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1961年,约恩孙 (Jonsson)制成长为50mm,宽为0.3mm ,缝间 距为1.0mm的多缝。用50V的加速电压加速电子,使电子束分 别通过单缝、双缝等,均得到衍射图样。
X 射 线 衍 射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衍 射
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电子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三、应用举例
海大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量子物理(3)
19-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9-7 不确定关系
复习
• 康普顿效应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装置 • 实验结果 • 解释
19-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电子显微镜
•由于电子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10-310-5数量级,从而 可大大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1932年,德国的鲁斯卡研制成功电子显微镜。 •我国已制成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14.4nm.n, 能分辨大个分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1年,德国的宾尼希和瑞士的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道 显微镜,他们两人因此与鲁斯卡共获1986年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金。其横向分辨率可得0.1nm,纵向分辨率可得 0.001nm ,它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和微电子学中起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
1927年,汤姆逊在实验中,让电子束 通过薄金属笛后射到照相底线上,结 果发现,与X射线通过金箔时一样, 也产生了清晰的电子衍射图样。
1993年,Crommie等人用扫描隧道显微 镜技术,把蒸发到铜(111)表面上的 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形 量子围栏,用实验观测到了在围栏内形 成的同心圆状的驻波(“量子围栏”), 直观地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电子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讲义课程的开展形式与内容原则上为:1,任课老师可选择其中的2~3个演示实验进行演示与讲解,其他的实验可让学生自行进行操作,并要求学生思考现象后面蕴含物理原理。
2,实验报告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2~3个演示实验进行撰写。
应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重点应放在对原理的阐述和理解上。
特别要强调的是:1、演示实验都是一套设备,需要对学生特别强调对设备的爱护。
2、需要重点提示学生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实验室功能介绍本实验室将全面支持同学们的大学物理课学习;本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了数十个定性或半定量实验。
本实验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趣味物理展品。
实验和资料将帮助你理解物理概念,帮助你体会实验构思的巧妙,帮助你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你开阔知识视野。
总之是为了帮助你早日成才!本实验室采取互动方式教学,除了观察教师为你做的演示实验以外,你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亲自动手做实验;你可以利用导学系统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你还可以在课外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实验室建设,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实验室的经历将会使你终生难忘!1. 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大一必修实验课物理实验教案分享

大一必修实验课物理实验教案分享引言:物理实验是大一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实验技能。
本文将分享大一必修实验课的一份物理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学习。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基本的电子元件(电阻、电容、导线等)搭建电路。
2. 掌握测量电路中电压、电流等物理量的方法和步骤。
3. 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定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电路测量。
实验器材:1. 电源(12V,恒压型)2. 变阻器3. 连杆式电表(万用电表)4. 电报筒5. 卷尺6. 电线7. 电阻器(多个不同阻值)8. 电容器(多个不同电容)9. 开关10. 示波器(选配)实验原理:1. 欧姆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电流I等于通过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导体的电阻R之商,即I=U/R。
2.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流的分支点处,流入该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点的电流之和。
实验步骤:注意:在进行电路搭建之前,请确保电源已关闭,以防触电或损坏电路元件。
步骤一:测量并记录器材参数1. 使用卷尺测量电报筒长度,并记录为L。
2. 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报筒内电线电阻值,并记录为R_电线。
步骤二:搭建简单电路1. 将电源连接到电报筒上。
2. 使用连接线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和电报筒两端。
3. 依次搭建电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器、电容器、开关等元件连接。
步骤三:测量电路参数1. 使用万用电表将电线连接到电路上,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阻值,并记录。
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各个节点(电阻两端、电容两端等)的电压值,并记录。
3.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各个支路(包括电源、电阻、电容等)的电流值,并记录。
步骤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所得到的理论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2. 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方法。
3. 将实验结果以报告形式进行整理,包括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和分析等内容。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学物理电子教案章节:第一章绪论课时:2课时年级/专业:大一物理学专业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材或参考书。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物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0分钟)教师介绍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意义和地位,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力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理论分析、数学建模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导students to review the knowledge.2.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对个人发展的价值。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1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或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教案内容的理解。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大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2)理解实验原理,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3)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难点(1)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2)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学习。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四、教学过程1、实验前的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
(2)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实验课的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实验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
3、实验原理的讲解(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实验的物理原理,结合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强调实验中的关键概念和公式,让学生清楚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
4、实验步骤的演示(1)教师亲自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演示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仪器的读数方法和数据的记录方式。
5、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6、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计算。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点,并探讨产生异常的原因。
7、实验报告的撰写(1)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电磁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静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容等基本概念。
(2)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等基本定律。
(3)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平衡、电场线等知识点。
2. 稳恒磁场(1)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等基本概念。
(2)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磁场的能量、磁通量守恒、磁介质等知识点。
3.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等基本概念。
(2)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4. 交流电(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交流电的合成与分解、有效值、瞬时值、相位等知识点。
(3)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 麦克斯韦方程组(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3)电磁波的能量、动量、辐射压等特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阐述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磁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电磁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电磁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_教案下载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授课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复杂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讲解1. 详细讲解本次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示范1. 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包括仪器的组装、调整和操作方法。
2. 强调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分组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
2. 组长组织组员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教师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2.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六、实验报告撰写1. 教师讲解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和内容。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总结与讨论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1. 实验指导书2. 实验原理课件3. 实验数据记录表4. 实验报告模板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
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3. 实验操作示范:15分钟4. 学生分组实验:60分钟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6. 实验报告撰写:15分钟7. 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学总结:本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教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详细的设计和指导,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验体验。
1.2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加深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名称:xxx(根据具体情况填写)2.1 实验目的(列举具体实验目标)2.2 预期结果(描述预期达到的结果)三、教材与设备准备3.1 教材参考书目(列举相关教材推荐,包括参考书籍、期刊论文等)3.2 实验器材清单(详细列出所需器材及数量)四、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4.1 实验步骤(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列出实验步骤,同时提供必要的图示或表格)4.2 注意事项•提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5.1 报告格式(确定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如字数限制、排版要求等)5.2 报告内容(明确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六、评估与反馈机制6.1 实验成绩评估方式(说明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考核方式和权重)6.2 学生反馈机制(设立学生对本实验教学的反馈渠道,如问卷调查或面谈等)结论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教案,确保物理实验课程能有效地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通过合理设计和严密管理,可以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和知识技巧提升。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