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合集下载

世界大洋环流与水团分布

世界大洋环流与水团分布

世界大洋海流和水团分布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总特征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可以用风生环流理论加以解释。

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环流型有相似之处:在南北半球都存在一个与副热带高压对应的巨大反气旋式大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它们之间为赤道逆流;两大洋北半球的西边界流(在大西洋称为湾流,在太平洋称为黑潮)都非常强大,而南半球的西边界流(巴西海流与东澳海流)则较弱;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沿洋盆西侧都有来自北方的寒流;在主涡旋北部有一小型气旋式环流。

赤道流系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

这是两支比较稳定的由信风引起的风生漂流,它们都是南北半球巨大气旋式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南北信风流之间与赤道无风带相对应是一支向东运动的赤道逆流,流幅约300~500km。

由于赤道无风带的平均位置在3°~10°N之间,因此南北赤道流也与赤道不对称。

夏季(8月),北赤道流约在10°N与20°~25°N之间,南赤道流约在3°N与20°S之间。

冬季则稍偏南。

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

在洋盆边缘不论赤道逆流或信风流都变得更为复杂。

赤道流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湾流和人们通常把由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跨过赤道的部分组成的、沿南美北岸的流动称为圭亚那流和小安的列斯流,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以后称为佛罗里达流,佛罗里达流经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后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湾流的起点。

此后它沿北美陆坡北上,约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35°N附近)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兰德滩以南,海流都保持在比较狭窄的水带内,行程约2500km,此段称为湾流(也有人认为湾流起点为哈特拉斯角)。

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

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合称为湾流流系湾流方向的左侧是高密的冷海水,右侧为低密而温暖的海水,其水平温度梯度高达10℃/20km。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海洋环流(新)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海洋环流(新)

温盐环流 (大洋深层环流)
“深海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 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 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 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而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 也变成了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 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沿南大西洋、南极洲 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一次 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在这个过程中洋流运输的不单是能 量(温度 / 热能),当中还包括地球固态及气体资源等,不过 温盐环流最受人类关注的是其全球恒温的功能。温盐环流推测 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 。
船长下令:“收网!” 船员们拼命地往上拉渔网。可是,越拉,大家越害怕:从来都
是撒开的渔网,今天却被卷成长长的一缕,仿佛有一只巨手扯着渔 网,要把渔船拖向可怕的深渊。
“弃网!”船长胆怯地下令。 船员们操起斧头,三、两下就把渔网砍断了。然而,这一切都
无济于事,渔船仿佛被粘性无穷的胶水粘住了,一点也动弹不了 。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大洋环流概述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引起海水的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
海水运动派生的力:科氏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 1、重力、重力位势 重力:
G = ( 9.80616–0.025928cos2φ+0.00069cos22φ–0.000003086z)m / s2
北极航运的现状
1951年,美国年轻的海洋学者克伦威尔和他的同事,在太平洋的赤道海域进行鲔鱼生 活习性及环境条件的考察研究。考察的方式并不复杂,就是把玻璃浮子串在一起,布 放在16~20千米长的海面上,每个玻璃浮子下面,挂上铅锤和若干鱼钩。白天放下 去,晚上收回来。按照一般的常识,既然海流是向西流动的,布下的钓鱼工具自然应 当向西漂才对。然而令人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克伦威尔布放的沉到海面下的钓具一反 常规,竟一个个向海流的反方向漂着。细心的克伦威尔以为自己没有放好钓具,收起 来后,又重新布放,结果还是一样的。漂浮在海面的小船受海流影响,向西漂着,而 沉入海中的钓具却向东漂去。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大量的资料对比,他断定,在赤 道海域的表层海流之下,存在着一支像湾流那样巨大而稳定的逆向海流。这就是赤 道潜流。经过各国海洋学家的艰苦努力,最终查明,赤道潜流在三大洋中都存在。它 的表现形式是,沿赤道方向由西向东流动,横越三大洋。其范围是北纬2°到南纬2° 之间的海域内,形成一支与赤道对称的狭窄海流。它的垂直厚度在200~300米,全年 流速稳定。 课下:/v_19rrofcrv0.html

海洋学:第七章 大洋环流

海洋学:第七章 大洋环流

45 az
• 其中:
a 2 sin
Kz
V0
y 2Kz sin
: 二、受力分析与调整过程
surface
摩擦力与科氏力平衡
100-200 meters depth
: 三、空间结构
V0eaz 45 az
• 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于 风向的右方45度;
• 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 小,流向逐渐右偏;
界流等; • 按运动方向:上升流,下降流; •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
暖流等
大洋表层环流
California Current
Gulf Stream
回顾:大洋边界流的温度特性
二、影响和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牛顿第二定律
Mass Acceleration Force
dv F
dt
•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火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 运动方程:牛顿二定律
F
ma
m
dV dt
• 速度V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即V=V(x,y,z,t) • 实质微商:
dV V V dx V dy V dz V u V v V w V
dt t x dt y dt z dt t x y z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垂直尺度:几十到几百米 三维流动,水平显著,垂直方向相当微弱。
(为什么呢?) 有些海流沿垂直方向流动:上升流、下降流
潮流是不是海流呢?
海流的单位: 海流是矢量.
流速大小,单位为m/s; 流流向量:单为位:“S去v向er”dr,up地(S理V)=方10位6 角m3/表s 示,向流速北* 流 记为0,向东90。(风来流去)
2、压强梯度力:

水文学--水团

水文学--水团
1963 年2 月2 日,美国 “玛林· 凯恩”号油船 例行出航。这艘船上装配着现代化的导航仪器 及 先进的通讯设备。在出航的第二天,船上的船员还 向海港报告说:“油船已正常地航行到北纬26° 40′、西经73°的海面上。”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 却是“玛林· 凯恩”号油船发出的最后一份报告。 此后,这艘油船竟无声无息地失踪了,好像掉进了 深洞里。事后派船去搜寻,海面上连一滴油也未见 到。
•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是世界闻名的神秘海域,它地处 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 迈阿密(美国)和圣胡安(波多黎各)三点连线形 成的一个三角地带。几百年来,这里频繁出现离奇 的海难事故和其他一些神奇的事件。人们把这个恐 怖的海域称为“魔鬼三角”或“死事件与人类关系密切,科 学家研究的目的不仅要弄清其原因,而且希 望能提前对它做出准确预报。最近科学家认 为,利用卫星检测海洋和大气,有可能对厄 尔尼诺事件做出预报。
魔鬼三角
在南海有片神秘莫测、令世人恐惧的海域。这片海 域西起香港,东至台湾,南至菲律宾吕宋岛,面积约10 平方千米。自1979 年以来,不断出现航船失踪事件。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这些航船失踪后,竟未发现任何碎 片、油迹或尸体。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片海域的位置, 恰好与举世闻名的大西洋百慕大魔鬼三角的位置遥遥相 对,于是,中国南海“魔鬼三角”的称谓不胫而走。近 年来,随着海洋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大洋中发现 了中尺度旋涡。南海岛屿众多,沿岸流、南海暖流、南 海环流以及黑潮的汇聚,都为旋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可分为: 1、表层水(surface water):富溶解氧。 2、次表层水(subsurface water):高盐 3、中层水(intermediate water):低盐;高盐中层水:地中海, 红海 4、深层水(deep water):贫氧. 5、底层水(bottom water):高密。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我们⾼中地理中必学章节,其实归纳出来就是⼏张图⽚。

洋流⼜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沿⼀定途径的⼤规模流动。

全球主要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的反⽓旋型⼤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向流动的⼤洋环流.3.南极⼤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关.1.将多个不同洋域的热能传送⾄不同洋区(热能上的平衡);2.将多个不同洋域的养分往不同的洋区;3.将多个不同洋域含氧量不同的海⽔因洋流分布往不同洋区。

因此洋流在地球的⽣物圈和物理环境上起了重要⽽积极的平衡和带动作⽤,对⼤部分⽣物(包括陆地上)有存活上的积极帮助。

这是世界洋流的模式简图,请参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规律⼀: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的⼤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向流动。

规律⼆:在中⾼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的⼤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陆的周围,陆地⼩,海⾯⼴阔。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向流动。

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本暖流(⿊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利亚暖流②⼤西洋:北⼤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③印度洋:西澳⼤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地理世界洋流分类:1、按成因:风海流:形成动⼒为⼤⽓运动,规模很⼤。

第五章海洋环流

第五章海洋环流

第五章:海洋环流1、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海流一般是三维的,习惯上常把海流的水平运动分量狭义的称为海流,其铅直分量单独命名为上升流、下降流。

2、海洋环流:一般是指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接的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或流旋。

一、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一)成因:海流的产生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因:1、受海面上的风力驱动,形成风海流,也叫漂流;2、海水的温、盐变化,引起密度分布变化,形成热盐环流,也叫密度流。

(二)海流的分类:1、成因不同:风海流、热盐环流2、受力情况不同:地转流、惯性流3、发生的区域不同:洋流、陆地流、赤道流、东西边界流等(三)海流的表示方法1、拉格朗日方法2、欧拉方法(常用)海流流速单位:m/s流向(指海水流去的方向)以地理方位角表示:北0°;东90°;南180°;西270°。

流向与风向的定义恰恰相反,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二、海流运动方程海水的各种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其运动规律同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一样,遵循牛顿运动规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作用在海水上的力有多种,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1、引起海水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2、有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地转偏向力(科氏力)、摩擦力等。

(一)重力在海洋学中,把重力加速度是为常量,取为9.80 米每平方米。

对于静态的海洋,重力处处与海面垂直,此时海面称为海平面。

处处与重力垂直的面也称为水平面。

从一个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动单位质量物体到某以高度所作的功叫做重力位势。

连接位势相等的面称为等势面。

静态海洋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位势差。

(二)压强梯度力压强梯度力:单位质量海水所受静压力的合力。

他与等压面垂直,且指向压力减小的方向。

(公式)在静态海洋中,当海水密度为常熟或者只是深度的函数时,海洋中的压力的变化也只是深度的函数,此时海洋中的等压面必然是水平的,即与等势面平行,这种压力场称为正压场。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海洋环流是指在全球海洋中形成的水流循环系统。

它是地球上水分的分布调节系统,对气候、风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上存在着多个主要的海洋环流系统,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影响各有不同。

一、北大西洋暖流和陆地效应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中一股温暖的洋流,来自墨西哥湾的温暖水流沿着美洲东岸向北,经由美洲东北角流入北大西洋。

这条暖流对于北欧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使得这里的冬季温度相对温和。

同时,北大西洋暖流的暖空气也为北欧地区带来降雨,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还将热量和水分引入北极地区,提供了雪和冰的形成条件。

二、喜马拉雅山脉与季风环流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东南亚重要的地理要素。

这座山脉通过其高大的山峰,影响了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的季风环流。

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印度次大陆上的季风风向改变,从而引起了季风气候的出现。

季风环流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的降水非常重要,为农业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同时,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也因为季风气候而成为了重要的农业和人口聚集区。

三、赤道地区的洋流和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地区的洋流系统在全球气候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赤道附近洋流的主要特征是无规则的和多样性的,它们通过赤道上的热带雨林、河流和降雨的形成融入了大气循环系统。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热水异常增温现象,它会在2到7年周期内出现。

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包括风暴、洪灾、干旱等。

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对渔业、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四、南极洲周围的海洋环流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它周围的海洋环流在南极水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极海洋环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西风漩涡和南极循环。

西风漩涡是南极洋流最大的环流系统,它维持了大洋中的水循环和生物圈的平衡。

西风漩涡携带着水和热量,向北将深层冷水输送到南极洋面。

世界大洋环流联系的示意图

世界大洋环流联系的示意图

第 二 节
不同深度海洋水层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
在垂直方向上,水圈具有近地面集中分布特征、垂直分 层的特征和相态分异特征。 近地面集中分布特征: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地面附近,随 着离地面距离的增大水越来越少。比如,海洋、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都集中分布在地球表面。大气圈中的水也主要集 中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岩石圈中的水也是主要集中在它 的上部。海洋水占水圈总量的97.22%,海洋水分布面积具有 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第 四 节
五、海面升降与水的三相转化
波浪、潮汐等海水的运动形式,固然能使海面发生周期 性的变化,甚至像海啸能使海面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但 这种变化毕竟是短暂的,过后又会很快恢复原状。从长期看, 海面升降则与水的三相转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地球水圈的水 循环中,冰川积累与消融起着重要的作用。冰盖消融量的增减, 将直接影响海平面的升降。一般说,地球上气候较冷的时候, 冰川的规模就大,大量的水体从海洋转移到冰川上储存起来, 导致海面降低。气候转暖时,冰川退缩,大量的冰川融水,又 通过河流注入大海,导致海平面上升。因此,海面升降成了反 映气候变化的指示剂。 海面的升降会导致海岸湿地与低地的淹没、海岸带遭侵蚀、 洪泛与风暴潮灾害、盐水入侵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 响,特别是对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威胁更大。海面 的下降,又会使沿海的一些港口、航道废弃,使陆地上的降水 减少,大陆度增高。因此,科学家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第 一 节
大洋平均温度典型垂直分布 (Pickard et al, 1990)
第 一 节
世界大洋表面蒸发与降水之差(E-P)和 盐度(S)的径向分布 (据Wust,1954)
全球各海区表层海水 盐度不等,平均为35‰左 右,其中盐度最高的红海 北部高达42.8‰,而波罗的 海北部的波的尼亚湾,盐 度最低时只有3‰左右。世 界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分 布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 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 的高纬和低纬递减,呈马 鞍形分布。海洋表层海水 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受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制约, 其次受陆地径流、结冰和 融冰、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是指地球上海洋表层水体的运动方向和分布情况。

这些洋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风力、地形和水温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 大洋环流系统:全球性的大洋环流系统是表层洋流的主要分布规律之一。

在北半球,大洋的表层洋流呈逆时针旋转;而在南半球,表层洋流呈顺时针旋转。

这种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所造成的科氏力的影响。

2. 赤道洋流:赤道附近的洋流呈东向流动,被称为赤道洋流。

这是由于赤道地区的高温和潮湿气候导致的热量高度迅速上升,使得表层水体被推向赤道,形成了东向洋流。

3. 边缘洋流:边缘洋流是指沿着大陆边缘流动的洋流。

这些洋流受到海陆交互作用、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在大陆边缘,冷水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形成寒流;而暖水则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形成暖流。

4. 受地形影响的洋流:地形特征如海山、海峡和海峡等也会影响表层洋流的分布。

当洋流遇到这些地形特征时,它们可能会发生分离和碰撞,导致洋流的改变和混合。

需要注意的是,表层洋流的分布会随着季节、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同时,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洋流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这也需要考虑进去。

总的来说,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些规律对于预测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海洋学5-海洋环流

基础海洋学5-海洋环流
4,切应力 : , 当两层流体作相对 运动时, 运动时,由于分子 粘滞性, 粘滞性,在其界面 上产生的一种切向 作用力. 作用力.
海流运动方程: 海流运动方程:
第二节 海流运动控制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质量连续方程:
体积连续方程:(不可压缩 体积连续方程 不可压缩) 不可压缩
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第三节 地转流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风生环流)
1)赤道流系: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 赤道流系: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 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赤道流的特点:高温,高 高水色,透明度大. 盐,高水色,透明度大. 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2)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上层西边界流: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 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 湾流(Gulf Stream):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 合称为湾流流系. 合称为湾流流系.最大的暖流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 黑潮(Kuroshio Current):也称日本暖流.黑潮,黑潮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 续流和太平洋流合称黑潮流系.第二大暖流
世界大洋环流
第五节 大洋环流
2,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南北分量, 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高中地理洋流图

高中地理洋流图

世界主要的海洋 污染是什么?
石油污染
知识 拓展
规律 总结
石油污染的影响
知识 拓展
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1、油膜覆盖导致________________
2、使海域沿岸的气候更加炎热 干燥,干旱面积扩大
加剧 3、_____海洋污染的程度
例题
例题: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蒸发 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 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 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沙漠化效用”。 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用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C ) A 人类生活污染 B 陆地上工业生产污染 C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 港口建设
A.增加了湿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①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 高 ,说 明其原因 。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②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 的代号是 B ,并简述其原因 。 因为a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温差较小 ③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 秘鲁 渔场,说明该 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 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秘鲁寒流) 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④ ① ② ③
S
2007年广东高考题
(1) .图中洋流所在 的大洋为( B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 地环境的影响是( D ) B.降低了干热程度 D.加剧了干燥状况
南极洲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北海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规律 总结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四大洋洋流分布

四大洋洋流分布

印度洋海区
东北季风
冬 季
逆时针方向
北印度洋海区
夏 季
顺时针方向
西南季风
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逆时针 东暖西寒
60°
( 2) ( 1)
30°

30°
(3)南纬30°~60°: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冬逆夏顺
60°
( 1) ( 3)
洋流
具有相对稳定的流向和流速的 海水运动
分类:
暖流 水温高 水温低(从低纬流向高纬)
水温高(从高纬流向低纬)
按性质分
寒流倾斜流,密度流 补偿流 相邻海域海水补充
分布规律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太平洋
秘鲁寒流的主要成因
大 西 洋

世界大洋如何划分及各自特点

世界大洋如何划分及各自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臵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北美洲之间。 面积 南北长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 900千米,面积16624.1万平方 千米(不包括属海)。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 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地理分区 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的。 国家和地区 太平洋地区有30多个独立国家,以及十几个分属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岛屿 太平洋约有岛屿一万个,总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 面积的45%。 火山与地震 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约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 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的花彩状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 地带,活火山多达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称,地震频繁。 海洋资源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论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鱼类和其它动 物都比其它大洋丰富。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 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
海洋资源 大西洋中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 ,已勘探和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和 水产资源。 大西洋中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锰结核等。 大西洋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鱼类,其捕获量约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 捕获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渔获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60年代以后低于 太平洋,退居第二位 。但单位面积渔获量达250千克/平方千米,居世界首 位 。捕获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年渔获量约 占大西洋总渔获量的 45% ,大西洋占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渔场。高产区在南 北美沿岸。纽芬兰岸外地处湾流与拉布拉多洋流汇合处,是世界上最富的渔场。 20世纪後半期的过度捕捞,使几个传统渔场造成鱼荒,在北大西洋尤为严重。 洋底蕴藏极为丰富的锰核。在非洲西南部岸外海底有大量金刚石砂矿。北 海和墨西哥湾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英国诸岛岸外有少量的煤和锡。 世界溴产量的70%产自大西洋海水。(溴蒸气具有腐蚀性,并且有毒。 溴与 其化合物可被用来作为阻燃剂、净水剂、杀虫剂、染料等等。曾是常用消毒药 剂的红药水中含有溴和汞。在照相术中,溴和碘与银的化合物担任感光剂的角 色。)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汇总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汇总
2、气旋式环流(cyclonal circulation):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
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 (Characters of Series of Surface Circulation)
大洋表层环流各流系的特征 (Characters of Series of Surface Circulation)
概述(Summary)
一、定义及分类(Definition & Type)
1. 海流(Ocean current):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2. 分类(Type):
按成因分:密度流(density current),风海流(wind current),补偿流 (compensation current);
1) 顺岸风(coastwise wind)
风海流(Wind Driven Current)
2) 气旋(Cyclone)与 反气旋 (Anticyclone) 辐散(Divergence)、 辐聚 (Convergence)
惯性流(Inertial Current)
一、科氏力和加速度达平衡 (1) u+(2) v: (1) v-(2) u:
衡时的稳定流动。
地转流(Geostrophic Flow)
2、特点 (characters):
1)地转流流速大小与等压面和等势面的夹角的正切成正比,与科氏参 量成反比。
2)沿两面的交线流动, 北半球流向偏在压强梯度力水平分力右方90度。 3)在北半球,面向流去的方向,右面等压面高,左面低。 (内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主要体现在海洋的上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外压场引起的等压面倾斜则直达海底。)
地转流(Geostrophic Flow)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

地理世界洋流分布8字图简图
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我们高中地理中必学章节,其实归纳出来就是
几张图片。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
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全球主要洋流分布图
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 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
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关.
1.将多个不同洋域的热能传送至不同洋区(热能上的平衡);
2.将多个不同洋域的养分往不同的洋区;
3.将多个不同洋域含氧量不同的海水因洋流分布往不同洋区。

因此洋流在地球的生物圈和物理环境上起了重要而积极的平衡和带动作用,对大部分生物(包括陆地上)有存活上的积极帮助。

这是世界洋流的模式简图,请参考。

(海洋科学概论课件)第九章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海洋科学概论课件)第九章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2020/10/23
31
大洋环流与水团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 effects of wind driven current)
升降流(up&down welling) : 1)顺岸风(coastwise wind)
2020/10/23
32
大洋环流与水团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 effects of wind driven current) 2)气旋(Cyclone)与反气旋(Anticyclone) 3)辐散(Divergence)、聚(Convergence)带等引起
边界条件改为
u v w 0 x y z
Z=0
y
Az
v z
x 0
Z=h
u=v=0
2020/10/23
28
二、有限深海漂流
大洋环流与水团
做变量代换 z h ,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变为:
0
fv
Az
2u 2
0
fu
Az
2v 2
h
yAzv,xAzu0
0
u=v=0
2020/10/23
Global map of Ekman-induced upwelling (suction) and downwelling (pumping)
Tomczak and Godfrey (2003), ch. 4
2020/10/23
37
大洋环流与水团
Evidence of Ekman upwelling: surface nitrate concentration
2020/10/23
35
大洋环流与水团
Total Ekman transports (observed) calculated from the Hellerman- Rosenstein (1983) wind stress by Levitus (1998)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八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八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8)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第四章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第一节海洋环境一、海洋面积与划分海洋面积为3.1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海洋在南北半球分布不均匀,在北半球,海洋占半球总面积的60.7%,陆地占39.3%;在南半球,海洋占80.9%,而陆地只占19.1%。

同时地球也可分为两个半球,一个为水半球,集中了大部分水面,约占91%;另一个叫陆半球,集中了大部分陆地,但陆地也仅占47%(图4-1)。

根据海洋要素及形态特性,将海洋水域可分为主要部分及其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现分述如下:1.大洋洋是指远离大陆、深度在2000米-3000米以上的水域。

其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海洋因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

盐度平均为35‰,年变化小,水色高,透明度大,并且有着自己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世界大洋分为三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2.海海是指深度较浅,一般在200米-300米以内的水域。

面积较小,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

3.海湾海湾是指洋或海的一部分延伸入大陆,且其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4.海峡海峡是指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二、海底形态海底地形是渔场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平坦的大陆架渔场、隆起的海底地形等。

海海底形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海岸带、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起)和大洋盆地(包括深海平原,各种海底高地和洼地等)。

1.海岸带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的界限,是指那些当水位升高时(由于潮汐、风等因素引起的增水)便被淹没,水位降低时便露出的海陆相互作用的区域。

由于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区,因此是引起海岸轮廓的改变、海底地形的变化和海底沉积物移位进行得最为迅速的地方。

海岸线是指海陆的分界线,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固定的。

由于潮位的升降和风引起的增水或减水的作用,海岸线能发生移动,在垂直方向海面升降的幅度能达到10-15米,而在水平方向的进退有时能达几十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湾流方向的左侧是高密的冷海水,右侧为低密而温暖的海水,其水平温度梯度高达10℃/20km。等密线的倾斜渗达2000m以下,说明在该深度内地转流性质仍明显存在。
黑潮
黑潮与湾流相似,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一支西边界。在洋盆西侧,北赤道流的一支向南汇入赤道逆流,一支沿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洲西南方又有一部分向北称为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进入对马海峡之前,在济州岛南部,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它具有风生补偿流的特征。
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近分为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为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来自高纬的亲潮汇合一起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一起横过太平洋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
西风漂流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是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绕极流,它们也分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其界限是:向极一侧以极地冰区为界,向赤道一侧到副热带辐聚区为止。其共同特点是:在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这一梯度明显的区域称为大洋极锋。极锋两侧的水文和气候状况具有明显差异。
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在洋盆边缘不论赤道逆流或信风流都变得更为复杂。
赤道流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湾流和
人们通常把由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跨过赤道的部分组成的、沿南美北岸的流动称为圭亚那流和小安的列斯流,经尤卡坦海峡进入墨西哥湾以后称为佛罗里达流,佛罗里达流经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后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湾流的起点。此后它沿北美陆坡北上,约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35°N附近)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兰德滩以南,海流都保持在比较狭窄的水带内,行程约2500km,此段称为湾流(也有人认为湾流起点为哈特拉斯角)。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佛罗里达流、湾流和北大西洋流合称为湾流流系 Nhomakorabea极地环流
北冰洋中的环流北冰洋内主要有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流及一些沿岸流。加拿大海盆中为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式环流,它从亚美交界处的楚科奇海穿越北极到达格陵兰海,部分折向西流,部分汇入东格陵兰流,一起把大量的浮冰携带进入大西洋,估计每年10000km3。其他多为一些小型气旋式环流。
南极海区环流在南极大陆边缘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由于极地东风的作用,形成了一支自东向西绕南极大陆边缘的小环流,称为东风环流。它与南极绕极环流之间,由于动力作用形成南极辐散带。与南极大陆之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此即南极大陆辐聚。这也是南极陆架区表层海水下沉的动力学原因。
3.大洋深层水的运动深层水介于中层水和底层水之间,约在2000~4000m的深度上。大洋深层水主要是由北大西洋格陵兰南部的上层海洋中形成的。东格陵兰流与拉布拉多寒流都向该海区输送冷的极地水,与湾流混合后下沉(盐度约为34.9,温度近3℃)开始向整个洋底散布。在大洋西部接近40°N处,与来自南极密度更大的底层水相遇,就在其上向南流去,直到南大洋.
1.表层水
具有高温、相对低盐特性,其源就是低纬海区密度最小的表层暖水本身。
2.次表层水
具有独特的高盐特征和相对高温,它是由副热辐聚区表层海水下沉而形成的,其下界为主温跃层,南北范围在南北极锋之间。
3.中层水
具有低盐特征,是西风漂流中的辐聚区表层海水下沉而形成。其深度约在1000~2000m的范围内。但地中海水、红海—波斯湾水是高盐的。
大洋冷水区的环流
冷水区的环流指大洋主温跃层以下与极锋向极一侧水域内的环流。包括中层水、深层水、底层水的运动与分布情况。
1.中层水的运动中层水主要由南极辐聚和西北辐聚区下沉的海水所形成,因此带有源地的低盐特征。
2.大洋底层水的运动大洋底层水应具有最大的密度,其主要源地是南极大陆边缘的威德尔海、罗斯海,其次为北冰洋的格陵兰海与挪威海等。普遍认为,南极威德尔海是南极底层水的主要来源,在冬季冰盖下海水(盐度34.6,温度-1.9℃)密度迅速增大,沿陆坡下沉到海底,一方面加入南极绕极环流向东流,一方面向北进入三大洋。
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海洋水文特征。这是由于信风几乎常年沿岸吹,而且风速分布不均,即近岸小,海面上大,从而造成海水离岸运动所致。
由于东边界流是来自高纬海区的寒流,其水色低,透明度小,形成大气的冷下垫面,造成其上方的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因此干旱少雨。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形成明显的差异。
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总特征
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导致了海水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道流,在赤道两侧分别向南与向北辐散,导致海水上升;在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之间(3°~4°N),由于海水辐聚而导致下沉;在赤道逆流与北赤道流之间(10°N)又形成了海水的辐散上升。由于连续性的原因,上述上升或下沉的海水在一定的深度上便形成了经向的次级小环流。它们分布在25°N~20°S之间,所处深度较浅,仅变动于50~100m之间。正是由于这些次级小型环流的存在,使得赤道海区表层的热量和淡水盈余向高纬方向输送,部分调节了热盐的分布状况,使其得以相对稳定。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
总特征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以经线方向为主,其分布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密度,因此仍以热盐效应起主导作用。但在某些海域海水的下沉或上升也会由某些动力作用引起。
次表层水的运动和分布
大洋表层以下与大洋主温跃层以上的海水称为次表层水,是由副热带海域(两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中间)的表层水下沉形成的。虽为高盐水,但温度也较高,在副热带辐聚的动力作用下,它只能下沉到表层水以下的深度上,然后重新分布。其中大部分水体流向低纬一侧,沿主温跃层散布,少部分流向高纬一侧,形成了以高盐为主要特性的次表层水。
4.深层水
北大西洋上部但在表层以下深度上是它的源地,因此贫氧是其主要特性。其深度约在2000~4000m的范围内。
5.底层水
源于极地海区,具有最大的密度。
北大西洋流湾流到达格兰德滩以南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称为北大西洋流。
北太平洋流 它是黑潮延续体的延续,在北美沿岸附近分为两支。
南极绕极流 由于南极周围海域连成一片,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环绕整个南极大陆(应当指出南极绕极流是一支自表至底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其上部是漂流,而下部的流动为地转流)。
东边界流
大洋的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以及印度洋的西澳流。由于它们从高纬流向低纬,因此都是寒流,同时都处在大洋东边界,故称东边界流。
4.大西洋深层水加入绕极环流的同时,逐渐上升,在南极辐散带可上升至海面,与南极表层水混合后,分别向北与向南流去,即加入到南极辐聚与南极大陆辐聚中去。大洋深层水的源地不是海面,因此贫氧是它的主要特征。
世界大洋的水团
总特征
世界大洋中存在着五个基本水层,即大洋暖水区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大洋冷水区中的中层水、深层水和底层水。如果按其温、盐等理化特性和源地作为条件,可在第一层等级把五层水视为五个水团。
赤道流系
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这是两支比较稳定的由信风引起的风生漂流,它们都是南北半球巨大气旋式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南北信风流之间与赤道无风带相对应是一支向东运动的赤道逆流,流幅约300~500km。由于赤道无风带的平均位置在3°~10°N之间,因此南北赤道流也与赤道不对称。夏季(8月),北赤道流约在10°N与20°~25°N之间,南赤道流约在3°N与20°S之间。冬季则稍偏南。
世界大洋海流和水团分布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
总特征
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可以用风生环流理论加以解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环流型有相似之处:在南北半球都存在一个与副热带高压对应的巨大反气旋式大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它们之间为赤道逆流;两大洋北半球的西边界流(在大西洋称为湾流,在太平洋称为黑潮)都非常强大,而南半球的西边界流(巴西海流与东澳海流)则较弱;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沿洋盆西侧都有来自北方的寒流;在主涡旋北部有一小型气旋式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