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城市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市民出行的基本通道,承担着交通流量的导向、分散和集结功能。
道路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多个技术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关系到道路的功能和安全性,还与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关。
下面将介绍城市道路各类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1.道路功能分类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量,道路可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不同功能的道路有不同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一般来说,交通流量越大的道路要求车道数目增加以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2.道路宽度道路宽度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一般来说,道路宽度应该考虑车辆的通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和人行道宽度等。
不同功能的道路具体的宽度要求可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
3.车道数目和分隔带车道数目和分隔带的设置也与道路的通行能力有关。
车道数目根据交通流量确定,通常来说,单向道路应设置不少于两个车道,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则需要更多的车道。
分隔带的设置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交叉口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和布置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的顺畅性。
交叉口的布局和信号灯的设置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转向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此外,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行,还要设置人行横道和人行天桥等。
5.路面材料和结构道路的路面材料和结构对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常用的路面材料有水泥砼路面和沥青路面。
在选择路面材料时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道路的功能以及降低噪音和振动等方面的要求。
6.道路设施道路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是为了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并指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行为。
交通信号灯的定时设置和信号配时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
7.道路排水系统道路排水系统是为了解决道路上的雨水和污水排放问题。
排水系统需要考虑道路的纵向和横向坡度、路面排水设施和雨水收集设施等。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 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总结了国 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不 同规模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路 网密度、机动车道数、道路宽度等技术 指标的建议值。
本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
12.1.1.2、4派生功能:城市道路派生功能包括:地下管线埋设、
通风、日照等空间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等。
12.1.1.3依托与引导功能:城市道路的依托与引导功能是道路作
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 起到引导作用。
199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改规范对 城市道路的等级与功能、路网密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 成系统,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联系。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口超过 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12.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规0801 29 吴斐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
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城市道路的分类
道路总宽度(路幅宽):规划建筑红线之间的距离。
3
分车带:车行岛上纵向分割行驶车辆的设施。
01
分车绿带:分车带上的绿地。
02
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行道树是最简单的形式。
03
防护绿地: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的绿带,宽一般在5米以上:减少噪音、烟尘、日晒、有害气体等。
四板五带:红线45米以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
过境公路:交通功能
主要交通性干道:以交通为主
次要交通性干道:兼顾商业服务
主要生活性干道:联系小区
次要生活性干道
专用道路
道路类别
设计时速(km/h)
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宽度(m)
快速道
60-80
主干路
40-60
>35
次干道
30-50
支路
15-30
道路专业术语
2
1
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和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限,是道路划分的重要依据。
04
眩光
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表现的感觉。
眩光的光源分为直接的,如太阳光、太强的灯光等,和间接的,如来自光滑物体表面(高速公路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
02
道路的断面组成
车行道;
分隔带;
人行道
道路类型(断面)
一板二带;
二板三带;上下行,车速提高
三板四带;分快慢车道,红线在36米以上
市政
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功能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2.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
放射环式(优点:便于市中心与外围市区的快速联系,道路分工明确,路线曲直均有,较易适应地形变化;缺点:容易把车流导向市中心而造成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按构造特点分为:明沟系统(沟盖板、涵管)、暗管系统(包括街沟、雨水口、连接管、干管、检查井、出水口)、混合系统
8.城镇燃气、供热管道系统:
城镇燃气供应方式分为:管道运输、瓶装;
城镇燃气管网系统组成:燃气管网、燃气分配站、储气站、压送机站、调压计量站、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热网、热用户
它们之间的区别:a.环境保护方面:合流制排水系统管径大,污水厂规模大,建设费用高。分流制排水系统,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到处理污水厂,可以做到清、浊分流,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合流制排水系统会周期性的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b.基建投资方面:合流制的造价一般还是比完全分流制的低。c.维护管理方面:合流制管道维护管理简单,维护费用可以降低,但进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运行管理复杂,增加运行费用;分流制管道流量稳定,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且进污水厂的流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易于控制。d.施工方面:合流制管线单一,减少与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交叉,管渠施工较简单。
视距三角形:交叉口转角处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
12.排水工程图:
排水管道的布置要求:P93
明沟:
暗管:
了解标注尺寸中每个值的意思:P99
13.道路工程结构、施工: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
服务道路
集散道路
巷道
-
-
2.5-1.5
1.5
3
2.5
5-3.5 1.5 -
≧2.5 2 2.5 2
5-2.5(单向) 1.5 -
≧2.5 2 2.5 2
表3 市区道路横断面基本布设类型范例
功能分类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服务 道路
集散 道路
巷 道
路型编号
主(1) 主(2) 主(3) 主(4) 次(1) 次(2) 次(3) 集(1) 集(2) 巷(1) 巷(2) 巷(3)
图5 次要道路(类型一)
图6 次要道路(类型二)
图7 次要道路(类型三)
图8 集散道路(类型一)
图9 集散道路(类型二)
图10 巷道(类型一)
图11 巷道(类型二)
图. 12 巷道(类型三)
表2. 市区道路规划单元设置尺寸表
单位:公尺
道路分类 设置需求
分隔带开口间距长 人行道宽
汽车道宽
混合车道宽 机车道宽
脚踏车道宽 公交车专用道宽 临近路口车道宽 中央分隔带宽 车道(快慢)分隔带宽 公交车停靠空间宽 上下车停车区空间宽 路边汽车纵向停车空间宽 路边机车横向停车空间宽
主要道路 (快速道路*)
• 四、服务道路
•
提供各小区或邻里单元至次要道路之信道,包括集散道路(供地
区性活动使用及连接次要道路与巷道)及巷道(供道路两旁建筑物人
车直接出入之道路)。
表1 市区各级道路空间分类特性表
道路空间分类设计特性
1.进出管制 2.行驶车辆 3.车道数(单向) 4.中央分隔带 5.车道(快慢)分隔带 6.机车道 7.路肩(注1) 8.路边停车(注2) 9.公交车专用道 10.公交车停靠站(注2) 11.人行道 12.脚踏车道 13.行人穿越设施 14.公共设施带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
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得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得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得公共建筑物得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得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得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得公共建筑得进出口。
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得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得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得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得分级: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得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得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与居住区规模得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居住区道路就是解决居住区得内外联系。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居住小区级道路就是居住区得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得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就是居住区内得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得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得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得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就是按照当时大挂车得宽度设计得,现在一般小汽车得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得车道只有2、5米宽.深圳为3、5米。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T 道 路 纵 横 RAFFIC & TRANSPORTATION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 秦 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按照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和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通过性道路、集散性 道路和地方性道路三类。优化现行规范城市道路分级体系,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集 散性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和交通性干路主要服务于长距离通过性快速机动交通,集散性干路 和支路分别服务于中等距离集散性慢速机动交通和短距离地方性慢速机动交通。同时,根据不同等级 道路功能定位、道路沿线用地性质和道路空间资源,合理和适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 求和各种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敷设需求。
美国是机动化交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公路 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出版的《道 路功能分类:理念、标准和过程》(Highway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Concept,Criteria and Procedures) 将 美 国 的道路分为干线道路和非干线道路两大类;对于干线道 路,又细分为主要干线道路和次要干线道路两类,再将 主要干线道路分为州际公路、其他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其他主要干线道路三类;对于非干线道路,又细分为集 散道路和地方道路两类,再将集散道路分为主要集散道 路和次要集散道路两类。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地方道 路分别承担通过、集散和到达功能,服务于通过性、集 散性和地方性交通 [2-3](见图 1)。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表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表一、城市道路等级划分表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是一种将城市道路按照功能和交通流量等级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提供道路规划和管理的依据。
根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和交通流量,城市道路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
1. 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骨干部分,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流量的引导和分流功能。
主干道通常连接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如市中心、商业区、交通枢纽等。
它们的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路面平整,交通设施齐全。
主干道的交通流速度较快,交通信号灯设置合理,车辆通行效率较高。
同时,主干道上通常还设置了公交车专用道,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通行权。
2. 次干道次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支路的重要衔接部分,承担着中等交通流量的运输任务。
次干道的交通流量较主干道少,但仍相对较大。
次干道的道路宽度适中,通常设置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次干道的交通速度较主干道略慢,但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次干道上通常也设置了公交车站点,以方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 支路支路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辅助道路,连接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出行需求。
支路的交通流量较小,道路宽度较窄,通常只容许一辆车通行。
支路上通常没有交通信号灯,车辆通行速度较慢,但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来说更为便利。
支路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时段可能会出现拥堵情况,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和停车设施,以提高交通效率。
4. 背街小巷背街小巷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细支路,通常连接于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背面,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
背街小巷的交通流量较小,道路宽度较窄,通常只容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背街小巷不设置交通信号灯和停车设施,车辆通行速度较慢,但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来说更为安全和便捷。
背街小巷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时段可能会因停车或货物装卸等原因出现拥堵情况,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和货物配送区域,以提高交通效率。
市政道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
市政道路的应用场景与功能市政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市政道路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并分享一些在设计和建造市政道路时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市政道路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骨架,连接城市的不同区域。
它们通常跨越整个城市,并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
主干道的设计应考虑通行效率、安全性和容量等因素。
2. 支路和辅助道路:支路和辅助道路通常连接主干道和其他区域,为居民和商业区提供便捷的交通通道。
它们的设计应注重方便的进出口、通行安全和交通流畅性。
3. 步行街和人行道:步行街和人行道是为了满足人们步行出行需求而设计的道路。
它们通常在繁华商业区和景区中设置,提供安全、便利且舒适的步行环境。
4. 自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为了促进低碳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自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应运而生。
它们为骑车人和其他非机动车辆提供独立的通道,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市政道路的功能也非常多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我们可以划分以下几类:1. 交通流动功能:道路作为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
因此,道路的设计应考虑通行能力和流动性,确保车辆的顺畅通行。
2. 安全功能:道路的安全性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正确的设计和规划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交通伤亡。
3. 通行效率功能: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市政道路的设计应追求交通的高效率。
通过优化设计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4. 环境功能:市政道路的设计也应注重环境保护。
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带、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5. 美观功能:市政道路的美观性对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观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并为市民提供愉悦的行车和步行环境。
在实际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有一些经验和方法值得分享。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1. 交通功能:城市道路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载和组织交通流的作用。
它连接了城市的各个区域和交通网络,使人们能够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道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交通的高效运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流量,使交通更加便捷和安全。
2. 经济功能:城市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它为货物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推动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道路连接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方便了劳动力的流动和企业的发展。
它也为城市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使商店和市场能够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
3. 社会功能:城市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利益。
它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出行便利性。
道路的设计应考虑到行人和骑自行车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
同时,道路也是人们进行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地方,如晨跑、散步和自行车骑行等。
4. 环境功能: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道路边缘绿化设施和降低车辆使用噪音,可以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此外,道路也可以成为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促进雨水的排放和治理,防止洪水和城市积水的发生。
5. 文化功能:城市道路还承载着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
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和建筑物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
这些道路还能通过呈现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特色建筑,展示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
总之,城市道路具有交通、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它们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注重道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不同需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一、城市道路的功能道路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所处位置、交通性质、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它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
根据道路的不同组成和功能特点,道路分为两大类:公路与城市道路。
位于城市郊区及城市以外、连接城市与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
而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作为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城市,是在与它周围地区(空间)进行密切不断的联系中存在的。
因此,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运输是促使这个城市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
城市对外交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航空、水运、铁路、道路等交通运输。
而道路是“面”的交通运输,它比“点”和“线”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更大的机动灵活性,能够深入各个领域。
在城市里,道路交通的运输功能更加明显。
以汽车为主要工具的道路运输,无论在时间上或地区上都能随意运行。
一方面,道路运输在货物品种、运输地段、运距以及包装形式等方面有较高的机动性,迅速、准确、直接到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道路运输有快捷、舒适、直达家门、机动评价高、尊重私人生活等优点。
道路按空间论有四种功能:一是把城市各个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如市中心区、工业区、居住区、机场、码头、车站、货物、公园、体育场(馆)等,通过城市道路连接起来,具有联系功能;二是把不同的区域,按用地分区,使其形成具有不同使用要求区域的区划功能:三是敷设各种设施的容纳功能;四是由城市道路网构成的城市美化功能。
把这些功能有机地组成,道路空间便有种种作用。
道路空间按作用可分为四种空间:交通空间、环境空间、服务设施的容纳空间和防灾空间。
城市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的连接,形成城市道路网(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并表现城市建筑各个方位的立面,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组合的艺术。
道路功能分类
道路功能分类
如下是有关道路功能的分类:
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是以服务通过性和跨区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贯通性和机动性,设计时应以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为主,其中快速路都为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可进一步细分为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次干路。
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以提供交通可达和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人的可达性和活动的舒适性,设计时应优先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功能,并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需要,以提升街道环境和地区活力为主,不应追求机动车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为优先目标,具体包括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次干路和支路。
其中,滨水道路、步行街、公交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和城市“绿道”均属于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根据沿街设施与道路空间的活动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商业、生活服务、景观休闲等三种类型:
(1)商业道路,一般位于商业区内,沿街以大中型零售和餐饮设施为主。
(2)生活服务道路,一般位于居住区,沿街以中小型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
(3)景观休闲道路,一般位于滨水区、毗邻大型绿地等城市特定区域。
第1页共1页。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城市道路分类标准通常按照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常见的城市道路分类标准:1. 按照道路功能分类:a. 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城市交通的干道,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车流量和速度限制,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枢纽。
b. 交通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城市交通集散任务的道路,包括次干路、支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连接交通性干道和居住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区,起到交通集散的作用。
c. 居住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道路,包括小区路、宅间小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d. 商业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商业区的道路,包括商业街、步行街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人们步行和购物。
e. 景观道路:主要承担城市景观功能的道路,包括公园路、滨水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宽,具有较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 按照交通流量分类:a. 高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都很大的道路,包括交通性干道和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中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适中的道路,包括居住区道路和部分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低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较小的道路,包括部分居住区道路和景观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3.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a. 市区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早期建设的老路,交通繁忙且路幅较小。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城郊结合部道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道路,通常是连接市区和郊区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郊区道路:位于城市外围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新建的道路,车流量较小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和分类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商业发展、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合理划分和分类道路,以便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和便利。
下面将探讨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具有交通功能,提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通道。
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需求,设有适当的车道、人行道、停车区等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2.经济功能:城市道路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连接了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等不同的经济活动区域。
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可以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社会功能:城市道路是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们通过道路去上班、上学、购物和娱乐等,道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环境功能: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合适的绿化和景观布置,增加道路的美观和宜居性。
道路的污染控制和噪声减少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1.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交通主要流量的运输任务。
主干道一般沿着城市中心线或者贯穿城市的重要交通走廊设置,宽度较大,车流量和交通速度较快。
2.支干道:支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中等道路,分布在城市的次要交通流量区域。
支干道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行政区域和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了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的作用。
3.次干道:次干道连接了支干道和居民区的道路,通常是一些住宅区的主要道路。
它们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车辆速度较慢,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商业设施。
4.居民区道路:居民区道路是连接住宅区内部的道路网络,主要服务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它们宽度较小,车流量较少,行人通行设施完善。
5.步行街和人行道:步行街是为了方便行人而设立的专用道路,通常限制车辆通行。
公路功能分区
公路功能分区公路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公路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将公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
公路功能分区可以根据道路的用途、交通流量、交通工具类型等因素进行划分。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公路功能分区。
一、道路用途分区1.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主要通道,通常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或更多,车速限制较高,主要用于快速长途交通。
2. 快速路:快速路是连接城区和城市周边的主要道路,车速限制相对较低,但路口少,交通流畅,适合中长途通行。
3. 城市快速路:城市快速路是连接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主要道路,车速限制较低,但路口较多,适合城市内部短途交通。
4. 县乡公路:县乡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道路,路况相对较差,交通流量较小,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农产品的运输。
5. 山区公路:山区公路是连接山区各个地区的道路,路况较差,交通流量小,但在山区交通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交通流量分区1. 主干道:主干道是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连接重要城市和地区,通常是多车道道路,用于承载大量车辆的通行。
2. 支路:支路是连接主干道和周边地区的次要道路,交通流量较小,用于连接居民区、商业区等地区。
3. 收费公路:收费公路是指需要支付通行费用的道路,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特定区域的道路,用于维护和改善公路设施。
4. 临时交通流量调整区:在特定时期,如节假日期间,交通流量较大,为了疏导交通,可以设置临时交通流量调整区,通过临时设置的交通标志和交通管制措施,引导交通流向。
三、交通工具类型分区1. 汽车专用道:汽车专用道是指专门为汽车设置的道路,通常是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的一部分,用于方便汽车的快速通行。
2. 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是专门为自行车设置的道路,用于提供安全和便利的自行车通行环境。
3. 步行街:步行街是指专门为行人设置的道路,车辆通行受限制,主要用于商业区和旅游景区等地区。
4. 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是指专门为公交车设置的道路,用于提供快速和畅通的公交车通行环境,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
城市规模、性质、发展状况不同,其道路也有多种多样。
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三大类型。
一、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道路,城市的大动脉。
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1.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这类干道,为城市各大区之间远距离高速交通服务。
距离在20-60km,行车速度在80 - 120km/h。
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使用。
2.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
服务距离一般在10 - 40km之间,车速大于7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
此种干道不允许在其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
3.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
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
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 - 1 200m为宜,车速为40 - 60km/h,一般均为平交。
4.区镇干遵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
主要是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
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一般在25 - 4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
区镇于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
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
车行之间要有较宽的绿带间隔。
二、市区支道
这是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接工厂、住宅区、公共建筑。
车速一般为l5 - 45km/h。
断面的变化较多,不规则分车道。
三、专用道路
城市规划中考虑有特殊需要的道路。
如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阴道等均为此类。
本文转自:园林吧/guihua/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