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范文word版 (3页)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篇一:跟师心得体会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
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1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
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
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
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一直以来都让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很幸运,我有机会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傅学习,这一段经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
我的师傅是一位在中医领域深耕多年的行家,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一颗仁心。
第一次见到师傅的时候,他正坐在诊室内,耐心地为一位患者号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患者。
我站在一旁,紧张又期待,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启的是怎样的一段旅程。
跟师的日子里,我每天早早地来到诊所,打扫卫生、整理药材,做好准备工作。
师傅看病的时候,我就在一旁仔细观察,用心记录。
师傅总是能通过望、闻、问、切,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症所在。
有一次,来了一位中年妇女,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师傅先是仔细观察了她的面色和舌苔,又询问了她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情况,然后让她伸出手来号脉。
师傅的手指轻轻地搭在患者的手腕上,眼睛微闭,神情专注。
过了一会儿,师傅缓缓睁开眼睛,对患者说:“你这是气血两虚,加上最近操心劳累,导致身体虚弱。
我给你开几副中药调理一下,不过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了。
”患者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
师傅开药方的时候也特别讲究。
他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斟酌每一味药材的用量和配伍。
有时候,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药方,师傅会思考很久,反复权衡。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师傅开了一张包含十几味药的方子。
开完方子后,师傅还跟我详细讲解了每一味药的作用和为什么要这样配伍。
他说:“中医用药就像排兵布阵,每一味药都有它的作用,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除了看病开方,师傅还经常带着我去辨认药材。
中药房里的药材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草药散发着独特的气味。
师傅会拿起一味药材,告诉我它的名字、功效和鉴别方法。
比如,师傅拿着一味黄芪,对我说:“黄芪这味药,主要是补气的。
你看它的切片,中心是黄色的,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而且闻起来有一股豆腥味。
”我认真地听着,仔细地观察着,努力记住师傅说的每一个细节。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并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跟随中医师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师徒传承的重要性。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师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跟随中医师的学习,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了解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师父不仅会教授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我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必须依托于临床实践,而实践则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
其次,中医的学习需要注重细微之处。
在一次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师父常常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象等,用心专注地听取患者的反馈。
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察和体察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中医的疗效来自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调理,准确的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而这些准确的判断和诊断往往依赖于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体察,这需要医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最后,中医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
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其中包含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机病证等诸多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师并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让我明白了,中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跟随中医师学习是我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力、专注力和综合能力。
这些不仅对我的中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将对我的未来医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父的教导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将牢记在心并继续努力学习,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热爱中医的学者,我有幸参与了一场跟师学习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通过跟随导师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惊叹于中医诊疗技术的精湛和独特。
例如,在诊断疾病时,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表象,更注重疾病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状况。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又如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等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药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认识到中医的实用性。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异表现。
以治疗感冒为例,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相较于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感冒更加注重人体的整体状况,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体质,预防感冒的再次发生。
再如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中医药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药通过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方法,调整患者的体质,降低血糖,有效控制病情。
这些实例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明白了中医的人文关怀。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中医在诊疗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不仅开具药方,还会给予患者生活作息、饮食调养等方面的指导。
这种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态度,让我深感中医的人文关怀精神。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引言中医学作为我国千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跟随老师学习中医知识,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并在此分享给大家。
本文将总结12篇中医的跟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归纳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研究中医理论时,了解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经络系统是由经络、经脉和经穴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
对于中医治疗和调理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激活或调整特定的经络来调节身体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
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跟随老师学习中,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了经络与针灸的关系,以及各种常用针刺技巧的应用。
例如,对于经络不通的病症,可以通过针刺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并达到治疗的效果。
同时,我也学到了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掌握中草药的常用种类和应用中草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学习中医期间,我逐渐掌握了中草药的常用种类和应用。
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并能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中医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草药的选择要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4. 了解中医诊断方法与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方法与望闻问切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舌质,以及听、问病史等方式,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同时,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通过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可以确立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探究中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六腑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并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跟随中医师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师徒传承的重要性。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师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跟随中医师的学习,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了解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师父不仅会教授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我观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习必须依托于临床实践,而实践则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指导。
其次,中医的学习需要注重细微之处。
在一次病例的诊断过程中,师父常常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脉象等,用心专注地听取患者的反馈。
这种注重细节的观察和体察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中医的疗效来自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调理,准确的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而这些准确的判断和诊断往往依赖于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体察,这需要医生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最后,中医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
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其中包含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机病证等诸多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师并不拘泥于某种理论或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让我明白了,中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跟随中医师学习是我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力、专注力和综合能力。
这些不仅对我的中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将对我的未来医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父的教导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将牢记在心并继续努力学习,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中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赖以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健康文化和医学经验。
中医跟师总结范文
标题:中医跟师之旅——感悟与收获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幸能够跟随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师学习,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以下是我在这段跟师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要想真正掌握中医技艺,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师傅在讲解病例时,总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某病例时,师傅不仅详细阐述了中医理论,还结合病例分析了病因、病机、治法等,使我受益匪浅。
二、中医诊断的准确性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是中医诊断的核心。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情,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运用四诊合参进行诊断。
师傅经常教导我,中医诊断要准确,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跟师,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对中医诊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中医治法的灵活运用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
师傅强调,中医治疗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通过跟师,我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疗的精髓,对中医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中医文化是每个中医人的责任。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魅力。
师傅不仅传授了我中医技艺,还教导我中医道德修养,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医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艺,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
五、跟师过程中的感悟1. 虚心学习:在跟师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向师傅请教,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素养。
2. 爱岗敬业:作为一名中医人,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时刻保持敬业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持之以恒:中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与实践。
在跟师过程中,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复杂的。
要想学好中医,要了解好了理论体系。
下面是带来的中医跟师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
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
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
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
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
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
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
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
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很幸运,我有机会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父学习,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初次见到师父,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从容自信的气质就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敬仰。
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早早来到诊室,跟随师父开始一天的忙碌。
师父看病时,总是全神贯注,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常说:“中医看病,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至关重要。
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病症,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情志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
”在诊断过程中,师父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他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询问患者的感受和病史,触摸患者的肌肤、脉象等,收集全面的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我曾经对切脉感到十分困惑,觉得脉象变化微妙难以捉摸。
师父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我,让我感受不同脉象的特点,并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
他告诉我:“切脉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要用心去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奥秘。
”师父开方用药也十分精妙。
他熟知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巧妙地配伍组方。
每一味药的用量都经过深思熟虑,恰到好处。
他常常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知药性,明药理,方能药到病除。
”在师父的指导下,我逐渐明白了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加减用药。
除了临床诊疗,师父还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和传承。
他经常给我讲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内容,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
他说:“经典是中医的根基,只有深入研读经典,才能领悟中医的精髓,提高临床疗效。
”在师父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真研读中医经典,每有心得,便与师父交流探讨,受益匪浅。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人文关怀。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5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5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我们所到科室都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病房管理规范,即使有病人加床也没有闹哄哄的感觉,护士基本不出病房,医护配合、分工明确、细致、敬业、和谐,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中医传承观念强,中医治疗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常规,注重健康教育,病人对各种治疗护理依从性强,这都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措施抓铁有痕的落到了实处。
为方便病人,在门诊和病房楼都设有自动售货机,门诊还设立了atm取款机,可以24小时服务,营养餐厅配餐送餐服务,点滴处体现出服务品质。
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学”经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些科室已经开始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了工作中。
在回来后组织的座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很大,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真诚的友情,只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内涵还没有系统学习,我们“走学团”相约争取下次再有机会相聚“走学”,为我院的发展建设,为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研修期间,我们按照由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及人文素养三大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强化学习。
可以说,这期研修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
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今公共管理和理论前沿,又关注了教育管理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
虽然本期研修班只有短短的17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治疗妇科疾病。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跟随中医妇科师父学习,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知识。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师父为人师者的崇高责任和中医妇科的广阔深奥。
通过跟师的经历,我对中医妇科的重要性、临床应用和传承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认识中医妇科(200字)。
跟师的起初,我并未真正理解中医妇科的意义。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
很幸运,我能够踏上中医师承之路,跟随师父学习中医的精髓。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医术上有所长进,更让我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
初见师父时,他那儒雅的气质和对中医的深厚情感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父常说:“中医之学,博大精深,非用心体悟不可得。
”从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这将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
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诊断的精妙。
师父在望闻问切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超的技艺。
望诊时,师父能从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细微之处洞察病情;闻诊中,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辨别其脏腑的盛衰;问诊时,师父总是耐心细致,善于引导患者说出关键信息;切诊时,师父手指下的脉象仿佛在诉说着身体的秘密。
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前来就诊,自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
师父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后,判断其为肝郁脾虚之证。
师父解释道:“患者面色微黄,情绪低落,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这些症状,便可得出诊断。
”随后,师父开出了疏肝健脾的方剂,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在跟师过程中,我也见识到了中药方剂的神奇。
师父对于方剂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常常能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有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师父开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师父说:“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是治疗风湿历节的经典方剂,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以及兼证进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关节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师父还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熟知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才能在组方时做到有的放矢。
除了医术,师父还注重培养我的医德。
他常说:“医者仁心,要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
”有一次,一位贫困的患者前来求诊,师父不仅为其免费诊治,还自掏腰包为其买药。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 有了新的启发时, 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 写一篇心得体会, 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 目标更加明确。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6篇), 供大家参考借鉴,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 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
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 一时很难掌握, 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这么多天,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 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 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 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同时, 能够被准确表达, 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 人类更多的知识, 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习, 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 临床实践证明,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 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 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 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若见淡白舌, 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 多是热证。
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 以便获取准确信息。
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 看舌之后必察咽喉”, 咽喉为“至阴之地”, 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 如咽喉红肿, 为有实火;红而干, 为阴虚;不红不肿, 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 为真寒假热, 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 则为真热假寒等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从有记忆以来,中医一直在传承着其特有的理论、医术和方法,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老练而神秘的传统。
作为一个中医跟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值得珍惜的学习体验。
在这次跟师学习中,我最佩服的大夫是医院行政的主任,他在给我们上课时,总是能用详尽的细节和数据一一为我们介绍中医的理论,将其与现代医学进行比较,并且传授了很多实用的养生方法等,让我们对中医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让我们对中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大夫是院里的临床大夫,他在带我们跟师时,总会给病人仔细解释中医的诊断,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给出合理的判断,让每一位病人都得到了最佳的治疗,并且在传授方法时,他也能够深入浅出,让我们更易理解,让我们更加接受中医的精髓。
最后,在诊所里,总是能看到许多在等待问诊的病人,很多人都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来,就算是临床上的大夫,也会仔细为他们诊断,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单单的医疗护理或者一味的药物疗法,用中医的方式让他们缓解病情或者改善症状,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让我认识到中医的奥妙所在。
通过这次跟师学习,我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优势。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第1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精彩内容规培基地:钦州市中医医院导师:林佳明规培学员:刘敏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中医师都肩负着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任,而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师承。
中医师承源远流长,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如金元四大家张元素将张氏之学传于李杲、王好古及其儿子张壁,李杲复传于罗天益。
明代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诸家私淑李杲;赵献可又私淑薛己、并传学于高鼓峰等人;张璐对薛己和张介宾二家之学均有所承受等等,即为后世所说的易水学派发展概况,也是中医师承发展的模式。
为使现代中医可持续发展,各大中医院校均设有中医师承类专业,在校的中医学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跟随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医医师学习临床经验。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有跟师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我们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努力成为知书达理、有继承创新精神的中医师。
通过这差不多一年多的跟师学习,我成长了不少,成长的背后是我导师教会了我坚持,带领我走上中医路,让我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学期间非常遗憾没有自行选择老师跟诊,自己自行学习中医好像总也不得法。
听闻规培期间可以选择跟随一位导师学习临床等各方面经验,感到非常庆幸。
经过双向选择,我终于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可以跟随导师学习。
我还记得那一天是2016年09月03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林佳明老师。
林佳明老师是副主任医师,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善于运用六经辨证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治疗过程中能够针药并用,内外兼顾,注重疾病背后的成因,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情绪管理。
林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温和而有力量。
他说我们规培这三年要有规划,要从经典入手,再实践临床。
即“读经典做临床”。
而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们确实是按照规划在学习成长。
夯实基础,学习伤寒从2016年09月起,根据导师的安排,我们每天背诵1条《伤寒论》条文,通过微信语音背诵打卡,每周二晚上讨论《伤寒论》原文2—3条;从2017年02月起,我们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中医人生;从2017年06月起,我们每周四下午于脑病科病房进行中医经典教学查房。
中医跟师心得(通用5篇)
中医跟师心得(通用5篇)中医跟师心得篇1在这次与中医的不期而遇中,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我曾疑惑,中医的疗效从何而来?这次跟师,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我在跟师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老师如何运用中医理论。
在诊断过程中,老师会详细询问症状,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和脉象,然后据此开出不同的药方。
我明白了中医不是简单地看病,而是要了解病根,找出病在身体中的位置。
通过跟师,我也了解了中医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平衡。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认识到,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身体内部的平衡,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症状。
这种平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来实现。
在跟师期间,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中医的治疗方法。
针刺、艾灸、拔罐……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艾灸治疗,那种温暖从身体深处散发出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总的来说,这次跟师经历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我认识到,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医病,更是医心。
中医的理念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感谢这次跟师经历,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医,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健康。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中医的理念融入到我的生活中,用中医的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我期待,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中医,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快乐。
中医跟师心得篇2在这次跟师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魅力和价值。
作为一个传统的医学体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他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病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也了解到了中医的原理和理论。
我导师常常强调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他认为,治疗疾病不仅要考虑病情,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因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中医跟师范文篇1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最新2018】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指导批阅意见-word范文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指导批阅意见篇一: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
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复杂的。
要想学好中医,要了解好了理论体系。
下面是带来的中医跟师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
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
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
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
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
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
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
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
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
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
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
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
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
方面知识。
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
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
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
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
面的基本方剂﹑成效。
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
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
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
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
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
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
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
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
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
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
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
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
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
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希望这
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
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
授的。
学生:胡美锋
篇二: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
令我
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
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
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
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
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
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
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
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
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
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
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
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
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
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
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
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
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