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
2022年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专练28 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 (含解析)
专练28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1.[2021·河北卓越联考]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A.2,4,6B.2,3,6C.4,5,6D.2,62.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判断是()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3.[2021·江苏无锡联考]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Ⅰ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4.下图所示为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内C3、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曲线图。
那么晴朗白天突然转阴时C3和C5含量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Y)表示此时C3含量的变化B.c—d段(X)表示此时C3含量的变化C.d—e段(Y)表示此时C5含量的变化D.d—e段(X)表示此时C5含量的变化5.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光合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C.三碳化合物在[H]、ATP和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形成(CH2O)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6.[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考]下图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
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点相符的是()7.[2021·广东卷]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作业
二十一光合作用的原理(30分钟100分)(50分)一、选择题(共7题,每题5分,共35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以需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B.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且与水的光解相伴随C.希尔反应指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D.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荧光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是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的【解析】选D。
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了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且与水的光解相伴随,B正确;1937年,希尔在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以释放氧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为希尔反应,C正确;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是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的,D错误。
【补偿训练】同位素标记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
以下生物学研究中,除了哪一项以外,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A.科学家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卡尔文探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氧原子来自水D.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选D。
科学家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A不符合题意;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B不符合题意;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氧原子来自水,C不符合题意;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利用的是荧光标记法,D符合题意。
2.联系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物质是 ()A.CO2和H2OB.酶和ATPC.ATP和NADPHD.酶和CO2【解析】选C。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及答案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为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通过吸收太阳能,并结合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食物分子。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及答案,以供参考。
练习题1:选择题1. 光合作用属于下列哪一类代谢?A. 合成代谢B. 分解代谢C. 呼吸代谢D. 缺氧代谢2. 在植物光合作用中,下列哪种物质是终端电子受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ATP3. 下列哪种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光合速率影响最大?A. 绿光B. 红光C. 蓝光D. 黄光4. 下列哪种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A. 高温B. 弱光C. 适宜温度和光照D. 原生地光条件练习题2:填空题1.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光能+ __________ +水→光合有机物+氧气。
2.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光反应和 __________ 反应。
3. 光反应发生在植物的 __________ 中。
4. 最终在植物体内产生的光合有机物为 __________ 。
练习题3:综合题阅读下面一段描述,然后根据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回答问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核酸代谢过程,主要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内膜系统中,需要光合色素、光合酶等参与。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主要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及CO2,进行光合醣的合成。
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什么?简要描述它们的发生位置和所需物质。
2. 光反应阶段的主要产物有哪些?这些产物在接下来的暗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暗反应中光合醣的合成过程。
答案:练习题1:选择题1. A2. C3. B4. C练习题2:填空题1. 二氧化碳2. 暗反应3. 叶绿体4. 光合有机物(光合醣)练习题3:综合题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
2024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专题六 光合作用
专题六光合作用题组一一、选择题1. [2023全国乙理综,6分]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B.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C.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D.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解析]叶绿素由C、H、O、N、Mg组成,A正确;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C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D错误。
2. [2023湖北,2分]高温是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高温往往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
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每升高1℃ ,水稻、小麦等作物减产约3%∼8%。
关于高温下作物减产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养分B. 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C. 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D. 叶绿素降解,光反应生成的NADH和ATP减少[解析]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气温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造成农作物减产,A正确;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合成减少,B正确;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萎蔫,从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造成减产,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高温使叶片变黄、变褐,推测高温导致叶绿素降解,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NADH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D错误。
3. [2022湖北,2分]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植株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突变体2 115 20 379 0.36A.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 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C.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D.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解析]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属于同一物种,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未增加物种多样性,A错误;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由表可知,突变体2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突变体1的少,故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弱,B错误;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差异,有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也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所致,C错误;野生型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4.19,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绿色,突变体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较少,叶片呈黄色,D正确。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非选择题训练试题
光合作用非选择题训练1.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B、C、D、E、F 分别表示光合作用不同阶段中的物质。
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含有磷元素的物质是(填字母)ATP 的形成与(填物质名称)的跨膜运输有关。
物质C的作用是。
(2)脂双层中的色素吸收的光是波长为nm的可见光。
光合作用产生的O离开这个植物细胞,需要2穿过的膜包括有(3)F 可以在卡尔文循环中继续转变成 E,也可以离开卡尔文循环并在叶绿体中作为合成、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原料。
(4)若将图中的光照撤离,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D 的生成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2.下图甲表示天竺葵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e 表示有关物质,A~D 表示相关生理过程。
图乙表示某一温度下天竺葵净光合作用强度随CO2 浓度的变化曲线。
请回答:(1)图甲中a 物质为,D 过程的场所为。
(2)图甲所示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 的有(填图中字母)。
在某一生理过程中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过程称为。
(3)分析图乙曲线可知,当外界CO2 浓度处于F 点时,天竺葵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量;为提高密闭大棚内的作物产量,棚内的CO2 应控制在(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4)若使大棚内CO2 浓度从G 变成F,则在短时间内,天竺葵叶肉细胞中RuBP 的生成速率的变化是。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为甘蔗提供14CO2,一段时间测得叶肉细胞内三碳糖和蔗糖中含14C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三碳糖的形成需要A TP 提供,NADPH 提供。
(2)14CO2 先转化为再形成三碳糖。
从图示曲线看,三碳糖可以转化为蔗糖,蔗糖的产生场所是。
产生1分子蔗糖所需要的葡萄糖,需要循环次。
(3)实验开始1200 秒后,含14C 蔗糖百分比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4.某生物小组研究光质(红光与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3.6光合作用
2020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3章 空气与生命3.6 光合作用◆要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要点2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要点3 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2.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要点4 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来源.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所需能量的来源.3.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所需氧气的来源.◆要点5 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才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外界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的,然后运输到叶片.◆要点6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经过转化后形成了淀粉,储存在叶中.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还产生了氧气.◆要点7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叶绿体 活细胞 条件 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气体出入吸二氧化碳放氧气吸氧气放二氧化碳有机物变化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能量变化贮存能量释放能量◆要点8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基础.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可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Δ基础题系列1.(中考•团风县校级模拟)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呼吸作用把化学能转变为光能B.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所以呼吸作用旺盛对植物生长是不利的C.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D.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进行;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可以进行【答案】C【知识点】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一、实验题(共63小题)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
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
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液变为黄色;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试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
2.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2O2对根生长的影响。
(1)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作为信息分子___________植物的生命活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A 、细胞核B 、叶绿体C 、液泡D 、细胞壁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A 、有机物和二氧化碳B 、有机物和氧C 、二氧化碳和氧D 、二氧化碳和水2、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A 、①③②⑤④⑥B 、③①②④⑤⑥C 、③①②⑤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3、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B 、氧气含量增多C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D 、有毒气体增多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B .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5。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A B C D6。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装置b 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 .装置c 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C 处用黑纸片上下包裹,A 、B 处不作任何处理)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A 。
A 处、C 处 B.A 处、B 处C 。
。
B 处、C 处D 。
。
ABC 三处a .绿叶b .叶绿体滤液c .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 研磨过滤 遮光8.“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9.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起杀菌作用10.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A。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16: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16 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过程及图示(1)主要过程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光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遮光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板遮盖并照光设置有光和无关的对照实验脱色酒精水浴加热,脱色成黄白色完全溶解叶绿素染色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2)图示2.实验原理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归纳总结用数字记忆法巧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步骤可概括为“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
具体地说,“一昼夜”就是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两面遮”强调用黑纸板遮盖叶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两面都遮盖住;“三步走”是“隔水加热→清水漂洗→碘液检验”三个连续的操作步骤。
二、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学科-网2.场所:叶绿体3.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
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增强而增强。
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5℃最适宜。
5.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6.意义:(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
(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向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B.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C.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答案】B【解析】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A正确;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滴加碘酒后不变蓝,B错误;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正确;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D正确。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细胞的下列结构中,哪一种可以使能量发生转换A 、细胞核B 、叶绿体C 、液泡D 、细胞壁1、光合作用生成的产物是A 、有机物和二氧化碳B 、有机物和氧C 、二氧化碳和氧D 、二氧化碳和水2、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A 、①③②⑤④⑥B 、③①②④⑤⑥C 、③①②⑤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3、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B 、氧气含量增多C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D 、有毒气体增多4.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B .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 .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5.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A B C D6.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装置b 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 .装置c 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C 处用黑纸片上下包裹,A 、B 处不作任何处理)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不会变蓝的是A.A 处、C 处B.A 处、B 处C. .B 处、C 处D. .ABC 三处a .绿叶b .叶绿体滤液c .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 研磨过滤 遮光8.“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9.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清洁鱼缸里的水B、提供新鲜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起杀菌作用10.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11.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1.根据图示,正确的判断是C,N点时该器官进行有氧呼吸。
M点是氧气浓度最适合贮藏该器官,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选项不正确,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不是线粒体基质。
2.根据图示,除了D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分析错误的是B,乙图中曲线中EF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而不是增加。
甲图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叙述正确的是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不一样,因为乙植物的曲线图比甲植物的曲线图高。
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
当光照强度为Z 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在氧浓度为a时,消耗的氧相等,因此答案是D。
线段xy表示有氧呼吸,Yz表示无氧呼吸。
6.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所测气体为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因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
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蔬菜的呼吸作用加快,释放出二氧化碳。
C。
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
D。
当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为A、C、D、E。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了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
当光照强度超过9 klx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
高二生物《光合作用 》强化训练
<<光合作用>> 强化训练姓名_______班次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一株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使光合作用产物最多的光照是( ) A.红光 B.蓝紫光 C.绿光 D.白光2.光合作中,ATP 转变成ADP 的地方,是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基质中 C.色素中 D.基粒中3.用含同位素O-18的水来浇灌植物,经光照后,O-18可发现于 ( )A.生成的葡萄糖中B.生成的淀粉中C.合成的蛋白质中D.周围的空气中 4.叶绿素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 ( ) A.ADP B.ATP C.RNA D.DNA5.某科学家用含碳的同位素C-14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 径是(86年高考题):(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 ,二氧化碳—>叶绿素—>ATP C.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6.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89年高考题): ( )A .红光和黄绿光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 7.(1989年)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①和②的化学过程是:( )A. ①氧化,②固定 B ,①固定,②还原C.① 分解,②氧化 D .①还原,②氧化8.下列哪组色素是叶绿体和有色体都含有的(92年高考题)(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 ,叶绿素和叶黄素C ,叶绿素和胡萝卜素D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9.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不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B ,光反应消耗水, 暗反应消耗ATP C .光反应固定C02,暗反应还原C02 D ,光反应贮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 10.水是光合作用的( )A ,原料B ,产物 C.原料和产物 D ,媒介物 ll ,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A.吸收光能,分解水和形成A TP B ,固定CO2 C.形成葡萄糖D.还原CO21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CO2的固定发生在: ( )A.有光条件下B.无光条件C.红光和蓝紫光条件下D.有光或无光条件下 13.光合作用过程中,每产生一摩尔葡萄糖要分解多少摩尔水 ( ). A ,1 B .4 C .6 D.1214.下列对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过程中有ATP 生成B ,生成02中的氧都来自水的分解C ,生成物葡萄糖中的氧都来自CO2D ,暗反应过程中没有水生成 15,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检查: ( )A.葡萄糖的生成量B.淀粉的储量C.氧的释放量D.CO2的吸收量 16,下列对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光解产生的氧进入葡萄糖,氢参与还原CO2B.水光解产生的氧以 分子态释放氢参与固定CO2C.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 D .与暗反应一样,需要酶参加催化17.在光合作用下,与光反应无关的物质是 ( ) A. H2O B.ATP C.ADP D.CO218.光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下列哪一组 ( )A.[H],ATP,O2B.[H],ADP,H2OC.H2,ADP,O2D.[H],ADP,O2 19.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源于: ( ) A.叶绿素 B CO2 C.葡萄糖 D .水2O.将二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栽培于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1公斤,增加的这10余公斤,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矿质元素B.土壤中的水C.大气中的O2D.大气中的CO22l.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果改变下列哪一项, 小麦的有机物含量将增加: ( )A.空气中的CO2B.空气中的N2C.空气中的水D.空气中的CO222.光合作用过程中, 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 ( )A .呼吸作用产生的A TP 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IP 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 .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23.用下述容积相同的玻璃罩分别罩住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光照相同的时间后,罩内O2最少的是:( ) A.绿色罩 B 红色罩 C.蓝色罩 D .紫色罩24.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用新鲜水置换鱼缸中的旧水。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3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3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专题训练3备选题一.选择题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B.a.d代表C3植物,b.c代表C4植物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D.b.d代表C3植物,a.c代养C4植物2.两种相似的被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植物Ⅰ接受全日照光照,植物Ⅱ仅接受到7%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实验结束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横切,如下图,试判断A.植物Ⅰ的光合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光合作用速率低B.植物Ⅰ的呼吸作用速率比植物Ⅱ的呼吸作用速率低C.植物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相似的速率D.光照强度增加使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降3.下面的曲线以及说明中,不正确的是C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α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β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①.I②.Ⅱ③.Ⅲ④.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到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A.C3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B.C3与C6H12O6都减少C.C3与C6H12O6都增加D.C3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5.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代表的含义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量C.叶面积指数越大对农作物增产越有利.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A点会右移二.非选择题6.下图中图1表示某类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2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睛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如图1夜晚这类植物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来自细胞中的(填细胞结构).(2)植物对CO2的吸收是通过叶表皮上的完成的,图1相关植物属于图2中的类植物.这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推测这类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3)B类植物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6.(1)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线粒体 (2)气孔;C;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干旱地区 (3)气孔关闭,限制了植物对CO2的吸收,影响了暗反应的正常进行7.下图Ⅰ表示某类C3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Ⅱ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所示植物在固定CO2上与C4植物的共同点是,但此类植物在叶片结构上与C3植物是相同的,区别于C4植物的是.(2)图Ⅰ植物夜晚能吸收CO2yc,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3)图Ⅰ相关植物属于图Ⅱ中的类.这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4)图Ⅰ植物光合作用特点是与生活相适应的,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5)图Ⅱ中B类植物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7.(1)CO2都是首先被固定为C4在维管束的外面没有两圈花环型的细胞(2)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 有氧呼吸线粒体(3)C植物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4)干旱地区(5)气孔关闭,限制了植物对CO2的吸收,影响了暗反映的正常进行8.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图A).实验时,按图B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图B).据此回答问题:(1)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这个阶段进行的化学变化相当于光合作用的阶段.(2)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曲线BC段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A装置相当于植物体的哪种结构?.8.(1)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H2O)等有机物光反应(2)此时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H]和ATP,进行暗反应生成大量有机物(3)[H]和ATP已用尽(5)叶绿体9.下图是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观察后回答:(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_ _过高,_______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_____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 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 __以致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产生的___ __.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_反应的进行.(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ATP→糖类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9.(1)而增强(2)温度蒸腾 CO2 暗三碳化合物(3)光照逐渐减弱光[H]ATP 暗(4)C10.下图为某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⑥为生理过程,a_g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1)物质a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反应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图中[ ]的含量会增加.(3)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双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CO2吸收量):光照强度(kl_)2.04.06.08.09.010.0光合作用速度(CO2mg/100cm2·h)-2.02.06.010.012.012.0那么在0~9kl_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9kl_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外界因素影响.当光照强度为8.0kl_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氧气还原剂氢([H]或NADPH) 水的光解C3被还原(2)[f ]五碳化合物(C5)(3)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从叶绿体基质向囊状结构薄膜上移动。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专题训练20题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场所相关题目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解析: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的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在那里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过程。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解析:叶片的结构特点使其适合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有表皮,能够保护内部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脉可以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等物质。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相关题目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参与卡尔文循环,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进而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水是光反应的原料,在光下分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氧气释放出去,氢离子和电子参与后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过程。
4.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气孔是植物叶表皮上的小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
保卫细胞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
当气孔开放时,外界的二氧化碳可以扩散进入叶肉细胞间隙,进而进入细胞参与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关题目5.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解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等糖类。
葡萄糖可以进一步合成淀粉等多糖储存起来,或者用于细胞呼吸等其他生理过程提供能量。
6.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解析:在光反应阶段,水在光和光合色素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氧气通过叶片表面扩散到大气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对维持地球上的有氧呼吸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题目7.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
-解析: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氢离子和电子在光合色素和酶的作用下形成[H](还原型辅酶Ⅱ),同时在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合成ATP。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讲解13:光合作用
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解析:溶解度越大,层析速度越快,所以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故C项错误。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 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可能无法得到色素带, 故D项错误。
3
2.(2019新编,6分)在做“洋葱叶片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 探究无水乙醇、CaCO3和Si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某小组同学做了四 组实验,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 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
14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 的实验结果是由__不__同__光__照__下__水__草__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或__呼__吸__作__用___引起的;若 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距日光灯的距离表示光照的强 弱。2号试管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 3~7号试管内的水草在有光的条件下,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光合作用吸 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综合反映;1号试管为对照组,
15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一轮生物专题训练讲解
第13课 光合作用
1
1.(经典题,6分)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 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 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
8.3.6光合作用
浙教版八下第三章:《光合作用》培优训练1.成熟的桃子有甜味,是因为桃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由桃子的(▲)A.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B.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C.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有机物的制造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解答时结合有机物形成的原因以及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过程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及筛管的结构功能。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成熟的桃子有甜味,是因为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光合作用的,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转运到桃子中储存起来。
而有机物的运输靠茎的结构中的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由桃子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后,由筛管向下运输到其它部位。
因此由桃子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故选:D。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里,叶片用碘酒处理后,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这说明了叶片的这一部分生成了(▲)A.蛋白质B.脂肪C.葡萄糖D.淀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
【分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考生要熟知这一特性。
【详解】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蛋白质、脂肪、葡萄糖遇碘液没有这个特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里,叶片用碘酒处理后,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这说明了叶片的这一部分生成了淀粉,故选:D。
2022年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专练27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含解析)
专练27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2021·湖南卷]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2.[2020·天津卷]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
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C.类囊体产生的A 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3.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
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4.[2021·河南三门峡模拟]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5.[2021·江西景德镇联考]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6.[2021·安徽滁州调研]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非选择题1.适当的遮光处理可以使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自然光照下高。
我省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适合某种草莓生长的遮光程度,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莓的种类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_____变量,该科研人员在选择该种草莓植株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遮光组与遮光Ⅰ或Ⅱ组相比,植株干重较小,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遮光程度大于Ⅱ时,植株干重会逐渐降低,则可以确定最适宜遮光程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
据上所述,若要得到最适遮光程度应如何继续实验?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某品种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水稻幼苗置于多组装置中进行实验(各装置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O2的产生量,分别绘制成A、B 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
若实验中的每组装置都只能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照射,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当光照强度为c时,突然改变装置中的某因素,立刻测量光合作用的产物,发现水的消耗速率和ATP的生成速率均未立刻增加,而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试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水稻幼苗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图中的_______点,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稻幼苗可通过_________作用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
3.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植物固定CO2的能力。
研究者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约为0.8 mol/L 时,请你比较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填“A>B”“A=B””A<B”或“无法确定”)。
在25~30 min 之间,A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2)从实验结果来看,研究者认为实验开始至10min,A植物和B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请你说出作此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再黑暗处理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植物在甲、乙两种情况下同化的CO2量是乙大于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夏季某植株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I点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FG段曲线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D、H两点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
(3)若将该植株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玻璃罩内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株的有氧呼吸增加,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镉盐在水中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尤为严重。
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水生植物紫萍生理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该小组对实验数据分析时发现MDA (膜脂分解最重要的产物之一)的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甲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溶性蛋白含量是衡量植物总体代谢的重要指标。
图乙中,在0~5 mg/kg镉浓度条件下,植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进而植物的代谢增强,原因可能是少量的镉被紫萍吸收后,贮存在________(填细胞器)中,不会对主要生理过程产生危害;镉浓度超过5 mg/kg后,镉通过破坏可溶性蛋白的_________使其溶解度下降,因此对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__阶段的影响更大。
6.下图为黑藻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A—D表示反应过程,①—⑥代表物质。
下表为将该黑藻培养液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时,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溶解氧的变化记录(注意:操作Ⅰ、操作Ⅱ和操作Ⅲ为连续操作)。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①进入叶绿体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D表示__________过程,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给于光照时,瞬间④的变化为_________;在填充CO2时,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变化为_________。
(3)在操作Ⅲ中,2分钟黑藻光合作用产生02是__________微摩尔。
(4)分析操作Ⅱ中溶解氧先增加、后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图甲中Ⅰ〜Ⅴ表示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
图乙是将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30℃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
d是________,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若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18O _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2)乙图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消耗量。
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则将温度从30℃降低到25℃时,a点将向_________移,d点将向_________移。
(3)若测得种子萌发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3,则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
(4)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问题。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0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0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融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中,50min后l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③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适宜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P时,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植物甲、乙分别是大豆和玉米,农业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多种农作物间行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从群落结构分析,这两种植物套种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瓜属于冷敏感植物,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研究者对黄瓜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受矿质元素和____(至少答出两项)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镁是植物____分子的组成元素,还可参与糖类、脂质、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
低温会使细胞内活性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膜脂过氧化,往往会使___受到损伤,进而影响___阶段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缺镁会加重这一影响。
因此,研究镁离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者选取日光温室栽培的“津优3号”黄瓜幼苗均分成四组,土壤中分别增施MgSO41kg/亩(M1)、2kg/亩(M2)、3kg/亩(M3)。
①M0组的处理为____。
②分别于第一次寒流前(11月2日)和第二次寒流后(12月16日)取样测定各组植株根、茎、叶中Mg2+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图中结果分析,低温下黄瓜叶片表现出缺绿的主要原因是____。
③测定寒流前后各组叶片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显示,低温抑制了M0组的光合作用,增施MgSO4____了低温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三个施镁处理中,___组效果最好。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寒流引起日光温室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填“是”或“不是”)气孔限制,理由是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两条农业生产中黄瓜增产的合理建议__。
11.图1为适宜情况下某植物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变化。
图2为a、b两种植物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T1时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物质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P、C3、C5)。
(2)图2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
当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条件下时,叶片会变为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