),再套用均方差函数得到公式为:= STDEV(A2:A7)。

下图是在excel中计算方差和均方差的相关截图演示。

尽管excel提供了均方差函数,上面计算均方差除了使用SEDEV函数以外,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完成:=SQRT(VAR(A2:A7))。

SQRT是开方函数,具体的详细案例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2012850891.html,/show.asp?id excel开方函数有POWER和SQRT函数。excel开方可以使用开方函数或者数学运算来完成。下面是excel 开方详细介绍。

第一,excel开方函数相关介绍

excel开方函数一:POWER函数

POWER开方函数的用法是对数字进行乘幂运算。

POWER开方函数的语法是:POWER(number,power)

其中Number是底数,可以为任意实数。Power是指数,底数按该指数次幂乘方。excel开方函数二:SQRT函数

SQRT开方函数的用法是:返回给定数字的正平方根。

SQRT函数的语法是:SQRT(number),其中Number是要计算平方根的数。

SQRT函数实例:A1单元格输入:=SQRT(16),即可得出答案4,即16的平方根。excel开方函数三:SUMSQ函数

SUMSQ开方函数的用法是:返回参数的平方和。

SUMSQ函数的语法是:SUMSQ(number1, [number2], ...),其中number1,number2等30个以内的数,SUMSQ开方函数可以求出它们的平方和。

excel开方函数大致就是POWER函数、SQRT函数和SUMSQ函数。其实excel 开方不仅可以用上面介绍的excel开方函数完成,也可以使用数学幂运算来完成excel开方计算。

第二,excel 开方实例应用介绍

1、8的三次方根,也就是平方,开方函数公式:=POWER(8,1/3),答案2。

2、可以用“^”运算符代替函数,POWER开方函数来表示对底数乘方的幂次,例如5^ 2。将27开5次方,在单元格中输入=27^(1/5),也可以用开方函数:=POWER(27,1/5)

3、如果刚好是开平方,可以用sqrt函数,例如求9的平方根,可以用:=SQRT(9)。

4、计算5的4次方,方法:=POWER(5,4),或者=5^4,即可得出开方答案625。

5、=SUMSQ(3,4),求3和4的平方和,返回“25”。

在使用Excel创建工作表时,有时会因操作失误而显示一些相关的错误值信息,比如#####、#N/A!、#VALUE!、#DIV/O!等等错误值。

下面小编分别讲解几种常见的错误值的意义和解决方法。

Excel中出现#####错误值,是单元格宽度不足以显示结果而造成的。比如单元格所含的数字、日期或时间比单元格还宽,或者单元格的日期时间公式产生了一个负值,就会产生#####!错误值。

出现#####错误值的常见解决方法就是拉长列宽,使所有数据可见。

如果某一单元格中的文本或数字超出了列宽,那么打印出来的文本将被截断,打印出来的数字则会显示为“######”。为此,打印之前必须确保工作表中的所有数据可见。

如果发现了某一列的宽度不够,只需将光标放到该列列标右侧的边线处,待光标变成双向光标后双击边线,即可自动增加列宽以适应数据的长度。

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使用的是1900年的日期系统,那么Excel中的日期和时间必须为正值,用较早的日期或者时间值减去较晚的日期或者时间值就会导致#####!错误。如果公式正确,也可以将单元格的格式改为非日期和时间型来显示该值。

以上就是Excel中出现#####错误值时,所代表的意义和实际解决方法介绍。

我们在Excel中编辑报表时,如果要对某列应用相同的公式,通常的做法是先在顶端的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然后用鼠标拖动右下角的填充柄,直到最末端的单元格。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涉及到单元格数量比较多的话,就很容易拖过头或者是拖不到底。其实,在Excel中还有几个更为简单的方法。

excel 复制公式的方法一:

首先观察要复制公式的单元格是否连续,如果是连续的,那么只要在输入公式后,用鼠标双击右下角的填充柄就可以将公式复制到所有的单元格了。

如果是不连续的,则可以先按住ctrl键将所有需要复制的单元格选中,在最顶端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完成后按下ctrl+enter组合键就可以将输入的公式应用到所有选中的单元格了。

excel 复制公式的方法二:

选择性粘贴法:

选中存放公式的单元格,单击Excel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然后选中需要使用该公式的所有单元格,在选中区域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后选中“粘贴”下的“公式”,单击“确定”公式就被复制到已选中的所有单元格。

有时使用Excel时会出现复制公式变成复制单元格的内容,如某单元格设置了一个公式并得出计算结果,然后通过拖动鼠标复制它的公式到其下一列单元格中,然而拖动后发现复制后的各个单元格都显示与被复制的单元格一样的结果,查看每个单元格,公式也确实复制了,并会有序列变化,单独重新计算各个单元格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这不是我们要的复制公式的效果,毕竟一个一个再计算太麻烦,我们要的是复制时就自动计算。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设置“重新计算”这一选项,从Excel的菜单中的“工具”进入“选项”,选择“重新计算”选项卡,点选“自动重算”,然后确定退出“选项”,这样复制公式的区域会立即自动重新计算出真正的结果,而不是复制原单元格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默认的选项是“自动重算”,但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未选此选项,而选中了旁边的“手动计算”,这样就会出现上面描述的复制公式却不计算自己的结果,而是显示被复制单元格的内容。

如果你有发现同样的问题,可以去检查下“重新计算”的选项。另外也有一种可能是公式所在或所涉及的单元格的格式问题,不是数值型自然不能计算或显示计算结果,也可能直接显示计算结果出错或提示“数字以文本形式存储”的错误。

实验四 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

实验四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1:某鞋厂为了比较几种不同材质的鞋跟耐磨程度,随机选取了十个人试穿一双鞋跟厚度相同的新鞋,分别用A、B、C三种不同的材质做成,试穿一个月后测量每个人所穿的两只鞋的鞋跟厚度,测得如下数据: 试分析,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种材质的鞋跟质量有无显著性差别。 提出原假设:不同材料的鞋跟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汇总表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材料A 10 38.5 3.85 0.196111 材料B 10 36.4 3.64 0.202667 材料C 10 38.3 3.83 0.189 从各组的均值看,最低为3.64cm,最高为3.85cm。从各组的方差看最小的为0.189,最大的等于0.202667。

表1.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0.268667 2 0.134333 0.685633 0.512328 3.354131 组内 5.29 27 0.195926 总计 5.558667 29 由结果可知P值为0.51232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材料的不同并没有导致鞋跟质量有显著性差异。 二、用Excel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2:假设四名工人操作机器A、B、C各一天,其日产量,分析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机器或不同工人对日产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原假设1:机器对日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原假设2:不同工人对日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在数据分析中选择: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得到如下所示结

由分析结果可知:行因素的P值为0.01444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应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机器对日产量有显著影响;列因素的P值为0.23083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即应接受原假设,认为不同工人对日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三、用Excel进行有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3:为考察通电方法和液温对某零件质量的影响,通电方法有3种A、B、C,液温选取两种水平(现行温度或增加10度)。每个水平组合进行两次实验,所得结果如下所示。试分析:在0.01显著性水平下,通电方法、液温和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该质量指标有无显著影响。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技巧总结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总结 对于Excel表格计算公式的方法实在太多,今天就整理了一个公式大全需要对有需要的朋友有些帮助。 1、两列数据查找相同值对应的位置 =MATCH(B1,A:A,0) 2、已知公式得结果 定义名称=EVALUATE(Sheet1!C1) 已知结果得公式 定义名称=GET.CELL(6,Sheet1!C1) 3、强制换行 用Alt+Enter 4、超过15位数字输入 这个问题问的人太多了,也收起来吧。一、单元格设置为文本;二、在输入数字前先输入' 5、如果隐藏了B列,如果让它显示出来? 选中A到C列,点击右键,取消隐藏 选中A到C列,双击选中任一列宽线或改变任一列宽 将鼠标移到到AC列之间,等鼠标变为双竖线时拖动之。 6、EXCEL中行列互换 复制,选择性粘贴,选中转置,确定即可 7、Excel是怎么加密的 (1)、保存时可以的另存为>>右上角的"工具">>常规>>设置 (2)、工具>>选项>>安全性

8、关于COUNTIF COUNTIF函数只能有一个条件,如大于90,为=COUNTIF(A1:A10,">=90") 介于80与90之间需用减,为=COUNTIF(A1:A10,">80")-COUNTIF(A1:A10,">90") 9、根据身份证号提取出生日期 (1)、=IF(LEN(A1)=18,DATE(MID(A1,7,4),MID(A1,11,2),MID(A1,13,2)),IF (LEN(A1)=15,DATE(MID(A1,7,2),MID(A1,9,2),MID(A1,11,2)),"错误身份证号")) (2)、=TEXT(MID(A2,7,6+(LEN(A2)=18)*2),"#-00-00")*1 10、想在SHEET2中完全引用SHEET1输入的数据 工作组,按住Shift或Ctrl键,同时选定Sheet1、Sheet2 11、一列中不输入重复数字 [数据]--[有效性]--[自定义]--[公式] 输入=COUNTIF(A:A,A1)=1 如果要查找重复输入的数字 条件格式》公式》=COUNTIF(A:A,A5)>1》格式选红色 12、直接打开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的时候打不开 “文件夹选项”-“文件类型”中找到.XLS文件,并在“高级”中确认是否有参数1%,如果没有,请手工加上 13、excel下拉菜单的实现 [数据]-[有效性]-[序列] 14、10列数据合计成一列 =SUM(OFFSET($A$1,(ROW()-2)*10+1,,10,1)) 15、查找数据公式两个(基本查找函数为VLOOKUP,MATCH) (1)、根据符合行列两个条件查找对应结果

excel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什么是方差分析?什么又是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 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着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单因素方差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一个因素分组研究,比较该因素的效应。 一、应用场景 基本思想: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如某克山病区测得11例克山病患者和13名健康人的血磷值(mmol/L)如下: |患者:0.84 1.05 1.20 1.20 1.39 1.53 1.67 1.80 1.87 2.07 2.11 健康人:0.54 0.64 0.64 0.75 0.76 0.81 1.16 1.20 1.34 1.35 1.48 1.56 1.87 问该地克山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是否不同? 二、操作步骤 1、选中数据,点击功能区数据—>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本操作需要使用Excel扩展功能,如果您的Excel尚未安装数据分析,可以参考该专题文章的第一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工具在哪里?》。 2、在弹出的选项框里面,进行如下设置 3、点击确认,得到如下结果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24个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各不相同,如果用离均差平方和(SS)描述 其围绕总均数的变异情况,则总变异有以下两个来源: 组内变异,即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使得各组内部的血磷值各不相等; 组间变异,即由于克山病的影响使得患者与健康人组的血磷值均数大小不等。 而且:SS总=SS组间+SS组内v总=v组间+v组内 如果用均方(即自由度v去除离均差平方和的商)代替离均差平方和以消除各组样本数不同的影响,则,则说明各组均数间1值接近F相比较,若1值)与F方差分析就是用组内均方去除组

Excel表格公式使用基本操作及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Excel 部分函数列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MOD 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数据计算 MONTH 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日期计算 NOW 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显示日期时间 OR 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逻辑判断 RANK 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数据排序 RIGH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SUBTOTAL 返回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分类汇总 SUM 求出一组数值的和。数据计算 SUMIF 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条件数据计算 TEXT 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数值文本转换 TODAY 给出系统日期显示日期 VALUE 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文本数值转换VLOOKUP 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

超牛Excel表格公式 excel公式计算

excel公式计算第 1 页共 1 页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太强大了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7) =COUNTIF(K2:K56," 第 2 页共 2 页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一、excel 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条件2设为:公式 =AND(A1>0,A1“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条件3设为:公式 =A1“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第 3 页共 3 页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实验五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五利用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方差分析的概念、步骤、公式计算; 2、学会使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掌握方差分析的步骤。 二、原理及步骤: 1、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操作步骤: 1)设置数据区域,并输入数据; 例: 为了探讨不同窝的动物出生重是否存在差异,随机选取4窝动物,每窝中均有4只幼仔。 表不同窝别动物出生重资料 33.3 26 23.3 31.4 26.2 28.6 27.8 25.7 2)选取工具栏中数据分析; 3)选定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4)选择确定按钮;

5)在输入区域框输入; 6)在分组方式框选择逐列,即样本数据按列分组; 7)打开标志位于第一行复选框; 8)在显著性检验水平α框输入0.05; 9)在输出区域框输入A7;

10)再选择确定按钮; 11)有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如下:详细请见统计分析工具解释工作簿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工作表。

2、Anova:无重复双因素分析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通过双因素anova 分析(但每组数据只包含一个样本),对两个以上样本均值进行相等性假设检验。 操作步骤: 1)设置数据区域,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分组分层设计数据区域并输入数据。 2)选取工具栏中数据分析; 3)选定Anova: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4)选择确定按钮; 5)在输入区域框输入区域; 6)打开标志复选框; 7)在显著性检验水平α框输入0.05; 8)在输出区域框输入A10; 9)再选择确定按钮。 10)有关Anova:无重复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如下:详细请见统计分析工具解释工作簿中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工作表 3、Anova: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工具操作步骤: 1)设置数据区域,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分组分层设计数据区域并输入数据; 表不同温度与光照条件下某种昆虫滞育天数 光照(A)温度(B ) 25℃30℃35℃ 5h/d 143 101 89 138 100 93 120 80 101 107 83 76 10h/d 96 79 80 103 61 76 78 83 61 91 59 67 15h/d 79 60 67 83 71 58 96 78 71

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学会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有交互的双因素分析以及无交互的双因素分析, 实验背景: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对变差的度量,采用离差平方和。 实验内容: 实验(1):单因素方差分析 条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对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所以对数据格式有特殊要求,因素的不同水平作为表格的列(或行),在不同水平下的重复次数作为行(或列)。 例1:以下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按不同项目分组的不同地区: 其中,1代表生活消费支出合计,2代表食品,3代表衣着,4代表居住, 5代表家庭设施及服务, 6代表交通和通讯, 7代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8代表医疗保健, 9代表其他商品及服务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2009年) 单位:元 地区项目 地区生活消 费食品衣着居住 家庭设 备交通和 文教娱 乐 医疗保 健 其他 品支出合 计 及服 务通讯 用品及 服务 及 务 地区 1 2 3 4 5 6 7 8 北京8897.59 2808.92 654.36 1798.88 528 1132.09 960.41 867.87 14天津4273.15 1848.11 324.63 674.67 187.83 481.27 371.85 299.79 8河北3349.74 1195.65 217.82 796.62 170.4 350.92 263.53 289.27 6山西3304.76 1224.6 283.2 584.07 156.27 324.89 416.94 240.94 7内蒙古3968.42 1578.57 271.88 609.29 148.03 466.34 390.85 416.87 8辽宁4254.03 1563.33 335.93 793.91 185.5 416.41 437.79 409.64 11吉林3902.9 1371.12 286.97 737.07 168.36 355.99 376.76 511.5 9黑龙江4241.27 1331.07 345.69 946.84 161.03 427.35 496.42 434.25 9上海9804.37 3639.14 496.14 2102.96 480.62 1212.38 942.76 738.94 19江苏5804.45 2275.28 306.62 969.76 286.37 691.56 818.45 322.99 13浙江7731.7 2812.39 473.11 1488.95 374.31 968.17 843.34 609.07 16安徽3655.02 1494.19 203.37 813.12 229.66 302.23 312.05 227.1 福建5015.72 2304.14 291.72 821.21 260.68 570.24 421.69 219.02 12江西3532.66 1609.2 162.58 725.11 181.91 295.76 254.77 232.78 7

Excel计算公式 excel公式计算

excel公式计算 Excel计算公式 1. Excel2003最大值,最小值,求和,平均值等 A1写“最大值”,A2公式=MAX(E3:E100) B1写“最小值”,B2公式=MIN(E3:E100) C1写“求和”,C2公式=SUM(E3:E100) D1写“平均值”,D2公式=AVERAGE(E3:E100) 2.在excel表格中不同日期显示不同颜色例如,想再每个月日期为奇数时显示红色,偶数时显示绿色,就是隔天一个颜色,格式----条件格式----公式:=MOD(A1,2)=1,设置单元格格式背景为红色----确定; 3. excel 下拉填充序号 01 02 03 04 05 =TEXT(ROW(A1),"00) 4. EXCEL隔行求和(如从O7单元格开始,到05000,后面每隔16行开始求和)=IF(MOD(ROW()-6,16),"",SUM(OFFSET($O$7,ROW()-22,,16,))) 5. ExcelIf函数有sheet1和sheet2两个页,其中有A,B,C列.A列是人名,B2是语文成绩,B3为数学成绩C为分数. 第一页sheet1已经是填好的表格。现在需要做的是:假如sheet2的A列的人名与sheet1的A列的人名相同,再把“语文成绩”或“数学成绩”输入,则把对应B列的成绩引入到sheet2的C列中来。 =VLOOKUP(A1,SHEET1!A1:C100,2,0) 6. EXCEL里设置时间相加(还是时间)例如在A单元格中输入10:30,在B单元格中输入0:30 - 1 - c输入公式=SUM(A1:B1)C列设置单元格格式为的时间格式或自定义格式h:mm 时间相加,不超过24小时,如果是25就会变成1:00 7. excel函数例如:A1是2011-02-02,在B1显示2012-02-01,如果A1是2011-02-01,就必须显示2012-01-31. B1中输=DATE(YEAR(A1)+1,MONTH(A1),DAY(A1)-1) 单元格A1是1*150*250,怎样在B1单元格中显示为1,B2为150,B3为250 数据----分列----分隔符号:*----确定! 9.在EXCEL里一个格子里面输入DK123+000~002,拖动时000~002,两个数字可以分别以定值增加!="DK123+"&680+(row(a1)-1)*3&"~"&680+row(a1)*3 10. excel在一组数字前全部加一个符号比如一列数字12,23,54,54,65,,,,,我要在全部加个符号A,变成 A12,A23,A54,A54,A65,,,, 假设A列是12,23,34.....,需要在B列完成你所要的结果,那么在B列的第一行的单元格内键入:=CONCATENATE("A",A1) 中,一个百分数,在大于等于100%的情况下,得满分4分,小于50%得0分,但大于等于50%小于100%情况下=IF(A1>1,4,MAX(0,MIN((A1-0.5)*150,20))) 12. excel用函数提取某个符号前的字符串?比如A1=复合PVC-85/1.5,在B1用什么函数提取“/”之前的值,就是提取出“复合PVC-85”?=LEFT(A1,SEARCH("/",A1)-1) 13. EXCEL自动输出某一范围的随机数值,比如A1到E99,全部自己输出1.10-1.99的随机数 =TEXT(RAND()*(1.99-1.10)+1.10,"0.00")*1 14. EXCEL排序例如 326 我想要结果是236 ;353我想要结果是335 - 2 - =MIN(MID(TEXT(B5,"000"),{1,2,3},1)*1)&LARGE(MID(TEXT(B5,"000"),{1,2,3},1)*1,2)&M AX(MID(TEXT(B5,"000"),{1,2,3},1)*1) 15.用excel求和后等于11.5,总是12 一:把单元格拉大点看看是否有变化?二:看看是否设置了小数点位数为0,工具----选项----编辑----自动设置小数点数为0的勾取掉?三:是否你的公式使用了ROUND或者ROUNDUP函数。 16. Excel表格问题:假设表1有1000个数据,表2有5000个数据,怎样才能知道表1中的数据在表2中有没有出现,有哪些数据出现过?假设在A列,B列输入:=IF(COUNTIF(SHEET2!A:A,A1)>0,"有","") 然后对B列进行非空筛选! 17. EXCEL设置在 A单元格输入30,在B单元格要变成0:30 =INT(A1/60)&":"&MOD(A1,60) 18. Excel判断比如一个表中,A为各分店商品名称,B为库存量,然后想做一个表,由各分店填好后,复制在一个计表中,一个公式就能统计出各种商品的库存总和? =SUMIF($A:$A,"a*",$B:$B) 19. excel中有3列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合并到一列里? =TEXT(A1&":"&B1&":"&C1,"H:MM:SS") 20. EXCEL里,比如:2个,26箱,50根,136台,去掉后面的字,只要数字?=LEFT(A1,LENB(A1)-LEN(A1) 21. excel 三列穿插变一列在EXCEL表中,如 1 2 3 4 5 6 7

利用SPSS做方差分析报告教程

利用SPSS做方差分析教程 在分享了SPSS安装包后,除了问我SPSS怎么安装的外,还有人问怎么做方差分析的。其实大家如果林业应用统计理论部分还记得的话,是可以用Excel来做方差分析的,不过稍显繁琐一点。当然,既然部分人已经装好了SPSS,而且SPSS做方差分析有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今天我就分享一下如何利用SPSS做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变量单因素、单变量多因素和多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三种,单变量单因素在林业应用统计书中第228页有详细介绍,相对简单,在这里不做重复,需要的同学可自行查阅。不过,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只在输入数据和选项上有所不同。 在这里不对方差分析的理论部分进行介绍,一句话来说,方差分析是用来比较不同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在我看来,大家的试验类型还是以单变量多因素为主的,如果分不清变量与因素,可以再去看书,也不再展开了。 下面我以书中第172页例三为例,做单变量多因素的方差分析。 为了从三个水平的氮肥和三个水平的磷肥中选择最有利树苗生长的最佳水平组合,设计了两因素试验,每个水平组合重复4次,结果如下表,试进行方差分析。 磷肥氮肥 B1 B2 B3 A1 51 59 33 35 21 22 35 34 16 32 36 21 A2 57 69 60 50 53 48 43 46 18 32 28 24 A3 58 45 63 69 65 48 57 54 40 43 36 29 表1 氮肥和磷肥树苗生长的生物量 可以看出大多数我们所进行的试验都可以归类于这种试验类型,特别是组培、嫁接、生根、或者不同处理之间测各种指标的试验,以下就在SPSS中输入数据。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篇一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ABS(数字) 2、取整=INT(数字) 3、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IF(AND(A2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

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公式: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 1、数组求和:{=SUM((G12:G21>100)*G12:G21)} [公式说明]:本公式为数组公式,可以对G12:G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据进行求和,而排除小于等于100的数据。输入公式时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结束,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使用注意]:1、公式中"G12:G21>100"部分表示求和条件,后跟实际求和区域"G12:G21"。如果有多个条件,可一并罗列出来。例如求大于100且小于115的数据之和,公式如下:=SUM(G12:G21>100)*(G12:G21<115)*G12:G21)。2、此数组公式只适用于单个区域求和,如果有多个区域,只能用多个SUM 求和,然后相加。例如对G12:G21和H12:H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汇总,公式如下:=SUM(SUM((G12:G21>100)*G12:G21),SUM((H12:H21>100)*H1 2:H21))。3、对于SUM函数的数组公式,可以用SUMPRODUCT 函数来代替,从而将数组公式转换成普通公式。例如本案例的公式用SUMPRODUCT函数后,普通公式如下:=SUMPRODUCT((G12:G21>100)*G12:G21)。 2、数据类型转换求和:=SUM(VALUE(H5),H6:H10,J5:J10,L5:L10);=SUM(--(H5),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 [公式说明]:SUM函数用于对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或者逻辑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它有1-255个参数。鉴于本题的特殊性,公式也可以改为"=SUM(区域1)",函数会忽略区域中的文本。 [使用注意]:1、SUM函数有1-255个参数。参数可以是区域,也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篇一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ABS(数字) 2、取整=INT(数字) 3、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

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 1. 调出数据分析命令窗口: 1.1 单击下图1中第一个红圈所示箭头,在出现的下拉框中,单击“其他命令”。 图1 1.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图2),依次单击“加载项”——“分析工具库-VBA”——“转到”,如下图2所示。

图2 1.3 在新弹出的对话框中(图3),勾选“分析工具库-VBA”,再单击“确定”‘ 图3 注:若您当时装office时没有装全,此时可能会提示您的系统缺少

一个配置,您只需要根据提示,选中office的安装文件,系统会自动完成配置安装,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步骤1.1— 1.3即可。 2. 数据统计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为例: 2.1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在“数据”菜单栏右侧看到“数据分析”命令窗口。 图4 2.2 单击“数据分析”,在弹出的对话窗中,选择左侧窗口中第一行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确定”。 图5 2.2 弹出如下对话框,单击“输入区域”右侧窗口,下图6中箭头所示,选择待分析的数据(图7),选择完毕,按回车键或者单击图7中红圈所示处按钮,回到“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图8)。注:一般数据默认分组方式为按列分组,进行分析,我们也可改为按

行分组,α一般默认为0.05(图6)。 图6 图7 2.3回到“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共有三种输出选项(任一种均可输出分析结果): 1)输出区域:单击“输出区域”右侧窗口(图8中红圈所示),在弹出新的对话窗后,选择您想要放置数据分析结果的位置(图9),

再按回车键或者单击图9中红圈所示处按钮,回到“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图10),并单击“确定”。Excel随即完成计算,在页面上出现分析结果表(图11),其中包含均值、方差以及P值。 图8 图9

Excel表格公式使用基本操作及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E x c e l部分函数列表. AND“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 R U E)”,反之返回逻辑“假( F A L S E)”。条件判断A V E R A G E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C O L U M N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CONCATENATE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合并COUNTIF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D A T E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D A T E D I F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D A Y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DCOUNT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FREQUENCY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IF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INDEX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I N T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 A L S E。逻辑判断 LEFT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 E N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 A X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 I N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M O D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数据计算 M O N T H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日期计算 N O W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显示日期时间 OR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 R U E)”。逻辑判断 RANK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数据排序 RIGHT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 取 S U B T O T A L返回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分类汇总 S U M求出一组数值的和。数据计算

EXCEL单因素方差分析

E X C E L单因素方差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什么是方差分析?什么又是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t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着性检验。 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着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 单因素方差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一个因素分组研究,比较该因素的效应。 一、应用场景 基本思想: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如某克山病区测得11例克山病患者和13名健康人的血磷值(mmol/L)如下: |患者:0.84 1.05 1.20 1.20 1.39 1.53 1.67 1.80 1.87 2.07 2.11 健康人:0.54 0.64 0.64 0.75 0.76 0.81 1.16 1.20 1.34 1.35 1.48 1.56 1.87 问该地克山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是否不同? 二、操作步骤 1、选中数据,点击功能区数据—>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本操作需要使用Excel扩展功能,如果您的Excel尚未安装数据分析,可以参考该专题文章的第一篇《》。 2、在弹出的选项框里面,进行如下设置 3、点击确认,得到如下结果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24个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各不相同,如果用离均差平方和(SS)描述其围绕总均数的变异情况,则总变异有以下两个来源: 组内变异,即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使得各组内部的血磷值各不相等; 组间变异,即由于克山病的影响使得患者与健康人组的血磷值均数大小不等。 而且:SS总=SS组间+SS组内 v总=v组间+v组内 如果用均方(即自由度v去除离均差平方和的商)代替离均差平方和以消除各组样本数不同的影响,则方差分析就是用组内均方去除组间均方的商(即F值)与1相比较,若F值接近1,则说明各组均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若F值远大于1,则说明各组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应用中检验假设成立条件下F值大于特定值的概率可通过查阅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获得。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

Excel的SUM函数9种公式设置范例 1、数组求和:{=SUM((G12:G21>100)*G12:G21)} [公式说明]:本公式为数组公式,可以对G12:G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据进行求和,而排除小于等于100的数据。输入公式时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结束,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结果。 [使用注意]:1、公式中"G12:G21>100"部分表示求和条件,后跟实际求和区域"G12:G21"。如果有多个条件,可一并罗列出来。例如求大于100且小于115的数据之和,公式如下:=SUM(G12:G21>100)*(G12:G21<115)*G12:G21)。2、此数组公式只适用于单个区域求和,如果有多个区域,只能用多个SUM求和,然后相加。例如对G12:G21和H12:H21区域中大于100的数汇总,公式如下:=SUM(SUM((G12:G21>100)*G12:G21),SUM((H12:H21>100)*H12:H21))。3、对于SUM函数的数组公式,可以用SUMPRODUCT函数来代替,从而将数组公式转换成普通公式。例如本案例的公式用SUMPRODUCT函数后,普通公式如下:=SUMPRODUCT((G12:G21>100)*G12:G21)。 2、数据类型转换求和:=SUM(VALUE(H5),H6:H10,J5:J10,L5:L10);=SUM(--(H5),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SUM((H5)/1,H6:H10,J5:J10,L5:L10) [公式说明]:SUM函数用于对单元格区域的数据或者逻辑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它有1-255个参数。鉴于本题的特殊性,公式也可以改为"=SUM(区域1)",函数会忽略区域中的文本。 [使用注意]:1、SUM函数有1-255个参数。参数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表达式。如:=SUM(G5,10*25,G6*8)。2、如果是文本型数字参数,SUM函数是可以直接求和的;如果是引用单元格中的文本型数字(单元格的数字前添加半角单引号“'”),则求和时将忽略。例如G5的值是“'95”,那么以下公式的结果大不同。=SUM(10,"95")—结果为105,=SUM(10,G5)—结果为10。3、如果一定要对单元格中文本型数字进行求和,可以将它转换成数值。转换方法包括多种:利用VALUE函数转换、利用"--"转换和"*1"、"/1"方式转换。例如:=SUM(10,VALUE(G5))、=SUM(10,--(G5))、=SUM(10,(G5)*1) 3、多条件求和1:{=SUM(((G23:G32<100)+(G23:G32>110))*G23:G32)} [公式说明]:对于两个范围求和,即满足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进行求和,这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求和的公式思路不同。"案例2"的使用注意"中已提到,多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求和需要用"*"连接所有条件,表示同时满足多条件,而本案例中对多个条件用"+"来连接,表示对于多条例中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进行求和。本公式为数组公式。 [使用注意]:1、多条件满足任意条件即求和,在设置公式时对于所有条件需要用"+"连接,如本例中"(G23:G32<100)+(G23:G32>110)",然后对条件用括号括起来再与实际求和区相乘。如果缺少条件的外括号将得到错误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