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雷锰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析

合集下载

三维地质模型四面体剖分及优化研究

三维地质模型四面体剖分及优化研究

三维地质模型四面体剖分及优化研究摘要三维地质模型在石油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地下资源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将三维地质模型剖分成科学精细的四面体网格模型,再把四面体网格模型用于间断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中,从而了解地震波场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中的传播规律,进而找出更有效的地质勘探方法,指导勘探开发,这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三维地质四面体网格模型是间断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能够应用的必要条件,间断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对四面体网格质量要求很高,模拟算法执行过程中每一个四面体的形态和尺寸大小都必须满足质量要求,否则就会导致计算失败。

然而三维地质模型相对于建筑或机械模型体量更大,三维曲面更加复杂,模型曲面起伏较大,且存在断裂、尖灭、透镜体及侵入体等地质现象,因此三维地质模型的四面体剖分具有更大的难度。

本文针对国内外不存在其他成熟的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优化的研究且没有一款能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的商用化软件的问题,创新地提出了利用Delaunay插入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对四面体质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四面体网格模型。

论文首先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Delaunay四面体网格剖分,然后在限定条件的基础下,对模型进行约束面的恢复。

四面体剖分完成后,必然存在网格单元的质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首先使用了Delaunay插入优化通过插入额外顶点的方式来对模型中尺寸较大的网格进行加密,消除了空间外接球半径与边长比不满足要求的四面体。

由于间断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中对四面体有边长尺寸的限制,不能无限制的使用Delaunay 插入优化加密网格,论文又创新地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对网格的质量进行优化,并且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后得出最终剖分的四面体网格模型中,每一个四面体的质量都满足要求。

最终本文按照XXX物探研究院正演模拟算法的要求,将Seam Foot Hills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及优化,在剖分出两亿多个四面体网格的情况下,依然保证每一个四面体单元的质量都满足要求,并将剖分的四面体模型提交给了XXX物探研究院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得到了良好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本文研究的三维地质模型四面体网格剖分及优化技术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新疆某锰矿基于surpac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

新疆某锰矿基于surpac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

1 矿床地质1.1 区域地质概况该锰矿区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羌塘(中间)板块接触部位北侧,塔里木微板块的西昆仑北缘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内。

矿区北部属塔里木地层区塔南地层分区,矿区南部属昆仑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分区,以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为主,少量中古元古代地层及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区域岩浆活动不发育,仅出露早二叠世火山岩。

成矿区划属南天山Au、Pb、Zn、Cu、Sn、Sb、Al、Hg、稀有、稀土金属、宝石成矿带的一部分及西昆仑木吉—阿克塞钦Au、Cu、Fe三级成矿带,矿种主要有锰矿、铁矿、岩金、砂金。

1.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玛尔坎土山复背斜北翼,构造简单,有卡拉特河断裂(F)的西延部分横贯矿区,出露矿区部分编号49为F。

F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矿区中段微向北凸,呈22微弧形,断层面产状倾向350-20°,倾角45-88°,为正断层。

矿区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上统喀拉阿特河组(C k)、二叠系下统玛尔坎雀库塞山组(P m)、上三叠统霍21峡尔组(T h)、第四系冲洪积,其中石炭系上统喀拉阿特33河组第三岩性段(C k)为赋矿层。

2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中部出露少量二叠系下统(P m)灰1绿色蚀变安山岩,出露长度约1400m,宽度5-7m,约20.01km,为间接找矿标志。

1.3 矿床地质含锰岩系全区稳定分布。

锰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 k)含碳泥质灰岩夹薄层细晶灰岩条带中,灰2黑色,泥晶、微晶结构,块状、碎裂状构造。

锰矿体由条带状、透镜状或薄层状的菱锰矿组成,呈层状产出。

产状: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西—北东,倾角65-88°。

该锰矿区矿体划分为3个,其中3号矿体规模最大,均位于玛尔坎土山背斜的北翼。

本文利用Surpac软件对3个矿体进行三维建模。

3号矿体,形态规则,呈似层状产出,矿体连续性好,控制长度1300m,地表出露长度768m,控制最大埋深311m。

矿体总体走向90-100°,倾向350-10°,局部矿体出现倒转现象。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引言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是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和特定地质过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地质数据,以及运用地质模拟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建立起来的地质现象的可视化模拟模型。

这种模型构建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矿产资源管理者和矿业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床的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步骤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采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层、地球物理、遥感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进行数据清理、滤波、平滑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2. 数据解释与分析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剖面的解释、地球物理图像的解释以及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等。

3. 建立模型框架在数据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框架。

这个模型框架包括矿床的主要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等方面的要素。

4. 模型参数设定与模拟模型参数设定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一个关键步骤。

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地质数据和模型框架进行合理的设定,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模型验证与优化在模型参数设定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包括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同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改进模型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6. 模型展示与应用在模型验证和优化之后,可以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示和应用。

这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模型结果,同时可以将模型结果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中的决策和规划。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方法1. 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地质数据处理与解析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础。

这包括地层解析、电磁测深解析、遥感数据解析、地球化学解析等。

这些解析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理解地质数据的含义和特征。

2. 数值建模与计算数值建模与计算是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步骤。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7T10:48:17.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王见林[导读] 摘要: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始终是将建模技术作为核心,然后以此为基础,整合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构建高度集成模式。

中国黄金集团新疆金滩矿业有限公司新疆鄯善 838200摘要: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始终是将建模技术作为核心,然后以此为基础,整合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构建高度集成模式。

而在目前建立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系统,针对各项业务环节,整合所有矿山地质信息,已成为当前构建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本次就对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实现对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 21世纪的地理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对于矿山地质勘察建模工作来讲,该技术所依据的标准不同,技术本体的划分类型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简单介绍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论述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模型,并浅谈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中心建设。

一、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目前,从宏观视角来看,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作者简介:王见林(1987–),男,甘肃天水人,本科,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E-mail::jianlinw2006@ 1、顶层本体应用在对通用型概念及概念关联性的本体,并非只针对某个领域,通常是任务、多个领域以及应用本体的主要信息来源,所谓的“通用型概念”和不同概念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不同任务、领域和应用的本体中继续沿用、继承与拓展。

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张兆宏,侯继亮摘要:详细叙述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铜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从矿床空间展布、赋存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等方面论述,深部具一定找矿空间及前景。

关键词:锰;铜矿;玛尔坎苏;成矿规律;成矿远景玛尔坎苏一带锰、铜矿行政区划隶属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与西南天山造山带交汇部位,经过长时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构造运动较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锰、金等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段。

在该带发现的中-大型沉积型矿床有奥尔托喀纳什锰矿、恰尔隆锰矿、卡拉墩含铜铁矿、特格里曼苏铜矿等。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造山系之西昆仑弧盆系的昆盖山晚古生代岛弧(Ⅲ-2-1)中,分布地层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喀拉塔什组、石炭系、二叠系、下白垩统等地层。

其中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喀拉塔什组二段(C2-P1k2)为重要赋矿位置,分布于区域南部偏西的库木别勒沟一带,该套地层北、南、东侧均为断裂围限,西端延出区外,总体呈不规则近北东向展布,受断裂影响,未发现顶底,出露面积约50km2。

2 调查区地质特征调查区位于塔里木地块与昆仑造山带接触部位的帕米尔逆冲前缘断裂构造带上-江布布拉克断裂带南侧,整体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发育,具明显动力变质、热接触交代变质。

2.1 地层调查区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下二叠统玛尔坎雀库塞山组(P1m)和部分第四系(Q4)。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分布于北西部,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为调查内锰多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三段(C2k3):分布于F1与F2两条断层之间。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二段(C2k2):位于F2与F19两条断层之间。

以底部出露角砾状灰岩为标志层。

该层分布3条锰矿带、4条锰矿层(Ⅰ~Ⅳ号),岩石破碎,片理化强、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带发育。

关于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的研究

关于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的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关于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的研究李凌霄,苏文鹏,周 炜,李雪龙摘要:当前大部分工业原料及能源依然以矿产资源为主。

因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现有资源储量不断减少,对矿产预测及勘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目前来看,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日渐成熟,要充分发挥出矿床三维成矿预测的积极作用,提升老矿山深边部找矿成功率。

基于此,本文以新寨锡矿床为例,研究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方法可行性研究,并分析矿床成矿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圈定三维空间找矿靶区,预测矿产资源潜力。

此方法的适用性尚需在后续矿产勘查过程中进行深部钻孔验证。

关键词:矿床;三维成矿预测技术;应用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领域生产建设环节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渐提升,致使矿产资源更为紧缺,尤其是矿山深部找矿难度增大。

为推进矿产勘查及找矿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从根本上提升矿产资源实际利用率,本文以新寨锡矿床为例,通过收集矿床所在区域地质、物化探、遥感、科研等成果资料,开展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构建矿床三维模型,开展空间基本单元块体划分工作,提取矿体、地层、结构以及岩体空间信息,借助三维信息量法、三维证据权法等技术手段,对各控矿要素以及成矿贡献率展开量化评价,完成全面、精细化的成矿预测工作。

1 地质概况新寨锡矿床位于扬子陆块区(Ⅵ)上扬子古陆块(Ⅵ-2)南温河变质核杂岩(Ⅵ-2-10)北西部,富宁-那坡被动陆缘(Ⅵ-2-10)中南部。

矿床赋存于上、下剥离断层系间的新寨岩组(Pt3x)中,受地层、岩相、变质带、构造、隐伏花岗岩体等因素制约,属岩浆热液为主导的多源、多阶段、多成因复成的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矿床。

岩性为二云石英片岩、层状矽卡岩及大理岩,含矿部位主要位于新寨岩组白云质大理岩底部20m~120m之间。

1.1 构造地层矿床主要出露中浅变质岩中寒武统龙哈组(Є2l)、田蓬组(Є2t)及上元古界新寨岩组(Pt3x)等地层:寒武纪中统田蓬组(∈2t):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浅灰绿色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条带状细晶大理岩,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向,NW、N倾,倾角25°~48°,在纵向上,显示自南向北变质程度有变浅的趋势;地形上呈现山包出露大理岩,低洼处多为千枚岩、片岩出露。

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8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新疆阿克陶县玛尔坎苏一带锰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侯继亮,赵文龙,开赛尔·赛麦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新疆 喀什844000)摘 要 :大致总结了玛尔坎苏一带锰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条件,详细从区域锰矿床的空间展布、矿体空间赋存规律、成矿时间演化规律等方面总结成矿规律。

关键词:玛尔坎苏;锰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0-0085-2收稿日期:2021-05作者简介:侯继亮,男,1989.4,汉,山东,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1 矿产分布玛尔坎苏一带锰矿位于阿克陶县北西282°方向,直距约186千米,行政区划隶属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布拉克村管辖。

位于昆仑成矿省-北昆仑(裂谷带)Fe-Cu-Au-硫铁矿矿带(Ⅵ-4-①),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与西南天山造山带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锰、金、铜、砂金矿产成矿有利地段。

区域上发现的中-大型沉积型矿床有奥尔托喀纳什锰矿、玛尔坎土-穆呼锰矿、恰尔隆锰矿等。

1.奥尔托喀纳什锰矿床; 4.恰特尔锰矿化点;6.琼喀纳什锰矿化点; 8.莫北锰矿点; 11.博托彦锰矿点;12.喀拉当格铁锰矿化点; 14.穆呼锰矿床;15.玛尔坎土锰矿床; 17.卡拉特河锰矿化点图1 区域锰矿点分布图规模较大的为玛尔坎苏大型锰成矿带,沿玛尔坎苏河两侧分布,在中国境内长约52千米,向西延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成矿带内的含锰岩系为石炭系下统乌鲁阿特组、石炭系上统喀拉阿特河组、二叠系中统昆盖依套组、二叠系下统玛尔坎雀库塞山组;其中石炭系为区内最主要的锰矿赋矿层位,锰矿成矿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1]。

区域锰矿带赋矿层位稳定,矿体总体厚度大,品位较富(平均品位21~33%,最高63.5%),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类型属于低铁中磷。

47个三维地质模型,直观有深度,没有理由不收藏!

47个三维地质模型,直观有深度,没有理由不收藏!

47个三维地质模型,直观有深度,没有理由不收藏!文/小桔来源:桔灯勘探3D模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下布局。

今天整理了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力学、推覆构造、沉积岩构造、普通地质学等多方面的三维模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推覆构造阶梯状逆冲断层立体模型▼重力滑动构造结构要素立体模型▼构造窗和飞来峰立体模型▼沉积岩构造有障壁滨海带的各种沉积环境▼蛇曲河的沉积环境▼由地转等深流构成的陆隆形态▼新月形沙丘迁移形成交错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舌形沙纹迁移形成交错层理▼直脊沙纹迁移形成交错层理▼弯曲形沙纹迁移形成交错层理▼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力学同一褶皱在不同方位切面上的出露形态▼5个V字形法则:当红色构造面倾斜和地形坡向相反时变化规律▼吴氏网▼赤平投影机理▼正断层▼断层要素▼两侧挤压下结构面的分布和序次分析▼新华夏系与其他的构造体系复合关系分析▼海底扩张说和板快构造说解析地壳运动的模式▼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力学分析立体图▼褶皱构造几何要素▼三轴应变椭球▼普通地质学各种地貌模型第1部分▼各种地貌模型第2部分▼地层接触关系▼断层地质模型▼褶皱地质模型▼晶体光学单斜晶系(角闪石)不同方向切面消光类型▼二轴晶正光性晶体垂直Bxa切面上光轴面及Nm方向上光▼一轴晶光轴正光性干涉图成因▼正交偏光系统中光波通过晶体切片时的干涉作用▼均质体光率体▼光波通过晶体切片时的分解作用▼二轴晶负光性▼一轴晶正光性▼结晶学示教模型三方偏方面体(左、右对映形)▼十字石晶体▼橄榄石晶体▼四轴定向示教模型▼黄铁矿的聚行分析▼求晶面符号图解▼结晶学单形模型五角十二面体,偏方复十二面体▼四方偏方面体 (左右形)▼双面(酒石酸),无轴双面(钙沸石) ▼单面(酒石酸锶),板面(钠长石)▼本文已获得桔灯勘探授权,推荐地学界超强自媒体——桔灯勘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370-382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ag/10.12677/ag.2014.460443D Visualization Modeling andMineralization Space DistributionSpace Distribution Investigating ofXialei Mn DepositYong Li1,2, Xiancheng Mao1,2*, Jia Ren1,2, Shijuan Gao1,21MO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2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Info-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Email: liyong05301@, *xcmao@Received: Oct. 22nd, 2014; revised: Nov. 26th, 2014; accepted: Dec. 3rd,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ideas that refactored 3D geologic body surface model form 2D geological line string model and the geologic body 3D structure model was built, which was helpful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ore bodies. The pers-pective of ore bodies influenced by folding was proved from 2D and 3D.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database, the manganese grade test half vari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geostatistics method.Analyzing the mineralization space structure, the distribution form and grade change rule of spin-dle, secondary axial and short shaft were finish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ing for prospecting the rationality.KeywordsTwo-Dimensional Profile, Surface Model, 3D Structure Model, Geological Database, VariationFunction下雷锰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析李勇1,2,毛先成1,2*,任佳1,2,高士娟1,2*通讯作者。

下雷锰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析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Email: liyong05301@, *xcmao@收稿日期:2014年10月22日;修回日期:2014年11月26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3日摘要本文采用矿区二维剖面线串模型重构三维地质体表面模型的基本思路,构建了矿区地质体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矿体与地层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从二维、三维角度论证矿体受褶皱作用的影响;以地质数据库为基础,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方法建立锰品位实验半变异函数模型,进行矿化空间变化结构分析,获得锰品位在主轴、次轴、短轴方向的分布形态和品位变化规律,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二维剖面,表面模型,三维结构模型,地质数据库,变异函数1. 引言广西下雷锰矿位于我国最为重要的锰矿成矿区—桂西南成矿区,是亚洲最大锰矿之一[1]。

“八五”以来,通过实施下雷锰矿床地质科研和各类锰矿勘查项目,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多仅属于地表或近地表范围的勘查活动,尽管对深部锰矿找矿有所实践,但是对深部矿体的控制程度不够,深部找矿工作至今仍未取得大的突破。

因此,有必要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搜集的矿区资料,建立下雷深部锰矿三维可视化结构模型,分析和挖掘锰矿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为矿山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三维矿业软件,如GoCAD、DataMine、Surpac等。

GoCAD主要用来对地层和矿体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人机交互性强,是国际上公认的主流建模软件;DataMine主要用来对矿体进行块体模型的建立,容差性强,划分块体科学,针对性强;Surpac主要用来建立地质数据库并进行矿化空间统计分析,能建立矿山实验半变异函数实验模型和理论模型并进行显示。

本文主要借助GoCAD、DataMine、Surpac等各自的优势进行矿山数字化,建立矿山地层、矿体的三维模型,并结合地质数据库进行矿化空间分析,总结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

2. 下雷锰矿床地质概况下雷锰矿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桂西凹陷、靖西~田东隆起、下雷~灵马拗陷为本区的三级构造单元,一系列东西向的次级褶皱及走向断裂构成本区域的构造格架。

该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和第四系(Q)。

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岩性为一套硅质岩、硅质泥岩、含钙质岩组合,其中部夹有含锰灰岩或碳酸锰矿层。

区域构造位于地州~向都弧形褶皱带上,该弧形褶皱带主要由一系列线形褶皱及纵向断裂组成,分布在湖润至巴荷、向都一带,在区内呈北东~南西展布,其南部向南西收敛,北部向北东向呈帚状撒开。

区域内“下雷式”锰矿沉积成矿后的空间分布,受主体构造巴荷~湖润背斜及下雷~上映向斜的控制,区域构造地质图如图1所示。

矿区为一近东西向,向西端翘起的向斜构造,矿区内褶皱、断裂均很发育。

锰矿的形成来源于海底热液作用,由构造作用产生的热能和沿构造上侵的辉绿岩体的双重热液叠加于含锰岩系及沉积锰地层遭下雷锰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析Figure 1.Regional tectonic geological map图1.区域构造地质图受到变质作用,使原沉积贫锰层进一步富集形成富锰矿层;在次生氧化锰富集阶段,该地区中古生代末上升为陆地,褶皱发育,先形成的原碳酸锰矿层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在近地表部位形成锰帽型优质氧化锰矿[2]。

矿区包括南部、中部、北部三个矿段,有原生沉积碳酸锰矿和次生氧化锰锰矿组成。

锰矿体主要产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D3w)中,矿体直接顶板为五指山组第三段岩石,直接底板为五指山组第一段岩石,展布于0线~37线之间,在水平投影图上形似“马鞍”。

矿体呈层状,共三层,层位稳定,其间有2夹层,自下而上为I矿层、夹一、II矿层、夹二、III矿层。

由于工作区内夹二厚度小,一般小于夹石剔除厚度,因此,很难将II、III矿层分开,统称为II + III矿层。

I矿层走向延长为2975~4102 m,0~30线倾向延伸达596.91~1810 m,氧化锰矿层厚度为0.52~1.04 m,平均厚度为0.78 m,碳酸锰矿层厚度为0.51~5.88 m,平均厚度为1.48 m,厚度变化系数为47.88%,厚度变化属稳定型,锰品位为10.30%~27.86%,平均品位为18.90%,品位变化系数为19.96%;II + III矿层走向延长为2955~4165 m,0~30线倾向延伸达570.20~1770.60 m,氧化锰矿层厚度为0.53~3.30 m,平均厚度为1.16 m,碳酸锰矿层厚度为0.54~9.13 m,平均厚度为2.40 m,厚度变化系数为44.08%,厚度变化属稳定型,锰品位为11.36%~26.37%,平均为19.01%,品位变化系数为17.05%。

3. 地层和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地质体三维结构空间建模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下与矿床形成和分布相关的各种地质体对象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三维定量描述,将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通过计算机建模技术及人机交互构建出表达客下雷锰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及矿化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析观世界中地质体的几何模型[3]。

3.1. 地质体模拟方法选取依据传统的地质体模型一般仅限于2D或者2.5D来表达,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足以完整地模拟表现一些复杂地质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如褶皱、断裂等复杂地质空间结构模型在二维平台上是无法完整地模拟描述出来的;而GoCAD是地质领域的真3D建模专业软件,是基于一系列互连的曲面提出一种新的地质目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以适应地质、地球物理中三维实体与属性建模的需要对空间实体的描述,采用F = (x, y, z)的数学表达式,能够实现复杂地质构造的真三维空间几何结构。

因此,基于多元、多方法集成的思路,采用GoCAD与MapGIS相结合的地质体三维结构空间建模方法,研究设计了由二维勘探线地质剖面图转换为三维剖面上的地质体轮廓线图,再由三维地质体轮廓线构建三维地质体表面模型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下雷矿区的地层、矿体三维可视化结构模型。

3.2.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为建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必须先准备好建模用的各种地质原始数据,如勘探工程数据、化验数据、地质图件等。

将这些专用于地质建模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即被统称为地质建模数据[4]。

该地质建模数据是存储在综合地质数据库中,借助Surpac软件进行地质数据库建立。

将地质矿产资料导入到综合地质数据库中,首先必须将纸质介质的地质矿产资料进行数字化,即使是已有的电子资料,通常也需要将其按照综合地质数据库的编码规则来重新进行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