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紫穗槐共生体系的研究(宋福强,王立,马放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武祥玉;崔新仪【摘要】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果实;抗病;耐盐;耐旱;营养;品质【作者】武祥玉;崔新仪【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植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系植物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6.9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如病害频发[1]、部分农作物品种抗逆性差[2-3]等问题。

目前主要依赖农药以及增加施肥量等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导致了果实品质的下降。

丛枝根菌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与植物根部共生的真菌,据报道可侵染90%的维管植物,并形成菌根[4]。

有研究报道,AMF与植物共生可提高植物对主要营养成分[5-7]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抗逆性[8]等。

AMF已经应用于甜瓜[9]、黄瓜[10]等水果蔬菜的品质改善及抗逆性的提高。

AMF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Safir[11]在研究中发现,AMF可有效提高洋葱对红腐病的抗性,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其对多种真菌病均有抗性。

关于AMF提高植物的抗病机制有以下4种解释。

(1)植物与真菌共生促进营养吸收,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了对病原真菌的抗性,但可提高的植物抗病性的主要营养尚不明确。

目前的研究表明,P可促使植物提高抗病性。

在Delerek等[12]的研究中,菌根化的香蕉的地上部P含量增加,间接地削弱了病原菌对植株的伤害。

《2024年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2024年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和菌根真菌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以燕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1. 材料与试剂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燕麦种子,菌根真菌为常见的丛枝菌根真菌,微生物肥料为复合型微生物肥料。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配施法,分别设置对照组(不施加菌根真菌和微生物肥料)、AMF处理组(仅施加菌根真菌)、微生物肥料处理组(仅施加微生物肥料)以及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组(同时施加菌根真菌和微生物肥料)。

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平行样。

3.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对燕麦种子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操作。

记录各组燕麦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根系发育、生物量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生长指标比较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AMF处理组、微生物肥料处理组以及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组的燕麦生长情况均有所改善。

其中,配施组的株高、根系发育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2. 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料互作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料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

配施组中,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料共同作用,提高了燕麦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了燕麦的生长。

同时,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有助于菌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一步增强了其对燕麦生长的促进作用。

3. 生长机理探讨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与燕麦建立共生关系,提高了燕麦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能力。

而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配施组中,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料共同作用,使得燕麦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促进其生长。

此外,菌根真菌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燕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碳循环机理研究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碳循环机理研究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碳循环机理研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概述:土壤碳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群体,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提供养分和水分等服务,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

此外,丛枝菌根真菌还能够调节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进行探讨,详细介绍其与植物共生关系以及其在森林、草地等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随后,将深入研究真菌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揭示其在土壤有机质分解、碳汇累积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尽分析。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碳循环机理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真菌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我们希望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真菌在碳循环中的重要角色,为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维持全球气候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至此,大纲中的第一部分“引言”内容已详细阐述完毕。

2. 正文:2.1 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生活在植物根系中的微生物,它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菌丝网络与植物根系紧密联系。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和转运养分,特别是磷、氮和铁等常见元素。

通过菌丝网络,真菌能够扩展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并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

其次,丛枝菌根真菌还可以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如抗旱、抗盐等。

最重要的是,丛枝菌根真菌参与了土壤碳循环过程。

2.2 真菌与土壤碳循环的关系土壤碳循环是指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

其中,植物残体和根系分解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输入源;呼吸作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输出途径。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碳循环中起到双重作用。

一方面,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输入。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

第34卷第5期林业科技Vol134No15 2009年9月FOR ESTRY SC IEN CE&TECHNOLOGY Sep.2009文章编号:1001-9499(2009)05-0025-04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宋福强1孟剑侠1周宏2赵晓娟1冯乐1(11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21辽宁省昌图县付家机械林场,昌图112517)摘要:通过对紫穗槐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单接种根瘤菌、非接种对照处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选用的丛枝菌根真菌(G lo m us intraradices)能够与紫穗槐很好地形成共生复合体,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处理的苗木根系结瘤数量显著提高,苗木根系土壤的脲酶活性、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通过对紫穗槐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增强豆科树种紫穗槐的固氮能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紫穗槐;固氮;脲酶;硝酸还原酶中图分类号:Q939111+3,S79312文献标识码:A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 ycorr h izal fung,i AM F)是一种专性共生真菌,能够侵染约80%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复合体)))丛枝菌根(arbuscu lar m ycorr h iza,AM)[1]。

丛枝菌根能够扩大根系吸收范围[2],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促进植物生长[3]。

丛枝菌根真菌含有分解有机氮的酶,从而改变土壤中的氮形式,很容易将土壤中的NH+4运输给植物[4]。

通过丛枝菌根真菌吸收、传递氮素可能是促进植物吸氮的一个有效途径[5]。

豆科植物不仅可以形成根瘤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同时还可以形成丛枝菌根,是菌根营养型固氮树种。

这种具有菌根及根瘤的植物表现出了显著的生长优势和抗逆能力[6]。

本试验以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与紫穗槐三重共生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以期充实丛枝菌根真菌在固氮中作用的研究理论,为提高豆科植物固氮能力和产量,降低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等奠定基础。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态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深入发展,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共生、竞争和拮抗等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互作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等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我们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营养竞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作。

AMF通过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

同时,AMF还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磷酸酶、几丁质酶等,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

这种营养竞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信号交流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感知并响应植物分泌的根际信号物质,如生长素、独脚金内酯等,从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AMF也能分泌多种信号分子,如菌根因子、几丁质等,与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进行信号交流,共同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功能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盐、抗病等,从而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AMF还能与根际微生物共同构建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被恢复的作用_张艳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被恢复的作用_张艳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1.1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土壤的良好 菌根真菌在形成和保持土壤良好 1.2 促进土壤基质中矿质元素的菌根真菌可促进土壤基质中不溶 张 明(1. 100083 2.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 100080) 要:作用,为沙化、干旱、盐碱地、污染土壤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A (2010)24-0030-02收稿日期:2010-09-24),女,山东莱州市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然而,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在持续恶化中,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探讨在脆弱的生境中促进植被恢复的方法,特别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是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丛枝菌根是指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营养根共生所形成的复合生命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在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时,植被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常常遇到因土壤贫瘠、结构性差、土壤酸化或盐碱化、重金属及其它污染导致新移入的植物难以定植的问题。

而菌根真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宿主植物对贫瘠、干旱、酸碱和污染的耐受性。

因此,在干旱地区、荒山荒地、侵蚀地、草原、盐碱地和工业污染区等立地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恢复植被成为研究的热点。

1 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构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菌根真菌的菌丝及其分泌的粘胶性物质可将土壤微粒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团粒结构,从而控制水土流失、抑制沙尘暴。

研究证明,丛枝菌根菌丝形成的网络能将小团聚体联成稳定的大团聚体从而增加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在短期内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而有机质也能帮助改善土壤结构,最终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转化于水的矿物元素转化为可溶状态的营养元素。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作者:岳辉,刘英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岳辉,刘英(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一种真菌-植物联合共生体,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主要应用在园艺、土地复垦、森林及环境修复等方面。

近年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侵染根系过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仍需在分子水平上继续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机理中图分类号:Q949.32;S15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657-04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01ResearchProgressintheProcessandMechanism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lonizingRootsYUEHui,LIUYing(CollegeofGeomatics,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Abstract: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isakindofmycorrhizalplantswhichformedcombinedsymbiontsbymycorrhizalfungiinthesoilfungiandplant.Presentstudywaslimitedinthepopulationandcommunitylevel,mainlyinhorticulture,landreclamation,forestandenvironmentalrestoration.Researchprogresswasalsomadeatthecellularlevelandmolecularlevel.Processandrelatedmechanismofmycorrhizalfungiinfectingrootwerereviewed.Futurestudyonthemechanism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infectingrootshouldbecontinued.Keywords:arbuscularmycorrhizafungi;colonizingroot;mechanism收稿日期:2015-0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496);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306);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4QDJ061)作者简介:岳辉(1983-),男,山东淄博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修复研究,(电话)13720559861(电子信箱)13720559861@163.com。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吉春龙;田萌萌;马继芳;金海如【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丛枝菌根(AM)真菌对于改善植株水分代谢与碳素营养,促进植株对N,P等矿质营养吸收及其运转途径与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AM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加强对AM真菌的深入研究,进而提高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效率,增强植株的代谢能力.可以预见,AM真菌作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物肥料,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中,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3)003【总页数】7页(P303-309)【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生长效应;矿质营养;碳;氮;磷【作者】吉春龙;田萌萌;马继芳;金海如【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4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联合体[1].丛枝菌根(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80%以上陆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内生菌根真菌[2].近年来,有关AM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及其生长效应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与讨论的热点.本文总结概述了植物通过AM真菌获取不同营养元素的途径、机制及其对植物生长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1 AM真菌与植物水分营养及其生长效应1.1 AM真菌与植物水分营养的关系1914年Briggs首次提出“泡囊丛枝菌根(VA)能从土壤中吸收束缚水”的观点,之后,George等[3]发现菌根对水流经土壤-植物-大气连续有正效应.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普遍认为AM真菌能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改善植株的水分代谢,尤其在水分胁迫环境下,菌株能通过AM真菌菌丝桥梁[4]的作用,把根系中难以吸收的土壤水分连接起来,从而使植株维持较高的蒸腾速率,降低叶面温度,获得较非菌根植株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率.据报道:干旱条件下的油蒿[5]菌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束缚水/自由水显著提高,水分饱和亏降低;正常水分状况下君迁子[6]接种株叶片束缚水含量与对照株相比提高了12.5%~20.6%,显著增强了离体叶片的保水力,而在干旱胁迫下接种株则推迟15.4~32.2 h出现萎蔫,复水后又提前10~15 min恢复正常.此外,Morte等[7]在对向日葵接种AM真菌后发现,干旱条件下向日葵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较对照增强92%与45%,而正常水分状况下则分别增强40%与14%,说明水分胁迫条件下AM真菌对于改善植株水分状况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可见,AM真菌能明显改善植株的水分营养状况,菌根植株水分代谢活动强于非菌根植株.1.2 AM真菌促进植物水分代谢的途径或机制AM真菌促进植物根系吸收水分、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与抗旱性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外生菌丝增加了植物根系与土壤接触与吸收的面积,能通过生理干燥区把较深土层中的水分传送给处于干旱胁迫中的植株,供给植株稳定的水分[2].其次,菌根真菌可以改善或稳定土壤的结构,提高菌根对水分的吸附利用.例如,Rillig等[8]研究发现,AM真菌分泌的球囊霉素(Glomalin)糖蛋白能促进水分稳定的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这可能是菌根植株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重要原因.第三,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的平衡状况,改善植株水分营养.李晓林等[3]、Dutra等[9]研究认为:AM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矿质营养状况及内源激素平衡等间接地改善植物水分代谢,提高植株对水分的利用率,增强其抗旱性.杨蓉等[10]的实验也发现,沙田柚组培苗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降低其叶片脱落酸(ABA)激素含量增加的速度,减轻植株受水分胁迫的程度,从而提高植株吸收利用水分的效率.最后,AM真菌可以提高植株细胞渗透性、叶片保护酶活性等与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增强植株对水分的吸收利用率,改善植株的水分营养状况.例如:油蒿[5]、柠条锦鸡儿[11]、柑橘嫁接苗红肉脐橙/枳[12]、赤霞珠扦插苗[13]等接种植株叶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降低,能更好地清除因干旱胁迫产生的对细胞有害的过量活性氧或超氧自由基减少或缓解其对细胞的损害,抑制膜脂过氧化的进程和程度.此外,长寿沙田柚[14]、油蒿[5]、柠条锦鸡儿[11]接种后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或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非菌根株,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接种植株叶片细胞的渗透势,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旱性,改善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效率.2 AM真菌与植物碳素营养及其生长效应2.1 AM真菌与植物碳素营养的关系大量实验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植株接种一定量的AM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植物的碳素营养代谢,接种植株其外观状态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较不接种植株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单叶面积或单株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与非接菌株相比,接菌植株单叶面积或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例如:徐敏等[15]发现,接种AM真菌后,姜的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与不接种植株在幼苗期比例为140%和139%,收获期的比例为116%和114%,表明接种植株单叶面积或单株叶面积较不接种植株高,增加了植株的光合作用面积;江龙等[16]在接种AM真菌后的烟苗中发现,烟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而赵金莉等[5]在对油蒿接种后发现,在同一水分条件下,不仅油蒿叶绿素总含量明显优于对照株,而且植株中叶绿素a/b值亦显著提高,也就是说接种AM真菌增加了叶片叶绿素a 和叶绿素b含量值的差距.2.1.2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接菌植株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有一定程度或显著的提高,其中气孔阻力减小,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例如:与非接菌株相比,接菌黄瓜[17]的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提高了24.8%与11.7%;而水分胁迫条件下沙田柚[10]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比移栽时分别增加了3.9和3.5倍,表明沙田柚接种AM真菌后有利于提高其水分胁迫阶段叶片的光合速率;李敏等[18]发现,大田条件下的西瓜经Glomus versiforme,G. mosseae和Gigaspora. rosea处理后其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44.5%,41.4%和45.7%;而大豆[19]在接种G. versiforme后光合速率由对照的50.4 mg/(dm2\5h)增加到63.7mg/(dm2\5h).此外,由于植株光合速率的提高,植株叶片、根系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或总糖含量均比非接菌株高.例如:接种后油蒿[5]、长寿沙田柚[14]、黄瓜[20]与黄檗[21]等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地高,且黄檗在接种G. diaphanum后对其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最大,比对照高出2.5倍左右,在光合速率提高的基础上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提高4倍以上,而黄瓜[20]等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比对照高得多.2.2 AM真菌改善植株碳素营养的途径与机制大量实验表明,AM真菌通过改善作物的光合参数提高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合能力,间接获得与对照相比更多的可溶性糖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进而改善或促进植物的碳素营养.当然,AM真菌自身是异养型的微生物,须从寄主根系内直接获得由光合作用产生的简单碳水化合物才能生存[22].因此,植株在感染AM真菌之初,由于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争夺有限的碳水化合物,从而抑制了双方的生长和发育,但随着菌根的形成和生长,共生菌根增强了宿主植物叶片对CO2的吸收和固定,植物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加,碳素营养得到改善,补偿了AM真菌对碳营养的消耗[23].菌根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真菌对宿主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的增加(这是促进因素)和真菌本身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这是减弱因素)之间的平衡.3 AM真菌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其生长效应3.1 AM真菌与植物氮素营养的关系研究表明,AM真菌能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与转移,改善作物氮素营养或氮代谢,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例如:贺学礼等[24]发现,草莓在接种G. mosseae后,植株根和叶的N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其中在灭菌条件下根和叶的N含量分别提高了32.7%和22.6%,而在非灭菌条件下则分别提高了44.8%和26.2%.田间大棚条件下的黄瓜[25]在接种G. versiforme和G. mosseae+G. traradices后,其果实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7.66%和23.19%,而蛋白质含量则提高了17.67%~34.79%.毕国昌等[26]发现,柑橘幼苗接种地表球囊菌后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并且叶部和根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比对照苗高一倍左右.温室盆栽条件下AM真菌可以促进大丽花、孔雀草[27]与彩叶草[28]等花卉植物和小车前、尖喙珑牛儿苗[29]等短命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对西瓜、黄瓜、芋头和菜豆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则表明, AM真菌能显著提高这些蔬菜氨基酸、粗蛋白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接种G. mosseae可分别增加芋头粗蛋白19%、氨基酸总量24%,黄瓜粗蛋白40%[30].以上表明,AM真菌向宿主植物转移氮素,对促进植株的生长与改善体内氮素营养代谢具有重要作用与贡献.3.2 AM真菌改善植物氮素营养的途径与机制实验表明,AM真菌能明显改善植株的氮素营养与代谢.以下就AM真菌促进植株对氮素吸收与利用,改善植物氮素营养或代谢的一般途径与机制作进一步阐述.3.2.1 AM菌丝增加了宿主植物根系吸收面积AM真菌根外菌丝不仅能有效拓展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而且能将吸收范围延伸至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土壤营养而形成的营养匮乏区之外.例如,Ames等[31]利用15N标记实验证明AM真菌菌丝可以从根外数厘米处的土壤中吸收并运输至根部.此外,AM真菌菌丝扩大了根系与土壤的接触位点,相对增强了对土壤中易被吸附固定的氨态氮的吸收与利用,并在土壤水分状况与硝态氮含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硝态氮的吸收[32].3.2.2 AM真菌提高了豆科植物固氮酶活性,增加根瘤量大量实验表明,双接种AM真菌和固氮微生物的豆科植物既形成菌根,也形成根瘤,是三位一体的共生体系,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从两方面改善其氮素营养状况[22].一方面,15N标记实验表明AM真菌能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促进根系从土壤中直接吸收转运无机氮或某些有机氮,增强豆科植物氮代谢的有效性及其运转率,从而改善其氮素营养状况[33].另一方面,AM真菌通过间接改善豆科植物磷素营养,保证根瘤生长对磷素营养的需求,从而增加根瘤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相应地,根瘤为AM真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AM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其侵染率,增加菌根对土壤氮的吸收.例如:李晓林等[34]用三室结构研究AM真菌菌丝对三叶草固氮能力的影响时发现,在根室土壤中施用P 50 mg/kg后,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都较高.李淑敏等[35]也发现,与单接蚕豆株相比,双接种蚕豆植株高,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同时菌根促染率提高了12.0%,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0.69和0.39 μmol/(g\5h)增加到1.30和0.54 μmol/(g\5h),同时对磷和氮的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50.9%和22.0%,而对有机磷与氮的吸收则分别增加了63.9%和44.8%.3.2.3 AM真菌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转运的途径AM真菌根外菌丝不仅对不同形态氮源氮素(包括无机与有机氮类)的吸收具有较大的选择性,而且在吸收与同化机制或途径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文献[36]利用AM真菌与毛根农杆菌质粒DNA转化的胡萝卜根建立的双重培养系统,通标记实验发现菌丝吸收的氮素90%以上储存于精氨酸,并证明了精氨酸是AM真菌吸收与利用氮的载体.据文献[37]报道,关于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AM真菌菌丝在植物吸收铵态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中N吸收的意义不大.例如,Johansen等[38]发现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在分别含的基质中培养后,前者其根外菌丝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天冬氨酸(Asp)和丙氨酸(Ala)等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具有更高水平的15N丰度.当和并存时,AM真菌优先利用前者,表明AM真菌根外菌丝更容易吸收同化在能量上比吸收更有效.此外,由于易被土壤吸附固定,移动性小,且少量积累在植物体内都会造成伤害,因此通过接种或AM真菌侵染,利用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吸收根系无法吸收的AM真菌菌丝还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氮,如尿素、甘氨酸(Gly)、Gln和Glu等,其中菌丝对于尿素的吸收速度较其他氨基酸更快.由于土壤中矿物质对氨基酸分子有高的吸附力,降低了植物根系对氨基酸的吸收,因此,研究菌根真菌对氨基酸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39].李侠等[40]利用空气隔板分室-半液培养系统研究AM真菌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氮素的能力时发现,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15N的能力为4 AM真菌与植株磷素营养及其生长效应4.1 AM真菌与植物磷素营养的关系实验表明,AM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效应是由于菌根侵染使植物磷素营养得到改善的结果,菌根植物具有比对照更强的吸收与利用磷素的能力,尤其是在土壤磷供应不足或水分胁迫环境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Baylis[41]早在1959年就观察到茱萸菌根幼苗在缺磷土壤环境下对磷的吸收效率是未形成菌根幼苗时的3~5倍.Johnson[42]也发现,菌根甜橙植株叶组织磷水平较非菌根植株大3倍,明显提高了其对磷的利用率.相关实验发现,接种AM真菌后的菜豆[30]、芒果[43]实生苗磷的含量与非菌株相比提高了63%与48.47%;而小车前和尖喙陇牛儿苗[29]等短命植物在接种G. mosseae后其株高、生物量及对N,P养分的吸收量等也有明显改善,并推测其改善植株磷素营养是通过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效率实现的.冯固等[44]在研究了玉米接种AM真菌后对土壤磷的利用时发现,在低磷水平下菌根更能提高植株对于磷素的吸收与利用效率.以上表明,与对照株相比,AM真菌能明显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提高植株吸收与利用磷的效率.4.2 AM真菌改善植物磷素营养的机制与途径4.2.1 扩大植物根系对土壤磷的有效吸收空间或范围增加植物对土壤磷吸收范围是AM真菌提高土壤磷空间有效性的首要原因.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扩散系数很低,作物根际磷亏缺区一般小于2 mm,而根外菌丝能延伸到这个磷亏缺区以外,从距离根系8 cm甚至更远处吸收运输磷[2],且三室隔网实验发现白三叶草根外菌丝至少能伸展到根外11.7 cm处[45],并引起该范围内土壤有效磷的显著亏缺,从而提高了根系对土壤磷吸收空间的有效性. 4.2.2 改变菌丝际土壤pH,活化难溶性磷酸盐研究表明,pH是影响AM菌丝际能否有效吸收利用土壤磷的重要因素.在缺磷条件下,AM真菌通过分泌质子和有机酸,改变菌丝际的pH以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46],并促使磷从土壤有机磷酸盐的金属螯合物中释放出来[47],从而增加土壤磷浓度,提高植株的吸磷量.文献[45]利用薄膜在土壤中形成菌丝际空间,研究发现石灰性土壤中pH降低了0.6个单位,并促进了植株对磷的吸收,推测这可能是外生菌丝降低了菌丝室土壤的pH而引起土壤磷酸盐活化的结果.4.2.3 提高土壤有机磷的利用率研究表明,占土壤全磷含量50%的有机磷必须在各种磷酸酶作用下水解成正磷酸盐后才能被植物利用,AM真菌正是通过活化根系磷酸酶而促进植株对土壤有机磷的利用.例如,宋勇春等[48]在研究菌根际和菌丝际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磷亏缺关系时,发现施用有机磷能促进菌根根系侵染,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使菌丝际范围变宽.柑桔[49]枳苗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根系分泌磷酸酶活性增强,植株含磷量增加,推测菌根促进柑桔分泌磷酸酶而增强了其对有机磷肥的吸收.以上表明,菌根植物通过提高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使有机磷水解矿化,提高了AM真菌外菌丝际利用土壤有机磷的能力.4.2.4 改变植株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大量实验证实:就生理代谢途径而言,菌根促进植株吸收土壤磷的过程可以用高亲和力(低Km,Vmax)与低亲和力(高Km,Vmax)[50]等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加以描述.在土壤低磷条件下,菌根植株Km低于相应的对照,菌根吸收部位对磷的亲和力比非菌根植物高,其吸磷量与速率往往也高于非菌根植物,这是菌根植物尚能在缺磷土壤上正常生长的原因之一;而在磷素较高浓度范围内,菌根植株最大吸收速率Vmax较高,即根外菌丝扩大了根系吸收面积,增加了更多的吸收点[51].实验发现,在土壤低磷水平下,AM真菌对大豆和三叶草[52]吸磷量的贡献率均在70%左右,而高磷水平下则分别下降了5%和20%~30%.因此,AM真菌在动力学方面能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 提高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效率.4.2.5 促进磷的运输,增加植物体内磷的储存与利用效率研究发现,磷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无机磷形式运输,移运速率为2 mm/h,而菌丝由于无隔膜,储存于其中的磷素主要以聚磷酸盐颗粒形式随原生质环流不断地输送给根内丛枝,再由聚磷酸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磷转移给宿主植物,其运输速率可达20mm/h[22,32],是根内运输速率的10倍,且盆栽实验中菌丝吸收的磷量最高可达共生植物体内总磷量的90%[46],这就促使根外菌丝吸收的土壤磷能较迅速地转运到植株体内[1].此外,AM真菌还可以改变植物根系结构, 增加植物体内磷的储存量,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与耐受性,提高植株对土壤磷吸收、运输与利用的能力与效率.4.2.6 刺激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活动,共同促进磷的吸收实验表明,AM真菌与溶磷细菌共接种后可以刺激土壤微生物分泌有机酸[53],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的浓度,改善植株对磷的吸收,尤其是AM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时能有效地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和磷的转运效率[54],这也是AM真菌促进根系吸收磷素的原因之一.5 AM真菌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其对植物的生长效应大量实验表明,AM真菌不仅可以改善植株水分、碳素、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状况及其对植物的生长效应,并且能促进根系对其他矿质元素(如钾离子)的吸收与转运,同时能改善植株的硼、硫、钙、铁、锰、氯等一些中量或微量元素营养状况[2].例如:李晓林等[55]发现,AM真菌能促进小金海棠对锌和铜元素的吸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的生姜[15]、芒果[43],以及小车前[29]根、叶的钾含量显著增加,且生姜叶、根内钙、铜和锌含量也有所提高.温室盆栽条件下的黄瓜[20]在苗期接种G. versiforme后能显著提高其干物质质量,增加植株内维生素C和K、Zn、Cu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而蚕豆[2]菌根除能增加对磷的吸收之外,还有利于植株对钼的吸收,并且发现菌根植株中钾和镁的含量较对照组高,此外AM真菌与根瘤菌双接种比单接种能更有效地提高寄主植物生物量和钾的积累[21].以上表明,AM 真菌能促进根系对土壤中钾素及微量或中量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满足植株对其他矿质营养的需要.6 展望综上所述,与对照相比,菌根植株营养代谢得到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植株抗旱、抗盐碱能力增强,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32].因此,AM菌株可以降低人为施肥的必要,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56].由于AM真菌只有侵入根系才能存活、繁殖并发挥作用,而目前纯培养问题己成为AM真菌研究与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使其在大面积栽培条件下接种困难,AM生物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今后需要在多方面对AM真菌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AM真菌改善植物营养代谢的机制与途径,加快AM真菌的纯培养研究.可以预见,AM真菌作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物肥料,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中[57],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参考文献:[1]刘润进,陈应龙.菌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李晓林,冯固.丛枝茵根生态生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3]George E,Marschner H,Jakobsen I.Rol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uptake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rom soil[J].Crit RevBiotechnol,1995,15(3/4):257-270.[4]Graham J H,Calvet C,Camprubi A,et al.Water relations of mycorrhizal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d non-mycorrhizal cirrus under drought stress[J].New Phytol,1987,105(2):411-419.[5]赵金莉,贺学礼.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5):184-188.[6]齐国辉,李保国,郭素萍,等.AM真菌对君迁子水分状况、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22-25.[7]Morte A,Lovisolo C,Schubert A.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growth and water relations of the mycorrhizal association helianthemum almeriense-terfezia claveryi[J].Mycorrhiza,2000,10(3):115 -119.[8]Rillig M C,Wright S F,Eviner V T.The rol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glomalin in soil aggregation:comparing effects five plantspecial[J].Plant and Soil,2002,238(2):325-333.[9]Dutra P V,Abad M,Almela V,et al.Auxin interaction with the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glom us 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improves vegetative growth of two rootstocks[J].Scientia Horicuturae,1996,66(1):77-83.[10]杨蓉,郑钦玉,薛华清,等.AM真菌对沙田柚组培苗炼苗期水分生理及生长效应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15-119.[11]贺学礼,刘媞,安秀娟,等.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1):47-52.[12]吴强盛,夏仁学.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嫁接苗枳/红肉脐橙抗旱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865-869.[13]王奇燕,张振文,宋晓菊,等.AM菌剂对赤霞珠扦插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91-96.[14]于桂宝,杨晓红,朱钧,等.AM真菌对长寿沙田柚耐旱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2007,1(1):24-26.[15]徐敏,史庆华,李敏.AM真菌对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2(4):22-25.[16]江龙,李竹玫,黄建国,等.AM真菌对烟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1):156-161.[17]任志雨,贺超兴,孙世海,等.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8(18):34-36.[18]李敏,刘润进,李晓林.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4,34(5):472-473.[19]郑红丽,邢杰,胡俊,等.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104-106.[20]秦海滨,贺超兴,张志斌,等.丛枝菌根真菌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08(6):10-13.[21]范继红,杨国亭,李桂伶.接种VA菌根对黄檗幼苗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2):18-19.[22]柯世省.丛枝菌根与植物营养[J].生物学教学,2007,32(8):4-6.[23]蔡宣梅,方少忠,林真.VA菌根及其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02(6):28-29.[24]郭鹏,贺学礼.AM真菌对草莓的接种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4):53-56.[25]吕桂云,陈贵林,齐国辉,等.菌根化育苗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52-2356.[26]毕国昌,赵志鹏,郭美珍.柑橘幼苗接种VA菌根真菌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0,30(2):141-148.[27]郭绍霞,姜洪波,刘宁,等.AM真菌对3种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8(4):22-25.[28]马颖,郭绍霞,李想,等.AM真菌对彩叶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0-4501.[29]陈志超,石兆勇,田长彦.接种AM真菌对短命植物生长发育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3):648-653.[30]李敏,刘润进.AM真菌对蔬菜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4):54-55.。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 Paradis 等
[ 1 2]

为, 植物叶绿素含量 的 多 少 及 叶 片 叶 绿 素 荧 光 参 数 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植物在低温下的抗性 。 朱光灿
1 3] 等[ 对低温胁迫 下 的 玉 米 ( 接种幼套球 Zea ma y s ) 囊霉 ( 后 发 现, 菌根玉米的相对 Glomus etunicatum )
17 1 8] 鲜质量 、 干质 量 和 地 上 部 干 质 量 [ 。 AM 真 菌 的
根外菌丝在 干 旱 条 件 下 能 产 生 细 胞 分 裂 素 ( CTK ) 等内源 激 素 , 通过增加宿主植物内源激素脱落酸 ( 的水平 , 促使 气 孔 关 闭 , 降 低 叶 片 蒸 腾, 减少 ABA) [ 1 9] 水分损失来保护柑橘属 ( 植 物 。 接 种 AM Citrus ) 真菌还能影响宿主植物其他内源激素水平 , 如: 对向 日葵 ( 接 种 摩 西 球 囊 霉 后, 内源 Helianthus annuus ) 激素 ( 合成基因在 宿 主 植 物 花 瓣 中 IAA、 ZR 和 GA) 强烈表达 , 花瓣凋落的时间明显晚于未接种植株 , 延

河南农业科学
第 43 卷
同形态结 构 的 丛 枝 , 其 中, 型 和 Paris ( Arum ( A) P) [ [ 5] 6] 型最为典型 。 Szymon 等 对 1 5 种药用植物观察 发现 , 大 多 数 植 物 中 AM 真 菌 形 成 A 型 , 少数形成 部分是中间 型 。 有 些 AM 真 菌 在 内 生 菌 丝 端 P 型, 部或者其他某个部位 ( 主要是端部 ) 形成球形 、 圆形 、 卵形 或 不 规 则 形 状 的 泡 囊 ( 图 1) , 而 有 些 AM 真 菌 [ 7] 则没有泡囊结构 。

植物系统发育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植物系统发育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植物系统发育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篇一:《神奇的植物世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与植物系统发育》嘿!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世界有多奇妙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植物系统发育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那些超级有趣的事儿!想象一下,植物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王国,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秘密。

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呢,就像是植物王国里的神秘助手。

咱们先来说说植物系统发育。

这就好比是植物们的家族族谱,记录着它们一代一代的变化和发展。

有的植物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像那些古老的大树;而有的植物则是新出现的“小朋友”。

这难道不神奇吗?再看看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它们和植物的关系那叫一个密切!就好像是植物的好朋友,总是在默默地帮助它们。

比如说,植物要吸收营养,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就会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帮植物找到更多的养分,让植物能长得壮壮的。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植物园玩,看到一棵大树长得特别茂盛。

我就好奇地问老师:“老师,为啥这棵树能长得这么好呀?”老师笑着说:“也许是因为它有丛枝菌根真菌群落这个好帮手呢!”我当时就想,哇,这些小小的真菌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们说,丛枝菌根真菌群落是不是很像植物的超级英雄?它们虽然小小的,我们用肉眼都看不到,但是却能为植物做这么多事情。

而且呀,不同的植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关系还不一样呢!有的植物和它们是“铁哥们”,离不开;有的植物则只是偶尔需要它们的帮忙。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总是一起玩,有的同学只是偶尔一起做个活动。

植物系统发育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关系,也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

植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也在配合着它们的步伐,一起跳出美丽的旋律。

所以说,植物的世界真是充满了惊喜和奥秘!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能继续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长。

我的观点就是:植物系统发育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太重要啦,我们得多多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篇二:《神奇的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奇妙世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世界有多神奇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植物系统发育里特别有趣的一部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先来说说植物吧,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不同的班级一样,植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种类。

《2024年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2024年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对土壤健康及植物生长促进策略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其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同时,微生物肥料因其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也被广泛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1. 试验材料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燕麦种子,以及经过优化的丛枝菌根真菌和微生物肥料。

2.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四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施加AMF和微生物肥料)、AMF处理组、微生物肥料处理组、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重复。

3. 试验方法在燕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测定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土壤中AMF的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指标。

同时,分析燕麦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及抗病性等相关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生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AMF处理组和微生物肥料处理组的燕麦生长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处理组的燕麦生长最好。

在株高、根长、生物量等方面,配施处理组均表现出最优的表现。

2. AMF数量与土壤酶活性AMF数量在AMF处理组中显著增加,同时,土壤酶活性也得到提高。

微生物肥料处理组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配施处理组中,AMF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

3. 叶片营养元素及抗病性配施处理组的燕麦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抗病性也得到提高。

这可能与AMF和微生物肥料共同作用,提高了燕麦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有关。

四、讨论丛枝菌根真菌与燕麦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都为燕麦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AMF通过提高燕麦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促进了燕麦的生长。

同时,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

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_马放_苏蒙_王立_张雪_李世阳

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_马放_苏蒙_王立_张雪_李世阳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04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1003); 黑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E201206);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基金(2012RFLXS026);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 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14TS05)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wl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磷养分和水分的吸收[3],改善寄主植物的营养状况[4]~[8]。从而促进植株生长[9]~[10]。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 每年化肥施加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对耕 作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来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1]。现有各类 研究表明,施加 AMF 菌剂后,菌根能提高植物对土壤或肥料中养分的利用效果,从而促进 植物的生长[12]~[14]。但目前各类研究大多集中于实验研究阶段,对大田环境,特别是农业生 产种植环境下 AMF 菌剂运用情况的考察十分缺少。因此,考察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 菌对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土壤养分情况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 本研究选择南方主要经济作物——小麦为研究对象, 比较两种土著优势丛枝菌根 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 ,考察在正 常田间管理条件下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中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采用大田实验的方法, 实验地点在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北新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 重点实验室“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 “E:31°30′07.31,N:119°52′06.17” ) 。土壤中总氮含量 185 g/kg, 水解性氮含量 44.38 mg/kg, 总磷含量 0.36 g/kg, 有效磷含量 17.42 mg/kg, pH 6.9。 施肥处理:播种前施加基肥(复合肥) :每 666.67 m2 施加 40 kg,折合每 666.67 m2 施 加总氮 6 kg,每 666.67 m2 施加有效磷 8 kg,每 666.67 m2 施加有效钾 4 kg;提苗肥施加尿 素:每 666.67 m2 施加 12.5 kg。折合 666.67 m2 施加 N 5 kg;2 月末-3 月初施加返青肥尿素: 每 666.67 m2 施加 12.5 kg。折合 666.67 m2 施加 N 5 kg。 供试菌剂:供试 AMF 为广适菌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GM) ,根内球囊霉 (Glomus intraradices, GI) ,由本课题组独立自主培养。以白三叶草为宿主分别对其进行扩 繁,产生的菌剂包括扩繁后产生的相应基质以及植物根段等,菌剂孢子密度为 130/10 g。 宿主作物:小麦种子为扬麦(Triticum aestivumLinn)14 号。 1.2 试验田设计 试验田共九块,每块大小为 3 m×3 m,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M) 、根内球囊霉(GI) 以及不接菌(CK)处理,每种处理重复三次,小麦播种时,施加菌剂与小麦种子混合,其中 每小区施加菌剂量为 500 g/小区。每小区之间以 0.5 m 作为间隔,并用厚度为 2 mm 的防水 材料围隔。 1.3 试验方法 菌根侵染率检测方法:选取不同小麦生长周期的根系进行测定,随机选取各条件中 1—2

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土壤环境因子下的适应性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土壤环境因子下的适应性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土壤环境因子下的适应性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土壤学指导教师:王殿武;王幼珊2003.6.1摘要本试验条件r,不同基质相对含水率处理、不同土壤综合肥力处理和不同基质pH处理对于4个A盯菌株的适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水分试验:采用沙培基质试验,以大戴(G]ycinemaxn.)Merr.J为宿主植物研究了4个AMF菌株(G]omus,versiformeI、G]omus,mosseae93、alomus.diaphanum、帮G]omus,versifozme2)在三个基蕨相对禽承奉楚理<25%、50%、80%)’F的适黼性。

结豢表弱:1)◇m蘩株在掰寄窳分薤壤孛都保持较高静稷染率和蓠丝重。

两燕初期经染快,燕觏仍较稳定,蒺丝豢则鑫期较拐帮增蹇,2)G,d蓥拣在拐期较嵩禽求攀下生长较好,丽后耀。

雀3个承分处理下,较舞麴摄幕侵染率劳来获撩较裹瓣菱丝董;3>G,vl藩株在韧期低含水率下较低的侵染率却获得7较离的蘸丝鲎,簸攒的侵染率和蕊丝璧则仅次于G.Ⅲ菌株;4)G.vl、G.v2、Gd藏株侵染率和薄丝曩都悬后期比初期增疑;5)初期和后期接种4个菌株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大豆植株地上部吸磷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从丽增加大豆的地上部千重;6)接种4个AMF越株可以降低大豆植株的叶水势,降低自然饱和亏,褥高叶片相对岔水量,降低叶片腑氨酸含量从而减轻千草胁迫程度,降低大豆檀抹的萎蔫系数,跌褥提高大豆植株的耐翠健;7)G.m菌株在初期和后期不同水分处理F霹大豆镶橡胬逛弱练含散莱较箕饱3个藿株为好。

l§力试验:蘩用主壤试验,娃毒椒(CapsicumaN嚣ura,,为宿主植物研究了4个菌株在4个±壤综合肥尖(TI、T2、鹳、髓)下瓣遴应性。

维紧表明{&拼蘩撩酌爱染率随着肥力的增离薅呈下降趋势,傻下酶趋势小。

量在4令莲株中必裹俊絷水警;蓥熊羹在他士壤速效磷含量为19.8mg/kg时达到囊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