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问题
最新文章人民网[微博] 陈昊2013-06-04 21:16
战俘问题
朝鲜战争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都俘虏了一些战俘。但从数量上来说,美韩方面俘虏的战俘多,中朝方面俘虏的战俘少。中朝方面谈判代表最初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了,认为战俘问题已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按相关规定办就是了。但周恩来却从一开始就认为美国会就此做文章,因而预先规定了谈判战俘问题的方案。1951年9月,“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周恩来曾专门召见代表团团长、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研究战俘交换问题。周恩来建议俘虏中的“外俘”由志愿军负责,“伪俘”由人民军负责。所谓“外俘”是指美、英等外国军队的被俘人员,“伪俘”是指南朝鲜军的被俘人员。周恩来指示杜平回朝鲜后将上述建议同金日成商量。金日成得知周恩来的方案后,表示赞同周恩来的建议,让杜平与朝方负责战俘工作的张平山具体研究拿出办
法。
果然,美国开始在战俘问题上做文章了。10月29日,杜鲁门明确表示不赞成全部交换战俘,除非能以此换取中朝方面的重要妥协,而这些妥协靠其他方法是得不到的。
12月11日下午,双方开始谈判战俘问题。中朝方代表是李相朝和柴成文,美韩方代表是美国海军少将李比和陆军上校希克曼。谈判是在一顶绿色帐篷内进行的。时值隆冬,尽管帐篷内炉火正旺,但仍寒意袭人。刚开始,双方代表虽紧崩着脸,但碰面后还能相互点点头,随着舌战的加剧,这仅有的一点礼仪也消失了,代之以相互的攻击和指责。
在战俘问题谈判中,中朝方面掌握的原则是:不急于说出双方被俘人员的数字,着重确定遣返战俘的原则、时间和手续,“反对敌人所提一对一换俘的原则而坚持我们有多少送多
少即全部遣返的原则”。按此原则,会谈一开始,中朝方代表即提出停战以后迅速释放与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但美韩方拒绝先讨论这种原则问题,坚持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先交换有关战俘数字等材料,否则就拒绝讨论遣返战俘问题。这样,会谈就陷入了僵局。
还是美韩方面沉不住气了。16日,他们先让步了,表示放弃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而只谈交换战俘材料,并说材料一经交换即进入遣返原则的讨论。中方代表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毛泽东。17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
彭德怀:“你们既已掌握了准备交换的全部外俘和伪俘的名单,同意你们在17日下午会议中答应对方先行交换俘虏材料,并就材料的编制交换意见,以便18日正式交换全部材料。”金日成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于是,中朝方谈判代表在会谈时表示同意美韩方意见。12月18日,双方交换战俘名单。美韩方向中朝方交来一份132474人的战俘名单,中朝方向对方交出了一份11511人的名单。
看了名单后,双方代表都不满意。中朝方代表指出,对方交来的战俘名单只是用英文字母拼写的姓名和战俘番号,均没有中文和朝文姓名,更没有部队编号、职务、衔级,根本无法核对。而且交来的132474人的战俘名单,比对方所称战俘总数少1456人,比对方红十字委员会宣布并转交中朝方的战俘名单少44205人。中朝方代表质问对方: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列入移交名单?美韩方对名单不满意的理由是:美军“失踪”12000多人,中朝方提出的美军战俘只有3000多人。美方据此向中朝方提出质询,要求中朝方面对1058名非朝鲜籍战俘做出交代;要求中朝方面对所提供的韩军战俘数字与韩国“官方档案中列为在战争中失踪的数字”不符给予“完全适当而满意的答复”。
其实,美韩方面这是故意刁难。中朝方自然予以驳斥,并在驳斥中说明:726人在由前线送回战俘营途中由于飞机或炮火轰炸死亡,或在战俘营因病死亡,或在转运途中逃亡。另
有332人正在清查中,希望对方提出名单来源。同时谴责对方没有任何权利以失踪数字为依据提出战俘数字的要求,强调释放战俘是我方一贯的政策,我方目前收容的战俘数字小于我方曾经俘获的你方人员的数字,这是很自然的。中朝方站在理上,美韩方代表无话可说,不得不同意讨论遣返战俘的原则。
关于遣返战俘原则,中朝方早就主张按照《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遣返的原则,有多少就交换多少,坚持全部交换,而美韩方不同意这一原则。1952年1月2日,他们拿出一个解决战俘问题的6点方案。这个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一对一”的交换。如果一方交换完了,战俘名额不够时,就用“平民”顶替,再不够就让这些无人交换的战俘宣誓“我以后不再参加战争”,然后假释,让他们在对方的严密控制下“愿意到哪就到哪”。美韩方称这种方法为“自愿遣返”。中朝方认为,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想扣留中朝方面十余万被俘人员,当然不能同意。
为打破僵局,3月27日,中朝方提出了一个关于遣返战俘的谅解方案:双方所收容的非朝鲜籍的战俘及原籍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应全部遣返,原籍在收容一方地区的朝鲜籍战俘,如本人愿意返回家乡,恢复和平生活,可不予遣返。这个谅解其实是一个让步。但美韩方却自认为他们在战场上还有优势,手中战俘也多,傲慢得很。他们不同意中朝
方的建议,而于4月1日另外提出方案:每方所收容的一切战俘及被挽留平民,在1950年6月25日居住于收容一方地区者,除愿留原居住地者外,应予遣返;其他战俘,除不以强力即不愿遣返者,予以释放并使其定居于所选定之地点外应予遣返。遣返数字大约7万。
在谈判的同时,美韩方面还对战俘采取了虐待政策。他们用毒打、虐杀等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刺字、写血书、打手印,表示“不愿遣返”。国民党特工还策动、布置扣留大批志愿军战俘的计划。志愿军战俘对此进行了坚决反抗,引起了战俘营内的冲突,后来竟酿成美军开枪甚至动用坦克和空降兵屠杀战俘的严重事件。
谈判桌上的斗争仍在继续,而美国方面却发生了人事变化。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担任驻欧洲盟军司令,他在朝鲜的职位由克拉克担任。乔埃也离开了板门店的谈判桌,接替他的是哈里逊。
哈里逊对战俘谈判方案做了一些调整:在军事上继续对中朝两国施加压力,而在表面上则做一点让步。7月1日,哈里逊表示愿意“诚意地觅求停战,以终止朝鲜流血”,同时承认解决战俘遣返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一个在合理的程度上适合双方要求的解决方案”。对哈里逊的表态,中朝方在重申了全部遣返战俘的立场以后,也表示在遣返战俘的人数上可以作些让步。7月13日,美韩方提出要先遣返83000名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