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重点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点作物栽培学知识点作物栽培学知识点总论部分绪论农业——最原始、最古老、最根本的产业农业——综合性的生产大农业——农、林、牧、渔、副(加工业) 狭义农业——“五业”中的农业,是指以作物为种植对象的农业生产。

广义的作物:是指从野生植物中选择出来,经人工引种驯化后的所有栽培植物,其产品能满足各种生产目的和用途。

狭义的作物:是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植物,如:棉、麻、粮、油、烟、糖等,一般称之为农作物或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并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作物生产概况全球可耕地面积为14 亿hm2,2011 年人口为70亿,人均耕地约0.2hm2中国耕地面积1.21 亿公顷(2008)人口13.41 亿(2010) 人均耕地约0.0903 公顷粮食总产54647.7 万吨,其中谷物49637.1 万吨稻谷19576.1万吨小麦11518.1万吨玉米17724.5万吨中国粮食需求预计205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粮食需求由现在的5 亿t 增加到7亿t,总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1.2亿hm2 或少量减少。

粮食单产需由4200kg/hm2 增加到26000kg/hm2 目前的技术,中国可能满足不了这个需求,需要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投入巨大的努力在农业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权、农民教育政策方面需要有所变动未来40 年内中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20%的现有农业劳动力;(3.1 亿-- 0.6 亿)80%的人均现有耕地;(0.1 hm3 -- 0.08 hm3)100%的目前农业用水量;(1997 年的总用水量5566 亿m3,其中农业用水3920 亿m3,占70.4%。

2050 年的全国总供水量6850 亿m3,农业用水3932 亿m3)50%的目前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以及与现在等量的非可再生资源。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

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

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作物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作物的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6、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7、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8、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9、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10、作物的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11、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12、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13、可消营养生长期:实际营养生长期中可受光周期和温度影响而变化的部分生长期15、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16、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

17、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8、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19、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20、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4、作物品质;产量器官,即目标产品的质量27、离乳期:胚乳中养分耗尽的三叶期28、分蘖:稻茎各节上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他们都能萌发形成新芽,这就叫分蘖。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种植和管理各种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章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栽培技术的原则和方法等。

一、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和气候是作物生长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提供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而气候则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节奏和发育过程。

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

1.1 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是支撑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根系生长、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

土壤的质地、结构、肥力和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在作物栽培中,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法,如施肥、翻耕、改良土壤结构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作物的需求。

1.2 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现象统计规律,包括降水、温度、光照等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如水稻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而小麦则适应寒冷的气候。

因此,在作物栽培过程中要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如调节灌溉水量、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等。

二、作物栽培技术的原则和方法作物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在作物栽培过程中,要依据作物的特点和生长需求,合理选择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2.1 合理施肥施肥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措施之一。

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化肥和有机肥进行施用。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肥力的流失和环境的污染。

2.2 适时灌溉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给作物提供水分,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需求。

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含水量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因缺水或过度灌溉而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1、作物:广义指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

狭义指农作物。

2、作物的分类:A、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嗜好作物烟草。

(3)饲料及绿肥作物B、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和耐寒作物小麦(2)、按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油菜、短日作物水稻、中性作物荞麦、定日作物甘蔗。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水稻、C4作物高粱、CAM作物龙舌兰。

3、作物栽培: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

4、作物栽培学:指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5、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内容:作物的特征特性、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6、作物栽培学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生长的规律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

7、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8、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9、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10、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11、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 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2、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为s形生长过程,有四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

作物栽培学知识关键点第一章水稻第一节概述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水稻生产地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与先锋作物、高产作物原因。

二、水稻生产概况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长江中下游及江苏省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种植分区及其特点长江中下游稻作区特点江苏稻作区及其特点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稻作科学发展历史现代稻作目标、任务及内容第二节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稻的起源与分类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类栽培稻种的演变、分类及其特征籼粳稻区别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概念品种“三性”特点及其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生育期)器官建成(种子构造以及发芽、出苗,根、叶、蘖、茎、穗的结构与分化发育,开花结实特点)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叶龄模式(水稻品种生育进程类型、生育进程叶龄模式)与栽培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叶龄期第三节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一、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与调控水稻产量形成过程模式与源库类型江苏主要类型品种高产水稻产量结构模式三、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群体质量调控原则第四节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稻米品质构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二、稻米品质的形成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环境条件及栽培因素的影响三、稻米品质的调控稻米品质调控途径与方法保优贮藏第五节水稻基本栽培技术一、育秧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育秧技术基本原理(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种子处理及催芽)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关键技术(露地湿润、旱育秧等)水稻烂秧、死苗原因及防止二、稻田耕整、种植制度与移栽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要求土壤耕整合理密植移栽技术与质量三、水稻营养与施肥水稻营养特性施肥量确定与施肥时期(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四、稻田水分管理水稻需水特性稻田需水与灌溉定额晒田(搁田)节水灌溉技术五、稻田诊断与管理水稻生理障碍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不同生育阶段生育特点、目标长相、田间管理第六节水稻其他栽培方式与技术一、水稻抛秧栽培抛秧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二、水稻机械栽插栽培机插稻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三、水稻直播栽培直播稻适应性;生育特点与配套技术四、水稻清洁生产无公害栽培;绿色栽培;有机栽培五、其它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智能化栽培第二章小麦第一节概述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命周期:任何一种作物个体,总是有序地经历种子萌发出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种子形成及植株衰亡等生长发育阶段,这个个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4、营养生长:通常将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5、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6、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

即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7、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9、可消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而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10、反馈:在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反复过程叫做反馈。

1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称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12、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3、作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

简单的说就是作物的收获物,它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个概念。

14、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的干物质的总质量。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要点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要点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1.作物的起源: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2.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3.饲料和绿肥作物:紫云英、田菁、三叶草、沙打旺、黑麦草、苏丹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4.药用作物:枸杞、黄连、红花、人参、地黄等(三)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作物栽培学重点(DOC)

作物栽培学重点(DOC)

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人工栽培的植物狭义:大田作物(人工栽培的大田植物)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即“作物-环境-措施”。

3、作物的感温性:作物因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4、作物的感光性:水稻作物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5、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温度和光照最适宜的条件下,水稻必须经过的最短营养生长期。

6、生物产量(MY):由个体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利用光能、水、CO2和矿物质养料而组成个体的全部体重或提体积的总称7、经济产量(EY): 是群体的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即群体主产品的产量,由生物产量减去非主要栽培收获物的产量8、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9、破胸: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10、现青:幼芽最先出现的是芽鞘,为筒状、无叶绿素,然后从中抽出一个不完全叶,它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出现后秧苗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11、离乳期:水稻三叶期的胚乳中养分已耗尽,称“离乳期12、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分枝。

或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

13、水稻抽穗:穗顶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14、抽穗期:有50%稻穗时为抽穗期。

15、齐穗期:有80%稻穗时为齐穗期。

16、结实率:指禾谷类作物饱满谷粒占颖花总数的百分率17、糊化温度:淀粉粒受热吸水后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18、垩白:胚乳充实不良引起光折射下产生的白色不透明区,有腹白、背白和心白3种19、垩白面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比(用垩白观测仪测定)20、垩白米率:整精米中垩白米粒所占百分比21、垩白度: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等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的乘积222、抛秧: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向空中定向抛撒,利用秧苗乘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23、生理需水: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护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

农学自考作物栽培学精华

农学自考作物栽培学精华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名词解释1、作物: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

2、生长:作物在数量上不逆增长,包括作物的群体或个体的某一器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的数量变化。

3、分化:由同一受精卵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称之。

4、发育:从分化营养器官阶段转变到分化生殖器官阶段,各种作物均要求特定的温、光条件满足后才能进行,这是一种质变,通常称之。

5、营养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称之。

6、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之。

7、温光反应:作物在花芽分化之前必须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的诱导,才能完成花芽的分化。

适宜的温光条件可提早花芽分化;反之会延迟或阻碍花芽分化,这种反应称之。

8、生物学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含根、茎、叶、种子等)。

9、经济产量:指人们栽培作物所需的主要产品收获量。

如小麦的种子,棉花的种子纤维,甘蔗的茎杆等的产量,它是生物学产量的一部分。

10、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学产量的百分数。

=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100%11、土壤耕作:指通过农具的机械作用,改善农田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为农作物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的过程。

12、基本耕作措施:指影响全耕层措施,对土壤各种性状起着很大影响和作用。

其措施有深翻耕和深松土之分。

13、表土耕作措施:指以农机具改善土壤上层和地面状况的一套措施,包括耙地、耱地、中耕、镇压等。

14、播种方式:指作物种子或植株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状况,又称株行配置,合理播种方式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改善植株营养面积,有利通风透风和田间管理。

一般可分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15、条播:在一定行距下,开出相互平行的沟,将种子播在沟中,随后覆土。

优点: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后期通风透光好,便于田间管理,但要求整地质量高才能保证播种质量。

整理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

整理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

●第一章★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作物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根据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作物栽培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安全保护。

换句话说,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和自然资源的潜力★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满足粮食需求,保证食物安全;2提高作物产品的质量,增加供给的多样性;3提高作物生产效益;4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物栽培科学技术的未来方向:优质高产栽培节本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技术绿色安全栽培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信息化栽培★农作物、大田作物、庄稼分类: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为粮食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有:按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短日照作物(水稻、棉花、玉米、大豆)日中性作物(荞麦、豌豆)定日照作物(甘蔗)按感温反应特性分:喜温作物(最低最适最高(10-8-30-40)稻棉烟、耐寒作物(1-3-20-25-28-30)麦油菜③按光合作用CO2同化途径分为C3作物C4作物CAM作物(菠萝)④按感水反应特性分为水生作物⑤按根系形态分为直根系作物和须根系作物(稻、玉米);⑥按茎秆形态分为高秆作物、矮秆作物和蔓茎作物。

按播种或收获季节分类①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②夏收作物、秋收作物。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作物栽培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作物生长发育1. 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种子发芽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第一步,它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和发芽率对于作物的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而幼苗生长阶段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注意土壤湿度、适当施肥和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以保证幼苗茁壮成长。

2. 茎、叶、根的生长茎、叶、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受到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在茎、叶、根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修剪和疏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

3. 开花结果作物的开花结果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它受到温度、光照、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作物的花期和结果期、花粉传播和受精、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栽培技术1. 土壤肥料土壤肥料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了解土壤肥料的类型、施用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关注土壤养分的平衡和肥料的配比,以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养分失衡。

2. 水分管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的持水性、灌溉的方法和时机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土壤排水和保湿,以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的影响。

3.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的危害和预防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关注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作物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了解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合理的田间距离和田间管理措施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畦畔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健康和稳定。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作物的概念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经过人工栽培的植物。

一般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三类。

狭义: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草和饲料等种植业所栽培的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的特点①强烈的季节性②严格的地域性③对土壤的依赖性④生产的连续性⑤系统的综合性⑥技术的实用性3.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其与条件环境的关系,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科学。

4.作物栽培学性质与特征①作物栽培学以作物群体为研究对象②作物栽培学以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为研究目标③作物栽培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④作物栽培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①“深耕细锄”,“少种多收”,耕作体系的革新②农业用具发明与改进③历代重视农田水利建设④开辟了多种肥源,创造了沤肥,堆肥,熏土等一系列肥料积制方法第二章作物起源传播与分类一,作物起源1.中国起源中心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大麻,水稻等2.印度起源中心稻,绿豆,甘蔗,芝麻等3.中亚起源中心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4.近东起源中心小麦(各种),黑麦,燕麦等5.地中海起源中心小麦,甜菜等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小麦,高粱,亚麻,芝麻等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玉米,甘薯,陆地棉等8.南美起源中心马铃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二,作物的分类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棉花,烟草,玉米耐寒作物:麦类,油菜,豌豆,蚕豆2.按作物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麦类,油菜,萝卜等短日作物: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水稻,大豆等中日照作物:日照时间长短对开花影响不大的作物,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只有在某一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甘蔗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烟草等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在强光下,光合强度比C3作物高,玉米,高粱,甘蔗等景天科作物:景天,剑麻,菠萝,兰花等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分类: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2.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分类:中耕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密植作物3.按收获季节分类:夏粮作物,秋收作物根据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1)谷类第一类禾谷类(麦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小黑麦第二禾谷类作物(粟类)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糜子,薏苡其他谷类作物荞麦,藜麦(2)豆菽类大豆,杂豆(3)薯类马铃薯,木薯,甘薯,魔芋,菊芋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棉花,麻类等(2)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3)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甜叶菊(4)其他作物①嗜好作物:烟草,茶,咖啡,可可等②特用作物:桑,橡胶,香料等③编织原料作物:席草,芦苇等3 .饲料与绿肥作物苜蓿,羊草等4.药用作物枸杞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水稻,甘薯,烟草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特性1.生命周期:作物由播种出苗到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为作物的生命周期,也称为作物的一生。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14、有限花序:在开花期内的花序轴的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不能继续生长,只能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各花由内向外或由上而下陆续开放。

15、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或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大部分属于此种)。

16、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形成的如花托,花序轴,花被。

如苹果(花托)、瓜类(胎座)、凤梨(花序轴)等。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作物生产概况1.中国及世界耕地面积。

2.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

3.山西省粮食作物。

4.山西省经济作物。

二、作物起源及分类1.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水稻、大豆、谷子、荞麦、大麦等共136种)。

2.起源于新大陆的作物。

3.作物的分类(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三、作物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发育、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营养体向生殖体的过渡)。

2.种子及其萌发.(1)种子的概念(种子、果实、无性繁殖的根茎叶等)。

(2)种子休眠。

(3)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发芽)。

(4)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5)种子出土类型(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半出土)。

3.根和根系生长.(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须根系,含种子根、节根、气生根)。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直根系,主根与侧根)。

(3)根生长的几种趋性(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

4.叶的生长.(1)影响叶生长的因素(温度、光、水、矿质营养)。

(2)叶面积指数(LAI)。

5.花.(1)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总状花序)。

(2)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四、生育时期、生育期1.生育期的概念。

2.生育时期的概念。

五、作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与生活因子。

2.作物与光。

(1)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光周期反应对花原基起诱导作用的因素。

(3)长日照作物。

(4)短日照作物。

(5)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引种后,生育期和开花期会发生什么变化。

3.作物与温度。

(1)温度三基点。

(2)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3)冷害、霜冻、高温的危害。

4.作物需水临界期。

5.作物与空气。

(1)一年内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

(2)一天内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的变化。

六、作物产量及其形成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2.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豆类、棉花、薯类)。

七、作物的品质1.品质的概念。

2.环境对品质的影响。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

作物栽培学重点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种植和管理各种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现代社会,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和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几个关键要点。

第一,作物的种植适应性。

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应的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

在进行作物栽培之前,农民和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并选择最适合该地区的作物品种。

例如,在北方地区,小麦的种植适应性较高,而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水稻和棉花。

了解作物的种植适应性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第二,土壤管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农民和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土壤检测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养分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

合理的施肥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耕作、灌溉和排水等技术手段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第三,病虫害防治。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农民和研究人员需要及时识别和防治病虫害,以减少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来控制其传播,同时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播种和收获技术。

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技术对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播种时,农民需要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等要点。

合理的播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萌发率和成活率,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在收获时,农民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确保作物的成熟度和质量。

第五,耕作和管理技术。

耕作和管理技术是作物栽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耕作技术包括耕地、整地和松土等操作,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通透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管理技术则涵盖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能够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

合理的耕作和管理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环境和生态限制而造成的损失。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要点

作物栽培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

2、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绿色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种植地点的配置。

4、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或称若干个生育阶段。

5、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即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

6、种子: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而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则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7、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8、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9、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0、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芽的产生、气孔发育等。

11、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即为叶龄指数。

12、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级或两级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3、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的育种方法。

14、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15、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考试包过

作物栽培学 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考试包过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作物生产和作物学的地位,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栽培学性质。

难点:作物生产的本质与地位,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物与作物学作物: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农作物作物林木作物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物。

又称大田作物。

对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的行业就是种植业。

对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就是作物栽培。

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物学X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与其与环境条件的关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遗传改良以与种子生产等理论、方法和技术作物学性质应用学科:自然学科:主要应用于——对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获取产品高产、优质、高效;——产品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科:人类所需的农产品数量、质量的安全平衡人类所从事的作物生产利用的资源的平衡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与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短日照,短日照促进发育,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一定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

如稻、玉米、棉花等。

2.收获指数:又称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3.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

这一时期就叫作物营养临界期。

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为有效温度。

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5.棉花铃重:指棉花单铃子棉重,以g表示。

6.冬发油菜:越冬时幼苗有9~10片绿叶,叶面积指数在 1.5以上,开盘直径在30cm以上的油菜,称为冬发油菜。

7.水稻僵苗:水稻移栽后不长新根、不分蘖,生长基本停滞。

8.水稻有效分蘖:能最终正常抽穗结实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一般在拔节以前15天发生的分蘖,其有效的可能性较大。

9.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

10.复种: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1.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12.棉花衣指:指100粒子棉上纤维的重量,以g表示。

13.作物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薯类、绿肥、甘蔗等,生育期是指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

14.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作物各器官的建成呈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15.物候期: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浙江农林大学作物栽培学期末复习重点

作物栽培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作物、作物(crop)的概念也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目前世界上被人们所栽培的植物约1500种,大致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桑、菜、果、药、杂等。

对这种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种植业。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对这种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即作物栽培。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1~3o C左右,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 0o C 左右,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填空题: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有: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forage andgreeruaanure crops)按作物感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简答题: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的特点:1.作物生长的规律性2.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作物生产的持续性4.作物系统的复杂综合性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成就:1、作物产量源库理论2、作物叶龄模式理论3、作物群体质量理论 4、作物化学调控理论水稻名词解释: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分蘖: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分蘖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分蘖: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形成的 36、水稻抽穗:稻穗自叶鞘伸出称抽穗 37、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颖花数的百分率 38、糊化温度:淀粉粒受热吸水后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39、垩白:胚乳充实不良引起光折射下产生的白色不透明区,有腹白、 背白和心白3种; 40、垩白面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比(用垩白观测仪测定) 41、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营养品质 和卫生品质; 42、垩白米率:整精米中垩白米粒所占百分比 43、垩白度:垩白米率×垩白面积 44、抛秧: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 秧苗向空中定向抛撒,利用秧苗乘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移 植方法。 45、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平衡所需的水 分 46、生态需水: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平衡,创造适于 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 47、需水系数:作物全生育期内的蒸发蒸腾水量 与收获的干物质量或 产量之比。 48、蒸腾系数: 是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49、春化阶段:秋播作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 常抽穗开花,这个时期称为春化阶段。 50、蹲苗:常用方法 多采取控制苗期肥水,使植株节间趋于粗短壮实 而根系发达的办法。 51、出粉率:是单位重量籽粒所磨出的面粉重量与籽粒重量之比。 52、单棱期:生长锥继续伸长,并从生长锥基部由下向上分化出现分节 的环状突起,为苞叶原基。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每节 一个苞叶原基,呈单棱状,故称为单棱期。 53、棉花红茎比:随着主茎的生长,阳光照射,花青素大量形成,茎色 表现上红下绿,红色部分占得比例。 54、无限果枝:棉花果枝节数因品种而不同,果枝有多节的称无限果枝 55、零式果枝:棉花果枝节数因品种而不同,果枝没有节,蕾铃直接着 生在主茎叶腋内称零式果枝 56、衣分: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 57、衣指:指百粒棉籽上纤维的重量 58、子指各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3,品种 特性,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有很大差异;4,病虫害,根据作物 种类和病虫发生规律,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期是避开或减免病虫害的有 效措施,也是确定适宜播种期的根据之一。 11、 简述植物激素的主要特点? 1、 可使农作物生长加快,枝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生长素、细胞分 裂素、油菜素内酯) 2、 可以抑制农作物生长、促进脱落、促进休眠(脱落酸) 3、 可以催熟植物成熟(乙烯) 4、 打破种子休眠和防止器官脱落(赤霉素) 12、 如何定义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 延缓剂等基本概念?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很 低浓度就能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生理效果的活性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指用化学方法合成和筛选的一些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 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泛指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的内源和人工合成的化 学物质。 植物生长延缓剂:指抑制赤霉素的生理合成,从而使作物节间缩短,但 叶片数目、节数及顶端优势保持不变的调节剂。 13、 哪些因素影响调节剂药液在植物表面的存留? 1. 植物表面性质与药液存留 A. 植物总体形态与药液存留有关。叶片面积大、叶片角度与地面平
3、“S”形生长进程理论,对作物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 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 之前应用。 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 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4、为什么不同的作物经济系数不同? 作物经济系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 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系数与 作物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 化学成分有关,同时也受栽培技术和生长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所 以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 5、 确定作物的播种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育苗移栽作物播种量由行株距来控制 直播作物的播种量主要考虑一下因素:1,气候条件;2,土壤肥力; 3,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4,种子质量和田间出苗率; 6、育苗移栽有什么意义? 农作物生产有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两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相 比,可缓和季节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等自热资源,延长作物生 长期,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各种作物平衡增产;苗床面积小,便于精细 管理,有利于育苗壮秧;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 育苗移栽可按计划规格进行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 合理密度和苗 全,苗壮; 7、小麦全生育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 根据器官形成顺序和外部特征的明显差异,习惯上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 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 期; 8、 冬小麦春季后期的主要任务。 促进缓苗返青;促蘖増穗,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长壮杆;预防晚霜 冻害;预防病虫害;9、简述小麦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 1,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2,中耕耙耱与镇压;3,清沟排 渍;4,防止倒伏;5,防治病虫害 10、简述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 确定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期,一般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 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种植方式综合考虑。1,气候条件,根据各地气 候变化规律早春气温回升早迟灾害性天气出现时段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 确定适宜播种期;2,种植制度,根据当地种植制度,作物换茬衔接来
所需的时间。 14、 作物的生育时期: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形态生理变化,将 作物整个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生育阶段,各个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15、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 特性。 16、 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 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7、 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 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18、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 的差异特性。 19、 基本营养生长期:指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 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20、 可消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而缩短 的那部分生长期。 21、 根冠比:是指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22、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 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 23、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24、 收获指数:是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25、 不同的作物经济系数不同,因为经济系数与作物遗传基础、收获 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同时也受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 响。 26、 源: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物的供应。 27、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 28、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个体群,包括单作群体和复合 群体两大类 29、作物的群体结构:是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 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情况。 30、株型:是指植物在空间的存在形式 31、作物品质: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32、破胸:在水稻发芽过程中,胚根突破谷壳或颖壳,露出白色部分, 称为“破胸或露白”; 33、现青:在水稻出苗过程中,幼芽最先出现的是芽鞘,为筒状、无叶 绿素,然后从中抽出一个不完全叶,它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出现后秧苗 开始现绿色,称之为“现青”,现青是水稻“出苗”的标准。 34、离乳期:二叶一心期,又叫三叶期
1、 作物:广义指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 木。狭义指农作物。 2、 作物的分类: A、 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嗜 好作物烟草。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B、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 、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水稻和耐寒作物小麦 (2) 、按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分类:长日作物油菜、短日作物水稻、中 性作物荞麦、定日作物甘蔗。 (3) 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C3作物水稻、C4作物高粱、CAM作物 龙舌兰。 3、 作物栽培: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 农事活动。 4、 作物栽培学:指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5、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内容:作物的特征特性、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 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 6、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生长的规律 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 7、 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 长的周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8、 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重 要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9、 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 的增加过程。 10、 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 中的有序变化。 11、 作物生长曲线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 正常的依据之一、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 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 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 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1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为s形生长过程,有四个时期:缓慢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 13、 作物的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59、马克隆值:单位长度的纤维重量 60、纤维强度:拉伸一根或一束纤维在即将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57、断裂比强度;绝对强度与细度之比称相对强度 61、纤维成熟:纤维细胞壁加厚的程度 62、油菜早花:是指冬前和越冬时出现抽薹和开花现象 63、根拔:表现为油菜根部拱起土层、根部露出、幼苗歪倒,遇风吹日 晒,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64、根颈:子叶以下至开始发生侧根的幼茎。根颈的生长包括伸长和增 粗 65、油菜结籽率; 66、油菜结角率; 67、双低油菜;是指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3%, 同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 甙含量低于0.3%的油菜。 68、玉米的支持根;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部,植物学上称不定 根,着生在地上的茎节的根称支持根 69、玉米大喇叭口期;穗叶及其上、下两片叶(棒三叶)伸出,但果穗 上部叶还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形成大喇叭口状 70、玉米棒三叶。穗位及其上下三叶 1、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作物有其本身的遗传特性,也受其生活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作物生产 具有以下特点: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光和热, 随不同地区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而不同,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 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 平等也有很大差异,从而构成作物生产的地域性。2,作物种植的季节 性;不同作物对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如温,光水等都有自身的特殊要 求,而一年四季的光,热水等自热资源的状况是不同的,所以作物不可 避免受季节的强烈影响。3,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在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的进化中,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形成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 性和次序性4,作物生产的持续性;作物生产的周期性不断循环的过 程,是在同一种土壤及栽培技术下,一个生产周期接一个生长周期,前 茬作物接后茬作物的连续过程。5,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产受多 种因子的影响与制约,既是一个打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综合 体。2、简述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物生产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可见作物生产 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 表现在: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