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解读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解读作者:吴萍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6期本学期我们小班教研组的专题是:关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促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提高。
根据这一专题内容,教师定点观察了小(1)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况。
重点围绕游戏环境和材料因素对幼儿游戏状态的影响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梳理环境和材料与幼儿角色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教研实录组长:周一上午,我们每位教师对小(1)班的角色游戏进行了定点观摩。
现在,请大家依次来交流一下,你所看到的游戏区中,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情况如何?(一)糖果店教师A:我看的是“糖果店”。
三名幼儿在糖果店,乐乐不停地吆喝:“卖糖果喽!卖糖果喽!”他把已经包好的糖果放到盒子里再盖上盖子。
放了三个盒子的糖果以后,一名顾客来了。
顾客说:“我要草莓味的。
”乐乐就把红色的三颗糖放到了小熊形状的盒子里,然后把盒子放在一个礼品袋中,说:“给你糖果。
”顾客拿着糖果袋,去娃娃家了。
顾客走后,乐乐又开始将散装的糖果分别装进糖果盒中,旁边的两名幼儿也开始用糖纸包糖果。
过了两分钟后,又一名顾客抱着娃娃来买糖果了。
乐乐同样将糖果装进糖果盒,放进袋子。
顾客拎着袋子开心地回家了。
组长:今天的“糖果店”,明显比上次活动时候热闹了许多,顾客多了。
“糖果店”中的幼儿也明显忙碌了许多。
其中,有两样关键性的材料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使幼儿有事可做,是什么?教师B:是糖果盒和糖果袋。
新投放的糖果盒、糖果袋这些材料吸引着幼儿投入到游戏中。
在操作这些的过程中,幼儿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而是不停地分分糖果、照看生意。
组长:对。
糖果盒的添置不仅使幼儿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职责,增强了他们的角色意识,也丰富了幼儿的角色行为。
礼品袋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使各游戏区的幼儿之间有了互动的桥梁。
因此流动性材料的添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二)“点点家”教师B:我看到“点点家”中的奶奶把锅拿到餐桌上,把菜都放在里面,开始炒。
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幼儿教学中,幼师除了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外,还需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增强社会适应性。
结构游戏是目前幼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游戏教学手段,由于结构游戏种类较多,材料复杂多样,很容易影响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所以优势需要转变理念,采取不同的措施,发挥出结构游戏的育人功能。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相关内容,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不同结构游戏;材料;幼儿;游戏行为;关系引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日益关注。
结构游戏因为自身的优势,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构建出不同形状、不同结构的物品,从而强化幼儿的感官能力,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幼儿教学活动。
因此,幼师需加强重视,设计出新型结构游戏,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水平。
一、不同结构游戏材料分析结合幼儿园中开展的结构游戏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结构材料,一种是低结构材料,另外一种则是高结构材料。
主要以材料与真实事物的对比作为划分依据,通常相似性越强,结构性越高,反之亦然。
故两种游戏材料之间具有较多的不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一)高结构材料分析现在高结构材料基本是现实生活事物的还原,虽然可以给幼儿提供最真实的认知,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如生活中常见的货车为例,在高结构游戏材料制作中,只能高强度还原,并不能当做其他用途[1]。
同时高结构材料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像常见的有自然生物模型材料、交通模型材料、戏剧性游戏道具材料等,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具备太高的使用弹性,用途也比较单一。
但能够强化幼儿的思维,寻找到材料之前的关联。
(二)低结构材料分析低结构游戏材料与真实情境事物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像汽车材料,基本有轮子与积木进行简单拼接,做工粗糙,不具备现实感。
但这种材料可适用性比较广,能够代替任何车子,方便幼师教学,节约了制作成本。
与高结构材料不同,低结构材料更多的建构性材料,开放性比较强。
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讲评
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讲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角色游戏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
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幼儿园都很注重对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那我们如何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观察、指导和讲评呢?老师首先要观察好孩子进行的游戏才能做更好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
我们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玩、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别人玩;能和同伴进行交往吗?能不能有礼貌地招待客人?角色意识、角色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需观察的。
观察时,还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的情感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1、表征特点幼儿在游戏中常以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对游戏的动作和情景进行假想会出现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物人和物无定制表征的特点。
表征的实质是幼儿表达意思——表意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
2、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3、社会性特点角色游戏既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幼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幼儿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
二、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
这是因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身心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时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
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其游戏行为的水平也高。
浅谈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精品文档
浅谈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及教师指导策略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而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快乐,还能促进幼儿自身社会性、语言、认知、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表现,帮助教师找到更恰当的指导方法,本研究将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江苏某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时幼儿表现和教师指导进行针对性观察、归纳、总结。
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真正开展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小班幼儿游戏时以自我为中心,角色意识随意;幼儿之间语言交流较少,更多的被材料吸引,缺乏秩序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对指导不重视。
1 研究案例案例一:小三班的“大润发”今天开张了,选择区角时孩子们特别兴奋,显然他们特别喜欢和感兴趣。
笔者来到“大润发”门前,这时轩轩、馨馨和皓皓正在各自忙碌着。
皓皓说突然邀请老师来当顾客。
于是,老师开始扮演顾客的角色,馨馨和皓皓在店门前吆喝着。
皓皓拿了一个粉色的棒棒糖,说那是草莓味的。
轩轩也走到老师面前,拿了一个红色的烤串说那是辣椒味的。
老师问孩子都有什么味的烧烤?你们是怎么区分颜色的?轩轩说还有橘黄味的和苹果味的。
但是豆豆只在一旁摆弄着大润发的食品,默不作声。
没有老师和小朋友邀请他进入游戏。
此时,皓皓又在馨馨身后忙着收拾食物,老师说:“皓皓是配货员吗”?他回答:“不是呀,我是卖奶茶的”。
这时区角时间到,孩子们下班了,他们嘴里喊着下班了,下班了。
三个孩子围在一起胡乱整理。
分析:以上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小班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游戏的,可能在这一个区角中游戏会想象到另一个区角的角色;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介入,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区角的兴趣,还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孩子们的语言、社会性等发展具有差异性,皓皓属于发展较好的幼儿,但豆豆却相对较弱了;孩子们对区角游戏的规则不够明确;孩子们在最后整理材料时缺乏秩序感,比较吵闹而且不能按照事先的样子摆放整齐,分类好。
幼教启蒙游戏心得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施反思
幼教启蒙游戏心得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
施反思
一、引言
在幼教教学中,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孩子们的
想象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心得体会。
二、游戏设计
1. 游戏主题的选择
在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时,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小班孩子的主题。
比如,可以选
择动物园、医院、消防站等主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2. 角色设置
为了让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设计多个不同角色,如医生、护士、动物园管
理员等。
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能力,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职业和生活。
3. 游戏道具的准备
在游戏开始前,要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如玩具医疗箱、玩具动物等,让孩子们
更加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三、游戏实施
1. 游戏规则的说明
在开始游戏前,要向孩子们说明游戏的规则和流程,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和
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其他角色互动。
2. 引导孩子参与
在游戏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孩子们参与,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和紧张,让他们敢
于表达和尝试。
3. 游戏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
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对游戏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从游戏中学
到更多有关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四、结语
通过设计和实施角色扮演游戏,小班孩子们能够在玩耍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情商。
希望以上的心得分享能够对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有所启发,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的教育环境。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以“娃娃家”为例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以“娃娃家”为例以下是关于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以“娃娃家”为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小班角色游戏行为解析以“娃娃家”为例——以“娃娃家”为例苏州市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周颖佳一、研究背景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邱学青在其《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儿童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而且是帮助儿童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游戏在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所表现的内容都是自己对生活的体现。
“娃娃家”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重现。
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为例,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若干观察案例,简要地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一)游戏中的冲突·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总是难免的。
究其原因,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需求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主要有以下方面:案例1.1 冲突之新鲜体验鹏宇和嘉何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我闻声一看,原来是鹏宇哭了。
我走上前问:“鹏宇,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
”鹏宇指着嘉何说。
“嘉何,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妈妈,他当爸爸。
”嘉何告诉我。
“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抢东西吗?”他们两个直摇头。
“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头。
【分析与对策】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多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
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时,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区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一、角色游戏区材料投放问题简析1.高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失衡游戏材料的结构高低程度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发展。
高结构的游戏材料精致美观,有固定的玩法,便于整理,但同时又抑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常常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继续探索和发现的需求。
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容易搜集,方便加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幼儿可以自己发挥,随心所欲地尝试不同的玩法,因此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还有利于幼儿能力与意志的提高和锻炼。
然而,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事而在大班角色区投放大量结构性较强的游戏材料,使高低结构材料在数量上逐渐失去平衡,这无疑减少了幼儿进行探索与创造的机会,也使得幼儿的游戏水平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
2.材料更新周期长且种类单一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从一一对应的角色关系上升到一对多的角色关系,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应不断多样化、生活化。
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已经发展成病人和护士、医生和护士、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该多角度的考虑,以免游戏材料单一而制约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和体验。
此外对于易破损的低结构材料,教师应及时检查和更换,并积极补充适宜的新材料以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3.现成的材料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部分幼儿园在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阶段往往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购置大量的现成材料并且让教师包办制作材料,即便是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中小班有所提高,在力所能及的动手范围内,园方和教师也照样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忽略了游戏应以幼儿为中心,没有做到尊重和聆听幼儿,使得幼儿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角色游戏的想法和建议,因此幼儿体会不到制作游戏材料的乐趣,也体会不到制作过程的不易,在玩耍时自然也就不爱惜这些材料,并且难以与陌生的材料产生共鸣,难以发生思维的碰撞。
二、如何判断何时应调整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幼儿多次的游戏中对材料的情绪会发生变化,如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冷淡,从感兴趣到不感兴趣。
谈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
谈小班角色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行为关系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小班孩子对角色游戏的热情总是让我印象深刻。
角色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促进他们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那么,角色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角色游戏材料的重要性1.激发幼儿兴趣在小班孩子的世界里,鲜艳的色彩、有趣的形状总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合适的角色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2.促进认知发展角色游戏材料往往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
通过操作这些材料,幼儿可以认知不同的角色、场景和情境,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培养社交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孩子互动,共同完成任务。
合适的游戏材料可以促使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角色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1.材料丰富性当游戏材料种类丰富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
这样的游戏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多样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医院”游戏中,提供医生、病人、护士等角色的服装和道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材料互动性互动性强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超市”游戏中,提供购物车、商品、收银台等材料,幼儿可以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进行买卖交易。
这样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社交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材料难易程度游戏材料的难易程度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密切相关。
过于简单的材料可能会让幼儿感到无聊,而过于复杂的材料则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挫败感。
因此,选择适当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能感受到挑战,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
4.材料情境性情境性的游戏材料,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例如,在“家庭”游戏中,提供厨房、卧室、客厅等场景的道具,幼儿可以扮演家庭成员,进行日常生活情境的扮演。
低结构材料在小班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学习的。
如果游戏中对游戏材料投放得当,便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游戏材料和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互动起来。
近几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倡导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便日趋重要。
低结构的材料,它们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较少,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
过去我们常认为只有为幼儿提供很真实的材料,才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但当幼儿的游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这样的材料反而会局限他们的思维,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材料产生相应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层次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游戏中多增加低结构材料,鼓励孩子能结合角色和情节的发展自主寻找材料替代,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使用替代物的能力,而且也刺激了他们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丰富了游戏的情节。
由于小班幼儿刚接触角色游戏,游戏经验缺乏,因此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上更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选择外形特征明显的低结构材料小班早期,幼儿想象力、游戏能力尚未成熟,思维是直观的,所以幼儿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替代物的水平与能力很浅,当幼儿有情节需要时,他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形状相似的物品作为替代物,或根据某一相似形象物开始表征行为。
例如:李昊宇和叶子墨在娃娃家玩,叶子墨今天是爸爸,他看到桌子旁边有一部电话机,就对李昊宇说:“你每天不吃饭,我要打电话给警察叔叔,让他们把你抓走。
”于是,叶子墨拿起电话,在按键上拨了几个号码,对着话筒说:“警察叔叔,你快来呀。
”李昊宇想把电话抢过来,但是叶子墨死死抓住不放,于是李昊宇愤愤穿上鞋子走出了卧室。
过了会只见他拿来一个桥型的泡沫积木,跑到叶子墨面前将积木放在耳边说:“警察叔叔,我们家里有坏人来了,你们快过来把他抓走呀。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
幼教游戏化教学心得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
概述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分享小班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实践心得体会。
游戏化教学目的
•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化活动设计
游戏主题
•商店角色扮演
•医院角色扮演
•厨房角色扮演
活动流程
1.角色分配: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任务
和责任。
2.角色互动: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3.游戏总结:结束后,让幼儿分享游戏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反思。
游戏实践收获
•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游戏中的情景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规范和职责义务。
•通过游戏,幼儿学会合作、包容和分享,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结语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小班孩子们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成长。
游戏化教学将教育和娱乐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高效的幼教方式。
以上是小班学生角色扮演游戏实践心得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角色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角色游戏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教案篇一设计意图:通过自身经验以及和家长交流,我发现好多大班孩子喜欢周末时让家长带着去郑州的点点梦想城玩,在那里孩子可以体验很多种角色扮演,而且玩的不亦乐乎,于是我把点点梦想城带到了幼儿园,让孩子尽情发挥,在游戏中增长经验,让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升华。
游戏主题:快乐巴士、超市、摄影店、爱心医院、娃娃家、银行、美容美发店、美食城。
游戏目标:1、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能通过行为、肢体、语言及相应的操作来体现角色的特征。
2、通过自主选择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交际性语言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习惯。
游戏准备:(1)、快乐大巴:废旧方向盘、废旧纸箱做成的大巴车、小椅子。
(2)、爱心超市:泡沫做成的各种蔬菜:豆腐、肉、莲藕、黄瓜等,废旧饮料瓶、奶粉桶、洗漱用品瓶子、纸箱做的电脑、电子称、工作服。
(3)、爱你宝贝摄影工作室:儿童服装、帽子、相册、相机。
(4)、爱心医院:各种药盒、药瓶、输液工具、听诊器、小手电、棉签、处方单、小床、桌椅、电脑、温度计、医生护士服等。
(5)、娃娃家:电脑、电视、空调、冰箱(均用废旧纸箱做成)、电话、小床、微波炉、娃娃等。
(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动取款机、柜台、假钞、取款单等。
(7)、东东美容美发屋:各种化妆品盒子、瓶子,吹风机、淋浴头、纸箱做的热水器、假发、小床、梳子、美容师衣服等。
(8)、天天美食:关东煮、中餐:鱼、包子、螃蟹、白菜面条等,西餐:汉堡、薯条、蛋挞、牛排等,各种饮料瓶、微波炉、调料、盘子、小碗等。
游戏过程:一、谈话导入:以我的梦想为题,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热情,拓展思路,发掘幼儿想象空间。
“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
二、教师强调游戏注意事项,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换上工作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游戏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游戏内容简单、重复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
比如,常见的“娃娃家”游戏,幼儿可能只是简单地抱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给娃娃穿衣等。
而且,他们常常会重复相同的动作和情节,乐此不疲。
这是因为他们在重复中不断熟悉和巩固这些行为,获得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
二、角色意识较弱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意识往往不太清晰。
他们可能会在“娃娃家”里一会儿当妈妈,一会儿又当宝宝,角色转换比较随意。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认真或者不遵守规则,而是由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行为特点。
三、依赖模仿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成人或身边熟悉事物的模仿。
他们会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的样子,模仿老师上课的场景,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等等。
这种模仿是他们学习和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通过模仿,他们逐渐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关系。
四、以自我为中心在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动作和想法,不太会考虑到其他小伙伴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在共同玩“超市”游戏时,可能会只顾自己挑选喜欢的东西,而不遵循“购物”的规则。
五、语言表达简单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的语言表达通常比较简单、零碎。
可能只会说一些简短的词语或短句,如“宝宝饿”“妈妈做饭”等。
而且,他们在交流时,更多的是通过动作来辅助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游戏情节易受材料影响游戏材料对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有着较大的影响。
丰富、形象、逼真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拓展游戏情节。
相反,如果材料单一、缺乏吸引力,他们的游戏可能会很快结束或者变得单调。
比如,有漂亮的小裙子和玩具化妆品时,“美容院”的游戏会更丰富;而如果只有几个简单的塑料玩具,幼儿可能就不知道怎么玩了。
浅谈小班益智区材料投放之我见游戏
浅谈小班益智区材料投放之我见游戏摘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材料投放应注重材料的情趣性,同时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注重材料的层次和多样性。
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发展”的区域环境。
关键字:益智区材料的情趣性与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层次性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成为完成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及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教育活动形式。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都需要教师同不同的方式对待。
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是指可供幼儿活动操作,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
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的特点。
着名的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区域游戏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同时也影响到能否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充分活动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
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一、概述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游戏行为、兴趣、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探讨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对于优化幼儿园游戏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预设投放、随机投放、按需投放等。
每种投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预设投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游戏进程,确保游戏目标的实现随机投放则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按需投放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讨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具体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各种投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特征,合理选择和应用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游戏材料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角色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在这些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对于幼儿的游戏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游戏材料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幼儿构建游戏世界、模仿成人生活、实现角色扮演的物质基础。
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投放时机以及投放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游戏兴趣、游戏过程以及游戏结果。
游戏材料的投放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当幼儿面对各式各样的材料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情节和角色。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过程。
如果游戏材料投放得当,能够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那么幼儿在游戏中会更加自信、更加投入。
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
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1. 引言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阶段,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模仿、表达、探索和理解世界,锻炼感知、认知和社交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常参与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游戏性表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并提供相关研究的实践建议。
2. 游戏性表现的概念和分类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身体和语言表现出的游戏态度和行为。
根据游戏性表现的不同特征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行为和游戏情感三个方面。
2.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幼儿游戏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
在角色扮演中,幼儿通过模仿成人、动物或虚构角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2 游戏行为游戏行为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的动作和身体表现。
例如,幼儿通过模仿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来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认同和角色的体验。
游戏行为既是幼儿发展身体技能的途径,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体验的方式。
2.3 游戏情感游戏情感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快乐、兴奋、愉悦等情绪状态。
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巨大兴趣,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影响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因素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社会环境和游戏情境。
3.1 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个体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会影响其游戏性表现。
例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还不具备较为复杂的角色扮演能力,而较大年龄的幼儿可以更加自如地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行为和情感。
3.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例如,家庭的游戏支持和参与程度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表现。
同时,幼儿园中的角色游戏活动和其他幼儿的参与也会对幼儿的游戏性表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班角色游戏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
小班角色游戏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
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南》指出,教师要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游戏和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孩子们刚刚接触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由于依恋,有可能会有哭闹现象,通过娃娃家等角色游戏,会适当的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一、小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
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
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
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
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
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
1、创设宽松、温馨、色彩鲜艳、空间大的真实的生活场景,萌发游戏的愿望。
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但对于平时家里的生活情况还是比较熟悉和亲切的。
可以利用全家福照片、桌椅、自制衣柜、厨房等等进行创设与家一样的环境,因为小班幼儿有入园焦虑,创设娃娃家,给予他们温馨、舒适、牢固的环境是心理的一种需要,我们在营造娃娃家氛围时,尽量体现出热闹、丰富、充实、温暖的感觉。
如在“颜色”上选择温馨的,如粉色、绿色等;在娃娃家“划分区域”时,分布格局贴近孩子的生活环境,比如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等,孩子们犹如在一个真正的家庭中模仿成人的活动交往。
2、提供有颜色或物品等标示性的暗示物,激发幼儿有序参与角色的扮演和规则意识。
让“娃娃家”更贴近生活——浅谈小班娃娃家游戏和生活区游戏的结合
36学习版内容摘要:小班角色游戏尤其是娃娃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它能够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能够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增进同伴互动。
生活区是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生活技能的区域。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两种游戏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都重视幼儿的生活和游戏,都是生活的再现。
两者的结合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游戏进程和全面发展,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 娃娃家游戏 生活区游戏一.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和生活区游戏的开展现状:(一)小班娃娃家游戏的开展现状。
小班幼儿年龄小,带有强烈的情绪性,非常依赖家庭成员,会经常模仿爸爸妈妈的动作和行为,所以小班幼儿对娃娃家的热爱不言而喻。
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发现,幼儿在玩游戏时,主要是搬弄游戏材料,过分专注于玩玩具反而忽视了与其他游戏者的交流,这样导致游戏中角色之间交流较少,游戏情节单一不能向外拓展。
其次幼儿喜欢玩新鲜的材料,对娃娃家现有的材料不能很好的利用,往往一段时间后热情就慢慢淡去,坐在娃娃家里面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再次,幼儿缺少角色意识,往往不能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如幼儿选择做妈妈,却不做妈妈应该做的事情。
玩着玩着,忘记自己的角色,只做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
(二)小班生活区游戏开展的现状。
在生活区,笔者同样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大多数幼儿园小班设置的生活区为了发展幼儿的生活技能精细动作而脱离了幼儿生活的实际,忽视了对生活区生活情境的创设,小班幼儿在生活区游戏大多是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戏任务,而不是真正的喜欢。
笔者经常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在选择区域游戏时,几名幼儿因为看到别的区域都已经满了,不情愿的走到生活区开始游戏,完成游戏任务后就跑到别的区域看别的小朋友玩。
二、娃娃家游戏与生活区游戏相结合的探索策略:(一)将娃娃家和生活区的环境相融合:1.物质环境的融合。
生活区的主要问题是情境性不强,不像娃情境娃家有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笔者尝试将娃娃家的情境延伸到生活区,使两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整合,让生活区变成娃娃家的另外的生活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我们小班教研组的专题是:关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促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提高。
根据这一专题内容,教师定点观察了小(1)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况,重点围绕游戏环境和材料因素对幼儿游戏状态的影响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梳理环境和材料与幼儿角色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教研实录
组长:周一上午,我们每位教师对小(1)班的角色游戏进行了定点观摩。
现在,请大家依次来交流一下,你所看到的游戏区中,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情况如何?
(一)糖果店
教师a:我看的是“糖果店”。
三名幼儿在糖果店,乐乐不停地吆喝:“卖糖果喽!卖糖果喽!”他把已经包好的糖果放到盒子里再盖上盖子。
放了三个盒子的糖果以后,一名顾客来了。
顾客说:“我要草莓味的。
”乐乐就把红色的三颗糖放到了小熊形状的盒子里,然后把盒子放在一个礼品袋中,说:“给你糖果。
”顾客拿着糖果袋,去娃娃家了。
顾客走后,乐乐又开始将散装的糖果分别装进糖果盒中,旁边的两名幼儿也开始用糖纸包糖果。
过了两分钟后,又一名顾客抱着娃娃来买糖果了。
乐乐同样将糖果装进糖果盒,放进袋子。
顾客拎着袋子开心地回家了。
组长:今天的“糖果店”,明显比上次活动时候热闹了许多,顾客多了。
“糖果店”中的幼儿也明显忙碌了许多。
其中,有两样关键性的材料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使幼儿有事可做,是什么?
教师b:是糖果盒和糖果袋。
新投放的糖果盒、糖果袋这些材料吸引着幼儿投入到游戏中。
在操作这些的过程中,幼儿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而是不停地分分糖果、照看生意。
组长:对。
糖果盒的添置不仅使幼儿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职责,增强了他们的角色意识,也丰富了幼儿的角色行为。
礼品袋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使各游戏区的幼儿之间有了互动的桥梁。
因此流动性材料的添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点点家”
教师b:我看到“点点家”中的奶奶把锅拿到餐桌上,把菜都放在里面,开始炒。
菜不时地掉到桌子上、地上,然后捡起来放进去再炒。
旁边的妈妈从一个柜子中取出袜子,一直忙着叠袜子、熨烫围巾等。
组长:从教师的客观描述中,可以发现:较上次观摩,幼儿的角色意识明显增强了,奶奶、妈妈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但是大家想想,奶奶为什么把锅拿到餐桌上炒?菜又为什么总是从锅中掉下来?(出示奶奶炒菜的照片)
教师a:可能当时有别的幼儿在用灶头。
从图片上看,菜很大,锅较小,所以菜就容易掉下来。
教师b:当时厨房里就奶奶一个人,没有人用灶头。
可能是由于她不知道灶头在哪里,所以才把锅放到桌子上炒。
组长:大家分析得有道理,今天教师提供的灶具上只有两个圆,幼儿不易认出灶头。
建议贴上形象一点的灶具图标,暗示幼儿可以在什么地方炒菜。
另外,材料的匹配性不够,炊具太小,而蔬菜、馄饨等食物又很大,放几个就装满了,不利于幼儿的翻炒。
(三)“妮妮家”
教师c:我在“妮妮家”中看到一名幼儿将一个胡萝卜、一个洋葱、一根香蕉、一个橘子洗好了以后,放在砧板上用刀切了切后放进锅中开始翻炒起来。
炒了两分钟后,拿来一只碗,用铲子把“菜”盛进了碗里,端着它来到客厅,放在桌子上。
接着,他以同样的方法,炒了七八盆这样的“水果蔬菜大杂烩”后喊起来:“开饭啦!”娃娃家的其他幼儿就围拢过来,坐在桌子旁吃起来了。
我还看到一名幼儿在卧室里,拿起袜子一个一个夹到网格上,大约一分钟后,夹了四五只就离开了。
组长:请大家分析一下“妮妮家”中炒菜幼儿的角色意识。
教师c:这名幼儿对于炒菜的过程、步骤已经很清晰了,先洗菜、再切菜,然后炒菜、盛菜。
教师b:他还能在炒完菜后招呼大家一起用餐,说明有“爸爸”的角色意识。
组长:但是,教师也发现了问题。
他把水果也放在蔬菜里一起炒了起来。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 教师b:这与教师材料投放的地点不适宜有关。
厨房中放了水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只能是干扰,没有益处。
组长:是的,材料摆放的地点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角色行为。
那再想想,为什么教师认为有趣的“袜子对对碰”没有受到幼儿的欢迎?
教师c:可能是缺少情境性,小班幼儿喜欢一定具有游戏情境的材料,对于单调的袜子整理,肯定缺乏耐心和兴趣。
教师b:是的,可以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如:增加袜子整理盒,上面贴上不同人物头像的照片,请他们为不同的娃娃整理袜子。
组长:所以“袜子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材料提供了,但是幼儿不感兴趣怎么办?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四)理发店
教师d:我看的是“理发店”。
今天“理发店”内的幼儿比前几天多了一些。
教师新添置的材料有三个新吹风机、两把剪刀和10个卷发器。
幼儿a把卷发筒放到幼儿b的头上,用吹风机吹头发。
过了一会儿,幼儿a说:“好了,你的头发做好了。
”于是幼儿b站了起来,准备走了。
幼儿a说:“欢迎下次光临!”说着就站到门口大声招呼:“谁要理发呀!谁要理发呀!”过了一分钟,同时有两名顾客来到理发店,他们说:“我们要卷头发。
”“好的。
”幼儿a请他们坐了下来,然后拿出卷发工具一一给他们卷头发。
总体来说,店内的几名幼儿都已经有了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意识,理发师会招揽顾客、给顾客吹头发、做发型,会使用礼貌用语,顾客会表明自己想要做的发型。
组长:那么,为什么今天的理发店内的幼儿有较好的游戏状态?与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a:有很大的关系。
直观、形象的吹风机、梳子和剪刀等材料让幼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职责,在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角色意识。
教师d:我在观看的过程中,还发现新材料——卷发器的添置,吸引了不少幼儿的眼球,好几名理发师都愿意尝试着用它为顾客卷头发,丰富了这些幼儿的角色行为。
组长: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材料,适时地添置新材料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游戏兴趣,从而推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反思和启示
(一)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游戏材料呈现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材料。
上述研讨中,教师观察到理发店中的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较强,这与教师提供的形象、丰富的理发工具吹风机、卷发筒等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
正是这些生动的材料激发起了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愿望,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产生了与自己角色相符的语言和行为。
但是在满足幼儿数量充足的材料之后,如何将它们呈现出来也是一个需要细细琢磨的问题。
如小(1)班中的“袜子对对碰”的材料呈现方式就受到了幼儿的冷淡,没有幼儿主动去玩,这就需要教师思考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情境、缺乏一定趣味性的袜子配对版面,是没有趣味的。
教师可以从满足幼儿对情境性游戏的需求入手,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
(二)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的配合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高结构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固定,它们一般形象逼真,可以直接用来代替或者模拟其他物体进行游戏。
但由于高结构材料不易改变的特点影响着幼儿持续角色行为的发生:不能够促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
因此,需要低结构材料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角色游
戏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如:糖果店中的真实糖果和糖盒是高结构材料,幼儿对于这两份材料,只能不停地装糖果,没有更多的角色行为的产生,但是提供了橡皮泥、糖纸等低结构材料后,他们有了制作糖果、变换糖果口味等相关经验的产生,角色行为因此丰富起来,与顾客互动的话题也多了。
(三)提供一定数量的流动性材料能够丰富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内容
物质材料的流动取决于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需要,它主要是通过购买或者借用的方式使材料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在物质材料发生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幼儿角色游戏内容的丰富。
如,糖果店中的礼品袋,它是一种真实的物质材料,它具有装东西的功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属于流动性物质材料。
在角色游戏中,有的顾客买了糖果后,拎着礼品袋去娃娃家做客,有的顾客拎着它回家给娃娃吃糖。
这一系列游戏行为的发生与礼品袋本身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所以,流动性的材料是能够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交往,同时丰富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