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光合作用-52
光合作用详细
光合作用详细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绿色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之一。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中,主要包括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光解水释放氧气和产生ATP和NADPH等过程。
首先,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子能量,激发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激发态叶绿素。
接着,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 (PSI)中的电子传递链开始运作,光子能量用于克服反应物中的能垒,从而促使电子通过细胞膜中的复合物流动。
这一过程伴随着质子泵出类囊体内部,形成质子梯度,这一过程称为光合电子传递链。
在光反应的最后阶段,PSII中的水裂解酶催化水的分解,释放氧气并产生氢离子和电子。
氧气释放到环境中,而氢离子和电子参与形成ATP和NADPH的最后过程。
ATP和NADPH是植物进行暗反应所需的能量和还原等效物。
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也称为卡尔文循环或光合糖酵解。
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光照,但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作为能量和还原当量提供。
暗反应以碳酸盐固定和光合糖酵解为主要反应路径,最终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质。
在暗反应的起始阶段,RuBP羰化酶催化五碳糖RuBP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不稳定的六碳分子。
接着,这一分子会分解成两个三碳分子3-PGA,并通过磷酸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生成磷酸糖和糖酵解途径所需的其他有机化合物。
最终,这些有机化合物将被合成为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用于植物生长和能量储存。
光合作用作为生物体内一项极为精细、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需要多个酶、辅因子、膜蛋白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充分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运作良好,并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二节(二)
A. 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 的数量 B. 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 相同时间内叶肉细 胞中C3的生成量多 C. 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P点 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 丙图中, 随着温度的升高, 曲线走势将稳定
不变
解析: 选D. 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之外的其他因素, 因此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 数量; 乙图中d点比c点光照强度强, 光合速率 大, 因此相同时间内d点比c点叶肉细胞中C3
2. CO2浓度 (1)图解: A点: 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最低CO2 浓度.
B点: CO2饱和点, B点以后随着CO2浓度的增
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应用: 温室中适当提高CO2浓度, 如投入干
冰等, 大田中“正其行, 通其风”, 多施有机肥
来提高CO2浓度.
3. 温度 (1)图解: B点是最适温度, 此时光合作用最强, 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都会下降, 因为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2)应用: 温室栽培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 夜间 适当降低温度.
致气孔关闭, 限制CO2进入叶片.
例2
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 ℃条件下培养,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与D点相比, 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 量的因素是_________, 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 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 在________的条件下施肥
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
A. 低、基本一致
B. 高、高
C. 高、基本一致
D. 低、高
【解析】
a点与c点相比较, 光照强度相同,
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c点二氧化碳浓度高, 与 C5结合生成的C3量多, 而a、c两点产生的[H] 和ATP是相同的, 还原的C3量相同, 所以c点 叶 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 b点与c点相比较, 二氧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选择题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的物质中,由光反应提供的是( ) A.O2和H2O B.CO2和C3C.[H]和ATP D.CO2和C5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答案:C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解析: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影响光反应,光反应降低,亦引起暗反应降低。
答案:B3.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解析:[H]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膜上被利用。
答案:C4.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解析: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后,经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有机物(糖类)。
故答案为D。
答案:D5.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内膜上B.图b表示叶绿体,Mg与其内的叶绿素合成有关C.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D.两图所示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解析:a、b图中显示的结构都具有两层膜。
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
生物必修一《4.2 光合作用(4)》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二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预习检查】(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和光合作用必需的等。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延长,增加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等。
2.采取的措施一般为:(1)大田中:、等。
(2)大棚中:适当提高、延长等。
(3)适当补充适宜浓度的营养元素,如施用含等元素的肥料。
【问题探究】1.为什么温度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提示:温度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低,则光合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2.在塑料大棚内种植蔬菜时往往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在大棚内燃烧柴草或通风,目的是为什么?提示:燃烧柴草或通风是为了增加大棚内CO2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在大棚内因不断消耗而浓度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适当提高大棚内CO2浓度,就会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
3.植物水分的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吗?提示: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思维训练】1.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下列有利于载培番茄增产的的一组条件是()A.昼夜恒温26℃B.日温26℃,夜温15℃C.昼夜恒温15℃D.日温15℃,夜温26℃2.右图表示20℃时CO2浓度对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分析回答:(1)请解释AB段,BC段所代表的含义:AB段。
BC段。
(2)如果温度降低10℃,光合速率会发生改变。
①请在图中直接画出变化后的曲线;②说明变化的理由。
【课后巩固】1.要增加温室内农作物产量,对温室的控制错误的是()A.白天适当降低温度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C.增加光照时间D.适当增加大棚空气中CO2的浓度2.将经过饥饿处理的叶片(在黑暗中放置一天)中部的叶脉切断,给予光照2h,经镜检发现,叶片下部产生了淀粉,而叶片上部无淀粉生成,其原因是()A.切断了叶脉,阻断了水分的运输B.切断了叶脉,阻断了CO2的运输C.切断了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D.切断了叶脉,影响了上部细胞的呼吸3.下面各图表示适宜范围内,不同环境与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4.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
第四章 光合作用
第四章光合作用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中的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值不断增大的方向进行,如果将生物体当作一个系统,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却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或者说是一个有序性增加的过程,这似乎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悖,这一问题曾长期困惑着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
但在这里,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即生命体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是在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体维持其有序性或生长发育是以不断消耗能量为代价的,就象制冰机要将液态水变成更为有序的固态冰,需不断消耗电能一样。
一、生物体的获能方式按热力学第一定律,生物体不能自己创造能量,只能从外界获取能量。
交总体说来,生物体获取能量,有两种方式:1、自养型生物(如植物和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利用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如糖、脂肪、蛋白质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机体选用。
这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 + —→有机物(糖、脂肪、蛋白质等)(化学能)2、异养生物(动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从自养生物那里获取有机物,依靠有机物的分解获取能量,这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因此,从整个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生物体及生命过程只不过是一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机构和转换过程而已。
对活的生物体而言,其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的一种途径。
二、生命体的能量通货——ATP生物体并不能直接利用有物中的化学能,而是首先需要将有机化合物分解,将其中的化学能转移到ATP分子中,再由ATP分解释放能量提供给需能过程。
(如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形成的电位有关.这一电位差由分解ATP的NA.K+泵来完成.)所以,ATP是细胞(生物体)的能量通货。
1、ATP的分子结构:ATP:腺苷酸呤核苷三磷酸(O2腺苷三磷酸,O2三磷酸腺苷)特点:ATP不稳定,含有两个高能磷酚键(),水解时断裂放出能量:ATP + H2O →ATP + H2O →2、生物体内化学能的利用生物体摄取的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分解,将贮存其中的化学能的自由能的形式释放,释放出的自由能一部分使熵值增加,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或维持体温;一部分用于促进ADP与P结合生成ADP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贮存在ATP中。
第四章-光合作用
原初反应 (primary reaction) 指光合作用中最 初旳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起到引起 第一种光化学反应为止旳过程,它涉及光能旳 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旳成果使 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
光合单位 (photosynthetic unit) =聚光色素+反应中心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reaction center pigment) 是处于反应中心中旳 一种特殊性质旳叶绿素 a 分子,它不但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 性,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旳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分别是 P700 和 P680 ,这里 P 代表色素 (pigment) , P 后旳数值代 表色素分子在受光激发被氧化时,该色素分子吸收光谱中变化最大旳 波长位置,也即用氧化态吸收光谱与还原态吸收光谱间旳差值最大处 旳波长来作为色素分子旳标志。 P700 和 P680 表达它们受光激发被 氧化时,吸收光谱中变化最大旳波长位置分别是近 700nm 和 680nm 处。是光能旳“捕获器”、“转换器”。
➢ Chl(基态)+hυ 10-15s Chl*(激发态)
激发态旳叶绿素分子 回至基态时,能够光 子形式释放能量。
处于第一单线态旳叶 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 所发出旳光称为荧光。
而处于三线态旳叶绿 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 发出旳光称为磷光。
➢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旳光能有一 部分消耗在分子内部旳振动上,且 荧光又总是从第一单线态旳最低振 动能级辐射旳,辐射出旳光能肯定 低于吸收旳光能,所以叶绿素旳荧 光旳波长总要比被吸收旳波长长些。
温保鲜旳原因之一
(3) 营养元素
➢ 叶绿素旳形成必须有一定旳营养元素。
➢ 氮和镁是叶绿素旳构成成份,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旳生物合 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他间接作用。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主要途经
.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 光 某些物质受光或其它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
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的现象.
磷 光 某些物质受摩擦、振动、光、热或电波的作用后, 所发出的光.
磷光现象 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继续放出微弱红光的现象.
*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都是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重新以 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
能并贮存在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分子中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自然界有机物质的唯一来源.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主要途经. 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有效途经.
. 光合自养生物是生物圈的生产者
能利用太阳能和C02和H20制造食物供 光合自养生物 自我代谢需要,并为其它生命直接或
.光合作用过程
一.原初反应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 二.电子传递 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氧的
释放和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
程.
.光合作用过程
是光合作用的起点,是光合色素吸收日光能所 一.原初反应 引起的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
第四章 光合作用
植物是自然界的炼金术士,将水、二氧化碳和阳光改造为一 系列珍贵物质的专家,它们中的许多都超越了人类的想象能 力,人类的生产力比它们低的多。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植 物 捕 获 和 利 用 太 阳 能 , 将 无 机 物 ( C02 和 H20)合成为有机物,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中直接与光能利用相联系的反应.反应过程为:
天线色素吸收光能成为激发态
光能吸收
原
初
激发态的天线色素将能量传递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2)
Rubisco只有先与 CO2、Mg2+作用才能 成为活化型的ECM, 如果先与RuBP(或 RuBP类似物)结合, 就会成为非活化型 的E-RuBP。
活化反应可以被叶绿体基质中pH和Mg2+浓度增加的促进
Rubisco活化酶(activase)
Rubisco活化酶(activase):调节Rubisco活性的酶。 活化酶的作用:在暗中钝化型Rubisco与RuBP结合形成E-RuBP 后不能发生反应;在光下 ,活化酶由ATP活化,让RuBP与 Rubisco解离,使Rubisco发生氨甲酰化,然后与CO2 和Mg2+ 结 合形成ECM,促进RuBP的羧化。
乙醇酸从叶绿体转入过氧化体由乙醇酸氧化酶催化氧化成乙醛乙醛酸经转氨作用转变为甘氨酸甘氨酸在进入线粒体后发生氧化脱羧和羟甲基转移反应转变为丝氨酸丝氨酸再转回过氧化体并发生转氨作用转变为羟基丙酮酸后者还原为甘油酸转入叶绿体后在甘油酸激酶催化下生成的3磷酸甘油酸又进入途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循环
第五节 碳 同 化
(一) C3途径的 反应过程
C3途径是光合碳代谢中最 基本的循环,是所有放氧 光合生物所共有的同化CO2 的途径。
1.过程
整个循环如图所示,由 RuBP开始至RuBP再生结束, 共有14步反应,均在叶绿 体的基质中进行。 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 再生3个阶段。
一分子C02固定需要消耗2分子 NADPH和3分子ATP
试验分以下几步进行:
(1)饲喂14CO2与定时取样 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藻 液 中 注 入 14CO2 使 藻 类 与 14CO 接 触, 每 隔 一 定 时 间 2 取样,并立即杀死。
H14CO3-+H+→14CO2+H2O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摘自1988年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光合作用 研究成果的评语。
主要内容:
4.1 4.2 4.3 4.4
总论 光合器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的机理 光呼吸
4.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4.1 总论
光合生物
不放氧的光合生物——紫色硫细菌 CO2+2H2S ——(CH2O)+2S+H2O
细菌反应中心结构
一、光反应 1、光系统(photosystem,PS)
红降现象(red drop):当光的波长大于690nm(远红光)时,光
合速率突然下降(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现)。 双光增益效应(enhancement effect,爱默生效应Emerson effect): 用640nm和720nm两种波长的光分别作为光源时的光合效率之和小 于同时使用两种波长的光作为光源时的光合效率。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
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 将CO2还原成糖的过程。
4.3 光合作用的机理
光合作用的三个步骤
第三步
第二步 第一步
原初反应: 光能的吸收 ,传递和转 化过程。
电子传递和 光合磷酸化 : 电能转化为 活跃的化学 能的过程
碳同化:活 跃化学能转 变为稳定化 学能的过程
4.3 光合作用的机理
4.2 光合器和光合色素
(A):植物叶绿体 图解
(B):电子显微镜 下的叶绿体超微结 构
光合器官—叶 光合细胞器--叶绿体
4.2 光合器和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及其对光的吸收
光合色素的种类
叶绿素 色素种类 a b c d β-胡萝 卜素 叶黄 素 藻蓝素 藻红 素 类胡萝卜素 藻胆素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生命科学中学习过光合作用,以此为基础作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叶绿体及其色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等。
通过介绍历史上科学家进行的几个重要的实验,简要再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是学生已知的(初中教材中已讲),这个简单但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实验告诉人们,植物增重的物质不完全来自土壤(排除法);接着几个经典例子串联在一起,逐步推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总化学反应式。
在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显示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英格豪斯经过500多次重复实验,确定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知道空气的成分后,科学家才明白光合作用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点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分布功能的学习,逐步展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性,同时为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做知识的铺垫。
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复杂的生化反应很难,讲解时抓住以下几点:1、结构适应功能。
基粒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吸收光能,是光反应场所。
基质中酶与暗反应有关,是暗反应场所。
2、叶绿素在光反应中的作用。
3、水参与光反应。
4、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
5、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联系。
6、光合过程中能量传递。
7、光合过程中物质转变。
采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采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在分析光合作用强度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植物生理学之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2.光合午休现象3.希尔反应4.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5.天线色素6.光合色素7.光合作用中心8.光合作用单位9.红降现象10.双光增益现象11.C3途径12.C4途径13.光合磷酸化14.非环式光合磷酸化l5. 量子效率16.暗反应17.同化力18.光反应19.CAM途径20.光呼吸21.表观光合速率22.光饱和点23.光补偿点24.CO2饱合点25.CO2补偿点26.光能利用率27.瓦布格效应28.原初反应29.碳素同化作用30.叶面积指数二、将下列缩写翻译成中文1.CAM 2.Pn 3.P700 4.P680 5.LHC 6.PSl 7.PSⅡ8.PQ 9.PC 10.Fd 11.Cytf12 12.RuBP 13.3-PGA 14.PEP l5.GAP 16.DHAP 17.OAA 18.TP 19.Mal 20.ASP 21.SBP 22.G6P 23.F6P 24.FDP 25.LAI 26.X5P 27. Fe-S 28. Rubisco 29.P* 30.DPGA三、填空题1.叶绿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片层结构,片层结构又分为_____和______。
2.光合色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叶绿素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两种。
类胡萝卜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4.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带在______ 和______。
5.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______过程。
6. 叶绿体色素中______称作用中心色素,其他属于______。
7. 缺水使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卡尔文循环中,同化1分子CO2需消耗______分子ATP和______ 分子NADPH+H+。
9. 高等植物CO2同化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其中最基本的是______。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版高一生物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课件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土壤减少的重量 = 植物增加的重量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74.47 kg 土壤减少0.06 kg
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 是土壤。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直到1785年,发
现了空气的组成,人
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 放出的是O2,吸收的 是CO2。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
黑暗处理一昼夜 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碘蒸气处理
结果: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 色变化。
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需要光。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880年(德)恩吉尔曼的实验
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 好氧性细菌
水绵临时装片在黑暗、没 有空气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果: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亮的部位 结论: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人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H2O和CO2。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CO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主要的色素有几种?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最宽
叶绿素b
捕获光能的色素
分 光 仪
色 素 红橙黄绿蓝靛紫
结论: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能的作用
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约占3/4)
叶绿素b(黄绿色)
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
(橙黄色) 胡萝卜素
光合作用
第四章光合作用第一节引论植物捕获和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分子中,这一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一、光合作用研究简史1782年瑞士J. Senebier用化学方法证明,CO2是光合作用必需的,O2是光合作用产物。
1804年N.T.De Saussure进行第一次定量测定,指出H2O参与光合作用,植物释放O2的体积大致等于CO2的体积。
1864年J.V.Sachs观测到照光的叶片生成淀粉粒,证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
到了19世纪末,人们写出了如下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2+6H2O→ C6H12O6+6O21931年微生物学家尼尔(C.B.Van Niel)将细菌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以比较,提出了以下光合作用的通式:CO2+2H2A→(CH2O)+2A+H2O10年后,同位素示踪CO2 + H218O →CH2O + 18O2证明:在光合作用中,不是CO2而是H2O被光解放出了O2。
二、光合作用概述光合自养生物植物利用太阳能制造食物分子供自我代谢需要,原料CO2和H2O,为其它的生命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食物,是生物圈的生产者。
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碳反应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第二节光反应一、叶绿素对光的吸收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又是运动着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叫光子(photon)或光量子(quantum)。
日光经过棱镜折射,形成连续不同波长的光,即可见光谱(下图)。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chlorophyll ,chl)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两种。
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
在颜色上,叶绿素a 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 呈黄绿色。
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生物必修一《4.2 光合作用(5)》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2课时光合作用考纲要求考点梳理1 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图解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 等。
通过延长 ,增加光照强度,增加 ,适当提高 ,增加昼夜温差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 中,所以可以用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不同的色素在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
实验的步骤包括: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 ——溶解色素;加入 ——研磨充分;加入 ——防止色素被破坏)。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实验结果如图。
基础过关 1 (2011南通模拟,7)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18O 分别标记2H O 和2CO 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 )A 制造了有机物B 利用了根系吸收的水分C 释放的氧气来自2H OD 释放的氧气来自2CO2 (2011常州模拟,9)光合作用暗反应的条件不包括( )A 黑暗的环境B CO2C 还原剂[H]D ATP3 (2011常州模拟,10)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A 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B 实验可以追踪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 图中物质A和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D 图中物质A和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9∶84 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 )A 叶绿体外膜B 类囊体薄膜C 叶绿体基质D 叶绿体内膜5 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 叶黄素、叶绿素aD 叶绿素a、叶绿素b6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温度降到0 ℃时依然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 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 形成ATPD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7 (2011如皋模拟,9)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出现在滤纸条最上方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 A 黄色 B 橙黄色 C 黄绿色 D 蓝绿色8 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充分的暗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部分遇碘变蓝B 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多C 向绿色植物提供182H O 和2CO ,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2OD 向小球藻提供142CO ,光照一段时间145C ,化合物先于143C 化合物出现9 (2011姜堰模拟,9)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没有探究的问题是( )A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B 叶绿体色素的颜色C 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D 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10 (2011宜兴模拟,10)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1 (2011宜兴模拟,11)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2CO 浓度B 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C 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D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12 在光反应中,最本质的变化是( )A 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CCO被固定2D ATP分解为ADP和Pi13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 )A ATP、[H]和O2BCO和[H]2C ATP、[H]和酶D ATP和[H]14 (2011南京模拟,36)下图A、B分别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其上发生的反应;图C为细胞中2种细胞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a~ f为气体物质。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分为三大步骤:
①原初反应 ②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
类囊体膜上进行
③碳素同化 (暗反应)基质中进行
光反应
光能的吸 收、
传递和转 换
电子传递和 光合磷酸化
ATP 形成同化力
NADPH
一、原初反应 原初反应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开始到引
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四、叶绿素的形成
1.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图4-8) ⑴起始物质: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 ⑵重要中间产物:δ-氨基酮戊酸(5-氨基酮戊
酸,原卟啉Ⅸ (protoporphyrin Ⅸ)等;
2. 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① 光:原叶绿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照;但强光下
叶绿素会被氧化. ② 温:最低温2℃、最适温30℃、最高温40℃,高温下
光合链始端是H2O光解产生电子,终端是还原NADP+ 产生NADPH+H+ 。
过程:H2O→PSⅡ复合体→PQ→Cytb6f复合体→ PC →PSⅠ复合体→Fd→NADP+(产生NADPH+H+)
⑶非循环式电子传递 (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定义:高能电子从H2O到NADP+的跨类囊体膜传 递途径是非闭合的,称为非循环式电子传递。
H2O
Cytb6f
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⑸假环式光合电子传递 (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H2O光解所产生的电子不是被NADP+接受,而 是传递给分子态氧(O2),形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PSⅡ
O-·2 O2
第四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过程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主备人:张玉梅审核人:王升友使用时间:编号:17 【学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推导分析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3、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条件改变对其它物质的影响变化【学习过程】回忆与思考: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哪些?它们存在何处?它们有哪些作用?2、光合作用为何要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活动一:绘制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指出各部分名称并分析与光合作用发生有关的条件活动二:阅读教材P75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分为那两个阶段?它们的发生个需要什么条件?2、光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3、光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色素吸收光能有那两方面的用途?5、光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6、光反应最终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7、暗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8、暗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是否一定需要光?9、CO2来源于何处?10、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活动三:小组合作共同构建光合作用完整的图解,并通过图解完成下列问题: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1、ATP的转移方向如何?ADP呢?2、推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是否产生水?3、有关元素的转移途径:①H2O中H和O的转化a.H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②CO2中C和O的转化a.C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4.讨论:光合作用不同条件下各物质的变化条件C3C5[H]和ATP(CH2O)的合成量CO2供应不变,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停止光照CO2供应增加,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光照不变1.在叶绿体中,CO2和H2O是怎么转化成糖类和氧气的呢?2.此过程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是怎么到有机物中的?3、人们一直认为,天刚亮时空气最清新,O2含量最多,所以人们(特别是老人)总喜欢在天微亮就起床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生物必修1》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第二节“光合作用光反应”。
详细内容包括:光反应的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光反应中光能的吸收与转化,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基本过程,明确光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了解ATP和NADPH的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
教学重点: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光反应。
2. 知识讲解:(1)光反应的基本过程:讲解光反应的过程,阐述光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2)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通过模型展示,讲解光系统I 和光系统II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3)ATP和NADPH的过程:结合PPT,详细讲解ATP和NADPH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反应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光反应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光反应基本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反应的基本过程。
(2)说明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
(3)阐述ATP和NADPH的过程。
2. 答案:(1)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光能被绿色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参与。
(2)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光系统I负责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光系统II负责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ATP和NADPH的过程:在光反应中,ADP和无机磷酸根结合ATP,NADP+还原为NADPH。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2. 光合午休现象:指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中午前后下降的现象。
引起光合"午休"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另外,中午及午后的强光、高温、低CO2浓度等条件也会使光合速率在中午或午后降低。
3.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希尔(Robert.Hill)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实际是被膜破裂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草酸铁),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这个反应称为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
其中的电子受体被称为希尔氧化剂(Hill oxidant)。
4. 荧光(fluorescence)和磷光(phosphorescence)现象: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
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荧光,而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磷光。
5. 天线色素(antenna pigment):又称聚(集)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指在光合作用中起吸收和传递光能作用的色素分子,它们本身没有光化学活性。
6. 光合色素:指参与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原初反应的各种色素。
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可分为聚光色素与作用中心色素两类。
7. 光合作用中心:指在叶绿素或载色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色素蛋白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光能转换色素分子、一个原初电子受体和一个原初电子供体。
8. 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最初是指释放1个O2分子所需要的叶绿素数目,测定值为2500chl/O 2。
若以吸收1个光量子计算,光合单位为300个叶绿素分子;若以传递1个电子计算,光合单位为600个叶绿素分子。
光合作用
开始实验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流程:
彼此配合完成实验——合作的魅力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的敏锐 大胆推断实验结论——大胆的设想
第一步
剪取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插入盛有等
量清水的细口瓶中。
甲
乙
第二步
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浓度为25%的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
写在实验之前
我们在上节课探究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和氧气,那么,光合作用的原材料是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
空气?土壤?水分?光?
空气是原材料的猜想
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思考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可能是原材料?空气的成 分是什么?
粉?
前面咱们已经做了这个实验了?想想该如何
做呢?
第七步
从这两种装置中取大小基本相同的一片叶子。
甲
乙
第八步
第九步
甲 乙
观察现象
甲 乙
推断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成分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小辞典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NaOH溶液是强碱溶 液,二者容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容 易被NaOH溶液吸收。
推断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NaOH溶液和清水。 将第一步的细口瓶放在培养皿上。 25%的 NaOH 溶液
清水
乙
甲
第三步
用广口瓶将它们扣住,在瓶口涂抹一些凡两套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想想这是为
什么?)
甲
乙
第五步
一起光照2~3个小时。
甲
乙
第六步
检验这两套装置中的植物叶片是否产生了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链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电位示意图
光解
光合电子传递体及其在类囊体膜上的分布
基质
内腔
4.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位置
• 1)光系统II • 光合电子链上的第 一个蛋白复合体, 它利用光能推动电 子传递,导致水的 裂解和氧气的释放, 并将电子传递到质 体醌(PQ)。
• (1)PSII复合体的结构 • 大约250个chls以及β-胡 萝卜素,叶黄素,新黄 素和紫黄质。复合体多 肽有20多种。 • 分三部分: • ①捕光天线系统; • ②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 链; • ③水氧化放氧系统。 • 另外,与D1-D2多肽紧 结合的9kDa(α)和 4kDa(β)两个多肽构成 细胞色素-b559,其功能 不太清楚,可能参与围 绕PSII的循环电子传递。
5)环式电子传递
• PSII上可能存在通 过Cytb559的环绕 PSII的电子循环, 此循环由醌提供电 子给Cytb559,再 通过与P680结合 紧密的叶绿素a传 递给P680。在饱 和光照下,约有15 %的电子进行循环。
• PSI还原侧的电子可以通 过Fd返回到PQ而构成围 绕PSI的循环电子传递, 但具体的传递过程尚不清 楚。 • 曾认为Fd直接将电子交 给Cytb6,再向PQ传递。 但目前认为Cytb6位于膜 的疏水区,使得具有亲水 性的Fd难以与之直接接 触,因此,这一传递途径 不大可能发生。 • 有人认为电子还可以在 Fd:质醌氧还酶(FQR) 作用下从Fd传递给PQ, 然而FQR的实体至今尚 未发现。 • 还原的Fd也能将电子传 递给分子氧,使叶绿体在 照光下发生吸氧反应。
• 锰、钙、氯是水氧化的必需元素。S状态循环过程包括由4 个锰原子组成的聚集体,称为锰簇(Mn cluster)。 S态 的转换代表着锰原子的不同氧化状态。这些锰原子被4个 独立的光化学反应依次转化为高价的状态,每一次P680被 光激发从D1-161Tyr得到1个电子,锰簇就会转变到一个 新的氧化状态,直到氧气放出后,锰簇又回到原初状态, 由此形成了锰簇氧化状态的循环。
• 4)光系统I • 光系统I从质篮素接受电子,利用光能推动电子传 递,最终将电子传递到铁氧还蛋白,因此可以把 PSI作为氧化还原酶系,氧化PC,还原Fd,也可 称4个左右多肽(A、B、 C…,其中5个叶绿体基因编 码,其余核基因编码)、100 个左右的chla、几个胡萝卜素、 2个维生素K1(叶醌,A1)、 3个4Fe-4S中心。 • 绿藻和高等植物还含有内天线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I (LHCI),含有约100个左右 叶绿素分子,故将PSI(+ LHCI)称为PSI-200。
由叶绿体基因编码的PsaA(83kDa)和PsaB(82kDa)是PSI反应 中心的基本多肽结构,组成跨膜的对称异二聚体结构。除 FA/FB外,所有电子载体都结合其上,几乎所有的PSI核心复 合体的叶绿素a及胡萝卜素都结合其上。 • 叶绿体基因编码的PsaC (8.9kDa),位于基质 面,是FA/FB的结合场 所,其提供FA和FB铁 硫中心的配位基。 • 核基因编码的 PsaF(17kDa)位于类囊 体腔面,为PC提供结合 部位。 • 核基因编码的 PsaD(15kDa)位于基质 面,为Fd的结合提供位 点。 • PsaE位于基质面,可能 参与循环电子传递,与 Fd的结合有关。
• (2)细胞色素b/f复合体 • 组成与结构:细胞色素b/f复合体是一种多亚基 膜蛋白,在植物体内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有4 个主要亚基:cytf、cytb6、Rieske-Fe-S蛋白和 亚基Ⅳ。
• 电子传递:细胞色素b/f复合体可以看作为氧化还 原酶类,它催化PQH2的氧化和PC的还原,在此 过程中,一部分自由能被细胞色素b/f复合体转变 为质子的驱动力,把质子从类囊体外的基质中转 移到类囊体的腔中,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 (3)质篮素(PC) • PC是40kDa的含铜的水溶性蛋白,由4条多 肽组成,每条多肽上含有1个铜原子,结合 在组氨酸残基上,还有2个硫原子结合于胱 氨酸残基上。 • 氧化态的PC是蓝色的。存在于类囊体腔内。 • 由于质篮素是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必须 经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膜2个膜系统才能进入 类囊体腔。 • 可能主要承担两个光系统间及色素蛋白复 合体间电子的扩散过程。
(二)光反应中心和电子传递过程
• 1.原初光化学反应 • 在生物体内,利用光能生成化学能的过程 都是光化学反应——利用光能推动氧化还 原反应的进行。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中将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起始过程,也是光反 应的起始过程。它是生物将太阳光能转换 成化学能的最初的重要反应过程。其过程 为: hυ • DPA D P* A D P + A- D+ P A - • 原初的电荷分离经过一系列电子载体的传 递就形成了电子的流动。
• PSI的运转:
• P700是PSI的原初 电子供体,一般认 为是一对叶绿素a 分子,其吸收光谱 的峰值是700。 P700的氧还电位是 +430mV,受激发 的P700*氧还电位 是-1200mV,是生 物界氧还电位最低 的分子之一。
• PSI还原侧的电子传递: • 从Fd到NADP+的电子传递,是由Fd-NADP还原酶 (FNR)催化的。在此电子传递过程中,Fd是单电子 载体,而NADP+是双电子递体。其可能的转换过程是:
• PQH2失去2个电子的同 时将2个质子释放到类囊 体腔中,被氧化成PQ。 被还原的bH-把Qn位点的 PQ还原为半醌阴离子 PQ-,在下次PQH2电子 传递时从基质获取H+, 将PQ-还原为PQH2。据 此,每在Qp位点氧化2个 PQH2就会有4个电子进 行传递,2个经高电位途 径还原2个PC,另2个传 递到Qn位点产生1个 PQH2,同时,向类囊体 腔中释放4个质子,从基 质吸收2个质子。总结果: 氧化1分子PQH2为PQ, 向前传递2个电子,跨膜 运转4个质子。
•Rieske Fe-S 蛋白 •Cytf结构
•电子在细胞色素b/f复合体上的确切传递过程尚无定论。 目前广泛承认是醌循环模型。
• 在细胞色素b/f复合体上存在 两个Q结合位点: • Q氧化中心(Qp),在类囊 体的囊腔侧;Q还原中心 (Qn),在类囊体的基质 侧。 • 2个cytb6不同,1个是低电 位b6(bL),在Qp侧;另1 个是高电位b6(bH),在Qn 侧。 • 当PQH2在Qp位点被氧化时, 第一个电子经: • PQH2→Rfe-S→Cytf→PC 途径(高电位电子传递途径) 进行传递。 • 其第二个电子则经低电位电 子传递途径传递: PQH2→CytbL→CytbH。
2.光反应中心
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是植物吸收光能进行原初光化学反应 的场所,是由原初电子供体(primary electron donor,D)、 原初电子受体(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A)等电子传递体、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环境所必 须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 光反应中心分为两大类: I-型反应中心(type-I reaction center) II-型反应中心(type-II reaction center)
血红素
• 其反应中心还有14 个色素电子传递组 分:4个Bchl,2个 Bpheo,2个醌分子 (QA,QB),1个 非血红素Fe原子, 1个胡萝卜素和4个 血红素分子。其原 初电子供体 P870/P865,是由2 个Bchl组成的二聚 体(Dimer),被 称为“特殊对”。
• 3.电子传递链 • 光合作用能量转换 是在原初反应发生 电荷分离后,由光 能转变成电能,还 需经过光驱动的电 子传递和光合磷酸 化反应,才再转化 成稳定的化学能。 Z链是光合作用中 电子传递的主要途 径。
• • • •
2)PSII的水裂解放氧 PSII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氧化水,它发生在PSII的氧化侧。 水的氧化式为:2H2O →O2+ 4H+ + 4ePSII需要积累4个氧化等量物才能从2个水分子中提取4 个还原等量物来产生1分子氧气。 Pierre Joliot 在20世纪60年 代,观察到,在适应了黑暗 条件后,用非常短的脉冲强 光照射,发现在第1、2次闪 光时几乎不产生氧气,在第 3次闪光时才有最大的放氧 量,之后的闪光都产生氧气 并逐渐达到稳定。
• PSII复合体在体内主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并且结合天线LHCII形成超分子复合体。
• (2)PSII的电子 传递 • PSII反应中心的电 子传递过程是: • D1-161Tyr(酪氨 酸) →P680+; • P680*→Pheo→QA →QB • 当P680的激发电子 传递给Pheo,就会 产生P680+,其就 会从D1-161Tyr (过去称Z)残基 上夺取电子
实验证明钙、氯影响放氧,但具体作用不清楚。 • 锰簇结合在放氧 复合体的蛋白结 构上,另外放氧 复合体的三条肽 链也是水分子氧 化所必需的,其 功能可能是结合 Ca2+和Cl-,同时 保护锰簇免受外 部还原剂的影响, 33kDa多肽可能 起稳定锰簇的作 用。
• 3)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电子传递 • 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电子传递包括电子从PSII还原 侧的QA到PSI氧化侧的PC,中间有PQ,细胞色 素b/f和PC参加。 • (1)电子从QA到PQ的传递
(三)ATP的合成
I-型反应中心
II-型反应中心
• 两种反应中心分别分布在两种不同的厌氧光合细菌 中。 • I-型反应中心分布在绿硫光合细菌和阳生光合细 菌中; • II-型反应中心分布在硫紫色光合细菌、非硫紫色 光合菌以及一些绿色光合细菌中。 • 需氧光合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则同时包含有两种 类型的光合反应中心,这两个反应中心串连耦合可 以氧化水分子同时产生还原型NADPH. • 其中: • 光系统I属于I-型反应中心 • 光系统II属于II-型反应中心。
• I-型反应中心和II型反应中心很可能有相同的进 化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原初电子供体和 原初电子受体很相似,如原初电子供体可能是由 两个叶绿素分子组成的“特殊对”,原初电子受 体是一个叶绿素或去镁叶绿素分子,其氧化还原 电位和吸收光谱由各自独特的蛋白微环境决定。 • 20世纪60年代末,Reed和Clayton从紫色光合细菌 中纯化出光反应中心复合物,但是由于光合反应 中心属于膜蛋白,其晶体生长非常困难。 • 近20年,德国科学家Michel、Deisenhofer和 Huber成功地得到了紫色细菌(Rps. viridis)反 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的三维晶体,并利用X- 衍射分析方法首次在原子水平上确定了其三维空 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