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有与植物的营养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息息相关,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光合作用的发生、光合作用的原料进入、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物释放与运输都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有关,本节实验课内容对于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是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能量进入、原料进入、场所等等知识的基础。
学生情况:参与这个课题学习的是刚升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训练,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低倍显微镜的操作,可以很快找到观察对象,但是,动作不规范,显微镜观察不细致;只是追求看到,不追求看清、看明白,他们对生物学中的实验活动获得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规范使用解剖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好奇心很强,但是真正的兴趣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还需要继续培养。
在本节课之前做过洋葱鳞茎表皮、番茄果肉、口腔上皮的临时装片,尝试撕、挑、刮的取材方法,从未尝试切薄片的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喜欢到实验室,但是一小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在于水源、显微镜、解剖器、载玻片等等的事物的好奇、探究,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换句话说对于实验的目的并不十分清晰。
因此,提升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是本次实验课的目标。
教学方式:实验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本节课要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实验内容上抓住学生,以问题串的巧妙设置引领学生,确实掌握叶片的结构知识,与此同时,理解叶片的各个结构与叶片的功能—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技术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PPT文件,课前组织学生制作叶脉标本,并粘贴在实验室的窗户玻璃上,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二)能力目标1、学生可以在显微镜下快速正确的找到观察对象、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能力。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伤?5、两位同学分别使用A、B两个载玻片,分别从叶片的上、下两面切取叶的横切片,看谁切得更细。
制作完玻片标本就可以观察了。
题。
实践操作请同学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如果效果不好,也不要急躁,多试几回,在观察临时切片时,往往很难在同一个视野内观察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拿好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到学生中,观察学生制作的叶横切玻片标本的制作情况,并及时记录学生观察到的情况:清晰度、薄厚、是叶片的那部分结构,做到心里有数。
看到的菠菜叶片的临时横切片图像更接近于:表皮、叶肉是什么颜色?学生尝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尝试在显微镜下找到观察对象。
这就需要轻轻移动切片,在不同的视野中进行寻找,并对照书中P67页叶的横切结构分辨菠菜叶片的几部分结构。
结构不完整,只有上表皮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与下表皮丢失。
结构不完整,只有海绵组织与下表皮,上表皮和栅栏组织丢失。
横切片完整,叶片各个结构清晰。
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
PPT文件15分钟完成《制作菠菜叶横切临时切片并观察》评价量规表、学案评价量规《制作菠菜叶横切临时切片并观察》评价量规表评价内容评价等级3 2 11 实验的标本制作能制作菠菜叶横切标本能说出制作制作制作菠菜叶横切基本方法2实验的观察过程是否能够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进行标本制作。
标本制作较好。
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验中的参与度,小组讨论交流中的参与度。
实验观察过程中是否会描述构成叶片的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结构。
3实验的结果制作的菠菜叶横切标本效果:单层细胞、透光、不透光。
能否总结肉眼、显微镜所观察到不同结构的结果。
对老师的质疑能否提出合理的解释。
4实验报告学生能否在报告中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否对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及能否提出创新方案成功率更高的制作标本的方法。
2024年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2024年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章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光合作用实验器材(如光合作用测定仪、植物、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生长的,进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讲解光反应、暗反应的详细过程,强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光合作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反应过程。
(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等。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7.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8.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感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和逻辑推理,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验和图片来支持理解。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和机制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可能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节内容是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2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2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2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2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完整课件
光合作用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植物生理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理解,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过程;(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和实际应用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所学内容,布置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1)展示光合作用实验装置;(2)讲解实验操作步骤;(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光合作用综合计算题;2. 答案:参照教材及相关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光合作用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实验演示与操作;7. 板书设计;8.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3、掌握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的意义。
4、应用所学的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2、通过探讨的氧来源,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④很多植物的叶片到秋天会变红,很多植物的花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的原因吗?本题涉及了植物细胞中色素及其比例变化的问题。
一般来说,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有两大类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分子比例为三比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约三比一,叶黄素和胡萝卜的比为二比一。
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
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
至于红叶,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
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储存于液泡中。
而花色素类似于酸碱指示剂,从碱性到酸性会呈现从蓝色到红色颜色渐变,具体而言是,pH=7~8 时呈淡紫色;pH<3时,呈红色;pH>11则呈蓝色。
由于秋天时液泡中花色素增多,且细胞液pH值又偏酸性,因此叶子就变红了。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5.情感融入,培养态度。
-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态度。
6.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重要作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公式,明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掌握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如能量转换、氧气生成等。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根据课堂学习,绘制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选做题(任选一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析。
-调查生活中光合作用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3.探究题: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原理、步骤、产物。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碳氧平衡、能量流动等。
3.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生物《光合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实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分析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讨论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
5. 随堂练习:布置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1)定义、公式及过程(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新课标生物教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中的第二节“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绿色植物叶片、显微镜、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绿色的植物叶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片叶片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叶片中的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
4.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方便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请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一是为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二是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二是参与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三是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基础。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意义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的原理5. 光合作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机物。
2. 讲解: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过程和原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享自己的理解。
5. 实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
7. 作业:布置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尊重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历史探索,包括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恩格尔曼和卡尔文等科学家的贡献。
重要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及各位科学家的贡献。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4.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以科学家的探索故事为主线,引发学生兴趣。
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包括实验过程和科学家们的发现。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条件。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碘液、清水、滤纸、剪刀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张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有什么关系?2.知识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实验演示(1)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实验目的。
(2)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解释实验现象。
4.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步骤。
(2)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1)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细胞呼吸。
(2)完成实验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导入(1)展示一张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有什么关系?2.知识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7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二光能的转换——光合作...》2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学习几位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巧妙之处,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能受到科学家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的熏陶,领悟科研方法。
为以后深入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解题思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已然具备光合作用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但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内容是实验设计的开始和关键,学生还缺乏实验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3.尝试分析实验、设计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
5.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五、教学策略通过观察、阅读、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展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
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依据引入介绍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明确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眸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去初步揭开光合作用之谜。
学生倾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示资料17世纪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
讲述果真是来自土壤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教案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生命科学中学习过光合作用,以此为基础作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变化以与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本节容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叶绿体与其色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等。
通过介绍历史上科学家进行的几个重要的实验,简要再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是学生已知的(初中教材中已讲),这个简单但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实验告诉人们,植物增重的物质不完全来自土壤(排除法);接着几个经典例子串联在一起,逐步推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总化学反应式。
在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显示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英格豪斯经过500多次重复实验,确定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知道空气的成分后,科学家才明白光合作用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点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分布功能的学习,逐步展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性,同时为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做知识的铺垫。
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复杂的生化反应很难,讲解时抓住以下几点:1、结构适应功能。
基粒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吸收光能,是光反应场所。
基质中酶与暗反应有关,是暗反应场所。
2、叶绿素在光反应中的作用。
3、水参与光反应。
4、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
5、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联系。
6、光合过程中能量传递。
7、光合过程中物质转变。
采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采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在分析光合作用强度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课题: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生命科学中学习过光合作用,以此为基础作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叶绿体及其色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等。
通过介绍历史上科学家进行的几个重要的实验,简要再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是学生已知的(初中教材中已讲),这个简单但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实验告诉人们,植物增重的物质不完全来自土壤(排除法);接着几个经典例子串联在一起,逐步推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总化学反应式。
在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显示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英格豪斯经过500多次重复实验,确定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生命科学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知道空气的成分后,科学家才明白光合作用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点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分布功能的学习,逐步展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性,同时为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做知识的铺垫。
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复杂的生化反应很难,讲解时抓住以下几点:1、结构适应功能。
基粒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吸收光能,是光反应场所。
基质中酶与暗反应有关,是暗反应场所。
2、叶绿素在光反应中的作用。
3、水参与光反应。
4、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
5、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联系。
6、光合过程中能量传递。
7、光合过程中物质转变。
采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采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在分析光合作用强度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课题: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简述光合作用研究简史所体现的科学进步与内在逻辑。
能描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
能借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能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悟许多科学家专注于科学探索的精神,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技能,体验科学创意的美妙。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续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部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事,学会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实验,体验生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及生化反应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初步建立限制因素与主要矛盾的对应哲学观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转换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探究六、教学用具:自制PPT八、板书: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意义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1、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2、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3、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4、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5、科学家的共同特点三、叶绿体及其色素1、叶绿体结构2、叶绿体色素种类及功能四、光合作用过程1、定义2、反应式3、光反应4、暗反应5、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合速率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3、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1)光照强度2)光质3)CO2浓度4)温度5)其它因素:水、无机离子等九、评价:1、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a部呈褐色,b部呈蓝色,这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A、光B、CO2C、水D、叶绿素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却没有成功,以下关于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败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3、绿色植物置于下列哪种光下产生的氧气最多()A、蓝紫光B、红光C、绿光D、白光4、某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TPB、CO2→ATP →叶绿素C、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D、CO2→酒精→葡萄糖5、在叶绿体中,消耗ADP和Pi与产生ADP和Pi的部位依次是()①内膜②基粒片层③基质④外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碳、氢、氧分别来自()①五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③水④二氧化碳A、①②③B、④①③C、④③④D、②③②7、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除哪项措施外,均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A、适当增加空气湿度B、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持续时间8、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些与该原理有关()A、适时播种、套种B、施用有机肥料C、合理密植、间作D、及时松土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分子中。
十、反思:光合作用的过程的一些解释采用了不同与老教材的内容,选题和解释时都要注意。
上课时把ATP的形成比喻为水库发电,我很得意,学生有些不买账,看我的眼神有些怪,也许他们不需要比喻就能理解吧,要个别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释。
上课注意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图联系了起来,但由于已经是放假期间,没注意准备工作纸给学生,自己觉得有些粗,也要个别访谈一下,看看上课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看懂图,把另两种不同的光合作用示意图也画给了学生,课堂反应似乎还可以,究竟怎样,要看考试结果了。
在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讲解中把P75的图不只加了三个关键点,还加深为包含光合净量和总量两层含义的图,没有及时的作业跟进,不知学习效果如何,作业也不能及时评讲,有点玄,以后要注意时间配合。
由于自己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教学不明确,因此比较重视,花了较多的精力,考虑教发现史究竟该教什么,二中开课的时候也特地选了发现史的课听,教师比较突出科学家的个人素养,通过分析列出了科学家有助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品格,但课堂上学生呼应并不热烈,促使我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深入体会。
转了一圈之后,重读课程目标,发现其实其中指出了主要学习要求,因为花了功夫,所以问题设置比较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当堂反应比较好,但好像还没理出头绪,应该是这么几根线:探究了什么?结论是什么?发展了什么?余留了什么问题?使用了什么技术?他的发现和他的兴趣爱好有关吗?他的发现和他所受的教育有关吗?对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和影响因素的教学因为时间太紧,教得不够流畅,通过测试反馈发现学生不了解过程,不能分析影响因素,复习中要好好补习。
08-06 研究光合作用历史让学生先填学案表格,然后交流中加深问题和思考,但前者效果好,后者效果不好,改成学生完成后先投影再问深入的问题不知是否可行。
2011-10 在讲解光合作用研究过程时抓住前人的实验装置、过程和结果、结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分析。
另一个要点是分析探索者如何发掘研究课题,前人没分析或不清楚的地方时继续探究的课题。
第三点,纵观不同阶段的研究,可以看到技术手段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利用表格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有难度,需要帮助(学生板书和校对),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的图帮助大家理解光合作用是完整过程,学生有整体了解,学案中没有图,需要加入。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中利用曲线图,说明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让学生学习将曲线转化为文字描述,但学案中遗漏此部分,应补充。
以为什么研究光合作用着手,说明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而后,从光合作用需要条件看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以坐标曲线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指标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氧气释放量或者二氧化碳吸收量,然后出示光强、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曲线图,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曲线所表达的含义,以此提高学生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曲线图和语言描述两种形式的转换。
要求学生解释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让学生复习酶的特性,并与光合作用为酶促反应相联系,以雪莲为例说明一般与特殊的区别,讲解CO2浓度影响时说明大鹏可作CO2空气施肥,但要注意人生安全。
突然想到,应该找到农业生产中利用外界因素增产的实例给学生,然后进行分析,会有意思得多。
2011-11 课件要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过程很复杂,那些不必要的内容可以省略需要再想想,学案如何和课件配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