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基本过程和作用。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5.4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5.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是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

这节内容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之后,在前三节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就更加容易理解。

教材中首先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受水的流失,再用建议活动介绍气孔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最后介绍蒸腾作用的意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后练习中还拓展了探究植物气孔分布的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并不困难。

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以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比较困难。

所以这节课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拓展他们的知识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蒸作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希望学生认识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五、课时安排:1课时归纳设计表格归纳: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结,老师的归纳总结,突破重难点一: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从气孔是水分蒸腾出去的主要方式引入气孔在其中的重要性。

预习布置: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P91建议活动。

提出探究活动设:1.问题:2.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课后布置:将探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的实验方案布置给学生回答:问题;1.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吗?2.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一样?假设:1.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2.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多学生:根据实验假设及图预测试管水面的变化。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了解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尝试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4、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义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和分布教学难点叶片结构的观察、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教学突破教师引导、点播,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准备1、盆栽月季花5盆,塑料袋若干,细绳若干等。

2、新鲜的蒲公英叶片、清水、双面刀片、镊子、毛笔、培养皿、滴灌、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植物叶片的永久装片。

学生准备1、搜集各种植物的叶片2、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并搜集移栽植物的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呈现几副场景:悠然的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谈笑风生;马路上骄阳下急行的人们汗流浃背,两旁的行道树去依然沉静的挺立着。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树荫下就感觉到凉快?为什么路旁的行道树不会被太阳灼伤?大树为人们遮荫,久而久之会不会被晒死?3、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共同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究一:植物的蒸腾作用1、展示问题(1)夏天,人们经常在门前或室内撒一些水,为什么这样做?(2)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出了汗会感觉到凉快,为什么?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并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寻找结论⑴提出问题:植物能够蒸发出水分吗?⑵作出假设:植物能够蒸发出水分。

⑶制定计划:小组同学讨论,共同完成。

⑷实施计划: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各自运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月季花,大塑料袋,细绳),操作实施自己的计划。

⑸得出结论:由学生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⑹表达与交流:在班板内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实验装置,并说明所得结论。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厚,分析比较实验设计,重点分析不完善之处:将整个月季花、花盆和植物体一起罩住,不能排除水是由土壤蒸发出来的可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学习流程(一)学生课前预习:阅读书本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植物体内的以形式散失到。

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要是通过上的来完成,叶柄和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和,与此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防止叶肉内细胞被阳光灼伤。

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主要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降低了大气的。

(二)教师课前准备1.植物的蒸腾失水: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只能套住茎和叶),管内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及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分析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测定蒸腾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蒸腾作用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2.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Chapter 5.4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第1、3、5题,巩固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设计实验,让学生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5.4节“蒸腾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针对蒸腾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 反 思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课 题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一)
教育
教学

5.4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4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4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四、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植物蒸腾作用现象”的相关实验,用于课前的导入部分。

2.收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包括:旁晚或阴天移栽植物,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到了冬天会落叶等等。

3.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新课导入1.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大家最想选择的旅游景点是哪种类型?(意在引导学生说出森林中可以感受到低温,湿润。

)2.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什么呢?(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暂不做评价,作为整节课的引子。

)(二)新课学习【过渡】: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前面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实验。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①植物的蒸腾现象: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减掉下部分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A.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B.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C.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上没有水珠。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测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重点内容。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蒸腾作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晰,回答准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详细。
4.拓展阅读和课堂练习巩固要求独立完成,确保知识的掌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互助,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引发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3.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尝试在家中种植一株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关注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生活实例导入:教师以生动的植物生长实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北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

北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教案

孔数目和分布时,想一想,怎样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大家说得很好,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种生物学上求平均值的方法—五点取样法。

(向学生展示五点取样法的示意图)在我
们生物学上,有一种常见的调查方法叫做五点取样法。

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取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所以我们可以依照此方法选取叶片的下表皮,再求得气孔数目的平均值就可以作为最后的实验结果。

比较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时,应该怎么办?
真聪明。

生记下:多处测量求平均值即可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

取样法。

中,消耗水分的去向)。

1%~5%。

散失到体外。

蒸腾作用。

3.5.4蒸腾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4蒸腾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学生完成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作业环节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符合实际学情,能够有效解决蒸腾作用的重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掌握蒸腾作用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2.当堂检测:
-教师设计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解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3.检测题目:
请根据以下情境,回答相应的问题。
情境:某科学研究团队在热带雨林中进行植物蒸腾作用的研究。
问题:
1.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认同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巩固和应用新知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5.4 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应用
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树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难点:
1、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在上述两个生理过程中都有水的参与,说明水对于植物体非常重要。

从根本上讲,水是从哪里来的?植物吸收的水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本节课的引言还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是因为植物具有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课题。

2.关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套演示实验装置,即准备三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没有叶的枝条、少叶的枝条和多叶的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套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

在实验的前一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在家里做探索性实验,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枝叶茂盛的基叶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二天,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带一套实验装置到学校。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1)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
(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思考并且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地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教师进一步指出,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套演示装置放在讲台上,请两名学生到台上仔细观察并告诉全班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套实验装置所发生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由叶片来完成,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多少成正比关系,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散失的水分越多。

为了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可将课本p63图1一38水分蒸腾的全过程绘制在投影片上(或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

对着示意图进行提问: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导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一步指出,植物体内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联通的。


(3)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一系列的提问,促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最后教师利用板书总结出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根、茎、叶的导管一叶肉细胞一气孔一大气
3.关于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教材对此未做过多的解释。

教师可以利用气孔开闭的活动模型或复合投影片演示保卫细胞的结构以及控制气孔开闭的过程,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使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4.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呢?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看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自然界中,水确实是往低处流,但是如果加上动力,水也可以往高处流。

平时人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就可以沿着吸管被吸人口中。

植物体内的水从低向高处流的原因就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蒸腾拉力,即能促进根毛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也可以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沿着导管向上运输。

教师利用投影片指出,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

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呢?然后让学生看书和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练习设计:
(1)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夏季造林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3)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荫?
(4)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