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环流形成
高一地理必修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2.洋流的分类(按冷暖性质分)
水温高海区 水温低海区 暖流 (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寒流 水温低海区 水温高海区 (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
纬度高
水温低
暖
寒
流
流
0º
纬度高 水温低
暖
寒
流
流
(活动)通过观察课本插图“南北半球洋流 模式”分析得出洋流的基本分布规律。
为什么是这种情况?
洋流的分类(从成因上)
60° 逆时针
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顺 时针,南半
球呈 逆 时针;
暖 30°顺时针 寒
东岸是 寒 流,西岸是 暖 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 方向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 西风漂流 。
30°(逆1时)针
西风漂流 60°
分布规律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图
太平洋
太
湘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高一地理
太平洋
纽芬兰 海域
大 西 洋
印度洋
“泰坦尼克号”首航没有进入北极海区,那么 使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海域的?
2.4 洋流
1.洋流定义
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 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 动,洋流又叫海流。
1.洋流分布规律
课堂练习
1、下图洋流环流是 北半球的,在 中纬低的大洋环流。 A是在东北信影风响下形成的 北赤。道暖流
B是在盛行西吹风拂下形成的 北太或平者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B
30°
A
2、下图大洋环流,若纬线为30度,则表示的是南 半球中低纬度的 大洋环流;若是在南太平洋C为 秘鲁流寒,D为 东澳流大,利E为亚暖 流。西风漂
大洋环流模式图
大洋环流模式图1.洋流的分布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见下图甲)(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见图乙)洋流的判定方法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N)。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4.判定洋流名称(1)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
(2)利用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判定洋流名称:依据已知的大陆或岛屿形状确定大陆或岛屿的名称;根据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关系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全球洋流及成因
全球洋流及成因海流(洋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动的路径大致固定,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
其中,洋流是海洋中大股海水的定向流动,洋流的温度、盐度和流向在各地大致一定。
洋流如按成因而分,有因风的摩擦应力而产生吹送流(drift currt),因海水密度不均而生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因海面倾斜而生的倾斜流(slope current),及因流体的连续性而发生的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其中以盛行风吹拂的吹送流最为普遍,次为密度差异而生的密度流。
洋流如依本身与周围海域之温度差异而分为暖流及寒流。
前者为洋流本身比周围海域高温,後者则比周围海域低温者。
至於凉流则是从温带流向热热的一种寒流。
海(洋)流随其成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以下一一作简述:1.吹送流:固定风向的风持续吹过海面,其对海面施加的摩擦力造成海水的流动。
有关吹送流的理论,直至艾克曼(Ekman)考虑流体摩擦力与地球自转偏向力後,才奠定了吹送流的理论。
例如:北赤道海流就是东北信风引起的,而北太平洋海流主要是靠西风吹送所致,因此又称为「西风漂流」。
2.密度流:因温度、盐度及所含悬浮物的不同,海洋内部的海水密度分布得很不均匀,水压的差异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像是在为陆地所环绕的海湾裏,海水的盐度通常会比较高。
地中海表层海水的蒸发量每秒钟约高达10万吨,所以海水盐度高达37%0(仅次於红海的41%0),特别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层水会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罗陀海峡,而大西洋盐度较小的海水会从潜流出去的高盐度水上层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补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曾为了躲避敌方的侦察而关掉马达,再利用上、下两层反向流动的洋流,顺流进出地中海。
图片:海洋寒暖流之分布图片:因海盐与密度效应产生的温盐环流与全球盐分传递系统。
地理备考:全球洋流的分布与成因
海流(洋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动的路径大致固定,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
其中,洋流是海洋中大股海水的定向流动,洋流的温度、盐度和流向在各地大致一定。
洋流如按成因而分,有因风的摩擦应力而产生吹送流(drift currt),因海水密度不均而生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因海面倾斜而生的倾斜流(slope current),及因流体的连续性而发生的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 t)。
其中以盛行风吹拂的吹送流最为普遍,次为密度差异而生的密度流。
洋流如依本身与周围海域之温度差异而分为暖流及寒流。
前者为洋流本身比周围海域高温,後者则比周围海域低温者。
至於凉流则是从温带流向热热的一种寒流。
海(洋)流随其成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以下一一作简述:1.吹送流:固定风向的风持续吹过海面,其对海面施加的摩擦力造成海水的流动。
有关吹送流的理论,直至艾克曼(Ekman)考虑流体摩擦力与地球自转偏向力後,才奠定了吹送流的理论。
例如:北赤道海流就是东北信风引起的,而北太平洋海流主要是靠西风吹送所致,因此又称为「西风漂流」。
2.密度流:因温度、盐度及所含悬浮物的不同,海洋内部的海水密度分布得很不均匀,水压的差异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像是在为陆地所环绕的海湾裏,海水的盐度通常会比较高。
地中海表层海水的蒸发量每秒钟约高达10万吨,所以海水盐度高达37%0(仅次於红海的41%0),特别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层水会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罗陀海峡,而大西洋盐度较小的海水会从潜流出去的高盐度水上层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补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曾为了躲避敌方的侦察而关掉马达,再利用上、下两层反向流动的洋流,顺流进出地中海。
图片:海洋寒暖流之分布图片:因海盐与密度效应产生的温盐环流与全球盐分传递系统。
大洋环流系统
海洋极锋带
黑潮、东澳大利亚暖流、湾流、巴西暖流、莫桑 比克暖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到西风带则转变为 西风漂流。西风漂流与寒流之间,形成海洋极锋带。 极锋带两侧海水性质不同,冷而重的海水潜入暖而轻 的海水之下,并向低纬流去。南半球因三大洋面积彼 此相连,风力强度常达8级以上,所以西风漂流得到 了充分的发展。
它对南北半球水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大西洋,南大西 洋的水可穿过赤道达北纬10°以北,并与北大西洋水相混合。
逆赤道流和赤道替流
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海水由于信风切应力南北向分 速分布不均和补偿作用而折回,形成逆赤道流和赤道替流。其基 本特征: 1)逆赤道流:与赤道无风带位置相一致,从西向东流动,流速约 为40-60厘米/秒,最大可达150厘米/秒,为高温低盐海水。 2)赤道替流:位于赤道海面以下,流动于南北纬2°之间,轴心位 于赤道海面下100米出,轴心最大流速约100-500厘米/秒。
(二)世界大洋深层环流系统
1. 暖水环流系统和冷水环流系统
大洋经向暖水环流分布的范围在北纬40°-50°之 间。其水文特征:垂直波动、对流较发达,温度、盐 度具有时间变化,受气候影响明显,水温较高。大洋 经向冷水环流全部分布在大洋深处,从两极大洋表面 一直伸展到大洋底部。其水文特征:垂直紊动不发达, 洋流主要作缓慢的水平流动。由于它源于高纬海区, 所以水温低、盐度小,成为冷水环流。
二、大洋环流系统
(一)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系统
大气与海洋之间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之中,大气在海洋上获得能量而产生运动,大气运 动又驱动着海水‘这样多次的动量、能量和物质交换, 就制约着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海面上的气压场和大 气环流决定着大洋表层环流系统。
1、大洋表层环流模式的特点:
第六讲大洋环流理论
使用滑动条件
I [1 ex / 2M
(cos 3x
2 M
1 sim 3x )]
3 2 M
v 2 I ex/ 2M (cos 3x 1 sim 3x )
3 M
2 M 3 2 M
2 I ex/ 2M sim( 3x )
3
2 M
2 M
Munk解和观测的对比
• Munk解不仅可以 得到西边界流,还 可以解出回流区
• 考虑上下面摩擦作用,积分Sverdrup关系
0v d0 fz w to w p bo k t ˆ t o tm o p bo tt cu k r l
• 假定垂直流速为0,忽略底摩擦的作用
VS
0Hvdz curl0
Sverdrup平衡给出了经向流速和风应力的
Ekman层运动方程
• 达到定常状态,只有科氏力和垂直湍摩擦 力平衡
风应力
垂直湍粘 性系数
Ekman流的垂直结构特征
• Ekman螺旋
• 海洋表层的流动 都基本符合 Ekman流特点, 在北半球,流动 偏向风的右方, 在南半球,流动 偏向风的左方。
Ekman层和Ekman层深度
• 风对海洋的直接作用只在Ekman层, Ekman层的深度表示如下(此时流动和海 表流速方向相反):
C(y)需要其他的边界条件确定
无滑动条件,则x=0处v=0
[1 ex / 2M (cos 3x 1 sim 3x )] 2 M 3 2 M
v 2 I ex / 2M sim( 3x )
3 M
2 M
I ex / 2M [cos( 3x ) 1 sim( 3x Nhomakorabea]M
2 M 3 2 M
温跃层环流理论发展
地理高考真题深研1海气相互作用
如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 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6~7题。区域定位 区域差异
6.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 无关的干扰选项 B.有暖流经过 日本暖流增温增湿 C.太阳辐射强 不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 D.靠近陆地 远离陆地,且靠近陆地的地方蒸
西北季风 冬季风干冷
A.降水少 关联小
B.辐射强 冬季太阳辐射较弱
C.海气温差大 夏季,温差较小,海洋洋面空气湿度大,
不利于蒸发,而冬季海气温差大,潜热促
D.风力强
使海水大量蒸发
渤海,黄海更靠近冬季
风源地,风力更大
南海
渤海 黄海
东海海域
东南季风 夏季风暖湿
关键能力
能力的形成在于练习的有效性, 多反思,逐字逐句去推敲高考题, 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注重从学 科本质特质——区域性和综合性 出发。
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热能储存库,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水分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
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 的形式返回海洋
全球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的作用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水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从 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变化。
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
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气候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多种灾害和生态失衡。
然而,许多人忽视了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1. 大洋环流的基本原理大洋环流是指全球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环流系统。
这种环流系统是由水的密度、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引起的。
全球大气环流与海洋表面温度和盐度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大洋环流格局。
大洋环流被分为暖流和冷流两种类型,其流向和速度随地理位置和季节而变化。
2. 大洋环流的调节作用大洋环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大洋环流对热量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全球暖流在将热量从赤道地区传输到极地地区的过程中,调节了地球的能量平衡。
这种热量传输使得地球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减弱了热带地区的过热,同时减缓了寒冷地区的冷凝。
其次,大洋环流也对水分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全球海洋环流将水分分布从湿润地区传输到干旱地区,保持了地球水分的平衡。
这种水分平衡使得一些干旱地区得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大洋环流的异常变化与气候变化近年来,大洋环流异常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洋环流正面临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比如洋流的减弱和路径改变。
这些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北大西洋洋流的减弱会导致欧洲地区的气温下降,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分布。
此外,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4. 保护大洋环流的重要性保护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保护大洋环流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海洋污染和降低过度捕捞等措施可以保护大洋环流的稳定。
其次,保护大洋环流可以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洋环流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维护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描述全球大洋环流
描述全球大洋环流综述表层环流来自北部的冷而重的北大西洋深层水首先沿西边界向南输运, 当流近赤道时, 相当部分被限制在赤道区, 并沿赤道向东流动。
然后才通过其它途径向较高纬度输运和扩散。
与此同时, 并不是所有的北大西洋深层水都被赤道所约束, 还有大量的水径直穿越赤道, 流入南半球。
在赤道南北的低纬度海域,因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作用,形成了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它们受大洋西海岸所阻而使西边的水位升高,主支流分别向南和向北流去,同时,各自有一小股支流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于赤道附近汇合,使水位抬升,因而形成了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在北半球中纬度海区里,向北的主支流即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被海上盛行的西风驱赶而转为向东流动,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都受海洋东岸阻挡而分成向南和向北的两个支流,北太平洋暖流向南形成加利福尼亚寒流,与北赤道暖流形成环流,向北形成阿拉斯加暖流,与从北冰洋向南的千岛寒流形成环流;北大西洋暖流向南形成加那利寒流,与北赤道暖流形成环流,向北一直与从北冰洋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形成环流。
在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向南的主支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巴西暖流受盛行西风驱赶,变成自西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因无海岸阻挡而形成绕地球流动的南极环流。
印度洋比较特殊,在赤道以南,南赤道暖流受大陆阻挡向南形成莫桑比克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受大陆阻挡,向北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形成逆时针的环流。
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
综述深层环流全球温度环流在北大西洋地区由于又冷又咸,密度变大,而表层洋流都在格陵兰南部汇集,海水下沉至深海,并向南大西洋流动,直至南极地区,此地由于温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变大,下沉至深海,然后分别向北、东扩展,一部分水流在非洲好望角附近流入印度洋,一部分一直向东绕过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入太平洋,并且补偿上升,形成较暖的洋流,然后在表层形成环流后再次流入印度洋,最后进入南大西洋,向北进入北大西洋。
洋流
南北半球盛行风所形成的风海流
盛行风 低纬信风 中纬西风 东北信风(北半球) 东北信风(北半球) 东南信风(南半球) 东南信风(南半球) 西南风(北半球) 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 极地东风 东北风(北半球) 东北风(北半球) 风海流名称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西风漂流(寒流) 千岛寒流、 千岛寒流、东格林兰 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南极环流
• 成因分析:梯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差异,导致 成因分析:梯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差异, 海水的密度差异, 海水的密度差异,在相同深度处因密度的不同往往表现出有不 同的压强,存在着压力差, 同的压强,存在着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往往是随着深度的增加 而更加明显, 而更加明显,于是也就引起了海水在一定的深度处从压力大的 海域流向压力小的海域,也就形成了密度流, 海域流向压力小的海域,也就形成了密度流,也就是说密度流 一般是在一定的深度处从密度大的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密 一般是在一定的深度处从密度大的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 度流的成因根本上是在于密度的差异, 度流的成因根本上是在于密度的差异,表现出在深层海水中才 有可能出现,而在浅层海水中由于这种压强差不太显著, 有可能出现,而在浅层海水中由于这种压强差不太显著,不足 以形成这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以形成这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洋流
大洋环流模式图
(1)太平洋表层环流 )
黑潮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心的顺时针环 流
北赤道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 逆时针环流系统
南赤道暖流 秘鲁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风漂流
北太平洋副极地中心的 逆时针的冷水环流
地理备考:全球洋流的分布与成因
地理备考:全球洋流的分布与成因海流(洋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动的路径大致固定,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
其中,洋流是海洋中大股海水的定向流动,洋流的温度、盐度和流向在各地大致一定。
洋流如按成因而分,有因风的摩擦应力而产生吹送流(drift currt),因海水密度不均而生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因海面倾斜而生的倾斜流(slope current),及因流体的连续性而发生的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其中以盛行风吹拂的吹送流最为普遍,次为密度差异而生的密度流。
洋流如依本身与周围海域之温度差异而分为暖流及寒流。
前者为洋流本身比周围海域高温,後者则比周围海域低温者。
至於凉流则是从温带流向热热的一种寒流。
海(洋)流随其成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以下一一作简述:1.吹送流:固定风向的风持续吹过海面,其对海面施加的摩擦力造成海水的流动。
有关吹送流的理论,直至艾克曼(ekman)考虑流体摩擦力与地球自转偏向力後,才奠定了吹送流的理论。
例如:北赤道海流就是东北信风引起的,而北太平洋海流主要是靠西风吹送所致,因此又称为「西风漂流」。
2.密度流:因温度、盐度及所含悬浮物的不同,海洋内部的海水密度分布得很不均匀,水压的差异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像是在为陆地所环绕的海湾裏,海水的盐度通常会比较高。
地中海表层海水的蒸发量每秒钟约高达10万吨,所以海水盐度高达37%0(仅次於红海的41%0),特别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层水会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罗陀海峡,而大西洋盐度较小的海水会从潜流出去的高盐度水上层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补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曾为了躲避敌方的侦察而关掉马达,再利用上、下两层反向流动的洋流,顺流进出地中海。
图片:海洋寒暖流之分布图片:因海盐与密度效应产生的温盐环流与全球盐分传递系统。
高中地理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第四章 第二节 洋流
第二节洋流课程标准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描述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特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形成: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在海洋表层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2.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①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②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①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②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分类(按性质)(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判断1.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洋西岸都是暖流。
( √ )2.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形成的是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 √ )3.极地东风带不能形成洋流。
( × )4.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1)全球环流①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
②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
(2)大陆沿岸①暖流:增温增湿。
②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海底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2)秘鲁沿海:东南信风吹拂,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营养物质上涌,形成渔场。
思考洋流除对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外,还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答案还会对海洋运输、海洋污染等产生影响。
探究点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美国宇航局使用一种新工具,借助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模拟来了解洋流数据,通过高对比度颜色变化显示洋流的温度、表面风应力、密度和流速等特性,以期揭示洋流形成与分布的更多奥秘。
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思考以下问题。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如何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海洋性气候,是由近海或大洋环流形成的温和、湿润气候,是比较稳定的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在某一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温度偏高,夏季温度偏低。
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是指离大陆较远,受暖流控制的区域,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低,夏季温度高,降水量丰富,大气湿度高。
该气候季节性明显,冬天比夏天凉爽,但冬季气温仍在0℃以上,夏季温度偏高,平均气温在18-22°C之间。
海洋性气候温带规律,海洋性气候温带规律是指地球上沿着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有近似面平行的海洋流动,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温度也越往北南两端越低,而同纬度上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形成了温带地区明显的温度规律。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种具有较长的暖季和较低降雨量的季节性气候。
它通常包括温带海岸湿润的气候,以及暖湿的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主要受太平洋气候系统和大西洋气候系统的影响。
太平洋气候系统影响的地区在阿拉斯加至非洲的西部,包括整个南美洲的西海岸以及日本,韩国,中国西部和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地区。
大西洋气候系统影响的地区主要在欧洲北部,北美洲南部和非洲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是降雨量较少,气温较高,多雾、阴天和风性变化等。
其气温受太平洋亚热带气流和太平洋暖汽暴的影响最为明显,当暖汽暴加强并向内陆推进时,气温将上升,致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变化比其他季节性气候更为明显。
此外,这种气候也会受到低压系统的影响,相对湿润的气温会使本已宜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更加湿润。
为什么需要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可以有效辅助农业种植布局计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也有助于识别地理位置影响一定区域气候特征,为预测极端天气提供有力支撑。
高二地理洋流的形成知识点
高二地理洋流的形成知识点地理洋流是指海洋中大规模水流的大致方向和走势。
它们对地球气候、海洋环境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地理洋流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洋流形成的知识点。
一、风力的影响风是地理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气候带的划分、风向的影响以及地球自转等因素都会影响风力的产生和方向。
不同风带的吹向不同的方向,这些风在海洋上会形成一系列的海洋风系统,进而导致地理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也对地理洋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地球自转会导致科氏力效应(Coriolis effect),使得北半球的洋流偏向右转,而南半球的洋流则偏向左转。
这种影响使得地理洋流在两个半球形成相对稳定的环流系统。
三、海洋水温的影响海洋水温的差异是形成地理洋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带地区水温较高,水体热胀冷缩程度较大,相对容易形成暖流。
而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水体收缩程度较大,相对容易形成寒流。
这些差异在海洋表面形成了一种温度梯度,使得水体产生一定的运动,促进地理洋流的形成。
四、陆地阻挡的影响陆地的存在也对地理洋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陆地可以阻碍洋流的自由运动,使得洋流在陆地周围产生回流、环流等运动形式。
例如,北大西洋洋流在东北美洲和西北欧之间受到格陵兰岛的阻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环流系统,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大洋盆地形状的影响大洋盆地形状也对地理洋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般来说,大洋盆地较窄的地区,洋流相对较强,流速较快;而大洋盆地较宽的地区,洋流相对较弱,流速较慢。
这种局部形态对地理洋流的分布与走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理洋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风力、地球自转、海洋水温、陆地阻挡以及大洋盆地形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地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而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洋流的形成原因
洋流的形成原因引起洋流运动的因素主要动力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对于洋流的形成你想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洋流是怎么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洋流的形成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吹送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
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也会对洋流方向产生一定影响。
大洋中深度小于二三百米的表层为风漂流层,行星风系作用在海面的风应力和水平湍流应力的合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后,便生成风漂流。
行星风系风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纬度变化,导致海面海水的辐合和辐散。
一方面,它使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出现水平压强梯度力,当它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在相当厚的水平层中形成水平方向的地转流;另一方面,在赤道地区的风漂流层底部,海水从次表层水中向上流动,或下降而流入次表层水中,形成了赤道地区的升降流。
大洋表层生成的风漂流,构成大洋表层的风生环流。
其中,位于低纬度和中纬度处的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在大洋的西边界处受海岸的阻挡,其主流便分别转而向北和向南流动,由于科里奥利参量随纬度的变化(β-效应)和水平湍流摩擦力的作用,形成流辐变窄、流速加大的大洋西向强化流。
每年由赤道地区传输到地球的高纬地带的热量中,有一半是大洋西边界西向强化流传输的。
进入大洋上层的热盐环流,在北半球由于和大洋西向强化流的方向相同,使流速增大;但在南半球则因方向相反,流速减缓,故大洋环流西向强化现象不太显著。
大洋表层风生环流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带,由于没有大陆海岸阻挡,形成了一支环绕南极大陆连续流动的南极绕极流。
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
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
(海洋科学概论课件)第九章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2020/10/23
31
大洋环流与水团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 effects of wind driven current)
升降流(up&down welling) : 1)顺岸风(coastwise wind)
2020/10/23
32
大洋环流与水团
四、风海流的附效应(Attached effects of wind driven current) 2)气旋(Cyclone)与反气旋(Anticyclone) 3)辐散(Divergence)、聚(Convergence)带等引起
边界条件改为
u v w 0 x y z
Z=0
y
Az
v z
x 0
Z=h
u=v=0
2020/10/23
28
二、有限深海漂流
大洋环流与水团
做变量代换 z h ,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变为:
0
fv
Az
2u 2
0
fu
Az
2v 2
h
yAzv,xAzu0
0
u=v=0
2020/10/23
Global map of Ekman-induced upwelling (suction) and downwelling (pumping)
Tomczak and Godfrey (2003), ch. 4
2020/10/23
37
大洋环流与水团
Evidence of Ekman upwelling: surface nitrate concentration
2020/10/23
35
大洋环流与水团
Total Ekman transports (observed) calculated from the Hellerman- Rosenstein (1983) wind stress by Levitus (19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洋环流形成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这就是"海流"。
不过,河流两岸是陆地,而海流两岸仍是海水。
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数百米深。
大洋中的海流规模非常大。
海流并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
在北太平洋,表层有一个顺时针环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
它们由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流、西风漂流和秘鲁海流组成的反时针方向的环流。
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环流,模样大体与太平洋相仿。
北大西洋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组成;南大西洋环流由
南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组成。
印度洋
有点特殊,只在赤道以南有个环流,位于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陆地影响,形不成长年稳定的环流。
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
北冰洋由于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只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环流。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
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
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
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
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层流,称为"风海流"。
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
当赤道
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原路返回东岸,二是转弯。
但是,因为"后续部队"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跟进来,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只得拐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
注哪里转弯呢?这时,地转偏向力帮助了它。
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
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
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进军途中,地转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