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三、选择题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四、判断题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14.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8章 儿童情绪(韩宏莉201208)
Lucas帅气可爱,在镜头前一点都不怯生
Lewis等有关陌生人的研究
时间:1974。 被试:7—19个月的婴儿。观察婴儿对不同对象的 反应。 处理水平:陌生的成年男子、成年女子、陌生儿 童(4岁的女孩)、母亲,儿童自己在镜子里的像。 结果显示:陌生人不一定让婴儿害怕,儿童与陌 生人的距离越近,消极情绪越大;儿童与父母越 近,积极情绪越大。 婴儿对陌生儿童显示了积极的、温和的反应,他 们只是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
“诱发性微笑;逗引性微笑”:
美国伊林沃思:42天为临界点,不迟于56天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婴儿 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 ,这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2.哭
在乳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乳婴儿的哭:生理性的啼哭;心理性啼哭 乳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 理不适、感到无聊。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 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1.笑: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 生理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 笑的反应,往往与生理的满足有关 。一个月以内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周-4个月 ,他们对熟悉人 与陌生人的逗引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
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 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兔子与 吃饭) 系统脱敏法: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
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逐渐提高刺激强度)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案例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母子身心的发展——哈罗等人的依恋实验【实验一】探究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依恋情绪美国心理学家哈罗于1930年在威斯康尔麦迪逊大学做的关于恒河猴(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依恋实验是比较著名的亲子实验之一。
哈罗及其助手设计了两只不同的代理母猴,一是铁丝母猴,它的身体由铁丝编成,胸前装了一个奶瓶,能够给幼猴哺乳。
它的体内还装了一个灯泡提供热量。
另一只是布母猴,它的身体由木头制成,身上裹着厚厚的海绵和毛织物,体内装了一个供暖灯泡,它能为幼猴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它的胸前同样也装了一个奶瓶,能给幼猴哺乳。
在实验中,哈罗在笼子里放置了一些令幼猴害怕的东西,如玩具熊等,看幼猴有何反应。
幼猴看到那些令它害怕的东西后飞快地跑向布母猴,紧紧地拽着它,寻求安慰和保护。
在陌生环境的实验阶段,哈罗又将幼猴放置在一间陌生的小房间里,里面放了许多物品。
哈罗分别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情境,观察幼猴的反应。
一是布母猴在房间里,二是铁丝母猴在房间里,三是二者都不在。
哈罗发现,当布母猴在场时,幼猴会立刻扑到布母猴的身上,用身体蹭它。
过一会儿后,它开始尝试触碰这些物品,然后又迅速返回布母猴身边,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当铁丝母猴在场或者二者都不在时,幼猴就变得焦躁不安,非常害怕和恐惧,与布母猴在场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幼猴来说,虽然铁丝母猴与布母猴一样能够喂养,但却无法提供幼猴成长所需要的安全、温暖的环境,无法给予幼猴触摸与安抚。
当幼猴紧张、害怕时,它会第一时间扑向布母猴寻求保护,在陌生的环境里,它也会把布母猴当成安全的基地。
以它为中心向外探索陌生的世界,然后回到“母亲”的怀抱。
可见,对幼猴来说,接触安慰才是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
【实验二】探究母子最早接触时间的不同带来的差异瑞典医学工作者唐·沙桐曾为此做过实验。
实验分两组进行。
一组按医院通常的程序进行生产:婴儿生下来后给他量体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30分钟),然后把婴儿交给母亲看一眼,之后抱走,放进新生婴儿室,使母婴分开。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案例分析-孩子怕黑怎么办
• “我家小男孩,自小怕黑,9岁了,仍然不敢一人 夜独居一室,(除非开灯或者有人陪伴至睡着 为止),这令我非常担忧.请问应该怎么教育 他?”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 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 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 让儿童自身参加活动。
1、气质
• 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 • 气质分类有多种,其中以托马斯 (A.Thomas)和切斯(S.Chess)的类型学 说近期最受重视。他们按适应性、生活节 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 气质类型分为三种。
• 研究发现,婴儿的气质特点也经常地、强烈地影 响着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那些见人就笑、 喜欢被人抱的婴儿更易得到母亲的欢心;而那些 不喜欢被人抱、不容易抚慰的婴儿则较少得到母 亲的爱。 • 但儿童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那些困难型和迟缓 型的儿童,家长要了解他们的气质特点,对他们 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使自己的教养方式适应儿 童的节奏。
母亲在场时
焦虑 矛盾型 母亲离开时 母亲返回时
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
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 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生气,发脾气。抵抗母亲的温暖 性安慰。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亲子依恋的类型,是母子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 质特点,还有家庭关系等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 依恋类型的主要因素。
2、照料方式假说(Ainsworth,1979) • 婴儿的依恋类型有赖于他们所受到的照顾
• 促进安全型母子依恋的抚养方式:
– 敏感:对婴儿的信号能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 – 积极态度:对婴儿表现出积极的关心和爱 – 交互作用同步性: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在恰当的时 间、以恰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而且参与双方通常 能配合这种情绪状态的发展演进 – 愉快刺激和支持:对婴儿的活动给予密切的注意 和情感支持 – 目光接触和身体接触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避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 任何时候不要神经质的尖叫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学业)
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P182
1、沮丧 2、社会退缩 3、焦虑反应 4、青少年抑郁症
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
(1)概念P183 (2)种类: 直觉的情感体验 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3)培养儿童道德感的发展P185
视崖实验(12个月)
3、婴儿的微笑
自发微笑(0-5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
4、婴儿的哭
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 ——饥饿、痛 心理激活(1个月起) ——假哭 有区别的哭(2个月22个月) ——社会行为
5、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社会化 婴幼儿情绪 的发展趋势 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体验
有意识的情绪体验在一个人知觉到情绪 或说出情绪名称时发生; 语言是情绪体验产生的关键:它为识别 模糊不清的内部感觉和区分各种感情提 高了工具;
二、婴幼儿的情绪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 情绪,即怕、怒和爱。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 有代表性的理论。 伊扎德根据婴儿的表情来判断婴儿的情绪。
良好情绪的特征:
(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3)情绪稳定; (4)能控制情绪冲动; (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 悦纳别人; (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 绪的困扰;
第五节 儿童情绪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
(一)保持和谐的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
开始微笑
在最初几周中,新生儿在睡眠充足、吃 饱喝足后往往会微笑,在得到温柔的抚 摩和听到温柔的声音时,都会微笑。在 第一个月末,婴儿对有趣的景象微笑, 但这些景象必须是活跃的、引人注意的, 例如突然略过眼帘的鲜明的物体。在6到 10周之间,人脸会引起咧嘴笑,这成为 社会性微笑。微笑的这些变化与婴儿知 觉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尤其是与婴儿 对形状(如人的面孔)的敏感性迅速发 展同步。
23
3 自我意识到的情绪的出现
除了基本情绪之外,人还具有次级水平 的较高级的情绪,如羞愧、难堪、自责、 嫉妒和自豪。因为它们都能对人造成伤 害或发挥强化作用,因此,可称之为自 我意识到的情绪。
24
自我意识到的情绪何时出现
自我意识到的情绪在2岁末随着自我 意识的出现而出现。在18~24个月 时,可以看到儿童的羞愧感和难堪, 他们垂着眼,低着头,捂着脸。自 豪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
22
社会参照作用
这些理解产生后,婴儿就具有了社会参 照能力,他们主动地从不确定情境中的 一个可信赖的人那里寻求情绪信息。许 多研究表明,养育者的情绪表现会影响1 岁儿童是否害怕陌生人,是否会玩不熟 悉的玩具,是否会爬过视崖较深的一侧。 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在环境不确定时参 照照料者的表情再作出反应的现象。
11
表1:0~2岁情绪发展概况
出生 表现出几乎所有的基本情绪。 2~3个月 出现社会性微笑,能对成人面部表 情做出反应。 3~4个月 对生动而活跃的刺激做出大笑反应。 6~8个月 情绪表现得到很好的组织,并与社 会性事件相联系。经常生气。恐惧和怯生开始 出现。对熟悉的养育者具有明显的依恋,出现 了分离焦虑。
陌生人恐惧
和愤怒一样,恐惧也在半岁到1岁间出现。 在玩一个新玩具时,婴儿常表现出有些怕。 视崖实验表明,会爬的婴儿很早就表现出 对高的恐惧。但是,出现最多的恐惧表情 还是对陌生的成人,这种反应叫做陌生人 恐惧。许多婴儿对陌生人都很害怕。它取 决于几种因素,婴儿的气质(一些婴儿通 常更容易害怕)、与陌生人在一起的经验 及陌生人和婴儿相见的情境。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三、选择题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四、判断题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14.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从发生的早晚看
情绪出现较早 情感出现较晚
2.从产生的基础看
情绪一般是指与人的较低级需求即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则往往是指与人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3.从特征的表现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
美感很喜欢提问题会因为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需要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从小喜欢色彩鲜艳声音悦耳的事物以及清洁整齐的环境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能够从生活中体验到美并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逐渐提高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小明因玩滑梯时不肯排队而被老师取消他玩滑梯的权利直至他肯排队为止
请分析李老师的做法,说一说李老师为 什么要这样做?
案例分析
李老师让小明有机会发泄愤怒情绪,是恰当的。
李老师没有因为小明发脾气而排斥他,反而以亲切的态 度对待他,让小明知道李老师关心他和会给他帮助。当幼 儿情绪激动时,其实十分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使他的 情绪恢复平静。
李老师没有当场教训或批评小明发脾气。因 为幼儿情绪激动时,向他说理是无效的,只会 火上加油。
➢ 由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引发的美感
如一个人的善良、纯朴、率直、坚强的品性, 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中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 趋势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三)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接触中,逐渐形成了 对不同人、不同事物各异的情绪态度。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情绪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而增加。
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
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另有研究比较了4岁和8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社交性情绪表现。
结果也表明,8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交往的次数有所增加。
其中,4岁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教师,而8岁儿童则主要和邻近的儿童交往。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
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
例如,该年龄儿童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儿童自己的需要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的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走,会感到愉快,否则就不愉快。
3~4岁儿童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
成人对幼儿不理睬,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小朋友不和他玩,对幼儿也是一种痛苦。
(三)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
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
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 一、情绪的组成成分 • 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 二、婴幼儿的情绪
引起的刺激和事件
身体状态: 躯体的 生化的 神经的
表情: 脸部的 身体姿 态 说话的
体验: 知觉 概念化 标志情绪
四种情绪成分
二、婴幼儿的情绪
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 ●行为主义华生的观点: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
3、儿童害怕的年龄 6个月以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恼怒和惧怕的情绪,研究人员认为,
这两种情绪对婴儿有生存价值,恼怒能使他激发更多的能量 去排除障碍,惧怕使他能躲避危险。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 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 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练习与思考:
1、举例说明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请判断以下论点的正误: • ①出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 ②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不分化的。 • ③中国婴儿与西方婴儿的情绪表现是相似的,中国幼儿与 西方幼儿的表情也是相同的。 • ④幼儿情绪情感的产生及其性质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 ⑤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烦躁,就说明他情绪上没问 题。 • ⑥5岁幼儿的告状和他道德感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 ⑦儿童自半岁左右能形成依恋后,他与人形成的依恋的性 质都是一样的。
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的发展
– 直觉的情感体验 – 与具体的道德形象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 意识到道德理论的
情感体验
朱智贤的研究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过程;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 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布里奇斯的观点:新生儿的情
第八章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2
3.表情的社会化
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
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
表情的能力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情绪情感的丰富化
1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你们喜欢张老师吗? 讨论 小班:喜欢,因为老师今天发给我一个大苹果。 小班:喜欢,因为张老师眼睛大大的,很漂亮。 大班:她爱我们,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还教我们学本
评
价:认为情绪是通过学习和观察获得
情绪学习过程停留在简单的分析
华生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 爱。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 统的,还没有分化。
二 情绪的分化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 性的理论。他认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 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 种情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第八章 第二节 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 都可以成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它与生理需要是否 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 的反3岁
其他研究也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学前儿童同老师的情感交 往多于同小朋友的情感交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课件第8章学前教育儿童情绪发展
第一阶段 整体移情(1岁左右)
儿童通过情绪感染,获得他人的情绪 信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这个阶 段,儿童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 绝大多数是从自身感受和体验出发。
第三阶段 开始分化(3~4岁)
儿童开始认识到他人与自己的情绪 是不同的。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更强,能从“表情”来辨别和理解各 种情绪,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取悦 他人。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典型现象 1.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
当处于陌生、不确定情境时,婴儿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作出相应的 反应,这就是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技能,昂德( R. Emde)将它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水平。
一、儿童情绪的早期发展
(三)恐惧
第一阶段,强烈的感官刺激、失去支持等容易引起恐惧(0~6个月),比如高分贝噪声。 第二阶段:与抚育者分离或遭遇陌生人引起恐惧(6-12个月)。 第三阶段,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并对想象出来的东西或未知情况下的预想产生 恐惧(1~6岁)。 第四阶段:对学校、抢劫、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等产生恐惧(6~12岁),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死亡,并由于父母 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而可能出现对成绩的焦虑。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典型现象 2.移情
在儿童社会交往中,情绪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已也能体验到相应的 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移情既是对他人情绪的意识,又是与他人情绪的共鸣。
霍夫曼( M. Hoffman)认为,儿童移情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01 04
02 03
第二阶段 自我中心移情(2~3岁)
儿童发展心理学-情绪
第八章
林传鼎的观点:新生儿具备两种可以分辨 的情绪反应,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孟昭兰的观点::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8 -10种基本情绪;情绪的发展有规律。 情绪的发展:到2岁时,婴儿开始出现复杂 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骄傲等, 这些情绪与认知发展紧密相连,被称为自 我意识的情绪。
第八章
第八章
4、具体情绪的发展之婴儿的怯生
怯生: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 反应。图 怯生的发展: 4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会怯生;5-7个月表现出 严肃的表情;7-12个月表现出怯生。
第八章
婴儿的怯生
第八章
影响因素
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接受的刺激 陌生人的特点
从外部的、被动的向内部的、主动的转化
第八章
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 验。 发展:新生儿能探索环境;随着活动能力 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更多的情感体 验;小学开始兴趣产生分化,高中时明显。
第八章
美感的发展
美感:个体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 事物做出评价时的情感体验。 发展: 1、对美的模糊反应期(0-1岁) 2、美的本能创作期(1-3岁) 3、审美形式化时期(3-7岁)
第八章Biblioteka 第八章视崖实验(Visual-cliff )
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儿 就不敢向前爬 如果母亲向他微笑,大多数 的婴儿能够爬过视崖
第八章
3、具体情绪的发展之婴儿的微笑
阶段 1: 自发微笑(0-5周) 阶段 2: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阶段 3: 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2、情绪的识别
实验:新生儿对哭的辨别和反应。 第一组:真正的婴儿哭声 第二组:电脑制造的哭声 第三组:没有哭声 7-10个月的婴儿能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情绪情感
思考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 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 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
2、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而已形成的情感又会影响情 绪的表现和变化。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反应;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
绪;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4个月时,分化出比较稳定的欢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形成
1、在生命的头几年中,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较长 期的接触中,由于成人对其的不同态度、方式,儿童 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
2、儿童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 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 形成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体性格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 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 的发生。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作用: (1)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
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 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 事情。 (2)消极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 作紊乱,四肢瘫痪。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 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和 行为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 习。
G第八章_儿童的情绪发展
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
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 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
林传鼎的理论
4、本能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 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 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 关联。身体内部或外部的不舒适的刺激,如饥饿或尿 布潮湿等等刺激,会引起哭闹等不偷快情绪。
原始情绪反应与遗传本能:达尔文认为,情绪表现是 人类进化与适应的产物。如,啼哭时嘴角下弯的表情, 是人类祖先在困难时求援的适应性动作;忿怒时咬牙 切齿和鼻孔张大等表情,是人类祖先即将进行搏斗时 的适应性动作。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 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 憩。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
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 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 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 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等。
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到的道德体验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11岁婴儿已经产生了一种对人的简单同情感岁婴儿已经产生了一种对人的简单同情感2233岁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岁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小学生已经有了集体感荣誉感自尊感小学生已经有了集体感荣誉感自尊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感二理智感二理智感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实验结果表明:
(1)各种情绪都可以由人与人之间的或环境的事件引 起;
(2)伤心与愤怒通常由人际关系引起; (3)高兴和惊奇常常由材料性质引起 ; (4)害怕由想象或幻想的东西引起; (5)随年龄增长,引起儿童情绪的情境也在变化。
为什么同样的情境,对不同年龄儿童来讲所引 起的情绪不同呢?
研究者利用皮亚杰的理论作出解释:处于不同
(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儿童对特定 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分 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出现对熟人 持久的依恋情感;
(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儿童能 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同时能 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学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 而有意的行动,并注意考虑他人的情感与目标。
(1)前依恋期(0—2个月):儿童对所有的人都作 出反应,他们用啼哭、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 成人进行交流,但不能进行区分,没有对特殊 人的特殊反应,这时的儿童对前去安慰他的成 人无选择;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儿童对他人 的社会性反应强度增加,对熟人有特殊友好的 反应,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最亲近的人,并特 别愿意与之亲近,但仍能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关 注;
➢ 依恋的类型
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
安全 型
的总体特征,反映了亲子关 系的和谐性
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
回避 型
反映了亲子间情感联系的缺 乏
儿童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依恋
矛盾 型
行为,反映了亲子关系的矛 盾性
安全型依恋 在与妈妈分离时可能 会/不会哭泣,当妈 妈回来的时候能够主 动打招呼,或者会立 即跟在妈妈身边。当 妈妈把他抱起来的时 候,能够很快地平静 下来,很快地被安抚, 并且有依偎在母亲怀 中的行为。能够很快 地恢复到分离前的探 索性活动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第八章 情绪发展
四、情绪能力与儿童情感教育
(一)情绪能力( Emotional competence)的研究
(适当地应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各种能力。) (在情绪诱发的社交相互作用中个人感到的自我效能感)
延迟满足的实验 walter mischel,1966 -- 1981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绪智力)的提出 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1990) Emotional competence的提出 C.Saarni 《社会情绪的发展》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出版 哈佛大学的D.Goleman (1995)
(三)良好情绪的特征
至少有:
1、正向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3、情绪稳定; 4、能控制情绪冲动; 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和他人; 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思考题
1、人际社会关系形成的表现、心理基础 2、依恋的价值、发展趋势 3、亲子早期依恋的发展阶段、类型及影响因素 4、早期同伴关系的价值、发展阶段 5、早期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6、师幼关系的特点、价值 7、师幼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8、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方面、阶段及影响因素
1)表情识别(facial expressions)的获得(表情线索) 2)情景线索(context clue)的获得 3)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的获得(他人线索)
主动从信任者处获取情绪线索对陌生情境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
2、情绪理解发展表现的发展 — 移情能力(Empathy)的发展 移情: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和体验。 ——换位思考 2岁左右出现; 对象不同,表现不同;(自闭儿弱) 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 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怯生
怯生: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 生 出现的时间: 7—12个月的儿童会出现几种明显的害怕,其中最典型的 就是对陌生人的害怕。
5—7个月,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
7—9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就感到苦恼了。
影响怯生的因素:
(1)父母是否在场--父母在的时候有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产 生的影响小。
儿童理智感发展的特点与培养(高级情感)
特点: 1.人类婴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内驱力(7、8个月的婴儿 想自己站起来;3、4岁的孩子用积木搭小房子) 2.幼儿的理智感表现形式——‚好奇好问‛、‚与动作相 联系的‘破坏’行为‛。
3.小学生的理智感有了相应的变化:
开始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寻找乐趣,如解决难题十分高 兴,解决不了十分着急。高年级喜欢有一定难度、须动脑 筋的题目。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已产生不同的兴趣,但这种 分化尚不明显,也极不稳定。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对 这门课掌握得好坏都直接影响儿童对课程的兴趣与爱好
第八章
第一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
儿童情绪的获得
情绪的组成成分;
1 、情境:儿童的情绪一定是某种情境引起的。儿童的年 龄不同引起情绪的情境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2、身体状态:一定的情绪会引起人的身体状态的变化。 不同的情绪体验伴随着不同的身体状态。 3、情绪表现:人在产生某种情绪后,会有一定的外部表 现,如脸部表情、身体运动和发音(如哭、尖叫)等情绪 表现的形式。 4、情绪体验:如高兴、悲伤等,体验在人直觉到情绪或 说得出情绪名称时发生。
(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需要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帮助 (一)提高认识
(二)创设情境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2.情绪情感进一步分化
3.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二)情感 深刻性不断增加 1、引起情感的社会性需要增多 2、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好坏 (三)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 (四)情绪可控性不断增强
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
1、沮丧 2、社会退缩
3、焦虑反应
4、青少年抑郁症 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 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 难消除。
情绪出现问题就会影 响身体,使身体生病, 称为心因性疾病或心 身疾病(主要由情绪 状态产生的身体失调, 它反过来又影响人的 情绪。--不良情绪可 能导致高血压,冠心 病,肠胃疾病
儿童情绪的识别--‚社会性参照‛;
情绪识别定义:婴儿不仅具有表达情绪的能力,还有识别 情绪的能力 社会性参照:个体有意识地搜索他人的情绪信息,以帮助 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这对于婴儿来说具有重要的生存 价值或社会适应意义。在8-9个月出现,第二年善于运用也就是能够感知别人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避免家 中争吵,负面情绪
儿童的害怕
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而发展出新的害怕 --例如过马路,落 水,火等潜在的危险。 解决办法 对抗性条件、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模特塑造法 害怕的预防 以预防为主,多数的害怕都是由于教育不当造成的。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情感 内容不断丰富 1. 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
良好情绪:
良好的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个体适应现代 复杂的人我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良好情绪的特征: (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3)情绪稳定;
(4)能控制情绪冲动;
(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
(2)环境的熟悉性-陌生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容易怯生。
(3)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对陌生的婴儿反应不大但是对 陌生的成人反应很大。 (4)抚养者的多少-周围人多孩子不容易怯生 (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如果与代养人的关系很亲 密而疏远其他人,更容易怯生。 (6)婴儿接受的刺激多少--听觉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的 程度越小。
形式:小学儿童的道德感还属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 情感体验。
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
( 1 )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 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 毫无控制地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 象。
情绪的分类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 爱、怒和怕 一:按作用分类--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二:按照有无认知分类--初级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
婴幼儿的情绪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通过哭叫来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婴儿的微笑
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怯生
理智感的培养: ( 1 )鼓励儿童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创造条件让 儿童有机会去探索、去创造; (2)儿童成功时给予表扬,避免让儿童体验过多、过强 的失败情绪;发现儿童的兴趣加以培养。
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特点(高级情感)
1. 1岁的孩子已经产生最简单的同情感 2、3岁的儿童道德感开始萌芽(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能 在成人的要求下做出道德的行为,如分东西给别人吃;但 是水平还不高(肤浅、短暂),取决于成人的态度。) 3. 3-6岁幼儿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把别的儿 童的行为与行为准则做比较,主动产生道德体验。 小学生的道德感内容: 荣誉感、责任感、集体感、爱国 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