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电池领域部分专家

合集下载

西安交大西迁精神考试220813

西安交大西迁精神考试220813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在()新年贺词中,总书记提到了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们。

•A.2016年••B.2017年••C.2018年••D.2019年•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 1971年,邱爱慈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的研制、改进工作。

•A.低阻抗电子束加速器••B.低阻抗脉冲电子加速器••C.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D.强脉流加速器•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3 .交通大学教育部热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哪位教授作为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功不可没。

()•A.徐宗本••B.王锡凡••C.马知恩••D.陶文栓•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 1985年,富鑫主编的教材(),成为当时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唯一的一部教材,为农村生活用电及小规模工业用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A.《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B.《太阳能电池》••C.《电照学》••D.《电热》•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 (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6 .邱爱慈,我国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是我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A.高功率脉冲技术••B.低功率脉冲技术••C.强功率脉冲技术••D.无功率脉冲计数•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7 . 2019年是交通大学建校的()周年•A.121••B.122••C.123••D.124•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8 .屈梁生教授是国机械检测与()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A.检测诊断••B.故障诊断••C.错误诊断••D.线路诊断•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9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的(),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7期2022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奠基人梁骏吾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笔者敬赠挽联“木兰山铭旌颂巨匠,烟波江溅泪吊梁公”,寄托同乡后学的哀思。

14年前,笔者与梁骏吾院士因传记写作结缘。

重温那些故事,一代人的感奋历历可见。

怀揣科学梦“海归”效力梁骏吾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1933年9月18日出生于汉口。

受父母影响,梁骏吾自幼兴趣广泛、文理兼优。

他平时喜欢吟咏新诗,曾到广播电台录制诗朗诵。

1945年,梁骏吾考入汉口市立第一中学(今武汉市第一中学)。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董必武、钱瑛派中共党员陈梅影到汉口一中担任地理教师,以职业为掩护做地下学运工作。

不久,地下党员胡进吾、陈育和张师韩先后到一中任课并领导学运,张兆贺(张孟林)被发展为学校第一位学生地下党员。

在他们的影响下,进步教师常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梁骏吾的化学老师时常提及中国工业的落后,激励大家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潜移默化中,梁骏吾许下心愿: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科技报国,去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

他曾写道:“牛顿说,我好像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石或更好看的贝壳而感到高兴。

但是,有待探索的真理海洋正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立志当一名科学海洋的探索者!”高中毕业后,梁骏吾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

1955年,梁骏吾大学毕业。

此时,基于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正大规模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20世纪50年代,国家派遣留苏学生,原本是从各岗位上抽调具有革命经历的青年知识分子。

但到梁骏吾大学毕业时,大部分留苏学生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甚至有部分是高中应届毕业生。

梁骏吾因成绩优异,个人表现不错,加上“社会关系简单,历史清白”,得以入选。

留学人员攻读的专业,由国家根据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梁骏吾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主攻半导体材料。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

中国太阳能三富豪如果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没有在纽约上市,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产业还能造就中国首富?如果海外基金不投资给赵建华、杨怀进所在的中电光伏,有多少人相信太阳能光伏这个很少听说的行业也是座诱人的金矿?如果黄鸣不喊出“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请您用太阳能”,有多少人肯花钱去买从来没用过的太阳能热水器?与欧美国家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太阳能产业,给予大量补贴、扶持政策相比,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是在没有成熟先例可循、市场一片空白的状态下起步的。

是机会,但却是“火中取栗”的机会。

它需要判断,需要勇气,更需要商业智慧。

但阳光下也有阴影。

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在光热和光伏这两个主要领域,一哄而上、良莠不齐、恶性竞争、核心原料和关键技术缺失等问题不断出现,这与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有关,更与产业本身还不够成熟,规则体系、行业标准、产业壁垒尚未真正形成有关。

需要涤清,需要回归本原。

短期内造就一两个太阳富豪容易,长久地造福人类并非易事。

毕竟,太阳能本身是最自然、洁净的。

三个扬中人他们都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创业,又都回到家乡创业。

新能源富豪中,有三个扬中人格外引人瞩目。

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赵建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24.7%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8亿身家。

杨怀进,被称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之父”,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拥有8亿身家。

2000年,已经定居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变卖所有家产,举家归国创业;从1999年开始,杨怀进背着投影仪和光伏产业报告,周游全国做科普,被人当作“骗子”;2022年,赵建华携妻归乡,从扬中起步,开始实现自己的绿色能源梦想。

说起来,这三个扬中人渊源颇深。

他们都有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的经历,且赵建华和施正荣是同门师兄弟。

1985年,赵建华从山东工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的研究所,半年之后改读博士。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多晶硅过剩?专家质疑政府决策
2009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举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信息发布会,其中一个重点是多晶硅产业。

 多晶硅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后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生产原料,是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重要产业链,而太阳能将是中国新能源的主要发展领域之一。

 “说多晶硅产能过剩,依据是什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受《了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质疑说。

 被称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供应商”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则表示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从有效需求看,太阳能行业的需求远远大于产能,不是一点,而是无限大”。

 9月8日,赛维LDK高调举行了万吨级高纯硅项目投产庆典活动,其产能远远超过2008年中国多晶硅4000多吨的全部产量。

而在此之前,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晶硅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倾向”没有多长时间,就上升到了有关部门“过剩”的判断。

 9月26日,国务院转发了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据悉,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目的是具体了解多晶硅产能“到底有多大,过剩到何种程度”。

9月1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现在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这是一家多晶硅产能位列全球三甲的企业。

培训考试试题题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培训考试试题题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唐照千,力学家、振动工程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的创人和奠基人之一,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

∙A.“机械工程手册分析法”∙B.“斜激波后物体壁面振动分析法”∙C.“圆锥壳自由振动的分解方法”∙D.“圆柱自由振动的简化计算方法”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朱城教授著成堪与国际大师铁木辛柯相媲美的中国版《材料力学》,被誉为中国的(),为国内首批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铁木辛柯著《材料力学》,为世界科技名著)∙A.“铁氏材力”∙B.“朱氏材力”∙C.“工程材力”∙D.“力学材力”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卓越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A.管理学∙B.工程学∙C.管理工程教育∙D.教育学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4 .交通大学西迁以后以身殉职的第一人是()。

∙A.彭康∙B.朱城∙C.钟兆琳∙D.陈学俊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1957年,迁校问题出现争议时,陈大燮提出了()建议,成为后来交大迁校新方案“一个交大,两个部分”的雏形,成功地解决了迁校问题,最终也形成了今天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两所名校。

∙A.“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B.“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C.“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D.“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7 .陈学俊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6年当选为( )院士。

∙A.中国工程院院士∙B.美国科学院院士∙C.美国工程院院士∙D.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8 .西安交通大学开拓创新的第二次西迁和第三次创业举动是()∙A.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B.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C.开展医工交叉项目∙D.扩大招生名额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9 .()被交大师生拱手称赞为“西安交大后勤工作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西迁师生尊称为“交大的大管家”。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是那些在科技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并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群。

他们通过创新的思维、卓越的技能和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在科技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下面将介绍几位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李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半导体技术专家。

他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在高性能晶体管、光电器件和量子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他所研制的高性能晶体管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新材料和新器件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信息技术和军事领域,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他还在校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他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王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他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应用背景。

他研发的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控制等领域。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的广泛应用。

他的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支持,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他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指导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

刘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他长期从事新型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在石墨烯、纳米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环境净化等领域,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他的团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他的工作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普遍赞誉。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介绍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介绍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技术实力简介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是中电电气集团为推动中国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能源革命而在内蒙古自然能源研究所、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太阳电池与应用国际培训基地、江苏省光伏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机构。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现拥有太阳能应用技术、风能技术、系统集成三个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赵建华博士、全球能源奖获得者——自然能源专家刘志璋教授领衔的一大批技术力量雄厚并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队伍。

研究院主要从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一、主要技术专家介绍刘志璋: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

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中美、中意大利、中西班牙、中日等国际合作项目5项,于2000年被欧盟“能源与环境委员会”授予“全球能源奖”(一等奖,可再生能源住宅系统)。

赵建华: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太阳电池转化技术首席科学家,国际光伏权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副主任,P型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实验室世界纪录保持者。

朱英浩: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变压器专家,湖南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多次组织开发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等新产品,其中2250千伏试验变压器可用于户外,工作电压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主持开发的500千伏360兆伏安三相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解决局部放电量大的关键技术,使产品稳定一次合格,同时,又解决了“厂用电变压器承受不住突发短路时产生的机械强度”的难题。

组织设计、试验等人员,解决了500千伏电流互感器在制造上存在绝缘热不稳定问题,使其能在电力系统上安全运行。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部分)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部分)

领导及行业专家名单科技计划管理石定环国务院参事国家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理事长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元京国家发改委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童有好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高级经济师郑敏政工信部基础产品重大工程司副司长张序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党委书记程秀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胡世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黎懋明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价中心研究员邵立勤科技部高新司顾问、原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教授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二处处长、高工史冬梅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李临西科技部火炬中心赵传超科技部火炬中心生产力促进处处长郭俊峰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处副处长王瑞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阿荣科技部火炬中心处长刘进长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处处长王德智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审理处处长许栋明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部部长王德花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高工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高立新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与推广处处长张庆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工翟宝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处长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金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傅旭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申同贺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研究员新材料陈弘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评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科技开发处处长徐坚国家材料领域863计划、973计划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希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潘峰清华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863”专家功能材料组长罗道友北京化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谢建新国家863计划评委、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卢忠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工、教授张国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益小苏863专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战凯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欧阳世翕国家973计划材料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袁桐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高工/秘书长刘曼朗冶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处长、高工方瑛中国有色总公司处长、教授级高工石力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授金其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原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李义春清华大学,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郭志猛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所所长、博导,教授柴立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总工、教授王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所主任、教授袁桐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集成电路处秘书长、高工文献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主任、高工付祝明首钢冶金院副院长、高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张忠孝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吴锋国家973绿色二次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组长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开发中心主任翟勇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调研室兼职教授/副主任侯睿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教授/主任刘英洲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秘书长、高工陈立泉国家清洁能源中心主任、院士徐培新物资节能中心高工/副主任翟克俊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工辛定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申同贺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蒋文斌清华大学煤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试及试验部技术总监李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会秘书长、高工常毅北京照明电器协会高工林以达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曲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处长、高工王文堂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高工邱新平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敬忠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曹国庆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高工/副秘书长李洪杰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陶毅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高工李东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副主任、教授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王德英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教授/高工李仲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员环保领域牟广丰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研究员陈尚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董保澍环保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委员会主任宋安宁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高工/主任王凯军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杨书铭北京纺织环境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栾兆坤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庄德安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梁熙彦北京环境监测站总工、研究员易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任、高工朱廷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处处长、博士环境清洁技术课题组组长郭宝林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研究员、高工易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吕武轩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志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开连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所教授级高工金宜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马殿祺机械科学研究院环保所研高信息与通信领域周迎科技部火炬中心教授刘欣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处长、高工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澎国家863计划评委、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郑人杰清华同方公司教授陈彬大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工张向阳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总工、研究员刘健明国家电网公司科信部主任、教授李维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主任、高工杨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范玉顺清华大学CIMS中心教授梁玉庆北京市交通工程科研所研究室主任、高工何雨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高工许榕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研究员陈进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韩承德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室员主任、研究张金荣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魁中科院自动化所高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李平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所智能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刘琳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第一检测部主任、副研究员邓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素芬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陆锁链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原主任、高工张永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教授级高工肖向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秘书长、教授胡伟义中国通信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丁道齐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通信中心原主任、教授徐安士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岳光新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杨威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研究中心高工高风吉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胡立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标准规划研究院教授马德元北京兆维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主任教授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程鲁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药师王澍仁国家食药监局高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工张启明中国生物制品药品检定院原药检处处长研究员叶祖光国家中药新药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员殷文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胥云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瑞祥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考试委员会委员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教授刘建勋国家药品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殷文娟原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东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保障中心北大、北航、北理工兼职教授主任、研究员、博师生导师吴淞医科院药物所研究员齐宪荣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王睿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室教授王洪钟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程桂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仲伯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恽榴红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杜力军清华大学研究员肖新月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雷燕中国中医研究院处长车明凤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评审委副研究员王福清国内贸易局科技管理中心处长、高工庄逢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系研究员焦海川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常务副主任马凤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高工贾亚玲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高工生物农业领域刘兴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欧阳晓光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研究员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昆虫研究室主任李永平全国农技推广站高工林友华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处研究员司徒建通农业部全国水产推广总站副站长周卫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研究员、主任黄鸿翔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所研究员文学中国农科院科技局研究员马树恒中科院植物所副处长研究员文杰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李学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顾若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处长孙慧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徐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任/博导刘相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木泰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杜志龙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教授裘季燕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郭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培君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副研佘锐萍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教授周素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主任/副研李鹏高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教授装备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呼淑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处长张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主任马敬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处长李守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处长查长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主任李宽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办公室处长钟约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宝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零件轧研究中心副主任强毅机械院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教授王正伟清华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长沙宝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盛伯浩北京机床研究所教授叶佩青清华大学精仪系副教授郑锡荣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高工赵关虹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工刘德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工卢楚銮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研究员北京机电研究所张强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司局级研究员张仁青中国兵器工业设计五院汪福沾航空一集团625所原副总工、研究员何志明科技部火炬中心高工钱念慈石化局科技办高工冯宝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主任、高工张之敬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吴晓峰航空303所杨尔庄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秘书长。

李永舫, 苯基侧链,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 -回复

李永舫, 苯基侧链,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 -回复

李永舫, 苯基侧链,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回复李永舫、苯基侧链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近年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太阳能电池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能源技术。

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虽然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制造成本较高且制作过程耗能。

相对而言,有机太阳能电池则具有制造成本低、制作过程绿色环保等优势。

而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机受体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对于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李永舫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也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材料领域专家。

他在有机太阳能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苯基侧链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中。

苯基侧链是指在有机分子结构中,将苯环基团通过共享碳原子与中心芳香芷构成共轭结构。

这种共轭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π共轭体积,增强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能,从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与传统的较长碳链相比,苯基侧链不仅具有较短的π共轭长度,还具有较高的空间共轭度,从而改善了分子在电子传输过程中的空间阻碍问题。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李永舫教授通过对苯基侧链的设计和合成,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光电转换性能的受体材料。

他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整苯基链的长度、增加侧链的氢键吸收基团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受体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除了苯基侧链的设计,李永舫教授还探索了其他改进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例如,在受体材料中引入大体积的侧链基团,可以增加受体材料与电子受体之间的空间间隔,从而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扩散长度。

此外,引入不对称的侧基还可以在受体材料分子中引入极化,从而改善分子的吸光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通过对李永舫教授的研究和贡献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设计中的创新思路和成果。

他的苯基侧链设计不仅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优化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可制备性。

他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在工业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产业技术路线图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_以保定为例_王仰东

产业技术路线图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_以保定为例_王仰东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丰富的资源和可再生性,已经受到各国的普遍青睐。

近期,国内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料——多晶硅产能过剩,引发了关于太阳产业技术路线图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王仰东1,2,邵一兵3,许栋明1,2,王秀香4,赵传超1,雷浩4,连昱琼4(1.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北京100045;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北京100038;3.保定市科技局,河北保定071051;4.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51)摘要: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介绍,分析了传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从产业层面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如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价值分配和产业结构。

针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认为应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实施来实现技术、资源、市场的科学、合理配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技术路线图;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链;应用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10)01-0016-06Research on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 and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Industry Development Application:Taking Baoding as an ExampleWANG Yangdong 1,2,SHAO Yibing 3,XU Dongming 1,2,WANG Xiuxiang 4,ZHAO Chuanchao 1,LEI Hao 4,LIAN Yuqiong 4(1.Torch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2.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d for Small Technology-Based Firms,Beijing 100038,China;3.Baoding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ding 071051,China;4.Yingli Energy (China)Company Limited,Baoding 07105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echnology roadmap and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It analyses the energyand environment crises which are caused by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oles of the new energies,which is mainly presented by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PV)products,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recycling economies.It makes the analysis on China PV industry from enterprise phase and mainly analyses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value distribution on the chain industrial structure.It also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PV industry based on the 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It puts forward a proposal to allocate technology,resource and market scientifically and legitimately through the execution of the technology roadmap.Key words:industry technology roadmap;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industry;industry chain;application第一作者简介:王仰东(1967-),男,浙江宁波人,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科技项目管理。

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牛人

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牛人

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牛人在材料领域中,存在许多具有突出才能和成就的牛人,他们在国内外材料研究、应用和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牛人。

1. 郭永泉(Yongquan Guo)教授:郭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陶瓷材料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郭教授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先驱,他发展了多种新型材料和技术,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

2. Jean-Pierre Colinge:Colinge教授是国际上知名的半导体材料专家和科学家。

他在精确刻蚀技术、半导体器件和纳米材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Colinge教授是深受尊敬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朝永振一郎(Shin'ichirō Tomonaga):朝永振一郎是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是量子场论和量子电动力学领域的先驱。

他在理论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量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方面。

4. Michael Graetzel:Graetzel教授是瑞士知名的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

他是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发明者,这种电池以其高效能和低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

Graetzel教授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概念并发展出高效的电池材料。

5. 王阳明(Yung-Ming Wang)教授:王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他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卓越贡献。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方面,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于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这只是一小部分材料领域的牛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些牛人的杰出成就对于材料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

动力电池研发专家名录

动力电池研发专家名录

动力电池研发团队一、天津电源研究所(电子第十八研究所)1、领军人物汪继强:任信息产业部电子十八所副总工程师。

从事电池、燃料电池和相关材料研究。

曾先后主持锂电池、燃料电池等若干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或预研项目的研制任务。

1982-1985年曾公派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新型电池的研究工作。

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

1985年以来,担任十八所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若干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包括863新型贮氢材料及Ni/Mn电池产业化攻关、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等。

Ni/Mn电池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锂离子电池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研究成果中国天津电源研究所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化学与物理电源研究所。

该所主要研究把化学能、光能、热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和电子能源系统技术,现已研制出空间及地面用电源系统以及锂电池、镉镍和氢镍电池、锌银电池、密封铅酸电池、热电池、太阳电池、半导体制冷组件及温差发电器等400多种规格的产品,这些产品已广泛用于各种卫星、尖端武器、工业控制、通信、广播、交通、电子仪器和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其中有100多项分获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该所自70年代便成立锂电池专业技术研究室,是国内最早研究锂电池技术的单位。

研究室技术力量雄厚,始终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研制开发了锂亚硫酰氯原电池系列、锂锰原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等多种系列的锂电池产品,有方形、圆柱形、硬币式等几十种规格。

该所研制的锂电池已经在军事和民用方面获得许多应用。

在军事方面,应用在通讯电台、保密机、声纳发生器、各种水雷、地雷引信等作电源。

在民用方面,可用于作记忆储存元件、仪器仪表、便携式电子器件、移动电话、计算机、电子表和电子玩具等的电源。

新近开发的锂离子电池已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获得应用,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

该所开发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技术转让能力。

全球有机光伏科学与技术研讨

全球有机光伏科学与技术研讨


瑞典 查 尔 姆 斯 理 工 大 学 的 Ma n esn教 授 tA dro s
衔 把噻吩与苯并吡嗪通过简单的几步反应制得 了聚合
勤 物 T 1其 电池 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 6 还通 酒精 的共 轭 聚合 物 ( S P ) 饰 有 机太 阳能 电池 的 Q, %。 A C s修
得 到应 用 。
制备得到了性能较好 的新光 电材料。其中光电转换 效率最高达到了 8 5 为世界领先水平。 . %, 3 有 机半导 体 与太 阳能 电池 的光 电过 程是 当今 的
研究热点 ,而形貌研究与控制也 已成为改进有机电 池性 能 的主要 手段 之一 。主题 3的报 告 由来 自丹 麦 理 工 大 学 的 资 深 科 学 家 M k e Jgne ikl  ̄es n主 持 ,
新加坡 国立大学的 J hnWu i a 教授合成了可溶 s 材料具有可调控的光电性能, 目 且稳定 的近红外染料 ,
除 可 以在 有机太 阳能 电池得 到应 用 。
激子、 激子迁移到界面 、 激子分离形成空穴电子 、 电 荷传输、 电荷收集的具体过程 , 指出要达到从分子水 平上全面认识光电过程仍然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 突破 。 华南理工大学 的 Jn uC e uw hn教授利用溶解于
丹麦 、 日本 、 以色 列 、 国 、 法 瑞典 、 班牙 、 士 、 西 瑞 意大 利 、 国、 国 、 美 德 比利 时 、 大 利亚 、 澳 新加 坡 、 国 、 英 印
Es i o a Ra a l r i le d 、 h s p e mmot p n s f e c aVa v r e C r t h rE Ga i o t、
全球有机光 伏科学 与技术研讨

光伏组件人物采访稿范文

光伏组件人物采访稿范文

光伏组件人物采访稿范文【采访稿】主持人:大家好,我是XX新闻台的主持人,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一位光伏组件领域的专家,他是我们国内研究光伏技术非常有声望的专家,也是光伏组件领域的创新者之一。

请大家热烈欢迎XX教授!XX教授:大家好,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光伏组件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主持人:XX教授,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光伏组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XX教授:我从事光伏组件的研究已有多年,我的团队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我们通过使用新型的材料和改进的制造工艺,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这项技术在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听起来很令人振奋!这项技术有希望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推广吗?XX教授:是的,我们已经与一些光伏企业合作,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

目前,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已经投入到一些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也在不断与企业合作,进行产业链上的创新,力争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的领域,并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未来光伏组件领域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XX教授:我认为未来光伏组件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继续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量损失和维护成本;二是开发新型的光伏材料和制造工艺,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可持续性。

此外,光伏组件的智能化和集成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光伏组件应用于建筑物、车辆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主持人:非常感谢XX教授与我们分享这些宝贵的见解和信息。

最后,您对光伏组件领域的未来有什么期望?XX教授:我希望光伏组件能在未来成为主流的能源供应方式,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也希望在光伏组件的研究和发展中,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共同推动光伏技术的进步与应用,进一步实现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梦想。

主持人:非常感谢XX教授的精彩分享。

专家介绍-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

专家介绍-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

附件3:专家介绍【华电导师简介】曾鸣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市“电力市场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电力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000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

曾荣获国家“百千万”工程一类人选、电力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授予的中国首届30名“管理科学攀登者”等称号,入选中国电力报评选的“建国60周年电力行业最有影响力60人”;担任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客座研究员、东南亚能源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历任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原)、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华能集团等政府和特大型电力企业的高级咨询顾问,发改委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支持中心特聘专家,入选2014年发改委“发展改革专家库”;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特聘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能源技术经济等多家重要电力期刊审稿专家;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国家电网、能源、中国电业等多家专业报刊专栏主编。

研究领域: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与运营,电力综合资源规划,商业性输电投资,电力市场交易决策理论,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运行分析,需求侧响应与需求侧管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并网管理。

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1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基础研究”973项目,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徐进良教授围绕能源动力系统、节能减排及高新技术中的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开展了创新性工作。

在本领域权威国际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SCI他引共1000余次,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PCT一项)。

教授普渡大学

教授普渡大学

附件1:邀请专家简介教授,普渡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教授,2011年美国总统奖获得者。

主要从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工艺的研发,以及生物质和煤的液化、气体分离,过程开发,蒸馏柱组分的合成,膜分离和吸附过程,新颖分离过程,气体液化过程,低温学以及热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已发表论文66篇,发布美国专利116项,国外专利500余项。

教授,爱尔兰根大学,德国德国著名的化学工艺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热力学以及多组分体系、大分子体系、药物合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化学工程问题。

已发表论文110多篇,发布专利70余项。

2011年5月,筹建纽伦堡能源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首任主任,同时担任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能源研究与能源技术科学顾问。

包信和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包信和,物理化学家。

现任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

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的纳米催化剂,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发现了纳米催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纳米催化剂,使催化合成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

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22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

曾获1996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先后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收录110篇,申报国家专利15件。

教授,梅西纳大学,意大利 :(暂缺)程寒松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程寒松,理学博士,2004年起担任美国能源部氢吸附材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管理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教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论化学与计算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

新能源黎亮

新能源黎亮

新能源黎亮新能源是指能够替代传统能源、环保且资源可再生的能源。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传统能源消耗速度加快的情况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黎亮同志是一位新能源专家,他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为推动新能源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黎亮同志在大学期间就对新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种讲座和讨论会,希望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在学习中,他发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传统能源利益集团的限制和阻碍,这使他坚定了研究和推广新能源的决心。

毕业后,黎亮同志进入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成为该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人员。

他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公司项目的研究和设计。

在他的努力下,该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转换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价格更加合理,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黎亮同志并不满足于公司内部的研究成果,他积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内外的新能源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这些合作,他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帮助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新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除此之外,黎亮同志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的新能源设备和技术培训。

他深知新能源的重要性和潜力,相信通过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能源供给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黎亮同志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多次获得国际新能源研究大会的最佳论文奖,还被评为新能源领域的杰出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赞扬,成为新能源领域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

通过黎亮同志的努力和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事迹也激励和鼓舞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共同为推动新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中国太阳能电池开展历程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

202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

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当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

记者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经过刻苦攻关,实验结果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惊喜。

王占国院士介绍,NP结硅太阳电池抗电子辐照的能力比PN结硅电池大几十倍!随后,半导体所做出了将硅PN电池改为NP定型投产的决定,生产出了5690片NP结硅太阳电池,其中到达空间应用要求的成品3350片,圆满完成了“实践1号〞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立成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小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小牛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在目前基于体相异质结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 聚(3-己基噻吩) (P3HT)和C60的衍生物PCBM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成功的体系之一。

在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中, 器件的转换效率受光敏层内部形貌的影响很大。

在旋涂制备大面积均匀器件的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速度太快, 电子给体材料P3HT从溶液中析出时来不及形成充分的结晶, 导致所得光敏层共混薄膜中P3HT没有形成良好的空穴传输通道, 因而所得的器件效率通常都很低。

传统上, 一般采取后热退火或者溶剂退火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改善光敏层形貌的目的。

但是, 若退火的条件控制不当,PCBM很容易形成微米级的结晶体, 从而导致薄膜中形成大尺度的两相分离状态, 器件的效率会急剧下降。

此外,高温退火时,薄膜中的组分还有氧化和降解的风险。

因此,如何在温和的条件下,既能提高共轭聚合物P3HT在共混薄膜中的结晶度又能避免大尺度的相分离的产生是高性能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在国家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杨小牛课题组采用往P3HT的良溶剂溶液中缓慢加入不良溶剂的方法, 让P3HT在溶液中产生有序的结晶前驱体, 然后再往混合溶液中加入PCBM, 待完全溶解后进行旋转涂膜, 所制得的光敏层薄膜中不但形成了长达数微米均匀密集分布的P3HT晶须, 而且相分离尺度在纳米数量级, 这不仅为激子的有效分离提供了大面积的两相界面, 并且为空穴的快速传输提供了连续的通道。

同时, 由于P3HT的结晶度得到了提高, 光敏层在太阳最大幅照功率的长波区域的光吸收得到了改善, 因而利用该方法新制得的器件其效率接近4%, 实现了高效免退火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

本发明在温和的条件下“一步”实现了高性能“免退火”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大大简化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加工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鹏课题组在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化学会《化学通讯》上(Chem. Commun., 2009)。

该论文报导了一个具有高吸收系数的有机染料C217,该染料在以乙腈为电解质溶剂的器件中达到了9.8%的光电转换效率;结合无溶剂离子液体电解质,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达8.1%的长期光热稳定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这两项指标均为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最好结果。

其性能已经非常接近钌染料。

此工作被“Technology Review”在2009年3月12日进行了报道并被其他媒体转载。

目前,通过共轭系统的结构设计来调控染料的能带和吸收光谱等特性是实现高性能有机染料的主要手段,C217以3,4-乙烯二氧基噻吩与二并噻吩的偶联结构作为染料的共轭单元,结合三芳胺给体和氰基乙酸受体,实现了染料的宽光谱吸收。

该染料在氯仿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达到了552 nm,器件的光谱响应范围接近钌染料的水平,量子转换效率(IPCE)在440-590 nm范围内超过了90%。

这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有关宽光谱、高效率、低成本的纯有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4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曹镛院士广东科研人员对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各种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途径的研究,并已在实验室做出了转换效率达5%的材料。

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暨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曹镛在题为《聚合物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的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广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与世界同步,目前已在材料研发与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有望实现把效率提高到10%~15%的目标,并大范围推广应用。

刚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曹镛教授在报告中提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以代替目前的化石燃料,而太阳能是未来最有希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他表示,以硅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成本价格太高,研发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大;光电转换效率也低,一般只有12%-15%左右,并且要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也比较困难。

因此,我国正致力于研究其他材料的太阳能电池。

据曹镛院士介绍,相对于目前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成本低、制作工序简单等特点,只需在一层塑料上通过喷墨打印、滚动印刷加工等方式就可实现大面积生产,并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也成了国外风险投资的热点。

像美国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并且已做出了光电转换效率达5%的电池。

曹镛表示,广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差不多与国外同时起步。

自他1998年回国主持建立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后,便组建了相关团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国外只研究单一材料不同,他们更侧重于开发新材料,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

5 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李永舫在新型C60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中美双边国际合作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美国Solarmer公司合作,最近在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新型C60衍生物受体光伏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合成了一种茚双加成C60衍生物ICBA,以其为受体与聚(3-己基噻吩)(P3HT)共混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4%,为基于P3HT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值。

这一结果最近发表在JACS上(J. Am. Chem. Soc., 2010, 132, 1377-1382.)。

P3HT和可溶性C60衍生物PCBM(分子结构见图3中的F2)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最具代表性的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

基于P3HT/PCBM的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稳定达到3.5~4.0%左右,并且其光伏性能对活性层厚度不太敏感(100~300 nm都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因此,这一体系成为制备大面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候选。

但P3HT/PCBM体系也存在开路电压低(0.6 V左右)、激子电荷分离能量损失大等缺陷,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电子能级匹配性不好(PCBM的LUMO能级太低)。

为进一步改进基于P3HT体系的光伏性能,有机固体室的研究人员合成了富电子的茚双加成的C60衍生物ICBA,其LUMO能级较PCBM上移0.17 eV,在AM1.5, 100 mW/cm2光照条件下,基于P3HT/ICBA的光伏器件开路电压达到0.84 V,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4%,而同样条件下,P3HT/PCBM体系的开路电压只有0.58 V,能量转换效率3.88%。

另外,他们还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基链长度的PCBM类C60衍生物F1~F5,其中F2就是PCBM。

他们以这些C60衍生物为受体、P3HT为给体制备了光伏器件,发现取代基碳链长度对光伏性能有重要影响(能量转换效率分别是 3.66%(F1), 3.52%(F2), 2.28%(F3), 3.59%(F4)和2.83%(F5)),F1(碳链长度比PCBM少一个C)和F4(碳链长度比PCBM多两个C)的光伏性能与PCBM相当或稍优(效率都超过3.5%),F3和F5(碳链长度比PCBM 分别多一个和三个C)的光伏性能比PCBM明显变差。

他们从碳链长度对电子迁移率和共混膜吸光系数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

这一结果最近被Adv. Funct. Mater.接受发表。

6 北京大学有机光电材料物性及器件物理研究室邹德春该教研室是在北京大学985规划和211工程的大力资助下,由邹德春教授于2001年5月从日本九州大学回国新建起来的。

主要以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光电功能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为主体,同时开展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物性研究、如何将多种单一的材料组装成光电功能器件的器件物理研究、如何构筑光电功能器件的器件工艺研究等。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器件、有机光伏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柔性纤维光伏电池、光敏器件、力敏器件、新型光电器件制备技术、高压下的有机超薄膜物性、有机电致发光产业化基础技术等。

本学术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以金属丝为电极材料的可编织化柔性纤维光伏电池。

前期成果发表在AM(Adv.Mater.,2008, 20(3): 592-595;),APL(Appl. Phys. Lett.,2008, 92, 113510;)等学术杂志上;最近Konarka公司采用类似的电极设计思想,制备出了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机柔性光伏电池,结果发表在Science(SCIENCE,2009, 324(5924): 232-235 )上。

2008年5月,这类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北京大学实施“985工程”科研成果选展,胡锦涛总书记亲手操作了演示纤维电池并亲切地询问了电池的性能情况;一年以来,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与本学院吴凯教授课题组在纳米电极基地方面的合作,现在5厘米长的全固态纤维光伏电池在标准太阳光下(100 mW/cm2)短路电流超过0.6 mA,保存寿命超过5000 h。

7 清华大学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邱勇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国刚9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於光10 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重点实验室张志林11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12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彭俊彪13 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李文连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志元15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侯晓远16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东阁17 中南大学超微结构和超快过程研究所高永立18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宏滨19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立祪20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杨楚罗21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鹏22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侯延冰23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斌24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文晶25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潘春跃26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中科院院士任Dyes and Pigments 主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副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