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全诗抒发了诗人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山:又称岘首山。

在湖北襄阳南。

②代谢:交替、转换。

③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胜:优美的。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

复登临:又来登山观看。

这是对羊祜(hù)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

④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梦泽:指云梦泽。

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⑤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文学知识】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一生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

以五言诗著称。

风格平淡自然。

②近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

其特点是格律严密。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至唐代逐渐发展成熟,趋于定型。

为了跟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

【参考译文】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

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

只见那鱼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梦泽更加辽阔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面对还屹立在岘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而无所作为,禁不住眼泪沾湿了衣襟。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

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②(乙)。

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解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分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聚,可本身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极。

乙处本身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2019年贵州各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贵州各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贵州各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贵阳市中考题8.默写(8分)①,关山度若飞。

(南北朝《木兰诗》)②谁怕?。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③看,像牛毛,,像细丝……(朱自清《春》)④,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⑤《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o⑥《行路难》中表明诗人坚定信心、实现理想的句子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默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1)万里赴戎机(重点字:戎)(2)一蓑烟雨任平生(重点字:蓑)(3)像花针(4)取义成仁今日事(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重点字:翼)(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字:沧)与诸子登幌山①【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ftxian山: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3分)A.曹操《观沧海》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王安石《登飞来峰》D.文天祥《过零丁洋》2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5)B(6)示例:“天寒梦泽深”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诗歌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渤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二)古代诗文阅读沧浪亭记(节选)【宋朝】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

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11分)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5分)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

(11分)夜过鉴湖戴昺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8.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

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

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后附答案)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

时几复由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②作个:这个。

1.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分)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11分)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3.“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5分)4.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

(11分)夜过鉴湖戴昺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夜过鉴湖》中“推篷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5分)6.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分析上阕“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8.赏析下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妙处。

山东省中学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 语文试卷

山东省中学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 语文试卷

山东中学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冲刺大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一般有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这三种情况,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

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

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

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析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详析

上海市静安区2019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1.按要求填空。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兰亭集序》)(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用的诗句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D.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3.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

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的。

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

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这些个话。

A.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求之于字里行间B.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言不尽意C.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言不尽意D.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熊月之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

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

在文化地位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高于上海。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

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

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4.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首联韵致深婉,有着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

B.颈联写近观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E.此诗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

15.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14.BC (B项近观错误。

C项辞藻华丽错误)
15..①描绘了一幅水枯天寒,凄冷、萧条的画面(1分)(类似意思即可,如:水落石出清冷凄寂,草木凋零凄冷萧索)
②水落,鱼梁洲更多露出水面;天冷,远处的云梦泽更加深远(结合诗句2分)
③烘托出(衬托出,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伤感之情
深秋的凋零,使诗人触景生情,不能不使他有时光易逝、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其中衬托或烘托或借景抒情占1分,,分析情感2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

2020~2021学年八(下)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诗词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与诸子登岘山①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专题2《与诸子登岘山》导学设计(含答案)

专题2《与诸子登岘山》导学设计(含答案)

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人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后世故称孟襄阳。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

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

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向玄宗推荐孟浩然,但孟浩然却因与友人饮酒而未去见玄宗。

二十五年,张九龄任荆州长史,以孟浩然为从事,因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并相与唱和。

二十八年,王昌龄来襄阳,与之饮酒唱和。

当时孟浩然疾疹发背刚愈,因食鲜而复发,不治身亡。

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年辈较早的一个,其人品和诗风深得时人的赞赏和倾慕。

李白《赠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于此可见一斑。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多是山水旅游,风格清爽自然,为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

二、诗词故事孟浩然诗罪唐玄宗孟浩然在长安时,应邀到王维家中做客。

二人席间赋诗唱和,读兴正浓,忽报唐玄宗驾到。

那时,孟浩然只是布衣之身,不敢面见皇上,可时间紧迫,无法避开,只得躲到床下。

结果还是被玄宗叫了出来。

玄宗很高兴,让他读读自己的新作。

孟浩然便把《岁暮归南山》背诵给玄宗听。

不料,其中一句“不才明主弃”触怒了唐玄宗。

玄宗冷冷地说:“我哪里遗弃过你呢?是你自己不求上进,为什么反而写出这样的诗来埋怨我呢?既然如此,你还是回你的南山故乡去吧。

”说完,拂袖而去。

就这样,孟浩然怀着怨愤和悔恨,怀着对功名利禄的绝望,离开了长安城,终身不仕,成为唐代诗坛中少有的布衣诗人。

三、文题背景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到此山置酒吟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泪”。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我赞成更换,旧铜马立在闹市区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泽,展现出咱们盐城新的风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内蕴。

示例二:我赞成修复,旧的精心修复(或修旧如旧式修复),比换新的更有纪念意义,老的铜马并不只是一个城市雕塑,而是代表着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故事、新四军的精神。

⑵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明)张元忭②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题练习:古诗词鉴赏一、写景抒情诗(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

B.第一句中的“缓”字,表现出诗人因对山中美景的欣赏而生留恋之情,所以步履都慢下来了。

C.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D.本诗“流莺不语燕飞忙”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莺”“燕”所表现的时令、情感都相同。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①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②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①朱淑真:宋朝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自幼聪慧,但婚姻不幸,其诗多幽怨之情,与李清照齐名。

②烛花:即灯花。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歌,诗人写了“烛花”“床”“梧桐”“月光”等物象,表现出诗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

B.诗歌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C.“凉”字是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视觉状态写触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D.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2.“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

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中考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_______、 _______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答案】(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解析】【分析】(1)“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

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

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

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故答案为:⑴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⑵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

考生要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

皖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冲刺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皖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冲刺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皖北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冲刺语文试题(四)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文而化之”的意思。

就“化”而言,“文化”不能静止、凝固地看,而宜将其放到生活中、实践中,注意到“文而化之”的人类化过程--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本身。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文”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了人的生命中,赋予到一切物品、一切思维、一切生活中,自然地,也赋予了我们的人民和国家。

据《辞源》的解释,“文化”是“文治”加“教化”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的“文而化之”的内容和方式。

《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这里,人是目的,“文”是内容、实质,而“化”则是方法、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而化之”的结果,是文化一词的另一种用法,也是我们今天常用来解释“文化”概念的主要含义,即将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成为一种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

而这个时候,文化的价值似乎就有了厚重的分量。

所谓“人文”,说的正是这过程,即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

我们应是“实践”和“目的”的文化统一论者,而且只有在人类文化的实践层面上,文化的价值维度才可以有效彰显。

因此,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

把人“文而化之”则成就“人文”。

所谓“人文”,一是说人是由“文”才得以成立的,二是说人的一生都要“以文化之”。

在中国,这个用以教化立人的“文”,首先是指“礼”,人生而有礼,具有了仁爱良心,才成“人文”,而这是要用一生来“文而化之”,加以养性修身成就的。

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

在这里,“文物”一词指“礼乐典章制度”,也即“物化”了的“文”。

“文而化之”的立人,最为基本的是要在“物”的基础上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而人作为一种“物”,一种由物质肉体奠基的“物”,则首先要以“文”化之,成为“人文”。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2010•安徽高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 •我喜爱的作品”
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 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 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 能 ⑴ 。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 能 ⑵ 。 【命题立意】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 用D。 【思维轨迹】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续写的句子与前 面句子在内容上要连贯,找准仿写点,(1)处的仿写点 为“深刻思想”,(2)处的仿写点为“审美情趣”;又 要注意形式与甲同学的表述一致。
答案 ④⑤②⑥③①
排序题应先确定重点,然后看顺序,找关键 词。重点句为④,从句中的关键词“后 来”“起初”不难排 出②⑥③句和①句,关 键是⑤句不应放在句尾,而应紧跟在④后。
阅读下文,填上符合语境的话语。(4分)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 得太长了。”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 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 的身份。”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的 太短了。”理发师笑着解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顾客高兴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 的,却说:“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 理发师从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顾客微笑而去。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 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40 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

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

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

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王维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诗
2.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

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