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历史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单元整合.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 D. “一大片”2.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①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②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③是《乔的笑》④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其中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图片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有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建立4. “2006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半多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万隆会议B. 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下列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7.“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 ①②③④①苏联②印度③美国④日本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有学者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C.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D.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B.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出了此“原理”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
对以上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于原来科举录取在南北方的差异B. 分卷录取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平衡地区录取名额D. 体现出科举选才既保证公平又适当照顾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此材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D.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7.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练习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这句话所反映的实质是A.美国要操纵联合国 B.美国要肩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C.美国企图独霸世界 D.只有美国能够领导世界2.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二战后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3.“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华约组织建立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4.苏联和东欧国家对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主要表现是A.成立华约组织 B.建立经济联盟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弊、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6.“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州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这个“第三种力量”就是A.第三世界B.欧洲共同体C.联合国D.独联体7.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8. 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主要外因是A.二战后世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 B.日本的民主化改革C.美国的大力支持 D.经济多极化局面的形成9. 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包括A.积极的反对殖民主义 B.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C.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D.保证绝对中立,不参与任何国际事务10.对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叙述不准确的是A.亚非拉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力量强大B.二战后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国家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争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D.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1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根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2.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
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观察以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下示材料说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5.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冷战正式开场的标志是6.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下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局部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方案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太平洋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9.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构造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方案经济的建立10.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承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七单元测评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与这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故选D项。
2.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
可见,五四运动( )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
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 )A.资产阶级运动B.社会主义运动C.民族主义运动D.自由主义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故C项正确。
4.“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
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
”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第一次国共合作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故选A项。
5.(北京西城期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下列属于促进发展的条件是( )A.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B.军阀混战造成广大民众流离失所C.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广泛开展反帝爱国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故选D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排除A项;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
(word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局面,“冷战”一词中“战”的准确含义是( ) A.全面战争B.对抗 C.局部战争D.孤立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3.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②欧洲共同体形成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揭开了“冷战”序幕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
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A.“一边倒”的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单元质量评估7

第七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B)A.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因此“站起来”在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自主”。
2.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
故新中国成立初期(A)A.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C.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方针D.通过与美国接触来抵御苏联[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美国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因此中国实行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方针,A项正确。
3.“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包含两层含义:对外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内建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该政策的意义主要是(A) A.为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B.迎来了新中国初期对外交往的高潮C.有利于与苏联等民主国家的友好交往D.有利于提高外交官员的整体素质[解析]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因此“另起炉灶”方针的确定有利于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
答案为A项。
4.(2018·江西南昌一中高一月考)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C)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知能优化提升一、比较建国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例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剖析][题组冲关]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准确理解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旧政权所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C2.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大家庭”式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关系的形象称呼,社会主义阵营属于结盟性质的联合,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故排除③。
答案A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七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A.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C.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D.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答案:A解析: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宣示了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两国相互支持。
毛泽东主席的出访,是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避免孤立无援。
因此,两人出访都是为了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不但有现实利益的需要,更有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下列各项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的是()A.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清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突出“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主要指“一边倒”外交方针,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3.自2013年3月至今,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美、俄、欧等大国,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如果说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协调,体现了中国国际身份的新调整,对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集访问,则强调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即一直恪守的原则与立场。
这里的“原则与立场”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一边倒”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美”“欧”可排除D项;A、B、C项皆中国长久以来恪守的外交原则与立场,但A项提出于1953年,B项提出于1955年,与材料中“自成立以来”不符。
故选C项。
4.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
各国“求同”的基础是()A.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B.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C.相同的社会制度D.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七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正确理解是()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下图是2013年9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G20峰会时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情景,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强调将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中俄友谊。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能见证中俄友谊的史实不包括 ( )A.毛泽东访苏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同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4.芜湖十一中校园里的王稼祥纪念馆展出了1949年《人民日报》题为《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苏联去——欢送王稼祥大使离京赴苏》的社论。
其中写到:“这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意志的外交使节出国,又是到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苏联去……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
”下列对“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意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这是两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往来B.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独立行使外交主权C.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出驻外大使D.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国人担任驻外大使5.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
”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6.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发挥了作用。
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参加万隆会议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②③G.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
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 一边倒G.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3.(2012年江苏检測)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
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一边倒”政策的实施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4.“乒乓外交”所反映的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D.中苏关系改善5.下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6.(2011年石家庄期末)2010年12月8日,中国第十批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拓修的绥德鲁市至科特迪瓦边境扎威镇的边境道路全线贯通。
战区司令莫札梅尔准将指出,中国工兵高标准拓修完成该条道路,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提高了战区维和部队的机动动力。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7.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历史7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历史7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a8b374431b90d6d85c713.png)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最主要的特色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是当时最大的特色,促使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D2.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解正确的是( )①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②取缔帝国主义特权③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④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了新中国的主权与独立A.①②③B.①③④.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一边倒”政策的内容,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强化训练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强化训练本准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强化训练本准则。
所以,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答案: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右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APE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第26届联大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掌握。
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答案: A5.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当时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直接原因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总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
高一必修1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带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
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解析:选B。
“一边倒”决定了建国之初我国外交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是与“各国”建立关系,故A项错误;三大外交政策的实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不涉及倾向,故C说法有误;其总倾向是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所以答案选B。
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国际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 项。
2.“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其主要背景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解析:选D。
从题干中的条约所涉及的时间“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可以得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应该是在1952年之前,这是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的问题,所以其背景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苏联承认新中国,故选D项;A、C两项与题意无关,B项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故排除A、B、C三项。
3.(2016•江苏宿迁高一期末考试)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
”为此中国政府(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选B。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三大外交政策中的“一边倒”是在美苏冷战之下倒向社会主义苏联,跟题目中的“中缅”不符,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在访问缅甸时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1978年后的新时期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质疑而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参加H 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 席位
屮美关系止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 心的多边外交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
打破外交 孤立,提高 了国际地位
交迎热 外,交 破局建 打僵来潮
对世界和 平与发展 作出了觅
时期
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特点
资本主义和社同苏联和欧亚
新中
会主义阵营形
独立自主的
人民民主国家 成;亚非国家 外交政策,确 建交;提出和
立初 独立;美国敌
定了 “一边 平共处五项原
冲破帝国主
义封锁
视、孤立新中
倒”等方针 则;参加日内
第七单元单元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
创建并主导上梅合
作组织
[认读要领] 一条基本主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登上国际舞台、70年代打开外 交新局面、改革开放后全面走向世界。
二、重大历史线索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
瓦、万隆会议
20世 际地位 改善同西方 中国在联合国 纪70
的提高;第三
家的关系
合法席位的恢
开创外交新 局面
年代世界的崛起;
美苏争霸的形
势
改革开放后世界多样化趋
势;两极格局
瓦解;国内现
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
策,实行不结
盟政策;
对外开放
复;中美关系
正常化;中日
关系的改善弃
展多边外交,
积极推动各种
国际交流与合
作;维护世界
和平
进入全方位
外交时代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家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
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2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时间
新中成立至20世
特征纪50年代
尖锐对抗
20世纪70年代至
80年代
关系正常化
原因表现两大阵营对立,美
政治孤
立、经济封锁、军
事威胁
美国与中国为敌;
发动朝鲜战争,威
胁中国安全, 阻挠
中国解放台湾,干
内政
国际地位提
高;美国霸权地位
衰落,遏制中国政
策破产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曲折发展
“冷战”结束,美
国力图对中国实施
“和平演变”;但
是中美经济交流密切
中美关系有发展、
有摩擦,合作与斗
争并存,出现曲折
与反复
三、题型应用体验
概念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
2.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 “特点
是” “最准确的理解是”等。
3・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题干概念类、选项概念类、隐形概念
类。
【典型例题】
(2017•江苏七校联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
亚非拉出现
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一看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二看关键词:
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挖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同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
家的关系。
解题肢一提出“另起炉灶”方针是针对国民政府的,不是针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故A项错误;亚非拉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与这些国家
交往,是新中国改善国际关系的重要课题,但与这
些国家存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故新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故B项正确;新中国没有放弃“一边倒”政策,故C项错误; 坚持“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针对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的,故D 项错误。
明答案一答案选B。
【针对训练】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里写道: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
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
“这一政策”是指()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既有意识形态的因
素,同时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的情况下,“一边倒” 可以巩
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因而“一边倒”政策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答案:B
2.(2017-湖南六校联考)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
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D・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解析:亚非会议由于周恩来出色的外交艺术,赢得了与会亚非国家的
理解和支持,加强了合作,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