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诗歌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对比,震撼人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样子.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情.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心情.5.(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写景艺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此类题目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等.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凤凰”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无奈和壮志难酬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描写“凤凰”遭遇抒发自己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生命孤独感.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悲伤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寄校书七兄李冶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注】①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②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登大雷岸与妹书》.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想象(或回忆,或虚写)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情景;下句写陆程,“使车”惟“寒星”相伴,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辛苦等意;整句诗以景写情,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低级官员穿青色章服.(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春意和蓬勃生机,为下文少年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风采.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厌倦,用自怨自艾语调表达了强烈归思.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顺畅,寄寓了个人身世之感.E.“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春天正在消逝.E项,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答案:DE(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春风得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C.词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E.词人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以实衬虚,以实证虚,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一往情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魂.解析D项,“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亲人.E项,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答案:DE(2)有人说,这首词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本诗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丈夫口吻来表达自己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缰绳,任马慢步行走.(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独特感受.E.全诗直抒胸臆,语句精练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解析B项,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E项,全诗应是“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而非“直抒胸臆”.答案:BE(2)“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这也是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意境升华.答案: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形象,结尾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孤苦心态.。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第一,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有所区别;第二,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

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如下。

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

(全国卷Ⅲ)《精卫词》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

(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XXX》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吕本中《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基础之上.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愤慨.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煞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人生感悟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前提是理解诗句基本意思.张说《邺都引》画线两句诗意思是,“城郭”和“西园”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只有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强调是世事沧桑变化,抒发是世事无常、生命短促感慨.第二段诗中画线句子是说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而人类存在则是绵延长久,因此“代代无穷已”人生和“年年望相似”明月得以共存,虽然抒发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哀而不伤”.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永恒和生命无限,强调人类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宫室.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这首词所抒发情感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感伤.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感慨.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思乡之情.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韩愈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诗写于842年,当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欢”,指代酒.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意图所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杜诗中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清冷.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洁白、繁盛之貌,其目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美丽景象.7.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望江南[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甫词中,“梦”中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法消散情感;李词中,“梦”中故园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思念和现实生活凄楚之感.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身份,即客居他乡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情怀,“日暖”属于想象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太阳照耀在南山石头上.C.首联,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值得依恋.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孤独寂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C项,“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老”字是“总是”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凄楚与痛苦.答案CE(2)唐代诗人崔涂《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情感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悲伤.9.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1)~(2)题.(11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小令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优美,引发读者丰富想象.B.小令中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结尾句虽然表达出词人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但更主要是体现出词人消极避世思想倾向,这是不可取.E.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渔父形象.解析C项,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生活足以让人间万户侯羡慕.D项,“这是不可取”理解有误,虽有其消极避世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暗影,抒发了他们不平之慨.答案CD(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位作者怎样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链接材料】江雪【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白词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表达出词人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思想;而柳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个渔翁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精神面貌.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情怀.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急切心情. B.韩诗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B项,句中“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遗憾、惋惜和不满情绪.C 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感叹,而非强烈愤慨之情.答案BC(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描绘有所不同,寄托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嗔怪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2)题.(11分)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琴.(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泪迹,羞于制作上宫宫琴.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贞亮之节.答案DE(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物象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住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乐器.(1)下列对本诗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E.古诗词中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字和本诗中“千家笛”“万里天涯”中数字都是实指.解析D项,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人们带来灾难.连年战争使战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怀.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抗清斗争和他自己家国之痛.E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白鹭直冲向蔚蓝天空.诗中“两”和“一”都是实指,是确切数字.而本诗中不是实指.答案DE(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尾联,请和《虎丘题壁》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尾联所表现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虎丘题壁》以伍子胥自比,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大志.《蜀相》则更多是对诸葛亮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爱国深情.②《虎丘题壁》中“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又表现了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积雪像洁白盐堆,歌舞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审美冲击.解析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答案AE(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景象,是一首纯粹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青竹变成了洁白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将是坦荡无边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评论.。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典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明窗槃礡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②玉花:玉花骢。

照夜:照夜白。

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对比”“技高一筹”错)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

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6分。

每点3分)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带答案)本份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诗词填空、诗词解析、古代诗词赏析和诗词鉴赏题。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题目和答案:诗词填空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昏酒醒处,却道奈何?诗词解析1. 脱句。

「纵是晴天白日,山花不会为谁而开。

」是对世事无常的反思。

2. 脱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

3. 脱作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描绘了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脱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当筵宴罢琵琶歇,乐思极妙不可别。

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凉别骸听已久,却下笔、泪翻乱,却把笳头扣碎花。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琵琶行》。

古代诗词赏析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坐而论道斜阳晚,舟弄月明碧泠泠。

风抛树叶天苍苍,人间月世水茫茫。

诗词鉴赏题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解释「若"不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中的不辞意思。

3. 这首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表达了什么样的形象?4. 展开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意象和感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项练习的完整版答案。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练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起坐”一词特别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嘹亮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欣喜之情。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消逝,夜幕驾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最终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

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盼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②,何时反旆勒燕然。

: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斗争早日成功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子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侈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芜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像,深刻表达了女主子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予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子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给予了本诗主动的社会意义。

(2)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①箨(tu)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琴兴常建①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②,可以徽黄金③。

【注释】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同榜进士,长期什室不得意,躺拜陶醉于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可为琴木,③徽,琴系琴弦的绳,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吕本中《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基础之上.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愤慨.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煞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人生感悟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前提是理解诗句基本意思.张说《邺都引》画线两句诗意思是,“城郭”和“西园”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只有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强调是世事沧桑变化,抒发是世事无常、生命短促感慨.第二段诗中画线句子是说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而人类存在则是绵延长久,因此“代代无穷已”人生和“年年望相似”明月得以共存,虽然抒发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哀而不伤”.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永恒和生命无限,强调人类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宫室.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这首词所抒发情感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感伤.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感慨.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思乡之情.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韩愈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诗写于842年,当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欢”,指代酒.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意图所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杜诗中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清冷.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洁白、繁盛之貌,其目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美丽景象.7.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望江南[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甫词中,“梦”中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法消散情感;李词中,“梦”中故园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思念和现实生活凄楚之感.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身份,即客居他乡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情怀,“日暖”属于想象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太阳照耀在南山石头上.C.首联,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值得依恋.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孤独寂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C项,“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老”字是“总是”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凄楚与痛苦.答案CE(2)唐代诗人崔涂《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情感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悲伤.9.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1)~(2)题.(11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小令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优美,引发读者丰富想象.B.小令中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结尾句虽然表达出词人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但更主要是体现出词人消极避世思想倾向,这是不可取.E.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渔父形象.解析C项,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生活足以让人间万户侯羡慕.D项,“这是不可取”理解有误,虽有其消极避世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暗影,抒发了他们不平之慨.答案CD(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位作者怎样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链接材料】江雪【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白词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表达出词人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思想;而柳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个渔翁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精神面貌.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情怀.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急切心情. B.韩诗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B项,句中“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遗憾、惋惜和不满情绪.C 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感叹,而非强烈愤慨之情.答案BC(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描绘有所不同,寄托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嗔怪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2)题.(11分)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琴.(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泪迹,羞于制作上宫宫琴.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贞亮之节.答案DE(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物象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住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乐器.(1)下列对本诗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E.古诗词中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字和本诗中“千家笛”“万里天涯”中数字都是实指.解析D项,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人们带来灾难.连年战争使战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怀.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抗清斗争和他自己家国之痛.E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白鹭直冲向蔚蓝天空.诗中“两”和“一”都是实指,是确切数字.而本诗中不是实指.答案DE(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尾联,请和《虎丘题壁》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尾联所表现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虎丘题壁》以伍子胥自比,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大志.《蜀相》则更多是对诸葛亮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爱国深情.②《虎丘题壁》中“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又表现了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积雪像洁白盐堆,歌舞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审美冲击.解析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答案AE(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景象,是一首纯粹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青竹变成了洁白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将是坦荡无边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