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措施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措施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措施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体系。

作为一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而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因素。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循环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流动,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学原则。

2. 开放性: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着生态平衡。

3. 自调控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追逐利润和剥削自然资源的盲目行为,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环境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改革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保护措施1. 建立环境伦理观念: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人类应该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伦理观念,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 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主张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4. 提倡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提倡建设生态城市,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

从生态学的观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态学的观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态学的观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是人永远离不开的母体。

无论人类文明有多发达,人类总怀着对大自然的向往,总有难以割舍的绿色情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引发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必将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经济无从发展,人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地利用自然,使之长久地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生态整体来看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分裂,从而克服和纠正了传统自然观的缺点和偏颇。

首先,生态自然观强调“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直接生活资料,而且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家园,人类虽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但是仍然离不开生态系统和其他生命的支撑,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一样都是整体存在链上的环节,“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因素” 。

其次,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价值” ,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并提出“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思想。

它打破传统的自然观,认为人类不应该成为自然的主宰,自然也不应该成为人类任意宰割和处置的对象,人类应把自身放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中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从“爱护”“尊重”和“亲和”的立场上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再次,生态自然观吸取了生态自然学、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最新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营养,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观来关注人与自然的整体前途和命运,打破了传统自然观的封闭鼓励状态,极大的丰富了自身内涵,从而使理论更具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社会分析方法而闻名于世。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也涵盖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与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物种相互依存和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不恰当的生产关系可能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进而威胁到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了社会制度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追求无限经济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的产生。

反之,社会主义社会追求平等、协作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主张通过改革社会制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保障。

第四,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类不应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这意味着要坚持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原则,倡导简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第五,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倡导全球环境保护合作。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任何单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

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主张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范,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改革社会制度和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解,尽力解决环境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世代的幸福作出努力。

马原_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原_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2014.11.17 本文从普遍联系、本质联系是规律、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四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从人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和受外部社会关系的盲目支配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破坏根源的思想和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根源。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论证了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促进作用。

通过经典作家的论述得出:解决环境破坏的最根本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入自由王国,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保护;必然王国;社会变革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的论争很激烈。

仅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国外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在发掘马克思主义中的环保思想。

但也有些海外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

如“现代新儒家”杜维明认为:“马克思所谓的‘自然的人化’,就是说按照人的意愿塑造自然,…这种观念也为人类带来了灾害,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

”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将马克思视为与达尔文、弗洛伊德一样将自身作为与自然作斗争的对立物,并认为:“但马克思反对社会不公的激情,其基础是这样一种信念,人类必须通过辛勤的劳作取得对自然的胜利。

”本人认为,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很多环境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

而且,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才能正确认清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的根源,认清各种环保思想的得失,认清环境保护运动的趋势。

同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外在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修正”。

而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环保观的文章也很少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环保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角度探讨,本文侧重从这个角度研究。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一、概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认为自然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依赖于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同时,人类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的面貌和状态。

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人对自然的作用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而社会实践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关系问题。

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

其基本内涵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即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自然又能够改造自然,但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虽然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但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往往会对自然界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解读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解读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解读【摘要】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背景。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探讨了西方生态学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兴起。

总结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态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生态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显得格外突出。

这一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的西方生态学侧重于外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更加注重人类对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指出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入手。

这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当今面临的环境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引导人们转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为打造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提供了思想支持和行动指南。

深入探讨和理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背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引发了学者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和探讨。

在这一背景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运而生,试图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和生态学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速度开始赶上并超越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的速度。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不断的出现。

生态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反思。

在1962年,美国出版了了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人类一面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另一面又在消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时刻和基于对人类生存困境深沉思考中诞生了。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相互影响而交互发展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时期80年代的发展时期以及90年代的成熟时期。

第一阶段以70年代的鲁道夫·巴罗和亚当·沙夫为代表,他们是最早介入绿党的共产党人。

鲁道夫·巴罗原是东德统一社会党党员,后因持不同政见出逃到西德,在汉诺威大学任教授,同时开始倡导“社会主义生态运动”,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谋求“绿色”和“红色”政治力量的结合,要求建立一个由绿党、生态运动、妇女运动和一切进步的非暴力社会组织组成的群众联盟。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生态学与乌托邦》、《从红到绿》、《构建绿色运动》等。

亚当·沙夫原是波兰共产党意识形态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波兰“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968年被解职后任奥地利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后成为罗马俱乐部最早的成员之一,1980年任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主席。

以上二人既是共产党人中最早介入生态运动的人,也是第一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其政治道路的典型特征是“从红到绿”。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80年代的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学者。

浅谈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

浅谈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

浅谈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理论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中的“人与自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讲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

并就中国的现状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中国化的意义,证明当代需要学会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言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保护成为了一项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虽然马克思在他的那个时代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他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及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置身于全球化引发的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及其重要价值。

正文一、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生态学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极其丰富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科学思想和观点。

其核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需要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唯物性、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人们通过社会活动将三者沟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简单地说,连接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桥梁的则是劳动或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首先,自然具有先在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自然从时间上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

从现实上讲,自然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

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自然是“人的身体”形象而有力地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可看作马克思警示人们不要损及自然,这正如人们不能伤及自己的身体。

其实,人类不仅仅像动物一样依靠自然存在物满足自己的肉体需要,还需要依靠自然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

浅析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浅析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浅析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者:刘修洪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5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探讨当前人与自然紧张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的解救方案。

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但有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而且对探讨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当时资本主义甚至全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消极方面理论的回应。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矛盾关系发展的产物任何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和和哲学思想的出现,都植根于深刻剧烈的经济矛盾运动之中。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表现得如当代一样突出。

那时虽已出现了诸如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但它们被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即无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战争的冲突所掩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改变,即从军事政治领域转向经济科技领域。

人类在运用科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现代形而上学和资本原则的支配和推动,只满足于人对自然的无情征服,而忽视了滥用科技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而就产生了由高投入和高生产、高消费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进一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的社会群众运动、团体运动尤其是绿色革命运动发展的产物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跟随西方绿色运动和绿色组织产生而发展的。

因此,要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就有必要了解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群众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绿色运动的发展过程。

西方资本主义由于受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长期陷入“滞胀”阶段,并造成了趋向于带有全球性的各种危机。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

资本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解读近些年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受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持续不断地关注。

马尔库塞在《自然和革命》一文中认为:“把自然界当作解放的领域,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论题”。

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文中说:“正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

②当然也有人认为:“《资本论》并不包含一种自然和生态学理论”。

③本文从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谈起,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学思想。

一、奥康纳对马克思的批评詹姆斯·奥康纳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其代表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第一,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作出“系统性的质询”。

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含把自然界不仅指认为生产力,而且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生态社会的思想。

马克思虽然十分关注把总体上的劳动力生产过程和具体的商品生产过程统一起来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态规则性”的过程,但是也必须承认,马克思感兴趣的主要是生态理性农业的条件,比如说,怎样增加土地的肥力,以恢复和增加农业生产力以面对由不断加快的都市化进程而带来的对食品和工业原材料的急剧扩大的需求。

马克思只是把自己的理论视域聚焦在科学技术的不竭力量上,认为人类有能力从自然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自然界在他看来,既促进又束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

马克思把自然界同劳动一起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的来源,并没有把自然界当作交换价值的财富的生产力来看待。

奥康纳甚至认为,马克思本人很少对自然界本身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第二,奥康纳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认知到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但他又确实没有把生态破坏问题视为其资本主义积累与社会经济转型理论中的中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及‎其当代价值‎(摘要: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

如何应对生‎态难题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社会关系;生态文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

面对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与大自然‎的空前报复‎,人类似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自我矛‎盾之中,如何在获取‎物质利益的‎同时避免大‎自然的报复‎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选择。

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了这种关系‎,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丰富‎的生态学说‎,科学地分析‎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生态学‎说对于当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有着‎较强的启发‎作用,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也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问题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站‎在人类的最‎终解放这个‎宏伟目标的‎基础上来谈‎论生态问题‎的,认为人类本‎身的解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是‎密切相关的‎,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内‎部,这一大智慧‎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

首先,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定位。

具有什么样‎的自然观直‎接决定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方式。

如果认为自‎然是单方面‎为人类服务‎的、人类高高在‎上,则极有可能‎就会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巢臼,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摘要】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在生态学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包括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研究。

然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学中的核心观点,强调了关于生态危机和生产关系的理论。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随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了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启示和影响,强调了其在生态学领域中的价值和具有深远影响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核心观点、环境保护、当代社会、应用、未来发展、重要性、启示、影响1. 引言1.1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概述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理论框架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威胁,同时探索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整体性,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无限地剥削和破坏环境。

马克思主义提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

在当代社会,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2. 正文2.1 生态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生产活动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改变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来满足生存需要。

人类不能脱离自然存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从而引发了环境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准确反映。

生态学则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辩证联系的。

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劳动,改变了自然环境,满足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因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同时也受制于自然的限制和制约。

这种辩证关系要求人类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认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基本状态,否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调了人类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3. 生态经济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提出了生态经济的观念,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生态经济的构建需要采取科学规划和管理,推行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4. 生态文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生态学观点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5. 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生态学观点呼吁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内容和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对于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和概括,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指出历史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则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的思想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生态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指出人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主体和改造者。

人类对自然界的掌握和改造应该符合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损害。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结合,为我们认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指导。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应该符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则,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同样地,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再生性,强调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规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诠释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诠释作者:俞田荣来源:《江汉论坛》2008年第06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包含深刻而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在人与自然、实践与自然、社会制度与自然等方面的科学论述中无不包含生态思想。

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生态乌托邦”主义,切实解决现实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自然;实践社会制度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6-0027-05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要切实解决当前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因此,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环境退化的生态危机,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理论界的当务之急,也是保护环境的实践运动的迫切需要。

一、人与自然在马克思主义所有理论中,其“自然”概念对当今的生态危机的影响备受争议。

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大自然在自己的运动与演化过程中从自己内部产生了人类,人服从于自然规律和历史必然性。

把自然看作是独立于人之外的抽象物。

当今的一些学者,特别是那些生态原旨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也进行抽象的理解,进而对它持否定态度,强调正是马克思“自然”概念为人们伤害自然、破坏自然提供理论依据。

奥康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解释强调的是:人类如何改变自然并贬低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自然经济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没有扎根于生态科学。

德里格认为马克思那里虽然有一个自然关系的总体概念,但在对于资本—劳动关系分析的过程中,没有深入探究这个概念。

他批评马克思所主张的共产主义将从自然限制中解放自己,没有授予自然资源任何内在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和在生产过程的描述与评价中完全忽略了能量平衡。

马蒂奈兹·阿里尔补充说:尽管恩格斯对能量流动和热动力学第二定律感兴趣,但他拒绝了经济学中的能量解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主流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并使用和资本主义一样的语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

·哲学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李世书(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革命;人与自然和谐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12)01-0036-04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困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坚持以“人的尺度”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为理想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重返不同于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进程中,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是主流绿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

这种理念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理论思维的出发点,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及其生态学意义,全面否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绿色后现代主义的“自然中心论”的同时,提出重返“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作为当代研究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准则,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类尺度”的立场和方法来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类在解决生态危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必须立足于现实,把人放在物之上,把人类的自身利益与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

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相结合的双重尺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李世书(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革命;人与自然和谐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12)01-0036-04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困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坚持以“人的尺度”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为理想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重返不同于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进程中,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是主流绿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

这种理念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理论思维的出发点,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及其生态学意义,全面否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绿色后现代主义的“自然中心论”的同时,提出重返“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作为当代研究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准则,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类尺度”的立场和方法来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类在解决生态危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必须立足于现实,把人放在物之上,把人类的自身利益与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

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相结合的双重尺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佩珀提出了“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的观点。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支持启蒙主义思想的大部分观点并反对作为绿色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希望由对自然的“支配”所实现的生产力的增长能够保障所有人的物质福利。

但是,马克思主义反对现代工业化通过把自然转变为最广义上的不利于人类的存在物来“统治”它。

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社会的“控制”自然的思想并不蕴涵着一个专横的主仆关系,事实上是给予人类在追求合法需要过程中明智地改变自然的一种技巧。

因而,“对于控制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做的那样继续清楚地阐明,他们的生态立场恰好是资本主义的反题:通过关心而不是贪婪……慷慨而不是占有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计划而实现统治”[1]92。

马克思的“支配”不会引起生态难题,而是解决它们的起点。

“自然的支配”不应对生态难题负责,事实上恰恰相反,生态难题的出现证明了这种“支配”的缺乏。

“支配”意味着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有意识的控制。

这其中隐含着一种管理关系而不是破坏关系。

对于生态中心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中心论”,佩珀进行了反驳:马克思主义“的确是人类中心论的,因为它对‘自然’状态的关心不仅被视为主要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还是由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关切引起的。

因此除了人类的需要外,它不认为有‘自然的需要’,而且,正收稿日期:2011-1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风险问题研究”(11YJA710024)作者简介:李世书(1966-),男,河南息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第32卷第1期2012年1月(Philos.&Soc.Sci.Edit.)Vol.32No.1Jan.2012像它认为本质上说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能是在生态上不健康的社会一样,它宣称,一个适当的生态社会在本质上不能支持社会不公正。

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它也总是使人类的需要优于非人类的需要”[1]340。

很显然,佩珀在这里所提出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狭隘的近代人类中心主义。

近代以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其实质就是带来严重环境后果的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长期的集体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短期的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1]340。

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将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既是由于现实的物质原因,也是因为它希望用非物质的方式评价自然。

在佩珀看来,从根本上来说,这后一种原因表明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为人类的精神福利着想的。

佩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不同于当代流行的各种绿色思潮。

佩珀运用文化、自然和劳动三个术语,区分了社会生态学、深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概念。

他指出:“认为文化调解自然和社会劳动”的,“就是后马克思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非结构主义者等等,即唯心主义者”;“认为自然调解或把社会劳动和文化集聚在一起”的,“就是环境决定论者、生物区域主义者、深生态学者、本质主义者、生态女权主义者等等,即一个消极的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劳动调解文化和自然(反过来以这种方式调解对方)”的,“就是一个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一个积极的唯物主义者”[1]344。

佩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自然关系的辩证观点,向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都提出了挑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另一种粗陋的人类中心主义,即技术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的合理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的。

马克思主义的“支配”自然的观念并不是指专制的“支配-服从”关系,而是赋予人类一种改造自然的能力。

佩珀认为,改变当前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在于建立一种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这种社会并不是以生态为中心,它的主要特征是实施人类中心主义。

佩珀指出:“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

它反对生物道德论和自然神秘论以及由它们所导致的任何各种可能的反人道主义体制。

它强调人类精神的满足有赖于与其他自然物的非物质性的交往。

人并不是一种污染源,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傲慢、贪婪、好斗、富有侵略性,也不是生来就具有其他的种种野蛮性,虽然不能把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提并论,但人也是自然存在物。

我们所设想的自然是社会地被设想的和社会地形成的。

而人所做的也是自然的。

”[2]222-223在佩珀看来,如果不是把人而是把自然放在中心地位,认为自然是真正的主人,而人只是自然的奴仆,这必然颠倒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带来各种反人道主义的体制,结果是自然没有当成主人,而大部分人却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奴隶。

人的本性是理性的,人目前在对待自然时所表现出来的贪婪与疯狂,是由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带来的。

只要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人就能克服其贪婪性与疯狂性、并恢复其理性,这样人就会以理性的方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有限而又丰富的物质需求。

在这种人与自然的新模式中,人处于中心地位,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二、进行一场道德革命,建立新生态道德价值观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建立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阐述。

针对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福斯特认为,必须进行一场将生态价值与文化融为一体的道德革命,建立一种新的生态文化或生态道德。

福斯特对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态道德价值观进行了详细规划。

首先,福斯特认为,这种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的要求就是“绿色思维”的本质。

福斯特赞赏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我们滥用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它视为属于我们的商品。

只有当我们把土地看做是我们属于的共同体时,我们才会怀着敬爱的心情使用它。

”[3]36福斯特认为,利奥波德较好地表达了现代社会所要实现的一种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具体旨趣。

其次,福斯特认为,建立一种新的生态道德就必须抵制所谓全球的“踏轮磨房的生产方式”[3]36。

福斯特指出,目前这种生产方式正朝着与地球的基本生态循环不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究其原因在于:这种生产方式严重依赖能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它总是倾向于通过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导致自然资源被快速地消耗以及向自然环境倾倒更多的废料。

最终,这种生产方式将会超越生态所能承受的极限,必然造成生态危机。

要实现生态道德革命,就必须抵制这种“踏轮磨房的生产方式”。

再次,福斯特对现实社会中“更高的不道德”[3]38进行批判。

所谓“更高的不道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社会中权力机构的“结构性不道德”。

这种“更高的不道德”产生的社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会土壤是一个由政治精英支持的富人统治的社会,金钱的多少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这种道德价值观的肆意盛行,导致了道德的丧失、犬儒主义的增长和政治参与的减少,导致了有意义的道德和政治社会的消亡。

福斯特指出,这种更高的不道德在我们的周围处处可见,金钱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们崇尚的是消费更多的商品。

由此,福斯特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环境公正”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穷人,而不是以生产甚至环境为本,应该强调满足基本需要和长期保障的重要性。

这是我们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的不道德进行斗争所要坚持的基本要义”。

同时,“只有承认所谓‘环境公平’(结合环境关注和社会公平),环境运动才能避免与那些从社会角度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个人阶层相脱离”[3]42-43。

福斯特还就如何实施这一生态道德或生态文化革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福斯特否认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可能性。

他认为,在资本积累的规则下,很难实现生态平衡。

“资本主义制度是不会使其发展道路发生逆转的,就是说,它不会改变工业和资本积累的发展结构,而这种发展模式从长远的角度看(在许多方面从短期看也是如此)对环境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3]13。

福斯特指出,通过分析全球变暖而得出的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的反环境特征这一严酷结论,与近年来有人提出的资本主义不是威胁,而是本身就具有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资本在有限的环境中实现无限的扩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在全球资本主义和全球环境之间已经形成了潜在的灾难性冲突。

因而生态斗争与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福斯特认为,主张在资本主义体制下通过限制消费而不是限制投资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观点是幼稚的。

试图通过限制人们的消费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幼稚的,试图通过呼吁社会金字塔顶部的个人以及公司法人的道德发现,来防止环境恶化,只能是一种幻想,因为它低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更高的不道德侵蚀社会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