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x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x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答: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

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

专题47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C2.B2.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送子由使契丹》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送子由使契丹》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送子由使契丹》含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6分)解题思路从诗歌的标题可知,苏辙即将远赴契丹。

诗歌首联化用王勃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首联中的“云海”交代了兄弟二人相距遥远。

“那因”二字道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一向旷达乐观的苏轼不愿作小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 【白话诗歌】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

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契丹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

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念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

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说自己是中原的第一流人物。

【诗歌鉴赏】首联点题,写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尽管兄弟情谊颇深,乐观旷达的苏轼却不作小儿女之态。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①辛弃疾洗尽机心随法喜②。

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

谁与先生宽发齿③?醉时惟有歌而已。

岁月何须溪上记。

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

高卧石龙呼不起,微风不动天如醉。

[注]①词写于淳熙九年冬,当时作者被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中,闲居度日。

②法喜,佛语法喜,谓见法生欢喜。

③宽发齿,宽延齿落发白之期,亦即延年益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机心”指机谋之心。

首句言洗尽机谋之心,人就能随佛法向善,诸事欢喜。

B.二、三句承接首句,说秋思如春意一般,亦为赏心悦目之事,可助樽前之乐。

C.“谁与……”二句词人以反问的方式表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自己发白齿落的忧虑。

D.下片“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两句,词人以陶渊明自比,以陶渊明为榜样。

2.本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自己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沉醉于那微风不动的优美田园风光中,安心过平静的生活。

②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写词人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表达其洗尽机心、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反问的方式”错,这里是设问。

“谁与”二句写醉歌可以延年益寿。

词人以设问的方式,说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发白齿落的忧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卧”二句写躺在石龙上酣睡,别人叫都叫不醒。

周围一点风都没有,似乎老天也喝醉了。

这谁也不能叫醒的石龙不正是诗人的化身?他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其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恰似陶渊明来归隐。

他以陶渊明为榜样,以淡泊高雅的情怀,对待落职闲居。

其志在高山流水之心事,言其落职之后,将高卧不起,波澜不惊,安心地过寂寞的生活。

“微风不动天如醉”七字,写的虽是山中寂静如醉如寐一般的景色,却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洗尽机心”,淡薄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读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读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读史》含答案[2020全国卷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析]B项,“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误。

这首诗抨击的是许多历史被歪曲,许多历史人物得不到正确的历史评价的现象,并未涉及“身后湮没无闻”这种现象。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答: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诗歌鉴赏】这首诗针对当时社会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行抨击,表达了诗人的历史观。

首联发问,并以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古以来无数高人贤士的悲哀。

颔联承接首联,直指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更遑论流传至今的史实早已失真,再度叙写了历代高人贤士的悲哀。

颈联客观评价史书,认为流传下来的典籍并非都是精华,史书难以写出历代高人贤士真正的精神气质,揭示了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的道理。

尾联以无比沉痛的笔触写史书上的微末记载并不能完全表述出历代高人贤士的精神意趣,而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在这首诗歌中,王安石所揭示的先贤们的悲哀,不仅仅是先贤们的,同时也属于他自己。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送别》含答案[2022新高考Ⅱ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联系“胜境由来人共传”可知,“君到南中自称美”的意思是南中风景优美,你到了那里,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①直抒胸臆。

诗人在金秋八月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更添愁情,直言离别之愁。

②借景抒情。

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和失落之情。

③运用细节(动作)描写。

“云帆望远不相见”通过描写诗人久久地站在江边,远望友人的船远去,直到看不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解析]题干中的“如何表现离愁别绪”考查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中的“八月秋”“飒飒芦花”渲染出萧瑟的氛围,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复益愁”属于直接抒情。

“云帆望远不相见”景中有人,“望远不相见”以诗人久立远望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结尾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不相见的“云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传达出诗人心头的愁绪与失落。

【诗歌鉴赏】前两句通过想象写友人远去。

接下来两句通过夸赞友人所到之地的美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冲淡了友人的离别之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A4.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①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南歌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南歌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南歌子》含答案(2023春·江苏·高三统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苏轼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化世①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两聱牙②。

好伴骑鲸公子③、赋雄夸。

【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

②聱牙:乖忤违背。

③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

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的意境相似。

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

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

2.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

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早生华发”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

②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

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人渺小,才华无法施展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对比,突出了对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

③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希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理解有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渔人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进行比较;两种生活实则一脉相承,都是词人超脱旷达的精神体现。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和答诗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②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遭贬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亲送至贬所。

元明,黄大临的字。

②三声清泪,出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脊令,鸟名,喻指兄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答”一词表明黄大临先已写一首诗赠予诗人,故而诗人创作此诗以唱和兄长。

B.首联叙兄长万里相送而离别之事,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兄长离去让诗人伤心落泪。

C.诗人有远大的“攀天梦”,也有与兄长“对榻凉”的愿望,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

D.“脊令”相并,“鸿雁”飞散,诗人借此喻指兄弟二人患难与共而又天各一方的境况。

2.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

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4.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对雪》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对雪》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对雪》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用了借代的修辞,以“绿”来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无从着力的诗人形象。

16.(6分)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情?试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5.C16.(1)颔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2)颈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和以虚写实的方法,写出了作者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错,由“似”可知,“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是想象的,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时的情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颔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是说“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选用的意象主要有“云”“雪”“风”,其中“云”是乱云,“雪”是急雪,“风”是“回风”,旋风,描绘出了一幅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风中回旋的景象。

这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先写云后写雪,层次清楚,暗示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坐到急雪回风,这样就通过写景,表达出诗人身处战乱之世内心的悲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西风烈”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慷慨高亢。

B.以表现事物形态的“碎”来形容马蹄声的急,以“咽”来描绘喇叭声的低,准确而精彩。

C.下片起句豪迈,写出了娄山关的坚不可摧,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豪气激昂。

D.“从头越”这三个字表现了词人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无畏勇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15.本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以景作结,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②词人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群山绵延莽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境界壮丽沉雄。

③表现了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展现了词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错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红军夺取娄山关的异常艰辛,而非“固守”娄山关的“英勇”。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首先理解结尾两句话的意思,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前一句写山。

“苍山”即青山。

以写景句来收笔,可以判断其手法为比喻、以景结情。

“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

这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势萦绕于句中。

后一句写夕阳。

“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境界壮丽沉雄。

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事见《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用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运用比兴手法,为下文书写心志奠定情感基调。

B.颔联诗人言明家住襄阳。

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又称其“楚云端”,就地成对,无斧凿迹。

C.颈联以“乡泪”真挚之情对“归帆”想象之景,丝丝入扣,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D.尾联以景结情,大意为风烟迷失了去往渡口的道路,而茫茫的江水与海相平,在夕阳下荡漾。

16.(6分)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就形成意象。

试分析诗歌借助意象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5.A16.①诗人选用了落叶、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②作者又选用迷津、平海意象,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首联化用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错误。

首联没有化用典故,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

第一联是写景,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选用了落叶、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4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4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C.长孙皇后认为,生死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大赦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她一个妇人就扰乱天下之法,因此没有接受皇太子的请求。

D.从两则材料来看,唐太宗虽然反对对罪犯颁布赦令,认为这样做会使愚笨之人怀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他也曾赦免死囚近四百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

(4分)(2)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

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4分)5.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语及《尚书》中的话,分别想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①国,何得迕天威②。

【注】①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

②迕:冒犯。

天威:指唐朝的威严。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地僻”“山髙”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

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

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

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

7.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好游山水,他备有特制的鞋子专门用于登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这典故。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楼阁依地势而建、精致工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最新模拟试题中,古代诗歌阅读在作品的选择上,仍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诗,很受出题人的青睐。

题型依旧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

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还涉及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

客观题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集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于一题。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因此,它是帮助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我们要学会利用客观题的选项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诗歌鉴赏牢记五“关注”:(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一、(2020·广西来宾市高三5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小饮司马光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

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

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月下饮酒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语言诙谐幽默。

B.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人心中充满了愉悦。

C.诗人观察细腻,运用了视觉、触觉和听觉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尾联照应上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突出宾主宴饮的陶醉。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2020·陕西省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三三模)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宋)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筋①,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稿,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匕筋,羹匙和筷子。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两句描写了大雨将至的景象,山间的“云气”“回风”拉开了降雨的序幕。

B.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雨势,电闪雷鸣,如天河之水奔流而下。

C.词的下片写诗人登上隐静山观雨,看到雨势汹汹,开始担心人间百姓的安危。

D.整首词紧扣观雨,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申暗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意境开阔,寓意深远。

4.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诗人观雨的心理变化。

三、(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商妇吟①林景熙②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注)①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②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

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

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

B.“长忆”两句写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

C.“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作者的“思君之意”,透入纸背。

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针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6.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

四、(2020·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将军还边李益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①重,未许让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羡慕与激励之意。

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

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形象。

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行军迟缓。

8.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2020·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从戎曲谢眺选旅辞轘辕①,弭节②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注]①选旅:简选师旅。

輟辕:关口名。

②弭节:驾驭车子。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

B.“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

C.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氛。

D.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

10.这首诗写“从戎”,有人读出了从军赴边的豪情,有人读出了被征服役的苦痛。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六、(2020·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诗人之困。

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

一“苦”一喜”,对比鲜明。

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迷茫怅惘之感。

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1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请赏析戴诗和辛词中“蛙声”运用之精妙。

七、(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柳永长川波潋滟。

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①携书剑。

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②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

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注]①驱驱,奔走辛苦的样子。

②行役:受差遣而旅行,此处指柳永赴泗州(在今江苏境内)任泗州判官。

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词人舟行淮河的情景,河面波光粼鄰,短暂的雨后,水边平地的烟雾也随之消散。

B.上片描写雨后的芳草犹如用染料着过颜色一样,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画面色彩非常鲜明。

C.下片“又是”可见词人旅途劳顿,有多次投宿旅店的经历,暗含对羁旅行役生活的厌倦。

D.结尾描绘船家投宿前的欢乐,“渔灯一点”既是投宿目标,又暗示词人仕途将变得光明。

14.“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这两句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写景手法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本词这样写有何作用。

八、(2020·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元.白朴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冬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15.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曲的前两句连用6个意象,渲染了秋日薄暮冥冥的那种萧条景象。

B.《冬》曲的前两句以对仗句式,描绘冬日黄昏城门上空新月半挂的情景。

C.“一点飞鸿影下”而画风突变,“白草红叶黄花”或者是一种向往之景。

D.“淡烟衰草孤村”,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秀丽宁静风光的喜爱16.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请任举白朴一曲为例,简析其如何体现情景之间“妙合无垠”的境界。

九、(2020·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写湖光秋色,对仗工整,绘就了一幅绚烂的秋日湖光图。

B.词人未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的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奇妙遐想。

C.下片写明日天气更好,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露宿也内心惬意。

D.词作构思颇具匠心,情景交融,意境幽雅,足见词人对山水的喜爱。

18.请对本词上片后两句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十、(2020·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