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成与败

合集下载

明朝万历时期

明朝万历时期

明朝万历时期明朝万历时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572年至1620年,期间皇帝为明神宗朱翊钧。

这个时期是明朝最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也是明朝的后期,其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的末年,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万历皇帝继位之初,年仅十岁,实际执政权完全掌握在首辅张居正手中。

张居正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力图挽救明朝的衰落。

他大力发展农业,改良税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政策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久治多方,张居正的改革成果逐渐显现,明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社会秩序也开始稳定。

然而,张居正在1598年因被迫下野而去世后,明神宗开始亲自执政,他为人懒散,无法重拾张居正的精神。

加之明神宗本身的个人品性也不够强硬,加重了明朝朝廷的腐败局面。

在这个时期,地方豪强开始膨胀,吏治腐败盛行,贪官污吏横行。

明神宗的任人唯贤政策也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济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此外,明朝与外族的战争也对万历时期的明朝造成了巨大影响。

万历年间,明朝频频与日本倭寇展开战斗,又与各大势力国家较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与荷兰、葡萄牙的战争。

这些战争不仅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还使得明朝的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带来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万历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明神宗提倡文人雅士,崇尚文化艺术。

当时诗文、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神宗自己也十分钦佩文人雅士,亲自选取一些杰出的文人到宫廷任职。

这使得明朝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

然而,万历时期的明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明神宗的后期政策失误和内外战争的不断发生使得明朝最终彻底走向了崩溃。

明朝由繁荣逐渐走向萧条,这一切正是万历时期的明朝所面临的。

总结起来,明朝万历时期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一方面,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明朝逐渐走向衰落。

张居正的改革奏效,经济恢复,社会秩序稳定;然而,明神宗的亲政时期使得明朝朝廷腐败,地方豪强崛起,均导致经济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激化。

万历皇帝简介

万历皇帝简介

万历皇帝简介万历皇帝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在位后期基本上不上朝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万历皇帝简介,看看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希望能帮到大家!万历皇帝简介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但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在此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帝,开始西学东渐。

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

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

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据载,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

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

万历兴亡录1一朝天子一朝臣

万历兴亡录1一朝天子一朝臣

万历兴亡录1、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元1644年,岁在甲申。

崛起于中国东北的女真部落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带领下,用铁蹄征服了由汉人统治的中原,明朝自此灭亡。

此时距明朝万历皇帝去世,仅仅24年。

万历皇帝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起兵推翻并最终取代朱家天下的,正是与明朝恩怨纠葛数十年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及其子孙,而这一切与万历皇帝不无关系。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

他即位之初,由于有张居正的辅佐改革而社会一片欣欣向荣,明朝也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局面。

但随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万历皇帝与众位大臣僵持对立,以至于28年不上朝。

期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最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

有感于此,学界曾有观点认为:明朝灭亡,实则亡于万历。

那么万历皇帝真能背负如此骂名吗?在兴与亡的叹息间,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来看充满悲情的时代,万历时代。

先说明两点:一是嘉靖在位45年,万历在位48年,中间有六年隆庆,这六年很短,却很重要。

这六年时期部分开放海禁,部分开放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互市贸易,当时经济发达地区像苏州、浙江、江西等,赋税制度也在悄然改革,这是一个改革时期,也为后来张居正的改革做了铺垫。

二是这个时代有个半世纪,所有人物,万历、张居正、戏剧创作家汤显祖、努尔哈赤等人物,我们提取最有影响的片断来说。

过去提到过王阳明、高拱、戚继光、严嵩、海瑞等,这些人还将继续产生影响。

要说明的是,他们在万历时的形象与嘉靖往事时的形象不一样。

像戚继光,在嘉靖时期是纯粹意义的武将,但到万历时向文化人转型。

严嵩在嘉靖时是人人喊打,万历时却获得了一定的同情。

徐阶在嘉靖末年呼声极高,但在万历时期,家族则成为一方恶霸。

这些形象的变化,不意味着历史可以任人涂抹,而是因为随时间推移,他们本身在变化,人们的看法也在变化,这些先做一下说明。

明万历年表

明万历年表
1572年明穆宗隆庆六年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钧即位,是为
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任首辅
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张居正请行「考成法」,以整顿吏治
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诏清丈天下田亩,限三年完成
俺答汗尊乌斯藏喇嘛领袖索南嘉措为,是为三世
张居正举潘季驯总理河漕
,西路军被歼
后金灭叶赫,至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均亡
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
后金天命五年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为光宗
。光宗病,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九月朔,光宗死。时人疑下毒致
死,是为红丸案。廷臣恐光宗选侍李氏操纵朝政,迫令迁宫,是为移
宫案。皇长子由校即位,是为熹宗
1638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明廷推行招抚政策,张献忠据谷城受抚,但拒绝解
甲。李自成屡为明军所败,兵力微弱,起义军入商雒山中
清多尔衮大举攻明。高阳失守,孙承宗殉难。卢象升奉命督天
下兵。十二月,卢象升在巨鹿阵亡
清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
1639年明思宗崇祯十二年
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后金天命元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金
1618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
后金天命三年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毁抚顺,
拨清河堡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后金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率四路军攻后金,大败。萨尔浒之战
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
后金天命十年魏忠贤兴大狱,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
杨、左、魏受刑死。杀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罢孙承宗。命放弃关外
各城
三月,后金迁都渖阳,是为盛京

历史趣谈明朝最任性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明朝最任性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最任性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怎么死的
导语: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因为其年号为万历,所以历史上称其为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1572年朱翊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因为其年号为万历,所以历史上称其为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1572年朱翊钧10岁登基直到1620年驾崩,在位时间为48年,对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万历皇帝朱翊钧画像
万历皇帝朱翊钧六岁就被立为太子,十岁就登上了皇帝宝座,万历皇帝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岁以前,是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10岁到20岁,小皇帝时期,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20岁以后,亲政时期,他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就是明证。

这位万历皇帝朱翊钧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任性的皇帝,在亲政之后由于与朝廷中文官之间的矛盾,于是从此就不再上朝理政,任性程度非同一般。

万历皇帝朱翊钧一生之中最大的作为就是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平定哱拜叛乱、进行了援朝战争、折叠平定杨应龙叛乱。

在这三次征伐当中万历皇帝展现出了自己的杀伐决断,果断的撤换不称职的官员,任用贤能人才,最终取得了三次征伐的胜利,但是也耗尽了张居正积攒下来的国库银两。

从这三次征伐中也可以看到万历皇帝朱翊钧虽然并不上朝,甚至是连奏折也懒得批复,但是明朝的权利还是牢牢的掌握在万历皇帝朱翊钧手中。

正是由于万历皇帝朱翊钧对朝政的懈怠,所以导致了明朝朝政荒废,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万历年间繁荣与衰落的交替

明朝万历年间繁荣与衰落的交替

明朝万历年间繁荣与衰落的交替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中万历年间是较为特殊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明朝经历了一系列的兴盛和衰落,展现出了明朝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明朝万历年间繁荣与衰落的交替。

一、经济繁荣的兴起明朝初期,在朱棣主政(即明成祖)的统治下,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明成祖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并进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产量。

与此同时,明朝开始海外贸易,丝绸之路也重新开放,贸易的兴盛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明成祖的统治下,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社会经济得到有效调整和发展。

在后期的万历年间,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达到顶峰。

明朝实行商业和手工业的自由市场,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明朝还大力开发土地,发展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使得国家财政更加雄厚。

万历年间的经济繁荣,不仅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政治制度的衰落尽管明朝经济在万历年间得到了繁荣,但政治制度的衰落也日益凸显。

万历年间的明朝政府腐败成风,官员贪污腐败,腐败现象无法遏制。

同时,世宗朱翊钧对政事不问,权臣权力大增,导致政治决策的混乱和失衡。

此外,明朝万历年间的统治者对外政策也相对消极,缺乏决断和自主性。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缺乏自信,使得邻国有机可乘,频繁发动侵略,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战乱成为明朝政治制度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文化繁荣与转型明朝万历年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朝文人雅士以文人墨客的身份活跃于社会,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倡导道德修养和文化思想的独立性。

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达到了独特的高峰。

然而,万历年间的文化繁荣也同时面临着转型和冲击。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冲击开始显现。

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新的科技、文化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改变。

浅谈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政治上的利与弊

浅谈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政治上的利与弊

浅谈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政治上的利与弊作者:林澄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35期摘要:万历皇帝的政治策略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其登基之初的“万历中兴”,还是执政后期一系列荒淫无道的举措,都时刻影响了明王朝的走向。

本文将围绕万历皇帝的政治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万历皇帝政治行为的印象,对明朝的政治事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万历皇帝;政治;皇权前言: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史称万历皇帝。

从明朝的发展历史来看,当明王朝进入到发展中后期之后,整个国家开始朝着衰败的方向发展,万历皇帝正处于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他的一系列主张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关键影响,值得人们深思。

一、万历皇帝政治僵化的原因1.张居正事件的不良影响张居正是明代中后期的政治家,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万历皇帝励精图治,在继位初期开创了“万历中兴”的盛世,为明王朝注入了活力,改善了王朝的政治危机。

但是对于万历皇帝而言,张居正虽然具有巨大的政治作用,但是“功高盖主”一直是臣子不敢逾越的界限,张居正作为皇帝的老师,在整个国家具有巨大的权力,无论是万历八年的万历帝酗酒还是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去世的“夺情”事件,都进一步加剧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不满,再加之李太后错误的引导,导致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怨念越来越大,因此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直接清算张居正。

从历史发展来看,由于张居正的权力过大,导致万历皇帝逐渐对权臣失去信心,为君权与文官集团的争斗埋下伏笔。

2.万历皇帝本身存在“私欲”与“公心”的矛盾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本身所存在的性格缺陷逐渐凸显:对于政治不关心、热衷于美色与丹药,在这些“私欲”的影响下,万历皇帝逐渐疏远朝政,到了万历十五年后,万历皇帝沉迷酒色的情况愈演愈烈,并且减少了上朝的次数,主要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政事。

但是对于万历皇帝而言,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万历皇帝依然对于明王朝有着自己的情感,因此先后主持了“三大征”。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对于网络中、书本上关于万历皇帝的描写,人们纷纷猜测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大家看法不一。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万历皇帝多少年不上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是,其间从万历皇帝主持朝政十四年至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却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持续28年。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普遍说法认为,万历是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而不理朝政的。

万历皇帝16岁的时候,太后、大臣们便给他选择王氏和刘氏作为皇后、昭妃,然而叛逆的万历根本不喜欢这样强加的婚姻,更不喜欢皇后和昭妃,于是对这两个妻子十分冷淡。

万历20岁时,偶然临幸一王姓宫女,后得长子朱常洛。

在当时,正宫皇后没有生出嫡长子的情况下,按惯例朱常洛应该立为太子。

可是后来,万历遇到了自己心中的红颜知己,一生最爱的女人郑贵妃。

郑氏本是一个宫女,因容貌秀美,机智聪明,深得皇帝的喜爱,很快被封为贵妃。

两人相互封为知己,朝夕相伴,简直一刻也不能分离。

四年后,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对刚出生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宠爱,直接将郑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与此同时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万历这一想法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家认为废长立幼是不合宗法礼制的,为了社稷,坚持要立皇长子为太子。

群臣的反对令万历招架不迭,只好极力镇压。

于是把户科给事姜应麟等强烈反对的大臣都贬了官、问了罪。

后来慈圣太后知道了便对其进行质问。

于是万历就将册立太子的事推迟,采取“拖”的方法。

为立太子的事情,万历和他的全体朝臣相对抗,谁也压服不了谁。

这让万历大伤脑筋,也大为恼火。

后来万历采取不理朝政的方法,同他的大臣们消极对抗。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万历怕自己一旦殡天,朝纲大乱,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于是不得不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这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终于结束了。

【明朝历史】明朝党争的罪魁祸首:万历皇帝犯下最严重的错误

【明朝历史】明朝党争的罪魁祸首:万历皇帝犯下最严重的错误

【明朝历史】明朝党争的罪魁祸首:万历皇帝犯下最严重的错误关于万历皇帝犯下的其他错误,象什么多年不上朝了,派太监搜刮民财了,放任党争了,这里就不谈了,因为这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这里我要讲他犯的另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许多人竟还当做了他的功绩。

我要讲的是万历援朝一事。

有人会问,这算什么错误?万历决策,明朝出兵打败的日本,拯救了朝鲜,这不正是万历乃至明朝的功绩吗?算什么错误。

首先,我要说,万历援朝一战所谓的胜利,是明朝的自吹自擂,日本可从来未承认失败。

这点你可以看看近代史家的评论,看看吕思勉是怎么说的。

其次,我要说一下万历在此战中犯的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日本侵略朝鲜时,丰臣秀吉曾致书朝鲜国王,说:吾欲超越山海,直入于明。

因此,万历及整个明朝廷,都以为日本的下一个目标是明朝。

于是乎,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明朝派出大军,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激战。

战争过程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表示,愿意带兵入朝,帮助明朝打这一仗,明朝婉言谢绝。

这就是万历皇帝犯的大错,也是明朝犯的大错。

从明朝的角度讲,日本是公开的敌人,女真是潜在的敌人。

让两个敌人互相攻击,两败俱伤,对明朝岂不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努尔哈赤主动请战了,你明朝居然不许,你说你明朝不是脑子进水了,你万历不是让驴踢了。

明朝应该怎么做?日本进犯朝鲜,我就让朝鲜国王到明朝避难好了,同时组织一支部队援助朝鲜,只是这支部队不一定非要是明朝自己,可以从属国属部中抽调一部分兵力。

就象1990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为了“解放”科威特,组成了一支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

你明朝可以从女真各部中抽调一部分兵力嘛,女真各部不都是明朝属部嘛,让他们出兵与日本战斗,一方面可以减少明军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削弱女真的力量。

要知道,女真各部中,象建州、叶赫那样的强部,对明朝都是潜在的威胁,但在表面上,他们都是服从明朝的,既然努尔哈赤主动请缨,正好可以借日本人的手削弱他们嘛,可明朝居然谢绝了。

明朝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结果怎么样?明朝耗费了数十万大军,历时七八年,打了一场没有决定性的“胜利”。

万历帝明朝最后的独裁君主

万历帝明朝最后的独裁君主

万历帝明朝最后的独裁君主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的统治,其中万历帝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位君主。

他在位四十九年,期间他垂帘听政,独揽大权,成为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独裁君主。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万历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独裁君主的特征。

一、政治方面万历帝在政治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独裁倾向。

他通过加强官僚体制,整顿朝纲,掌握了大量的行政权力,并独揽朝政。

他通过打击政敌,集权中央,削弱地方豪强势力,使自己成为朝廷的唯一决策者。

万历帝深知“得人者得天下”的道理,他擅长选拔人才,并将其任用于重要职位。

然而,他也因此造成了朝廷中的权臣专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

此外,他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对待异见和反对者,严密监控言论,限制言论自由,使得朝廷的谏言渐少。

二、军事方面在军事上,万历帝坚信强国必先强军。

他大力加强对边疆的防御建设,加强了城墙的修建和军备的储备。

他还实行军屯政策,将大批军队屯驻在边疆地区,以保卫国家安全。

然而,万历帝对军队的掌控过于集中,使得军队成为了他个人的私人武装。

他将军队使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对于海外贸易、外交和威慑敌国等方面的任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明朝国力衰退。

三、社会方面在社会方面,万历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统治。

他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规范了地方政治秩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减轻了农民的税负,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万历帝的改革政策过于刚性,他对于民间商业活动的限制过于严厉,导致商业经济的发展受阻。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封建专制的措施,限制了农民的迁徙自由和社会流动性,使得社会结构僵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万历帝作为明朝最后的独裁君主,在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独裁特征。

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朝廷的集权,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但他的封建专制政策也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自由。

他的统治为明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1619),一个被清史极度污蔑的皇帝,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国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或许少一个朝代,中国早就进入君主立宪制,或许多一个万历皇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凄惨.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为明朝修史时的康熙皇帝,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在位时间长,最初都是有极强势的辅政大臣,有着堪称盛世的年代,有着辉煌的胜利,同样的后期倦政,也有着同样的失败.万历皇帝最大的失败是不断被满清宣传的萨尔浒之役,损失四万;康熙最大的失败是康熙五十六年六万军队全军覆没于准葛尔;而对应万历帝的矿税,康熙年间的国库有着骇人听闻的四千三百万亏空.两个轨道非常相似的皇帝一个被大肆宣传其缺点错误,甚至推论明亡于万历,真是天下奇闻.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能象万历皇帝对待熊廷弼那样对待大臣,明朝的历史将会长很多.而康熙则被宣传成千古一帝,前后近三十年的战争和混乱民不聊生(到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后面十几年的九子夺嫡,鸡飞狗跳都被轻轻抹过.不过想想也释然.谁让他有个好孙子,借着修四库全书把史书毁得毁,改得改,文字狱那才叫恐怖,比起他儿子盛世要用禁武令来维持有效多了.
虽然说好皇帝未必就是好人,但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人的私德.毫无疑问万历皇帝用情更专,至少比起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康熙好得太多了.到万历四十多年双方白头万历和郑贵妃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如明孝宗,但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道德楷模.关于万历酒色财气的诽谤.”色”讲过了,”财”放到后面再讲.我们来看看酒,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万历每餐必酒每酒必醉,整个一个大酒鬼,但是翻遍史书只有大明万历八年有一次记录,确实是喝多了.只要稍微了解明朝言官的威力,就知道明朝的起居注绝不可能隐瞒万历帝醉酒误事的事件,可是翻遍史料就是没有.而且更耸人听闻的是甚至还有人推论万历后期倦政是因为吸毒,前些日子到定陵,还听到一个导游喋喋不休,万历皇帝好酒而且后来对其骨骸监测,身前还吸过毒,这个简直就是胡扯,每餐必醉加吸毒能执掌中国四十多年?只怕不用几天就玩完了.而康熙虽然没有好酒的谣言,但是对打猎的爱好简直让人吃惊.如果说在承德是为了方便和蒙古各部联系的话,那么密度如此之大的出行这样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一共四十八次的木兰围场,当然还有种说法康熙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但是前二十年战事不断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演习吗?后几十年需要每年重复同样的军演吗?只能让人认为康熙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国事.更糟糕的是康熙曾经自己宣称一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我说他那天绝对没有时间处理国事,这个推论应该没问题吧。四十八次出巡,这种围猎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和一餐酒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算万历皇帝真天天喝酒也拍马难及,要怪就怪万历偶然一酒没有和拉动内需联系起来.最后再来说”气”的问题,所谓气无外乎万历皇帝曾经杖责过太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还要普遍和无情的多,甚至在乾隆以后入宫的太监只能姓秦,赵等几个姓.这一切是因为”英明”的满清皇帝认为明朝太监之祸尤烈,所以清朝对太监的责罚之恐怖让人震惊.不过如果麻子皇帝再活五百年,看到清朝女人之祸尤烈,会不会穿越回那个年代宣称不近女色?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明王朝延续到第十四位皇帝万历皇帝时,虽然经过了嘉靖帝时期和隆庆帝时期的中兴与懒政的来回折腾,但依然国力尚存,能够保证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这其中,最能体现万历时期明朝的国力的事件,莫过于万历三大征,这三大征既展现了万历时期明朝雄厚的国力,但也为明王朝在万历朝后仅仅二十余年便败亡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象征着明王朝末日余晖的万历三大征吧。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1592-1600)这八年时间里,明王朝在西北、东北、西南接连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这三次军事行动分别是平定蒙古人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贵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

这三场大规模军事行动,明王朝都取得了胜利,对维护明王朝国内的稳定以及对外的宗主国地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镇压拜叛乱的宁夏之役,拜此人原为蒙古人,嘉靖年间投降了明朝,起初还算安分守己,在军队中摸爬滚打,靠着战功的积累还升任了都指挥。

到万历初年,拜已经当上了游击将军,单单统领的标兵和家丁就多达上千人,在宁夏已经算是独霸一方的存在,这个时候拜其实已经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招募了许多亡命之徒供养起来。

万历十七年时(1589),已经高居副总兵高位的拜选择了退休,他的儿子承恩接替了他的位置。

万历十九年(1591),宁夏地区遭到蒙古部落的入侵,拜请求率领自己部下的三千人前往驰援,结果在这场战役中拜见国内的军队都接受自己的指挥,而塞外的蒙古兵也看到自己的到来就逃窜,他开始逐渐骄横起来,逐渐开始目空一切。

于是在第二年的二月十八日,他借巡抚党馨经常处罚他贪功冒饷这件事,纠集了他的儿子承恩以及他的义子云和土文秀等人,并唆使先锋官刘东旸一同叛乱,杀死了党馨和延安府知府石继芳,还放火烧掉了衙门,放跑了罪犯,抢走了官印。

甚至还想让总兵张惟忠以党馨克扣军饷导致兵变上报朝廷,想要把锅扣到党馨头上,并且还让张惟忠交出他的官印。

明朝的万历皇帝帝国衰落的象征

明朝的万历皇帝帝国衰落的象征

明朝的万历皇帝帝国衰落的象征明朝的万历皇帝:帝国衰落的象征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王朝之一,而万历皇帝(1563年-1620年在位)是明朝最后一个在位时间较长、对国家有较大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然而,万历皇帝的统治期间正是明朝帝国衰落的象征。

本文将主要探讨万历皇帝的政治手法、文化衰败和对外政策等方面,以揭示万历皇帝如何成为明朝帝国衰落的象征。

一、政治手法的偏执与愚昧作为明朝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重大的决策权。

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偏执与愚昧,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与衰落。

首先,万历皇帝过分依赖和信任宦官,使得宦官势力膨胀,严重干扰朝政。

他相信宦官可以代表自己,无视其他重要官员的建议。

这种行为导致了朝廷的污染和腐败,使得权力真正掌握在宦官们手中,进一步削弱了皇帝的统治能力。

其次,万历皇帝个人喜好怪异,对各类迷信活动非常嗜好。

他沉迷于道教修炼和神秘学说,频繁兴建庙宇和道观,大量耗费国家财政资源。

这不仅使得国家财政负担沉重,也使得皇帝忽略了国家的实际需要,为明朝帝国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二、文化衰败的代表除了政治手法的问题,万历皇帝也是明朝文化衰败的代表之一。

万历年间,明朝的文化逐渐走向低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万历皇帝的统治下,科举制度被严重破坏,权臣干扰考试,甚至出现买官卖爵的现象,导致明朝以功名至上的价值观败坏。

其次,万历皇帝鄙视文人,对待各类才艺和学问的态度消极。

他对文学和书法没有真正的热情,更不愿意与文人交流。

这种消极和鄙视使得明朝文化失去了创新力和活力。

三、对外政策上的失误除了内部问题,万历皇帝的对外政策也存在严重失误,加速了明朝帝国的衰落。

万历皇帝不愿意与外国交流和合作,对海外贸易持消极态度,并实行封关锁国政策。

这使得明朝错失了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往的机会,错过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同时,他对抗倭寇的手段也不当,缺乏有效的战略和决策,导致倭寇问题日益严重。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要说中国古代最神秘最具争议的皇帝是谁,那无疑是明朝时期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了!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他前期勤奋,后期懒惰;也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他对文官的不满和抵抗;还有人说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他在逃避现状。

关于万历不上朝的说法是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万历皇帝就是主观上不想上朝,是懈怠朝政的表现,因此被后人诟病了几百年。

就连清人也认为,明朝的灭亡,万历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万历之所以长达30年时间不上朝,并不是他不想上朝,而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据各种史料记载,大臣们多次责问万历不上朝的原因时,万历总说是自己身体不好的缘故,他的回答多是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听起来也的确像是得了重病一样,要知道他最开始不上朝那会儿可正值壮年呢,才二十刚出头,他总不能拿这种事骗臣子三十年吧!当时礼部主事卢洪春还专门上奏,指出了万历病痛乃是: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

万历也想上朝,实在是他一站起来,那脚就钻心地疼啊,总不能让人抬着去上朝吧,皇室形象还要不要了?再说了,皇帝又不是一定要上朝,不上朝难道就不能处理国事,管理国家了吗?三十年没上朝的万历皇帝并不是从此就不和大臣见面了,他还是会召见臣子,只不过将上朝这种大会改成了小会而已。

否则,真要三十年不问国事,明朝早就灭亡了!万历皇帝是因病而无法上朝,并不是因为他懒惰懈怠朝政。

可能有的人又要说了,脚痛就不能上朝了,这是什么道理?还真不是,万历皇帝患病以后,病情是一日比一日更加严重,他在万历三十年的时候还担心自己哪天翘辫子了,就专门召集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呢!种种迹象看来,万历确实是因为身体原因不上朝的。

而且,四百年后,人们考古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以后,更加认同了这种说法。

考古工作者打开万历的陵墓时发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历史趣谈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怎样让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历史趣谈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怎样让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怎样让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导语:万历皇帝会来事童年时候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个极其早慧的孩子。

他被立为太子,是在隆庆二年(1568年),那年一日,父亲朱载垕在皇宫里骑
万历皇帝会来事
童年时候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个极其早慧的孩子。

他被立为太子,是在隆庆二年(1568年),那年一日,父亲朱载垕在皇宫里骑马,被六岁的他看到了,立刻大喊说:父皇是天下之主,慢着点,别摔着。

就这一句话,朱载垕当场心花怒放,下马跑过来,把他搂在怀里拼命的亲,几天之后,他就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他的母亲李氏,并非朱载垕的正房,他做太子后,后宫之主是没有子嗣的陈皇后。

每次他探望陈皇后时,说话都极为乖巧,深得陈皇后欢心。

后来每当他来,陈皇后就是生病,也经常拖着病体来见他。

我想死师父您了
朱翊钧和他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也曾有一段师徒情深时期,朱翊钧在位的前九年,几乎每年都对张居正的父母厚加赏赐,在跟随张居正读书时,对张居正也同样毕恭毕敬,礼遇有加。

有一件小事也说明了他与张居正当时的亲密感情,一次张居正犯了腹痛病,朱翊钧闻讯后,亲自下厨做了一碗辣面,并且特意嘱咐送面的大学士吕调阳,一定要亲眼看着张居正吃下去。

张居正病体痊愈,重新回来上班时,喜得朱翊钧直接从龙椅上蹦起来,连拉着张居正的手说:可想死我了,想死我了。

这厮不忠要杖责
在明朝的官方语言中,“这厮”一词,是一句绝对的粗话,而且往往用在气急败坏的时候。

万历皇帝朱翊钧这辈子,冲三个人骂过“这厮”。

生活常识分享。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

• 万历皇帝藏银8000万两,却害得儿子国破家亡
• 万历皇帝藏有大量的白银,却没告诉后世子孙,或者没来得及告 诉就死了,或者他也忘了藏哪了。
• 明朝末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心灰意冷的崇祯帝结束了自己的性 命,这无疑是大明历史上最悲恸的事情。然而就在一年前,新皇 帝崇祯还在到处筹集银子用于扑灭愈演愈烈的李自成农民起义, 但国库中已无一两存银,崇祯只好命让皇室的人,包括官僚募捐。 但眼见国家也要灭亡了哪个王公大臣会傻到自己出银子。其实万 历年间,有一笔款数不小的银子被埋藏在皇宫里,但崇祯帝却不 知道。
自我评价:
万历在临死前,留下这样一份遗诏,评价自己说:“朕以冲龄缵承 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念朕嗣服之 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 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采半空,加以矿税烦兴,征调四出,民生 日蹙,边弥留,殆不可起,盖愆补过,允赖后人。”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其背后还有强大的文官集团在共同处理朝政, 国家机器依然在正常运转。
中国历史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文官制度。明朝的中央政府,到了成祖朱棣 时期,成立了内阁,来帮皇帝处理繁重的工作并代拟诏书,随着内阁的权利逐渐增 大,权位的逐渐重要,内阁便成为了凌驾于六部之上并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的权利 中枢,都察院都御使不仅可以像皇帝建言、劝谏和对政务的批评,他还掌握着这个 明帝国两京一十三省和各都司衙门及行都留守司的各级官员的弹劾与制裁大权,对 于皇帝本人的劝谏则有通政司衙门来完成,通政使不仅可以弹劾和规劝皇帝,甚至 可以封存皇帝下发的诏书,并且皇帝不能由个人喜好随意更换通政使。可以看出, 明王朝的中央政府具有非常良好并且高效的官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官员相互牵 制,相互监督,甚至包括皇权在内的国家行政权力都不会出现恶性膨胀的现象。 明朝的地方政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承宣布政使司,最高长管叫做布政使, 负责全省的民政税收。二是提刑按察使司,负责一个省的司法,最高长官叫做按察 使。三是都指挥使司,负责一个省的防御和军事活动,最高长官都指挥使。这些个 官员之间是平级,工作上不能互相干预,可是后来发现有些事情会发生权力的交叉, 这个时候往往相互推委,影响工作。中央政府就想出来一个办法,从都察院派出右 副都御史或十三道都御使到地方上后称为巡抚,注意这个巡抚是属于中央的,因为 在中央还挂着职呢。开始是定期去地方视察工作,后来变成定期到中央政府汇报工 作,这就是现在省长的雏形。

万历年间的盛与衰

万历年间的盛与衰

万历年间的盛与衰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19期□李国文明末清初的文人丁耀亢写过一首长诗《古井臼歌》,其创作主旨也是在赞咏他曾生活过的万历年间:“忆昔村民千百家,门前榆柳荫桑麻。

鸣鸡犬吠满深巷,男舂妇汲声欢哗。

神宗在位多丰岁,斗粟文钱物不贵。

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

”这几句忆旧的诗发自肺腑,当无疑义。

但有清一代的文史学者,对万历朝多持否定看法,对万历个人亦颇不以为然。

有明一代最为繁荣昌盛的时光万历坐了48年的江山,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为排名第五的在位时间最长者。

可他的后代就没这份好命了。

他的儿子朱常洛,庙号光宗,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孙子朱由校,庙号熹宗,年号天启,在位仅7年;另一个孙子朱由检,庙号思宗,年号崇祯,在位17年。

也就是说,万历的一子、二孙三朝共24年,只占了他在位时间的二分之一,大明王朝即土崩瓦解。

反过来思索,万历差不多是在其子其孙的双倍时间内胡作乱为,也没有将这个帝国消费完,还留给朱常洛一个“皆有生气”的社会。

在张大复文中与“罢税”同提的“发帑”,足以说明万历虽是一个败家子,但还是给后人留下相当数量的真金白银。

泰昌初,朱常洛能动用内库160万两以作饷银,这可不是小数目。

内库只是国库的一部分,足见数目相当可观。

万历年间那富足,那充裕,当是历史的蹊跷了。

中国文人的空前活跃万历年间,由于皇帝的不管、少管、懒得管,中国文人的活跃可谓空前,甚至达到放肆、放任的程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文化思想之发达,文学艺术之繁荣,人文精神之张扬,人性觉悟之高涨,堪称前所未见;提倡个性解放,摒弃禁欲主张,破除儒学藩篱,冲决礼教束缚,更是闻所未闻。

所以,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英国的莎士比亚与中国的汤显祖相继同年离世,虽是偶然的巧合,却是东西方文艺复兴运动难得合拍同调的注脚。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成功,是因为16世纪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正处于上升的强盛期,给予了他施展才华的最佳时刻;汤显祖的成功,则正是赶上了万历年间,由最初的富足富有到真正的富裕富饶的爆发期,使他得以大显身手。

万历五千年读后感

万历五千年读后感

万历五千年读后感咱先说这万历皇帝朱翊钧,原本以为当皇帝那得多爽啊,天下都是自己的,想干啥就干啥。

可读完书才发现,他也有一肚子苦水。

打小就被张居正管着,张先生那可是大权在握,一心想把小皇帝培养成一代明君,啥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万历呢,小时候听话得很,可等长大了,想自己做主的时候,却发现周围全是各种规矩和大臣们的限制。

他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大臣们就是不答应,非要说祖宗规矩不可。

就这么个事儿,能把皇帝逼得消极怠工,干脆不上朝了。

这就像是一个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个游戏,结果一群大人在旁边指手画脚,最后孩子一生气,干脆不玩了。

你说这皇帝当得有多憋屈。

张居正就更复杂了。

他在位的时候,那真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啊,考成法、一条鞭法,感觉明朝就要在他手里走向新的辉煌了。

可这人吧,一边反腐倡廉,一边自己又生活奢侈得很。

他死后被抄家,那可真是墙倒众人推。

就像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魔术师,在台上的时候大家都惊叹他的神奇,可一旦他下台了,大家就开始扒他的底裤,发现原来他也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这让我觉得人啊,不管有多伟大的理想,要是自身品德上有瑕疵,最后也很可能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还有海瑞,那可是清官的典型啊。

他清廉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就像是一个苦行僧,对自己和别人都特别严格。

他坚持按照老祖宗的那一套道德标准来行事,可在当时的官场里,他就像是个异类。

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人,但又都不太愿意跟他共事。

他就像那种特别古板的老学究,虽然道德高尚,但在那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有点格格不入。

这也让我想啊,一个人光有高尚的品德可能还不够,还得学会在现实世界里灵活一点,不然好事也可能办不成。

戚继光就不一样了。

他可是个军事天才,带着戚家军打得倭寇屁滚尿流。

他懂得在官场里周旋,知道怎么和上级打交道才能拿到资源,训练出自己的军队。

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智慧。

就像一个在复杂江湖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大侠,不仅武功高强,还懂得人情世故。

可就算是他,最后也因为张居正倒台而受到牵连。

关于万历帝的文献综述

关于万历帝的文献综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关于万历帝的文献综述J11214001 蒲航在中国的史学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明亡于万历”。

明朝万历帝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庙号神宗,明十六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但他也是最贪财好货的皇帝,他甚至是“化国为家”,对利益的渴望和对财富的占有欲穷凶至极。

而且,除了贪财好货,明朝历史发展在万历统治期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开始衰败。

万历在位时间虽然很长,但关于他的统治也一直很荒唐,上演着一出出闹剧。

出奇的贪财好货、肆意挥霍、罢朝二十八年、与朝臣争太子人选还有万历在位期间还发生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梃击案这些闹剧使万历帝一直备受后世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并使其受尽非议。

本文将从万历帝朱翊钧与宦官、与朝臣、与太子、与后宫、与百姓的关系,并结合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文献资料评析万历帝的一生。

一.谁做我的宠宦?明朝的宦官是中国历代之中数量最多也是权力最大的,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增设宦官机构锦衣卫后明代宦官的数量迅速增加、权力也迅速膨胀,这一时期的宦官肆虐也为天启以后的宦官之乱埋下了隐患。

提到万历在位期间的宦官,自然少不了“顾命太监”冯保。

冯保,隆庆年间司礼监太监,也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空前绝后的宦官顾命大臣。

常强在他的《宦官竟成顾命臣》1中就详细的记述了这位空前绝后的宦官顾命大臣。

冯保与内阁官员张居正私交甚好,但高拱却与其过不去,冯保后来与张居正联手出去高拱,张居正升入内阁首辅。

有关于张居正与冯保的关系,可以参见李绍强的《再论张居正与宦官冯保的联合》2。

万历帝对于这位顾命宦官却是“又爱又恨”,万历帝即位之初,冯保负责帮助太后教育小万历帝,一但万历帝有任何的错误冯保都会毫不犹豫的向太后汇报,由于冯保向太后告状致使小皇帝遭到了惩罚,这为太后归政于万历后冯保失去靠山受到万历1常强《宦官竟成顾命臣》,《文史天地》2010(10)2李绍强《再论张居正与宦官冯保的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月帝的报复埋下祸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历 培训过程
3 培训分析
1 人物概述
• 张居正其人
• 李太后与冯保
• 万历皇帝
1.1 名相张居正

明末最伟大的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 卒于公元1582年7月9日。少颖敏绝伦,7 岁通晓六经大意,12岁考中秀才,13岁 参加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
因考官顾璘(湖广巡抚)惜才,有意磨练,
未录取中举。16岁中举,23岁(嘉靖二十 六年 1547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
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嘉靖43年,任右春坊右渝 德(为裕王朱载垕侍讲侍读),隆庆元年(1567年)任礼部 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同年戳升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 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入内阁,与高拱并为宰辅,年43 岁。穆宗六年,穆宗病殁,神宗登基,是谓万历。因万历年 幼( 10岁),张居正联合太监冯保、万历母李贵妃以“专政 擅权”罪驱逐高拱,令高拱回原籍,从此担任内阁首辅,任 内阁首辅、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执掌国政十 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在任上,开创了两项很恶劣的先例——章奏留中和经筵讲 义的进呈,他也因此被人批评为要为神宗的“荒怠”负责。 奏章 留中,就是皇帝对于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不予理睬,放在宫中, 既不批示,也不发还。经筵讲义的进呈,就是皇帝不需要参加经 筵,经筵讲官们只需要把他们的讲义送到宫中就可以了。这两件 惯例的养成,就彻底切断了皇帝与大臣们交流的渠道。 其实,要让申时行为神宗的荒怠负责,无疑是不公平的。皇 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 当谦逊地表示顺服。这才是神宗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 宗从他的祖父那里隔代遗传下来的,除了自大心理之外,还有乾 纲独断的心态。神宗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人,而且,与他的父亲 不同,他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他亲自布置组织了“万历三大征 ”,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了三次军事行动:平 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实行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贪官闻风丧胆,政令传出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行;丈量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 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栗充裕,可支十余年;重用戚继光、李成 梁等名将,开展练兵,整饬防务,巩固了北部边防。这一系列举措 被称之为“万历新政”,使渐生亡相的明王朝重新获得了生机。 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因积劳成疾而卒。死 后增上柱国,谥文忠。但不到一年,万历11年(15834)就被籍其 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至天启二年(1622年)方平反恢复名誉
冯保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根据明代崇祯年间太 监刘若愚的记载:冯保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他亲手制作 的琴,被当时的人当作宝贝来收藏。但我们今天有幸还能看到, 他在传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后的题跋。北京房山兜率寺内 的一面石壁上,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刻下的《四十二章经》。据 说,北京故宫里的佛家宝贝“弥须山”,原来也是由他供奉的。 冯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时也 是一名奸诈弄权的大贪官。包括《明史》在内的诸多正史记载: 他因和高拱的斗争陷害高拱,还假传圣旨“司礼监与内阁同受顾 命”。他“贪财好货”,甚至曾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 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他花费 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在北京和河北深县(今衡水市)的老家 ,分别建造了两座叫做“双林寺”的家庙。而在他手上卖官鬻爵 的事也时有发生。 “处事忌太洁,智人贵藏辉”。正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 黑与白一样。冯保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也非一个绝对的坏人。 而是一个矛盾重重,身上带着浓重文人气息的儒者。
从万历三大征看来,神宗绝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虽然他 好大喜功,但是他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却始终强调朝鲜要力求 自保的事实。实际上神宗对于每一次军事行动,似乎都充分认 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在战争过程中对于前线将领的充分信任 、对指挥失误的将领的坚决撤换,都显示了神宗的胆略。当然 ,神宗的荒怠、好色,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在这些的背后,是 明神宗的心机。在48年朝廷斗争中,神宗对朝政依然无微不至 。到了万历四十七年,明神宗身体极不好,已经没有精力,将 领的荒凉,使明朝丧失大量精兵。但可以说,明神宗虽然表面 上怠政,实际上万历一朝比任何一朝都忙。
冯 保:
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 )。明朝著名改革家,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嘉靖年间入宫, 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万历元年 (1573年)神宗顾命大臣、司礼监掌印、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兼总 内外,权倾一时。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 出现复苏局面。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 ,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万历四 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昭雪了许多 冤狱。 冯保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 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 经书音释》等,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他书法颇佳,通乐理 、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酌中志·卷五》) 。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 写字”而不名。”(《司礼监太监冯公豫作寿藏记》)张居正死后, 冯保因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爵位。
1.2 李太后与冯宝
李太后:
名李彩凤,汉族,郭县人,隆 庆帝皇贵妃,万历帝生母。万历 登基后称尊号为慈圣皇太后,是历 史上有名的“母仪天下”的太后代表, 参政不乱政,秉国不贪权。教子甚 严,对张居正委以教子重任,为张 居正推行各项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 支持。
李太后出身平民家庭,父亲李伟是名泥瓦匠,15岁时父亲因生 活无着将其送入裕王府成为一名宫女,裕王正室陈王妃生有一女, 不久夭折。三年后李彩凤为裕王生下第一个儿子朱翊钧,即后来的 明神宗(万历)皇帝,两年后又生下第二个儿子(潞王)。李彩凤 因此晋升为才人,裕王登基后为隆庆皇帝,晋封陈氏为皇后,晋封 李彩凤为皇贵妃。隆庆在位六年去世,万历登基,李彩凤成为慈圣 皇太后,在10岁的小万历登基第一个月,她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司 礼监掌印太监孟冲撤换,由秉笔太监冯保担任;第二是撤换内阁首 辅,将高拱逐回原籍,由张居正接任。从此,她在皇宫依靠冯保治 理宫室,在外依靠和支持张居正推动了“万历新政”,在张居正的 改革下,使已病入膏肓的明王朝迅速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体现了其 参政不谋政,掌权不弄权的政治谋略。
1.3 万历皇帝
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 神宗,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 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 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 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 长的皇帝。
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 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亲政,有一段时 间勤于政务,发动“万历三大征”,巩固了边防。后期因和文官 集团的矛盾而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高度发 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 古代的巅峰,但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 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种下了明朝灭亡的远因。 1620年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 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神宗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 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 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即位,九月去世。大臣们当 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 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钧被立为太子。有一天朱载垕在宫中驰马,跑得很快,朱翊钧对父 亲说:“陛下是天下之主,小心点别摔着。”穆宗听了高兴地跳下 马把他抱在怀里,并给予赏赐。陈皇后有病另居别宫,朱翊钧每天 都随母亲去探望,陈皇后听到他的脚步就很高兴,总是勉强爬起出 门迎接。皇后拿来经书考问他,朱翊钧总是对答如流,李氏也很高 兴。由于他的关系,两宫相处十分融洽和睦。 朱翊钧所受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正是他继位之初能勤政 原因。朱翊钧被立为太子后,穆宗皇帝便任命张居正为太子太傅。 每当太子读书,阁臣和太子太师都尽心辅导。朱翊钧的母亲李氏, 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要求 非常严格,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长时间罚跪。即使朱翊钧做了皇帝 以后,她也不放松。同时太监冯保对朱翊钧及其身边的人也管理严 格,正是由于太子太师等大臣的尽心辅导,李氏的严格管教,以及 他本人的努力,朱翊钧的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了不少治国治民的本 领。然而正当朱翊钧一心一意用功学习的时候,他的父亲穆宗皇帝 却沉湎于酒色之中,把国家大事全部推给张居正。
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监政治家”。他历经嘉靖、 隆庆、万历三代皇朝。起先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 笔太监;后又凭借与明神宗的特殊关系(大伴)提督东厂;用一 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 水起。自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冯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权力的巅 峰。他受遗诏(也有说是“矫诏”)为顾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视 为“内相”。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 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 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能够畅通无阻、全力以 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 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冯保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他在好 友张居正的规劝与引导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职责。对待神宗 皇帝,他既是一名忠仆,又像一位严师。他混迹深宫数十年,深 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触犯,但是为了报答李 太后的知遇之恩,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督促着新皇进步, 朱翊钧幼年时曾一度醉心于书法,就是受到他的影响。但最终他 也因此遭到皇帝忌恨,落得个抄家贬谪,老死江南的下场。
明神宗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10岁以前是裕王子与隆庆朝皇 太子时期。48年的皇帝生涯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0岁到20岁, 小皇帝时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 ;20岁以后,亲政时期,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虽然并不 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就是明证。 皇太子时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 生,是朱载垕的第三子。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 ,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有人 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所以直到5岁时,才有了朱翊钧 这个名字。 嘉靖晚年更加多疑,他怕裕王朱载垕威胁皇位,连过年过 节都不准裕王去看他,更不用说平常问安了,这给裕王极大的精 神压力,但是嘉靖皇帝此时只有他这一个继承人了。1566年,嘉 靖病逝,朱载垕继位,是为穆宗。隆庆二年(1568), 6岁的朱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