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一章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1)政治上的领导
(2)思想上的领导
(3)组织上的领导:严格控制和绝对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最高指挥权和领导权的控制
②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层层建立党组织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独具特色的政治工作制度保证对军 队的领导
29
2.4.3 党管干部
内容 任免干部的基本形式 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基本体制
制定和执行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干部进行具体管理
9
一、当代中国政治体制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 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 权机关。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 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 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 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 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和总统 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
政治权力结构的 横向关系
政治权力结构的 纵向关系
掌握了立法、行政 、司法、军队等全
部国家权力
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 及一部分立法权
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 只是掌握了中央或联邦 家的各个部分(从中央到 整体的行政权力,组织 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了中央或联邦的政府 .
执掌国家权力的方 式
直接领导
间接领导
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 艰苦的武装斗争取得的,
组织领导
发挥党的干部在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骨干 作用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基本表现 (按层次)
中共中央制定 一个时期的总 方针、总路线 或某一方面的 方针、路线
如:“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 点”
决定重大的计 划等
如:“五年计 划”、“年度计 划”、“政府工 作报告”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 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理解政治的四个维度
权力运作
公共事务 政治艺术
妥协与同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政治与国 家的关系
政治与阶 级的关系
政治与经 济的关系
政治与管 理的关系
三、政治的历史形态
专制政治 小农经济 更加关怀关注广 大人民的利益
20世纪君主制国家与 共和制国家演变图
拓展延伸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学说
掌权人数的多少
一人
政体 宗旨 公共利益 统治者自 身利益 正宗政体 变态政体 君主政体 僭主政体
少数人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多数人
共和政体 平民政体
推荐阅读: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第二节 政治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的内涵
雅典学园
4.社会契约论(1)

政府是人们为摆脱自然状态的不 便而自愿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目 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 和财产。 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不便, 防止战争,就应放弃自己的全部 或部分自然权利,将它们让渡给 一个公共机构——政府。代表公 共权力的政府是人们按照理性原 则形成的社会契约,是人们之间 自然权利的相互交换和转让。
资产阶级包括 民族资产阶级 与小资产阶级
现实国情
历史经验
无产阶级 专政、民 主共和国 等原则
马列学说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苏联模式
外 部 因 素
内 部 因 素
传统文化
计划经济 高度集权
经济体制
政治形势 战争时期的 基础
文化大革命; 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 “防修”“反修”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时间段:改革开放以后❖对象:中国政治与行政❖研究主题:中国政治理论、政府结构与运行机制、行政体制改革、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与行政等等。

●政治政治是一种在人的社会物质生长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基本活动形式,它的根本任务是对集体行动做出调节,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决策,对社会资源、利益、价值和权力作出分配和调整,这些决策和分配一般被认为对集体行动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决策加以实施。

●政府的含义(1)指制定规制、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这是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超弱意义的政府”。

(2)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这是次最广义的政府,也可以称为“次弱意义的政府”。

(3)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

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公共机关,都统称之政府,这是广义的政府。

(4)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这是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

(5)行政机关的核心部分,即内阁及各部,这是最狭义的政府。

❖第一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团+民间组织❖第二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社区政治机构❖第三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第四级政府定义:政府=国家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五级政府定义:政府=中央政府●政府的特征:权威的广泛性、成员的非自愿性、暴力的垄断性、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目的:❖安全:外御与抵制内乱;❖秩序: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正义: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福利:保障公民的福利和幸福;❖自由:认为自由重在祛除一切人民选择能力的障碍,自由是自由实现,自由是政治行动,自由即为创造。

●中国模式兴起的背景200年Joshua Cooper Ramo,"The Beijing Consensus",即北京共识。

乔舒亚·库珀·雷默的北京共识:不搞全面的企业私有化;不搞快速的金融业自由化;不搞自由贸易;不听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建议,坚持走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第⼗章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1.政治发展的内涵政治发展是指在民族独⽴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与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个⽅⾯:(1)政治发展是进步性的潮流,是伴随社会转型的政治进步;(2)政治发展是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国都存在⼀个政治发展的问题;(3)政治发展是⼀个过程,⽽且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不间断的漫长的过程;(4)政治发展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展开的;(5)在社会处于良性发展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途径是改⾰;(6)政治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体系发展、政治⽂化更新、意识形态变化、政治结构分化、公民组织化程度提⾼与民众,⼴泛的政治参与等;(7)政治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绝不是完全的“西化”;(8)政治发展的⽬标是政治体系的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2.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内涵。

改⾰开放以来,在⾃上⽽下和⾃下⽽上双重⼒量的推动下,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形成诸多民主实践形式。

(1)公推直选公推直选实现了公共权⼒授予与运⾏的民主化,强化了选民对新当选者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更⼴范畴和更⾼层次上的民主实践积累了经验。

(2)精英吸纳改⾰开放以来,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公民(特别是社会精英)逐渐形成相对独⽴的政治⼈格,开始对⾃⼰政治权利的⾃觉维护和对公共事务的⼴泛参与。

精英偏好和⾏为倾向成为政府体制稳定性的重要外部变量。

(3)“决策吸纳”与民主咨询与“精英吸纳”相⽐,“决策吸纳”的范围更⼴、民众表达与政府回应功能更强,它在决策的⾏政功能中融⼊了利益表达功能,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使政府⼴泛、经常地接触社会利益诉求,从⽽对社会意向有更敏锐的回应,实现了体制吸纳与公民参与的双向互动。

(4)“组织吸纳”与有序参政“组织吸纳”是对雏型化民间组织的体制吸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化途径来吸纳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整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整理

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一般意义的政府政府是人与机构的集合体,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它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指定并执行法律(纪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

国家机构的政府形式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政府一般都是指中央和地方全部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

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政府通常是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1、权力说。

统治的权力、管理的权力、控制的权力。

2、过程说。

认为政治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公共权力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过程。

3、分配说。

政治是涉及为社会进行的价值物和权威性分配的那一部分社会交往。

4、管理说。

政治被理解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章宪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体制从一开始就蕴藏着全能主义政治的因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

共同纲领1949年,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并公布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本来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进行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在国家还没有宪法的情况下,“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规定,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表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生的人民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政权。

“共同纲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条文,但它规定的一系列原则和政策,反映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是适应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临时宪法。

这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临时宪法,对于巩固新生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四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

在国家性质上,“五四宪法”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五四宪法”继续采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提法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五四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摘要自政府诞生以来,它在解决公共问题、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称职的政府,必然能够不断解决出现的公共问题、社会矛盾,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方式和速度,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公共安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政府这种解决公共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就称为政府能力。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界对政府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的制定。

早期公共政策研究学者认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政策一经制定,只要保证充足的经费和人员,政策就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执行,最终达成政策制定目标。

但现实并非如些。

步入20世纪70年代,政府政策的执行逐步受到学界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由此政府政策执行课渐渐成为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从而产生了许多政策执行理论。

我国的政策执行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的研究还很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政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提高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要求。

本文拟从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概念、地位、作用进行分析,结合国情,得出影响我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全文分为三部分:一、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理论分析。

二、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现状。

三、提高我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现状提升建议Ⅰ目录摘要...................... . (1)目录 (2)目录 (3)引言..................................................................4. (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1.理论意义 (4)2.现实意义 (4)(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4)1.国外研究现状 (4)2.国内研究现状 (4)(四)研究方法 (5)1.文献研究法 (5)2.比较研究法 (5)一、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理论分析 (5)(一)政府政策执行能力及相关概念 (5)1.政府政策的含义 (5)2.政府政策执行的含义 (5)3.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定义 (5)(二)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地位与作用 (6)(三)评估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标准 (6)1.前人提出的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评估标准 (6)2.本文提出的评价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标准 (6)(四)影响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理论因素分析 (6)1.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政策执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6)2.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政策执行能力的因素 (6)3.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7)二、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现状 (7)(一)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总体概况 (7)1.我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总体上效率低下 (7)2.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提高政策执行能力收效甚微 (7)(二)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1.不良执行 (8)2.政府政策执行成本高效率低 (8)3.政府政策执行主体滥用政策执行资源 (9)(三)政府政策执行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9)1.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部门职能界定模糊 (9)2.政府机构受部门利益驱使造成政策执行阻力重重 (9)3.政府政策质量偏低对政策执行能力的限制 (9)4.政府政策执行监控机制不健全对政策执行能力的制约 (9)5.政策执行主体执行素质偏低对政策执行能力的不利影响 (9)三、提高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建议 (9)(一)构建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 (9)1.培养政府政策执行主体先进的行政理念 (10)2.变革和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政府 (10)(二)加强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建设和机制建设 (11)1.科学界定各政府部门职能范围 (11)2.构建协调高效的政府政策执行机制 (11)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选拔机制和监控机制 (11)(三)培育政府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素质和能力 (11)1.加强政府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11)2.提升政府公务员的能力素质 (11)(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政府政策执行能力 (12)1.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的舆论监督作用 (12)2.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政策执行能力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一)研究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和平,各国政府都把精力集中于发展经济、社会治理方面。

基层治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

基层治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
•其一,一体– 第化四的级组织形态。
•其二,一元化的»党第的五领级导。
•其三,全能式的基层管理。
•其四,压力型的行政方式。 •其五,条块分割的管治权。 •其六,二元化的城乡分治。
14
第15页,共25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单击12此.2 当处代编基辑层治母理版的重标建题及特样征式
• 单击1此2.2处.2编改辑革开母放版以文来本基层样治式理的变革及特征
第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调整。
13
第14页,共25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单击12此.2 处当代编基辑层治母理版的重标建及题特样征 式
• 单击此1处2.2编.2 改辑革母开版放以文来本基层样治式理的变革及特征
1.农–村第基二层级治理的变革及特征
社体从制实•的第践一来三些看级核,心改制革度初安期排有并的没目有标完并全没改有变完。全达到,人民公
8
第9页,共25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单击12此.2 处当代编基辑层治母理版的重标建及题特样征 式
• 单击此处12编.2.1辑新母中版国基文层本治样理式的改造与重建
2.城–市第基二层治级理的改造与重建
新•中第国成三立级后,对城市基层治理体制也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其核心是
废除民国时–期第的四保级甲制度,在基层建立街、闾两级行政组织,将原来的保 改为街,甲改为»闾第,五街级设正副街长,闾设正副闾长。1950年,各城市成立
和兴起•的第时三代级,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观念急剧变革
的时代。这– 一第时四级期我国基层治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最为突出 的是国家权力»向第基五层级社会渗透,基层治理日益国家化、行政化、 官僚化。同时,近现代自治民主观念不断传播,地方自治兴起, 基层治理的组织与运行方式也开始向现代转型。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P261~268)第十章答:(1)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来确定的。

(2)中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以转变;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公民各种权利逐得到了体制认可和法律保障。

[机构改革与职能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3)发展方向:公共预算,大部制改革。

2. 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变革领域中一大亮点,对于村民自治的内容、意义与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村民自治改革是怎么认识的。

第九章(P242~246)答:(1)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村民自治的意义:A,维持农村稳定;B,促进基层民主建设;C,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

(3)村民自治的困难:A,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紧张,从体制层面看,现行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存在矛盾;从法制层面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规定过于模糊。

B,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汉的侵犯,村民自治所依托的国家体制环境,可以称为“乡政村治”模式,即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二元并存。

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和乡镇管理之间往往不能有机衔接。

从地方政府权力角度而言,村民自治是对乡村政府权力的重新划分,是对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分割,为了保持对农村的控制力,乡镇政府会想方设法干预村民自治的运行;从地方财政角度而言,分税制的实施使乡镇政府面临财政压力,部分乡镇政府试图凭借行政权支配村委会,使之成为汲取农村经济资源的工具;就法律制度而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

地方各级人大举行会议时,代表10人以上 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 属各部、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的质询案, 被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全国人大会 议期间的质询案,应由一个代表团或3名 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 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 人员3人以上联名、省级、地级人大常委 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全国人大常委 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经常委会 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 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与询问的区别:内容上,质询涉及的是 重大问题,询问可以是一般问题;从出发点 看,质询是由于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某 方面的工作不满意,需批评、质问,甚至追 究责任,询问是由于人大代表对议案涉及的 情况不熟悉,不理解,需了解情况;性质上, 质询是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一府两院”的一 种方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询问是权力机 关与政府沟通的一种途径,不带强制性;程 序上,质询有许多法律方面的规定,询问的 规定则较少
行使最高权力者为一人 行使最高权力者为少数人 行使最高权力者为多数人
君主政体(Monarchy) 暴君政体(Tyranny) 贵族政体(Aristocracy) 寡头政体(Oligarchy) 共和政体(Polity) 民主政体(Democracy)
(二)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理论 洛克认为,立法权属于大多数人的政体 是民主政体,立法权属于少数人的政体 是寡头政体,立法权属于一个人的政体 是君主政体。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两种 形式,一是世袭君主制:立法权属于君 主一人及君主的嗣子;二是选任君主制: 立法权属于君主,君主死后选定继任者 的权力属于大多数人。
规定了国家司法体系 的作用、组成、运作 方式 确定了行政机关的地 位、组成、责任、运 作方式 公务员管理国家日常 事务以免因政权更迭 造成社会动荡 规定公民通过选举产 生国家权力机关具体 办法 确立了社会各种政治 势力和党派的地位、 赢取政权的方式、规 则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第十章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答: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内涵。

政府发展的概念,是作为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而加以分析的,并且认为政府发展就市政府能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以转变;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划逐渐公开化;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利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公民各种权力逐渐得到了体质认可和法律保障。

发展展望: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公共财政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与民主、法制密不可分;确立了我国财政与预算的发展方向。

大部门体制改革之探索:机构整合;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制约又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决策中枢的综合协调能力,规范政府组成部门之外的机构设置;政府改革成就: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公共预算,大部制改革。

也可以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第九章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变革领域中一大亮点,对于村民自治的内容、意义与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村民自治改革是怎么认识的。

答:村民自治的法律定位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发展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基层民主、带动其他民主进层具有重要意义。

村民自治的困境:1、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紧张;2、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侵犯;3、村委会选举中的贿赂。

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意义:稳定、民主;困境:两委关系、控制、贿选。

3.第七章在处理中国的府际关系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选择性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重改革趋势,请谈谈你对这一改革趋势的认识。

答: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必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ming确界定重要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

类似于人们通常所谓的联邦制。

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为分析对象(2000-2010年)

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为分析对象(2000-2010年)
菩 1 州市垂虎板 学报21年第2 l 九 o1
地 方政 府 创新 与中 国政 治发 展
— —
以中 地方 府仓新奖入围 为分 国 政 4 项目 析对象( 0 21年) 2O O O一 O
口 黄 晓 东 黄 ,钫 J 、
摘 要 : 方政 府创新 是 转 变政 府 职能 、 高行 政效 率 、 地 提 改善 服 务水 平 的重要 途径 , 是提 升
活动, 迄今为止 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 , 申报项 目的地
区分 布 日益广 泛 , 申报项 目的数量 持 续增 加 , 申报项
目的影响不断扩大 , 经过课题组初选和全国专家委 员会复选 , 共有 14个项 目获得 了入 围奖 。本文将 1 在考察近五届“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1 14项获奖项 目的基础上 , 概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 的基本特征 , 进 而阐述地方政府创新与 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 系,
之中, 东部 地 区有 8个 , 括浙 江 、 苏 、 东 、 包 江 广 北京 、
上海 、 河北、 山东 以及福建 , 一共有 6 4个项 目, 占总 数的 5 % , 6 是地方政府创新活动 的“ 主力军 ” 中西 ; 部地 区一 共有 4 5个项 目获 得 入 围奖 , 占总 数 的 3 . 9 5 , % 仅四川和广 西两个省 份进入 获奖项 目的前 十 位。比较东部地区和 中西部地 区的创新 内容 , 两者 略显 不 同 : 部 地 区 的 地 方 政府 创 新 主要 聚焦 于 行 东
内容丰富的政府创新活动 , 不仅促 进了各地经 济的
快速发展 , 而且推动了中国的地方政治发展 , 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 20 自 00年 以来 , 中共
造性活动” 同经济领域内的创新( 。 尤其是经济体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点第一章当代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政府合法性的渊源。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人民民主共和政体。

2,宪法是一种组织法,它组织国家及其政府,界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它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凌驾于其他任何法律之上的国家基本法。

3,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1)宪法是国家的组织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2)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制宪和修宪均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满足特定的要求。

4,(论述)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人权保障原则(3)法治原则(4)分权制衡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分权制衡的概念:分权制衡分为分权和制衡两方面的意义。

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并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制衡是指这三个国际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保持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一种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形式主要特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各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依据(1)由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2)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战斗性和组织能力(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论述)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的区别(21页);4,中国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5,在党的历史上,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常任制和非常任制两种。

当代政府与行政教案

当代政府与行政教案

当代政府与行政教案第一章:当代政府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的定义与基本特征探讨当代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分析当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的定义与特征当代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当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座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小组讨论报告课后小测验第二章:当代政府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2.1 教学目标:了解当代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层级关系掌握当代政府的运作机制与决策过程探讨当代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2.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层级关系当代政府的运作机制与决策过程当代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2.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角色扮演报告课后小测验第三章:当代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3.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与方法探讨当代政府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当代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3.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与方法当代政府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当代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3.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政策模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政策模拟报告课后小测验第四章:当代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管理4.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当代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机制与方法探讨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中的创新与发展趋势4.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挑战当代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机制与方法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中的创新与发展趋势4.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实地考察报告课后小测验第五章: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5.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探讨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与互动模式分析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的意义与挑战5.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与互动模式当代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的意义与挑战5.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角色扮演报告课后小测验第六章:当代政府的财政管理与经济调控6.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掌握当代政府经济调控的手段与效果探讨当代政府财政管理与经济调控的挑战与对策6.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当代政府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与效果当代政府财政管理与经济调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6.3 教学方法:讲座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政策模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政策模拟报告课后小测验第七章:当代政府的法律制度与治理7.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功能掌握当代政府治理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当代政府法律制度与治理的挑战与对策7.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与功能当代政府治理的原则与方法当代政府法律制度与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7.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角色扮演报告课后小测验第八章:当代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招聘8.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掌握当代政府公共招聘的原则与程序探讨当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招聘的挑战与对策8.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当代政府公共招聘的主要原则与程序当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共招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8.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招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模拟招聘报告课后小测验第九章:当代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9.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现状掌握当代政府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效果探讨当代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的挑战与对策9.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当代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与效果当代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9.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实地考察报告课后小测验第十章:当代政府的国际交往与合作10.1 教学目标:理解当代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掌握当代政府进行国际交往与合作的主要途径与机制探讨当代政府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挑战与对策10.2 教学内容:当代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当代政府进行国际交往与合作的主要途径与机制当代政府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0.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与讨论表现角色扮演报告课后小测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当代政府的定义与基本特征:理解政府的概念和特征是学习政府与行政的基础,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2018版毛概课件 第11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2节 全面深化改革

2018版毛概课件 第11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2节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 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 执政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 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就越发重要。
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 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 导。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 的主张的统一,在全面深化改 革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坚持 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推 进改革开放。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规定了改革的实现路径。我 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 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应有之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 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 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 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 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 第四节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后作业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后作业答案

1.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C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C 非常重要D 现代化建设2 以下属于中国当代划分的时间点的是?DA 1976年B 1978年C 1982年D 以上都正确3 新中国第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通过的?AA 1954年B 1956年C 1957年D 1958年4 党的十二大是哪一年召开的?BA1981年B 1982年C 1983年D 1984年5 研究政府与政治的方法不包括()DA 世界观B 思维方式C 具体方法D 人生观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当代是指()DA 辛亥革命以后B 五四运动以后C 新中国成立以后D 改革开放以后7 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哪一年生效的?AA 1982年B 1954年C 1975年D 1978年8 产生压力团体最早的国家是?DA 中国B 法国C 英国D 美国9 政治学的方法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T10 政治学的鼻祖是亚里士多德。

T11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生效的吗?T12 我国的政治概念和西方的完全相同吗?F#2#1以下各项属于政府分析过程下政府的分类的是?DA 意见分析B 意见表达C 决策D 以上都正确2 任何政治上的事务都是从意见表达开始的,这一说法正确吗?T3 阿尔蒙德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吗?T4 “政府过程”研究方法中政府指“大政府”。

T5 《国会政体》的作者是(A)A 威尔逊B 本特利C 阿尔蒙德D 杜鲁门6 施政机构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

T7 最早运用类似政府过程的方法研究政治的人是(A)A 威尔逊B 罗斯福C 富兰克林D 林肯8 政府过程学说的创始人的(B)A 威尔逊B 本特利C 阿尔蒙德D 杜鲁门9 以下各项属于制度分析下政府的分类的是?D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军队D 以上都正确10 以下属于狭义”政府“的是?AA 内阁B 政党C 国家机构总体D 宗教领袖#3# 1中国的人大是以党派为名义开展活动的吗?T ^F^2 西方国家的意见综合是由多到少到一吗?T3 中国有多少个市?CA 300个B 500个C 600个D 700个4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不包括(C)A 中共中央委员会B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 外交部D 国家主席5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不包括(D)A 国家主席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外交部6 中国有多少个县?AA 2000个B 1500个C 1200个D 1000个7 “政府过程”研究方法中研究的政府是现实中的政府,动态的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中心治理理论兴 起于20世纪30-70 年代,代表人物包 括切斯特·马克赛 、斯度邓斯基、维 克多·琼斯以及路 德·古力克等,他 们批判大都市区域 “行政碎化”现象 ,主张创建集权的 大都市政府。
2. 多中心治理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 姆、查尔斯·帝伯 特和罗伯特·瓦伦 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的重要贡献是在市 场与国家之外发现 了另一只“看不见 的手”,在市场秩 序与国家主权秩序 之外发现了社会运 转的多中心秩序。
第一形态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经济构成区域治 理的初始形态。在缓慢 的城市离散阶段,“行 政区经济”成为与之对 应的治理形态。 行政区划构成城市政府 的“财政收入—财政预 算—公共产品供给”的 刚性边界,形成了公共 产品供给的基本单元。
第二形态 区域融合
第二形态是迈向“区 域一体化治理”的过 渡形态。 城市增长联盟、城市 政体。 在第二形态下,城市 政府既萌生一体化治 理思维,但又尚未摆 脱“行政区经济”的 利益梗阻,因此,这 是一种过渡形态。
第十一章 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一、地方治理的含义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 三、地方治理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二、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 构
●网络政策议程几乎具备了线下政策议程的各种因素:焦点事 件、社会问题、公共政策议题、利益博弈、政策议程,从而构成 基于多主体交互作用的网络政策议程建构平台。
●在此平台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网络媒体 与机构媒体相互交汇,使政府决策部门、相关当事人、网民、网 络意见领袖无缝沟通,从而推动着从网络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的 演变,促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耦合。
第三形态 区域一体化治理
随着中国城市群区域 进入“城市群一体化 阶段”,“区域流” 对流加速,如同一条 纽带,将区域内诸城 市整合成为一个“区 域利益共容体”。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 如何实现优良的区域 治理成为核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三、中国特色区域治理体制创新
●基于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区域结构基金、权威城市联盟、 区域政府构成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近期、中期、远景三重发展策略。
思 考

1.简述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践,论述中国特色区域公共治理创新。 3.如何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建构 ?
LOREM
●当前,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 群区域发展总体呈现出由点到线成面的“点—线—面”发展轨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区域以深圳特区开发为龙头,发 展成为珠三角城市群。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轴由南向北位移,以上海浦 东新区为中枢的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第二极。
●从中国政府的功能来看,中国政府体现为积极政府或有效政府模式。
第一节 地方治理概述
二、政府创新与政府能力
●政府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在于政府能力提升,在治理现代化 的过程中,现代化政府应具备10种能力。
指导能力
动员能力
分配能力
适应能力
利益统合能力
管理能力
协调能力
监督能力
服务能力
维持秩序能力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3.新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以跨地 方公共事务治理与 协作网络为基础, 组合成为各种新型 的大都市区治理组 织形式。该理论代 表人物包括戴维· 腊斯克、安东尼· 唐斯、迈伦·奥菲 尔德等。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总体来看,单中心治理、多中心治理以及新区域主义分 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治理机制:科层制、市场机制和组织网络。 尽管三种治理机制在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 性,却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大都市区治理研究“不应去寻 求一种唯一正确的组织模式,而应关注各种可能的治理模式 以及治理是如何通过地方公共经济结构来和绩效发生关系。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基于信息网络的问题流
第一波:网络焦点事件演变为网络公共问题。
第二波:机构媒体的过滤与引导
第三波:信息流交叠与共振—政府部门关注—公共政策议题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政策流:政策议题的双重演变路径
外压路径:网络信息流—政府部门—政策议题—方案论证
探测路径:政府运用网络工具—释放网络决策气球—政策议程建构。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治流:政策议程建构的博弈互动
●政策议程的创建是各种利益相关者运用各种策略相互博弈与 协商的过程,从而形成政治流。
●进入21世纪,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轴继续向北移,京津冀城市群 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城市群区域已成为全球政治、 经济、文化与信息的中枢,与之 相应,区域治理也成为政府发展 的研究热点,这对政府发展与政 府创新提出了新的制度需求。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1.单中心治理理论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美国学者约翰·金登在对科恩、奥尔森 所提出的垃圾箱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西方政策议程创建 流程。信息流模型以三种信息流为基础: 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问题流旨在感 知、察觉问题情境,并对问题进行界定、 分析和解释,特定公共问题通过焦点事件 的放大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近期策略:创建区域结构基金
2.中期策略:权威城市联盟
3.远景策略:区域政府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公共政策建构的理论发展
针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中西方学者建立了诸多模型加以诠释。
●科珀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 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 要求、民主法治、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强有力的政府管理 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全方位地推进政府创新。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策窗口与公平正义政策议程创建
●公共政策流程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三者之间信息能量的 交换过程。
●网络公共政策流程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国家意志与网 络社会意志的信息对流,实现意志统合,最终综合并转化为公共 政策。
一、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内涵
●政府创新主要体现为国家宏观权力架构层面的变革与发展。 ●政府发展主要体现为政府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政府体制创新、 职能转变、技术创新等。
●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政府》一书中首先提出政府发展的概念, 认为政府发展“就是政府能力的发展”。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 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 阶段性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中长期目标则是综合性、 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伴随着城市群发展,“行政区行政”逐渐转向区域一体化 治理,从而构成了区域治理的三种形态转换:行政区经济、区 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治理。制度变迁相应经历了“兴起—加 速—稳定”的变迁流程。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芭芭拉·尼尔森将政策议程流约翰· 金登则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政策议程的创建流程。 ●王绍光基于中国公共政策现实,依据议程提出者身份与公民参与程度, 提出当代中国六种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