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一章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 群区域发展总体呈现出由点到线成面的“点—线—面”发展轨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区域以深圳特区开发为龙头,发 展成为珠三角城市群。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轴由南向北位移,以上海浦 东新区为中枢的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第二极。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伴随着城市群发展,“行政区行政”逐渐转向区域一体化 治理,从而构成了区域治理的三种形态转换:行政区经济、区 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治理。制度变迁相应经历了“兴起—加 速—稳定”的变迁流程。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基于信息网络的问题流
第一波:网络焦点事件演变为网络公共问题。
第二波:机构媒体的过滤与引导
第三波:信息流交叠与共振—政府部门关注—公共政策议题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策窗口与公平正义政策议程创建
●公共政策流程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三者之间信息能量的 交换过程。
●网络公共政策流程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国家意志与网 络社会意志的信息对流,实现意志统合,最终综合并转化为公共 政策。
●网络政策议程几乎具备了线下政策议程的各种因素:焦点事 件、社会问题、公共政策议题、利益博弈、政策议程,从而构成 基于多主体交互作用的网络政策议程建构平台。
●在此平台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网络媒体 与机构媒体相互交汇,使政府决策部门、相关当事人、网民、网 络意见领袖无缝沟通,从而推动着从网络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的 演变,促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耦合。
单中心治理理论兴 起于20世纪30-70 年代,代表人物包 括切斯特·马克赛 、斯度邓斯基、维 克多·琼斯以及路 德·古力克等,他 们批判大都市区域 “行政碎化”现象 ,主张创建集权的 大都市政府。
2. 多中心治理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 姆、查尔斯·帝伯 特和罗伯特·瓦伦 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的重要贡献是在市 场与国家之外发现 了另一只“看不见 的手”,在市场秩 序与国家主权秩序 之外发现了社会运 转的多中心秩序。
(二)政策流:政策议题的双重演变路径
外压路径:网络信息流—政府部门—政策议题—方案论证
探测路径:政府运用网络工具—释放网络决策气球—政策议程建构。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治流:政策议程建构的博弈互动
●政策议程的创建是各种利益相关者运用各种策略相互博弈与 协商的过程,从而形成政治流。
思 考
题
1.简述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践,论述中国特色区域公共治理创新。 3.如何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建构 ?
LOREM
●从中国政府的功能来看,中国政府体现为积极政府或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模式。
第一节 地方治理概述
二、政府创新与政府能力
●政府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在于政府能力提升,在治理现代化 的过程中,现代化政府应具备10种能力。
指导能力
动员能力
分配能力
适应能力
利益统合能力
管理能力
协调能力
监督能力
服务能力
维持秩序能力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内涵
●政府创新主要体现为国家宏观权力架构层面的变革与发展。 ●政府发展主要体现为政府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政府体制创新、 职能转变、技术创新等。
●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政府》一书中首先提出政府发展的概念, 认为政府发展“就是政府能力的发展”。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 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 阶段性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中长期目标则是综合性、 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
3.新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以跨地 方公共事务治理与 协作网络为基础, 组合成为各种新型 的大都市区治理组 织形式。该理论代 表人物包括戴维· 腊斯克、安东尼· 唐斯、迈伦·奥菲 尔德等。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总体来看,单中心治理、多中心治理以及新区域主义分 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治理机制:科层制、市场机制和组织网络。 尽管三种治理机制在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 性,却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大都市区治理研究“不应去寻 求一种唯一正确的组织模式,而应关注各种可能的治理模式 以及治理是如何通过地方公共经济结构来和绩效发生关系。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美国学者约翰·金登在对科恩、奥尔森 所提出的垃圾箱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西方政策议程创建 流程。信息流模型以三种信息流为基础: 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问题流旨在感 知、察觉问题情境,并对问题进行界定、 分析和解释,特定公共问题通过焦点事件 的放大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 要求、民主法治、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强有力的政府管理 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全方位地推进政府创新。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芭芭拉·尼尔森将政策议程流程区分为四个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 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约翰· 金登则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政策议程的创建流程。 ●王绍光基于中国公共政策现实,依据议程提出者身份与公民参与程度, 提出当代中国六种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第十一章 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一、地方治理的含义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 三、地方治理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二、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 构
●进入21世纪,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轴继续向北移,京津冀城市群 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城市群区域已成为全球政治、 经济、文化与信息的中枢,与之 相应,区域治理也成为政府发展 的研究热点,这对政府发展与政 府创新提出了新的制度需求。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1.单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形态 区域一体化治理
随着中国城市群区域 进入“城市群一体化 阶段”,“区域流” 对流加速,如同一条 纽带,将区域内诸城 市整合成为一个“区 域利益共容体”。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 如何实现优良的区域 治理成为核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三、中国特色区域治理体制创新
●基于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区域结构基金、权威城市联盟、 区域政府构成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近期、中期、远景三重发展策略。
第一形态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经济构成区域治 理的初始形态。在缓慢 的城市离散阶段,“行 政区经济”成为与之对 应的治理形态。 行政区划构成城市政府 的“财政收入—财政预 算—公共产品供给”的 刚性边界,形成了公共 产品供给的基本单元。
第二形态 区域融合
第二形态是迈向“区 域一体化治理”的过 渡形态。 城市增长联盟、城市 政体。 在第二形态下,城市 政府既萌生一体化治 理思维,但又尚未摆 脱“行政区经济”的 利益梗阻,因此,这 是一种过渡形态。
1.近期策略:创建区域结构基金
2.中期策略:权威城市联盟
3.远景策略:区域政府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公共政策建构的理论发展
针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中西方学者建立了诸多模型加以诠释。
●科珀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 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区域以深圳特区开发为龙头,发 展成为珠三角城市群。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轴由南向北位移,以上海浦 东新区为中枢的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第二极。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伴随着城市群发展,“行政区行政”逐渐转向区域一体化 治理,从而构成了区域治理的三种形态转换:行政区经济、区 域融合、区域一体化治理。制度变迁相应经历了“兴起—加 速—稳定”的变迁流程。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基于信息网络的问题流
第一波:网络焦点事件演变为网络公共问题。
第二波:机构媒体的过滤与引导
第三波:信息流交叠与共振—政府部门关注—公共政策议题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策窗口与公平正义政策议程创建
●公共政策流程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三者之间信息能量的 交换过程。
●网络公共政策流程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国家意志与网 络社会意志的信息对流,实现意志统合,最终综合并转化为公共 政策。
●网络政策议程几乎具备了线下政策议程的各种因素:焦点事 件、社会问题、公共政策议题、利益博弈、政策议程,从而构成 基于多主体交互作用的网络政策议程建构平台。
●在此平台上,各种分散的信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网络媒体 与机构媒体相互交汇,使政府决策部门、相关当事人、网民、网 络意见领袖无缝沟通,从而推动着从网络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的 演变,促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耦合。
单中心治理理论兴 起于20世纪30-70 年代,代表人物包 括切斯特·马克赛 、斯度邓斯基、维 克多·琼斯以及路 德·古力克等,他 们批判大都市区域 “行政碎化”现象 ,主张创建集权的 大都市政府。
2. 多中心治理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 姆、查尔斯·帝伯 特和罗伯特·瓦伦 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的重要贡献是在市 场与国家之外发现 了另一只“看不见 的手”,在市场秩 序与国家主权秩序 之外发现了社会运 转的多中心秩序。
(二)政策流:政策议题的双重演变路径
外压路径:网络信息流—政府部门—政策议题—方案论证
探测路径:政府运用网络工具—释放网络决策气球—政策议程建构。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三)政治流:政策议程建构的博弈互动
●政策议程的创建是各种利益相关者运用各种策略相互博弈与 协商的过程,从而形成政治流。
思 考
题
1.简述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践,论述中国特色区域公共治理创新。 3.如何理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建构 ?
LOREM
●从中国政府的功能来看,中国政府体现为积极政府或有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模式。
第一节 地方治理概述
二、政府创新与政府能力
●政府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在于政府能力提升,在治理现代化 的过程中,现代化政府应具备10种能力。
指导能力
动员能力
分配能力
适应能力
利益统合能力
管理能力
协调能力
监督能力
服务能力
维持秩序能力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内涵
●政府创新主要体现为国家宏观权力架构层面的变革与发展。 ●政府发展主要体现为政府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政府体制创新、 职能转变、技术创新等。
●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政府》一书中首先提出政府发展的概念, 认为政府发展“就是政府能力的发展”。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 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 阶段性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中长期目标则是综合性、 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
3.新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以跨地 方公共事务治理与 协作网络为基础, 组合成为各种新型 的大都市区治理组 织形式。该理论代 表人物包括戴维· 腊斯克、安东尼· 唐斯、迈伦·奥菲 尔德等。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总体来看,单中心治理、多中心治理以及新区域主义分 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治理机制:科层制、市场机制和组织网络。 尽管三种治理机制在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 性,却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大都市区治理研究“不应去寻 求一种唯一正确的组织模式,而应关注各种可能的治理模式 以及治理是如何通过地方公共经济结构来和绩效发生关系。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美国学者约翰·金登在对科恩、奥尔森 所提出的垃圾箱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西方政策议程创建 流程。信息流模型以三种信息流为基础: 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问题流旨在感 知、察觉问题情境,并对问题进行界定、 分析和解释,特定公共问题通过焦点事件 的放大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二、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 要求、民主法治、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强有力的政府管理 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全方位地推进政府创新。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芭芭拉·尼尔森将政策议程流程区分为四个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 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约翰· 金登则提出信息流模型以解释政策议程的创建流程。 ●王绍光基于中国公共政策现实,依据议程提出者身份与公民参与程度, 提出当代中国六种政策议程设置模式。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第十一章 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一、地方治理的含义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 三、地方治理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二、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 构
●进入21世纪,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轴继续向北移,京津冀城市群 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城市群区域已成为全球政治、 经济、文化与信息的中枢,与之 相应,区域治理也成为政府发展 的研究热点,这对政府发展与政 府创新提出了新的制度需求。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1.单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形态 区域一体化治理
随着中国城市群区域 进入“城市群一体化 阶段”,“区域流” 对流加速,如同一条 纽带,将区域内诸城 市整合成为一个“区 域利益共容体”。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 如何实现优良的区域 治理成为核心问题。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三、中国特色区域治理体制创新
●基于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区域结构基金、权威城市联盟、 区域政府构成中国城市群区域治理近期、中期、远景三重发展策略。
第一形态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经济构成区域治 理的初始形态。在缓慢 的城市离散阶段,“行 政区经济”成为与之对 应的治理形态。 行政区划构成城市政府 的“财政收入—财政预 算—公共产品供给”的 刚性边界,形成了公共 产品供给的基本单元。
第二形态 区域融合
第二形态是迈向“区 域一体化治理”的过 渡形态。 城市增长联盟、城市 政体。 在第二形态下,城市 政府既萌生一体化治 理思维,但又尚未摆 脱“行政区经济”的 利益梗阻,因此,这 是一种过渡形态。
1.近期策略:创建区域结构基金
2.中期策略:权威城市联盟
3.远景策略:区域政府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一、公共政策建构的理论发展
针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中西方学者建立了诸多模型加以诠释。
●科珀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 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