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义务制度政治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在备考的时候,就要多下功夫去了解和掌握我们国家的古代史,下面我们就以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例来梳理一下此部分的常考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
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的实行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了封建制度、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等。
首先,西周实行了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其核心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国家。
西周的国家政权以王室为中心,王掌握着最高的政治权力。
王在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王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诸侯国,诸侯国作为王室的附属国,由诸侯负责管理和统治。
封建制度在西周时期形成并得到完善,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西周还实行了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并设立了地方政府,以实行地方的行政管理。
郡县制度的实行,增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统一。
郡县制度还有利于财政税收的收取和管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西周还实行了分封制度。
西周将国家划分为一系列的分封地,这些地方被赋予了世袭的封号,成为了王室的领地。
分封制度实行后,各个分封地的统治者成为了诸侯,有着较大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通过分封制度,西周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散和分权,这对于巩固政府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周的封建制度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分封制度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分权。
这些制度的实行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在夏朝,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贵族,家族统治权进化为国家统治权。
夏朝建立了军队,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对区划的管理,夏朝还开始设置一些官员,如“九牧”,这些官员通常由奴隶主贵族担任。
商朝: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在官职设置上,商朝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最高的政务官是“相”,也称为“阿”、“保”、“尹”,是协助商王决策的官员。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官员,如三公、卿士、史、卜、祝、作册、武官、亚旅、师长、太师、少师等,分别负责各项政务和军事事务。
西周: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由诸侯负责管理和保卫。
在经济上,西周实行了井田制度,即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小块,由农民集体耕种和使用。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建邺高中2011届文科班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2010、5单元特征整合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①早期阶段处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发展阶段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①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②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灭亡:前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内容:________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历史影响:①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②开发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③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格局. 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________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______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_.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与继承关系.对后世的影响: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弊: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任人唯亲,缺乏理性,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 ______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______,______权与______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______.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秦国经过______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______年,秦王嬴政结束了______ 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的封建王朝.2皇帝制度的创立:统一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取名号为皇帝.总揽全国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制度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3秦朝的中央机构与郡县制1中央三公:______:“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_________,受_________牵制;______:执掌_________,兼理_________事务;______:负责_________.虚设2郡县制:将全国分为________郡,郡下设_____.由_________直接任命.郡县制则是________取代________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当时影响: A 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B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使秦迅速灭亡.后世影响:奠定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地方上,____________并行.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只衣食租税.2唐朝: 中央上,实行____________制:中书省掌________;门下省掌________;尚书省负责________,并下设________________六部.三省长官都是________,相权一分为三.作用:相权分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所沿袭.3元朝: 地方上,实行______制度目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_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________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_________,由朝廷任命,一般由_________担任.行省拥有大权,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下设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加强了_________,巩固了_________.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_________的开端.4选官制度的变化: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_________1380年废除丞相,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_____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_________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_________机构或_________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机构.内阁是_________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_________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_________时,设置军机处,______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大臣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 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中, ______的权力得到加强,______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2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________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______和领土的______.有利于______的发展.有利于______大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______.消极影响:明末清初,阻碍______经济和____________的发展.阻碍______思想受到压制 ,阻碍______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②人治高于法治;③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周密;④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⑤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⑥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第一单元一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化:“_________”——“石器锄耕”——“_________”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_________时期.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_______所有.夏商周时期,土地属于________所有.春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_____”,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土地私有.3、________的小农经济特点:①以______为生产、生活单位;②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_______________和交纳______;③________和________;④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________.4、古代农业的特点:从经济构成来看,以______业为主;从耕作方式来看,使用__________,注重__________的特点;从生产模式看,自给自足的______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的基本______;从地位上看,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二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_________时期,手工业由______垄断.特点:由______直接经营,生产不计______,产品精美,在诸多行业保持_________.民间手工业:_________时期开始出现,包括______手工业和______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_________和_________.民营手工业主要供______消费.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主要成就: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________的国家.商朝时已有______.西周能生产________织物.西汉开始,丝绸远销亚欧,出现“_________”.唐朝丝织吸收了______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______风格.明朝使用的________,专门织造精美产品.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______和______和南京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冶金业:青铜器: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______时代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青铜礼器.铁器:________,中国已有铁器;_____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_____,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的________,使钢的产量和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制瓷业:________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生产青瓷,北朝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________两大系统.宋代出现五大名窑:定、汝、哥、官、钧.明______年间制造青花瓷,______是着名瓷都.明朝还烧制了阿拉伯文和梵文的瓷器.清代出现______.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以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作为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官营和专业的民营手工业代表了最高的水平.而______手工业占有相当比重,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三商业:1、“市”的形成和发展:西汉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____”,官府设有____或____进行管理.汉、唐长安都有东、西两个市,市与坊住宅区分开,“市”定时开与闭.唐朝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_____朝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名镇.店铺已可随处开设.早市、_____昼夜相接.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着名的商帮:西汉:长安、洛阳;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宋代:开封、临安;元朝:大都、泉州对外贸易.唐朝时,__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______,专管________.元朝时, 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时期,涌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______,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南方和______北方,经营着______.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历代的中国商人的命运与________________息息相关.春秋战国起,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商业始终处于________的抑制之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和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四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_________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直接目的:保护___________,确保______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影响:①积极:在前期,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________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②消极:后期,阻碍了_________的发展,强化了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发展缓慢,导致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2、海禁和闭关锁国: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__.并不是绝对禁止,由_____主持明朝海禁防止倭寇清朝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_____斗争影响:①妨碍了_________的开拓,抑制______的原始积累,阻碍_______________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_________.。
第1课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实行:开始:,到周公旦的时候继续分封。
2、目的:为实行3、内容:(1)武王把一定的和,授予、和。
(从受分封的对象来看)(3)诸侯在自己的分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
卿大夫再把土地和人民分赐给。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4、作用:(1)增强了。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的政治格局。
(3)西周成为一个。
5、衰落: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如、、等。
(2)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到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增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上的矛盾。
2、内容: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制度。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以为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4、最大的特点:。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有王位的继承权,称为。
次子、庶子相对于大宗称为。
5、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巩固训练】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 D.②③④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增强3.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维持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
首先,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在西周时期,国家的领土被分为诸侯国,由君主进行分封,以维持统治。
各个封地的君主称为诸侯,他们在日常事务上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遵从周王的统治。
这种分封制度使得周朝可以通过各个封地的君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保持国家的稳定。
其次,西周基于宗法制度来管理国家事务。
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单位,按照世袭的权力继承制度来进行统治。
西周的君主通过封赏和奖励来维系与诸侯的关系,而这些身份的授予往往是基于其家族的地位和世袭的血缘关系。
各个封地的君主必须遵守周王的命令,并按照传统的礼制来行事,这样可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此外,西周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
周王制定了一系列辅助行政管理的官职,如宰相、司徒、司马等,他们协助君主管理国家政务。
这种官僚体制使得国家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确保了政权的稳定运行。
同时,为了保证官员的能力和道德品质,西周尚重礼乐教育,要求各级官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
总的来说,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周朝能够长期统治,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西周还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使政权得以有效运行。
这种基本政治制度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宗法制
1、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②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题解读:古代:1840年之前的历史,本单元古代中古政治制度又以秦朝为界,分为古代早期和封建社会。
中国:今天疆域版图内的地区在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同时期疆域变化很大,但以黄河流域为发源地和中心,并不断扩展至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至元朝已经包含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本轮廓。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选官用官等的具体制度。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都城多次变迁,基本都在今河南,主要都城有大夏阳城等,主要王有禹、太康、少康、桀等,传13世17王,存续472年。
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起于商汤灭于商纣,都城也经变迁,但主要在殷,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所建,都城是镐京,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一、王位世袭制概念:是指王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传承的一种社会制度。
1、产生背景原因:原始社会瓦解、中华文明产生、私有制出现并发展。
2、内容: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局面、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统治措施:神化王权(通过占卜方式)、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通过封侯和伯管理)。
4、认识:(1)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表面上仍发挥作用,但凭借强权和武力,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一直存在(2)积极: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产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弊端:无法保证继任者的才能与品德。
二、分封制概念: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西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一、政治:1、中央官职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
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
2、封建制度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3、周礼制度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二、经济:1、农业发展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
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作方法的一个进步。
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2、商业发展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贵族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
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三、文化:1、礼乐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
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
从成王时的《尚书·酒诰》,到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都讲到必须遵奉周文王的告诫,不得纵酒。
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
2、宗教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
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
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西周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㈡.周王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大宗和小宗关系、等级从属关系。
㈢.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钱宗范认为:‚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关系是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
……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组织扩大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
宗法制决定了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制,而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则又巩固了贵族的宗法统治。
‛⒈分封制(1)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张传玺指出:‚分封制度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
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2)实行的时间: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经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
(3)作用或影响: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成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通过分封,西周王朝扩大了统治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诸侯国的关系。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方式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方式西周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由国君、诸侯和百官构成。
国君是全国政权最高统治者,拥有王位世袭和大权定制的特点。
诸侯是君主的武将,被赋予一定的土地和封号,作为地方统治的代表。
百官则是政权机关的实际执掌者,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西周时期的政权由国君通过诸侯来实际统治,这种政治结构被称为“封建分封制”。
诸侯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同时需要向国君缴纳一定的贡品和服役。
国君则掌握了军事和最高权力,对于各个诸侯的重大事务有决策权。
二、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方式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方式以礼乐和宗法为基础,强调礼仪、音乐和祭祀的重要性。
礼仪在西周时期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强化社会层级的重要手段。
音乐则被用作国家仪式和文化表演的核心内容,有助于维护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西周时期还实行了严格的宗法制度。
宗法是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方式,家族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政治和法律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借助宗法体系,通过婚姻和继承等手段来调控家族关系,并以此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
三、西周时期的影响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成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典范。
封建制度使得国家实力得以巩固和扩张,形成了一种控制和统一各方势力的政治体系。
其次,在国家治理方式方面,西周时期的礼乐和宗法传统延续至后来的封建社会,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礼制和宗法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
总之,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封建制度和政治结构为后世所效仿,而礼乐和宗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西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王朝,它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西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一、政治体制西周的政治体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王权、宗族制度和封建制度。
王权是西周政治的核心,所有一切的权力都来自于王。
西周王权主要体现在宗室的封爵、颁赐土地和授予爵位等方面。
所有的爵位和封地都是由国王颁赐的,而王权也是通过拥有土地和掌握资源来得到保障的。
宗族制度是西周政治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周的宗族制度中,封建领主是宗族的代表人物,而宗族则是每个领主的依托力量。
宗族在西周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同时,宗族之间也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封建制度是西周政治中的第三个方面。
在西周的封建制度中,王权将土地分封给宗族领主,同时官吏也要按照不同的爵位来授予不同的职务。
这种封建制度也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控制,使得王权得以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制度西周的社会制度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礼乐制度等方面。
农业是西周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在中国古代,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而西周时期则是农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期。
西周开始了燧人氏的改良,明确了“春耕秋翦”的耕作制度,同时也开启了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生产时期。
手工业是西周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以青铜器制造和丝绸生产为代表。
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各种器物的形制也趋于多样化。
丝绸的制作技术也在西周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商业是西周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西周时期,各种商品的流通和交换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也逐渐开始兴盛起来。
西周的商业主要以货币交换为主,同时也有农村集市和商业城市的存在。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中,“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乐”则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 政治文明的开端,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 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一家一姓 1.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
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制度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
②宗法制度的,是政权的补 充。宗法制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 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2)实质: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由原始 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融为 一体,是周朝统治者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序的基础。
神权政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 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 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 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史料探史——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史料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
孟子说
周公灭五十国
《逸周书·世俘 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
解》说
十二国
《中国通史》说 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行大封建
[探究] 根据“周初灭小国,实行分封”的历史叙述,能得出 什么历史结论? [解读] 由孟子“灭五十国”和《逸周书·世俘解》“灭九十九 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可知周灭商后,对于广大新附地区 进行有效统治,在当时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通史》“周公杀 武庚”,反映了西周面临政局不稳的问题。
《夏、商、西周的政 治制度》 讲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义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 2070 年建立。
夏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世袭制的出现,标志着“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这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商朝的政治制度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完善。
首先,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比较复杂,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父死子继。
这种变化反映了商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和血缘关系的演变。
其次,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较为简单。
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其下设有尹、卜、巫等官职。
尹是协助商王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卜和巫则负责占卜和祭祀等宗教事务。
商朝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们每遇事都要占卜,以此来决定国家大事。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商王的权威,但也容易导致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拓展周的统治范围。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通过分封制,西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周的文化传播到各地。
(二)宗法制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诸侯的爵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的职位同样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士。
宗法制在政治上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它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管理体制。
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以天子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周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职位设置和权力运作。
一、组织结构西周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层级。
1. 天子:天子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天命之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领袖,负责统一和管理全国事务。
2. 诸侯:诸侯是天子统治下的诸多封地的统治者,他们是天子的亲信和重要的军事力量。
诸侯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但必须向天子效忠和上交一定的贡品。
3. 卿大夫:卿大夫是天子和诸侯统治下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各级政府机构和领导地方行政事务。
卿大夫的职位由天子和诸侯任命,他们是政府的核心力量。
4. 士:士是西周社会的中层阶级,他们是卿大夫的下属,负责执行政府的命令和管理地方事务。
士是政府的基层管理者,同时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庶民:庶民是西周社会的最底层阶级,他们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非贵族身份的人。
庶民没有政治权力,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社会提供物质生产和劳动力。
二、职位设置西周政治制度的职位设置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民等。
1. 天子的职位设置:天子的职位设置包括天子、太子、世子、贵族、官员等。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太子是天子的嫡长子,世子是太子的嫡长子,贵族是天子的亲信和重要官员,官员是天子任命的各级官员。
2. 诸侯的职位设置:诸侯的职位设置包括诸侯、卿大夫、士等。
诸侯是封地的统治者,卿大夫是诸侯的高级官员,士是诸侯的下属和地方管理者。
3. 卿大夫的职位设置:卿大夫的职位设置包括卿、大夫、官员等。
卿是卿大夫的最高职位,大夫是卿大夫的中级职位,官员是卿大夫任命的各级官员。
4. 士的职位设置:士的职位设置包括士、官员等。
士是政府的基层管理者,官员是士的上级和各级官员。
5. 庶民的职位设置:庶民没有特定的职位设置,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由王室掌控,以王室血统为基础,实行封建制度,继承前朝制度,沿用君主制,实行多元分封,实行分封式的郡县制,实行兼并分封的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体制,在王室的控制下,分封贵族与大夫以及普通百姓,通过分封制度维持着政治稳定。
是封建王朝制度,主要是以礼仪来维持统治,以皇帝为中心,授权诸侯封邑,受皇帝委派而镇守各地,负责诸侯臣下的治理。
西周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也就是凡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均受皇帝的统治,这种宗法制以礼来调整宗族间的关系,使宗族之间的矛盾尽量不发生。
同时,西周还推行一定的官僚制度,设置了一些官职,以行使国家行政。
是一种封建制度,以封地为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封建国家的政权被限制在封建的领地和地方社会组织内。
封地(或封邑)是封建时代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封建社会分级制度的基础。
封建时代的封地是由封主拥有的,封主可以自行改变,也可以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孙,或者为礼分给自己的臣子。
封地内有臣子,官员,士绅或庶民等各种阶层。
封地形成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
西周时期的政权通过封地实现了对臣民的控制,对各封地的控制也是通过封主的权力来实现的。
此外,西周时期还拥有朔、癸、卜三种行政制度,朔制主要是订定农历,癸制主要是定除夕,卜制主要是定物价。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西周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西周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制度。
它既保留了上古时代的元素,又有创新的成分。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处于东周制度的基础上。
西周的朝代分为上、中、下三年,由士族所统治,实行君主专政,国家分为七邑,每邑都有一个首长,受王统治,这样就形成了立国制。
西周政治制度的内部政体复杂而且有较显著的变化。
西周时期上任官员职位繁多,其职权明确。
以朝廷官员为例,共有上五百名大臣,下中五百名小臣,加上郡县官和兼职官员,形成一个官僚制机构,体现了官僚政府的精神。
西周政治制度特色是它注重统一和规范,努力实现中央集权,不仅设立朝廷中央机关,还建立政令制度,使政令通贯朝野,试图通过实行政令制度,阻止“苏武诏令”的发生,使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政令,统一整个国家。
西周时期,除了内政外,制定了外交联系国内及国外的规定,与外国交往,实行对外扩张,采用和平共处政策,与邻近的国家进行互相交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与历史发展的根源息息相关,它不仅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创新性,是中国历史上成熟的政治制度,在当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西周时期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试题分析:郡县制的实行在秦朝;礼乐制与西周的诸侯无关;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社会的特点。
由题干中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可知是分封制
点评:诸侯被分封各地做诸侯后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教学中如果把内容这样分解变换提问的话学生易懂乐做,化难为易。
关于分封制还可考查其目的和作用。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标志。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西周政治制度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是指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政治组织和管理体制。
西周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行君主专制,以国君为中心,贵族阶级为主要统治阶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周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一、组织结构1. 国君:西周的国君称为天子,是政治权力的最高拥有者。
天子拥有神权和人权,被视为神的代表,负责祭祀和管理国家事务。
天子通过祭祀仪式来维持天人之间的关系,加强统治的合法性。
2. 诸侯:西周的诸侯是天子的亲属和封建领主,统治着各个封地。
诸侯在封地内享有继承的权力,并负责管理封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
诸侯要向天子效忠,参与国家的大事决策。
3. 大夫:大夫是贵族阶级的成员,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特权。
大夫分为三等,分别是公、侯、伯,根据封地的大小和重要性而定。
大夫负责管理封地的日常事务,包括土地分配、税收征收、司法审判等。
4. 士:士是贵族阶级的下层成员,主要从事军事和文化教育工作。
士分为两类,一类是武士,负责军事训练和战斗;另一类是文士,负责教育和文化传承。
士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特权和地位。
二、运行方式1. 封建制度:西周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通过封地和封号来管理和控制贵族阶级。
天子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再将土地分封给士。
封建制度实现了贵族阶级的等级差异和权力分配。
2. 朝贡制度:西周实行朝贡制度,各个封地要定期向天子朝贡。
朝贡是一种礼仪性的行为,表达对天子的忠诚和臣服。
朝贡制度加强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联系,维护了封建秩序的稳定。
3. 祭祀仪式:西周重视祭祀仪式,认为通过祭祀可以维持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子和诸侯要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祭祀仪式是政治权力和宗教信仰的结合。
4. 官职制度:西周设立了一系列的官职,用于管理国家事务。
官职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文官负责政治和文化事务,武官负责军事和安全事务。
官职的设置和晋升遵循世袭制度,贵族子弟可以继承父辈的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义务制度政治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一一诸侯一—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