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学习重点和要求

合集下载

文言常识知识点总结

文言常识知识点总结

文言常识知识点总结文言常识是指对古代汉语文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文言常识的掌握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掌握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从文言的音韵、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几个方面总结文言常识的基本知识点。

一、音韵古代汉语的音韵是文言常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汉语主要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其中上古汉语的音韵为古韵,中古汉语的音韵为近韵。

在古代汉语的音韵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知识点:1. 声母:古代汉语的声母较现代汉语要多,例如:“尚”在古代音韵中的声母为“ㄕㄤ”,而现代汉语中的声母为“sh”。

2. 韵母:古代汉语的韵母也有一些变化,例如:“言”在古代音韵中的韵母为“元”,而现代汉语中的韵母为“yan”。

3. 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个,而现代汉语只有平上去三个。

需要注意古代文言中的声调搭配以及读音规则。

4. 入声:古代汉语的入声在声母和韵母的搭配上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熟记。

二、词汇古代文言的词汇较现代汉语来说要复杂丰富,而且许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古代文言的词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词义:很多古代文言的词汇在意义上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熟悉其原始的含义。

2. 词缀:古代文言的词缀较多,例如“之、乎、吾、尔”等,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有一定的帮助。

3. 惯用词:古代文言中有很多惯用词,例如“不胜其烦”、“何谓”等,需要掌握其固定的用法。

三、语法古代文言的语法是文言常识中的重要内容,其语法规则和用法较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文言的语法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语序:古代文言的语序有主谓宾、状状宾的倒装,需要了解其用法和规则。

2. 助词:古代文言中的助词较多,如“之、乎、者、所”等,需要了解其作用和用法。

3. 结构:古代文言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掌握其常见的句式和结构特点。

四、修辞文言修辞是文言常识中的重要内容,古代文言以其丰富的修辞手法著称。

文言修辞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比喻:古代文言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典、比、叠、喻”等,需要了解其用法和表达方式。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掌握要求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掌握要求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掌握要求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点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4.形声字构造与词义5.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6.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异体(2)繁简异体三、通假字1.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1)什么是通假(2)通假与假借的异同2.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词汇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一、简述古今词汇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3.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4.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1.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2.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推求词的本义(1)根据汉字初形(2)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

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

《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文言文的学习重点(一)文言:指五四从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用文言写的文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1、吃透基本观点;2、掌握一串钥匙——剖析文言文的16 个学习重点:用语言重点剖析法去读文言作品,就能很好地把念书法和研究法联合起来。

钥匙 1:通假字本有其字(“本字”),若先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取代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

举例:早—蚤(同音通假):赵王少,不可以蚤起。

——《史记?吕后本纪》(早:太阳初升到小草;杲:音搞,光亮)企—跂(同音通假):吾尝跂( qi 上声)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 ?劝学篇》跂( qi 阳平),多出的脚趾尝—常:常数( shuo 去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史记?淮阴侯传记》能—而:而( neng 阳平)徵一国盍—盖:技盖( he 阳平)至此乎——《庖丁解牛》;盖:盖子拒—距:距敌恃卒——《韩非子 ?五蠹》罹—离: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遭到”的意思。

镇—填:填黾( meng上声)平塞以内,是“镇守”的意思,镇守在黾塞的南边——《战国策》镇星:土星先人谓之“镇星” ,亦写作“填星”征—政:苛(沉重)政(赋税和徭役)猛于虎政( zhēng): 通“征”,赋税、徭役(注音—指出本字—释义)文言文的学习重点(二)钥匙 2:古今字: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存心义引申的关系如反→反(反对)↘反(返回)→返(返回):使子路反见之生(古字)—→性: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被(古字)—→披:被坚执锐 /披帷而入:扒开(在披加的意义上是古今字)辟(古字)—→僻(邪僻)避(闪避)嬖(嬖爱)譬(比如)采(古字)—→彩彩睬棌( cai 去声:棌树,今栎树)采陈(古字)—→阵:阵脚、阵营垂(古字)—→陲:边沿:翼若垂天之云错(古字)—→措:惊慌失措竟(古字)—→境:边疆说明:垂( chuí),边沿,后作“陲” 。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汉族人民的语言之一,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认识古代人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总结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古代汉语词汇1. 音韵:古代汉语有四声和八个韵母,具有韵律感和韵味。

2. 简繁:古代汉语的字形较为简单,比现代汉字少了一些笔画,但具有独特的美感。

3. 义项:古代汉语中的字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

4. 成语: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孟母三迁》,可通过了解其含义和典故来加深理解。

二、古代汉语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语序相对自由,主语、宾语和谓语的位置不固定。

2. 文言虚词: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如之、而、乎等,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3. 时态:古代汉语的时态表示相对简单,通过词义和上下文来推测。

4. 并列关系:古代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表达方式较为繁琐,可以通过"夫"、"与"等词来表示。

三、古代汉语句法1. 句式:古代汉语的语句结构多样,既有简单句,也有复合句和并列句等。

2. 主谓宾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多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通过修饰成分来丰富语言表达。

3. 定状谓补结构: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增加定语、状语和补语来进行修辞。

4. 并列表达:古代汉语中使用并列手法来表达同一概念,如加"而"或"亦"等连接词。

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我国的语言之一,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具有许多特点。

我们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文化、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大一学习中,了解古代汉语的常考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包括音韵学、文字学、文法、修辞和文学作品等。

一、音韵学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是古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基础。

常考知识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声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开头部分,韵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结尾部分,声调指的是发音的高低升降。

比如,“b”是常见的声母,“a”是常见的韵母,“一声”是常见的声调。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发音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律。

二、文字学古代汉语的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汉字形体和用法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汉字的构造、字义、字音、字形等。

比如,“人”字的构造是由“亻”和“二”组成,它的字义是指人类,“ren2”是它的字音,“人”字的字形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形态。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法古代汉语的文法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句法、语法和词法等规则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句子的结构、词类的分类、句法的用法等。

比如,“主谓宾”是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子结构,“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类常见词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词语的用法。

四、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如,“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五、文学作品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代汉语文学史的重要作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等。

比如,“红楼梦”是古代汉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描述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物为主题,展现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和人性特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基本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

2. 语法规则:了解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主谓宾结构、动宾关系等。

3. 古汉字学习:学习古汉字的读音与意义,熟悉古汉字的常用写法和组合方式。

4. 常见文言文篇章:熟悉课本上常见的古文篇章,能够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5. 句式结构:了解古汉语的常用句式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与变化。

6. 文言文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7. 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掌握古代文人学者的思想和作品。

8. 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古文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脉络。

9. 造句能力:学会运用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能够灵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10. 古汉字书写:学习古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能够准确地写出古文中的汉字。

以上是古汉语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先秦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音韵规律1. 声母韵母:古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其中声母指的是在韵母之前的辅音,而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2. 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节有四个声调,声调的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二、古代文言文基础1. 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等,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常用句式: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曰”、“谓之”、“之所以”的用法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三、古代汉字学习1. 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部首可以帮助记忆和辨认汉字。

2. 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通过学习偏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

3. 字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义相近的词语,通过学习这些字义的差异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四、礼仪文化与古代文化表达1. 礼仪文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

2. 成语典故: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对于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代思想有重要作用。

五、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等特点,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词牌音律:古代词牌是指词曲中的一种韵律模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演唱词曲作品。

通过以上对古代汉语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必考重点
古代汉语的必考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包括汉字的起源、字义、字形和演变,特别是对重要汉字的字义、来源、用法等的掌握。

2. 词汇:包括对古代汉语中常见词汇的掌握,理解其意义、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3. 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成分、词序、虚词等要点,并能够辨析常见的语法现象。

4. 音韵: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知识。

5. 文法:掌握古代汉语中的文法,包括句式、语气、时态等,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6. 文化背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理解这些因素对古代汉语的影响。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用的是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古老、规范、庄重、简练、含蓄等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组成:文言文通常由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次组成。

3.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词义多义且抽象,有许多独特的词义和用法。

4.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比较复杂,包括六书、修辞、句法等方面。

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1.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是文句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位于句尾。

2.宾语结构:宾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后,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动名词、动词的不定式等。

3.定语结构:定语表示对名词的修饰,通常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4.状语结构:状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环境、方式、时间等,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或句末。

5.补语结构:补语是补充谓语动词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古代汉语的六书:1.象形:以物象形为根据的文字。

2.指示:以指示事物的方位、位置、顺序等为根据的文字。

3.指事:以指示事物的属性、性质、类别等为根据的文字。

4.会意:通过组合象形、指示、指事等文字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5.形声:通过组合形和声两个部分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6.转注:通过借用已有的字词来表示新的意义。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来表达其中一种意义。

2.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表达一种感受或情绪。

3.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排比:通过多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一种对比或强调的效果。

5.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颠倒,强调主语或达到修辞效果。

古代汉语总结知识点

古代汉语总结知识点

古代汉语总结知识点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书写系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最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通过对事物外形或特征的模拟来表示其含义。

后来,汉字逐渐发展演变成指事文字,表示事物的简单神态,比如“日”表示太阳,“人”表示人的形象。

在商代,汉字进入了表意文字的阶段,汉字的结构逐渐复杂,字形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到了秦汉时期,汉字进入了繁体字的时代,字形更加丰富多样,书写也日趋规范。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演变,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二、古代汉语的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记录等。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些词汇甚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古代汉语的词汇也受到地域和时代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词汇也会有所差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古代汉语的词汇更是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深厚功底和想象力,有很多精致的词汇被长期流传和传颂。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虚词、词序、句式等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更加灵活,主语、谓语、宾语等词在句子中的排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古代汉语的句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古代汉语的语法体现了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词法规则、语序变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了解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知识点。

四、古代汉语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是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对仗等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修辞的魅力,它通过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华丽、句式的富丽来展现出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气韵。

古代汉语的修辞不仅丰富多彩,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古代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魅力。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识》学习重点和要求
对于古代汉语常识的学习,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而与文选的学习脱节。

归根结底,学习这部分知识,仍然要落实和体现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目的——培养一定程度的阅读古籍的能力。

常识和文选的互相配合和印证,易于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学安排,是把两方面的内容穿插着进行讲授的。

同学们要善于领会如上所说的教学意图,更好地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尽管如此,从古代汉语常识的本身来说,也并非没有重点可言。

这部分的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句法和词法),以及古书的注解、标点、今译,文体、修辞,诗词格律等等,内容比较广泛,而且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但在先后次序的安排上,又具有学科的相对系统性。

在这诸多内容中,总的重点是文字,词汇,语法。

具体到每个专题,又各自有其重点和要求,兹列如下,提醒同学们学习时注意。

一、绪论
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二、怎样查字典辞书
1、检字法;
2、几部常用的字典、词典的主要优点。

三、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目的、意义;
※2、“六书”基本理论(名称、定义、例字及解说),结合课外作业初步掌握利用“六书”分析字义的基本方法;
3、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概念。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基本情况;
※2、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几个基本方面。

五、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要求结合1—2个具体词例加以说明。

六、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
※2、本教材的词类划分的特点;
※3、词类活用的几种基本情况和条件;
※4、使动、意动用法的区别和翻译。

七、古代汉语的词序
※1、古汉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及其条件;
※2、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八、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基本形式;
※2、“是”字的语法作用;
3、判断句活用的几种情况。

九、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2、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基本句式。

十、副词
1、副词的基本种类,要记住若干例词(下同);
※2、着重掌握课本介绍的几个古今意义不同的副词。

十一、代词
1、人称代词的特点;
2、疑问代词的特点;
3、指示代词的特点;
※4、无定代词“或”和“莫”;
※5、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十二、介词·连词
1、古汉语介词的特点,连词的类别
※2、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3、掌握课本介绍的几个介词和连词。

十三、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语气词的基本种类;
※2、几个常见句尾语气词表达的基本语气;
※3、几个常见的词头、词尾。

十四、古书的注解
※1、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
※2、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

3、认真阅读教材中所引用的《毛诗正义·相鼠》的注文。

十五、古书的标点问题
1、古书的标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理解、消化教材就古书标点问题所列举的例子,以及讲授中补充的例子。

※3、学会标点较浅近的古文。

十六、古汉语今译问题
1、古汉语的今译,应注意哪些问题,
※2、对本学期所讲授文选(主要是先秦诸子)和指定的阅读篇目,能准确,通顺地译为现代汉语。

十七、通假字
※1、什么叫通假字,它与假借字,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2、识别通假宇要注意哪些问题?
※3、掌握本学期讲授的文选中常见的通假字。

按:本讲内容未见于教材,教学的依据是《古代汉语讲义》。

十八、古代的文体
1、划分文体主要有哪些标准7
2、教材对于古代散文如何分类,(要求掌握主要小类的主要特点。

)
十九、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修辞方式7
※2、理解并掌握主要为古代汉语所特有的几种修辞方式。

二十、诗律
1、什么叫古体诗,什么叫近体诗,近体诗在格律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2、什么叫“平仄”?什么叫“粘”、“对”?,什么叫“拗”、“救”?(要求能对教材所选律诗的平仄和拗救进行分析。

)
二十一、词律
※1、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
2、词的用韵、平仄、对仗和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3、认真阅读教材中所引张孝祥《六州歌头》的词谱。

注:带“※”号者要求十分熟练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