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师用书: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 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中图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中图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重难点)3.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重难点)1.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萨顿对蝗虫精子发生的研究①发现现象:a.染色体是各具独特形态的实体。

b.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c.在细胞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相互分开,独立进入配子。

d.非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时自由组合。

②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平行的现象。

③提出假设: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2)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特定的基因位于特定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的结论,因此,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肺炎双球菌的特点3.(1)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1)设计思路:将提纯的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功能。

(2)实验过程及现象:(3)结论: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探讨1:是否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以染色体作为载体?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染色体上吗?提示:不是。

原核生物及病毒无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不以染色体作载体,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并非都在染色体上,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遗传物质DNA。

探讨2: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是什么?为此艾弗里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提示:可能是DNA或蛋白质。

将分离提纯的DNA、蛋白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效应。

探讨3:艾弗里实验中设置加DNA水解酶这组实验目的是什么?提示: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①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②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实现转化。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物学 必修2 答案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物学 必修2 答案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生物学必修2 答案第1章第1节四、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粉色。

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又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的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的身高等),从而产生疑惑,教师对此不用过多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讨,带着问题或疑惑投入学习即可。

(二)探究·实践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1。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那么他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合理。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统计的样本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三)思维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花植株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选育后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中不再出现白花植株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四)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1)× (2)×2.A3.(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学案含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班级: 姓名: 成绩: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学习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与结果:2.分析:显性性状: , 。

判断理由:隐性性状: , 。

判断理由:F2每对相对性状迪的分离比: 黄色: 绿色= 圆粒: 粒皱=第 - 1 - 页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验证方法: _____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的时间: ___________。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 (1)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

(2)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

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实验选材方面: 选择_____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_____性状, 再研究_____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 运用了_____学。

4.实验的程序方面: 运用 法。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

2.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

3.等位基因: 控制_________的基因。

新知﹒巩固﹒展示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1.F2中的亲本类型与重组类型指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2.F2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吗? 请举例说明。

3.F2共有多少种配子组合方式? 多少种基因型? 多少种表现型? 二、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思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进行求解, 最后加以组合, 如AaBb ×Aabb 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分离定律:Aa ×Aa ;Bb ×bb 。

生物必修2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2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一)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二)练习基础题 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共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课本P2)1.解析: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融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中间性状——粉色。

答案:粉色。

2.提示:这个问题属开放性问题。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遗传现象,辨析融合遗传的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大家谈论多又很关心的例子,如身高等,从而产生很多疑惑。

二、本节聚焦(课本P2)1.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他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设计要点是:(1)选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的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的杂交实验得F1,以便对比观察其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2)将F1自交得F2,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个体数,从中分析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

2.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作了如下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如纯种高茎(DD),纯种矮茎(dd),F1高茎(Dd);配子(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③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相等的。

为了检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孟德尔又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即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

看测交结果与预计结果是否相一致,如果两者相一致,说明其解释是正确的。

3.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旁栏思考题(课本P5)不会。

因为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的假设之一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且结合机会相等,这样不会出现3∶l的性状分离比。

生物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生物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致教师《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

正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搞好本模块的教学,首先应当深入理解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对于本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还需要将本模块与另外两个必修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教育价值所做的高度概括,它明确指出了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人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练习基础题 1.(1)×(2)× 2.C拓展题(1)YyRr;yyRr。

必修第2册生物书参考答案

必修第2册生物书参考答案

必修第2册生物书参考答案必修第2册生物书参考答案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深入探究了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物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必修第2册生物书作为高中生物教材的一部分,是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知识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下面是对必修第2册生物书的一些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什么是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最小功能结构和最小遗传单位。

2.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 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4.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并参与遗传物质的传递。

5. 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6. 液泡的功能是什么?液泡储存细胞内的物质,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7. 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第二章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1. 细胞的多样性是指什么?细胞的多样性指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4. 细胞的功能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细胞的功能多样性体现在生物体的组织分化、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细胞的运动等方面。

5. 细胞的分化是指什么?细胞的分化是指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6. 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哪些方面?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7. 细胞的运动有哪些形式?细胞的运动包括细胞的原位运动和细胞的迁移运动等形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疝气猪的阉割.:lSkil割的阉疝气猪步每一程序的带领培训生预习?序解释程问励提?鼓释解点重面方强调程序的重点的要认为这是很重生问培训他们为什么阉数到保育舍未龄在产后7-10日阉割,少间?时-大部分疝气猪割-6周龄阉奶龄阉割,但早断的可能5阉割的猪要割,一般6-7周这为张,因和部麻醉剂来减少疼痛紧需?麻醉剂-要安静和用局。

术外科手是一个长时间的不者操作手术要两个人操作,因?卫生-操作过程必须卫生,此精醮酒地的方必须用无菌棉猪抓,以便能经常保持手干净。

切开。

伤口,防止脏物污染的清洗。

拉痢猪不能朝上操作安别愈合。

一个特且-切口应尽可能小而整齐以促进?进行操作肠修复,避免特掉睾丸和膜。

重点应别小心缝全的合应借助膜拿。

亡导致死,缠绕或刺穿这样可能会子并剂,膏上涂抹抗菌剂或粉在口?照顾-伤不要用防腐剂。

伤口剂抗菌注射长效视监猪的位置,以便录?记-记下疝气2-3R 1NU uidegtt-NSKIPG SILL MAUALInsrucordevreser sthigrll A .dtL TPP yb 9991? thgirypoCCIP.:lkilS割的阉疝气猪。

架上”形支硬面上或“U范如何抓猪,把猪范示固定在一个训向培生示都作一步操洗干净。

把每时让培训生抓住猪,先把手然后示在你演了做并了解生观察仔细做并解释所的。

一定让培训做给训培生看,。

些什么题问序回答根据程题问操再训生阉割时,培等到另教员备注一头疝气猪需要当没有疝气猪时,要分部作这。

序个程生操作整洗手并操作,要培训让培训生作操训生培:帮助给予的帮平给予助-解释水据根平导水指明程细序说的给整个予详每一步都1. 对助有予在帮生询只时问给问或题发2.么什做了些/她何整个帮程序培助:3. 不训给生描任述他阉要猪需只要有疝气能这项技需要很长时间,要培训生完全掌握注教员备用来培训,应作为割段个阶上单的每一?检查程序论讨?感觉如何?培训生?了问题部分被忽略或出?程序的哪一3-3R 1NU uidegtt-NSKIPG SILL MAUALInsrucordevreser sthigrll A .dtL TPP yb 9991? thgirypoCCIP.:lkilS割的阉疝气猪序的程确实施未实施或未正?找出题问遍一再演示?如果需要作操生重新需要允许培训?如果骤的步使和用正确重调?强工作点结总分相关的?部让培训手生参考册培训中动他劳辛感们谢的勤?绩填训的?写成生培估解,性评培安一训的排?时间如下或理合次适4-3R 1NU uidegtt-NSKIPG SILL MAUALInsrucordevreser sthigrll A .dtL TPP yb 9991? thgirypoCCIP.疝气猪的阉割背景疝气猪是由于内脏(肠子)伸入阴囊形成的.如果不正常阉割肠子会出来,并通过切口流出,猪会立即死亡。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2教师用书展开全文
【必修2教参】致教师
【必修2教参】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必修2教参】§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必修2教参】§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必修2教参】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必修2教参】§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必修2教参】§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必修2教参】§2.3 伴性遗传
【必修2教参】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必修2教参】§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必修2教参】§3.2 DNA的结构
【必修2教参】§3.3 DNA复制
【必修2教参】§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必修2教参】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必修2教参】§4.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必修2教参】§4.2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必修2教参】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必修2教参】§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必修2教参】§5.2 染色体变异
【必修2教参】§5.3 人类遗传病
【必修2教参】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必修2教参】§6.1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必修2教参】§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必修2教参】§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必修2教参】§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囡波湾生物
扫码加入我们
点赞即为支持
觉得不错就给我个“赞”和"在看"!。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中图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中图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重点)2.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细胞形态的改变。

(重难点) 3.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

(重难点)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过程中。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4.过程(以精细胞形成过程为例)5.结果:产生的子细胞即生殖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探讨1:①③的关系是怎样的?若此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联会的染色体有哪些?提示:①和③为同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中,④和⑦、⑤和⑥可以联会。

探讨2:次级精母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吗?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提示: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了一半。

探讨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情况相同吗?提示:不同。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一极得到每对中的一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染色体,每一极得到相同染色体中的一条。

探讨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没有。

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分离。

1.减数分裂中有关概念的辨析如下(1)染色体与DNA的数目。

①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体,如上图两个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体。

②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未复制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DNA分子,如图甲,其染色体∶DNA=1∶1;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和2条染色单体,如图乙,其染色体∶DNA=1∶2。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形成是DNA复制的结果,图中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a与b、b′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与c、c′,d、d′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课本P2)1.解析: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融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中间性状——粉色。

答案:粉色。

2.提示:这个问题属开放性问题。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遗传现象,辨析融合遗传的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大家谈论多又很关心的例子,如身高等,从而产生很多疑惑。

二、本节聚焦(课本P2)1.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他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设计要点是:(1)选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的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的杂交实验得F1,以便对比观察其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2)将F1自交得F2,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个体数,从中分析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

2.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作了如下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如纯种高茎(DD),纯种矮茎(dd),F1高茎(Dd);配子(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③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相等的。

为了检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孟德尔又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即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

看测交结果与预计结果是否相一致,如果两者相一致,说明其解释是正确的。

3.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旁栏思考题(课本P5)不会。

因为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的假设之一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且结合机会相等,这样不会出现3∶l的性状分离比。

四、实验(课本P6)1.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统计的结果相比,全班的统计结果更接近预期结果。

2018高中生物必修2 配套文档: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2018高中生物必修2 配套文档: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学习目标] 1.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病原体的诊断,体会人类面临着健康问题。

2.边做边学“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体会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1.癌症(1)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答案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不同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不同,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试判断下列生活习惯健康的是:B、D、E、I、J。

A.吸烟B.远离放射源C.酗酒D.定期体检E.加强体育锻炼F.作息不规律G.大喜大悲H.喜好油炸食品I.不吃霉变的食物J.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3)今天,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人们已经不再谈癌色变。

2.传染病(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有哪些?①夜盲症②癌症③猪流感④色盲症⑤肺结核⑥非典型性肺炎⑦骨质疏松答案③⑤⑥。

(2)分析教材P3表1-1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发现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

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属于细菌,疟疾的病原体属于寄生虫。

(3)请从传染病的发生所需的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答案①控制传染源: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1.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搜集信息,为提高灵敏度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并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是证据或者是数据。

2.测量:能对被测量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为力求精确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的基础。

此外,记录测量结果时应使用标准计量单位。

3.实验设计:假设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做出的推论。

假设也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学和我们1.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知道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分析我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点)2.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难点)3.了解进化论的创立和完善过程及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重难点)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1)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粮食与只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总量相差无几。

(2)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粮食问题日益严重。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现状→在仅占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面临的问题→粮食缺口巨大↑原因→人口增长迅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3.生物科学与技术为解决粮食问题带来的新希望(1)199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

(2)2011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耕地的10%。

(3)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4)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理论和应用上的发展①“七五”计划结束时,已经掌握了植物转基因的全套技术,获得了抗虫烟草等转基因植物。

②“八五”计划期间获得了抗病毒、抗细菌、抗盐碱、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更大发展。

③“九五”计划期间又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并已初步获得抗病、抗虫或改良品质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烟草以及花卉等。

[合作探讨]转基因农作物在抗病、抗虫和增产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图示为转基因高产水稻。

探讨1:转基因技术在应对粮食危机方面有什么作用?【提示】①提高产量;②减少环境污染。

探讨2: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提示】改良作物品种(如培育抗虫、抗病、抗盐碱等新品种)。

探讨3:转基因作物有哪些优点?【提示】①降低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②抗逆性强,产量高;③投资少,回报多,经济效益高。

探讨4: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提示】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思维升华]1.我国粮食问题(1)我国粮食短缺的原因(2)应对粮食危机的现实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保护和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③减少建筑用地。

④培育和推广转基因作物。

3.不同转基因农作物的生物学意义1.下列有关人类粮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但粮食总产量却只占世界的1/2B.世界上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呈正增长,因而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C.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是世界粮食问题的主题D.人均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是制约粮食问题的主要因素【解析】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但是世界粮食产量存在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但粮食总产量却只占世界的1/2,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是世界粮食问题的主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答案】 B2.在解决粮食危机过程中,要兼顾粮食生产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方法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食物来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是指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得随意改造、破坏生态环境,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答案】 B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多种农作物新品种。

下列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农作物的品质B.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寒等抗逆性C.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D.没有安全隐患,已广泛种植【解析】基因工程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转基因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作物的品质,如高维生素含量转基因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转基因抗干旱农作物;某些抗虫农作物的培育提高了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如转基因抗虫棉。

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转基因农作物以及这些农作物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安全隐患,目前尚有争论。

【答案】 D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探讨1:拉马克在观察到长颈鹿的特殊形态后,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观点,判断拉马克采用何种思维方式得出这一结论。

(1)类型:________(填“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或“交流”)。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推理(2)拉马克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作出推论,是一种推理过程探讨2:始祖鸟化石是否属于生物学模型?【提示】始祖鸟化石不属于生物学模型。

始祖鸟化石是实物,不是用来说明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

[思维升华]1.观察的类型和常用方法(1)因果推断:即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推理形式。

(2)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

(3)演绎法: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事例的过程。

3.建立模型(1)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2)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物理模型方法:用实物代替原物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物理模型方法。

例如细胞的结构模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等。

②想象模型方法:用想象的抽象物代替原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想象模型方法。

这种模型是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使对象简化便于研究。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的模型、细胞分裂过程模型、光合作用过程模型、呼吸作用过程模型等。

③数学模型方法:用符号、公式、图像等数学语言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的方法称为生物学数学模型方法。

例如,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等。

1.达尔文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将其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发表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呈现给世人。

从科学思维角度看,这是( )A .观察B .推理C .分类D .交流【解析】 这是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一书与别人进行交流。

【答案】 D2.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把得到的子二代种子按照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等特征分别进行统计,他的这一操作,属于科学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观察B.推理C.分类D.建立模型【解析】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和交流等。

孟德尔把得到的子二代种子按照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等特征分别进行统计,属于分类。

故选C。

【答案】 C3.建立模型是显示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能帮助人们理解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面属于建立模型的是( )A.达尔文发现甲虫的翅非常发达或无翅与海风有关B.细菌培养时,细菌个数每2小时增加一倍C.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力量大些D.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有相似也有差异【解析】题中A、C、D三项是观察现象,建立模型是帮助人们理解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答案】 B1.下面措施中,不利于应对粮食危机的是( )A.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B.控制人口数量C.种植推广优良、高产品种D.围湖造田【解析】围湖造田会降低湖泊蓄水量,不利于防洪抗旱,进而不利于粮食生产。

【答案】 D2.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 )A.1992年我国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B.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C.1995~2002年间,转基因作物产品销售额增长了约56倍D.2003年转基因大米,转基因向日葵培育成功【解析】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在分子水平上定向培育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答案】 B3.下列属于观察的是( )A.利用显微镜研究细胞的结构B.拉马克根据长颈鹿的特征形态提出“用进废退”学说C.武昌鱼属于头索动物D.收集资料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解析】观察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信息的过程。

利用显微镜研究细胞的结构属于观察的范畴。

【答案】 A4.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某种氨基酸的比例用坐标柱形图表示出来,与科学思维有关的环节是( )A.建立模型B.分类C.观察D.交流【解析】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是: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交流,所以科学思维的起点是观察。

建立模型是用画图、列表等表现手段来显示事物或过程,能够描述事物活动的规律。

【答案】 A5.下列属于科学思维中的建立模型过程的是( )A.将化石按年代排放B.开会提出研究的设想C.绘制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D.达尔文发现甲虫无翅或翅不发达【答案】 C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