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流程[79页]
Tecnomatix_虚拟仿真在智能生产线教学中的应用*

DOI :10.15913/ki.kjycx.2024.07.052Tecnomatix虚拟仿真在智能生产线教学中的应用*周 丹,管佳燕,凌雯雯,谈冬雪(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 200000)摘 要:以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Tecnomatix 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与真实环境完全一致的生产线虚拟仿真平台,在虚拟场景中布局生产线、创建机构运动、创建工艺流程、机器人路径规划及编程,并最终导出机器人离线程序。
经实践验证,该虚拟仿真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提高学生使用先进虚拟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Tecnomatix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仿真中图分类号:G642;TH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7-0179-03——————————————————————————*[基金项目]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课题“基于智能工厂的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编号:222015)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并设置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相关课程。
但是由于智能生产线设备昂贵、系统复杂,不可能将较多数量的设备用于教学[1],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以在软件中搭建与真实环境完全一致的虚拟场景,进行仿真验证编程调试和机器人生产线综合应用相关课程教学。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加速虚拟现实在教育培训等多行业、多场景的应用落地,要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3],所以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以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智能生产线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Tecnomatix 中的Process designer 和Process simulate2个模块来构建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将数据和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图形的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是指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设计和实现等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的各个步骤。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定需要可视化的数据类型和来源。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来源,例如数据库、API、文件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以确保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操作。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确保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3. 设计设计是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的核心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定可视化图形的类型、颜色、字体、布局等设计元素。
设计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目的,以确保可视化结果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视化图形的易读性和美观性,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4. 实现实现是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设计好的可视化图形转化为实际的图形。
实现需要使用可视化工具和编程语言,例如T ableau、D3.js等。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后续的修改和更新。
总结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是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设计和实现等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目的,以确保可视化结果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后续的修改和更新。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可视化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目录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 ......................................................1.2电子政务的模式.....................................................................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4ERP ...............................................................................1.4.1 ERP系统特点...................................................................1.4.2 ERP系统的功能.................................................................1.5CRM的三个要点.....................................................................OLAP:联机分析处理.....................................................................1.6.1商业智能的主要功能:...........................................................1.6.2商业智能的三个层次:...........................................................1.8电子商务的模式.....................................................................1.8.1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2产生问题的原因.....................................................................1.3.1第一类:对单位的管理...........................................................1.3.2第二类:对人员的管理...........................................................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从高到低).........................................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建设.....................................................2.1ITIL与IT服务管理.................................................................2.1.1名词解释.......................................................................2.1.2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二次转换)....................................................2.2信息系统审计.......................................................................2.2.1概念(评审、论证、审计).......................................................2.2.2目的...........................................................................2.2.3审计触发.......................................................................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重点) ................................................1.1系统集成的概念.....................................................................1.2系统集成的特点.....................................................................1.3信息系统集成分类...................................................................1.5.1结构化方法.....................................................................1.5.2原型法:.......................................................................1.5.3面向对象方法...................................................................1.6软件工程...........................................................................1.6.1软件需求的特征,目的...........................................................1.6.2软件设计.............................................................................................................................1.6.5软件复用.......................................................................1.6.6软件质量.......................................................................1.7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1.7.1基本概念.......................................................................1.7.2类和对象的关系.................................................................1.8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1.8.2九种建模图.....................................................................1.9软件架构...........................................................................1.9.1中间件(五种常见的中间件).....................................................2.0典型应用集成技术...................................................................2.0.1从两层理解数据仓库.............................................................2.1W EB S ERVICES技术....................................................................2.2J2EE架构、.NET架构 ...............................................................2.2.1 J2EE规范包含的构建及服务技术规范..............................................2.3常用构建标准.....................................................................................................................................2.4计算机网络知识.....................................................................2.5网络...............................................................................2.5.7综合布线系统图.................................................................2.5.8综合布线适用范围............................................................... 第四章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1.1项目的定义和目标...................................................................1.2项目的特点.........................................................................1.4项目管理的知识范围.................................................................1.4.4过程域.........................................................................1.5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1.5.1软技能.........................................................................1.7项目的组织方式.....................................................................1.8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1.9项目经理和管理办公室(PMO)的区别..................................................2.0项目生命周期.......................................................................2.1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2.2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2.2.1 PDCA循环......................................................................2.2.2项目的5个管理过程组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映射关系图............................... 第五章立项管理........................................................................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1.3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3.1项目评估的方法.................................................................1.4项目招标...........................................................................1.4.1招标...........................................................................1.4.2招标代理.......................................................................1.5承建方的立项管理...................................................................................................................................1.5.2投标文件内容...................................................................1.6签订合同...........................................................................1.6.1合同谈判的方法.................................................................1.6.2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1.2项目启动...........................................................................1.2.1项目章程的作用和内容(输出)...................................................1.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1.3.1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技术和工具.........................................1.3.2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输入和输出.........................................1.4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1.4.1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入、输出.................................................1.5监督和控制项目.....................................................................1.5.2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输入、输出.....................................................1.6整体变更控制.......................................................................1.6.2整体变更控制的方法.............................................................1.6.3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入、输出.......................................................1.7.2项目收尾的输入、输出...........................................................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1.2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1.2.1产品范围.......................................................................1.2.2项目范围.......................................................................1.3编制范围管理计划...................................................................1.3.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1.3.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1.4范围定义...........................................................................1.4.1范围定义的工具和技术...........................................................1.4.2范围定义的输入,输出...........................................................1.5.1 WBS概念.......................................................................1.5.3创建WBS的工具和技术...........................................................1.5.4 WBS的输入、输出...............................................................1.6范围确认...........................................................................1.6.1范围确认的输入、输出...........................................................1.7范围控制...........................................................................1.7.1范围控制的工具和技术...........................................................1.7.2范围控制的输入、输出...........................................................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1.2活动定义...........................................................................1.2.1定义...........................................................................1.2.2 WBS的主要用途,活动定义与WBS的关系...........................................1.2.3活动定义的输入、输出...........................................................1.2.4活动定义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3活动排序...........................................................................1.3.1活动排序的输入、输出...........................................................1.3.2活动排序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4活动资源估算.......................................................................1.4.1定义...........................................................................1.4.2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4.3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入、输出.......................................................1.5.1定义...........................................................................1.5.2活动历时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5.3活动历时估算的输人,输出........................................................1.6制定进度计划.......................................................................1.6.1制定进度计划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1.6.2制定进度计划的输入、输出.......................................................1.7项目进度控制.......................................................................1.7.1定义...........................................................................1.7.2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技术和工具...................................................1.7.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入、输出.......................................................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1.1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四种过程).....................................................1.2项目成本失控原因(四种原因).......................................................1.3成本的类型.........................................................................1.4管理储备...........................................................................1.5成本基准...........................................................................1.6学习曲线理论.......................................................................1.7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1.8项目成本估算.......................................................................1.8.2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1.9项目成本预算.......................................................................1.9.1项目成本预算的工具与技术.......................................................2.0项目成本控制.......................................................................2.0.1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2.0.2成本控制的工具与技术...........................................................1.1基本概念...........................................................................1.2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目标.............................................................1.2.1基本原则:.....................................................................1.2.2目标:.........................................................................1.3质量管理主要活动和流程.............................................................1.3.1主要活动:.....................................................................1.3.2流程:.........................................................................1.4国际质量标准.......................................................................1.4.1 ISO9000 系列(ISO9001、ISO9004、ISO9011) ................................................................................................1.4.3六西格玛(六倍标准差).........................................................1.5制定项目质量计划...................................................................1.5.1制定项目质量常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1.5.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工作的输入、输出...............................................1.6项目质量控制.......................................................................1.6.1项目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1.6.3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1.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概念...........................................................1.4.1名词解释.......................................................................1.5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1.6项目团队组织建设...................................................................1.6.1获取人力资源的依据(输入).....................................................1.6.2组建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1.6.3组建项目团队的输出.............................................................1.7激励理论...........................................................................1.7.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7.4期望理论.......................................................................1.8X理论和Y理论.....................................................................1.9项目团队建设.......................................................................1.9.1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1.9.3项目团队建设的工具与技术.......................................................2.0项目团队管理.......................................................................2.0.1定义...........................................................................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1.1沟通管理计划编制...................................................................1.1.1定义...........................................................................1.1.3沟通模型.......................................................................1.1.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过程的步骤.....................................................1.1.3沟通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1.2信息分发...........................................................................1.2.1定义...........................................................................1.2.2常用的沟通方式的优缺点或特点介绍...............................................1.2.3用于信息分发的技术、方法.......................................................1.2.4经验教训总结过程结果...........................................................1.3一个考点...........................................................................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1.1合同的法律特征.....................................................................1.4项目合同的分类.....................................................................1.5项目合同签订.......................................................................1.5.1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5.2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1.6项目合同管理.......................................................................1.6.1定义...........................................................................1.6.2合同管理的作用.................................................................1.6.4合同变更控制系统的一般处理程序.................................................1.6.5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7项目合同索赔处理.................................................................................................................................1.7.2索赔的分类.....................................................................1.7.3索赔程序.......................................................................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1.1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1.2编制采购计划.......................................................................1.2.1合同的类型(合同按费用支付方式分为三类).......................................1.3编制询价计划.......................................................................1.3.1常见的询价文件.................................................................1.4招标.........................................................................................................................................1.4.2六种方式的使用条件.............................................................1.4.3招投标程序.....................................................................1.4.4招标人及其权利以及义务.........................................................1.4.5供方选择的工具和技术...........................................................1.4.6评标委员会.....................................................................1.5合同及合同收尾.....................................................................1.5.1合同收尾的内容.................................................................1.5.2合同收尾的输入、输出...........................................................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1配置管理...........................................................................1.1.2配置管理有关的概念.............................................................1.1.3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1.1.4配置识别的基本步骤.............................................................1.1.5建立配置管理方案的基本步骤.....................................................1.2版本管理.................................................................................................................................1.2.2变更控制流程...................................................................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1.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1.3组织机构...........................................................................1.4工作程序...........................................................................1.5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1.5.1对进度变更的控制...............................................................1.5.2对成本变更的控制...............................................................1.5.3对合同变更的控制...............................................................1.5.4变更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1.1信息安全定义.......................................................................1.1.1信息安全属性及目标.............................................................1.2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1.3技术体系...........................................................................1.4计算机机房与设施安全...............................................................1.5环境与人身安全.....................................................................1.6电磁兼容...........................................................................1.6.1计算机设备防泄露...............................................................1.7系统安全等级管理...................................................................1.7.1保密等级(三级)...............................................................1.7.2可靠性等级(三级)............................................................. 第十七章项目风险管理..................................................................1.1风险管理的过程.....................................................................1.2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1.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1.3.1风险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1.3.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工具与技术...................................................1.3.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1.4风险识别...........................................................................1.4.1项目风险识别的特点.............................................................1.4.1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1.4.2风险识别的输入、输出...........................................................1.5定性风险分析.......................................................................1.5.1定义...........................................................................1.5.2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1.5.3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1.6定量风险分析.......................................................................1.6.1定义...........................................................................1.6.2定量风险分析常用技术...........................................................1.6.3数据收集和表示的方法及应用.....................................................1.6.4定量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1.7风险监控...........................................................................1.7.1定义...........................................................................1.7.2风险监控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第十九章项目收尾管理..................................................................1.1项目收尾的内容.....................................................................1.2项目验收........................................................................................................1.4项目总结会应讨论的内容.............................................................1.1知识产权定义.......................................................................1.2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1.3知识产权的范围.....................................................................1.3.1着作权的主体...................................................................1.3.2着作权的归属划分...............................................................1.4专利权.............................................................................1.4.1专利权的内容...................................................................1.6知识产权管理要项...................................................................1.7知识产权(着作权)的有效时间.......................................................1.8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二十一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1标准和标准化常识...................................................................1.1.1定义...........................................................................1.1.3国际标准.......................................................................1.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技术标准和规范...................................1.2.1法律法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1.1国际信息化体系要素(六大要素):1)信息技术应用2)信息资源3)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4)信息技术和产业5)信息化人才6)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2电子政务的模式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4)政务与公务员(G2E)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英文缩写:1)企业资源计划(ERP)2)物料需求计划(MRP)3)能力需求计划(CRP)4)制造资源计划(MRP II)5)客户关系管理(CRM)6)企业关系管理(ERM)1.4 ERP1.4.1 ERP系统特点1)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ERP是开放的系统1.4.2 ERP系统的功能1)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生成控制管理(主生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3)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1.5 CRM的三个要点1)客户2)关系3)管理1.6商业智能(简称:BI)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级别:a)操作级b)战术级c)战略级OLAP:联机分析处理1)数据仓库2)数据ETL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4)分析功能1)数据报表2)多位数据分析3)数据挖掘1.8电子商务的模式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3)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4)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1)法律法规2)标准规范3)安全认证4)信用5)在线支付6)现代物流7)技术装备8)服务9)运行监控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需求管理、范围管理)2)工程进度拖后延期(进度管理)3)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成本管理)4)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文档管理、配置管理)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需求管理、变更管理)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沟通管理)7)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安全管理)8)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1.2产生问题的原因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系统集成市场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3)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1.3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分两类)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系统集成单位)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单位)1)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管理(高级项目经理)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监理人员)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从高到低)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项目经理2)高级项目经理3)资深项目经理1.6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甲乙丙三个级别)1)甲: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没有限制2)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1500W以下3)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500W以下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管理原则: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2)管理体系: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相关内容3)资质评定原则:评审和审批分离的原则信息产业部统一颁发证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1)一、二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2)三、四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1)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1.9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1)四控: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变更控制2)三管:工程的合同、信息、安全管理3)一协调: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协调)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建设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三方单位:建设单位(主建方【甲方】)、集成单位(承建方【乙方】)和监理单位(监理方)2.1 ITIL与IT服务管理1)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2)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1)以客户为中提供IT服务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3)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二次转换)1)第一次(梳理):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2)第二次(打包):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2.2信息系统审计评审、论证、审计)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
操作系统测试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测试题(附答案)⼀、选择题1.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和操作的异步性A.多道程序设计B.中断处理C.程序的并发执⾏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2.为了使系统中所有的⽤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该操作系统应该是()A.多道批处理系统B.分时系统C.实时系统D.⽹络系统3.操作系统内核与⽤户程序、应⽤程序之间的接⼝是()A.shell命令B.图形界⾯C.系统调⽤D.C语⾔函数4.多个进程的实体能存在于同⼀内存中,在⼀段时间内都得到运⾏这种性质称作进程的()A.动态性B.并发性C.调度性D.异步性5.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A.就绪?运⾏B.运⾏?就绪C.就绪?阻塞D.阻塞?就绪6.为了使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合理搭配这项⼯作是由()完成的A.作业调度B.中级调度C.进程调度D.内存调度7.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具有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的是()A.先来先服务法B.短作业优先法C.优先数法D.时间⽚轮转法8.通常,⽤户编写的程序中所使⽤的地址是()A.逻辑地址B.物理地址C.绝对地址D.内存地址9.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A.段表B.页表C.PCBD.JCB 10.⽂件管理实际上是管理()A.主存空间B.辅助存储空间C.逻辑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11.如果⽂件系统中有两个⽂件重名,不应采⽤()A.单级⽬录结构B.树形⽬录结构C.⼆级⽬录结构D.⾮循环图⽬录结构12.当前⽬录是/usr/meng,其下属⽂件prog/file.c的绝对路径名是()A./usr/meng/file.cB./usr/file.cC./prog/file.cD./usr/meng/prog/file.c13.引⼊缓冲技术的主要⽬的是()A.改善⽤户编程环境B.提⾼CPU的处理速度C.提⾼CPU与设备之间的并⾏程度D.降低计算机的硬件成本14.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完成的A.⽤户程序B.编译程序C.设备分配程序D.设备驱动程序15.控制和管理资源建⽴在单⼀系统策略基础,将计算功能分散化,充分发挥⽹络互联的各⾃治处理机性能的多机系统是()A.多处理器系统B.多计算机系统C.⽹络系统D.分布式系统16.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A.处于裸机之上的第⼀层软件B.处于硬件之下的底层软件C.处于应⽤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D.处于系统软件之上的⽤户软件17.以下著名的操作系统中,属于多⽤户、多进程、多任务分时系统的是()A.DOS系统B.Windows NT系统C.UNIX系统D.OS/2系统18.下列系统中,属于实时系统的是()A.⽅正排版系统B.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车订票系统D.办公⾃动化系统19.引⼊多道程序的⽬的在于()A.充分利⽤CPU,减少CPU等待时间B.提⾼实时响应速度C.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D.充分利⽤存储器20.在操作系统中引⼊"进程"概念的主要⽬的是()A.改善⽤户编程环境B.描述程序动态执⾏过程的性质C.使程序与计算过程⼀⼀对应D.提⾼程序的运⾏速度21.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有()个等待进程A.0B.lC.2D.322.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C.⽤户作业准备充分D.有⼀个较好的操作环境23.有三个作业同时到达,J1,J2,J3的执⾏时间分别为T1,T2,T3,且T1 T2 T3,它们在⼀台处理机上按单道⽅式运⾏,采⽤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A.T1+T2+T3B.(T1+T2+T3)/3C.T1+2′T2/3+T3/3D.T1/3+2′T2/3+T324.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字节A.2GBB.4GBC.100KBD.640KB25.除操作系统占⽤的内存空间之外,所剩余的全部内存只供⼀个⽤户进程使⽤,其他进程都放在外存上,这种设计称为()A.覆盖技术B.虚拟技术C.对换技术D.物理扩充26.⽂件系统为每个⽂件建⽴⼀张指⽰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由此表和⽂件本⾝构成的⽂件是()A.连续⽂件B.串连⽂件C.索引⽂件D.逻辑⽂件27.使⽤绝对路径名访问⽂件是从()开始按⽬录结构访问某个⽂件A.当前⽬录B.⽤户主⽬录C.根⽬录D.⽗⽬录28.⽤户程序与实际使⽤的物理设备⽆关,由操作系统考虑因实际设备不同⽽需要使⽤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这是由设备管理的()功能实现的A.设备独⽴性B.设备分配C.缓冲管理D.虚拟设备29.引⼊缓冲技术的主要⽬的是()A.改善⽤户编程环境B.提⾼CPU的处理速度C.提⾼CPU与设备之间的并⾏程度D.降低计算机的硬件成本30.以下不属于分布式系统特征的是()A.分布性B.并⾏性C.全局性D.可定制性31.操作系统核⼼部分的主要特点是( )。
ACAA认证UX设计师参考样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选项一
交互设计师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需要产出的工作文 产品需求文档 档是: 在web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师在确定页面宽度时 信息的版式和分栏 需要考虑以下哪项? 移动端页面设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有更多的布局空间可以放广告 对于一些页面的初始化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信息从宽屏到窄屏做自适应展示时,以下哪项信 息可以优先隐藏处理? 当一个6列信息的表单信息最大化时,在移动端展 示时会超出屏幕宽度,以下哪种改善的用户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要考虑一些排版方式用来突出 信息的重要程度,以下哪种不是为了突出信息重 要程度的?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抽屉式设计? 以下哪项对用户的网页端阅读体验影响最小? 验证一个产品设计的好不好,以下哪项描述是正 确的? 对于产品文案的拟定,以下不正确的是: 为某网站首页的焦点图有四个Banner图片需要定 时自动轮播,以下哪个动画时间体验最好? 以下哪种设计可以增加搜索功能的用户体验? 以下哪些组建是从移动端开始演变至web端的? 最近几年交互设计师最常用的原型工具是: 交互设计师产出交互原型的目的,表达正确的 是: 关于精益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以下对微互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如图,对于抽屉式交互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在设计产品的信息架构时,设计师不需要考虑的 是: 以下哪些是对用户不够友好的信息分类? 哪种情况可以省略掉面包屑? 网站地图和网站信息架构必须完全一致吗? 当一个功能的用户操作的入口在信息架构中埋藏 的比较深的时候,以下哪种方式对改善用户体验 最有帮助? 在设计一个编辑角色对内容管理的需求中,设计 师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功能? 在产品设计初期,设计师刚刚收到一个新功能的 设计需求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在一个改版设计的需求场景下,设计师根据什么 判断哪些功能需要进行改善? 增加用户粘性的方式,以下方式不正确的是: 在设计用户操作步骤时,描述正确的是: 判断一款产品前台体验好不好的标准,不包含以 下哪项? 在设计过程中,用户路径没有办法体现出: 产品设计流程,以下不正确的是: 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以下哪项线下行为对 线上产品设计最有帮助? 一个用户刚刚修改完登录密码,当他点击保存新 密码按钮后,系统应该为他跳转到: 中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下表述不正 确的是: 视觉设计中的”基本色“以下说的对的是: 互联网产品的视觉设计规范,以下哪项是错误 的? 初始化页面很空,属于不友好的界面设计 导航菜单 在移动端展示时,使屏幕自动切换到横向展示 通过给信息更大的面积凸显信息更重要 分类较多的表单内容 排版 产品盈利得到增加 需要能准确的传达所表示的功能 5秒 按照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给出搜索建议下拉框 开关按钮 Photoshop 为了实现最终的设计效果 精益用户体验设计让开发人员和产品负责人参与 到各种决策流程中来 有效的微互动能够同时起到吸引和通知用户的作 用 考虑如何将操作巧妙的隐藏起来是重点 产品的功能范围是什么 钱币、黄金、白银 移动端产品 是的,必须完全一致 可以直接删减这种用户找不到的功能 增加新内容 确认视觉设计风格 用户的在线时长和活跃程度 为用户设计需要再次返回来完成的长期任务 尽量缩短用户操作的步骤,让用户快速完成 产品功能是否较好的体现了业务的需求 用户的动机 需求分析在产品设计之前 用户的经常去哪里 网站首页 功能模块和按钮位置尽量比较固定 品牌色就是基本色 页面多以白色背景为主
java程序设计使用教程(第2版)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Java语言有哪些特点?主要用于能够哪些方面的软件开发?特点:(1)面向对象,(2)平台无关性,(3)分布式,(4)可靠性和安全性,(5)多线程,(6)简单性,(7)健壮性,(8)高性能,(9)灵活性。
适用范围:(1)所有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包括面向对象的事件描述、处理、综合等。
(2)计算过程的可视化、可操作化的软件的开发。
(3)动态画面的设计,包括图形图象的调用。
(4)交互操作的设计。
(5)Internet 的系统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 Web 页面的动态设计、管理和交互操作设计等。
(6)Intranet上的软件开发(直接面向企业内部用户的软件)。
(7)与各类数据库连接查询的 SQL 语句实现。
(8)网络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集成方面。
2.Java程序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它们?Java语言程序分为两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和小程序Applet,它们是利用Java语言生成的可运行代码中最常用的两种,两者都必须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
Application更象我们平常用VB,VC等编写的桌面程序,多以控制台(CONSOLE)方式运行,当然也很容易实现窗口应用。
Applet则需要嵌入Web页面中,在支持Java虚拟机的浏览器上运行。
区分办法:应用程序Application中一定包括一个主方法main,而小程序Applet没有这个方法。
3.简述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
一个Java源的运行需要经过三个步骤:(1)编辑源程序,产生.Java的源程序文件(2)运用Java虚拟机JVM将源文件编译为.class的字节码文件(3)根据程序的不同类型运行程序。
对于应用程序直接调用运行命令执行字节码文件,而对于小程序Applet,需要先将字节码文件嵌入HTML文件,然后用浏览器软件打开HTML文件。
4.什么是Java虚拟机?简述其工作机制。
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JVM)是一种利用软件方法实现硬件功能的抽象化的计算机,它基于下层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可以在上面执行Java的字节码程序。
Meyer_操作说明_CH

Meyer三维压裂模拟设计(专家)系统软件介绍及基本操作说明GNT国际公司(北京办事处)2011年10月目录第一章Meyer各个模块介绍 (3)第二章MFrac模块操作说明 (14)第三章Mshale 缝网压裂设计 (40)第四章MFast 快速压裂设计模块 (49)第五章MFac-lite模块操作说明 (52)第六章MView操作说明 (57)第七章MinFrac操作说明 (58)第八章MProd 基本操作说明 (62)第九章MNpv 操作说明 (79)第十章MWell操作说明 (86)第一章Meyer各个模块介绍一、Meyer 软件基本情况介绍及软件模块清单说明Meyer软件是Meyer & Associates, Inc.公司开发的水力措施模拟软件,可进行压裂、酸化、酸压、泡沫压裂/酸化、压裂充填、端部脱砂、注水井注水、体积压裂等模拟和分析。
该软件从1983年开始研制,1985年投入使用。
目前该软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上百个客户,包括油公司、服务公司、研究所和大学院校等。
Meyer软件是一套在水力措施设计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的模拟工具。
其中,MFrac是三维模拟系统的核心;MView具有回放数据和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MinFrac进行小型压裂分析;MProd和MNpv分别提供产能预测和经济优化;Mwell井筒水力计算。
软件可提供英语和俄语两种语言版本。
主要模块包括:软件目前更新版本是Meyer2010- Ver. 5.60,更新日期是2010年7月。
二、Meyer功能模块介绍1. MFrac_常规水力措施模拟与分析模块MFrac是一个综合模拟设计与评价模块,含有三维裂缝几何形状模拟和综合酸化压裂解决方案等众多功能。
该软件拥有灵活的用户界面和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结合压裂支撑剂传输与热传递的过程分析,它可以进行压裂,酸化,酸压,压裂充填、端部脱砂,泡沫压裂等模拟。
MFrac还可以针对实时和回放数据进行模拟,当进行实时数据模拟时,MFrac与MView数据显示与处理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分析。
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研究□杨凡【摘要】传播推广红色文化是面向社会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媒体技术发展对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依托融媒体手段传播推广红色文化,不仅有助于全社会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纵深度。
以红色文化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论述红色文化传播的特征和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渠道建设、用户建设和内容建设三个维度提出了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为相关传媒机构传播和推广红色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融媒体是将报纸、电视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和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媒体整合而成的新型媒体。
[1]融媒体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重构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其传播优势越来越突出。
[2]科技进步下的融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全新的模式,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传播的特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3],是在革命历程中所凝聚的时代精神的集合,是激励中国人民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内驱力。
传播红色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4]通过融媒体技术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传播,正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具体体现。
(一)红色基因传承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内核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所凝聚革命精神的集合,这个集合的核心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理念,从本质上体现出最核心的红色元素。
红色文化的传播是对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引领。
红色文化传播需要的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既是党和国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所在。
创新设计前沿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

创新设计前沿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设计3.0是以满足什么要求为目标?参考答案:物质和精神需求;生态环保2.以下哪项关于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有误?参考答案:设计人才教育不需要改革3.以下哪些是全球设计专家们认为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参考答案:社交互动;电影美食;人工智能;公共部门4.本章课程提到了以下哪些模块?参考答案:思维模块、用户模块、美学模块、技术模块、文化模块、商业模块、社会模块5.欧洲设计硕士项目,这是由七所顶尖学校合作创立的学位项目,学生可以任选两个学校,感受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最后以这个专业名毕业。
参考答案:欧洲设计6.以下哪些不属于工业设计传统学科命名参考答案:用户体验设计;传达设计7.工业设计正在从一门独立的学科转型为能够应用在更多学科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参考答案:设计思维8.设计教育的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学习9.本课程主要从个模块来扩展和培养设计师的竞争力参考答案:710.让用户对于美的认知升华到行为层和反思层参考答案:多感官体验设计和情感化设计11.请问本讲提到的创新设计的特征都哪些?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共创共享12.世界设计组织举办了哪些特色活动?参考答案:世界工业设计日;世界设计对话;世界设计影响力大奖;世界设计之都13.为什么有些专家认为理解尺寸在设计中非常难?参考答案:因为设计模型和产品的尺寸不一样14.全球两个创新设计教育大国是?参考答案:英国和美国第二章测试1.具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全球三大概念设计竞赛有?参考答案:IDEA设计奖;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2.2019CHI颁发的金鼠标奖由MIT media lab和Parsons的研究者获得,他们探索了什么作为交互媒介的无限可能性?植物3.由年仅24岁的荷兰发明家Boyan Slat设计的海洋清理项目叫做?参考答案:海洋清理001号4.头脑风暴进行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创意和概念。
第3讲 CiteSpace安装及分析功能

第3讲CiteSpace 安装及分析功能李杰1,2,陈超美31.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2.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情报研究所3. Drexel University-College of Computing andInformatics配套教程: 李杰, 陈超美著.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作者博客: 李杰博客:/u/jerrycueb;陈超美博客:/u/ChaomeiChen本讲基本内容CiteSpace基本术语CiteSpace下载和安装界面介绍(功能参数区和可视化界面)CiteSpace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CiteSpace结果解读的提示基本术语:CiteSpaceCiteSpace:引文空间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
由于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因此也将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
BSE和CJD研究领域的演变(引文空间的变化)/blog-496649-482376.html动画下载地址/~cchen/talks/demo/BSE_CJD_1981-2001_transp.exe基本术语: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此外还有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
CiteSpace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对该类文献(或作者、期刊以及机构等)进行重点进行标注。
出现紫圈的节点的中介中心性>=0.1基本术语:突发性探测Burst 检测:突发主题(或文献、作者以及期刊引证信息等)。
在CiteSpace中使用Kleinberg, J(2002)年提出的算法进行检测。
基本术语:引文年轮Citation tree-rings :引文年环–代表着某篇文章的引文历史。
word第三次试验(综合应用练习)

实验三Word 2010 综合练习【实验目的】通过综合性练习熟练掌握word 2010中常用操作。
包括:1.Word2010的基本操作2.Word2010文档格式化3.样式的基本操作4.目录的生成【实验内容】输入文档WD7.DOCX,内容如下。
(要求在正文的下方,共10小题)————————————————————————————————第1章认识Microsoft Visio1.1 前言全球化、并购和管理制度的重建显然是现今商业界的主要潮流。
若要在其中取得一席之地、站稳自己脚步,共四企业组织便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是守成而已。
更重要的是必须能迅速地跟上市场的变化、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并要求员工随时存取实时的信息,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觉得现有的通讯架构已不能完全负荷它们的业务需求了。
当企业组织企图寻找一种既无法掌握又充满理想的通讯工具时,常常会忽略其中一个最有效分享信息的方法:可视化。
现在,我们都会直觉地认为以有效的绘图表现信息,会比任何书面檔更能清楚地传递想法、过程或程序。
人类往往会本能地可视化问题的解答,您是否曾注意到,「我看到(I see)」和「我了解(I understand)」是相同的意思呢?此外,正确的可视化表现方式还能跨越部门、语言、文化与地理界线通讯等限制。
就现今的商业交易速度而言,可视化通讯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成功的共四企业组织需要一个好用的工具以接收及沟通企业里的信息。
就视觉通讯的软件而言,Microsoft Visio 2000就是这种工具,它能提供清楚的认知,让我们迅速地达成共识。
1.2 Visio的版本历史共四Visio是Visio研发的,与1992年发布了Visio 1.0版本,接着Visio共四又退出了Visio2.0、Visio 3.0、Visio 4.0等几个版本,1999年微软收购了Visio共四,继续完善Visio 功能,并陆续发布了相应版本。
Visio的发展历史如下表所示。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21年12月20日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治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根本要素〔从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根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筹划;(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含以下三个局部:(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根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
具体包含:①……⑥。
〔P11第5—9行〕(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
〔P11,第13—14行〕(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开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含: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P11,倒6—3行〕4.根据我国教育部2021年5月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法〕P13包含两方面的能力:〔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响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ACAA认证U 设计师参考样题

video标签,可播放动画
86
设计师在页面设计过程中,以下哪项的体验受限 于前端开发?
页面的信息层级
87
以下哪项不属于品牌设计规范?
图形logo
88
产品设计与品牌之间的关联,以下表述不正确的 是:
具有同样的市场定位
89
品牌设计指南不包含以下哪项?
logo的使用说明
90
以下哪点属于品牌用户研究和互联网产品用户研 究的共同点?
72
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哪种技能?
原型设计
73
被称为国外版微信的产品是:
74
阿里旗下的旅行产品最新更名为:
阿里旅行
75
以下哪个需求的优先级最高?
76
以下哪种内容不属于对流程内容的梳理?
给某按钮增加一个点击后跳转的loading状态,帮 助用户正确理解按钮的点击反馈,避免用户多次 网站导航地图
网站首页
35
中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下表述不正 确的是:
功能模块和按钮位置尽量比较固定
36
视觉设计中的”基本色“以下说的对的是:
品牌色就是基本色
37
互联网产品的视觉设计规范,以下哪项是错误 的?
页面多以白色背景为主
38
iphone6的屏幕尺寸为:
768 x1024
39
以照片做为网站素材时,以下哪项不对?
都关注用户与品牌的情感关联
选项二
交互设计文档
选项三
视觉设计文档
目标用户使用的电脑的屏幕尺寸
浏览器类型
有更加便捷的用户分享场景
向下滚动屏幕比web端更加便捷
初始化页面可以更好的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 产品考虑周到的话根本不需要初始化页面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一、概述信息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图表、图形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呈现,以便于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设计构思、原型制作、测试评估等环节。
二、数据收集1. 确定需求:明确客户的需求和目标,了解他们所需要展示的信息类型以及展示方式。
2. 收集数据:收集与需求相关的数据,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
3. 确认数据来源:确认数据来源,并对其进行验证和筛选,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清洗1.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重、缺失值填充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展示。
2. 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方便后续处理。
3. 数据过滤:根据需求筛选出需要展示的重要信息,并剔除无用或冗余信息。
四、数据分析1.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可视化分析:使用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规律和趋势。
五、设计构思1. 确定展示方式:根据数据类型和需求确定合适的展示方式,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设计风格:根据客户的品牌形象和目标受众,确定设计风格,包括色彩搭配、字体选择、排版等。
3. 交互设计:确定用户与可视化作品的交互方式,包括点击、滑动等。
六、原型制作1. 绘制草图:根据设计构思绘制草图,确定可视化作品的布局和排版。
2. 制作原型:使用相关工具制作可交互的原型,并进行测试和修改。
七、测试评估1. 功能测试:对可视化作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用户测试:邀请目标受众进行用户测试,并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3. 优化改进:根据用户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可视化作品进行优化改进。
八、总结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数据来源与清洗、分析方法与展示方式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实践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可视化作品,让数据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介绍信息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转化为视觉图形的过程,通过图表、图形、地图等形式,使得数据的含义能够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在可视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来达到最终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探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流程,从数据收集到最终呈现的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在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于各种来源,例如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社交媒体等。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可视化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数据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文本、图像、数字等,需要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格式。
数据来源1.市场调研报告2.用户调查问卷3.日志记录4.数据库数据清洗和整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包含噪声、缺失值等问题,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
清洗的过程包括去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格式转换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确定目标和受众在开始设计信息可视化之前,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受众。
不同的目标和受众对于可视化的需求和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设计方向。
设计目标1.数据探索: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2.决策支持:提供决策所需的可靠信息和洞察力3.故事叙述:通过可视化图形将数据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故事受众分析1.内部团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数据和业务情况2.外部用户:为用户提供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数据展示方式设计原则和技巧信息可视化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技巧,以确保设计的效果和可用性。
简洁性在设计可视化图形时,应该保持简洁和精炼,避免过多的元素和杂乱的布局。
简洁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理解和注意力集中。
一致性保持一致的设计风格和布局可以提升用户的学习和识别效率。
使用相似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起有效的认知模式。
易读性确保设计的可视化图形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很重要。
选择适当的字体大小、颜色对比和标签位置可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琵琶信息可视化设计

琵琶信息可视化设计《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给大家分享了琵琶行的教学设计,一起来借鉴!教学目标把握住诗歌基本内容,归纳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把握诗人的情感的变化。
介绍、掌控诗歌的抒发技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抒发技巧。
教学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解题1、体裁上《琵琶行》中的“行”,“乐曲”的意思,从形式上属于歌行体,古体诗,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形式较自由,模拟汉代的“乐府诗”,用新题材写事实,形成“新乐府诗”。
乐府诗发展历史:汉乐府“缘事而播发”→曹操诸人“借古题而写下时事”→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至白居易更沦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准则,即为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分作时而著,歌诗分作事而作”。
为此,白居易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提倡“汉乐府精神”。
2、题材上《琵琶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借助叙述琵琶女的苦难身世、经历、遭遇,来书写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
在诗歌风格上,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作者的身世背景可以根据第三册语文课本第40页课下注释3,即“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时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引导学生从注释中挖掘诗人的身世背景。
诗文的背诵和翻译官1、可以放录音让学生听全诗。
放录音的话,学生只听不读,效果较差。
2、不如打听6个同学背诵全诗,6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和五段“诗文”。
3、同时再找6个同学通译全诗,6个同学分别读诗前“序文”的译文和五段“诗文”的译文。
诗文较长,背诵和翻译官全诗,不仅复习、熟识了全诗,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和摆录音较之,效果可以更好。
诗歌内容的解析和归纳(一)序文与诗文的关系1、序文的作用(1)概括归纳全诗的内容。
了解了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及遭遇、文学创作缘由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拓展式结构模型
拓展式结构模型,是指围绕一个信息中心,通过信息拓展来表达信息分解后 的分支信息与中心信息关系的一种信息结构模型。
04 分组式结构模型
分组式结构模型,是指将信息根据类型差异或角度不同进行分组表现的一种 信息模型结构。分组式结构模型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但其作用都是为了更 好的归纳和整合信息,同时突显不同组别信息之间的差异。
分组式结构 ——处理有共性和差异且数量较大的组别类信息
此外,分组式结构模型主要表达的是信息组之间并列与平行的结构关系。在 实际表达中,信息组之间以并列的方式同时展现,以并存突显共性,以对比 彰显差异,但却又不产生任何交叉关系,因此在设计表达阶段需要注意信息 组之间风格形式的统一与变化。
展示2007年俄罗斯运动员收入前三名的信息图表(俄罗斯) (阶梯型结构)
网球运动员玛丽亚·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以1900万美元高居榜 首,篮球运动员安德烈·基里连科(Andrei Kirilenko)以1200万美元位 居第二,冰球运动员(守门员)尼古拉·哈比布林(Nikopay Khabibulin) 以600万美元排名第三。
发散结构 —— 强调分支信息
中心结构 —— 突出中心信息
发散结构和中心结构是一种基于发散式思维所得到的结构模型框架,主要用于表达中 心信息与分支信息之间关系
重心结构 —— 表达分解类信息
在重心结构中,信息重心点可为解说对象的全局或局部,或二者并存,意思就是允许 有两个及以上的重心点出现,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重心点之间的关系。
Choose The Best Airplane Seat (选ies Of Beer (各种各样的啤酒)——中心结构
SEEKING REFUGE,A GLANCE AT REFUGEES WORLDWIDE(寻求庇护,全球难民一览)——重心结构
交叉式结构 —— 强调和突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共性以及其交叠关系
因此,在用交叉式结构模型进行信息表达之前,理清对象间的共性及其交叠 关系是首当其冲的核心任务。
The Earth’s Oldest Trees(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 ——交叉式结构模型
AN ANALYSIS of 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分析图)——交叉式结构模型
2、信息图表模型
信息图表模型,是指用于整理与表现各种数据变化的模型样式,主要用于分 析各类数据的比例构成、趋势变化等情况。信息图表模型来源于各类统计图 表,是在统计图表的基础上以图形来构建的用以表达各类数据的工具,目的 是使受众能够更加轻松直观的获取和了解枯燥乏味的各种数据。根据所要表 达的不同数据类型,图表模型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
THE HALL OF MASCOTS (体育赛事的吉祥物一览图)——树型结构
The Apple Tree(Mashable Infographics)——树形结构
02 导向式结构模型
导向式结构模型简单来说是一种用于表现信息根据时间变化、逻辑顺序而产 生的递进、推移、转换等过程的信息结构模型。导向式结构模型顾名思义就 是运用各种具有导向和指示作用的图形、图标与符号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串联 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信息流程展示结构模型图。
信息可视化设计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张毅、王立峰、孙蕾/编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 流程
Process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信息可视化设计
理性思维
处理信息和建立信息组织结构关系
感性思维
对信息进行图形化视觉设计
信息模型建构
信息设计表达
A 信息模型建构
信息模型建构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 信息,为信息建立一个组织结构关系,主要的工作包括搜集与整理信息,理 解信息并运用信息结构模型进行信息的关系表达。
信息模型,简单来说就是用于表达信息关系的一种工具,作用在于更好的理 解与组织信息,为接下来的信息设计表达做好准备。信息模型根据其作用不 同可分为结构模型和图表模型两大类。
A Look at How Much Our Pets Cost In a Lifetime ——分组式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宠物一生的花费,得出豢养美冠鹦鹉的花费 是最昂贵的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可视化地图——分组式结构模型在地图中的应用
05 交叉式结构模型
交叉式结构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现两个或多个信息元素之间交叉关系的信息结 构模型。所谓交叉关系,其实也是一种重叠关系,表达的是不同对象之间所 存在的共性,这些共性主要来自不同对象在功能、作用、属性等方面的相同 和相似,需要结合实际使用适合的交叉式结构模型进行表现。
01 层级式结构模型
层级式结构模型是一种主要用于统筹层级类信息和表达多层级信息关系的信 息结构模型,类似于网页的层级式导航条。
阶梯型结构 —— 处理单一层级关系
阶梯型结构模型通常由多层元素由下至上堆砌而成,信息的层级地位随之逐层递增, 视觉目的简单而明确。
树型结构 —— 处理多重分组层级关系
树型结构模型类似于树枝的层级构成,从一个信息主点出发,衍生出多个分支,每一 个分支对应一个信息支点,这些信息支点被固定在相应的树形框架之中,显得有序而 直观。
1、信息结构模型
信息结构模型,是指用于梳理和表达信息层次关系与组织结构的模型样式, 是信息整合的原型框架和信息设计表达的形式基础。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以 及信息之间关系的差异,信息图设计的结构模型主要分为以下5种:
01 02 03 04 05
层级式结构 导向式结构 拓展式结构 分组式结构 交叉式结构
单向结构 循环结构:顺时针循环、逆时针循环 多向结构
GANGNAM STYLE!!!The 5 basic steps(江南STYLE的5个基本步骤)——导向式结构模型
HOW DO I WIN ROCK,PAPER,SCISSORS EVERY TIME?(剪刀石头布之必杀计) ——导向式结构模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