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合集下载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
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压力,小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机制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防机制的建立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韧性。

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3. 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预警机制的建立
1. 建立心理测试机制: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2. 建立心理热线:学校可以建立心理热线,让学生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解决心理问题。

3. 建立学生关怀机制: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三、干预机制的实施
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帮助。

2.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机制的建立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和机制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很容易遇到心理危机,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家庭问题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二、目标设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的主要目标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支持,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健康成长。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3.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1)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记录。

(3)设立心理咨询电话,学生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寻求帮助。

(4)设立心理危机预警小组,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

2.建立学生心理干预机制(1)学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解决。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4)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基金,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加强学生心理教育(1)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2)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3)学校举办心理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心理问题。

(4)学校培训心理辅导员,提升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

四、实施效果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学校心里危机预警制度

学校心里危机预警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重任。

为了预防和应对学校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制度内容1.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1)成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2)设立心理危机预警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3)制定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1)选拔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心理危机干预团队。

(2)定期对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干预能力。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明确干预流程和措施。

4. 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收集渠道(1)设立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收集渠道,如心理咨询室、班级心理委员等。

(2)鼓励学生、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收集。

(3)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为预警工作提供依据。

5. 强化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处理(1)对收集到的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危机等级。

(2)根据危机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

(3)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6. 加强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心理危机的认识。

(2)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3)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极预警机制

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极预警机制

识 能 力 、人 格 特 征 、 自我 意 识 和 早 期 经 验 等 心 理 活 动
的 内部 机 制 ,都 影 响 着 中小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学 习和 升 学 的压 力 、对 生 活 学 习 环境 不 适 应 、 自我 认 知 和 评 价 的差 异 、同 学 问 的 人 际 关 系 问 题 、专业 满 意 度 问 题 及 各 种 挫 折 问题 不 断 困 扰 着 中 小学 生 。 中小 学 生 因 不

能 正确 应对 而 出走 、 自杀 等危 机 事 件 时有 发 生 。因 此 , 研 究 中小学 生 心理 危 机 ,建立 预 警 系统 进 行 危 机 管 理 ,
对 于预 防危 机 事件 的发 生 ,培 养 中小学 生 的危 机 意 识 , 提 高心 理素 质 就显 得 非 常必 要 。 心理 危 机 是 指 学 生 在遇 到 某 一 事 情 或 境 遇 后 ,无
维普资讯
・心 理 教 育 研 究 ・
于海 涛
张建 平
秦秋 霞
(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兵 团教 育 学 院硕 士 ) 石
[ 摘
要 】本 文针 对 近年 来 中小 学 学 生 中 日益 增 加 的 心 理 危 机 事 件 ,充 分 阐述 了 中小 学建 立 大
三 ,遭 遇 到依 靠 自身 能 力无 法 应付 的 困境 。 上 述 三 种
情 况 同 时 出 现就 意 味着 个 体 出 现 了 心 理危 机 。 心 理 危 机 是 可 以预 防 的 ,这 就 有赖 于 心理 危 机 预警 机 制 的 建 立 。 预 警 指 当发 现 学 生 出 现 心 理 危 机 及 心 理 问题 时 ,
趣 ,因 此 ,可 成 立科 技 活 动 小组 ,给学 生 一 片参 与 实

xx小学心理危机“哨点”预警机制08.30

xx小学心理危机“哨点”预警机制08.30

xx小学心理危机哨点预警机制为了深入贯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省教育厅<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文件精神,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如下心理危机预警方案,形成“哨点”预警机制。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警机制,注重工作实效,有效解决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展自我、远离侵害,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1.人性化原则。

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儿童群体,发展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在预警、干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保护和预防,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发展。

2.预防性原则。

建设哨点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教育性原则。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危机,矫正不良心理行为。

4.参与性原则。

哨点预警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5.实效性原则。

建立和健全哨点预警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增强机制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哨长、副校长任副哨长、各科室成员、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级心理委员为哨兵的心理危机“哨点”预警工作小组。

总哨长:xxx(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副总哨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xxx(副校长)分哨长:年级主任哨兵:各科室成员、心理咨询室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哨点工作小组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履行心理危机哨点各项工作职责,为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

如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

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凡是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特征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

例如:1.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2.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遭受失败,由于转学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等;3.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糊口无意义感;外向的忽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他人留恋告此外言行等;4.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5.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三、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典型种类及发生的条件一)典型种类1、校园欺凌现象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2015年,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

为了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和省市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有效解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展自我、远离侵害,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1、人性化原则。

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发展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在预警、干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保护和预防,切实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发展。

2、预防性原则。

建设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教育性原则。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危机矫正不良心理行为。

4、参与性原则。

预警干预机制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

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预警干预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本文介绍了建立学校心理预警机制的工作目标、预警干预对象以及一般预警类的心理因素和研究压力方面。

为了确保工作实效性,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促进心理干预工作的规范化,增强机制运行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小学学生心理重症预警干预机制

?小学学生心理重症预警干预机制

小学学生心理重症预警干预机制小学学生心理重症预警干预机制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朝霞路小学心理重症预警干预机制。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及重症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1、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XX任组长,成员由德育处主任XX、德育处副主任XX、心理健康教师XX、少先队辅导员XX、各年级组长、校医XX组成,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

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学校建设“学校-年级-班级一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健全责任体系,将保健康、防重症责任层层落实,覆盖全体学生,实施网格化管理。

网格长,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党员教师在校学生骨干等担任。

各级网格长均采用AB 角工作制度,避免成员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确保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相关人员责任分工清晰,工作到位。

二、干预对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牛,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驱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处置预案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

心理危机事件在中小学生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和谐稳定。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校师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

3. 及时发现和处置心理危机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

4. 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心理危机处置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心理危机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 成员包括校长、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校医等。

2.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初步评估、干预和跟踪。

- 成员包括心理教师、班主任、校医、心理咨询师等。

3. 班主任责任- 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心理关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家长责任- 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校和班主任沟通。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

-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 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及时介入。

3. 加强家校沟通- 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

-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五、危机处置流程1. 发现与报告- 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等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报告。

2. 初步评估-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报告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构成心理危机。

3. 紧急干预- 如构成心理危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安排专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干预。

3. 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

4. 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2. 班主任、心理老师、学校医务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成员。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危机预警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危机预警工作。

四、预警机制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2. 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心理和行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档案。

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心理状况,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4.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五、干预措施1.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2. 组织专业心理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

3. 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跟踪观察,防止再次发生心理危机。

4. 对严重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六、宣传教育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

七、考核与评价1. 学校定期对心理危机预警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在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3. 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方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一、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必要的。

预警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成立心理危机预警小组:由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预警平台的日常运作。

2.制定危机事件汇报流程:学生、老师、家长等发现有心理异常或危机事件时,应立即向预警小组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老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建立为了尽早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是必要的。

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危机事件处理等信息。

2.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跟进。

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确定讲座内容和频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确定讲座内容,如压力调节、情绪管理、学习焦虑等,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讲座。

2.策划讲座活动:制定讲座方案,包括讲座时间、地点、主讲人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设立心理危机热线与咨询平台为了方便学生寻求心理帮助,可设立心理危机热线与咨询平台,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热线电话:公布学校心理老师的热线电话,为学生提供24小时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2.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网站:设立在线咨询板块,定期安排心理老师在线值班,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3.设立线下心理咨询平台:定期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五、识别与评估潜在危机因素为了有效地干预心理危机,需要对潜在的危机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置预案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中小学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情绪。

当这些情绪长期积压而无法得到合理释放时,就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比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等。

近几年,中小学校园内陆续发生过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受伤害的案例。

因此,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好保密工作。

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二)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三)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一)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二)通过讲座、报刊资料、网站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四) 学校配备足够的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

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等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三、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

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我国部分中小学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方案。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主要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介绍,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探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优化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干预机制;建设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一,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二,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评估过低等。

其三,社会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孤僻、胆怯、怕见生人、以自我为中心等。

其四,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等。

其五,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依赖性强,做事缺乏信心和勇气。

其六,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以及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其七,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性道德意识淡漠,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或产生好奇心理等。

其八,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和精神障碍。

包括各种神经症(如紧张症和焦虑症等)以及各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躁郁症等)。

其九,环境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或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亲子关系问题等[1]。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及干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1. 预警机制建立:建立一个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包括收集学生相关资料、定
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

同时,设立专门的预警团队,由学校心
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学校医务人员组成。

2. 预警标准制定: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制定一套心理危机预警标准,包括学生自身行为变化、学业表现下降、情绪波动明显等指标。

3. 信息收集和评估: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的观察和学生自评
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状态信息,并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
三级,分别为红色、黄色和绿色预警。

4. 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红
色预警的学生,要立即联系学生家长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干预;对于黄色预
警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建议家长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服务;对于绿
色预警的学生,要进行跟踪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5. 家庭与学校合作: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心理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6.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7.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了解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和改进的方向,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和策略。

以上是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保障。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的重要性 (3)三、实施方案总体框架 (4)四、具体实施方案内容 (5)1.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 (6)(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7)(2)预警信息收集与评估 (8)(3)预警等级划分与报告制度 (10)2.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 (11)(1)干预团队建设与培训 (12)(2)干预策略与方法研究 (13)(3)个案管理与跟踪评估 (14)3. 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 (15)(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 (17)(2)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推广 (18)(3)心理健康活动组织与策划 (19)五、实施方案实施步骤 (20)1.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 (22)2. 建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分工 (23)3. 开展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24)4. 实施干预,保障实施效果 (25)5. 监测评估,不断优化完善 (26)六、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27)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障 (28)2. 加大投入,提供经费支持保障 (29)3. 建立档案,完善信息管理保障 (29)4. 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实施质量保障 (30)七、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32)1. 总结反思实施成效与经验做法 (33)2. 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 (35)3.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完善方向 (36)一、内容概括本方案旨在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方案涵盖组织管理、预警机制建设、干预措施实施、评估与反馈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组织管理:明确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队伍,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信息收集与报送机制,实时监控学生心理状态。

干预措施实施:针对不同等级的心理危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外界刺激、个体心理因素等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生活学习压力增加,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为了保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制定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实施方案1.提升教师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情感支持者和关心者,应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师进行培训,提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包括心理测评、心理观察、学生自评等方法,通过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来预测潜在的心理危机。

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师、班主任和其他相关教师组成心理预警小组,定期开展心理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

3.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应结合阶段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计划。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学习和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个别和集体心理辅导服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5.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讲座,向家长传授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时,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心理健康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实施效果评估1.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比较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2.建立反馈机制,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心理辅导服务的满意度和感受。

3.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的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将更加健全和完善,为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

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

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为中小学生营造了一个优渥的成长空间,但是,根据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每年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本文针对机制构建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阐述,借此作为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引言:所谓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的界限和定义,但是通过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不同角度的解读,可以认识到心理危机是一种个体在经受了打击、灾难、困难、压力之下产生的焦躁、不安、悲伤、烦闷、抑郁、呆滞等心理疾病,一旦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危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

一、心理危机的概述(一)心理危机的概念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心理危机实际上是人体在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困难、压力、障碍、重大变化、突发事件等产生的负面心理活动,通常表现为:强迫症、洁癖、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反人格、应急障碍等等。

如果这种心理活动没有经过干预和正确引导,很容易加重使其行为与意识具有“破坏性”、“毁灭性”、“放逐性”,很有可能作出危害自身或者他人的恶劣行为,比如“自残、自杀”,或者危害他人。

(二)心理危机的特点心理危机的产生是需要一定诱因的,其中可能包括了一些重大事故:车祸、疾病、家庭破裂、失学失业、考试失利、情感纠纷、自我否定等等。

通常是不良因素所导致产生的,并且其机体自身无法有效的应对,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摆脱和处理。

其产生心理危机之后,身体和精神已经出现了不适的状况,比如:多思、焦虑、抑郁、悲伤、烦躁、苦闷等,但是其程度在医学精神鉴定中并不符合诊断的标准。

【1】(三)心理危机的形态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包括了静态和动态两大类。

静态的心理危机一般是指应激反应,既有可能是长期的精神压力所导致的横向影响,也有可能是突发的重大事件造成的纵向影响。

静态心理危机是可以进行处理和缓解的,可以利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应对,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演变成动态心理危机,从意识开始强加与行动之上,此时就应该利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

XX小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XX小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XX小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小学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和应急预案对于预防和处理小学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预警和应急预案的基础。

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重点关注和管理。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

三、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预防和处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应急处理机制包括:及时发现和报告心理危机事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协调相关资源进行支持和帮助。

六、建立心理问题预警系统建立心理问题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方式,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预警。

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七、加强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研究加强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研究,了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预防和干预的效果。

学校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心理问题研究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总结: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应急预案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心理问题预警系统和加强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小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

如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

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凡是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特征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

例如:1.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2.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遭受失败,由于转学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等;3.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他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4.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5.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三、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典型种类及发生的条件(一)典型种类1、校园欺凌现象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欺凌者的类型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被动欺凌者•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易成为受害者的类型•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各种欺负行为•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

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

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收入水平、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

•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校园欺凌中的各角色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可分为几种:•欺凌者(Bully)发动欺凌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受害者(Victim)受到欺凌。

•协助者(Assistant)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附和者(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保护者(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局外人(Outsider)置身事外。

受害者影响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暴力案(如杀人等)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等。

2、中小学生的自杀行为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的困扰厉害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彻底“精神崩溃”的表现,它一般始于心理创伤乃至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

这种意念再现也许在一瞬间发生,或会延续数天。

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是个体打算自杀但没有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为。

自杀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杀是美国2000年l0~l4岁年龄组和l5~l9岁年龄组的第3位死因。

WHO根据104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全球5~14岁年龄组女性的自杀死亡率为0.5/10万,男性为0.9/10万;15~24岁年龄组上升为女性12.0/10万,男性14.2/10万。

反映青少年中、晚期是自杀死亡急剧上升的时期。

在迄今为止的其他研究报道中,青少年也始终是发生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

我国卫生部在199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993年自杀死亡率为22.2/10万,已属于世界自杀高发国。

自杀是我国l5~34岁年龄段人群的第l位死因。

因此研究和重视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十分必要。

2004年,WHO对自杀的定义为:自杀是自发完成的、故意的行动后果,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和期望这一行为的致死性后果。

在实际的自杀研究中,从研究的预防性干预意义出发,通常从行为的角度来定义自杀,自杀被认为既包含自杀死亡,也包括自杀行为。

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以及自杀死亡。

这几种自杀行为既可以相互关联,成为自杀行为链上的不同环节,但又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他们常被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尽管各研究报道由于调查方法和自杀行为定义的差异,很难进行严格比较,但近年国内在北京、安徽、天津、四川和广东等地开展的有关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2%~28.0%,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为5.0%~l1.9%,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1.2%~4.0%,湖南省调查小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8.4%l1 。

上海市2003年对2513名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选取上海市9所学校:小学5年级、预备初中(预初)、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匿名自评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所采用的方式设置最近12个月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行为调查。

结果(1)发放问卷2513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2416份,其中男1190份,女1226份;调查人群年龄l0~l7岁;(2)调查人群中有自杀意念者占15.23%;有自杀计划者占5.84%;自杀未遂者占1.74%;(3)自杀意念的发生随年级上升而升高(P<0.05)。

调查显示高二年级学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最高,占5.17%,其次为预初年级占2.52%,小学5年级最低,占0.86%,(P<0.05)。

(4)小学生自杀意念与所在学校、家庭住房条件显著相关;初中生的自杀意念与同伴关系、父亲文化水平和母子沟通显著相关;高中生的自杀意念与学习成绩、自由支配空余时间和父子沟通显著相关。

从研究调查年级的结果和危险因素看,年级因素是影响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高二年级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要远高于其他年级。

2004年广州市开展了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自杀提供依据。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7527名。

结果: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5%。

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学生类型、健康状况、因病缺勤、吸烟、饮酒、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和伤心绝望。

结论:自杀意念在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杀行为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干预措施应有所侧重;应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情绪障碍,努力培养青少年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

以降低自杀行为发生。

武汉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3例自杀患儿自杀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自杀原因:考试成绩不好,怕父母打骂(34.88% );老师和/或家长批评(23.26% );父母打骂(18.4% );父母离婚或家庭不和(6.98 %);初恋失败或被人发现(6.98% );与家人赌气(4.65%);与同学互相取乐(4.65%)。

43例中2人同时服毒自杀者3对。

性别、年龄分布:43例中男17例(39.53%),女26 (60.47%)。

男:女1 :1.53。

年龄7~14岁(平均l2岁),以13岁为最多(48.84%).其次为12岁(23.26%)。

文化程度:43例中,中学生25人(58.14%) 、小学生l8人(41.8% ),其中初中一年级学生最多(51.16%)。

其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23.26%)。

3、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传染病等)(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条件心理危机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第一,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第二,躯体和意识出现不适感受,又未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第三,遭遇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

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意味着个体出现了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四、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预警”指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建立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信息源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主张危机干预“双轨并行”,即对预见外的突发危机进行即时及事后干预;同时通过对心理普查信息的筛选,发现高危人群并对之进行预防性事前介人干预,以减少危机发生的比率。

在这种模式下,心理普查筛出心理危机信息的可靠性就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因此坚持对接受心理普查的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和多种方式跟踪观察及干预,目的是相对准确地了解心理普查筛出心理危机信息的可靠性及事前预防性干预的有效性,以便正确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危机干预的策略,有的放矢,避免事倍功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